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19分)高柔字文惠,陈留人也。柔从兄干,袁绍甥也,在河北呼柔,柔举家从之。太祖①平袁氏,以柔为管长。县中素闻其名,奸吏数人,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19分)高柔字文惠,陈留人也。柔从兄干,袁绍甥也,在河北呼柔,柔举家从之。太祖①平袁氏,以柔为管长。县中素闻其名,奸吏数人,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19分)
高柔字文惠,陈留人也。柔从兄干,袁绍甥也,在河北呼柔,柔举家从之。太祖①平袁氏,以柔为管长。县中素闻其名,奸吏数人,皆自引去,柔教曰:“昔邴吉临政,吏尝有非,犹尚容之。况此诸吏,于吾未有失乎!其召复之。”咸还,皆自励,咸为佳吏。
高干既降,顷之以并州叛。柔自归太祖,太祖欲因诛之,以为刺奸令史;处法允当,狱无留滞,辟为丞相仓曹属。鼓吹②宋金等在合肥亡逃。旧法,军征士亡,考竟其妻子,太祖患犹不息,更重其刑。金有母妻及二弟皆给官,主者奏尽杀之。柔启曰:“士卒亡军,诚在可疾,然窃闻其中时有悔者。愚谓乃宜贷其妻子,一可使贼中不信,二可使诱其还心。正如前科,固已绝其意望,而猥复重之,柔恐自今在军之士,见一人亡逃,诛将及己,亦且相随而走,不可复得杀也。此重刑非所以止亡,乃所以益走耳。”太祖曰:“善。”即止不杀金母、弟,蒙活者甚众。
文帝③践阼,以柔为治书侍御史,赐爵关内侯。民间数有诽谤妖言,帝疾之,有妖言辄杀,而赏告者。柔上疏曰:“今妖言者必戮,告之者辄赏。既使过误无反善之路, 又将开凶狡之群相诬罔之渐,诚非所以息奸省讼,缉熙治道也,臣愚以为宜除妖谤赏告之法,以降天父养物之仁。”帝不即从,而相诬告得滋甚。帝乃下诏:“敢以诽谤相告者,以所告者罪罪之。”于是遂绝。帝以宿嫌,欲枉法诛治书执法④鲍勋,而柔固执不从诏命。帝怒甚,遂召柔诣台⑤;遣使者承指至廷尉考查勋,勋命乃遣柔还寺⑥。
初,公孙渊兄晃,为内侍。先渊未反,数陈其变。及渊谋逆,帝不忍市斩,欲就狱杀之。柔上疏曰:“晃及妻子,叛逆之类,诚应枭县,勿使遗育。而臣窃闻晃先数自归,陈渊祸萌,虽为凶族,原心可恕。臣以为晃信有言,宜贷其死;苟自无言,便当市斩。今进不赦其命,退不彰其罪,闭著囹圄,使自引分,四方观国,或疑此举也。”帝不听,竟遣使赍金屑饮晃及其妻子。赐以棺、衣,殡敛于宅。 
  景元四年,年九十薨。         (节选自《三国志·魏书》,有删改)
注:①太祖:曹操。②鼓吹:军中鼓吹手。③文帝:曹丕。④治书执法:官职。⑤台:尚书台。⑥寺:廷尉官署。
小题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帝践阼登基
B.辟为丞相仓曹属辟征召
C.诚应枭县首领
D.诚非所以息奸省讼诉讼、打官司
小题2: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能说明高柔看问题比常人深远的一组是(     ) 
①邴吉临政,吏尝有非,犹尚容之        ②高干叛,柔自归太祖    
③处法允当,狱无留滞                  ④愚谓乃宜贷其妻子   
⑤臣愚以为宜除妖谤赏告之法            ⑥帝欲诛鲍勋,柔固执不从诏命    
A.①③⑤B.①④⑥C.②④⑤D.②③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高柔被曹操任命为管县长官后,一些奸邪的官员慑于他的名声都离开了,听到高柔宽容的教令后,又全都回来复职,并全都自勉成了好官。
B.高柔直言敢谏,秉公执法,虽然不阿顺曹氏父子,但确是为巩固曹氏政权而竭忠尽智。
C.曹氏父子信赖高柔,委以重任,高柔每有所谏,便即采纳,只在杀鲍勋一事上未采纳高柔的意见。
D.公孙晃事前多次向朝廷告发其弟公孙渊谋逆,因此事发后明帝不忍将公孙晃公开处斩,想在狱中悄悄杀掉他,高柔上疏阻止这种不合法规的做法,可惜没有奏效。
小题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旧法,军征士亡,考竟其妻子。太祖患犹不息,更重其刑。
                                                                          
(2)臣以为晃信有言,宜贷其死;苟自无言,便当市斩。
                                                                          
答案

小题1:C
小题2:C
小题3:C
小题4:⑴按照旧法,军队出征时,士卒逃亡,要把他的妻子儿女拷打致死,太祖担心(这样)士卒还是逃亡不止,(想要)再加重刑罚。⑵臣以为公孙晃如果真有揭发公孙渊的言论,就应该恕其死罪,如果没有这样的言论,就应当公开处斩
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县:通“悬”,悬挂,示众。句中的“枭”是“斩首”的意思,“县”即将斩下的首级悬挂示众。
小题2:
试题分析:本题宜采用排除的办法,要在弄清各句意思的基础上,根据筛选要求来排除。①句是表现高柔的宽柔,所以应该排除AB两选项;③句是表现高柔处理法律事情平允适当,这样就可排除AD两项,这样就可以得出答案了。
小题3:
试题分析:“高柔每有所谏,便即采纳,只在杀鲍勋一事上未采纳高柔的意见”错,不只是杀鲍勋一事上未采纳高柔的意见,还有对于不能赏赐那些告发的人和对公孙晃问题上没有采纳高柔的意见。
小题4:
试题分析:对这两个句子的翻译,应先根据这两个句子的前后的具体语境,来了解这两句的大意,然后就要分析这两个句子的特点,把握句子中的关键词语。(1)句中旧法:名词活用作动词,按照旧法;考竞,拷打致死;妻子,古今异义词,在文中指妻子儿女。(2)句中以为:认为;贷,宽恕;苟,如果;市斩,公开处斩。
附:《高柔传》 翻译
高柔字文惠,是陈留郡圉县人。高柔的堂兄高干,是袁绍的外甥。在黄河以北召唤高柔。高柔率领全族的人跟随他。曹操平定袁绍后,任命高柔为管县县长。县里人平素听说过他的名声,一些奸邪的县吏,全都自动地引退离去。高柔发布教令说:“过去邴吉当政时,县吏曾经有过错,还能够宽容他们,何况这些县吏,对于我没有过失呢!还是召回他们复职吧!”(那些离去的县吏)全都回来,勉励自己,全都成了好县吏。
高柔自从归附太祖,处理法律事情平允适当,魏国刚建立时,授予官职丞相理曹掾。宋金等人在合肥逃跑。按照旧法,军队出征时,士卒逃亡,要把他的妻子儿女拷打致死,太祖担心(这样)士卒还是逃亡不止,(想要)再加重刑罚。宋金有母亲、妻子和两个弟弟都在官府中服役,主管这件事的人上奏将他们全部杀掉。高柔启奏说:“士卒逃离军队,实在是可恨,然而我私下里听说逃跑的士卒中也时常有后悔的,我认为应该宽恕他们的妻子儿女,这样第一可使与敌人不信任他们,第二可以引诱士卒产生归还之心。按照原来的旧法,本来已经断绝了他们归还的愿望,却再加重旧法,我恐怕从现在起正在从军的士卒,见一人逃亡,(怕)自己将被杀掉,也将要跟着逃走,(我们)就不能再杀掉他们了。这说明重刑不是制止士卒逃亡的办法,却反而是增加士卒逃跑数量的办法了。”曹操说:“好。”当即停止,没杀宋金的母亲和弟弟,蒙受(此恩)活下来的人很多。
文帝登级后,民间有很多妖言惑众,文帝很痛恨这件事,有散布妖言的就杀,并且赏赐那些告发的人。高柔上书说:“现在有散布妖言的就杀,有告发的就赏。这样使那些犯了过错想悔改的就没有了改正的机会,又打开了凶恶狡诈之人互相诬告的风气,这实在不是一个去掉奸恶减少案件,捉拿坏人治理好国家的办法。我认为应该除去这种赏赐告发妖言的法令,来开启您做为天子滋润万物的仁义之心。”文帝没有马上听众,而互相诬告的人更加增多。文帝才下诏书说:“胆敢用诽谤的话来诬告的,按所诬告的罪对他们治罪。”于是,诬告之风才断绝。魏文帝因为与治书执法鲍勋有旧隙,想违背法律诛杀他,而高柔坚决不服从诏命。魏文帝非常恼怒,便把他召到尚书台,派使者秉承自己意旨到廷尉署衙将鲍勋拷问致死,然后才放高柔回到廷尉官署。
起初,公孙渊的哥哥公孙晃,担任内侍。在公孙渊还没反叛之前,多次(向朝廷)陈说公孙渊要叛变的事。等到公孙渊反叛,明帝不忍心将公孙晃在街市处斩,想把他在狱中杀掉。高柔上书曰:“公孙晃及其妻子儿女,是叛逆的宗族,的确应该斩首悬挂示众,不使他留下后代。然而我私下听说公孙晃在公孙渊叛逆之前就已多次自首,陈述公孙渊正萌发的祸患,他虽然是凶逆的亲族,但根据其原本之心可以宽恕。臣以为公孙晃如果真有揭发公孙渊的言论,就应该恕其死罪,如果没有这样的言论,就应当公开处斩,现在进不能赦免他的死罪,退不能彰显他的罪行,把他关在监狱之中,让他自杀,这会使四方瞻望国家政治措施的人,有的会对我们这种行为产生怀疑。”明帝不听从高柔劝告,最后派使者送金屑给公孙晃和他的妻子儿女,让他们饮下(身亡),把棺木、衣服赐给他们,在其家中殡殓。
景元四年,高柔年龄90岁去世。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薛万均,本墩煌人,后徙京兆咸阳。父世雄,大业末为涿郡太守,万均与弟万彻因客幽州,以材武为罗艺所厚善。与艺归款,高祖授万均上柱国、永安郡公。
建德帅众十万寇范阳,艺迎拒之。万均曰:“众寡不敌,宜以计胜。”即教艺羸兵阻水以诱之,万均自以精骑百匿城左。建德师度水,邀半度击之,大败其众。明年,建德以二十万骑来攻,兵已缘堞,万均与万彻率死士百人出地道,掩击其背,众惊溃去。柴绍之讨梁师都也,以万均为副,万彻亦从。距朔方数十里,突厥兵骤至,王师却,万均兄弟横击之,斩其骁将,虏阵欢,乘之,俘杀相藉。突厥走,遂围师都。诸将以城险未可下,万均曰:“城中气死,鼓不能声,破亡兆也。”既而贼果斩师都降。俄从李靖讨吐谷浑。军次青海,万均、万彻各以百骑行前,卒与虏遇,万均单骑驰突,无敢当者。还语诸将曰:“贼易与。”复驰进击,斩数千级,勇盖三军。追奔至积石山,大风折旗,万均曰:“虏且来!”乃勒兵。俄而虏至,万均直前斩其将,众遂溃,追至图伦碛乃还,与靖会青海。副侯君集击高昌,曲智盛坚守未下,万均麾军进,智盛惧,乃降。进潞国公。
会有诉万均与高昌女子乱,太宗欲穷治。魏徵曰:“君使臣以礼,若所诉实,罪且轻,虚则所失重矣。”诏勿治。后帝幸芙蓉园,坐清宫不谨下狱,忧愤卒。帝惊悼,为举哀,诏陪葬昭陵。后尝赐群臣貘皮,及万彻而误呼万均,怆然曰:“万均朕勋旧,忽口其名,岂死者有知,冀此赐乎?”因命取焚之,举坐感叹。
(节选自《新唐书》)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建德以二十万骑来攻,兵已缘堞缘:向上爬,攀援
B.乘之,俘杀相藉藉:抚慰
C.各以百骑行前,卒与虏遇卒:通“猝”,猝然,突然
D.岂死者有知,冀此赐乎冀:希望
小题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直接表明薛万均作战勇猛的一组是(  )
①邀半度击之,大败其众  ②万均兄弟横击之   ③既而贼果斩师都降 
④万均单骑驰突          ⑤万均直前斩其将    ⑥万均麾军进,智盛惧,乃降
A.①③⑥B.①②⑤
C.②④⑤D.③④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薛万均本是敦煌人,而且是隋朝官员的后代,但后来他同弟弟跟罗艺一起归顺了唐朝,并和罗艺迎击过窦建德入侵范阳的十万军队。
B.柴绍出讨梁师都时,命薛万均为副帅,万彻也随同出征。离朔方数十里地时,突厥兵马突然而至,唐军退却,在这种不利的情况下,薛氏兄弟却扭转了战局。
C.随同李靖抵达青海征讨吐谷浑时,薛万均所向披靡,还鼓励诸将说贼寇是容易对付的,并第二次驰马杀回敌阵,斩杀敌兵几千人,勇冠三军。
D.有人控告薛万均,虽经魏征劝说,太宗没有追究他,但已心存怨怒,以致后来为一点小事,把他囚禁。薛万均忧愤而亡后,太宗却又非常悲痛。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万均与弟万彻因客幽州,以材武为罗艺所厚善。
(2)城中气死,鼓不能声,破亡兆也。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申徽,字世仪,魏郡人也。性审慎,不妄交游。元颢入洛,以元邃为东徐州刺史,邃引徽为主簿。颢败,邃被槛车送洛阳,故吏宾客并委去,唯徽送之。及邃得免,乃广集宾友,叹徽有古人风。寻除太尉府行参军。
孝武初,文帝与语,奇之。文帝察徽沉密有度量,每事信委之,乃为大行台郎中。时军国草创,幕府务殷,四方书檄皆徽之辞也。河桥之役,大军不利,近侍之官分散者众,徽独不离左右,魏帝称叹之。十年,迁给事黄门侍郎。
(刘彦)频征不奉诏,又南通吐谷浑,将图叛逆。文帝难于动众,欲以权略致之,乃以徽为河西大使,密令图彦。徽轻以五十骑行,既至,止于宾馆。彦见徽单使,不以为疑,徽乃遣一人微劝彦归朝,以揣其意,彦不从。徽又使赞成其住计,彦便从之,遂来至馆。徽先与瓜州豪右密谋执彦,遂叱而缚之。彦辞无罪,徽数之曰:“君无尺寸之功,滥居方岳之重,恃远背诞,不恭贡职,戮辱使人,轻忽诏命。计君之咎,实不容诛。但受诏之日,本令相送归阙,所恨不得即申明罚,以谢边远耳。”于是宣诏慰劳吏人及彦所部,复云大军续至,城内无敢动者。
十二年,以徽信洽西土,拜瓜州刺史。徽在州五稔,俭约率下,边人乐而安之。徽性勤至,凡所居官,案牍无大小皆亲自省览,以是事无稽滞,吏不得为奸。后虽历公卿,此志不懈。出为襄州刺史。时南方初附,旧俗官人皆通饷遗。徽性廉慎,乃画杨震像于寝室以自戒。及代还,人吏送者数十里不绝。徽自以无德于人,慨然怀愧,因赋诗,题于清水亭。长幼闻之,皆况来就读,递相谓曰:“此是申使君手迹。”并写诵之。
(节选自《北史•列传第五十七》)
小题1:下列各项中对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故吏宾客并委去委:抛弃
B.时军国草创,幕府务殷殷:盛,众多
C.所恨不得即申明罚,以谢边远耳谢:道歉、谢罪
D.徽乃遣一人微劝彦归朝微:稍微
小题2:以下各项中的两句话分别表现申徽“审慎”、“勤至”的一项是
A.①近侍之官分散者众,徽独不离左右 ②复云大军续至
B.①徽乃遣一人微劝彦归朝,以揣其意 ②故吏宾客并委去,唯徽送之
C.①徽在州五稔,俭约率下 ②凡所居官,案牍无大小皆亲自省览
D.①徽先与瓜州豪右密谋执彦 ②幕府务殷,四方书檄皆徽之辞之
小题3:以下对原文的叙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申徽“不妄交游”,但遇到知己却又不轻易放弃,这一点在无邃被囚车押往洛阳时他与“上吏宾客”的不同举动便足以证明。
B.申徽办事认真,深得文帝的信任,做大行台郎中时,国家有关文书往往出自他的手笔。河桥之战,军队失利,申徽忠于职守,得到了魏帝的称赞。
C.申徽在捉拿刘彦时表现出了他的谋略,先派人规劝试探,不成后,又亲自出面假装帮助刘彦,按事先商定的计划终于达到了智擒刘彦的目的。
D.申徽做官一向勤奋、尽职、廉洁,面对百姓的拥戴,却感到有愧,他将这种感受以诗的形式表达出来,这首诗也受到了百姓的欢迎。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徽性勤至,凡所居官,案牍无大小皆亲自省览,以是事无稽滞,吏不得为奸。
译文:                                                                                                                                    
(2)徽自以无德于人,慨然怀愧,因赋诗,题于清水亭。
译文: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6分)
子击磬于卫。有荷蒉而过孔氏之门者,曰:“有心哉,击磬乎!”既而曰:“鄙哉,硁硁乎!莫己知也,斯己而已矣。深则厉,浅则揭。”子曰:“果哉!末之难矣。”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
子曰:“笃信好学, 守死善道。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8.13)
小题1:体现了孔子的什么精神?(1分)
                                                                      
小题2:“荷蒉”者认为孔子固执,不懂得变通,你是否认同他的看法?结合上述章句,谈谈你的理解。(5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19分)
相州昼锦堂记
欧阳修
仕宦而至将相,富贵而归故乡,此人情之所荣,而今昔之所同也。盖士方穷时,困厄闾里,庸人孺子,皆得易而侮之。若季子不礼于其嫂,买臣见弃于其妻。一旦高车驷马,旗旄导前,而骑卒拥后,夹道之人,相与骈肩累迹,瞻望咨嗟;而所谓庸夫愚妇者,奔走骇汗,羞愧俯伏,以自悔罪于车尘马足之间。此一介之士,得志于当时,而意气之盛,昔人比之衣锦之荣者也。
惟大丞相魏国公(韩琦)则不然。公,相人也。世有令德,为时名卿。自公少时,已擢高科,登显仕。海内之士,闻下风而望馀光者,盖亦有年矣。所谓将相而富贵皆公所宜素有非如穷厄之人侥幸得志于一时出于庸夫愚妇之不意以惊骇而夸耀之也。然则高牙大纛③,不足为公荣;桓圭衮裳④,不足为公贵。惟德被生民,而功施社稷,勒之金石,播之声诗,以耀后世而垂无穷,此公之志,而士亦以此望于公也。岂止夸一时而荣一乡哉?
公在至和中,尝以武康之节来治于相,乃作昼锦之堂于后圃。既又刻诗于石,以遗相人。其言以快恩仇、矜名誉为可薄,盖不以昔人所夸者为荣,而以为戒。于此见公之视富贵为何如,而其志岂易量哉!故能出入将相,勤劳王家,而夷险一节。至于临大事,决大议,垂绅正笏,不动声色,而措天下于泰山之安,可谓社稷之臣矣。其丰功盛烈,所以铭彝鼎而被弦歌者,乃邦家之光,非闾里之荣也。
余虽不获登公之堂,幸尝窃诵公之诗,乐公之志有成,而喜为天下道也。于是乎书。
[注]①昼锦:据《汉书》载,项羽曾经说过一句话:“富贵不归故乡,如衣锦夜行。”后以衣锦还乡为荣耀的事情。韩琦以武康军节度使身份兼相州知州,因相州是他的故乡,所以取项羽的话改“夜”为“昼”命名厅堂。②季子:先秦时期的纵横家苏秦,擅长辞令。③大纛:古代军队或仪仗队的大旗。④桓圭:古代公爵所执的礼器,用于朝聘、祭祀、丧葬等场合。衮裳:古代皇帝和三公所穿的礼服。
小题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相与骈肩累迹骈肩:肩并着肩B.惟德被生民被:覆盖
C.以遗相人遗:留D.其言以快恩仇、矜名誉为可薄矜:矜持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仕宦而至将相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
B.不足为公荣谁为大王为此计者
C.乃作昼锦之堂于后圃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D.盖不以昔人所夸者为荣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
小题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借魏国公韩琦回家乡相州为官时兴建“昼锦堂”一事,旌扬韩琦有高风亮节。
B.文章首先从人情之所荣,从古今之所同入笔,极写衣锦还乡的意气之盛,欲扬先抑,为下文作铺垫。
C.文章开头写季子和朱买臣,是为了拿他们的骄矜自夸反衬韩琦的谦逊和不事张扬。
D.韩琦回家兴建昼锦堂,是反其意而用之,其轻富贵的品格节操,其远大的志向,非一般夸荣显富者可比。
小题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
所 谓 将 相 而 富 贵 皆 公 所 宜 素 有 非 如 穷 厄 之 人 侥 幸 得 志 于 一 时 出 于 庸 夫 愚 妇 之 不 意 以 惊 骇 而 夸 耀 之 也。
小题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7分)
(1)若季子不礼于其嫂,买臣见弃于其妻。(3分)
(2)其丰功盛烈,所以铭彝鼎而被弦歌者,乃邦家之光,非闾里之荣也。(4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几段文字,完成后面题。(5分)
(1)《论语》: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2)《论语》: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3)《中庸》:“舜好问而好察迩言,隐恶而扬善,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其斯以为舜乎!”
小题1:这三段文字体现了孔子的________________思想。(1分)
小题2:结合上面三段文字谈谈你对这一思想的理解。(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