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文,完成后面题目。廖刚字用中,南剑州顺昌人。宣和初,自漳州司录除国子录,擢监察御史。时蔡京当国,刚论奏无所避。以亲老求补外,出知兴化军。钦宗即位,以右正言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题目。 廖刚字用中,南剑州顺昌人。宣和初,自漳州司录除国子录,擢监察御史。时蔡京当国,刚论奏无所避。以亲老求补外,出知兴化军。钦宗即位,以右正言召。丁父忧,服阕,除工部员外郎,以母疾辞。绍兴元年,盗起旁郡,官吏悉逃去,顺昌民以刚为命。刚喻从盗者使反业,既而他盗入顺昌,部使都檄刚抚定,刚遣长子迟喻贼,贼知刚父子有信义,亦散去。寻召为吏部员外郎,言:“古者天子必有亲兵自将,所以备不虞而强主威。愿稽旧制,选精锐为亲兵,居则以为卫,动则以为中军,此强干弱枝之道。”又言:“国家艰难已极,今方图新,若会稽诚非久驻之地。请经营建康,亲拥六师往为固守计,以杜金人窥伺之意。”丁母忧,服阕,复拜给亨中。刚言:“国不可一日无兵,兵不可一日无食。今诸将之兵备江、淮,不知几万,初无储蓄,日待哺于东南之转饷,浙民已困,欲救此患莫屯田。”因献三说,将校有能射耕,当加优赏;每耕田一顷,与转一资;百姓愿耕,假以粮种,复以租赋。上令都督府措置。时朝廷推究章淳、蔡卞误国之罪,追贬其身,仍诏子孙毋得官中朝。至是章杰自崇道观知婺州,章仅自太府丞提举江东茶监事。刚封还诏书,谓即如此,何以示惩,乃并与祠。时徽宗已崩,上遇朔望犹率群臣遥拜洲圣,刚言:“礼有隆***,兄为君则君之,己为君则兄之可也。望勉抑圣心,但岁时行家人礼于内庭。”从之。郑亿年与秦桧有连而得美官,刚显疏其恶,桧衔之。金人叛盟,刚乞起旧相之有德望者,处以近藩,桧闻之日:“是欲置我何地耶?”改工部尚书,而以王次翁为中丞。初,边报至,从官会都堂,刚谓亿年日:“公以百口保金人,今已背约,有何面目尚在朝廷乎?”亿年拳祠去。明年致仕。以绍兴十三年卒。 (节选自《宋史·廖刚传》)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擢监察御史擢:被任命、被提升 | B.假以粮种假:借 | C.桧衔之衔:衔接,紧跟着 | D.以绍兴十三年卒以:于,在 | 小题2:以下各组句子中,分别表明廖刚“治理有方”和“刚正不阿”的一组是A.①顺昌民以刚为命②有何面目尚在朝廷乎 | B.①刚喻从盗者使反业②刚论奏无所避 | C.①亲拥六师往为固守计②刚显疏其恶 | D.①假以粮种,复以租赋②仍诏子孙毋得官中朝 |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廖刚是南剑州人,任监察御史时正值蔡京当权。他敢于直言,奏事议论无所避忌。又很孝顺双亲,以亲老求往地方任职,父亲去世后又因母亲生病而辞任工部员外郎。 | B.廖刚认为当前国家危难到了极点,主张强化对建康的筹划、建设与管理,并应做好率军驻扎固守的打算,以防备金人入侵。 | C.廖刚提出国不可一日无兵,兵不可一日无食,如今诸将率领部队布于江淮之间,人多粮少,因而要重耕战、行屯田,将校若既能打仗又能种田的,应当给以优厚的赏赐。 | D.廖刚敢于直言,郑亿年因秦桧的关系而得美官,廖刚上疏奏其恶行。金人叛盟,廖刚起用有德望的旧相,并把他们安排在秦桧周围来遏制秦桧,从而引起了秦桧的强烈不满。 | 小题4:把第三大题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7分) ①选精锐为亲兵,居则以为卫,动则以为中军,此强干弱枝之道。(5分) 答: ②兄为君则君之,己为君则兄之可也。(2分) 答: 小题5: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中加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古之君子其责己也重以周其待人也轻以约重以周故不怠轻以约故人乐为善。闻古之人有舜者,其为人也,仁义人也。 (节选自韩愈《原毁》) |
答案
小题1:C 小题2:B 小题3:D 小题4:(1)挑选精锐的人马作为亲兵,平安时作为防御,作战时作为中军,这是增强君威、削弱地方势力的办法。(2)兄长当国君时就用国君之礼对待他,自己当了国君就用兄长之礼对待他就可以了。 小题5:(3分)古之君子/其责己也重以周/其待人也轻以约/重以周/故不怠/轻以约/故人乐为善。 |
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忌恨、疼恨、怀恨。 小题2: 试题分析:“喻从盗者使反业”善待盗贼,使其改邪归正,说明廖刚治理有方;“论奏无所避”表明廖刚刚正不阿。 小题3: 试题分析:D项写廖刚敢于直言,原文是“刚乞起旧相之有德望者,处以近藩”,“乞起”是“请求起用”的意思,这里说成“起用”,因此该项不正确。 小题4: 试题分析:(1)得分点:“精锐”(精锐的人马)、“居”(平时、平常)、“强干弱枝”(增强君威、削弱地方势力)翻译正确各得1分,句意通顺2分。(2)得分点:“君之”的“君”(用国君之礼对待)、“兄之”的“兄”(用兄长之礼对待)翻译正确各得1分)。 小题5: 试题分析:做“古文断句题”时,要在通读全文、了解文段主要意思的基础上,再根据文意和常用的断句方法加以判断。常用的断句方法有:①准确划分句子的结构成分;②弄清对话的施受和引语起止;③借助发语词、关联词、语气助词等划定句子的起始;④依据古文句式整齐的特点断句;⑤根据固定句式断句。本段文字,了解大意并不困难,断句主要看句子结构和语气词即可做出所断位置的判断。只需把握四个选项断句的区别点,再联系语境、句义的完整性,认真比较,便得出答案。 【参考译文】 廖刚字用中,是南剑州顺昌人。宜和初年,从漳州司录授国子录,提升监察御史。当时蔡京掌权,廖刚论奏无所顾忌。因双亲年老要求补授地方官,出朝为兴化军知军。钦宗即位,以右正言召回。父亲去世服丧,服丧期满,授工部员外郎,因母集有病推辞不受。绍兴元年,邻州出现了盗贼,官吏全都逃走,顺昌人听廖刚的命令。廖刚告知跟随盗贼的人回来就业,接着其它盗贼进入顺昌,路监司下令廖刚安抚平定。廖刚派长子廖迟规劝盗贼,贼知道廖刚父子有信义,也都散去。不久召入任吏部员外郎,进谏说:“古代天子一定有亲兵自己率领,用来防备意外并加强君主的威势,希望考核旧制,挑选精锐为亲兵,平常作为防御,行动时作为中军,这是强干弱枝之法。”又进谏说:“国家艰难已达到顶点:现在正要图谋革新,像会稽这样的地方确实不是可以长久停留的。请营建建康,亲率六军前往作为固守的计策,以杜绝金人有攻占的想法。”母亲去世服丧,服丧期满,重新为给事中。廖刚进谏说:“国家不能一天没有军队,军队不能一天没有粮食。现在众将的军队防守江、淮,不知几万人,开始没有储蓄,每天等待东南运来的粮饷开饭,浙民己经贫乏,想除去这个忧患不如屯田。”于是献上三说,将校有能射猎耕种的,应当给予优厚的奖赏;每耕田一顷,给他升一级武阶;百姓愿意耕种的,借给他们粮种,用租赋偿还。皇上命令都督府安排这件事。当时朝廷追究章停、蔡卞误国之罪,追贬他们,又下诏子孙不得在朝中做官。到这时章杰从崇道观任婺州知州,章仅从太府丞提举江东茶监事。廖刚密封交还诏书,认为这样做,以什么来表示惩戒,于是一并给与祠禄官。。当时徽宗已经去世,皇上遇到初一十五还率领群臣遥拜洲圣,廖刚进谏说:“礼有厚薄,兄长为君的时候就用君礼对他,自己为君了就用兄长之礼对他就可以了。希望抑制圣心,只要逢年过节在内廷行家人礼就可以了。 郑亿年因与秦桧关系而得到美官,廖刚上疏明显揭发他的恶行,秦桧恨廖刚。金人背叛盟约,廖刚请求起用德高望重的旧相,安排到近藩,秦桧知道后说:“这是想把我放到什么地方呢?,,改授工部尚书,而以王次翁为御史中丞。当初,边报到时,从官聚集在都堂,廖刚对郑亿年说:“你用百口保金人,现在金人已经背叛盟约,有什么面目还待在朝廷呢?”郑亿年为祠禄官而离朝。廖刚第二年退休,于绍兴十三年去世。 |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15分)。 甘茂传 甘茂者,下蔡人也。学百家之术,秦王见而说之。以甘茂为左丞相,以樗里子为右丞相。 秦武王三年,欲使甘茂伐韩取宜阳,以信道至周室。甘茂曰:“请约魏以伐韩。”令向寿辅行。甘茂既约魏,魏许,甘茂还至息壤,谓向寿曰:“子归言之王,魏听臣矣,然愿王勿伐也。” 向寿归以告王,王迎甘茂于息壤,问其故,甘茂曰:“宜阳,大县也,上党、南阳积之久矣。①名曰县,其实郡也。今王倍数险②,行千里攻之,难。昔始张仪西并巴蜀之地,北开西河之外,南取上庸,天下不以多张子而以贤先王。魏文侯令乐羊将而攻中山,三年而拔之。乐羊返而论功,文侯示之谤书一箧。乐羊再拜稽首曰:‘此非臣之功也,主君之力也。’今臣,羁旅之臣也。樗里子、公孙奭二人者挟韩而议之,王必听之,是王欺魏王而臣受公仲侈之怨也。”王曰:“寡人不听也,请与子盟。” 于是与王盟于息壤。果攻宜阳,五月而不能拔也。樗里子、公孙奭果争之。武王召甘茂,欲罢兵。甘茂曰:“息壤在彼。”王曰:“有之。”因大悉起兵,使甘茂击之,遂拔宜阳。韩襄王使公仲侈入谢,与秦平。 …… 楚怀王怨前秦败楚于丹阳而韩不救,乃以兵围韩雍氏。韩使公仲侈告急于秦。秦昭王新立,太后楚人,不肯救。公仲因甘茂,茂为韩言于秦昭王曰:“公仲方有得秦救,故敢扞楚也。今雍氏围,秦师不下殽,公仲且仰首而不朝,公叔且以国南合于楚。楚、韩为一,魏氏不敢不听,然则伐秦之形成矣。不识坐而待伐孰与伐人之利?”秦王曰:“善。”乃下师于殽以救韩。楚兵去。 (节选自《史记·樗里子甘茂列传第十一》,有删改。) ①宜阳、上党、南阳:都是韩国地名。②数险;许多险要的地方。指秦国的函谷关、崤关等。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项是(3分)A.然愿王勿伐也愿:希望 | B.今王倍数险倍:通“背”,离开。 | C.韩襄王使公仲侈入谢谢:谢罪 | D.故敢扞楚也扞:同“捍”,攻击。 | 小题2:下列句子中,全部体现甘茂深谋远略的一组是 (3分) ①今王倍数险,行千里攻之,难 ②此非臣之功也,主君之力也 ③于是与王盟于息壤 ④韩襄王使公仲侈入谢,与秦平 ⑤茂为韩言于秦昭王 ⑥乃下师于殽以救韩小题3: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甘茂出使魏国回到息壤后劝王不要攻打宜阳的唯一原因是,他认为宜阳相当于一个大郡,积蓄很深厚,攻打难度太大。 | B.乐羊用三年时间攻下中山,回来邀功,魏文侯拿出一箱子罗列他的过失的信给他看,他才感激文侯对自己的信任。 | C.武王看到宜阳久攻不下,就想召回甘茂,停止进攻。甘茂说“息壤在彼”是暗示武王不要忘记二人在息壤定下的盟约。 | D.甘茂认为,如果不去救韩国,就会使韩国投靠楚国,并联合魏国一起对抗秦国,通过对形势的分析,最终说服秦昭王同意救韩。 | 小题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天下不以多张子而以贤先王(3分) 译: (2)不识坐而待伐孰与伐人之利?(3分) 译: |
阅读下面选段,回答问题。(6分) ①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①哉?(《论语·为政》) ②孟子曰:“存乎人者,莫良于眸子。眸子不能掩其恶。胸中正,则眸子瞭②焉;胸中不正,则眸子眊③焉。听其言也,观其眸子,人焉廋哉?”(《孟子·离娄上》) 注:①廋:隐藏。②瞭:明亮。③眊:暗昧不明。 孔子和孟子在识人方面有何异同?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分) |
阅读下面的《论语》 和《孟子》 选段,回答问题。(6分) ①定公问:“君使臣,臣事君,如之何?”孔子对曰:“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论语·八佾》) ②孟子告齐宣王曰:“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之视君如腹心。”《孟子·离娄下》 小题1:在孔子和孟子看来,君臣应该以怎样的关系相处?(2分) 小题2:孟子以“手足”、“腹心”为喻阐明了什么道理?请作简要分析。(4分)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共22分) 秦王欲伐齐,患齐、楚之从亲,乃使张仪至楚,说楚王曰:“大王诚能听臣,闭关绝约于齐,臣请献商於之地六百里,使秦女得为大王箕帚之妾,秦、楚嫁女娶妇,长为兄弟之国。”楚王说而许之。群臣皆贺,陈轸独吊。王怒曰:“寡人不兴师而得六百里地,何吊也?”对曰:“不然。以臣观之,商於之地不可得,而齐、秦合。齐、秦合则患必至矣!”王曰:“有说乎?”对曰:“夫秦之所以重楚者,以其有齐也。今闭关绝约于齐,则楚孤,秦奚贪夫孤国,而与之商於之地六百里?张仪至秦,必负王。是王北绝齐交,西生患于秦也。两国之兵必俱至。为王计者,不若阴合而阳绝于齐,使人随张仪。苟与吾地,绝齐未晚也。”王曰:“愿陈子闭口,毋复言,以待寡人得地!”乃以相印授张仪,厚赐之。遂闭关绝约于齐,使一将军随张仪至秦。 张仪佯堕车,不朝三月。楚王闻之,曰:“仪以寡人绝齐未甚邪?”乃使勇士宋遗借宋之符,北骂齐王。齐王大怒,折节而事秦,齐、秦之交合。张仪乃朝,见楚使者曰:“子何不受地?从某至某,广袤六里。”使者怒,还报楚王。楚王大怒,欲发兵而攻秦。陈轸曰:“轸可发口言乎?攻之不如因赂以一名都,与之并兵而攻齐,是我亡地于秦,取偿于齐也。今王已绝于齐而责欺于秦,是吾合齐、秦之交而来天下之兵也,国必大伤矣!”楚王不听,使屈匄师师伐秦。秦亦发兵使庶长章击之。 春,秦师与楚战于丹阳,楚师大败;斩甲士八万,虏屈匄及列侯、执珪七十余人,遂取汉中郡。楚王悉发国内兵以复袭秦,战于蓝田,楚师大败。韩、魏闻楚之困,南袭楚,至邓。楚人闻之,乃引兵归,割两城以请平于秦。 《孟子》论之曰:或谓“张仪、公孙衍,岂不大丈夫哉!一怒而惧诸侯,安居而熄天下” 。孟子曰:“是恶足以为大丈夫哉君子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正道得志则与民由之不得志则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是之谓大丈夫。” (选自《资治通鉴》第三卷) 小题1:对下列各句划横线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 (3分)A.大王诚能听臣,闭关绝约于齐诚:的确。 | B.君臣皆贺,陈轸独吊吊:悼念死者。 | C.今闭关绝约于齐,则楚孤绝:穷尽。 | D.是吾合齐、秦之交而来天下之兵也来:使……到来,招致。 |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3分)A.秦王欲伐齐,患齐、楚之从亲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 B.使秦女得为大王箕帚之妾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 C.夫秦之所以重楚者,以其有齐也久之,能以足音辨人 | D.张仪乃朝,见楚使者曰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 小题3:下面各组句子中分别表现陈轸“远见卓识”与楚王“利令智昏”的一组是( ) (3分)A.群臣皆贺,陈轸独吊愿陈子闭口,毋复言,以待寡人得地 | B.以臣观之,商於之地不可得而齐、秦合齐王大怒,折节而事秦,齐、秦之交合 | C.是吾合齐、秦之交而来天下之兵也,国必大伤矣韩、魏闻楚之困,南袭楚,至邓 | D.张仪佯堕车,不朝三月楚王不听,使屈匄师师伐秦 | 小题4: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3分)A.面对秦国主动向楚示好,请求楚国与齐国绝交的提议,陈轸头脑冷静,洞察了其中的阴谋,力排众议,勇敢地向楚王陈述自己的意见。 | B.楚王因为贪小便宜,利令智昏,痛失齐、楚交好的大局,导致最后陷入四处受敌、被迫割地向秦求和的不利境地。 | C.孟子认为为了秦国的大一统事业,张仪能屈能伸,尽了自己最大的努力,顺利实现了分化齐楚两国的目的,称得上是真正的大丈夫。 | D.张仪回国后故意不上朝,吊足了楚王的胃口;楚王一错再错,派人辱骂齐王,把昔日的盟友齐国推向了秦国的怀抱。 | 小题5:断句和翻译。(10分) (1)用“/”为下面文段断句。(4分) 孟子曰:“是恶足以为大丈夫哉君子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正道得志则与民由之不得志则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是之谓大丈夫。” (2)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①为王计者,不若阴合而阳绝于齐,使人随张仪。(3分) ②楚王悉发国内兵以复袭秦,战于蓝田,楚师大败。(3分)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古者,名以正体,字以表德,名终则讳之,字乃可以为孙氏。孔子弟子记事者,皆称仲尼。江南至今不讳字也。河北人士全不辨之,名亦呼为字,字固呼为字。 偏傍之书,死有归***,子孙逃窜,莫肯在家;画瓦书符,作诸厌胜①;丧出之日,门前然火,户外列灰,祓送家鬼,章断注连②。凡如此比,不近有情,乃儒雅之罪人,弹议所当加也。 《礼经》:“父之遗书,母之杯圈,感其手口之泽,不忍读用。”正为常所讲习,讎校缮写,及偏加服用,有迹可思者耳。若寻常坟典③,为生什物,安可悉废之乎?既不读用,无容散逸,惟当缄保,以留后世耳。 江南风俗,儿生一期,为制新衣,盥浴装饰,男则用弓矢纸笔,女则刀尺针缕,并加饮食之物,及珍宝服玩,置之儿前,观其发意所取,以验贪廉愚智,名之为试儿。亲表聚集,致宴享焉。…… 四海之人,结为兄弟,亦何容易,必有志均义敌,令终如始者,方可议之。一尔之后,命子拜伏,呼为丈人,申父交之敬,身事彼亲,亦宜加礼。比见北人甚轻此节,行路相逢,便定昆季,望年观貌,不择是非,至有结父为兄、托子为弟者。 (选自《颜氏家训·风操篇》 【注】①厌(yā)胜:制服,指用巫术制服妖邪等。②章断注连:上章以求断绝死者之殃染及旁人。注连,传染的意思。③坟典:《三坟》《五典》的简称,泛指古籍。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名终则讳之讳:避讳 | B.无容散逸逸:丢失 | C.儿生一期期:周年 | D.申父交之敬申: 申诉 |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古者,名以正体然秦以区区之地 | B.乃儒雅之罪人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 | C.儿生一期,为制新衣君为我呼入 | D.感其手口之泽此其志不在小 | 小题3:下列各句对原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代一个人的名和字是代表不同的意思的,名代表自己,而字则代表着这个人的德行,我们常说的“避讳”一般是指讳字。 | B.在节选的文中,作者从“名字”“归***”“废物”“试儿”“结拜”等几个方面阐述了对风操德行的一些看法。 | C.作者认为“结拜”是不能随意为之的,结拜者要有共同的志向,而且,也要讲究一定的仪式,不能太草率。 | D.本文节选自《颜氏家训·风操篇》,风操是指士大夫的门风节操。作者从传统经学出发,结合当时的实际,论述了对名讳、结交等流行风尚的看法。 |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河北人士全不辨之,名亦呼为字,字固呼为字。(3分) 译文: (2)置之儿前,观其发意所取,以验贪廉愚智,名之为试儿。(4分) 译文: (3)必有志均义敌,令终如始者,方可议之。(3分) 译文: 小题5:文言文断句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宗有一骏马/特爱之/恒于宫中养饲/无病而暴死/太宗怒养马宫人/将***之 | B.吾见过我者多矣/莫我哀也/衰我者惟夫子/向使夫子不不食/其能哀我乎 | C.刻削之道/鼻莫如大/目莫如小/鼻大可小/小不可大也/目小可大/大不可小也/举事亦然/为其后可复者也/则其事寡败 | D.昔者有馈鱼于郑相者/郑相不受/或谓郑相曰/子嗜鱼/何故不受/对曰/吾以嗜鱼/故不受鱼/受鱼失禄/无以食/鱼不受/得禄终身食鱼 |
|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