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渎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刘温叟,字永龄,河南洛阳人。性重厚方正,动遵礼法。父岳,后唐太常卿。温叟七岁能属文,善楷隶。清泰中,为左拾遗。以母老乞归就养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阅渎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刘温叟,字永龄,河南洛阳人。性重厚方正,动遵礼法。父岳,后唐太常卿。温叟七岁能属文,善楷隶。清泰中,为左拾遗。以母老乞归就养,改监察御史。 晋初,入为主客员外郎。少帝领开封尹,奏为巡官,命典文翰。少帝即位,拜刑部郎中,赐金紫。 初,岳仕后唐,尝居内署,至是温叟复居斯任,时人荣之。温叟既受命,归为母寿,候立堂下。须臾闻乐声,两青衣举箱出庭,奉紫袍、缣衣,母命卷帘见温叟,曰:“此即尔,父在禁中日内库所赐者。”温叟拜受泣下,退开影堂列祭,以文告之。 周初,迁礼部侍郎、知贡举,得进士十六人。有谮于帝者,帝怒,黜十二人,左迁太子詹事。温叟实无私,后数年,其被黜者相继登第。 建隆元年,拜御史中丞。丁内艰,退居西洛,旋复本官。 一日晚归,由阙前,太祖方与中黄门数人偶登明德门西阙,前驺者潜知之,以白温叟。温叟令传呼如常过阙。翌日请对,具言:“人主非时登楼,则近侍成望恩宥,辇下诸军亦希赏给。臣所以呵导而过者,欲示众以陛下非时不登楼也。”太祖善之。 宪府旧例,月赏公用茶,中丞受钱一万,公用不足则以赃罚物充。温叟恶其名不取。开宝四年被疾,太祖知其贫,就赐器币,数月卒,年六十三。 温叟事继母以孝闻,虽盛暑非冠带不敢见。五代以来,言执礼者惟温叟焉。 太宗在晋邸,闻其清介,遣吏遗钱五百千,温叟受之,贮厅西舍中,令府吏封署而去。明年重午,又送角黍、执扇,所遣吏即送钱者,视西舍封识宛然,还以白太宗。太宗日:“我钱尚不用,况他人乎?昔日纳之,是不欲拒我也;今周岁不启封,其苦节愈见。”命吏辇归邸。是秋,太宗侍宴后苑,因论当世名节士,具道温叟前事,太祖再三赏叹。 (出白《宋史》,有删减)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奏为巡官,命典文翰典:掌管 | B.有谮于帝者,帝怒谮:诬陷 | C.开宝四年被疾被:遭受 | D.太祖知其贫,就赐器币 就:于是 |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以母老乞归就养不赂者以赂者丧 | B.归为母寿,候立堂下谁为大王为此计者 | C.其被黜者相继登第其间旦暮闻何物 | D.令府吏封署而去吾尝跛而望矣 | 小题3: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明刘温叟“方正”的一组是( ) ①归为母寿,候立堂下 ②温叟恶其名不取 ③虽盛暑非冠带不敢见 ④闻其清介,遣吏遗钱五百 ⑤令府吏封署而去 ⑥视西舍封识宛然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刘温叟年少即表现出多才多艺,七岁就能写文章,擅长楷书、隶书。 | B.温叟很孝顺,在他接任官职后,就“归为母寿”,在堂下站着等候母亲。 | C.温叟曾因进士一事而被贬官,后又因被废除的进士相继考中而官复原职。 | D.温叟任职于几个朝代,因为官清明被当时的君王重用,且几次受君王赏赐。 | 小题5:把文言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初,岳仕后唐,尝居内署,至是温叟复居斯任,时人荣之。(3分) (2)人主非时登楼,则近侍成望恩宥,辇下诸军亦希赏给。(3分) (3)昔日纳之,是不欲拒我也;今周岁不启封,其苦节愈见。(4分) |
答案
小题1:D 小题2:A 小题3:A 小题4:C 小题5: ⑴当初,刘岳在后唐任职,曾经官居内署,到这时温叟又任此职,当时人都认为刘家很荣耀。 ⑵人主在不该登楼时登楼,则近臣都希望得到恩赐和宽恕,京城众军也希望得到赏赐。 ⑶过去他接受了,是不想拒绝我;现在一年了都不打开,他苦苦地坚持节操更加明显啊。 |
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就:动词,到某地去。 小题2: 试题分析:A.以,因为,介词。B.给、替,介词;谋划、制定,动词。C. 那些,代词;其中,代词。D. 连词,顺承关系;连词,修饰关系。 小题3: 试题分析:①是他的孝顺,③遵礼法,④皇帝所为。 小题4: 试题分析:“官复原职”于文无据。 小题5: 试题分析:第一句,注意“仕”“居”“荣”三个词的译法;第二句,三个分句,一个1分;意思对即可;第三句,四个分句,一个1分;意思对即可。 【参考译文】 刘温叟字永龄,河南洛阳人。为人厚重方正,举动遵循礼法。其父刘岳,任后唐太常卿。温叟七岁就能写文章,擅长楷书、隶书书法。清泰年间,任左拾遗。因母亲年老请求归家养老,改任监察御史。 后晋初年,入朝任主客员外郎。后晋少帝兼任开封府尹时,上奏推荐他为巡官,任命他掌管文翰。少帝即皇帝位后,授任他为刑部郎中,赐金紫朝衣。 当初,刘岳在后唐任职,曾经官居内署,到这时温叟又任此职,当时人都认为刘家很荣耀。温叟受命后,回家为母亲祝寿,在堂下站着等候。不久听见音乐声,两个青衣人举箱走出庭堂,向温叟献上紫袍、缣衣,他的母亲让人卷开帘帷见温叟说:“这是你父亲在宫中时内库赏赐的。”温叟跪拜接受时流出了眼泪,退到开影堂列祭,用文章告祭。 后周初年,升任礼部侍郎、知贡举,录取进士十六名。有人向皇帝诬陷他们,皇帝发怒,废除了其中十二人,把温叟贬任为太子詹事。温叟实际上并无私心,后来几年,那些被罢免的人又相继考中。 建隆元年,任御史中丞。遭母丧,退居西洛,不久恢复本官。 一天晚上回家从宫前走过,太祖正与中黄门数人偶然登明德门西楼,温叟的前导人员偷偷地知道了,告诉了他。温叟下令像平常过皇宫那样传呼。第二天请求朝见时,温叟说:“人主在不该登楼时登楼,则近臣都希望得到恩赐和宽恕,京城众军也希望得到赏赐。我之所以呵道而过,是想向人暗示你不是时候不会登楼啊。”太祖认为他做的对。 御史府旧例,每月赏给公用茶,御史中丞得钱一万,公用不足就以罚款补充。温叟厌恶罚款之名而不取用。开宝四年染病,太祖知道他贫穷,到他家里赏赐器币,几个月后去世,终年六十三岁。 温叟侍奉继母以孝顺闻名,即使是大热天不戴帽穿衣不敢相见。五代以来,说到遵从礼法的只有温叟。 太宗在任晋王时,听说他清廉贫苦,派人送给他钱五百千,温叟接受下来,存放在厅西舍房中,并让府吏封缄后复加印记再走。第二年重午节,又派人送去角黍、执扇,所派的人正好是去年送钱的人,看见西舍封记还在,回来后告诉太宗。太宗说:“我的钱尚且不用,何况其他人的钱呢?过去他接受了,是不想拒绝我;现在一年了都不打开,他的坚持节操更加明显啊。”命里官人用车载回官邸。这年秋天,太宗在后苑侍奉太祖用宴,在谈论当世有名的清节之士时,详细讲述了刘温叟以前的事情,太祖再三叹赏。 |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9分,每小题3分) 古砚说 [明]许獬 余家有古砚,往年得之友人所遗者,受而置之,当一砚之用,不知其为古也。已而有识者曰:“此五代、宋时物也,古矣,宜谨宝藏之,勿令损毁。”予闻诸言,亦从而宝之,不暇辨其为真五代、宋与否。 虽然,斯物而真五代、宋也,当时人亦仅以当一砚之用耳,岂知其必不毁、必至于今而为古耶?盖至于今,而后知其为五代、宋也,不知其在五代、宋时,所宝为周、秦、汉、魏以上物者,视此又奚如乎?而又不知其以周、秦、汉、魏以上物,示周、秦、汉、魏以上人,其人自视又奚如? 人见世之熙熙者,沉酣于纷华绮丽之乐,奔走于权贵要津之门,褰裳濡足,被僇辱①而不知羞。于是有一人焉,出而矫之,卓然以道自重,以淡泊自守,以古先琴书图画、器物玩好自娱,命之曰好古。故凡名能好古者,必非庸俗人也。以其非庸俗人之所好,则庸俗人亦从而效之。于是士之射利求进者,必穷极其所无,以谄事权贵要津;权贵要津亦时出其所有以夸士。而士之慕为古而不知务者,亦每与世竞逐,必尽效其所有而后快。 噫嘻!是非真能好古也,特与庸俗人同好而已。夫既与庸俗人同好矣,而犹哓哓②然窃好古之名,以求其自异于庸俗,不知其名则是,而其意则非。 吾之所谓好古者,学其道,为其文,思其人而不得见,徘徊上下,庶几得其手泽④之所存而以玩焉,则恍然如见其人也,是以好之而不厌。故夫古之为好者,非以其物,以其人也。 予观今世之所好,大率类是。不能尽述,述其近似者,作古砚说。 [注]①僇(l)辱:羞辱,侮辱。 ②哓(xiāo)哓:吵嚷。 ③手泽:先人或前辈的遗墨、遗物。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往年得之友人所遗者 遗:赠送 | B.示周、秦、汉、魏以上人 示:告诉 | C.必尽效其所有而后快 效:模仿 | D.是以好之而不厌 厌:满足 |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当一砚之用,不知其为古也/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 | B.褰裳濡足,被僇辱而不知羞/溪虽莫利于世,而善鉴万类; | C.则庸俗人亦从而效之/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 | D.不能尽述,述其近似者/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 | 小题3:下列对原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从一方古砚起笔,围绕人们对待古物的不同态度展开议论,借题发挥,联系现实,最后点明了写作缘由。 | B.文章第二自然段指出,流传到后世的古物,在它所产生的那个时代,只是被当作一件普通的物品来对待的。 | C.作者认为,真好古的人,搜求古物,追慕古人的道德文章;假好古的人,或附庸风雅,或谄媚权贵以逐利求进。 | D.文章对当时盲目好古、仿古、造假的风气进行针砭,体现了作者直面时俗的批判精神和卓尔不群的个性特征。 | 小题4:把第Ⅰ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已而有识者日:“此五代、宋时物也,古矣,宜谨宝藏之,勿令损毁。” (2)是非真能好古也,特与庸俗人同好而已。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19分) 秋阳赋 (宋)苏轼 越王之孙,有贤公子,宅于不土之里,而咏无言①之诗。以告东坡居士曰:“吾心皎然,如秋阳之明;吾气肃然,如秋阳之清;吾好善而欲成之,如秋阳之坚百谷;吾恶恶而欲刑之,如秋阳之陨群木。夫是以乐而赋之,子以为何如?” 居士笑曰:“公子何自知秋阳哉?生于华屋之下,而长游于朝廷之上,出拥大盖,入侍帏幄,暑至于温,寒至于凉而已矣。何自知秋阳哉!若予者,乃真知之。方夏潦之淫也,云烝雨泄,雷电发越,江湖为一,后土冒没,舟行城郭,鱼龙入室。菌衣生于用器,蛙蚓行于几席。夜违湿而五迁,昼燎衣而三易。是犹未足病也。耕于三吴,有田一廛。禾已实而生②耳,稻方秀而泥蟠。沟塍交通,墙壁颓穿。釜甑其空,四邻悄然。鹳鹤鸣于户庭,妇宵兴而永叹。计有食其几何,矧③无衣于穷年。忽釜星之杂出,又灯花之双悬。清风西来,鼓钟其镗。奴婢喜而告余,此雨止之祥也。蚤作而占之,则长庚淡淡其不芒矣。浴于旸谷④,升于扶桑。曾未转盼,而倒景⑤飞于屋梁矣。方是时也,如醉而醒,如喑而鸣。如痿而起行,如还故乡初见父兄。公子亦有此乐乎?” 公子曰:“善哉!吾虽不身履,而可以意知也。” 居士曰:“日行于天,南北异宜。赫然而炎非其虐,穆然而温非其慈。且今之温者昔人炎者也云何以夏为盾而以冬为衰乎吾侪小人轻愠易喜彼冬夏之畏爱乃群狙之三四。自今知之,可以无惑。居不障户,出不仰笠,暑不言病,以无忘秋阳之德。”公子拊掌,一笑而作。 【注】①无言:内容空洞。②生:发芽。③矧:也。④旸谷:传说中指日出的地方,亦作“汤谷”。 ⑤倒景:这里指彩虹。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如秋阳之陨群木木:树木。 | B.若予者若:像。 | C.方夏潦之淫也淫:过度。 | D.蚤作而占之蚤:通“早”,早晨。 |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此雨止之祥也 昔人云:将以有为也 | B.乃真知之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 C.奴婢喜而告余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 | D.升于扶桑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 小题3:下列对原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贵族公子要写一篇歌颂秋阳的赋,苏轼听了他的构思后哈哈大笑,认为他出生在富贵之家,出入朝廷,养尊处优,缺乏真实感受,矫情为文,写不出好的作品。 | B.本文以秋阳为题,却花很大篇幅叙述阴雨带给人的苦楚:小船行走城郭,鱼龙游入房屋,霉菌长满用具等等。抑扬结合,主旨是为了表达对贫困百姓生活的关注之情。 | C.夏日阴雨连绵,洪水泛滥,人们在连日的阴雨中困难生活,以及天晴之后人们的欣喜,缘于苏轼的亲身经历,亦是他贬居生活的缩影。 | D.文章模仿汉赋对话形式,表现了不同境遇的人对于秋阳的不同感触,歌颂之情彰显自然。行文流畅,不可遏制;多用比兴手法,华丽的铺陈,文采出众。 | 小题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 且 今 之 温 者 昔 人 炎 者 也 云 何 以 夏 为 盾 而 以 冬 为 衰 乎 吾 侪 小 人 轻 愠 易 喜 彼 冬 夏 之 畏 爱 乃 群 狙 之 三 四。 小题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7分) (1)夜违湿而五迁,昼燎衣而三易,是犹未足病也。(4分 (2)善哉!吾虽不身履,而可以意知也。(3分) |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题。(5分) (1)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论语•颜渊》) (2)子曰:“麻冕①,礼也;今也纯,俭,吾从众。”(《论语•子罕》) (3)子曰:“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与其易②也,宁戚。”(《论语•八佾》) 【注】①麻做的丧帽。②铺张。 小题1:根据材料,用自己的语言谈谈如何实践“仁”?(2分) 小题2:孔子的一方面强调“复礼”,一方面又主张摈弃“奢礼”,你如何理解?(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题目。(10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2分) 寄欧阳舍人书 曾巩 去秋人还,蒙赐书及所撰先大父墓碑铭,反复观诵,感与惭并。 夫铭志之著于世,义近于史,而亦有与史异者。盖史之于善恶无所不书;而铭者,盖古之人有功德、材行、志义之美者,惧后世之不知,则必铭而见之。或纳于庙,或存于墓,一也。苟其人之恶,则与铭乎何有?此其所以与史异也。其辞之作,所以使死者无有所憾,生者得致其严。而善人喜于见传,则勇于自立:恶人无有所记,则以愧而惧。至于通材达识,义烈节士,嘉言善状,皆见于篇,则足为后法。警劝之道,非近乎史,其将安近? 及世之衰,人之子孙者,一欲褒扬其亲,而不本乎理。故虽恶人,皆务勒铭以夸后世。立言者既莫之拒而不为,又以其子孙之所请也,书其恶焉,则人情之所不得,于是乎铭始不实。后之作铭者,当观其人。苟托之非人,则书之非公与是,则不足以行世而传后。故千百年来,公卿大夫至于里巷之士,莫不有铭,而传者盖少。其故非他,托之非人,书之非公与是故也。 然则孰为其人,而能尽公与是欤?非畜道德而能文章者,无以为也。盖有道德者之于恶人,则不受而铭之,于众人则能辨焉。而人之行,有情善而迹非,有意奸而外淑,有善恶相悬而不可以实指,有实大于名,有名侈于实。犹之用人,非畜道德者恶能辨之不惑,议之不徇?不惑不徇,则公且是矣。而其辞之不工,则世犹不传。于是又在其文章兼胜焉。故曰,非畜道德而能文章者,无以为也。岂非然哉? 然畜道德而能文章者,虽或并世而有,亦或数十年或一二百年而有之。其传之难又如此。其遇之难又如此。若先生之道德文章,固所谓数百年而有者也。先祖之言行卓卓幸遇而得铭其公与是其传世行后无疑也而世之学者每观传记所书古人之事至其所可感则往往衋然不知涕之流落也,况其子孙也哉?况巩也哉?则知先生推一赐于巩而及其三世。其感与报。宜若何而图之? 既拜赐之辱,且敢进其所以然。所谕世族之次,敢不承教而加详焉?愧甚,不宣,巩再拜。 小题1:对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生者得致其严严:严肃 | B.警劝之道道:作用 | C.议之不徇徇:徇私,袒护 | D.所谕世族之次次:排列 |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则足为后法则告诉不许 | B.惧后世之不知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 C.有意奸而外淑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 | D.有善恶相悬而不可以实指臣以险衅 | 小题3: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断六处)。(3分) 先祖之言行卓卓幸遇而得铭其公与是其传世行后无疑也而世之学者每观传记所书古人之事至其所可感则往往衋然不知涕之流落也 小题4: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 其感与报,宜若何而图之?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陈蕃)初仕郡,举孝廉,除郎中。遭母忧,弃官行丧。服阕,刺史周景辟别驾从事,以谏争不合,投传而去。后公府辟举方正,皆不就。太尉李固表荐,征拜议郎,再迁为乐安太守。时李膺为青州刺史,名有威政,属城闻风,皆自引去,蕃独以清绩留。郡人周璆,高洁之士。前后郡守招命莫肯至,唯蕃能致焉。字而不名,特为置一榻,去则悬之。大将军梁冀威震天下,时遣书诣蕃,有所请托,不得通,使者诈求谒,蕃怒,笞杀之,坐左转修武令。稍迁,拜尚书。 时零陵、桂阳山贼为害,公卿议遣讨之,又诏下州郡,一切皆得举孝廉、茂才。蕃上疏驳之曰:“昔高祖创业,万邦息肩,抚养百姓,同之赤子。今二郡之民,亦陛下赤子也。致令赤子为害,岂非所在贪虐,使其然乎?宜严敕三府,隐核牧守令长,其有在政失和,侵暴百姓者,即便举奏,更选清贤奉公之人,能班宣法令情在爱惠者,可不劳王师,而群贼弭息矣。又三署郎吏二千余人,三府掾属过限未除,但当择善而授之,简恶而去之。岂烦‘一切’之诏,以长请属之路乎!”以此忤左右,故出为豫章太守。性方峻,不接宾客,士民亦畏其高。征为尚书令,送者不出郭门。 迁大鸿胪。会白马令李云抗疏谏,桓帝怒,当伏重诛。蕃上书救云,坐免归田里。复征拜议郎,数日迁光禄勋。 延熹六年,车驾幸广成校猎。蕃上疏谏曰:“臣闻人君有事于苑囿,唯仲秋西郊,顺时讲武,杀禽助祭,以敦孝敬。如或违此,则为肆纵。况当今之世,有‘三空’之厄哉!田野空,朝廷空,仓库空,是谓‘三空’。加兵戎未戢,四方离散,是陛下焦心毁颜,坐以待旦之时也。岂宜扬旗耀武,骋心舆马之观乎!又秋前多雨,民始种麦。今失其劝种之时,而令给驱禽除路之役,非贤圣恤民之意也。”书奏不纳。 自蕃为光禄勋,与五官中郎将黄琬共典选举,不偏权富,而为世家郎所谮诉,坐免归。 (选自《后汉书•陈王列传》,有删改)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坐左转修武令左转:左迁,降职 | B.抚养百姓,同之赤子赤子:婴儿,小孩 | C.而群贼弭息矣弭 :更加 | D.与五官中郎将黄琬共典选举典:掌管,主持 | 小题2: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陈蕃“直言犯谏”的一组是(3分) ①使者诈求谒,蕃怒,笞杀之 ②岂烦“一切”之诏,以长请属之路乎 ③以此忤左右,故出为豫章太守 ④蕃上书救云,坐免归田里 ⑤是陛下焦心毁颜,坐以待旦之时也 ⑥不偏权富,而为世家郎所谮诉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李膺担任青州刺史,下属郡县的官员听说他的威严都自行离职而去,唯独陈蕃因廉洁清明的治绩留任。 | B.陈蕃为周璆下榻,把用欺诈的办法得以拜见的使者鞭打至死,都体现了陈蕃鲜明的个性。 | C.陈蕃认为地方官吏贪赃枉法,虐待百姓是导致山贼为害一方的重要原因。 | D.陈蕃反对皇帝围猎,他认为只有在有战事时,才能射杀禽兽用于祭祀,现在“三空”时期,皇帝不能贪图逸乐。 | 小题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字而不名,特为置一榻,去则悬之。(5分) (2)今失其劝种之时,而令给驱禽除路之役,非贤圣恤民之意也。(5分) |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