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经典阅读(6分)阅读下面的《孟子》选段,回答问题。(6分)孟子曰:“乃若其情,则可以为善矣,乃所谓善也。若夫为不善,非才之罪也。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

文化经典阅读(6分)阅读下面的《孟子》选段,回答问题。(6分)孟子曰:“乃若其情,则可以为善矣,乃所谓善也。若夫为不善,非才之罪也。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文化经典阅读(6分)
阅读下面的《孟子》选段,回答问题。(6分)
孟子曰:“乃若其情,则可以为善矣,乃所谓善也。若夫为不善,非才之罪也。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故曰,‘求则得之,舍则失之’。或相倍蓰①而无算者,不能尽其才者也。 
(《孟子·告子上》)
孟子曰:“求则得之,舍则失之,是求有益于得也,求在我者也。求之有道,得之有命,是求无益于得也,求在外者也。”
(《孟子·尽心上》)
【注】  ①蓰:五倍。②蒸民:众民。③彝:常。
小题1:请选出下面对以上两段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   )(3分)
A.孟子认为,人的本性就具备了仁义礼智的本质,“善”是“在我者”,而非“在外者”。
B.孟子认为,按人们的性情是能够为善的,而有的人变得不善,不是天生资质的罪过。
C.文中孟子认为人与人之间的天性相差一倍、五倍甚至无数倍,这是不能充分表现自己的才能所致。
D.孟子所说的“在外者”指的是诸如功名之类身外之物,即便求之有道,毕竟受“命”的支配。
小题2:综合两段内容,请简要谈谈你对孟子所说的“求则得之,舍则失之”的理解。(3分)
答案

小题1:C
小题1:示例一:孟子认为“仁义礼智,非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主张人要向自身探寻这些美德,并且坚持不舍,就会成就“懿德”;而如果舍弃了,就可能沉沦为不善之人。
 示例二:孟子说过“仁义礼智,非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仁义礼智”是人本身具有的,而不是外部给予的,对它的探求,如果寻求就能得到,舍弃就会失去,那么对“仁义礼智”的探求就属于有益于得到的探求。
解析

小题1:“或相倍蓰①而无算者,不能尽其才者也。”应理解为:人与人之间有相差一倍、 五倍甚至无数倍的,正是由于没有充分发挥他们的天生资质的缘故。
小题1:“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是中心句,结合自己的理解翻译即可。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小题。
赵苞字威豪,甘陵东武城人。从兄忠,为中常侍,苞深耻其门族有宦官,不与忠交通。
初仕州郡,举孝廉,再迁广陵令。视事三年,政教清明,郡表其状,迁辽西太守。抗厉威严,名振边俗。以到官明年,遣使迎母及妻子,垂当到郡,道经柳城,值鲜卑万余人入塞寇钞,苞母及妻子遂为所劫质,载以击郡。苞率步骑二万,与贼对阵。贼出母以示苞,苞悲号谓母曰:“为子无状,欲以微禄奉养朝夕,不图为母作祸。昔为母子,今为王臣,义不得顾私恩、毁忠节,唯当万死,无以塞罪。”母遥谓曰:“威豪,人各有命,何得相顾,以亏忠义!昔王陵母对汉使伏剑,以固其志,尔其勉之。”苞即时进战,贼悉摧破,其母妻皆为所害。苞殡敛母毕,自上归葬。灵帝遣使吊慰,封侯。
苞葬讫,谓乡人曰:“食禄而避难,非忠也;***母以全义,非孝也。如是,有何面目立于天下!”遂欧血而死。
小题1:对下面划线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苞深其门族有宦官耻:以…为耻
B.垂当到郡,经柳城道:道路
C.视事三年,政教清明视事:执政
D.何得相顾,以忠义亏:损害、败坏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字,意义与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①苞母及妻子遂所劫质 ②击破沛公军
B.①贼出母示苞 ②不敢兴兵拒大王
C.①贼对阵 ②失其所,不知
D.①尔勉之 ②则或咎欲出者
小题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与赵苞母子以弃孝尽忠相勉有关的一组是(    )
①苞率步骑二万,与贼对阵    ②抗厉威严,名振边俗
③义不得顾私恩、毁忠节     ④何得相顾,以亏忠义
⑤苞即时进战               ⑥遂欧血而死
A.①③B.②④C.③④D.⑤⑥
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为子无状,欲以微禄奉养朝夕,不图为母作祸?                               
(2)如是,有何面目立于天下?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朱珍,徐州丰人也。少与庞师古等俱从梁太祖为盗。珍为将,善治军选士,太祖初镇宣武,珍为太祖创立军制,选将练兵甚有法。太祖得诸将所募兵及佗降兵,皆以属珍,珍选将五十余人,皆可用。梁败黄巢、破秦宗权、东并兖郓,未尝不在战中,而常勇出诸将。
义成军乱,逐安师儒,师儒奔梁。太祖遣珍以兵趋滑州,道遇大雪,珍趣兵疾驰,一夕至城下,遂乘其城。义成军以为方雪,不意梁兵来,不为备,遂下之
秦宗权遣卢瑭、张晊等攻梁,是时梁兵尚少,数为宗权所困。太祖乃拜珍淄州刺史,募兵于淄青。珍偏将张仁遇白珍曰:“军中有犯令者,请先斩而后白。”珍曰:“偏将欲专***邪?”立斩仁遇以徇军,军中皆感悦。珍得所募兵万余以归,太祖大喜曰:“贼在吾郊,若践吾麦,奈何!今珍至,吾事济矣!且贼方息兵养勇,度吾兵少,而未知珍来,谓吾不过坚守而已,宜出其不意以击之。”乃出兵击败晊等,宗权由此败亡,而梁军威大振,以得珍兵故也。
珍从太祖取濮州,刺史朱裕奔于郓州。太祖乃还汴,留珍攻郓州。珍去郓二十里,遣精兵挑之,郓人不出。朱裕诈为降书,阴使人告珍,约开门为内应。珍信之,夜率其兵叩郓城门。朱裕登陴,开门内珍军,珍军已入瓮城而垂门①发,郓人从城上磔石以投之,珍军皆死瓮城中,珍仅以身免,太祖不之责也。
唐宾者,陕人也。珍屯萧县,闻太祖将至,戒军中治馆厩以待。唐宾部将严郊治厩失期,军吏督之,郊诉于唐宾,唐宾以让珍,珍怒,拔剑而起,唐宾拂衣就珍,珍即斩之,遣使者告唐宾反。使者至夜而见之,太祖大惊,然已夜矣,不能有所发。明日,珍迎谒,太祖命武士执之。诸将霍存等十余人叩头救珍,太祖大怒,举胡床掷之曰:“方珍***唐宾时,独不救之邪!”存等退,珍遂缢死。(节选自《新五代史·朱珍传》)
【注】①垂门:吊门。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珍为将,治军选士善:喜爱。
B.珍兵疾驰,一夕至城下趣:通“促”,催促
C.请先斩而后白:禀报。
D.唐宾以珍让:责备。
小题2:以下各组句子中,分别表明朱珍“善治军”和对敌时“勇猛过人”的一组是( )
A.太祖得诸将所募兵及佗降兵,皆以属珍
珍仅以身免,太祖不之责也
B.立斩仁遇以徇军,军中皆感悦
未尝不在战中,而常勇出诸将
C.太祖乃拜珍淄州刺史,募兵于淄青
珍去郓二十里,遣精兵挑之
D.珍屯萧县,闻太祖将至,戒军中治馆厩以待
唐宾拂衣就珍,珍即斩之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朱珍年轻时和庞师古等人都跟随梁太祖。梁打败黄巢、击溃秦宗权、向东吞并兖、郓二州,朱珍都参加了战斗。
B.秦宗权派遣卢瑭、张晊等进攻梁,这时梁兵还很少,几次被秦宗权围困。梁太祖于是任命朱珍为淄州刺史,在淄、青二州招募士兵。
C.在与卢瑭、张晊等人交锋的时候,梁太祖采取坚守城池的策略,让自己的士兵休息,养精蓄锐,等到朱珍带着招募的士兵前来支援之后才出兵击败卢瑭、张晊等人。
D.朱珍***掉唐宾后,梁太祖十分气愤,他捉住了朱珍后,尽管霍存等人纷纷为朱珍求情,但梁太祖指责他们在朱珍***唐宾时没有为唐宾求情,于是霍存等人退下,朱珍到底被处死了。
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①义成军以为方雪,不意梁兵来,不为备,遂下之。
②朱裕诈为降书,阴使人告珍,约开门为内应。珍信之,夜率其兵叩郓城门。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孟子》选段,回答问题。(6分)
孟子曰:“人之有道也;饱食、暖衣、逸居而无教,则近于禽兽。圣人有忧之,使契为司徒①,教以人伦------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叙,朋友有信。放勋曰②:‘劳之来之,匡之直之,辅之翼之,使自得之,又从而振德之。’圣人之忧民如此,而暇耕乎?”      --------------------- 《膝文公上》
【注】①契(xiè):传说中商的始祖,曾任舜的司徒,掌管教化。②放勋:尧的称号。
小题1: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孟子认为当时人们的通病是只在意吃饱、穿暖、居住安逸却不在意教育。
B.孟子认为百姓应当要懂得伦理道德,否则就和禽兽没有区别了。
C.慰劳百姓,纠正百姓,帮助百姓,使百姓自得其所,随后赈济百姓给百姓恩惠是圣人的职责。
D.圣人不去耕作是因为他们有比耕作更重要的事情要做,那就是教育百姓,使他们有别于禽兽。
小题2:阅读下面文段,结合上面选段,联系实际谈谈你对其中体现的儒家思想的理解。(3分)
子适卫,冉有仆③。子曰:“庶④矣哉!”冉有曰:“既庶矣,又何加焉?”曰:“富之。”曰:“既富矣,又何加焉?”曰:“教之。”                             ——《论语》
【注】③仆:驾车。④庶:众多,这里指人口众多。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夫传言不可以不察,数传而白为黑,黑为白。故狗似玃,玃似母猴,母猴似人,人之与狗则远矣。此愚者之所以大过也。
闻而审,则为福矣;闻而不审,不若不闻矣。齐桓公闻管子于鲍叔,楚庄闻孙叔敖于沈尹筮,审之也,故国霸诸侯也。吴王闻越王勾践于太宰嚭,智伯闻赵襄子于张武,不审也,故国亡身死也。
凡闻言必熟论,其于人必验之以理。鲁哀公问于孔子曰:“乐正夔一足,信乎?”孔子曰:“昔者舜欲以乐传教于天下,乃令重黎举夔于草莽之中而进之,舜以为乐正。夔于是正六律,和五声,以通八风。而天下大服。重黎又欲益求人,舜曰:‘夫乐,天地之精也,得失之节也。故唯圣人为能和乐之本也。夔能和之,以平天下,若夔者一而足矣。’故曰‘夔一足’,非‘一足’也。”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曰:“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子夏之晋,过卫,有读史记者曰:“晋师三豕涉河。”子夏曰:“非也,是己亥也。夫己与三相近,豕与亥相似。”至于晋而问之,则曰,晋师己亥涉河也。
辞多类非而是,多类是而非,是非之经,不可不分,此圣人之所慎也。然则何以慎?缘物之情及人之情,以为所闻,则得之矣。
(选自《吕氏春秋·慎行论·察传》)
[注] ①乐正,乐官之长。夔,人名。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传而白为黑 数:多次B.乐正夔一足,乎 信:相信
C.举夔于草莽之中而之 进:进用,任用D.吾穿井得一人穿:打
小题2:下列句子中划线虚词的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闻而审,为福矣/移其民于河东
B.昔者舜欲乐传教于天下/君臣固守窥周室
C.闻于宋君/士大夫
D.宋之丁氏家无井,出溉汲/顺风呼,声非加疾也
小题3:下列各项中每句话都能体现本文主旨的一项是(     )(3分)
①夫传言不可以不察。        ②闻而审,则为福矣;闻而不审,不若不闻矣。
③凡闻言必熟论,其于人必验之以理。   ④故唯圣人为能和乐之本也。 
⑤非也,是己亥也。  ⑥缘物之情及人之情,以为所闻,则得之矣。
A.①②⑤ B.①③⑥C.②④⑤ D.③④⑥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二段通过齐桓公、楚庄王、吴王、智伯的故事,说明对别人的话要仔细分析,认真核查。
B.第三段与夔、丁氏、子夏有关的文字,说明不结合语言环境,不推究事理,就会造成误解、误传。
C.第四段先对前面的论证进行总结,再进一步提出解决方法和途径。
D.作者在强调个人的感受和看法的同时通过不断的举例论证来以理服人,似有“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意蕴。
小题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此愚者之所以大过也。(3分)
(2)智伯闻赵襄子于张武,不审也,故国亡身死也。(3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下列各个文言句子翻译有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译文:蚯蚓没有锋利的爪子和牙齿,也没有强劲有力的筋骨,能够向上吃到尘土,向下喝到地下水,(这是)用心专一(的缘故)。
B.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
译文:陈涉一个人聚众起义就让秦朝灭亡了,秦王自己死在别人手里,成为天下耻笑的人,是为什么呢?
C.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译文:圣人成为圣人的原因,愚人成为愚人的原因,大概都是因为这一点吧?
D.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译文:只是没有(跑)百步罢了,这(指跑五十步之后停止)也是逃跑啊。
题型:单选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