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阅读(12分,每小题3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

文言文阅读(12分,每小题3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文言文阅读(12分,每小题3分)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仲弓问仁。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仲弓曰:“雍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樊迟问仁,子曰:“爱人。”问智,子曰:“知人。”樊迟未达。子曰:“举直措诸枉,能使枉者直。”樊迟退,见子夏曰:“向也吾见于夫子而问智,子曰:‘举直措诸枉,能使枉者直’,何谓也?”子夏曰:“富哉言乎!舜有天下,选于众,举皋陶,不仁者远矣。汤有天下,选于众,举伊尹,不仁者远矣。”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子曰:“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仁,智者利仁。”
小题1: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请问其目目:详情。
B.尧舜其犹病诸诸:诸多。
C.不可以久处约约:贫困。
D.士不可以不弘毅弘:广大。
小题2:下列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夫子言之,与我心有戚戚焉
B.富哉言乎
天下事有难易乎
C.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D.无求生以害仁
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再也
小题3:下列所给的句子中与所给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富哉言乎!
A.为汤武驱民者,桀与纣也。
B.善哉问也!
C.浴乎沂,风乎舞雩。
D.其何以行之哉?
小题4:下列关于文段内容的理解和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从孔子与樊迟的对话中可知,樊迟和孔子所说的“知”指的是知人善任。
B.子夏称赞说“富哉言乎”是因为他认为孔子的话含义深刻丰富。
C.孔子认为只有做到“克己”,让自己的德行完全合乎“礼”,并且能够“博施于民并且泛爱众”,才可以被称作“仁人”。
D.孔子提出要为“仁”的实现而献身,即“杀身以成仁”的观点,对后世产生很大的影响,与孟子的“舍生取义”是一致的。
小题5:文言文翻译。(10分)
(1)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4分)
(2)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3分)
(3)《诗》云:“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言举斯心加诸彼而已。(3分)
答案

小题1:B
小题2:C
小题3:B
小题4:C
小题5:
⑴老师善于步步引导,用广博的知识丰富我,用严肃的礼法约束我,想不学都不成。我已经竭尽全力,仍然像有座高山在眼前耸立。(注:“循循然善诱人”1分,“卓尔”1分,句式1分,语句通顺1分。)
⑵把老百姓的快乐当作自己的快乐的,百姓也会以他的快乐为乐;把百姓的忧愁当作自己的忧愁的,百姓也会以他的忧愁为忧。(注:“乐”“忧”各1分,语句通顺1分。)
⑶《诗经》上说:“先给妻子做榜样,再给兄弟好影响,凭这治家和安邦。”是说要把这样的用心推广到各个方面罢了。(注:“刑”1分,“以御于家邦”1分,语句通顺1分。)
解析

小题1:B项,诸,兼词,相当于“之乎”。
小题2:C项,均表示递进关系。A项,句末语气词,不译;形容词词尾,“……的样子”。B项,感叹语气;疑问语气。D项,连词,表目的,“来”;连词,表原因,“因为”。
小题3:B项与例句相同,均为主谓倒装句。A项,“……者,……也”结构,判断句。C项,“乎”相当于“于”,介宾短语后置句。D项,“何以”,应为“以何”,宾语前置句。
小题4:C项,只有做到“克己”,让自己的德行完全合乎“礼”,并且能够“博施于民并且泛爱众”,才可以被称作“圣人”。
小题5:略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书杭检讨遗事
[清]洪亮吉
杭检讨,名世骏,钱塘人。少举于乡。乾隆元年,以鸿博科官翰林院检讨。先生性伉爽①,能面贵人过,同官皆严惮之。乾隆中叶,上思得直言及通达治体者,特设阳城马周科⑦试翰林等官,先生预焉。日未中,已得数千言,语过戆直,末又言:  “满洲人官督抚者过多。”触上怒,抵其卷于地者再,已,复取视之。时先生试毕,意得甚,方趋同官寓邸食,忽内传片纸出,言罪且不测。同官恐,促先生急归。先生笑曰:“即罪当伏法,有都市在,必不污君一片地也,何恐?”寻得旨放归。
先生家故不丰,以授徒自给。主扬州安定书院者几十年,以实学课士子,暇即闭户著书,不预外事。又疏懒甚,或频月不衣冠。性顾嗜钱,每馆俸所入,必选官板之大者,以索贯之,积床下,或至尺许。其幺么③破碎及私铸者,方以市物,两手非墨污即铜绿。然先生虽若有钱癖,尝见一商人获罪鹾使④,非先生莫能解,夜半走先生所乞救,并置重金案上,先生掷出之,不顾。
最不喜读邸报⑦,里居二十年,同岁或积官至大学士、尚书、总督,先生不知也。岁戊子,刘文定纶适服阕,特旨以吏部尚书协办大学士内召,过扬州访先生。先生见其服冠,诧曰:“汝今何官?”曰:“不敢欺,参预阁务者已数年矣。”先生谑之曰:“汝吴下少年耳,亦入阁办事耶?”哄堂笑,乃别。
先生一岁必两归钱塘,归后无事,或携钱数百,与里中少年博左近望仙桥下。时钱文敏维城视学浙中,词馆后进也。一日盛暑,张盖往访先生,头⑤踏过桥下,文敏已从舆中望见先生,短葛衣,持蕉扇,与诸少年博正酣。文敏即出舆揖曰:  “前辈在此乎?”时先生以扇自障,业知不可掩,即回面语曰:“汝已见我耶?”文敏曰:“正诣宅谒前辈耳。”曰:“吾屋舍甚隘,不足容从者。”文敏固欲前,先生固却之,始寻道反。文敏去,诸少年共博者始从桥下出,惊问曰:“汝何人?学使见敬若此。”曰:“我衙门中后辈耳。”遂不告姓名去。 (选自《虞初续新志》)
[注]①伉爽:刚直豪爽。②阳城马周科:选取直言御史的考试(马周,唐代监察御史,以直言名)。③幺么:微小。④鹾(cuó)使:盐运使。⑤邸报:朝廷官报。⑥头:临近。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先生预焉预:准备
B.以实学课士子课:教授
C.以索贯之贯:穿连
D.业知不可掩业:已经
小题2:下列句子中,全部表现杭世骏“伉爽”性格的一组是(3分)
①能面责人过
②末又言:“满洲人官督抚者过多。”
③两手非墨污即铜绿
④先生掷出之,不顾
⑤最不喜读邸报
⑥时先生以扇自障
A.①②④B.①③⑤C.②④⑥D.③⑤⑥
小题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杭世骏参加选取直言御史考试,指出朝廷重满轻汉政策的弊端,惹了笔祸,同僚替他担心,他竟不以为意。
B.杭世骏放归以后,长期在扬州安定书院教授学生,养家糊口,闲暇时闭门写书,平时还喜欢积藏铜钱。
C.杭世骏性格刚直,恃才傲物,对与他同榜登科的人做了朝廷大官进行挖苦嘲讽,借以发泄心中的不平。
D.杭世骏回钱塘,有一次与年轻人玩赌博游戏,被去拜访他的钱文敏碰上,杭世骏借口家居狭窄,拒绝了他的要求。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触上怒,抵其卷于地者再,已,复取视之。(4分)
(2)文敏去,诸少年共博者始从桥下出。(2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文化经典阅读(6分)
阅读下面《孟子》选段,回答问题。(6分)
徐子曰:“仲尼亟称于水,曰‘水哉,水哉!’何取于水也?”
孟子曰:“源泉混混,不舍昼夜,盈科而后进,放乎四海。有本者如是,是之取尔。苟为无本,七八月之间雨集,沟浍皆盈,其涸也,可立而待也。故声闻过情⑥,君子耻之。”(《孟子·离娄下》)
[注]①亟:屡次。②混混:水不断涌出的样子。③盈科而后进:注满洼坑后继续前进。④是之取尔: “取是尔”的倒装句,“取这个罢了。”⑤浍:田间水道。⑥声闻过情:声望名誉超过了实际情况(实际的学养)。
(1)请简要概括“有本之水”和“无本之水”的特点。(2分)
(2)请简要分析孟子以水为喻所阐述的观点。(4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每小题3分
秦孝公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君臣固守以窥周室,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当是时也,商君佐之,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外连衡而斗诸侯。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孝公既没,惠文、武、昭襄蒙故业,因遗策,南取汉中,西举巴、蜀,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士,合从缔交,相与为一。当此之时,齐有孟尝,赵有平原,楚有春申,魏有信陵。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尊贤而重士,约从离衡,兼韩、魏、燕、楚、齐、赵、宋、卫、中山之众。于是六国之士,有宁越、徐尚、苏秦、杜赫之属为之谋;齐明、周最、陈轸、召滑、楼缓、翟景、苏厉、乐毅之徒通其意;吴起、孙膑、带佗、倪良、王瘳、田忌、廉颇、赵奢之伦制其兵。尝以十倍之地,百万之师,叩关而攻秦。秦人开关延敌,九国之师,逡巡而不敢进。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于是从散约败,争割地而赂秦。秦有余力而制其弊,追亡逐北,伏尸百万,流血漂橹;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强国请服,弱国入朝。延及孝文王、庄襄王,享国之日浅,国家无事。
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隳名城,杀豪杰;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天下已定,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始皇既没,余威震于殊俗。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才能不及中人,非有仲尼、墨翟之贤,陶朱、猗顿之富;蹑足行伍之间,而倔起阡陌之中,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肴函之固,自若也。陈涉之位,非尊于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之君也;鉏棘矜,非铦于钩戟长铩也;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深谋远虑,行军用兵之道,非及向时之士也。然而成败异变,功业相反也。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比权量力,则不可同年而语矣。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然后以六合为家,崤函为宫;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小题1:下列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斩木为兵,揭竿为旗(举起)
B.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爱护)
C.信臣精率陈利兵而谁何(可靠的)
D.序八州而朝同列(统治)
小题2:下列加点字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①过秦论②今先王之爱民,不过父母之爱子。
B.①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②追亡逐北,伏尸百万
C.①商君佐之,内立法度②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
D.①锲而不舍,金石可镂②铸以为金人十二
小题3:本段文字从几个方面将“陈涉与九国”进行对比,选出对比的几个方面
①天下 ②地位 ③地势 ④兵器 ⑤权力 ⑥军队 ⑦谋略
A.①②④⑥B.②④⑥⑦C.③④⑤⑦D.②⑤⑥⑦
小题4:把下面的文言文译成现代汉语(6分)
①师道之不传也久矣。(1分)
译文
②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3分)
译文:                                                           
③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之,不拘于时,学于余。(2分)
译文: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9分 每小题3分)
石公弼字国佐,越州新昌人。登进士第,调卫州司法参军。淇水监牧马逸,食人稻,为田主所伤。时牧法至密,郡守韩宗哲欲坐以重辟。公弼当此人无罪。宗哲曰:“人伤官马,奈何无罪?”公弼曰:“禽兽食人食,主者安得不御,御之岂能无伤?使上林虎豹出而食人。可无杀乎?今但当惩圉者,民不可罪。”宗哲怒,以属吏。既而使者来虑囚,如公弼议。再调涟水丞。供奉高公备纲舟行淮,以溺告。公弼曰:“数日无风,安有是?”使尉核其所载,钱失百万。呼舟人物色之,乃公备与寓客妻通,杀其夫,畏事觉,所至窃官钱赂其下,故诡为此说。即收捕穷治,皆服辜。知广德县,召为宗正寺主簿。入见,言:“朝廷比日所为,直词罕闻,颂声交至,未有为陛下廷争可否者。愿崇忠正以销谀佞,通谏争以除壅蔽。”徽宗善之。擢监察御史。
三舍法行,士子计等第,颇事告讦。公弼言:“设学校者,要以仁义渐摩,欲人有士君子之行。顾使之相告讦,非所以建学本意也。”迁侍御史。苏杭造作局工盛,公弼陈扰民之害,请革技巧之靡丽者,稍罢进奉,帝纳之。故事,初至宫,例得金缯之赐二百万,公弼辞不受。水官赵霆建开直河议,谓自此无水忧,已而决坏钜鹿,法当斩。霆善交结,但削一官,犹为太仆少卿。公弼论为失刑,霆坐贬。进兵部尚书兼侍读。上疏言:“崇宁以来,臣下专务生事,开边兴利,营缮徭役,蹶民根本,因之饥馑。汴西挽运花石,农桑废业,徒弊所有,以事无用。宜使之休息,以承天意。”张商英入相,欲引为执政,何执中、吴居厚交沮之。以枢密直学士知扬州。群不逞为侠于乡里,自号“亡命社”。公弼取其魁桀痛治,社遂破散。江贼巢穴菰芦中,白昼出剽,吏畏不敢问。公弼严赏罚督捕,尽除之。卒,年五十五。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淇水监牧马逸,食人稻逸:安逸
B.郡守韩宗哲欲坐以重辟坐:判罪
C.设学校者,要以仁义渐摩渐:熏染
D.擢监察御史擢:提升
小题2: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石公弼明察正直的一组是    (   )
①今但当惩圉者,民不可罪 。 ②数日无风,安有是?  ③例得金缯之赐二百万,公弼辞不受。  ④公弼论为失刑,霆坐贬。  ⑤崇宁以来,臣下专务生事  ⑥公弼严赏罚督捕,尽除之。
A.①②⑤B.①④⑥C.②③⑤D.③④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石公弼执法公允严明,有官养马匹吃农夫田里稻谷,被田主打伤,他根据十分严密的放牧法,不判养马者,而判田主有罪。他查清高公备盗窃官钱,贿赂手下人,以掩盖杀人罪行的事实,使之受到严惩。
B.石公弼敢于直谏。一次入见皇帝,他批评大臣们只知歌功颂德,不敢争论是非曲直,要求皇帝提倡谏诤,以使自己免受蒙蔽。石公弼还强调学子要有君子品行,不能不择手段地来谋取自己的优良等地。
C.石公弼关心百姓利益,他看到苏杭造作局严重扰民,就请求朝廷停止珍奇物品的进贡。他还批评了崇宁年间以来许多官员意为滋生事端,伤害百姓根本利益的种种行为,主张让百姓休养生息。
D.石公弼敢于打击地方邪恶势力,担任扬州知府时,严惩“亡命社”首领,使“亡命社”自行瓦解。江贼深藏芦苇深处,白昼出行抢劫。石公弼严明赏罚,督促抓捕,将江贼全部剿除。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禽兽食人食,主者安得不御,御之岂能无伤?使上林虎豹出而食人。可无杀乎?
译文:                                                                   
(2) 苏杭造作局工盛,公弼陈扰民之害,请革技巧之靡丽者,稍罢进奉,帝纳之。
译文: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五人墓碑记  
张溥
五人者,盖当蓼洲周公之被逮,激于义而死焉者也。至于今,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即除逆阉废祠之址以葬之。且立石于其墓之门,以旌其所为。呜呼,亦盛矣哉!
夫五人之死,去今之墓而葬焉,其为时止十有一月耳。夫十有一月之中,凡富贵之子,慷慨得志之徒,其疾病而死,死而湮没不足道者,亦已众矣,况草野之无闻者欤!独五人之皦皦,何也?
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丁卯三月之望。吾社之行为士先者,为之声义,敛赀财以送其行,哭声震动天地。缇骑按剑而前,问:“谁为哀者?”众不能堪,抶而扑之。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毛一鹭,公之逮所由使也。吴之民方痛心焉,于是乘其厉声以呵,则噪而相逐。中丞匿于于溷藩以免。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按诛五人,日颜佩韦、杨念如、马杰、沈杨、周文元,即今之傫然在墓者也。
然五人之当刑也,意气扬扬,呼中丞之名而詈之,谈笑而死。断头置城上,颜色不少变。有贤士大夫发五十金,买五人之头而函之,卒与尸合。故今之墓中全乎为五人也。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旌其所为旌:表扬B.去今之墓而葬焉墓:筑墓
C.抶而扑之抶:鞭打D.按诛五人按:按照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3分)
A.盖当蓼洲周公之被逮请罪于先人之墓
B.敛赀财以送其行虽董之以严刑
C.则噪而相逐夜,缒而出
D.故今之墓中全乎为五人也为之奈何
小题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独五人之皦皦,何也?
(2)有贤士大夫发五十金,买五人之头而函之,卒与尸合。
小题4:这篇文章主要写“五人墓碑记”中的五人,这部分为什么要写“吴民暴动”,最后一句才写出这五人“按诛”?(4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