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19分)香山同知彭君小传 袁枚君姓彭,讳翥,字竹林。云南大理府进士,选广东封川县知县,调香山。乾隆四十九年春,余寓端州,彭君来见,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19分)香山同知彭君小传 袁枚君姓彭,讳翥,字竹林。云南大理府进士,选广东封川县知县,调香山。乾隆四十九年春,余寓端州,彭君来见,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19分)
香山同知彭君小传 袁枚
君姓彭,讳翥,字竹林。云南大理府进士,选广东封川县知县,调香山。乾隆四十九年春,余寓端州,彭君来见,执弟子礼甚谨。其人秀羸多能,宾宾然一学子也。所著诗甚多,颇得唐贤神韵。别五年,音问亦不时接。忽一日,见访山中,帽曳孔雀翎,襢襢盛服而至。余惊问所由,方知立功海外,裁入觐归。
五十三年,海贼侜张,有号平波大王者,率众为寇。福敬斋公相总督广东,调水师营兵出海擒捕,饬香山令办军需,半年不获一盗。将弁无以自解,反造蜚语,诬君供张不周,器械朽钝。福公怒,召君入,厉声曰:“汝龌龊不任事,虽文官,我独不可以军法从事乎?”出诸武弁密揭示之。君神色不变,但申明香山小邑,所办粮饷,业费三万余金。所以久而无功者,缘武弁退缩不能军之故。公相默然,颜稍和。君知兵事不可以口舌争也,即奋曰:“翥愿解任,亲往擒贼。”公相莞然曰:“汝孱弱书生,果临阵,得不被贼靴尖蹴倒乎?”曰:“翥非手打贼也,乞公相赏精兵二百,听翥指挥,必有以报。”公相许之。
君归署,捐俸支帑,造战船三只,料简枪炮火药,赏赉糗粮,犁然备具。著短后衣,率健儿戌服出哨。诸武弁以为迂且妄,无不匿笑者。君祷天妃庙乞风,舟中忘带鼓,即借庙中鼓声之,以壮军威。次日黎明,风果大顺。君径出海口,公相命诸武弁会剿,相遇海岛中。武弁摇手云:“风虽顺,少顷即转,宜缓行。”或云:“今日反支日也,不利行师。”或云:“海贼出入无定,须探明所在巢穴再往。”君毅然不听,饱餐士卒,扬帆竟行。
行百余里,遇盗船二只,发炮击之,***十余人。贼久不见官兵,突出不意,惊乃遁去。君知数日内贼必聚众来,乃入岛,约武弁一齐出洋。众武弁亦媢君之先得功也,唯唯听命。翼日,君见风顺雾消,开船出,果贼船八九只从上游来。初犹逡巡欲避,继见官兵少,乃持枪直犯。发炮击之,闭。君知贼以秽物相厌胜也,***黑犬取血衅炮,炮果发。适大军亦至,击破贼船,贼尽落水。千百贼头,出没海面,如浮瓜然,反向官船号呼乞命。君命以铁钩拉起之,而以长绳汇缚之,累累然鱼贯者七百余人,解督辕请示。公相大悦,飞章入奏。奉旨彭翥著赏五品顶带,送部引见,授湖南岳州府同知。福公奏留办善后事宜,仍补琼州同知。权知府事。
赞曰:古文武无分途,然卻縠悦礼、乐,敦诗、书,左氏以为美谈,几几乎有欲分之意。吾门下文士多武功少彭君亦文士而能立武功以张吾军觉山林生色终以文弱故染烟瘴亡年裁及艾为可悲也。(本文有删节)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香山令办军需饬:命令
B.***黑犬取血炮衅:涂抹
C.知府事权:代理(官职)
D.诗、书敦:勤勉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襢襢盛服至攀援而登,箕踞
B.余惊问由岂敢盘桓,有希冀
C.壮军威作《师说》贻之
D.惊遁去度我至军中,公
小题3:下列对原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与一般的传记不同,重点叙述了传主彭翥平定海盗一事,由此表现人物特点,构思颇具匠心。
B.写彭翥指挥战斗用侧面描写,如通过公相的轻视、武弁的嘲笑、海盗的妄为来衬托他的指挥才能。
C.本文起笔描写彭翥是个文弱书生,写他指挥作战则出人意料,又与文末以体弱去世呼应,用笔自如。
D.文章通过对人物性格的渲染及场面的描绘,塑造了一位临危不乱、见义勇为、智勇双全的儒将形象。
小题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
吾门下文士多武功少彭君亦文士而能立武功以张吾军觉山林生色终以文弱故染烟瘴亡年裁及艾为可悲也。
小题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7分)
⑴汝龌龊不任事,虽文官,我独不可以军法从事乎?(3分)
⑵君命以铁钩拉起之,而以长绳汇缚之,累累然鱼贯者七百余人,解督辕请示。(4分)
答案

小题1:D
小题1:D
小题1:B
小题1:吾门下文士多/武功少/彭君亦文士//而能立武功以张吾军/觉山林生色/终以文弱故/染烟瘴亡/年裁及艾/为可悲也。
小题1:⑴你器量狭小不称职,虽然是文官,我难道不能凭军法处置吗?
⑵彭君命令用铁钩子把他们拉上来,再用长绳子把他们捆绑在一起,依次连接成串的共有七百多人,押解到总督官署请求指示。
解析

小题1:试题分析:敦:崇尚、注重,“敦”是一个多义词,有“督促”“崇尚”“深厚”“勤勉”等义项,同学在平时学习时注意不同语境中的用法。对于一词多义的最好办法就是平时的积累。
点评:本题考查实词的句中意思。答这道题时可采用代入法,并联系上下文进行理解和推测。整体上,本题难度不大。
小题1:试题分析:D项,于是,就/才。A连词,表修饰; B助词,组成“所”字结构;C连词,表目的。
点评:文言虚词的的意义和用法的辩析,首先要考虑意义,翻译不同一定不同;其次要联系学过的例句体会用法;第三,在平时学习中要归纳整理,才能熟练迁移运用。对于常见的“于”“之”“以”“而”“乃”等要特别注意。
小题1: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赏析文章写作手法的能力,写彭翥指挥战斗用的是正面描写和细节描写,如,***黑狗的细节。“多用侧面描写”错
点评:假设法和代入法是解答此类题最好的方法,即假设这些选项的内容都是正确的,用来加深理解原文,然后再用代入法,一一与原文比照验正,就会发现与原文内容不符的选项,排除即可。对于手法的使用,同学在分析的时候,不能限于局部,要整体全面考量,瞻前顾后,反复推敲。
小题1:试题分析:本题的几个主要断句点:而、以…故、另外注意对称句式:文士多,武功少。这里还有一个文化常识:艾:五十岁。文言断句的方法大致有这样一些:1.标名(代)词,定主宾;2.明修辞 巧判断;3.看虚词,找位置;4.明语法,辨句式
点评:本题整体难度不大。
小题1:试题分析:(1)“任事”:胜任职责,胜任事情也可;“从事”:处置;反问句;(2)“汇缚之”:捆绑在一起,“累累然鱼贯者”:连续依次成列的,(大意对即可),“解”:押解
点评:翻译句子一般采用直译,尤其是重点字词要翻译准确,但有时也要结合意译。如谤不能译为诽谤,而要结合上下文译为指责。再者要注意其是否有特殊句式。最后一项工作也很重要,要多读几遍,看是否词达句顺。
【参考译文】
先生姓彭,名字叫翥,字竹林。是出自云南大理府的进士,被选为广东封川县知县,后来调到香山当同知。乾隆四十九年春天,我寓居在端州,彭先生来看我,非常恭敬地对我行弟子对师傅的礼节。他外貌清秀因而略显纤弱,但是具有多方面的才能,是一个文质彬彬的读书人。他写了很多诗歌,很有一些唐代大诗人的神韵。之后的五年,我和他基本没通多少音讯。突然有一天,他来山中拜访我,帽子后面拖着孔雀翎,穿着华美正式的礼服。我惊奇地问他从哪里来,才知道他在海上立了功,刚刚进京朝见皇帝回来。
乾隆五十三年,海盗嚣张,有个叫平波大王的人带领老百姓做贼寇。福敬斋公相做广东总督,派遣水军出海抓捕,命令香山县令置办军需品,半年了一个海盗也没有抓到。将领们没办法为自己辩解,反而制造谣言诬陷先生供应不周全,兵器机械朽钝。福公生气了,把先生召了进去,用严厉的声音说:“你器量狭小不称职,虽然是文官,我难道不能凭军法处置吗?”叫出武将们一起揭发他。先生神色不变,只是申明香山是个小城,所置办的粮饷,已经花费了三万多两银子。之所以抓捕这么久却没有收获,是因为武将们畏缩不前不能作战。公相不说话,脸色稍微和缓了。先生知道打仗不能够凭口舌争辩取胜,就奋起说:“我愿意辞掉同知的官职,亲自前去捉拿贼寇”公相微笑着说“你是文弱书生,果真上阵,不会被盗贼的靴尖踢倒吗?”先生说:“我不是亲手打海盗,请求公相您赏赐我二百精兵,任凭我指挥,一定有回报。”公相答应了他。
先生回到衙署,拿出自己的俸禄并同府库的钱财,造了三艘战船,清理检查枪炮火药,赏赐品和军粮,都准备得很妥当。他穿上短装,率领穿着军装的健儿们出去巡逻放哨。武将们认为他迂腐并且狂妄,没有不偷着笑的。先生到天妃庙祈祷求风,船上忘记带战鼓,就借庙里的鼓敲打,来壮大军威。第二天天刚亮,果然起了顺风。先生直接驶出海口,公相命令武将们一起出剿,在海岛上相遇。武将摇手说:“风虽然顺了,不久就会转向,应该慢慢走。有人说:“今天是反支日,不利于出兵。”有人说:“海盗出入不定,必须探明了他们的老巢再前往。”先生坚决不听,让士兵们吃饱,最终开着船前行。
走了一百多里,遇到两艘海盗船,就开炮攻打他们,打死了十多个人。贼寇们长久没有遇见官兵,没想到会突袭,惊惶地逃走了。先生知道几天之内贼寇一定会聚众来袭,就退回岛上,约武将们一起出洋。武将们也嫉妒先生先得了战功,唯唯诺诺地听命令。第二天,先生看见风顺了雾消了,就开船出去,果然有八九艘海盗船从上游来了。起初还徘徊着想要避开,接着发现官兵少,海盗们就拿着枪直接来进犯。开炮攻打他们,炮却打不出。先生知道贼寇们用不干净的东西压制我们而取胜,就***掉黑色的狗并用它的血来祭炮,炮果然打出去了。刚好大军也来了,攻破了海盗船,海盗们都掉到水里。千百个海盗的头颅在海面上上下漂动,像浮在水面上的瓜,反而向官船哭喊饶命。先生命令用铁钩拉起他们,又用长绳绑到一起,一个接一个像穿起来的鱼一样有七百多人,押解到总督衙门请示怎么处置。公相非常高兴,马上上奏朝廷。按照圣旨赏赐彭翥五品顶带,送到吏部并引他朝见皇帝,授予他湖南岳州府同知的官职。福公奏请留先生办理善后事宜,仍旧补充做琼州同知。代理知府做事。
赞说:上古时期学文和学武是没有分别的,但是却縠喜爱礼乐崇尚诗书,左丘明把它当做美谈,几乎有要分开的意思。我的学生中,学文的人多立下武功的人少。彭先生也是学文的,但是能立下武功来壮大我们的军威,感觉山林都因他生色。最终因为文弱的缘故,染上烟瘴死了。年纪才刚满五十岁,实在是值得悲叹啊。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三段文字,完成小题。(5分)
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论语》)
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论语》
医善吮人之伤,含人之血,非骨肉之亲也,利所加也。故舆人成舆,则欲人之富贵;匠人成棺,则欲人之夭死也。非舆人仁而匠人贼也。(《韩非子》)
小题1:从上面三段文字中,概括出孔子和韩非子的义利观。(1分)
孔子:                                                 
韩非子:                                               
小题2:对这两种义利观进行简要评析。(4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用斜线(/)给下面划线的文言文断句。(限6处)
人惟求旧物惟求新新也者天下事物之美称也而文章一道较之他物尤加倍焉。戛戛乎陈言务去,求新之谓也。至于填词一道,较之诗赋古文,又加倍焉。窠臼不脱,难语填词,凡我同心,急宜参酌。(李渔《闲情偶记》)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太祖武皇帝,沛国谯人也。姓曹,讳操,字孟德,汉相国参之后。桓帝时,曹腾为中常侍大长秋,封费亭侯。养子嵩嗣官至太尉,莫能审其生出本末。嵩生太祖。
太祖少机警,有权数而任侠放荡,不治行业,故世人未之奇也。惟梁国桥玄、南阳何颐异焉。玄谓太祖曰:“天下将乱,非命世之才,不能济也,能安之者,其在君乎!”年二十,举孝廉为郎,除洛阳北部尉,迁顿丘令,征拜议郎。
光和末,黄巾起。拜骑都尉,讨颍川贼。迁为济南相,国有十余县。长吏多阿附贵戚,赃污狼藉,于是奏免其八;禁断淫祀,奸宄逃窜,郡界肃然。久之,征还为东郡太守。不就,称疾归乡里。
金城边章、韩遂***刺史郡守以叛,众十余万,天下***动。征太祖为典军校尉。会灵帝崩,太子即位,太后临朝。大将军何进与袁绍谋诛宦官,太后不听。进乃召董卓,欲以胁太后。卓未至而进见***。卓到,废帝为弘农王而立献帝,京都大乱。卓表太祖为骁骑校尉,欲与计事。太祖乃变易其姓名,间行东归。出关,过中牟,为亭长所疑,执诣县,邑中或窃识之,为请得解。卓遂***太后及弘农王。太祖至陈留,散家财合义兵,将以诛卓。冬十二月,始起兵于己吾,是岁,中平六年也。——(节选自陈寿《三国志》)
注释:邑中,指县里或地方上。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莫能其生出本末审:知道
B.故世人未之也奇:奇特
C.洛阳北部尉,迁顿丘令除:授官
D.光和末,黄巾起:起事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3分)
A.汉相国曹参后 // 帝高阳苗裔兮
B.征太祖典军校尉 //庐江府小吏焦仲卿妻刘氏仲卿母所遣
C.太祖乃变易姓名 // 静女
D.欲计事 //恐年岁之不吾
小题3:下列各句,都能直接表现曹操做事“有权数(有谋略)”的一组是 ( )(3分)
①不治行业
②奏免其八,禁断淫祀
③奸宄逃窜,郡界肃然
④太祖乃变易其姓名,间行东归
⑤始起兵于己吾
⑥出关,过中牟,为亭长所疑,执诣县
A.①③⑥B.①②⑤C.②④⑤D.③④⑤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曹操的身世不为人所知,但他是汉朝相国曹参的后代。
B.东汉乱世,梁国的桥玄和南阳的何颐很看重曹操。
C.二十岁开始,曹操相继担任了郎官和济南相等职务。
D.曹操回到故乡陈留,就立即筹资招兵买马,准备讨伐董卓。
小题5: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①不就,称疾归乡里。(2分)
②邑中或窃识之,为请得解。(3分)
③进乃召董卓,欲以胁太后。卓未至而进见***。(3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小题。
裴矩字弘大,河东闻喜人,襁褓而孤,为伯父让之所鞠。及长,博学,早知名。隋文帝为定州总管,召补记室,甚亲敬之。文帝即位,累迁吏部侍郎。大业初,西域诸番款①张掖塞与中国互市,炀帝遣矩监其事。矩乃访西域风俗及山川险易、君长姓族、物产服章,入朝奏之。帝大悦,每日引至御座,顾问西方之事。帝幸东都,矩以蛮夷朝贡者多,讽帝大征四方奇技,作鱼龙曼延、角觚②于洛邑,以夸诸戎狄,终月而罢。又令三市店肆皆设帷帐,盛酒食,遣掌番率蛮夷与人贸易,所至处悉令邀延就座,醉饱而散。夷人有识者,成私哂其矫饰焉。帝称矩至诚,日:“裴矩大识朕意,凡所陈奏,皆朕之成算,朕未发顷,矩辄以闻。自非奉国用心,孰能若是?”矩后从幸江都。及叉兵入关,帝问矩方略,矩日:“太原有变,京畿不静,遥为处分,恐失事机。唯銮舆早还,方可平定。”矩见天下将乱,恐为身祸,每遇人尽礼,虽至胥吏,皆得其欢心。是时,帝既昏侈逾甚,矩无所谏诤,但悦媚取容而已。太宗初即位,务止奸吏,或闻诸曹案典,多有受赂者,乃遣人以财物试之。有司门令史受馈绢一匹,太宗怒,将***之,矩进谏日:“此人受赂,诚合重诛。但陛下以物试之,即行极法,所谓陷人以罪,恐非导德齐礼之义。”太宗纳其言,因召百僚谓曰:“裴矩遂能廷折,不肯面从。每事如此,天下何忧不治!”贞观元年卒,赠绛州刺史,谥日敬。 (选自《旧唐书·裴矩传》)
臣光日:“古人有言:君明臣直。裴矩佞于隋而忠于唐,非其性之有变也。君恶闻其过,则忠化为佞,君乐闻直方,则佞化为忠。是知君者表③也,臣者景也,表动则景随矣。”(选自《资治通鉴·唐纪八》)
[注] ①款:至,到。②鱼龙曼延、角觚:均为古代杂戏名。③表:测量日影以计时的标竿。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帝大征四方奇技讽:劝告。
B.成私其矫饰焉哂:讥笑。
C.恐为身祸,每人尽礼遇:优待。
D.太宗初即位,止奸吏务:致力。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①伯父让之所鞠②身死国灭,天下笑。
B.①夸诸戎狄,终月而罢②还军霸上,以待将军来
C.①成私哂其矫饰②犹且从师而问
D.①太宗纳其言,召百僚谓曰②府吏闻此变,求暂假归
小题3: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表明裴矩“佞于隋”和“忠于唐”的一组是(    )
A.①又令三市店肆皆设帷帐,盛酒食②此人受赂,诚合重诛
B.①凡所陈奏……矩辄以闻②但陛下以物试之……恐非导德齐礼之义
C.①每遇人尽礼,虽至胥吏,皆得其欢心。②裴矩遂能廷折,不肯面从
D.①矩无所谏诤,但悦媚取容而已②每事如此,天下何忧不治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裴矩自幼而孤,在伯父身边长大,由于博学而很早知名。隋文帝、炀帝都十分赏识他,委以要职;炀帝更因他熟悉西域风土民情,经常向他咨询西方之事。
B.裴矩工于心计,投炀帝之所好,为向戎狄夸耀强盛,建议作奇技、杂戏于洛邑,又热情款待以笼络其心;尽管“夷人有识者”对此不以为然,但深得炀帝欢心。
C.义兵入关之后,裴矩向炀帝献计,主张当即平定,以免错失良机;又见天下将乱,为全身远祸计,对人尽皆礼遇,对炀帝更是“无所谏诤”“但悦媚取容而已”。
D.唐太宗是开明的君王,但难免有失误,他先以行贿试探,后又欲诛受贿之人;裴矩直言谏劝,认为是陷入以罪,不合礼义,使太宗收回成命,并受到高度赞扬。
小题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裴矩遂能廷折,不肯面从。
(2)君恶闻其过,则忠化为佞;君乐闻直言,则佞化为忠。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袁滋,字德深,陈郡汝南人也。弱岁强学,以外兄道州刺史元结有重名,往来依焉。每读书,玄解旨奥,结甚重之。无何,黜陟使赵赞以处士荐,授试校书郎。何士干镇武昌,辟为从事,累官詹事府司直。部有邑长,下吏诬以盗金,滋察其冤,竞出之。御史中丞韦绦闻之,荐为侍御史,转工部员外郎。
贞元十九年,韦皋始通西南蛮夷,酋长异牟寻贡琛请使,朝廷方命抚谕,选郎吏可行者,
皆以西南遐远惮之。滋独不辞,德宗甚嘉之,以本官兼御史中丞,持节充入南诏使。未行,迁祠部郎中,使如故。来年夏,使还,擢为谏议大夫。俄拜尚书右丞,知吏部选事。出为华州刺史、兼御史中丞、潼关防御使、镇国军使。以宽易清简为政。百姓有至自他境者,皆给地以居,名其居曰义合里。专以慈惠为本,人甚爱之。然百姓有过犯者,皆纵而不理。擒盗辄舍,或以物偿之。征拜金吾卫大将军,耆耋鳏寡遮道不得进。杨于陵代其任,宣言谓百姓曰:“于陵不敢易袁公之政。”然后罗拜而诀。
上始监国,与杜黄裳俱为相,拜中书侍郎、平章事。会韦皋殁,刘辟拥兵擅命,滋持节安抚。行及中路,拜检校吏部尚书、平章事、剑南西川节度使,百姓立生祠祷之。征拜户部尚书,连为荆襄二帅,改彰义军节度、随唐邓申光等州观察使。逆贼吴元济与官军对垒者数年,滋竞以淹留无功,贬抚州刺史。未几,迁湖南观察使卒,年七十,赠太子少保。
滋工篆籀书,雅有古法。因使行,著《云南记》五卷。尝读刘晖《悲甘陵赋》,叹其褒善惩恶虽失《春秋》之旨,然其文不可废,因著《甘陵赋后序》。(摘自《后唐书·良吏下》)
小题1:对下列句中划线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以外兄道州刺史元结有名重:慎重
B.工部员外郎转:转任
C.为谏议大夫擢:提拔
D.然其文不可废:废弃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3分)
A.以外兄道州刺史元结有重名,往来依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
B.然后罗拜诀学不思则罔
C.竟淹留无功诸侯公子贤,多客,不敢加兵谋魏十余年。
D.使行,著《云南记》五卷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袁滋少年时善于治学,每每读书,都能够深刻地解说精微的旨意,他的表兄元结很
看重他.
B.朝廷里很多官员认为西南边陲太遥远而害怕去,袁滋为了获取德宗的赞许,表示愿意出使。
C.刘辟聚集军队擅发号令不受朝廷节制,袁滋不顾危险前往安抚,百姓们都立生祠为他祈祷。
D.刘晖的《悲甘陵赋》虽失《春秋》的旨意,但袁滋感叹其扬善惩恶而写了《甘陵赋后序》。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   )
(1)部有邑长,下吏诬以盗金,滋察其冤,竟出之。
(2)百姓有至自他境者,皆给地以居,名其居曰义合里。
(3)滋工篆籀书,雅有古法。因使行,著《云南记》五卷。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