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李 密 传李密,字令伯,犍为武阳人也,一名虔。父早亡,母何氏醮①。密时年数岁,感恋弥至,烝烝②之性,遂以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李 密 传李密,字令伯,犍为武阳人也,一名虔。父早亡,母何氏醮①。密时年数岁,感恋弥至,烝烝②之性,遂以成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李 密 传
李密,字令伯,犍为武阳人也,一名虔。父早亡,母何氏醮①。密时年数岁,感恋弥至,烝烝②之性,遂以成疾。祖母刘氏,躬自抚养,密奉事以孝谨闻。刘氏有疾,则涕泣侧息,未尝解衣,饮膳汤药必先尝后进。有暇则讲学忘疲,而师事谯周,周门人方之游夏③。少仕蜀,为郎。数使吴,有才辩,吴人称之。蜀平,泰始初,诏征为太子洗马。密以祖母年高,无人奉养,遂不应命。乃上疏曰:
臣以险衅……臣生当陨身,死当结草。(《陈情表》原文,省略)
帝览之曰:“士之有名,不虚然哉!”乃停召。后刘终,服阕,复以洗马征至洛。司空张华问之曰:“安乐公④何如?”密曰:“可次齐桓。”华问其故,对曰:“齐桓得管仲而霸,用竖刁而虫流。安乐公得诸葛亮而抗魏,任黄皓而丧国,是知成败一也。”次问:“孔明言教何碎?”密曰:“昔舜、禹、皋陶相与语,故得简雅;《大诰》与凡人言,宜碎。孔明与言者无己敌,言教是以碎耳。”华善之。
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尝与人书曰:“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密有才能,常望内转,而朝廷无援,乃迁汉中太守,自以失分怀怨。及赐饯东堂,诏密令赋诗,末章曰:“人亦有言,有因有缘。宫无中人,不如归田。明明在上,斯语岂然!”武帝忿之,于是都官从事奏免密官。后卒于家。二子:赐、兴。                                        
(摘自《晋书•李密传》)
【注】①醮:jiào,改嫁。  ②烝烝:zhēng,热切的样子,形容李密对母亲思念之深。③游夏:孔子的学生子游、子夏,品格好,资质高。④安乐公:刘备之子刘禅。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孔明言教何碎:琐碎
B.从事其书司隶白:报告
C.常望内转,而朝廷无援:靠山
D.及赐饯东堂,诏令赋诗密:暗中
小题2:以下句子中,全部表现李密有才干的一组是(3分)(   )
①奉事以孝谨闻                     ②周门人方之游夏
③泰始初,诏征为太子洗马           ④有暇则讲学忘疲
⑤乃迁汉中太守                     ⑥数使吴,有才辩
A.②③⑥B.①③⑤C.②④⑤D.①④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李密从很小就懂得尽孝道。他幼年丧父,母亲何氏再嫁,年仅几岁的李密深切地思念双亲,不能自已,以至忧思成疾。
B.晋武帝读了李密婉拒朝廷征召的《陈情表》后,赞扬他是个名副其实的真名士,并答应了他的请求。祖母去世后,李密守丧期满,晋武帝再次征召他到洛阳担任太子洗马。
C.李密认为安乐公刘禅是个仅次于齐桓公的君主,理由是刘禅和齐桓公成败的原因是一样的。司空张华对他的这个见解很是信服。
D.借皇上东堂赐宴饯别之机,李密赋诗一首,诗的末章表明了他想回家种田的愿望。晋武帝为此很生气,都官从事见机行事,马上奏请皇上免去李密的官职。
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有暇则讲学忘疲,而师事谯周,周门人方之游夏。(5分)
(2)孔明与言者无己敌,言教是以碎耳。(5分)
答案

小题1:D
小题2:A
小题3:D
小题4:(1)(李密)有空闲的时间就讲学,忘记了疲劳,并且拜谯周为师,谯周的弟子把他比作孔子的优秀学生子游、子夏。 (“师”、“方”为关键得分点)
(2)和孔明说话的人没有人能和孔明水平相当的,因此孔明的言论教诲就要具体琐碎。(“敌”、“ 碎”为关键得分点)
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答题时要把实词放回到原文中进行理解,根据文本第三段中“昔舜、禹、皋陶相与语,故得简雅;《大诰》与凡人言,宜碎”一句,可见圣人“舜、禹、皋陶”与“凡人”相对,“简雅”与“碎”相对,可知A项的“碎”为“琐碎”之意义,此法可称之为“结构推断法”。B项中的“白”字在古汉语中有“告诉”、“禀告”、“报告”之意,如《孔雀东南飞》一文中“便可白公姥”即“告诉、禀告”之意,通过联想推断法,可判定B项是正确的。C项根据“孤立无援”一次,可初步断定其为“靠山”之意,代入原文,李密想“内转”却反“迁汉中太守”,可知“靠山”一意正确。D项将“暗中”一意放入原文是不正确的,赐宴饯别何以要偷偷摸摸,暗中行事,可知D项有误,“密”在动词之后,指李密。
小题2:
试题分析:此题要求学生从文本中找出表现李密有才干的选项,直接间接没有要求。①表孝顺,④表治学勤奋,⑤表不受重用。这三项均与“有才干”无关
小题3:
试题分析:首先到原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句子,在翻译的基础上进行比较,仔细甄别选项与原文异同,尤其是一些关键词的意思。
D项“表明想回家种田的愿望”有误。李密想入朝为官,并希望得到升迁,但因朝廷中无靠山未能如愿,而被调任汉中太守。他心怀不满,才作诗发牢骚说“不如归去”,此乃言不由衷。
小题4:
试题分析:翻译题一般采取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翻译前,可有意识地去找该句的采分点,采分点一般为重要的常见的实词、虚词,词类活用,特殊句式。
这两道题的翻译重点考查实词,第一句的实词“师”(拜……为师)、“方”(把……比作),第二句的实词“敌”(水平相当的人)、“碎”(琐碎)。
【参考译文】
李密,字令伯,是犍为武阳人(今四川彭山)。他的另一个名字叫虔。他父亲很早就去世了,母亲何氏改嫁。当时李密只有几岁,他感恋双亲,思念至深,以至忧思成疾。祖母刘氏亲自抚养他,李密侍奉祖母因孝顺和恭敬而闻名。祖母刘氏一有病,他就哭泣,侍候在祖母身边,夜里不脱衣睡觉。为祖母端饭菜、喂汤药,他总要尝过之后才让祖母饮食或服用。有空闲的时间他就讲学,忘记了疲劳,并且拜谯周为师,谯周的弟子把他比作孔子的优秀学生子游、子夏。他年轻时在蜀汉做郎官。多次出使吴国,颇有辩才,吴人称赞他。蜀汉平定后,泰始初年,晋武帝征召他担任太子洗马。他因为祖母年迈,无人奉养,于是没有接受任命。于是上奏章说: ………(《陈情表》译文省略)
晋武帝读了李密的《陈情表》后,说:“李密这个名士,不是徒有虚名。”于是收回对他的任命。后来祖母刘氏去世,李密守丧期满除去丧服后,晋武帝再次征召他到洛阳担任太子洗马。(又一次)司空张华问李密:“安乐公这人怎样?”李密说:“可以说仅次于齐桓公。”张华问其中的缘故,回答说:“齐桓公得到管仲而称霸诸候,任用竖刁而使自己死了不得埋葬,尸虫流出户外。安乐公得到诸葛亮而与魏国抗衡,任用黄皓却丧了国,由此可知他俩的成败原因是一样的。”张华接着问:“孔明的教诲为什么那么具体琐碎?”李密说:“过去舜、禹、皋陶(这些水平高的人)相互之间说话,所以言辞简洁优雅;《大诰》中与普通人说话,适宜琐碎具体。和孔明说话的人没有人能和孔明水平相当的,因此孔明的言论教诲就要具体琐碎。”张华认为他说得好。
李密由京官外调做温令,却憎恨一个担任从事的下属,他曾在写给别人的信中说:“庆父不死去,鲁国的灾难不会停止。”他的下属把信的内容禀告了司隶,司隶因为李密在县里清廉谨慎,没有弹劾他。李密很有才能,常希望能调回京城任职,可是他在朝中没有靠山,于是被调任汉中太守,自认为失去了很重要的机会,心怀怨恨。等到在东堂赐宴饯别时,皇上下诏命令李密赋诗,李密在诗的末章说:“人们也都说过这样的话,有因才会有缘。(当官的人)皇宫中如果没有权势的朝臣做靠山,不如回家种田。圣明的君主在上,心里是清清楚楚的,这话怎么能这么说呢!”武帝对此很生气,都官从事等(见机行事)马上奏请皇上免去了李密的官职。后来李密死在家中。他有两个儿子:一个叫李赐、一个叫李兴。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世美堂后记
(明)归有光
余妻之曾大父王翁致谦,宋丞相魏公之后。自大名徙宛丘,后又徙余姚。元至顺间,有官平江者,因家昆山之南戴,故县人谓之南戴王氏。翁为人倜傥奇伟,吏部左侍郎叶公盛、大理寺卿章公格一时名德,皆相友善,为与连姻。成化初,筑室百楹于安亭江上,堂宇闳敞,极幽雅之致,题其匾曰“世美”。四明杨太史守阯为之记。
嘉靖中,曾孙某以逋官物粥于人。余适读书堂中,吾妻曰:“君在,不可使人顿有《黍离》之悲”。 余闻之,固已恻然。然亦自爱其居闲静,可以避俗嚣也。乃谋质金以偿粥者;不足,则岁质贷。五六年,始尽雠其直。安亭俗呰窳①而田恶。先是县人争以不利阻余。余称孙叔敖请寝之丘、韩献子迁新田之语以为言,众莫不笑之。余于家事,未尝訾省②。吾妻终亦不以有无告,但督僮奴垦荒菜,岁苦早而独收。每稻熟,先以为吾父母酒醴,乃敢尝酒。获二麦,以为舅姑羞酱,乃烹饪。祭祀、宾客、婚姻、赠遗无所失,姊妹之无依者悉来归,四方学者馆饩莫不得所。有遘悯③不自得者,终默默未尝有所言也。以余好书,故家有零落篇牍,辄令里媪访求,遂置书无虑数千卷。
庚戌岁,余落第出都门,从陆道旬日至家。时芍药花盛开,吾妻具酒相问劳。余谓:“得无所有恨耶?”曰:“方共采药鹿门,何恨也?” 长沙张文隐公薨,余哭之恸,吾妻亦泪下,曰:“世无知君者矣!然张公负君耳!”辛亥五月晦日,吾妻卒。实张文隐公薨之明年也。
后三年,倭奴犯境,一日抄掠数过,而宅不毁,堂中书亦无恙。然余遂居县城,岁一再至而已。辛酉清明日,率子妇来省祭,留修圮坏,居久之不去。一日,家君燕坐堂中,惨然谓余曰:“其室在,其人亡,吾念汝妇耳!”余退而伤之,述其事,以为《世美堂后记》。
注①俗呰窳:俗习懒惰。 ②訾省:过问,指计算、核查财目。③遘悯:遭受患难。
小题1:下列对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曾孙某以逋官物于人粥:同“鬻”,出售
B.岁旱而独收苦:为……所苦
C.得无有所耶恨:痛恨
D.岁一至而已再:二次
小题2:下列各项中能够直接表明归有光的妻子王氏贤惠的一组是(  )
①一时名德,皆相友善     ②终亦不以有无告,但督僮奴垦荒莱
③世无知君者矣!           ④辄令里媪访求,遂置书数千卷。
⑤方共采药鹿门,何恨也?   ⑥其室在,其人亡,吾念汝妇耳!
A.①②⑥B.②④⑤C.③⑤⑥D.①③④
小题3:下列对文章内容概括与分析有错误的一项是(  )
A.归有光妻子的曾祖父王致谦是名门之后,为人豪爽洒脱,奇异不凡,在当时很有名,同叶盛、章格交好,世美堂就是由他修建的。
B.本文是归有光悼念去世的妻子王氏的文章。她治家勤俭,孝敬老人,同亲戚朋友关系和睦,对丈夫全力支持,十分贤惠。
C.因为归有光喜欢读书,所以家中藏书一旦散失,妻子就让人四处寻找,最后他家里的藏书竟然多达上千卷。
D.归有光的代表作《项脊轩志》采用散文形式,在对生活琐事的平实朴素叙述中渗透了深沉真挚的情感,本文的风格与其相近。
小题4:翻译文中划横线的句子。(12分)
(1)筑室百楹于安亭江上,堂字闳敞,极幽雅之致。题其匾曰“世美”。四明杨太史守阯为之记。(6分)                                                                         
(2)然亦自爱其居闲静,可以避俗嚣也,乃谋质金以偿粥者;不足,则岁质贷;五六年,始尽雠其直。(6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共12分)
谭澄,字彦清,德兴怀来人。父资荣,金末为交城令。国兵下河朔,乃以县来附,赐金符,为元帅左都监,仍兼交城令。未几,赐虎符,行元帅府事,从攻汴有功。年四十,移病,举弟资用自代。资用卒,澄袭职。
澄幼颖敏,为交城令时年十九。有文谷水,分溉交城田,文阳郭帅专其利而堰之,讼者累岁,莫能直,澄折以理,令决水,均其利于民。豪民有持吏短长为奸者,察得其主名,皆以法治之。岁乙未,籍民户,有司多以浮客占籍,及征赋,逃窜殆尽,官为称贷,积息数倍,民无以偿。澄入觐,因中书耶律楚材,面陈其害,太宗恻然,为免其逋,其私负者,年虽多,息取倍而止;亡民能归者,复三年。诏下,公私便之。壬子,复大籍其民,澄尽削交城之不土著者,赋以时集。
中统元年,世祖即位,擢怀孟路总管,俄赐金符,换金虎符。岁旱,令民凿唐温渠,引沁水以溉田,民用不饥。教之种植,地无遗利。至元二年,迁河南路总管,改平滦路总管。七年,入为司农少卿,俄出为京兆总管。居一年,改陕西四川道提刑按察使,建言:“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宜令民年四十无子听取妾,以为宗祀计。”朝廷从之,遂著为令。
四川佥省严忠范守成都,为宋将昝万寿所败,退保子城,世祖命澄代之。至则葬暴骸,修焚室,赈饥贫,集逋亡,民心稍安。会西南夷罗罗斯内附,帝以抚新国宜择文武全才,遂以澄为副都元帅,同知宣慰使司事。比至,以疾卒,年五十八。
世祖尝与太保刘秉忠论一时牧守,秉忠曰:“若邢之张耕,怀之谭澄,何忧不治哉!”游显宣抚大名,尝为诸路总管求虎符宣麻,澄至中书辞曰:“皇上不识谭澄耶?乃为显所举!”中书特为去之。其介如此。
(节选自《元史》卷一九一)
【注】①浮客:指寄居在地主庄园里的外地佃农。 ②称贷:借钱给人。③宣麻:唐宋拜相命将,用黄、白麻纸写诏书公布于朝,称为“宣麻”。以后就成为诏拜将相的代称。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民户籍:造册登记。B.宜令民年四十无子取妾听:听从。
C.何忧不哉治:治理得好,太平。D.其如此介:耿介。
小题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谭澄治理有方的一组是 (   )
①折以理,令决水,均其利于民   ②为免其逋
③壬子,复大籍其民             ④岁旱,令民凿唐温渠
⑤教之种植,地无遗利           ⑥辞曰:“皇上不识谭澄耶?乃为显所举!”
A.①②③B.④⑤⑥C.①④⑤D.②③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谭澄自幼聪明颖悟,十九岁便承袭父职任交城县令,上任后他压制豪强,扶救贫民,向皇帝反映治理方面的弊端,使皇帝及时采取得力措施,国家和百姓都因此受益。
B.谭澄任怀孟路总管时曾赶上大旱,他发动百姓开沟挖渠,引水灌溉农田,百姓得以度过饥荒;他又教导百姓种田植树,土地都得到充分利用。
C.谭澄文武双全,元世祖曾命他取代严忠范守卫成都子城,他采取积极措施,效果显著;元世祖又任命他为副都元帅,负责抚慰罗罗斯人,但刚一到任,便因病去世了。
D.谭澄为人非常刚强正直,大名宣抚使游显曾经为各路总管向朝廷请求虎符和委任状,谭澄亲自来到中书省辞谢,拒绝了游显的举荐,中书省为此把他的名字划掉了。
小题4:把第1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豪民有持吏短长为奸者,察得其主名,皆以法治之。(5分)
(2)至则葬暴骸,修焚室,赈饥贫,集逋亡,民心稍安。(5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李光弼幼持节行,善骑射,能读班氏《汉书》。少从戎,严毅有大略,起家左卫郎。
光弼以景城、河间兵五千入太原。前此,节度使王承业政弛谬,侍御史崔众主兵太原,每侮狎承业,光弼素不平。及是,诏众以兵付光弼。众素狂易,见光弼长揖,不即付兵,光弼怒,收系之。会使者至,拜众御史中丞。光弼曰:“众有罪,已前系,今但斩侍御史。若使者宣诏,亦斩中丞。”使者内诏不敢出,乃斩众以徇,威震三军。
至德二载,思明、希德率高秀岩、牛廷玠将兵十万攻光弼,时锐兵悉赴朔方,而麾下卒不满万,众议培城以守,光弼曰:“城环四十里,贼至治之,徒疲吾人。”乃彻民屋为摞石车,车二百人挽之,石所及辄数十人死,贼伤十二。思明为飞楼车,障以木幔,筑土山临城,光弼遣人穴地颓之。思明宴城下,倡优居台上靳指天子,光弼遣人隧地禽取之。思明大骇,徙牙帐远去,军中皆视地后行。又潜沟营地,将沈其军,乃阳约降。至期,以甲士守陴,遣裨校出,若送款者,思明大悦。俄而贼数千没于堑,城上鼓噪,突骑出乘之俘斩万计。思明畏败,乃去,留希德攻太原。光弼出敢死士搏贼,斩首七万级,希德委资粮遁走。初,贼至,光弼设公幄城隅以止息,经府门不顾。困解,阅三昔乃归私寝。收清夷、横野等军。
与九节度围安庆绪于相州,大战邺西,败之。光弼与诸将议:“思明勒兵魏州,欲以怠我,不如起军逼之。彼惩嘉山之败,不敢轻出,则庆绪可禽。”观军容使鱼朝恩固谓不可。既而思明来援,光弼拒贼,战尤力,杀略大当。会诸将惊溃,各引归,所在剽掠,独光弼整众还太原。帝贷诸将罪。 
(节选自引《新唐书•李光弼传》)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使者诏不敢出内:收起
B.乃民屋为摞石车彻:拆毁
C.帝诸将罪贷:惩治
D.希德资粮遁走委:放弃
小题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李光弼用兵有谋略的一组是(3分)
①少从戎,严毅有大略 ②贼至治之,徒疲吾人③遣裨校出,若送款者
④光弼出敢死士搏贼⑤光弼设公幄城隅以止息⑥光弼拒贼,战尤力
A.①③⑤B.②④⑥C.②③④D.①⑤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李光弼刚正不阿,敢作敢为。侍御史崔众傲慢无礼,不按朝廷命令马上交付兵权,李光弼将其捉拿关押,并顶住压力让朝廷使者将其斩首,从而威震三军。
B.李光弼有勇有谋,临危不乱。太原守卫战,在敌众我寡的紧急情况下,李光弼镇定自若,力排众议,不死守城池,用灵活的战术击败敌人,成功解围。
C.李光弼一心为公,率先垂范。当初,史思明叛军刚到,李光弼在城中一角安置营帐来休息,经府门不顾。围困解除后,过了三晚才回家。
D.李光弼治军有方,处变不惊。围攻安庆绪一战,在敌我杀略大当状态下,李光弼尚能整军还太原,而其他众将溃不成军,幸好皇帝宽恕了诸将。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 思明为飞楼车,障以木幔,筑土山临城,光弼遣人穴地颓之。(5分)
(2) 思明勒兵魏州,欲以怠我,不如起军逼之。彼惩嘉山之败,不敢轻出,则庆绪可禽。(5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文言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邓攸,字伯道,平阳襄陵邓庄人也。七岁丧父,寻丧母及祖母,居丧九年,以孝致称。清和平简,贞正寡欲。初,祖父殷有赐官,敕攸受之。后太守劝攸去王官,欲举为孝廉,攸曰:“先人所赐,不可改也。”尝诣镇军贾混,混以人讼事示攸,使决之。攸不视,曰:“孔子称听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混奇之,以女妻焉。攸历太子洗马、东海王越参军。越钦其为人,转为世子文学、吏部郎。越弟腾为东中郎将,请攸为长史。出为河东太守。
永嘉末,于石勒。然勒宿忌诸官长二千石,闻攸在营,驰召,将杀之。攸至门,门干乃攸为郎时干,识攸,攸求纸笔作辞。干候勒和悦,致之。勒重其辞,乃勿杀。勒长史张宾先与攸舍,重攸名操,因称攸于勒。勒召至幕下,与语,悦之,以为参军,给车马。勒每东西,置攸车营中。勒夜禁火,犯之者死。攸与胡邻毂,胡夜失火烧车。吏按问,胡乃诬攸。攸度不可与争,遂对以弟妇散发温酒为辞。勒赦之。既而胡人深感,自缚诣勒以明攸,而阴遗攸马驴,诸胡莫不叹息宗敬之。
荀组以为陈郡、汝南太守,愍帝征为尚书左丞、长水校尉,皆不果就,元帝以攸为太子中庶子。时吴郡阙守,人多欲之,帝以授攸。攸载米之郡,俸禄无所受,唯饮吴水而已。时郡中大饥,攸表振贷,未报,乃辄开仓救之。台遣散骑常侍桓彝、虞斐慰劳饥人,观听善不,乃劾攸以擅出谷。俄而有诏之。攸在郡刑政清明,百姓欢悦,为中兴良守。后称疾去职。郡常有送迎钱数百万,攸去郡,不受一钱。百姓数千人留牵攸船,不得进,攸乃小停,夜中发去。百姓诣台乞留一岁,不听。拜侍中。岁余,转吏部尚书。蔬食弊衣,周急振乏。性谦和,善与人交,宾无贵贱,待之若一,而颇敬媚权贵。
攸每有进退,无喜愠之色。久之,迁尚书右仆射。咸和元年卒,赠光禄大夫,加金章紫绶,祠以少牢。                            
(选自《晋书·邓攸传》,有删改)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孔子称听吾犹人也讼:诉讼
B.于石勒没:俘虏
C.勒长史张宾先与攸舍比:比较
D.俄而有诏之原:原谅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部能够说明邓攸受人赏识的一组是(3分)(  )
①混奇之,以女妻焉                      ②重攸名操,因称攸于勒
③勒每东西,置攸车营中                  ④自缚诣勒以明攸,而阴遗攸马驴
⑤时吴郡阙守,人多欲之,帝以授攸        ⑥乃劾攸以擅出谷
A.①③⑥B.②③⑤C.②③⑥D.①②④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邓攸身世悲苦,亲人先后去世,守孝前后达九年之久,遂以孝著称。他因为为人平易和气、生活简朴、正直廉洁而被许多人喜欢。
B.石勒曾经捉住过邓攸,因为赏识邓攸的文辞,不但没有杀死他,而且每次外出征伐,还把邓攸安置在车营里。
C.吴郡闹饥荒,邓攸上表请求朝廷允许开仓赈灾,但朝廷还未答复,他就擅自开仓拯救饥民。由此,遭人弹劾而被贬了官职。
D.邓攸一生数次迁职,总能以平和的心态对待,没有喜欢或怨怒的表情。他善于与人交往,但有时对权贵有些敬媚。
小题4: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尝诣镇军贾混,混以人讼事示攸,使决之。(4分)
然勒宿忌诸官长二千石,闻攸在营,驰召,将杀之。(4分)
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3分)
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4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彻里,燕只吉台氏。曾祖太赤,为马步军都元帅,从太祖定中原,以功封徐、邳二州,因家于徐。彻里幼孤,母蒲察氏教以读书。至元十八年,世祖召见,应对详雅,悦之。从征东北边还,因言大军所过,民不胜烦扰,寒饿且死,宜加赈给,帝从之,乃赐边民谷帛牛马有差,赖以存活者众。二十三年,奉使江南。时行省理财方急,卖所在学田①以价输官。彻里日:“学田所以供祭礼、育人才也,安可鬻?”遽止之。还朝以闻,帝嘉纳焉。二十四年,桑哥为相,引用党与,钩考天下钱粮,民不胜其苦,自裁及死狱者以百数,中外骚动。廷臣顾忌,皆莫敢言。彻里乃于帝前,具陈桑哥奸贪误国害民状,辞语激烈。帝怒,谓其毁诋大臣,失礼体,命左右批其颊。彻里辩愈力,且日:“臣与桑哥无仇,所以力数其罪而不顾身者,正为国家计耳。苟畏圣怒而不复言,则奸臣何由而除,民害何由而息!且使陛下有拒谏之名,臣窃惧焉。”于是帝大悟,即命帅羽林三百人往籍其家,得珍宝如内藏之半。桑哥既诛,复奉旨往江南,籍桑哥姻党江浙省臣鸟马儿、湖广省臣要束木等,皆弃市,天下大快之。彻里往来,凡四道徐,皆过门不入。进拜御史中丞,俄升福建行省平章政事。汀、漳剧盗欧狗久不平,遂引兵征之,
号令严肃,所过秋毫无犯。有降者,则劳以酒食而慰遣之,日:“吾意汝岂反者耶,良由官吏污暴所致。今既来归,即为平民,吾安忍罪汝。其返汝耕桑,安汝田里,毋恐。”他栅⑦闻之,悉款附。未几,欧狗为其党缚致于军,枭首以徇,胁从者不戮一人。汀、漳平。九年,以疾薨,年四十七。薨之日,家资不满二百缗,人服其廉。
(选自《元史•彻里》,有删改)
【注】①学田;旧时办学用的公田。②他栅:其他营寨。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因于徐家:安家
B.应对详雅:非常
C.卖所在学田以价官输:交纳
D.安可鬻:卖
小题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彻里爱护百姓的一组是(3分)
①民不胜烦扰,寒饿且死,宜加赈给
②乃赐边民谷帛牛马有差,赖以存活者众
③则奸臣何由而除,民害何由而息
④凡四道徐,皆过门不入
⑤今既来归,即为平民,吾安忍罪汝
⑥薨之日,家资不满二百缗
A.①③⑤B.①④⑥C.②③④D.②⑤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彻里的曾祖太赤曾任马步军都元帅,跟随太祖平定中原有功而领有徐、邳二州。彻里幼年丧父,由母亲蒲察氏教他读书。
B.彻里正直敢言。桑哥为相时,利用职权大肆搜刮,百姓苦不堪言,大臣畏惧桑哥的权势,不敢揭发,彻里则毫不畏惧,据理争辩,最终使皇帝醒悟。
C.彻查桑哥时,彻里亲率羽林军抄没桑哥家产,所抄半数为奇珍异宝。接着又奉旨清查桑哥姻族,将他们弃置于街市为奴,大快人心。
D.彻里军纪严明。在担任福建行省平章政事期间,汀、漳盗寇作乱,彻里率军前去平定,军队所过之处,秋毫无犯。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臣与桑哥无仇,所以力数其罪而不顾身者,正为国家计耳。
(2)未几,欧狗为其党缚致于军,枭首以徇,胁从者不戮一人。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