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文,完成小题(9分,每题3分)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甚急!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哙曰:“此迫矣!臣请入,与之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9分,每题3分)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甚急!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哙曰:“此迫矣!臣请入,与之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9分,每题3分)
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甚急!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哙曰:“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张良曰:“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哙拜谢,起,立而饮之。项王曰:“赐之彘肩。”则与一生彘肩。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项王曰:“壮士!能复饮乎?”樊哙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夫秦王有虎狼之心,***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怀王与诸将约曰:‘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官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项王未有以应,曰:“坐。”樊哙从良坐。坐须臾,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
小题1: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
A.***人如不能举:举起
B.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细说:详细地解说
C.拔剑切而之啖:吃
D.为大王不取也窃:敬词,私下里
小题2:下列每组句子中划线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赐彘肩臣壮也,犹不如人
B.项王按剑跽曰今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
C.招樊哙出不如善遇之
D.臣死不避君尝为晋军赐也
小题3:下列对文段内容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   )
A.樊哙陈词,把项王看得仅次于怀王,满足了项羽自矜功伐的心理,所以项王屡屡赐酒,还加彘肩。
B.刘邦在危机中“如厕”是借口,实情是急于脱逃。招樊哙出,暗中有所谋算。
C.樊哙闯帐陈词后,项王赐座,表明***机已经基本消除。
D.樊哙闯帐,“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主要表现樊哙对项王的愤怒、仇恨。
小题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3分)
(2)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愿足下更虑之。(3分)
(3)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4分)
答案

小题1:C
小题2:C
小题3:B
小题4:(1)译文:太子和知道这件事的宾客,都穿着白衣服,戴着白帽子来为他送行。
(2)译文:樊将军因为走投无路,处境困窘来归附我,我不忍心因为自己个人的私仇就伤害了有德行的人的心意,希望您重新考虑这件事。
(3)译文:派遣将领把守函谷关的原因,是为了防备其他盗贼的进入和意外变故(的发生)。
解析

小题1:试题分析:A.举:尽。B.细说:小人的谗言。D.窃:谦辞
点评:本题考查实词的句中意思。答这道题时可采用代入法,并联系上下文进行理解和推测。整体上,本题难度不大。举、细说等等都是书本课文中的重点字词。
小题2:试题分析:介词,趁着,趁机。A.代词,代樊哙/助词,用在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B.连词,表修饰/连词,表转折。D.连词,表示让步关系,尚且/连词,表示递进关系,况且,再说
点评:文言虚词的的意义和用法的辩析,首先要考虑意义,翻译不同一定不同;其次要联系学过的例句体会用法;第三,在平时学习中要归纳整理,才能熟练迁移运用。对于常见的“于”“之”“以”“而”“乃”等要特别注意。
小题3:试题分析:A“把项王看得仅次于怀王”不对,全句的因果关系也不当。  C“***机已经基本消除”不对。  D樊哙闯帐将众人的注意力集中到自己身上来,表现了他的极大的勇敢
点评:假设法和代入法是解答此类题最好的方法,即假设这些选项的内容都是正确的,用来加深理解原文,然后再用代入法,一一与原文比照验正,就会发现与原文内容不符的选项,排除即可。对于手法的使用,同学在分析的时候,不能限于局部,要整体全面考量,瞻前顾后,反复推敲。
小题4:试题分析:(1)“定语后置句”,“白衣冠”;(2)“穷困”,“愿”;(3)“所以”,“备”,“非常”1分。另外,特别注意,每一句的语气和通顺。
点评:翻译句子一般采用直译,尤其是重点字词要翻译准确,但有时也要结合意译。如谤不能译为诽谤,而要结合上下文译为指责。再者要注意其是否有特殊句式。最后一项工作也很重要,要多读几遍,看是否词达句顺。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吕嘉传
太子兴伐立,其母为太后。元鼎四年,汉使安国少季往谕王、王太后以入朝,比内诸侯;令辩士谏大夫终军等宣其辞,勇士魏臣等辅其缺,卫尉路博德将兵屯桂阳,待使者。王年少,太后中国人也,国人多不附太后。太后恐乱起,亦欲倚汉威,数劝王及群臣求内属。即因使者上书,请比内诸侯,三岁一朝,除边关。於是天子许之。
其相吕嘉年长矣,相三王,宗族官仕为长吏者七十馀人,男尽尚王女,女尽嫁王子兄弟宗室,及苍梧秦王有连。其居国中甚重,越人信之,多为耳目者,得众心愈於王。王之上书,数谏止王,王弗听。有畔心,数称病不见汉使者。使者皆注意嘉,势未能诛。王、王太后亦恐嘉等先事发,乃置酒,介汉使者权,谋诛嘉等。使者皆东乡,太后南乡,王北乡,相嘉、大臣皆西乡,侍坐饮。嘉弟为将,将卒居宫外。酒行,太后谓嘉曰:“南越内属,国之利也,而相君苦不便者,何也?”以激怒使者。使者狐疑相杖,遂莫敢发。嘉见耳目非是,即起而出。太后怒,欲鏦嘉以矛,王止太后。嘉遂出,分其弟兵就舍,称病,不肯见王及使者。乃阴与大臣作乱。
天子闻嘉不听王,王、王太后弱孤不能制,使者怯无决。又以为王、王太后已附汉,独吕嘉为乱,不足以兴兵,欲使庄参以二千人往使。参曰:“以好往,数人足矣;以武往,二千人无足以为也。”辞不可,天子罢参也。郏壮士故济北相韩千秋奋曰:“以区区之越,又有王、太后应,独相吕嘉为害,原得勇士二百人,必斩嘉以报。”於是天子遣千秋与王太后弟樛乐将二千人往,入越境。吕嘉等乃遂反,下令国中曰:“王年少。太后,中国人也,专欲内属,尽持先王宝器入献天子以自媚,多从人,行至长安,虏卖以为僮仆。取自脱一时之利,无顾赵氏社稷,为万世虑计之意。”乃与其弟将卒攻***王、太后及汉使者。遣人告苍梧秦王及其诸郡县,立明王长男越妻子术阳侯建德为王。(选自《史记》有删改)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3分)
A.多为耳目者 耳目:亲信
B.男尽尚王女 尚:崇尚
C.有畔心,数称病不见汉使者 畔:叛乱
D.分其弟兵就舍 就:靠近
小题2:下列句子中,都表现吕嘉“老谋深算”的一项是: ( ) (3分)
①其相吕嘉年长矣,相三王,宗族官仕为长吏者七十馀人
②男尽尚王女,女尽嫁王子兄弟宗室,及苍梧秦王有连
③其居国中甚重,越人信之,多为耳目者,得众心愈於王
④王之上书,数谏止王,王弗听。有畔心,数称病不见汉使者
⑤嘉遂出,分其弟兵就舍,称病,不肯见王及使者
⑥遣人告苍梧秦王及其诸郡县,立明王长男越妻子术阳侯建德为王
A.①③⑤ B.②③④ C.①②⑤ D.④⑤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3分)
A.由于王太后是中原人,南越国的人大多不依附王太后,因而王太后劝说南越王和群臣归属汉朝的做法没有成功。
B.南越国内君臣不和,特别是南越王、王太后两人与丞相吕嘉之间的政见不同,这是引起南越国内乱的重要原因。
C.南越王和王太后设下了一个鸿门宴想***掉吕嘉,但由于汉朝使者犹豫不决而没有成功。吕嘉觉察后产生了背叛之心。
D.汉朝的介入加速了吕嘉叛乱的步伐。就在汉朝天子派遣军队进入南越国之时,吕嘉等人造反,并***死了南越王及王太后。
小题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即因使者上书,请比内诸侯,三岁一朝,除边关。(4分)
(2)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3分)
(3)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3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小题。
戚继光,字元敬,世登州卫指挥佥事。父景通,历官都指挥,署大宁都词,入为神机坐营,有操行,继光幼倜傥负奇气。家贫,好读书,通经史大义。嘉靖中嗣职,用荐擢署都指挥佥事,备倭山东。改佥浙江都司,充参将,分部宁、绍、台三郡。
三十六年,倭犯乐清、瑞安、临海,继光援不及,以道阻不罪。寻会俞大猷兵,围汪直余党于岑港。久不克,坐免官,戴罪办贼已而倭遁,他倭复焚掠台州。给事中罗嘉宾等劾继光无功且通番。方按问,旋以平汪直功复官,改守台、金、严三郡。继光至浙时,见卫所军不习战,而金华、义乌俗称剽悍,请召募三千人,教以击刺法,长短兵迭用,由是继光一军特精。又以南方多薮泽,不利驰逐,乃因地形制阵法,审步伐便利,一切战舰、火器、兵械,精求而更置之。“戚家军”名闻天下。
四十年,倭大掠桃渚、圻头。继光急趋宁海,扼桃渚,败之龙山,追至雁门岭。贼遁去,乘虚袭台州。继光手歼其魁,蹙余贼瓜陵江尽死。而圻头倭复趋台州,继光邀击之仙居,道无脱者,先后九战皆捷,俘馘一千有奇,焚溺死者无算。总兵官卢镗、参将牛天锡又破贼宁波、温州。浙东平,继光进秩三等。闽、广贼流入江西。总督胡宗宪檄继光援。击破之上坊巢,贼奔建宁。继光还浙江。
明年,倭大举犯福建。自温州来者,合福宁、连江诸倭攻陷寿宁、政和、宁德。自广东南澳来者,合福清、长乐诸倭攻陷玄钟所,延及龙岩、松溪、大田、古田、莆田。是时宁德已屡陷。距城十里有横屿,四面皆水路险隘,贼结大营其中。官军不敢击,相守逾年。其新至者营牛田,而酋长营兴化,东南互为声援。闽中连告急,宗宪复檄继光剿之。先击横屿贼。人持草一束,填壕进,大破其巢,斩首二千六百。乘胜至福清,捣败牛田贼,覆其巢,余贼走兴化。急追之,夜四鼓抵贼栅。连克六十营,斩首千数百级。平明入城,兴化人始知,牛酒劳不绝。继光乃旋师。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用荐署都指挥佥事 擢:提拔
B.方问,旋以平汪直功复官 按:审查
C.一切战舰、火器、兵械,精求而置之 更:再次
D.而酋长兴化 营:扎营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   )
A.教击刺法申之孝悌之义
B.乃地形制阵法利乘便,宰割天下
C.精求更置之声非加疾也,闻者彰
D.继光旋师今其智反不能及
小题3: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   )
A.戚继光虽然家境贫寒,但身为将门之后,他的成功得益于良好的家庭影响和自己的不懈努力。
B.戚继光是一代名将,但他的仕途却坎坷不顺,他曾因作战无功受到罗嘉宾等人弹劾而被免官。
C.嘉靖年间,东南沿海一带,倭患横行,当地人民苦不堪言,平倭战争获得人民的拥护与欢迎。
D.戚家军之所以名闻天下,主要因为戚继光治军有方,而且战略战术运用得当,所以屡战屡胜。
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7分)
⑴.久不克,坐免官,戴罪办贼。(3分)
⑵.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4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文言文阅读
武安侯田蚡者,孝景后同母弟也,生长陵。魏其已为大将军后,方盛,蚡为诸郎,未贵,往来侍酒魏其,跪起如子姓。及孝景晚节,蚡益贵幸,为太中大夫。蚡辩有口,学《盘盂》诸书,王太后贤之。孝景崩,即日太子立,称制,所镇抚多有田蚡宾客计策,蚡弟田胜,皆以太后弟,孝景后三年封蚡为武安侯,胜为周阳侯。
武安侯新欲用事为相,卑下宾客,进名士家居者贵之,欲以倾魏其诸将相。建元元年,丞相绾病免,上议置丞相、太尉。籍福说武安侯曰:“魏其贵久矣,天下士素归之。今将军初兴,未如魏其,即上以将军为丞相,必让魏其。魏其为丞相,将军必为太尉。太尉、丞相尊等耳,又有让贤名。”武安侯乃微言太后风上,于是乃以魏其侯为丞相,武安侯为太尉。籍福贺魏其侯,因吊曰:“君侯资性喜善疾恶方今善人誉君侯故至丞相然君侯且疾恶恶人众亦且毁君侯君侯能兼容则幸久不能今以毁去矣。”魏其不听。
武安侯以王太后故,亲幸,数言事多效,天下吏士趋势利者,皆去魏其归武安,武安日益横。建元六年,窦太后崩,丞相昌、御史大夫青翟坐丧事不办,免。以武安侯蚡为丞相,以大司农韩安国为御史大夫。天下士郡诸侯愈益附武安。
武安者,貌侵,生贵甚。又以为诸侯王多长,上初即位,富于春秋,蚡以肺腑为京师相,非痛折节以礼屈之,天下不肃。当是时,丞相入奏事,坐语移日,所言皆听。荐人或起家至二千石,权移主上。上乃曰:“君除吏已尽未?吾亦欲除吏。”尝请考工地益宅,上怒曰:“君何不遂取武库!”是后乃退。尝召客饮,坐其兄盖侯南乡,自坐东乡,以为汉相尊,不可以兄故私桡。武安由此滋骄,治宅甲诸第。田园极膏腴,而市买郡县器物相属于道。前堂罗钟鼓,立曲旃;后房妇女以百数。诸侯奉金玉狗马玩好,不可胜数。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丞相昌、御史大夫青翟丧事不办坐:因为
B.孝景崩,即日太子立:登上帝王的位置
C.即上以将军为丞相,必魏其让:责备
D.武安者,貌,生贵甚侵:相貌丑陋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武安侯王太后故非痛折节礼屈之
B.魏其已大将军后将军必太尉
C.武安侯微言太后风上夫我行之,反而求之
D.天下吏士趋势利每移案,顾视无可置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田蚡刚掌权就想当丞相,但经过籍福劝说后,面见皇帝,提出把相位让给魏其侯。
B.籍福提醒魏其侯要喜欢好人,憎恨坏人,否则,就会受到毁谤而离职,但魏其侯没有听从他的话。
C.武安侯田蚡因皇上虽然刚刚即位但年纪却老了,自己就以皇帝的至亲心腹把持朝政,掌管官吏的升降,引起皇上的不满。
D.田蚡能言善辩,口才很好。汉景帝去世后,太子登位继立,朝廷在全国的镇压、安抚行动,大都采用田蚡门下宾客的策略。
小题4:用“∕”给文言文阅读材料断句。(3分)
君侯资性喜善疾恶方今善人誉君侯故至丞相然君侯且疾恶恶人众亦且毁君侯君侯能兼容则幸久不能今以毁去矣
小题5:翻译下面的句子。(7)
①上乃曰:“君除吏已尽未?吾亦欲除吏。” (3分)
②武安由此滋骄,治宅甲诸第。田园极膏腴,而市买郡县器物相属于道。(4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阿留传
【明】 陆容
  阿留者,太仓周元素家僮也。性痴呆无状,而元素终蓄之。
尝使执洒扫,终朝运帚,不能洁一庐。主人怒之,则帚掷地,曰:“汝善是,曷烦我为?”元素或他出,使之应门;宾客虽稔熟者,不能举其名。问之,则曰:“短而肥者,瘦而髯者,美姿容者,龙钟而曳杖者。”后度悉不记,则阖门拒之。家蓄古尊、彝、鼎、敦数物,客至,出陈之。留伺客退,窃叩之,曰:“是非铜乎?何黯然黑若是也?”走取沙石,就水涤磨之。短榻缺一足,使留断木之歧生者为之。持斧锯,历园中竟日。及其归,出二指状曰:“木枝皆上生,无下向焉。”家人为之哄然。舍前植新柳数株,元素恐为邻儿所撼,使留守焉。 留将入饭,则收而藏之。其可笑事率类此。
元素工楷书,尤善绘事。一日,和粉墨,戏语曰:“汝能为是乎?”曰:“何难乎是?“遂使为之,浓淡参亭,一若素能,屡试之,亦无不如意者。元素由是专任之,终其身不弃焉。
传者曰:樗栎不材,薪者不弃;沙石至恶,玉人赖焉。盖天地间无弃物也。灵于物者,独无可取乎?阿留痴呆无状,固弃材耳,而卒以一长见试,实元素之能容也。今天下正直静退之士,每不为造命者所知;迟钝疏阔者,又不为所喜;能知而且喜矣,用之不能当其材,则废弃随之。于戏!今之士胡不幸,而独留之幸哉!
【注释】①矧:况且 。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而元素终之蓄:容留
B.后度悉不记,则门拒之阖:关闭
C.客至,出之陈:陈述
D.其可笑事类此率:大概
小题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直接表现“天地间无弃物”观点的一项是(3分)( )
①樗栎不材,薪者不弃
②沙石至恶,玉人赖焉
③阿留痴呆无状,固弃材耳,而卒以一长见试
④实元素之能容也
⑤正直静退之士,每不为造命者所知
⑥迟钝疏阔者,又不为所喜
A.①②④B.①②③C.③⑤⑥D.④⑤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本文选取了“执洒扫”“应门”“涤磨古玩”“断歧生之木”“守新植柳树”等五个典型事例,通过语言、行动等描写,刻画出阿留“痴呆无状”的特点,人物个性鲜明,呼之欲出。
B.作者认为,世间万物都有可用之处,而人才不能为当权者所用,是因为他们不为
当权者所喜欢。
C.作者在议论中,将今士之不幸与阿留之幸作对比,感慨当时的 “正直静退之士”
得不到重用的悲哀。
D.本文叙议结合,先叙述阿留虽“痴呆无状”,但由于具有一技之长而得到主人终
身“专任” 的故事,然后就此展开议论,指出“天地间无弃物”,应该取其所
长,而不必求全责备。
小题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①尝使执洒扫,终朝运帚,不能洁一庐。(3分)
②舍前植新柳数株,元素恐为邻儿所撼,使留守焉。(4分)
③矧灵于物者,独无可取乎? (3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文言文阅读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小题1:下列句中划线的字解释有误的项:(  )
A.金砺则利(靠近,接近)
B.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江河(横渡)
C.不如须臾之所学也(一点点)
D.吾尝而望矣 (提起脚后跟)
小题2:下列划线字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是(   )
A.积土成山,风雨兴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
B.青,取之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
C.不如登高博见也蚓无爪牙利,筋骨之强
D.顺风呼,声非加疾也吾尝终日思矣
小题3:下列句子句式与其它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B.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C.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D.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小题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2分)
(2)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2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