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江楼记(明)宋濂金陵为帝王之州。自六朝迄于南唐,类皆偏据一方,无以应山川之王气。逮我皇帝,定鼎于兹,始足以当之。由是声教所暨,罔间朔南;存神穆清,与道同体。虽

阅江楼记(明)宋濂金陵为帝王之州。自六朝迄于南唐,类皆偏据一方,无以应山川之王气。逮我皇帝,定鼎于兹,始足以当之。由是声教所暨,罔间朔南;存神穆清,与道同体。虽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阅江楼记
(明)宋濂
金陵为帝王之州。自六朝迄于南唐,类皆偏据一方,无以应山川之王气。逮我皇帝,定鼎于兹,始足以当之。由是声教所暨,罔间朔南;存神穆清,与道同体。虽一豫一游,亦思为天下后世法。
  京城之西北有狮子山,自卢龙蜿蜒而来。长江如虹贯,蟠绕其下。上以其地雄胜,诏建楼于巅,与民同游观之乐。遂锡嘉名为“阅江”云。登览之顷,万象森列,千载之秘,一旦轩露。岂非天造地设,以俟大一统之君,而开千万世之伟观者欤?当风日清美,法驾幸临,升其崇椒,凭阑遥瞩,必悠然而动遐想。见江汉之朝宗,诸侯之述职,城池之高深,关轭之严固,必曰:“此朕沐风栉雨、战胜攻取之所致也。”中夏之广,益思有以保之。见波涛之浩荡,风帆之下上,番舶接迹而来庭,蛮琛联肩而入贡,必曰:“此朕德绥威服,覃及外内之所及也。”四陲之远,益思所以柔之。见两岸之间、四郊之上,耕人有炙肤皲足之烦,农女有将桑行馌之勤,必曰:“此朕拔诸水火、而登于衽席者也。”万方之民,益思有以安之。触类而推,不一而足。臣知斯楼之建,皇上所以发舒精神,因物兴感,无不寓其致治之思,奚此阅夫长江而已哉!
  彼临春、结绮,非弗华矣;齐云、落星,非不高矣。不过乐管弦之淫响、藏燕赵之艳姬。一旋踵间而感慨系之,臣不知其为何说也。虽然,长江发源岷山,委蛇七千余里而始入海,白涌碧翻,六朝之时,往往倚之为天堑。今则南北一家,视为安流,无所事乎战争矣。然则,果谁之力欤?逢掖之士,有登斯楼而阅斯江者,当思帝德如天,荡荡难名,与神禹疏凿之功同一罔极。忠君报上之心,其有不油然而兴者耶?臣不敏,奉旨撰记。欲上推宵旰图治之切者,勒诸贞珉。他若留连光景之辞,皆略而不陈,惧亵也。
注释:公元1374年,朱元璋在狮子山建一楼阁,亲自命名为阅江楼.并以阅江楼为题。命令在朝的文臣职事们各写一篇《阅江楼记》。留传至今的有元末明初著名文学家、翰林大学士宋濂的《阅江楼记》和朱元璋亲自撰写的《阅江楼记》和《又阅江楼记》等三篇文章。
小题1:对下列语句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我皇帝定鼎于兹逮:等到
B.声教所暨,罔朔南间:间隔
C.与神禹疏凿之功,同一罔极:尽头
D.欲上推宵旰图治之功者宵旰:勤于政务
小题2:下列句子中全部体现明太祖朱元璋登阅江楼可能看到的景象的一组是(   )
①长江如虹贯,蟠绕其下
②万象森列,千载之秘,一旦轩露
③风日清美,法驾幸临
④城池之高深,关轭之严固
⑤波涛之浩荡,风帆之上下
⑥耕人有炙肤皲足之烦,农女有捋桑行磕之勤
A.①②⑤B.①③⑤C.②④⑥D.④⑤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认为,金陵为帝王之州,只有真正一统天下的皇帝才能配得上这里的王气。
B.作者认为,修建阅江楼不只是用来欣赏长江美景的,更重要的是让皇帝在这里兴发治国感想的。
C.作者用临春阁、结绮阁、齐云楼、落星楼华美高大的楼阁转瞬之间引发人的无穷感慨的例子,讽谏朱元璋不可贪图享乐,要处处想着国家社稷人民。
D.作者认为,六朝时国家以长江为天然屏障,所以长江是安定的河流,国家没有战事。
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上以其地雄胜,诏建楼于巅,与民同游观之乐,遂锡嘉名为“阅江”云。(3分) 
(2)四陲之远,益思有以柔之。(3分)    
(3)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3分)
答案

小题1:B
小题2:D
小题3:D
小题4:
(1)皇上因为这地方形势雄伟壮观,下诏在山顶上建楼,与百姓同享游览观景之乐,于是赐给它美妙的名字叫“阅江”。
(2)四方遥远的边陲(的人民),更想到要设法来安抚它们。
(3)强大的秦国不敢对赵国发动战争的原因,只是因为有我们两人在。
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间:区分。
点评:本题的判断有点难度,主要是学生对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不太懂,“声教所暨,罔间朔南”中,暨:及,到,罔:无,朔:北方,南:南方。学生逐字理解才能推断出来。
小题2:
试题分析:②“千载之秘”不属于“景象”;③“法驾幸临”是指朱元璋自己。
点评:“万象森列,千载之秘,一旦轩露”这句识记上是文章张开蓝本的纲要之句,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虚实两条线”:景和事理,显然“千载之秘”不是能看到的;“法驾幸临”从字面上就能看出,不是景色。根据这两项判断,可以用排除法一一排除。
小题3:
试题分析:“长江是安定的河流,国家没有战事”指的是明朝。
点评:原文中有“今则南北一家,视为安流,无所事乎战争矣。”显然,指的是现在,而不是六朝。
小题4:
试题分析:本题重要语言点:(1)以:因为,“诏建楼于巅”倒装句式,同游观:同享游览,锡嘉名:赐给美名。(2)陲:边境、边,“四陲之远”定语后置句式,有以:用来,柔之:安抚他们。(3)所以:……原因,加:施加,徒:只是、仅仅
点评:本题的难点是第二个句子的翻译,“陲”这个字很难翻译,学生可能一时记不起这个词的意思,其实在《逍遥游》中的“翼若垂天之云”中,就有这个词;而是“柔之”这个短语不好理解,学生很难理解“柔”的语境义。第三句话是课文中的句子,整体难度较大。
【参考译文】 
金陵是帝王居住的城邑。从六朝以至南唐,全都是偏安一方,无法与当地山川所呈现的王气相适应。直到当今皇上,建国定都于此,才足以与之相当。从此声威教化所及,不因地分南北而有所阻隔;涵养精神和穆而清明,几乎与天道融为一体。即使一次巡游、一次娱乐,也想到怎样被天下后世效法。
京城的西北方有座狮子山,是从卢龙山蜿蜒伸展而来。长江有如一线长虹,盘绕着流过山脚下。皇上因为这地方形势雄伟壮观,下诏在山顶上建楼,与百姓同享游览观景之乐,于是赐给它美妙的名字叫“阅江”。登上楼极目四望,万千景色次第罗列,千年的大地秘藏,似乎顷刻显露无遗。这难道不是天地有意造就了美景,以等待一统海内的明君,来展现千秋万世的奇观吗?
每当风和日暖的时候,皇上的车驾降临,登上山巅,倚着栏杆远眺,必定神情悠悠而启动遐想。看见长江汉江的流水滔滔东去,诸侯赴京朝见天子,高深的城池,严密固防的关隘,必定说:“这是我栉风沐雨,战胜强敌、攻城取地所获得的啊。”广阔的中华大地,更感到想要怎样来保全它。看见波涛的浩荡起伏,帆船的上下颠簸,外国船只连续前来朝见,四方珍宝争相进贡奉献,必定说:“这是我用恩德安抚、以威力镇服,声望延及内外所达到的啊。”四方僻远的边陲,更想到要设法有所安抚它们。看见大江两岸之间、四郊田野之上,耕夫有烈日烘烤皮肤、寒气冻裂脚趾的烦劳,农女有采桑送饭的辛勤,必定说:“这是我拯救于水火之中,而安置于床席之上的人啊。”对于天下的黎民,更想到要让他们安居乐业。由看到这类现象而触发的感慨推及起来,真是不胜枚举。我知道这座楼的兴建,是皇上用来舒展自己的怀抱,凭借着景物而触发感慨,无不寄寓着他志在治理天下的思绪,何止是仅仅观赏长江的风景呢?
那临春阁、结绮阁,不是不华美啊;齐云楼、落星楼,不是不高大啊。但无非是因为演奏了淫荡的歌曲而感到快乐,或藏匿着燕赵的美女以供寻欢。但转瞬之间便与无穷的感慨联结在一起了,我真不知怎样来解释它啊。虽然这样,长江发源于岷山,曲折蜿蜒地流经七千余里才向东入海,白波汹涌、碧浪翻腾,六朝之时,往往将它倚为天然险阻。如今已是南北一家,于是视长江为平安河流,不再用于战争了。然而,这到底是谁的力量呢?读书人有登上此楼观看此江的,应当想到皇上的恩德有如苍天,浩浩荡荡难以形容它的广阔,简直与大禹凿山疏水拯救万民的功绩同样地无边无际。忠君报国的心情,难道还有不油然而生的吗?我没有才能,奉皇上旨意撰写这篇记文,于是准备将心中替皇上考虑到的昼夜辛劳操持国事最急切之处,铭刻于碑石。至于其它留连光景的言辞,一概略而不言,惟恐有所亵渎。
举一反三
请用斜线(/)给下面的短文中划线的部分断句。(断句不超过6处)(3分)
今人君论臣子也,不计其大功,总其略行,而求小善,则失贤之数了。故人有厚德无问其小节而有大誉无疵其小故夫牛蹄之涔不能生鳣(zhān)鲔(wěi)(鳣鲔,古书上指鲟鱼一类的鱼)而蜂房不容鹄卵,小形不足以包大体也。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海瑞,字汝贤,琼山人。举乡试,署南平教谕,迁淳安知县。布袍脱粟①,令老仆艺蔬自给。总督胡宗宪尝语人曰:“昨闻海令为母寿,市肉二斤矣。”都御史鄢懋卿行部过,供县甚薄,抗言邑小不足容车马。懋卿恚甚,然素闻瑞名,为敛戚去。
时世宗享国日久,不亲朝,深居西苑,专意斋醮。督抚大吏争上符瑞,礼官辄表贺。廷臣无敢言时政者,瑞独上疏。帝得疏,大怒,抵之地,顾左右曰:“趣执之,无使得遁!”宦官黄锦在侧曰:“此人素有痴名。闻其上疏时,自知触忤当死,市一棺诀妻子,待罪于朝,僮仆亦奔散无留者,是不遁也。”帝默然。少顷复取读之,日再三,为感动太息。
(明穆宗隆庆)三年夏,以右佥都御史巡视抚应天十府。属吏惮其威,墨者多自免去。有势家朱丹其门,闻瑞至,黝之。中人监织造者,为减舆从。素疾大户兼并,力摧豪强,抚穷弱。贫民田入于富室者,率夺还之。下令飚发凌厉②,所司惴惴奉行,豪有力者至窜他郡以避。而奸民多乘机告讦,故家大姓时有被诬负屈者。又裁节邮传冗费,士大夫出其境率不得供顿,由是怨颇兴。都给事中舒化论瑞,滞不达政体,宜以南京清秩处之,帝犹优诏奖瑞。已而,给事中戴凤翔劾瑞庇奸民,鱼肉缙绅,沽名乱政,遂改督南京粮储。将履新任,会高拱掌吏部,素衔瑞,并其职于南京户部,瑞遂谢病归。
帝屡欲召用瑞,执政阴沮之,乃以为南京右都御史。诸司素偷惰,瑞以身矫之。提学御史房寰恐见纠擿③,欲先发,给事中钟宇淳复怂恿,寰上再疏丑诋。瑞亦屡疏乞休,慰留不允。十五年,卒官。赠太子大保,谥忠介。
(节选自《明史·海瑞传》)
注:①脱粟:糙米饭。②飚发凌厉:气势猛然。③纠擿(zhí):举发纠正。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执之,无使得遁趣:赶快、赶紧
B.者多自免去墨:古代刑法之一,在脸上刺字后涂上墨
C.素大户兼并疾:害怕、担心
D.会高拱掌吏部,素瑞衔:衔接、相接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线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3分)
A.宜以南京清秩处二虫又何知
B.市一棺诀妻子,待罪朝臣诚恐见欺王而负赵
C.以为南京右都御史曹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入见。
D.右佥都御史巡视抚应天十府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小题3:下列各句编为四组,都能正面表现海瑞“刚正果敢”的一组是(3分)
①布袍脱粟,令老仆艺蔬自给     ②供县甚薄,抗言邑小不足容车马
③廷臣无敢言时政者,瑞独上疏   ④属吏惮其威,墨者多自免去
⑤素疾大户兼并,力摧豪强,抚穷弱⑥奸民多乘机告讦,故家大姓时有被诬负屈者
A.①③⑤B.①④⑥C.②④⑥D.②③⑤
小题4: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海瑞任淳安知县时,为政清廉,洁身自爱,平时穿布袍,吃粗粮糙米,让老仆人种菜 自给自足。听说他为老母亲祝寿,仅仅买了二斤肉。
B.明世宗在位久了,不理政务而修斋醮,无人敢言,只有海瑞上疏。皇帝见了奏章,十分愤怒,把奏章扔在地上,并下令左右把他抓起来。
C.海瑞推行政令气势很猛烈,有些奸民乘机告状,世家大姓有被诬受冤的。朝中多名官员上书陈述他的罪状,皇上迫于压力让他解职而去。
D.海瑞再次上任后,仍刚正果敢,提学御史房寰害怕被检举揭发,就恶人先告状,上疏诋毁海瑞。海瑞也多次请求退休,但皇帝没有同意。
小题5: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举乡试,署南平教谕,迁淳安知县。(3分)
(2)都御史鄢懋卿行部过,供县甚薄,抗言邑小不足容车马。(3分)
(3)已而,给事中戴凤翔劾瑞庇奸民,鱼肉缙绅,沽名乱政,遂改督南京粮储。(4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华歆字子鱼,平原高唐人也。高唐为齐名都,衣冠无不游行市里。歆为吏,休沐出府,则归家阖门。议论持平,终不毁伤人。太祖征孙权,表歆为军师。魏国既建,为御史大夫。文帝即王位,拜相国,封安乐乡侯。及践阼,改为司徒。
黄初中,诏公卿举独行君子,歆举管宁,帝以安车征之。明帝即位,进封博平侯,转拜太尉。歆称病乞退,让位于宁。帝不许。临当大会,乃遣散骑常侍缪袭奉诏喻指曰:“朕新莅庶事,一日万几,惧听断之不明。赖有德之臣,左右朕躬,而君屡以疾辞位。夫量主择君,不居其朝,委荣弃禄,不究其位,古人固有之矣,顾以为周公、伊尹则不然。洁身徇节,常人为之,不望之于君。君其力疾就会,以惠予一人。将立席几筵,命百官总己,以须君到,朕然后御坐。”又诏袭:“须歆必起,乃还。”歆不得已,乃起。
太和中,遣曹真从子午道伐蜀,车驾东幸许昌。歆上疏曰:“兵乱以来,过逾二纪。大魏承天受命,陛下以圣德当成、康之隆,宜弘一代之治,绍三王之迹。虽有二贼负险延命,苟圣化日跻,远人怀德,将襁负而至。夫兵不得已而用之,故戢而时动。臣诚愿陛下先留心于治道,以征伐为后事。且千里运粮,非用兵之利;越险深入,无独克之功。如闻今年征役,颇失农桑之业。为国者以民为基,民以衣食为本。使中国无饥寒之患,百姓无离土之心,则天下幸甚。二贼之衅,可坐而待也。臣备位宰相,老病日笃,犬马之命将尽,恐不复奉望銮盖,不敢不竭臣子之怀,唯陛下裁察!”帝报曰:“君深虑国计,朕甚嘉之。贼凭恃山川,二祖劳于前世,犹不克平,朕岂敢自多,谓必灭之哉!诸将以为不一探取,无由自弊,是以观兵以窥其衅。若天时未至,周武还师,乃前事之鉴,朕敬不忘所戒。”时秋大雨,诏真引军还。太和五年,歆薨,谥曰敬侯。
(选自《三国志·华歆传》)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虽有二贼险延命负:仗恃
B.命百官总己,以须君到总己:各管自己的职事
C.越险深入,无独之功克:取胜
D.以为周公、伊尹则不然顾:考虑
小题2:华歆认为应该“以征伐为后事”,其理由是:(   )
①兵乱以来,过逾二纪
②如闻今年征役,颇失农桑之业
③且千里运粮,非用兵之利
④苟圣化日跻,远人怀德,将襁负而至
⑤二贼之衅,可坐而待也
⑥臣备位宰相,老病日笃,犬马之命将尽
A.①③⑥B.②④⑤C.②③④D.①⑤⑥
小题3: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华歆在明帝即位后,称病乞退,是因为他效法周公、伊尹,洁身自好,不慕名利。
B.华歆认为,应该把治国放在首位,而治国的核心是民众的安居乐业,只有这样,国人欢迎,东吴、西蜀的民众也会拖儿带女地前来投奔。
C.华歆认为,三国鼎立局面业已形成,“二贼”有险要的地势可以依托,贸然进攻必定让自己陷入危险之中,所以不能再用兵。
D.魏明帝并没有接受华歆的进谏,表示要效法“二祖”,尽快完成统一大业。
小题4: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高唐为齐名都,衣冠无不游行市里。(5分)
                                                                                      
(2)贼凭恃山川,二祖劳于前世,犹不克平,朕岂敢自多,谓必灭之哉!(5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马伶传
侯方域
马伶,金陵梨园部也。金陵为明留都,社稷百官皆在。而又当太平盛时,人易为乐,其士女问桃叶渡、游雨花台者,趾相错也。梨园以技鸣者,无虑数十辈,而其最著二:曰兴化部,曰华林部。
一日新安贾合两部为大会,遍征金陵之贵客文人,与夫妖姬静女,莫不毕集。列兴化于东肆,华林于西肆。两肆皆奏《鸣凤》,所谓椒山先者。迨半奏,引商刻羽,抗坠疾徐,并称善也。当两相国论河套,而西肆之为严嵩相国者曰李伶,东肆则马伶。坐客乃西顾而叹,或大呼命酒,或移坐更近之,首不复东。未几,更进,则东肆不复能终曲。询其故,盖马伶耻出李伶下,己易衣遁矣。
马伶者,金陵之善歌者也。既去,而兴化部又不肯辄以易之,乃竟辍其技不奏,而华林部独著。
去后且三年,而马伶归,遍告其故侣,请于新安贾曰:“今日幸为开宴,招前日宾客。愿与华林部更奏《鸣凤》,奉一日欢。”
既奏,已而论河套,马伶复严嵩相国以出,李伶忽失声,匍匐称弟子。兴化部是日遂凌出华林部远甚。
其夜,华林部过马伶曰:“子,天下之善技也,然无以易李伶。李伶之为严相国至矣,子又安从授之而掩其上哉?”
马伶曰:“固然。天下无以易李伶,李伶又不肯授我。我闻今相国昆山顾秉谦者,严相国俦也。我走京师,求为其门卒三年,日侍昆山相国于朝房,察其举止,聆其语言,久乃得之。此吾之所师也!”
华林部相与罗拜而去。
马伶名锦,字云将。其先西域人,当时犹称马回回云。
侯方域曰异哉马伶之自得师也夫其以李伶为绝技无所干求乃走事昆山见昆山犹之见分宜也以分宜教分宜安得不工哉?呜呼!耻技之不若,而去数千里,为卒三年。倘三年犹不得,即犹不归尔。志如此,技之工又须问耶?
(选自叶圣陶、夏丏尊《国语百八课》)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与夫妖姬静女,莫不毕集。静女:娴静的女子
B.兴化部是日遂出华林部远甚凌:超过
C.其夜,华林部马伶曰过:拜访
D.我闻今相国昆山顾秉谦者,严相国也。俦:部属,手下
小题2:下列各组中,划线字的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马伶,金陵梨园部也。而其最著
B.金陵为明留都其士女问桃叶渡、游雨花台者
C.耻技之不若志如此,技之工又须问耶
D.马伶复严嵩相国以出此吾之所师也!
小题3:以下句子编为四组,全都从侧面表现李伶的演技高于马伶的一组是(   )(3分)
①迨半奏,引商刻羽,抗坠疾徐,并称善也   
②坐客乃西顾而叹 
③首不复东  
④未几更进,则东肆不复能终曲。
⑤李伶忽失声,匍匐前,称弟子  
⑥李伶之为严嵩相国至矣
A.①⑤⑥B.①④⑥C.②③④D.②③⑤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马伶和李伶都是当时著名的戏剧演员,他们分属华林部和兴化部。在扮演严嵩这一角色上,李伶的演技要略胜马伶一筹。
B.记写第二次较量,马伶获胜,作者用了倒叙笔法,这样记叙的好处是设置了悬念,吸引读者探究原委,显出故事的戏剧性。
C.将近三年的苦心学艺,马伶的演技突飞猛进,当他再次与华林部同场竞技时,他扮演的严嵩这一角色惟妙惟肖,让对手输得心悦诚服。
D.马伶成功的经验启示我们:艺术来源于生活,只有深入生活,潜心观察,用心揣摩,才能使艺术水平不断提高。
小题5:给文末划横线的句子断句(用/标出)(5分)
侯 方 域 曰 异 哉 马 伶 之 自 得 师也 夫 其 以 李 伶 为 绝 技 无 所 干 求 乃 走 事 昆 山 见 昆 山 犹 之 见 分 宜 也 以 分 宜 教 分 宜 安 得 不 工 哉
小题6: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坐客乃西顾而叹,或大呼命酒,或移坐更近之,首不复东。
(2)子又安从授之而掩其上哉?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孟子①见梁惠王。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孟子对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王曰‘何以利吾国?’大夫曰‘何以利吾家?’士庶人曰‘何以利吾身?’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万乘之国,弑其君者,必千乘之家;千乘之国,弑其君者,必百乘之家。万取千焉,千取百焉,不为不多矣。苟为后义而先利,不夺不餍。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王亦曰仁义而已矣,何必曰利?”
梁惠王曰:“晋国,天下莫强①焉,叟之所知也。及寡人之身,东败于齐,长子死焉;西丧地于秦七百里;南辱于楚。寡人耻之,愿比②死者一洒之,如之何则可?”孟子对曰:“地方百里而可以王。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③,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可使制梃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矣。彼夺其民时,使不得耕耨以养其父母。父母冻饿,兄弟妻子离散。彼陷溺其民,王往而征之,夫谁与王敌?故曰:‘仁者无敌。’王请勿疑!”
(两段文字分别节选自《孟子•梁惠王上》第1、5章)
孟轲,驺(zōu)人也。受业子思之门人。道既通,游事齐宣王,宣王不能用。适梁,梁惠王不果所言,则见以为迂远而阔于事情。当是之时,秦用商君,富国强兵;楚、魏用吴起,战胜弱敌;齐威王、宣王用孙子、田忌之徒,而诸侯东面朝齐。天下方务于合从连衡,以攻伐为贤,而孟轲乃述唐、虞、三代之德,是以所如者不合。退而与万章之徒序《诗》、《书》,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其后有驺子之属。
(节选自《史记•孟子荀卿列传》第十四)
[注] ①莫强:没有比它更强的。②比:替,为;一:全,都;洒:洗刷③耨:nòu,锄草。易耨:及时除草。易,疾,速,快。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不夺不餍:满足。
B.壮者以暇日修其孝忠信悌:孝敬父母。
C.天下方于合从连衡务:努力从事。
D.退而与万章之徒《诗》、《书》序:依次序整理。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①亦将有以利吾国
②王之好乐甚,则齐其庶几
B.①夫谁王敌
②备他盗出入非常也
C.①南辱
②得复见将军
D.①而孟轲述唐、虞、三代之德
②而陋者以斧斤考击而求之
小题3:下列六句话编为四组,全部属于孟子的仁政主张的一项是(     )
①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
②王亦曰仁义而已矣
③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
④故曰:“仁者无敌。”
⑤而孟轲乃述唐、虞、三代之德
⑥退而与万章之徒序《诗》、《书》
A.①②⑤B.②③④C.②④⑤D.②⑤⑥
小题4: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孟子反对追求“利”,他认为人们之所以抛弃父母,弑***君王,正是因为互相争夺利益,而“仁义”则是解决这些弊端的根本。
B.孟子批评那些不实行“仁政”的君王使老百姓陷于痛苦之中,也直接地批评了梁惠王“东败于齐”、“西丧地于秦”、“南辱于楚”的根本原因。
C.孟子的思想主张并未被梁惠王等君王采纳,因为当时各国君王信奉的是“攻伐”之道,而孟子和这些统治阶级是合不来的的,因此退而跟弟子著书立说。
D.孟子对孔子的学说不但有所继承,而且在此基础上发展为仁政学说,成为其政治思想的核心,选文第一、二段所体现的即是这种思想主张。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