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初,霍氏(指西汉权臣霍光子孙)奢侈,茂陵徐生曰:“霍氏必亡。夫奢则不逊,不逊必侮上;侮上者,逆道也。在人之右,众必害之。霍氏秉权日久,害之者多矣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初,霍氏(指西汉权臣霍光子孙)奢侈,茂陵徐生曰:“霍氏必亡。夫奢则不逊,不逊必侮上;侮上者,逆道也。在人之右,众必害之。霍氏秉权日久,害之者多矣。天下害之,而又行以逆道,不亡何待!”乃上疏,言:“霍氏泰盛;陛下即爱厚之,宜以时抑制,无使至亡。”书三上,辄报闻。 其后,霍氏诛灭,而告霍氏者皆封。人为徐生上书曰:“臣闻客有过主人者,见其灶直突(注:突,烟囱),傍有积薪。客谓主人:‘更为曲突,远徙其薪;不者,且有火患’。主人嘿然不应。俄而家果失火,邻里共救之,幸而得息。于是***牛置酒,谢其邻人。灼烂者在于上行,余各以功次座,而不录言曲突者。人谓主人曰:‘乡使听客之言,不费牛酒,终亡火患。今论功而请宾,曲突徙薪无恩泽,焦头烂额为上客耶?’主人乃寤而请之。今茂陵徐福数上书言霍氏且有变,官防绝之。乡使福说得行,则国亡裂土出爵之费,臣亡逆乱诛灭之败。往事既已,而福独不蒙其功。唯陛下察之——贵徙薪曲突之策,使居焦发灼烂之右。”上乃赐福帛十匹,后以为郎。 宣帝始立,谒见高庙,大将军霍光从骖乘,上内严禅之,若有芒刺在背。后车骑将军张安世代光骖乘,天子从容肆体,甚安近焉。及光身死。而宗族竟诛。故俗传之曰:“威震主者不畜。霍氏之祸,萌于骖乘。” (《汉书·霍光传》)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 A.霍氏秉权日久秉 :执掌 | B.天下害之 害 :陷害 | C.客有过主人者过 :拜访 | D.威震主者不畜畜 :容 |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①更为曲突,远徙其薪 ②遂为猾胥报充里正役 | B.①而又行以逆道②愿君即以遂备员而行矣 | C.①夫奢则不逊 ②每闻琴瑟之声,则应节而舞 | D.①徐生数上书言霍氏且有变 ②凡四方之士未有不过而拜且泣者 | 小题3:下列句子全都为“霍氏诛灭”的原因的一项是:( )(3分)( ) ①霍氏奢侈 ②在人之右,众必害之 ③霍氏秉权日久 ④徐福数上书言霍氏且有变 ⑤大将军霍光从骖乘 ⑥福独不蒙其功小题4: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徐生认为,人君倘若爱护臣子,就不应该让臣子生活奢侈,并且不让他们长期秉权。 | B.霍氏诛灭后,徐福上书朝廷,说明自己察微知著,建议皇上抑制霍氏,论功更应受赏. | C.在文中”焦头烂额为上客”一语喻指揭发霍氏变乱的人受到封赏。 | D.“贵徙薪曲突之策“的喻意是应该重视那些在带预见性的意见,防患于未然。 | 小题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客谓主人:‘更为曲突,远徙其薪;不者,且有火患。”(3分) (2)乡使福说得行,则国亡裂土出爵之费,臣亡逆乱诛灭之败。 |
答案
小题1:B 小题1:C 小题1:D 小题1:B 小题1:(1)客人对主人说:“改成弯曲的烟囱,把柴火移走,否则将有火患。”(“更”“徙”“且”各1分,语意不通顺酌情扣分) (2)假如从前按徐福所说的做,那么国家不用分割土地出卖官爵的花费,大臣不会发生叛乱被***等事。(“乡使”“裂土”“亡”各1分,语意不通顺的情扣分) |
解析
小题1:害:痛恨,忌妒 小题1:表顺承,就 小题1:④⑥与霍氏被诛无关 小题1:是另外一人上书朝廷,而徐福是在霍氏被诛之前上书皇上抑制霍氏的 小题1:当初,霍氏奢侈,茂陵徐生说:“霍氏一定得死。人奢侈就不谦虚,不谦虚就一定玷辱皇上;此人也就是背叛天道。他的地位比别人高,大家一定忌妒他。霍氏掌权很久了,忌妒他的人很多了。全部人都忌妒他,而他又背天道而行,不等待死等什么?”于是上疏皇上说:“霍氏宽裕昌盛,皇上您即使想厚待他,应当适时抑制他,不要让他最后到死亡的地步。”上书三次,才听到。 后来,霍氏被***,而告发霍氏的人都被封官。有人为徐生上书说:“我听说有个探望主人的客人,看见他家灶上的烟囱是直的,旁边还堆了些柴火。客人对主人说:“改为弯曲的烟囱,把柴火移走,否则将有火患。主人没理他。不久主人家果真失火,邻居们一起救火,有幸使火熄灭。于是主人***牛备酒,感谢他的邻居。身上烧伤者在上座,剩下的各按他们的功劳就座,而独独不邀请说改烟囱为弯曲的人。有人对主人说:“假使当初听了那客人的话,不用牛、酒,最终可以使火患没有。如今按功劳而邀请宾客,提出把烟囱改成弯曲的、把柴移走的人没有得到奖赏感谢,却把焦头烂额的人作为上宾吗?”主人于是醒悟而邀请他。今茂陵徐福屡次上书说霍氏会有变化,应当防止杜绝他。假如按福所说的做,那么国家不用分割土地出卖官爵,大臣死,叛乱等事都不会发生。往事既然已经发生,唯独徐福一人没有蒙受皇恩。希望皇上明察——重视徙薪曲突的方法,把它放在焦发灼烂之人的上面。”皇上于是赏福帛十匹,之后任他为郎。 宣帝刚被立为皇上时,到高庙祭祀,大将军霍光以骖乘的身份跟从,皇上心理害怕他,像背上长了芒刺一样。后来车骑将军张安世代替光任了骖乘,天子才能从容地面对,感觉安全在身旁。一直到光死去。而他一族之人竟然全部被***。因此民间流传说:“威严震主的人不能活。霍氏的祸,是从骖乘开始的。” |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韦粲,字长蒨。好学仗气,身长八尺,容貌甚伟。太清二年,征为散骑常侍。闻侯景作逆,便简阅部下,得精卒五千,马百匹,倍道赴援。至豫章,奉命报云“贼已出横江”,粲即就内史刘孝仪共谋之。孝仪曰:“必期如此,当有别敕。岂可轻信单使,妄相惊动,或恐不然。”时孝仪置酒,粲怒,以杯抵地曰:“贼已渡江,便逼宫阙,水陆俱断,何暇有报;假令无敕,岂得自安?韦粲今日何情饮酒!”即驰马出,率部即发。至南州,粲外弟司州刺史柳仲礼亦帅步骑万余人至横江,粲即送粮仗赡给之,并散私金帛以赏其战士。 先是,西豫州刺史裴之高率江西之众赴京师,屯于张公洲,待上流诸军至。粲建议推仲礼为大都督,报下流众军。裴之高自以年位,耻居其下,累日不决。粲乃抗言于众曰:“今者同赴国难,义在除贼,所以推柳司州者,政以久捍边疆,先为侯景所惮;且士马精锐,无出其前。若论位次,柳在粲下;语其年齿,亦少于粲,直以社稷之计,不得复论。今日形势,贵在将和;若人心不同,大事去矣。裴公朝之旧齿,年德已隆,岂应复挟私情,以沮大计。”之高垂泣曰:“吾荷国恩荣,自应帅先士卒,顾恨衰老,不能效命,企望柳使君共平凶逆,谓众议已从,无俟老夫耳。若必有疑,当剖心相示。”于是诸将定议,仲礼方得进军。 次新亭,贼列阵于中兴寺,相持至晚,各解归。是夜,仲礼入粲营,部分众军,旦日将战,诸将各有据守,令粲顿青塘。青塘当京师中路,粲虑栅垒未立,贼必争之,颇以为惮,谓仲礼曰:“下官才非御侮,直欲以身殉国。节下善量其宜,不可致有亏丧。”仲礼曰:“青塘立栅,迫近淮渚,欲以粮储船乘尽就泊之,此是大事,非兄不可。若疑兵少,当更差军相助。”乃使直阁将军刘叔胤师助粲,帅所部水陆俱进。时值昏雾,军人迷失道,比及青塘,夜已过半,垒栅至晓未合。景登禅灵寺门阁,望粲营未立,便率锐卒来攻。军副王长茂劝据栅待之,粲不从,令军主郑逸逆击之,命刘叔胤以水军截其后。叔胤畏懦不敢进,逸遂败。贼乘胜入营。左右牵粲避贼,粲不动,犹叱子弟力战,兵死略尽,遂见害。 贼传粲首阙下,以示城内,太宗闻之流涕曰:“社稷所寄,惟在韦公,如何不幸,先死行阵。”诏赠护军将军。世祖平侯景,追谥曰忠贞。 (选自《梁书·列传第三十七》)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便简阅部下简:挑选。 | B.以沮大计沮:阻止。 | C.令粲顿青塘顿:驻扎。 | D.令军主郑逸逆击之逆:预先。 | 小题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①粲乃抗言于众曰②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 B.①直以社稷之计②不赂者以赂者丧 | C.①节下善量其宜②吾其还也 | D.①乃使直阁将军刘叔胤师助粲②乃不知有汉 | 小题3:下面各组句子中,分别表现韦粲英勇抗敌和心怀大局的一组是A.①即驰马出,率部即发 ②下官才非御侮,直欲以身殉国 | B.①粲即送粮仗赡给之,并散私金帛以赏其战士 ②直以社稷之计,不得复论 | C.①左右牵粲避贼,粲不动 ②节下善量其宜,不可致有亏丧 | D.①军副王长茂劝据栅待之,粲不从 | ②粲建议推仲礼为大都督,报下流众军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侯景叛乱后,韦粲即刻率兵奔赴京城救援,到了豫章后,刘孝仪以报告不实相推脱,韦粲义正严词地指斥了他的行为。 | B.裴之高以自己年长位尊自居,反对韦粲提出的以柳仲礼统率诸军的提议,韦粲非常激动,对诸将讲形势和大义,最终促使裴之高改变了主意。 | C.柳仲礼率部与侯景在中兴寺开战,青塘是战略要地,柳仲礼打算把粮草囤集于此,韦粲身先士卒,主动请缨率部驻守此地。 | D.由于适逢大雾,迷失了道路,韦粲的部队没有及时筑好防御工事,给了敌人可乘之机,侯景率兵进攻得手,韦粲临危不惧,壮烈牺牲。 | 小题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⑴所以推柳司州者,政以久捍边疆,先为侯景所惮;且士马精锐,无出其前。(5分) ⑵左右牵粲避贼,粲不动,犹叱子弟力战,兵死略尽,遂见害。(5分)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任布字应之,河南人。力学,家贫,尝从人借书以读。进士及第,补安肃军判官,辄刺问虏中事,上疏请饬边备,仍奏河北利害。后契丹至澶渊,真宗识其名,特改大理寺丞、知安阳县。 入权三司盐铁判官,判度支勾院。京城东南有泉涌出,为筑祥源观,男女徒跣奔走瞻拜。布论之曰:“明朝不宜以神怪衒愚俗。”遂忤宰相意。又与徐奭、麻温其试开封府进士,而奭潜发封卷视之。降监邓州税,徙知宿州。 时越州守阙,寇准曰:“越州有职分田,岁入且厚,今争者颇众,非廉士莫可予。”乃徙布越州。有祖讼其孙者“醉酒詈我”,已而悔,日哭于庭曰:“我老无子,赖此孙以为命也。”布闻之,贷其死,上书自劾,朝廷亦不之责。 寇准贬,布亦徙建州,累迁尚书职方员外郎。岁余,出为梓州路转运使。富顺监盐井,岁久卤薄而课存,主者至***,或鬻子孙不能偿。布奏除之。迁祠部郎中,擢江、淮置制发运使。前使者多聚山海珍异之物以饷权要,布一切罢去。 召为三司度支副使,奉使契丹。还,拜右谏议大夫、知真定府。或欲省河北兵,布言:“契丹、西夏方窥伺中国,备未可弛也。”筑甬道属滹沱河,跨绝泥潦。未几,为龙图阁直学士,徙澶州。黄德和诬刘平降贼,欲收平家,布力言平非降贼者。复徙真定,未至,召为枢密副使。 布纯约自守,及秉政,无所建明。子逊尝上书,诋大臣及布皆为不才,御史鱼周询因奏疏曰:“布不才,其子能知之。”乃以尚书工部侍郎罢知河阳。议者以周询引逊语逐其父,为不知体。皇祐间,诏陪祀明堂,称疾不赴。 始,布归洛中,作五知堂,谓知恩、知道、知命、知足、知幸也。卒,赠太子太傅,谥恭惠。 (选自《宋史·任布传》,有删改)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上疏请饬边备饬:整顿,整治。 | B.召为三司度支副使,奉使契丹奉:奉命。 | C.或欲省河北兵省:减少。 | D.黄德和诬刘平降贼,欲收平家收:收买。 |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①尝从人借书以读②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 | B.①乃徙布越州②自此以后,乃令史官记地动所从方起 | C.①岁久卤薄而课存②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 D.①御史鱼周询因奏疏曰②君因我降,与君为兄弟 | 小题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明任布“爱民”的一组是 ①辄刺问虏中事 ②明朝不宜以神怪衒愚俗 ③布闻之,贷其死 ④布奏除之 ⑤布力言平非降贼者 ⑥布归洛中,作五知堂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任布密切关注国家的边境防御,他曾上书陈述河北的战略利害关系并请求保持戒备,后来契丹果然发兵澶渊,他也因此受到真宗关注。 | B.任布认为京城东南有泉水涌出并非吉兆,反对朝廷以此愚弄百姓的错误做法,从而忤逆了宰相的意图,又受考试作弊牵累而被降职。 | C.任布曾经在富顺监管盐井,当时井盐产量降低,课税却没有减少,有的甚至卖子卖孙也无法交足税款,他上奏废除了盐税。 | D.鱼周询借任布的儿子诋毁大臣及任布都是庸才的机会,请求皇帝降了任布的职,人们认为鱼周询的做法有失妥当。 | 小题5: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的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布闻之,贷其死,上书自劾,朝廷亦不之责。(4分) (2)前使者多聚山海珍异之物以饷权要,布一切罢去。(3分) (3)乃以尚书工部侍郎罢知河阳。(3分)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22分) 王及善,铭州邯郸人也,父君愕。隋未,并州人王君廓掠邯郸,君愕往说君廓曰:“方今万乘失御,英雄竟起,诚宜抚纳遗氓,保全形胜,按甲以观时变。今足下恣行残忍,窃为足下寒心矣。”君廓从其言,乃屯井陉山。会义师入定关中,乃与君廓率所部万余人来降。从太宗征辽东,与高丽战于驻跸山,君愕先锋陷阵,力战而死,太宗深痛悼之。 及善年十四,以父死王事,袭爵邢国公。高宗时,累迁左奉裕率。太子冬居春宫,因宴集命宫官掷倒①,次至及善,辞曰:“殿下自有乐官,臣止当守职,此非臣任也。臣将奉令,恐非殿下羽翼之备。”太子谢而遣之。高宗闻而特加赏慰。寻除右千牛卫将军,高宗谓曰:“以卿忠谨,故与卿三品要职。他人非搜辟②不得至朕所,卿佩大橫刀在朕侧,知此官贵否?” 后契丹作乱,起授滑州刺史。则天谓曰:“边贼反叛,卿虽疾病,可将妻子日行三十里,缓步至彼,为朕卧理此州,以断河路也。”因问朝廷得失,及善备陈理乱之宜十馀道,则天曰:“彼末事也,此为本也,卿不可行。”乃留拜内史。 时御史中丞来俊臣按制狱常以飞祸陷良善后坐事系狱有司断以极刑则天欲赦之及善执奏曰俊臣凶狡不轨愚以为若不剿绝元恶恐摇动朝廷祸从此始则天纳之。 及善在官每以清正见知,临事难夺,有大臣之节。时张易之兄弟恃宠,每内宴,皆无人臣之礼。及善数奏抑之,则天曰:“卿既高年,不宜更侍游宴,但检校阁中可也。”乃上疏乞骸骨,不许。圣历二年,薨,年八十二。废朝三日,陪葬乾陵。 《旧唐书列传四十》 【注】①掷倒:翻跟头。②搜辟:搜査清除道路。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方今万乘失御控制力,统治力 | B.袭爵邢国公承继 | C.太子谢而遣之致谢 | D.及善数奏抑之抵制,压制 |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组是A.窃为足下寒心矣为朕卧理此州 | B.以父死王事以卿忠谨 | C.太子之居春宫恐非殿下羽翼之备 | D.乃留拜内史乃上疏乞骸骨,不许 | 小题3:下列各句,都能直接表现王及善“有大臣之节”的一组是 ①力战而死,太宗深痛悼之。 ②臣止当守职,此非臣任也 ③他人非搜辟不得至朕所,卿佩大横刀在朕侧 ④卿虽疾病,可将妻子日行三十里 ⑤及善备陈理乱之宜十馀道 ⑥及善数奏抑之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隋朝末年,王君廓和王君愕率领所部一万多人来投靠义师,随从太宗征伐辽东,冲锋陷阵,英勇***敌。 | B.高宗对王及善特加信任并委以重任,授予三品要职,让他佩大横刀留在自己身旁。 | C.武则天对王及善极为器重,本来想派他去滑州,但在向他问策后决定把他留在朝中。 | D.王及善不满张易之兄弟恃宠而骄、不守臣礼,屡屡上奏,但武则天反倒让他不要多管此事。 | 小题5:断句和翻译。(10分) (1)用“/”给下面的文段断句。〔4分) 时御史中丞来俊臣按制狱常以飞祸陷良善后坐事系狱有司断以极刑则天欲赦之及善执奏曰俊臣凶狡不轨愚以为若不剿绝元恶恐摇动朝廷祸从此始则天纳之。 (2)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 ① 彼末事也,此为本也,卿不可行。 ② 及善在官每以清正见知,临事难夺,有大臣之节。 |
阅读下面的文字 姚平仲小传 [宋] 陆游 姚平仲,字希晏,世为西陲大将。幼孤,从父古养为子。年十八,与夏人战臧底河,斩获甚众,贼莫能枝梧。宣抚使童贯召与语,平仲负气不少屈,贯不悦,抑其赏,然关中豪杰皆推之,号“小太尉”。睦州盗起,徽宗遣贯讨贼,贯虽恶平仲,心服其沉勇,复取以行。及贼平,平仲功冠军,乃见贯曰:“平仲不愿得赏,愿一见上耳。”贯愈忌之。他将王渊、刘光世皆得召见,平仲独不与。钦宗在东宫,知其名,及即位,金人入寇,都城受围,平仲适在京师,得召对福宁殿,厚赐金帛,许以殊赏,于是平仲请出死士斫营擒虏帅以献。及出,连破两寨,而虏以夜徙去。平仲功不成,遂乘青骡亡命,一昼夜驰七百五十里,抵邓州,始得食。 入武关,至长安,欲隐华山,顾以为浅,奔蜀,至青城山上清宫,人莫识也。留一日,复入大面山,行二百七十余里,度采药者莫能至,乃解纵所乘骡,得石穴以居。朝廷数下诏物色求之,弗得也。乾道、淳熙之间,始出,至丈人观道院,自言如此。时年八十余,紫髯郁然,长数尺,面奕奕有光;行不择崖堑、荆棘,其速若奔马;亦时为人作草书,颇奇伟,然秘不言得道之由云。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及贼平,平仲功冠军冠军:在全军中居首位 | B.都城受围,平仲适在京师适:恰好 | C.厚赐金帛,许以殊赏殊:特别,特殊 | D.朝廷数下诏物色求之物色:寻找(需要的人才或东西) |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斩获甚众,贼莫能枝梧 至青城山上清官,人莫识也 | B.宣抚使童贯召与语 他将王渊、刘光世皆得召见,平仲独不与 | C.(贯)心服其沉勇,复取以行 乃解纵所乘骡,得石穴以居 | D.平仲功冠军,乃见贯日 | 度采药者莫能至,乃解纵所乘骡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姚平仲是北宋末年的抗金爱国将领,小传在交代过主人公的身世后,先叙述姚的少年事迹。他十八岁即大败西夏,扬名西陲,但因“负气不少屈”而得罪了童贯,因而受赏不及其功。后去睦州平叛,事成,由于童的阻挠,“一见上”的愿望也未能实现。 | B.接着记述平仲中年奇袭金兵的往事,重点写他“请出死士斫营擒虏帅以献”的壮举,而对他的偷袭失败又用了“连破两寨,而虏已夜徙去”来表示自己的惋惜之情。作者隐去姚急于求功,不等援兵到即急速出兵,结果被金兵发现,自己兵败逃亡的史实。 | C.最后则记述了姚晚年的出世隐遁生活,无论是写姚骑青骡亡命,或是写他隐居后“朝廷数下诏物色求之,弗得”,还是写他八十余岁紫髯童颜,健步如飞,“秘不言得道之由”,都增添了这位“失败的英雄”的传奇色彩,表达了作者对他的仰慕之情。 | D.作者将主人公置于“双向矛盾”(一是对战场上的敌人,二是对朝廷里的奸臣)中来刻画,不仅写出了他的事功,而且写活了他的性格,可谓大处落笔,形神兼备。而寓褒贬于客观的叙述之中的写法,则是大诗人诗歌创作技巧在传记写作上的“牛刀小试”。 | 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平仲负气不少屈,贯不悦,抑其赏。(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亦时为人作草书,颇奇伟,然秘不言得道之由云。(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每题3分,共12分) 白起者,郿人也。善用兵。秦以郢为南郡,迁白起为武安君。昭王三十四年,白起攻魏,虏三晋将,斩首十三万。与赵将贾偃战,沉其卒二万人于河中。 四十八年,秦复定上党郡。韩、赵恐,使苏代厚币说秦相应侯曰:“武安君禽马服子乎?”曰:“然。”又曰:“即围邯郸乎?”曰:“然。”“赵亡则秦王矣,武安君为三公。武安君所为秦战胜攻取者七十余城,南定鄢、郢、汉中,北禽赵括之军,虽周、召、吕望之功不益于此矣。今赵亡,秦王王,则武安君必为三公,君能为之下乎?虽无欲为之下,固不得已矣。故不如因而割之,无以为武安君功也。”于是应侯言于秦王曰:“秦兵劳,请许韩、赵之割地以和,且休士卒。”王听之,割韩垣雍、赵六城以和。武安君闻之,由是与应侯有隙。 九月,秦复发兵,使五大夫王陵攻赵邯郸。是时武安君病,不任行。病愈,秦王欲使 武安君代陵将。武安君言曰:“邯郸实未易攻也。且诸侯救日至,彼诸侯怨秦之日久矣。今秦虽破长平军,而秦卒死者过半,国内空。远绝河山而争人国都,赵应其内,诸侯攻其外,破秦军必矣。不可。”秦王自命,不行;乃使应侯请之,武安君终辞不肯行,遂称病。 秦王使王龁代陵将,不能拔。楚使春申君及魏公子将兵数十万攻秦军,秦军多失亡。武安君言曰:“秦不听臣计,今如何矣!”秦王闻之,怒,强起武安君,武安君遂称病笃。于是免武安君为士伍,迁之阴密。既行,出咸阳西门十里,至杜邮。秦昭王与应侯群臣议曰:“白起之迁,其意尚怏怏不服,有余言。”秦王乃使使者赐之剑,自裁。武安君引剑将自刭,曰:“我何罪于天而至此哉?”良久,曰:“我固当死。长平之战,赵卒降者数十万人,我诈而尽坑之,是足以死。”遂自***。 (节选自《史记•白起王翦列传》,有删改)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使苏代厚币说秦相应侯曰厚币:带着厚礼 | B.虽周、召、吕望之功不益于此矣益:增加,多 | C.武安君闻之,由是与应侯有隙隙:隔阂 | D.彼诸侯怨秦之日久矣怨:埋怨 |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故不如因而割之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 | B.割韩垣雍、赵六城以和私见张良,具告以事 | C.秦王乃使使者赐之剑见犯乃死,重负国 | D.我诈而尽坑之,是足以死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 小题3:以下各组句子,全都表现白起“善用兵”的一项是( ) ①白起攻魏,虏三晋将 ②南定鄢、郢、汉中,北禽赵括之军 ③今赵亡,秦王王,则武安君必为三公 ④武安君终辞不肯行,遂称病 ⑤白起之迁,其意尚怏怏不服 ⑥武安君言曰:“秦不听臣计,今如何矣!”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昭王四十八年,秦军再次平定上党郡。苏代凭借巧妙的外交辞令说服了秦国丞相应侯,解除了韩、赵两国灭亡的危机。 | B.秦王派王龁统率部队攻打邯郸没能攻下来,打算让武安君赴任,武安君不肯;于是再派应侯去请他,武安君就称病情严重不肯赴任。 | C.从选文中可以看出,作者一方面刻画了白起杰出的军事才能,另一方面也揭示了其嗜***成性的性格缺陷,体现了《史记》“不虚美、不隐恶”的史家传统。 | D.居功自恃,不能正确处理与应侯的矛盾,不能顺从秦昭王是导致白起悲剧发生的主要原因,文本流露出作者对白起悲剧结局的深沉慨叹和惋惜之情。 | 小题5:翻译下面三个句子。(10分) (1)与赵将贾偃战,沉其卒二万人于河中。(3分) (2)远绝河山而争人国都,赵应其内,诸侯攻其外,破秦军必矣。(3分) (3)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4分) |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