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①公募善泅者,持利锯匿上流水中。②并请文人历叙其事,洵奇男子也。

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①公募善泅者,持利锯匿上流水中。②并请文人历叙其事,洵奇男子也。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
①公募善泅者,持利锯匿上流水中。
②并请文人历叙其事,洵奇男子也。
答案
①罗提督招募善于游水(或:泅渡)的人(或:士兵/勇士),(让他们)拿着锋利的锯子隐藏(或:躲藏/藏匿)(在)上游的江水中。(3分。)
②(罗提督)还(或:并且)邀请(或:延聘)文人(或:读书人)详细地(或:清晰地)记载他(做贼)的事情,(这种胸襟),确实是个非凡(或:异乎寻常/奇特/奇异)的男子汉啊。(3分。)
解析

试题分析:(1)在翻译这个句子的时候,泅、上流,这两个关键词各一分,句意完整1分。(2)这个句子中历、洵、“洵奇男子也”句式,各1分。
点评: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我们要求文言翻译要直译为主,意译为辅,一定要字字落实。翻译句子时应注意找准得分点,通假字、词类活用、特殊句式、古今异义这些都很容易被设置为得分点。
【参考译文】
东乡人罗提督的战功在《圣武记》中记载得很详细了。他的智慧也足可以谋划大事,不是只凭借武力称雄一时。罗提督曾经率领军队进入南山,搜捕残余的贼寇,村民深受猴群偷吃田里的粮食之苦,早晨必须用火器才能惊跑猴群。罗提督问明原因,让人捕来一只猴子,剃除猴子身上的毛,在这只猴子的脸上画了张大眼睛、很丑、很奇怪的脸。第二早晨等群猴来时,把那只猴子放回去,猴群都惊吓跑了,以后再不来了。
(罗提督)做官至夔州游击时,夔州关靠近夔州峡,山水迅猛湍急,瞬间千里。贩卖私盐的船到了(往往)就敲锣呐喊,越过夔州关走了,他们的船都配备大炮器械,船两旁绑着大毛竹,像弓一样弯着。有别的船要追上时,就吹断绳子将毛竹发射出去,追的船一定翻倒,没人敢触犯(他们)。罗提督招募擅长游泳的人,拿着锋利的锯子事先藏匿在上游的水中,等盐船经过时,靠近船用锯子锯盐船的舵。盐船抵达夔州关时舵正好断掉,盐船不能前行,触碰礁石被撞破,贩卖私盐的人就全部被抓获
罗提督年轻时是无赖之徒,多次行窃,县令抓捕到他,用棍杖将他打晕,将他抛弃在荒野。(罗提督)半夜苏醒过来,艰难地爬到一老婆婆家,老婆婆救了他。于是他改变品行,投身行伍,在同辈中是最骁勇善战的。当赵金龙发动叛乱时,罗提督接受任命,和总督卢坤前往平叛。叛军已经疲困,就要被擒获了。当时宣宗皇帝命令尚书宗室禧恩前来监督军队,(禧恩)还没有到,众人认为要等待禧恩来了再进攻。罗提督说:“包围时间长了我方军队会懈怠,叛军必定会逃跑。”于是违背众人的意见马上进攻,叛军几乎全部被消灭。
罗提督常向别人讲述自己年轻时做贼时的事,一点都不忌讳,并且请读书人详细地记载他做贼的事,真的是不一般的男子汉啊!(罗提督)改变品行后,才娶了妻子,他忽然患上了怪病,各种方法都治不好。一个道人路过门前说:“我有办法可以救你,只是要拿三万钱才能给你配药。”罗提督自忖家里贫穷,哪里拿得出三万钱,就对他的妻子说:“我病得就要死了,你也会饿死。如果卖掉你,等到钱去买药,那么我们俩都可以活了。”妻子哭泣着听从他,后来他的病果然好了。
罗提督做游击官后,就派人寻访他的妻子,用重金将妻子赎回,还像当初那样做夫妻,报答妻子当年卖身救自己的恩情。这事不值得效法,然而拿这与年轻时共同经历艰苦、富贵后厌恶嫌弃糟糠之妻的人比较,这当中的重情与薄情的差别几乎不能用里来计算。罗提督天生豪杰,光明磊落,怎么能用道学家的法则来衡量呢?
举一反三
辛弃疾字幼安,齐之历城人。少师蔡伯坚,与党怀英同学,号辛、党。始筮仕,决以蓍,怀英遇“坎”,因留事金,弃疾得“离”,遂决意南归。
金主亮死,中原豪杰并起。耿京聚兵山东,称天平节度使,节制山东、河北忠义军马,弃疾为掌书记,即劝京决策南向。僧义端者,喜谈兵,弃疾间与之游。及弃疾在京军中,义端亦聚众千余,弃疾说下之,使隶京。义端一夕窃印以逃,京大怒,欲杀弃疾,弃疾曰:“丐我三日期,不获,就死未晚。”揣僧必以虚实奔告金帅,急追获之。义端曰: “我识君真相,乃青兕也,力能杀人,幸勿杀我。”弃疾斩其首归报,京益壮之。
绍兴三十二年,京令弃疾奉表归宋,高宗劳师建康,召见,嘉纳之,授承务郎、天平节度掌书记,并以节使印告召京。会张安国、邵进已杀京降金,弃疾还至海州,与众谋曰:“我缘主帅来归朝,不期事变,何以复命?”乃约统制王世隆及忠义人马全福等径趋金营,安国方与金将酣饮,即众中缚之以归,金将追之不及。献俘行在⑥,斩安国于市。仍授前官,改差江阴佥判。弃疾时年二十三。
乾道四年,通判建康府。六年,孝宗召对延和殿。时虞允文当国,帝锐意恢复,弃疾因论南北形势及三国、晋、汉人才,持论劲直,不为迎合。作《九议》并《应问》三篇、《美芹十论》献于朝,言逆顺之理,消长之势,技之长短,地之要害,甚备,以讲和方定,议不行。迁司农寺主簿,出知滁州。州罹兵烬,井邑凋残,弃疾宽征薄赋,招流散,教民兵,议屯田,乃创奠枕楼、繁雄馆。辟江东安抚司参议官,留守叶衡雅重之。衡入相,力荐弃疾慷慨有大略。召见,迁仓部郎官,提点江西刑狱。平剧盗赖文政有功,加秘阁修撰。调京西转运判官,差知江陵府,兼湖北安抚。
[注释]①筮(shì):占卜。②蓍(shī):一种草。古人用来占卜。③坎、离:均为卦名。坎在八卦中的方位为北方,离为南方。④掌书记:节度使的属官,掌管文书笺奏,亦可参议军务。⑤青兕(sì):传说为太上老君的坐骑。兕:雌性的犀牛。⑥行在:皇帝所在的地方。
小题1:对下列句中加线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说之,使隶京。下:居下,成为下属。
B.辛弃疾斩其首归报,京益之。壮:以…… 为壮士。
C.留守叶衡重之。雅:高雅,文雅。
D.剧盗赖文政有功。平:铲平,剿灭。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线词的意义与用法不同的一组是 (  )(3分)
A.义端一夕窃印逃犹不能不之兴怀
B.献俘行在,斩安国市会会稽山阴之兰亭
C.劝京决策南向匪来贸丝,来我谋
D.不迎合仲卿母所遣
小题3:对辛弃疾早年追随耿京起义,后来率义军南归的主要原因叙述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他与党怀英同学时曾经占卜自己的仕途,自己得“离”卦因此南归。
B.他介绍的僧人义端窃得耿京的大印奔金,耿京大怒要杀他,因此南归。
C.在耿京的授意下,他奉表归宋,受到高宗召见,高宗以节度使印告召耿京。
D.因义军内部叛徒张安国杀耿京降金,辛弃疾得知,活捉张安国率残部南归。
小题4:把下列文言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我缘主帅来归朝,不期事变,何以复命?(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2)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游褒禅山记》(3分)
                                                                              
(3)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兰亭集序》)(3分)
_________   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完成后面题目。(6分)
子曰:“我未见好仁者,恶不仁者。好仁者,无以尚①之;恶不仁者,其为仁矣,不使不仁者加乎其身。有能一日用其力于仁矣乎?我未见力不足者。盖有之矣,我未之见也。” (《论语·里仁第四6》)
冉求曰:“非不说②子之道,力不足也。”子曰:“力不足者,中道而废。今女画③。” (《论语·雍也第六12》)
子曰:“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论语·述而第七30》)
【注释】 ①尚:超过。(2)说:音yuè,同悦。喜欢,爱慕。 (3)女:同“汝”。画:划定界限,停止前进。 
小题1:下列各项中,对上面选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恶不仁者”只是不干坏事;“好仁者”不仅不干坏事,还要去做好事。孔子说,这两种人我都没见到。
B.孔子认为,行仁德并不是一件特别困难的事情,只要你想做,都能做得到,并非要你有多大的力量。
C.冉求在一些事情上没有完全按照孔子所教的道去行事,却推说力量不够,孔子严厉地批评他半途而废。
D.孔子认为,仁德并不遥远,它掌握在自己手中,一个人如能真心向善,并付诸行动,就会有高尚的仁德。
小题2:在现实生活中,想成就仁德的不少,但真正能如愿的却很少,这是为什么?结合上面的选段,简要谈谈你的看法。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林蕴,字复梦,泉州莆田人。父披,字茂彦,以临汀多山鬼淫祠,民厌苦之,撰无鬼论。刺史樊晃奏署临汀令,以治行迁别驾。
蕴世通经,西川节度使韦皋辟推官。刘辟反,蕴晓以逆顺,不听。复遗书切谏,辟怒,械于狱,且杀之,将就刑,大呼曰:“‘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得死为幸矣!”辟惜其直,阴戒刑人抽剑磨其颈,以胁服之。蕴叱曰:“死即死,我项岂顽奴砥石邪?”辟知不可服,舍之,斥为唐昌尉。及辟败,蕴名重京师。
李吉甫、李绛、武元衡为相,蕴贻书讽以:“国家有西土,犹右臂也。今臂不附体,北弥豳郊,西极汧、陇,不数百里为外域。泾原、凤翔、邠宁三镇皆右臂,大藩拥旄钺数十百人,唯李抱玉请复河、湟,命将不得其人,宜拔行伍之长,使守秦、陇。王者功成作乐,治定制礼。有权臣制乐曲,自立丧纪。舜命契:‘百姓弗亲,五品不逊,汝作司徒。’唐以皋、佑、锷、季安为司徒,官不择人。卢从史、于皋谟罪大而刑轻。农桑无百分之一,农夫一人给百口,蚕妇一人供百身,竭力于下者,饥不得食,寒不得衣。边兵菜色,而将帅纵侈自养。中人十户不足以给一无功之卒,百卒不足奉一骄将。”六事皆当时极敝。蕴亦韦皋所引重,嫉其专制,感愤关说。然嗜酒多忤物,宰相置不用也。
沧景程权辟掌书记。既而权上四州版籍请吏,而军中习熟擅地,畏内属,挟权拒命,不得出。蕴陈君臣大谊,谕首将,人人释然,于是权得去。蕴迁礼部员外郎。刑部侍郎刘伯刍荐之于朝,出为邵州刺史。尝杖杀客陶玄之,投尸江中,籍其妻为倡,复坐赃,杖流儋州而卒。
蕴辩给,尝有姓崔者矜氏族,蕴折之曰:“崔杼弑齐君,林放问礼之本,优劣何如邪?”其人俯首不能对。
选自(《新唐书·卷二百·儒学下》)
注:①旄钺:白旄和黄钺,借指军权。②五品:指父子、君臣、夫妇、长幼、朋友。③辩给:口才敏捷。
小题1:下列加线词语在文中的意思解释有误的是(   )(3分)
A.西川节度使韦皋推官辟:征召
B.辟惜其直,戒刑人抽剑磨其颈阴:暗中
C.武元衡为相,蕴贻书以讽:讥讽
D.杖流儋州而卒:死亡
小题2:下列各组中分别直接表明林蕴正直和有口才的一项是(   )(3分)
A.①‘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得死为幸矣! ②嫉其专制,感愤关说。
B.①辟知不可服,舍之,斥为唐昌尉。②其人俯首不能对。
C.①死即死,我项岂顽奴砥石邪?②崔杼弑齐君,林放问礼之本,优劣何如邪?
D.①然嗜酒多忤物,宰相置不用也。②蕴陈君臣大谊,谕首将。
小题3:下列对文段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基于临汀山鬼祠庙多,百姓厌恶痛恨的情况,林蕴写了《无鬼论》。由于刺史的赏识,他担任了临汀令,不久升为别驾。
B.林蕴曾劝刘辟不要谋反,但刘辟不听他的意见,极力的劝谏,差点招来杀身之祸,好在刘辟爱惜人才,最后只把他贬为唐昌尉。
C.李吉甫、李绛、武元衡等人担任宰相时,林蕴直言劝谏,道出了他们执政中存在的问题。加上他喜欢嗜酒,多有违逆常理之事,所以宰相都不任用他。
D.林蕴曾经杖杀了门客陶玄之,把他的尸体扔到江中,并把他的妻子充入娼妓,弄得别人家破人亡。这是他人生的一大污点。
小题4: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⑴辟知不可服,舍之,斥为唐昌尉。
⑵蕴陈君臣大谊,谕首将,人人释然,于是权得去。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孟子》选段,回答问题。(6分)
故将大有为之君,必有所不召之臣;欲有谋焉,则就之。其尊德乐道不如是,不足与有为也。故汤之于伊尹,学焉而后臣之,故不劳而王;桓公之于管仲,学焉而后臣之,故不劳霸。(《孟子·公孙丑下》)
(1)孟子认为有大作为的君主与贤才商讨大事,就应“□□”,而贤才如果君主不能“□□□□”就不值得与之共事。伊尹、管仲就是孟子所说的“□□□□”。 (3分)
(2)孟子主张君主“欲有谋焉,则就之”,请简要分析孟子的思想。(3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崔浩字伯深,少好学,博览经史,玄象阴阳百家之言,无不核览,研精义理,时人莫及。弱冠为通直郎,稍迁著作郎,道武①以其工书,常置左右。道武季年,威严颇峻,宫廷左右,多以微过得罪,莫不逃隐,避目下之变。浩独恭勤不怠,或终日不归。帝知之,辄命赐以御粥。其砥直任时,不为穷通改节若此。
泰常②元年,晋将刘裕伐姚泓③,欲溯河西上,求假道。诏群臣议之。外朝公卿咸曰:“函谷天险,裕何能西入?扬言伐姚,意或难测。宜先发军断河上流,勿令西过。”内朝咸同外计,帝将从之。浩曰:“此非上策也。司马休之徒扰其荆州,刘裕切齿久矣。今兴④死子幼,乘其危亡而伐之,臣观其意,必自入关,劲躁之人,不顾后患。今若塞其西路,裕必上岸北侵。如此则姚无事而我受敌矣。蠕蠕⑤北寇,人食又乏,发军赴南,则北寇进击;若其救北,则南州复危。未若假之水道,纵裕西入。所谓卞庄刺虎⑥,两得之势也。使裕胜也,必德我假道之惠;令姚氏胜也,亦不失救邻之名。纵裕得关中,悬远难守。彼不能守,终为我物。今不劳兵马,坐观成败,斗两虎而收长久之利,上策也。”
议者犹曰:“裕西入函谷,则进退路穷,腹背受敌;北上岸,则姚军必不出关助我。扬声西行,意在北进,其势然也。”帝遂从群议,遣长孙嵩据之。战于畔城,为晋将朱超所败。帝恨不用浩言
(选自《北史·崔浩传》)
注:①道武:道武帝,北魏皇帝拓跋珪。②泰常:北魏明元帝拓跋嗣的年号。③姚泓:后秦国主,羌族人。④兴:姚泓的父亲姚兴。⑤蠕蠕:少数民族,也叫作“柔然”。⑥卞庄刺虎:春秋时鲁国大夫卞庄曾让两虎争食相斗,待其一死一伤,然后杀其伤者。
小题1:下列各句中加线词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道武季年,威严颇峻。季年:晚年。
B.迁著作郎中     稍:不久。
C.劲躁之人,不顾后患后患:后来的病痛。
D.必我假道之惠德:感激。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线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①彼不能守,终我物②然后践华为城,因河
B.①道武其工书,常置左右②是区区不能废远
C.①裕西入函谷,进退路穷②于其身也,耻师焉
D.①未若假水道②虽与俱学,弗若之矣
小题3: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崔浩博学多才,精通书法,又能坚守节操。在对待刘裕假道伐姚问题上,更表现出他长于谋划,智略过人。
B.朝廷多数人主张阻截刘裕的军队,主要理由是刘裕伐姚不是真实意图,而是声东击西,觊觎北魏。
C.崔浩认为刘裕伐姚并非借口,他分析了阻刘和纵刘的不同结果,但明元帝因与刘裕有切齿之仇,未作采纳。
D.明元帝未采纳崔浩的建议,而采纳了大臣的意见,派长孙嵩阻截晋军,结果在畔城被晋军打败。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