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小题1: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5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小题1: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5分) 小题2:竖子不足与谋!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吾属今为之虏矣!(5分) |
答案
(1)做大事情不必顾虑细枝末节,讲大的礼数不必讲究小的礼让。现在人家正象切肉的刀和砧板,我们是鱼和肉,为什么(还要)告辞呢? (2)唉,这样的小子不能和他一起图谋天下,夺取项王天下的人,一定会是沛公,我们这些人日后一定会被他俘虏! |
解析
本题考查重点实词、虚词的用法、词类活用、反问句式、省略句、被动句。(1)句中注意“大行”“大礼”都是动词,“做大事”“讲大的礼数”,“细谨”“小让”是重点实词,译为“细枝末节”“小的礼让”“ 俎”是“砧板”,“何……为”是反问句兼固定句式,“为什么……呢”,“辞”译为“告辞”。(2)句中注意“竖子”是一种骂人的话,可译为“小子”,“不足为谋”应是“不足与之谋”,“属”译为“这些人”,“为”是被动句的标志,“虏”名词用作动词“俘虏”。 点评:翻译文言文的句子应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力求字字落实,做到“信、达、雅”,同时要掌握“留”(专有名词等)、删(不译的虚词)、补(省略成分)、换(古词换今词)、调(调序)、选(词义)、固(结构)、意(意译)的文言文翻译方法。 |
举一反三
秦军数却,二世使人让章邯。章邯恐,使长史欣请事。至咸阳,留司马门三日,赵高不见,有不信之心。长史欣恐,还走其军,不敢出故道。赵高果使人追之,不及。 欣至军,报曰:“赵高用事于中,下无可为者。今战能胜,高必疾妒吾功;战不能胜,不免于死。愿将军孰计之。”陈馀亦遗章邯书曰:“白起为秦将,南征鄢郢,北坑又马,攻城略地,不可胜计,而竟赐死。蒙恬为秦将,北逐戎人,开榆中地数千里,竟斩阳周。何者?攻多,秦不能尽封,因以法诛之。今将军为秦将三岁矣,所亡失以十万数,而诸侯并起滋益多。彼赵高素谀日久,今事急,亦恐二世诛之,故欲以法诛将军以塞责,使人更代将军以脱其祸。夫将军居外久,多内隙,有功亦诛,无功亦诛。且天之亡秦,无愚智皆知之。今将军内不能直谏,外为亡国将,孤特独立而欲常存,岂不哀哉!将军何不还兵与诸侯为从,约共攻秦,分王其地,南面称孤;此孰与身伏斧质,妻子为戮乎?”章邯狐疑,阴使候始成使项羽,欲约。约未成,项羽使蒲将军日夜引兵渡三户,军漳南,与秦战,再破之。 注释:斧质:古代一种酷刑。杀人时,置人于铁砧上,以斧斫之。质:铁砧。 小题1:对下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秦军数却,二世使人让章邯。让:责备、责问。 | B.开榆中地数千里,竟斩阳周。竟:竟然。 | C.彼赵高素谀日久素:向来。 | D.而诸侯并起滋益多。 滋:更加。 | 小题2:下列各组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是( )A.①攻城略地,不可胜计,而竟赐死。②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 | B.①因以法诛之。②不如因善遇之。 | C.①使人更代将军以脱其祸。②以乱易整,不武。 | D.①愿将军孰计之。②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 小题3: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章邯的军队驻扎在棘原,和驻扎在漳河南的项羽的军队,相持未战。由于秦军屡屡退却,秦二世派人来责问章邯。章邯害怕了,派长史司马欣回朝廷去请示公事。 | B.长史司马欣到了咸阳,被滞留在宫外的司马门呆了三天,赵高竟不接见,心有不信任之意。他非常害怕,赶快奔回棘原军中,都没敢顺原路走,赵高果然派人追赶,没有追上。 | C.司马欣回到军中,向章邯报告说,赵高在朝廷中独揽大权,下面的人不可能有什么作为,劝他赶快反叛。 | D.陈馀也给章邯写了封信,用白起和蒙恬有功却被杀的事劝告他与诸侯联合,订立和约一起攻秦,共分秦地,各自为王。 |
|
翻译(18分) 小题1:且天之亡秦,无愚智皆知之。(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此孰与身伏斧质,妻子为戮乎?(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章邯狐疑,阴使候始成使项羽,欲约。(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4: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3分) 译文: 小题5: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3分) 译文: 小题6: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3分) 译文: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12分) 汤之问棘也是已。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有鱼焉,其广数千里,未有知其修者,其名为鲲。有鸟焉,其名为鹏,背若泰山,翼若垂天之云,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斥鴳笑之曰:“彼且奚适也?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而彼且奚适也?”此小大之辩也。 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而宋荣子犹然笑之。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虽然,犹有未树也。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后反。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也。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节选自 庄子《逍遥游》)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绝云气,负青天绝:穿越 | B.此亦飞之至也至:到达 | C.故夫知效一官效:胜任 | D.而御六气之辩辩:变化 |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小题3:下列对原文意思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宋荣子嗤笑那才智、品行、道德、能力俱佳的人,这是不对的。 | B.世人都称赞宋荣子,他并不因此奋勉,这表明他成功后有懈怠。 | C.列子对世俗的荣誉并没有汲汲去追求,他超然脱俗,树立至德。 | D.逍遥游是摆脱现实生活中各桎梏之后的精神上达到的绝对自由。 |
|
翻译下面的文言句子(10分) 小题1: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小题2: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 小题3:临帝子之长洲,得天人之旧馆。 小题4: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小题5: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 马周字宾王,博州茌平人。少孤,家窭(jù,家贫)狭。嗜学,善《诗》《春秋》。资旷迈,乡人以无细谨,薄之。武德中,补州助教,不治物事,刺史达奚恕数咎让,周乃去,客密州。赵仁本高其才,厚以装,使入关。留客汴,为浚义令崔贤所辱,遂感激而西。舍新丰,逆旅主人不之顾,周命酒一斗八升,悠然独酌,众异之。至长安,舍中郎将常何家。 贞观五年,诏百官言得失。何,武人,不涉学,周为条二十余事,皆当世所切,太宗怪问何,何曰:“此非臣所能,家客马周教臣言之。客,忠孝人也。”帝即召之,间未至,遣使者四辈敦趣。及谒见,与语,帝大悦,诏直门下省。明年,拜监察御史,奉命称职。帝以何得人,赐帛三百匹。 周善敷(陈述)奏,机辩明锐,动中事会,裁处周密,时誉归之。帝每曰:“我暂不见周即思之。”岑文本谓所亲曰:“马君论事,会文切理,无一言损益,听之纚纚(sǎsǎ 张开、飞扬之貌),令人忘倦。苏、张、终、贾正应比耳。然鸢肩(两肩上耸)火色(面有火色),腾上必速,恐不能久。”俄迁治书侍御史,并知谏议大夫,检校晋王府长史。十八年,迁中书令。时置太子司议郎,帝高其阶。周叹曰:“恨吾资品妄高,不得历此官。”帝征辽,留辅太子定州。及还,摄吏部尚书,进光禄大夫。帝尝书赐周曰:“鸾凤冲霄,必假羽翼;股肱之寄,要在忠力。” 周病消渴(消渴病),弥年不瘳。帝幸翠微宫,求胜地为之构第;每诏令常食以御膳供之,敕上医内使者相望不绝,且躬为调药;太子问疾。疾甚,周取所上奏章悉焚之,曰:“管、晏暴君之过,取身后名,吾不为也!”二十二年卒,年四十八,赠幽州都督,陪葬昭陵。 (节选自《新唐书·马周传》有删节) 小题1: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的意义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乡人以无细谨,薄之 薄:接近 | B.为浚义令崔贤所辱,遂感激而西感激:内心愤怒不已 | C.遣使者四辈敦趣趣:通“促”,催促 | D.时置太子司议郎,帝高其阶阶:官爵的等级 | 小题2: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马周有才能的一组是( ) ①资旷迈 ②悠然独酌,众异之 ③周为条二十余事,皆当世所切 ④客,忠孝人也 ⑤周善敷奏,机辩明锐 ⑥管、晏暴君之过,取身后名,吾不为也小题3: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马周年轻时曾任州助教,不太在意人际关系,但他的才能得到赵仁本的赏识,并 给他资助,后来一气之下他来到长安。 | B.马周替中郎将常何写了一篇切中时务的奏章,深得太宗赞赏,太宗于是下诏马周 入值门下省,并赏赐他三百匹丝帛。 | C.马周善于陈述奏章,且能切中要害,处理问题周密,当时有很高的声誉。岑文本 认为他论事切合情理,文采洋溢,使人听之忘却疲倦,并认为他堪比苏秦、张仪、终军、贾谊。 | D.马周患病一年多,太宗经常派御医前往看护,并亲自为他调药。马周感激涕零, | 病情加重后便把所有上过的奏章焚毁,不愿以此博取身后的名声。 小题4:请把文言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赵仁本高其才,厚以装,使入关。(3分) (2)周为条二十余事,皆当世所切,太宗怪问何。(3分) (3)管、晏暴君之过,取身后名,吾不为也!(3分) |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