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共16分)太史公牛马走司马迁再拜言。少卿足下:……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来源:不详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共16分) 太史公牛马走司马迁再拜言。少卿足下:…… 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乃如左丘无目,孙子断足,终不可用,退论书策以舒其愤,思垂空文以自见。 仆窃不逊,近自托于无能之辞,网罗天下放失旧闻,考之行事,稽其成败兴坏之理,上计轩辕,下至于兹,为十表,本纪十二,书八章,世家三十,列传七十,凡百三十篇。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草创未就,会遭此祸,惜其不成,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仆诚以著此书,藏之名山,传之其人,通邑大都,则仆偿前辱之责,虽万被戮,岂有悔哉!然此可为智者道,难为俗人言也。 且负下未易居,下流多谤议。仆以口语遇遭此祸,重为乡党所笑,以污辱先人,亦何面目复上父母之丘墓乎?虽累百世,垢弥甚耳!是以肠一日而九回,居则忽忽若有所亡,出则不知所如往,每念斯耻,汗未尝不发背沾衣也!身直为闺阁之臣,宁得自引深 藏于岩穴邪?故且从俗俘沉,与时俯仰,以通其狂惑。今少卿乃教以推贤进士,无乃与仆私心剌谬乎?今虽欲自雕琢,曼辞以自饰,无益,于俗不信,适足取辱耳。要之死日,然后是非乃定。书不能悉意,故略陈固陋。谨再拜。 小题1:选出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思垂空文以自见垂:使流传 | B.稽其成败兴坏之理稽:考察 | C.曼辞以自饰曼:随意的 | D.亦欲以穷天人之际际:关系 | 小题2:下列各组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然后是非乃定 | B.与时俯仰,以通其狂惑 今少卿乃教以推贤进士会遭此祸,惜其不成 | C.古者富贵而名摩灭 | D.虽累百世,垢弥甚耳 | 是以肠一日而九回 虽万被戮,岂有悔哉 小题3:下面6句分四组,全都说明作者“忍辱而苟活”原因的项是( ) ①思垂空文以自见 ②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③然此可为智者道,难为俗人言也 ④亦欲以究天人之际 ⑤藏之名山,传之其人 ⑥网罗天下放失旧闻小题4:下列各句对选文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选文开头列举先贤受到沉重打击后发奋著书的史实,是借古人以自况,抒发了满腔的愤激之情。 | B.司马迁向任安表示为著成《史记》,即使受到再厉害的刑罚,也没有悔恨之心。 | C.最后司马迁针对任安的指责,陈说了自己艰难的处境和不能推贤进士的原因。 | D.司马迁虽然有了为写史而活的决心,可我们从他复信的最后还是可以看出他满腔的愤怒之情。 | 小题5:翻译选文中划线的句子(4分) (1) 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草创未就,会遭此祸,惜其不成,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答案
小题1:C(曼:美丽的) 小题2:D 都是连词,表假设(A副词“才”;副词“竟然”B代词“自己”;代词“它”C连词,表转折;连词表修饰) 小题3:D(排除法:①是司马迁对前人思想的揣测和推断,不属于说明自己的原因③不属于对原因的说明) 小题4:D(复信最后流露的是悲戚之情,而不是开头的愤怒之情,属于主观强加) 小题5:(1)这些人都是思想上有解不开的苦闷,不能实现理想,所以追述往事,希望将来的人(能了解他们的抱负)。关键词“郁结”“通”“通”“来者”并注意省略 (2)草草创作尚未定稿,正遇上这场大祸,惋惜书还没有写成,因此受到了最重的刑罚而没有愠怒的深色。关键词:会 就 愠 |
解析
略 |
举一反三
阅读《论语》中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共4分) 陈亢问于伯鱼曰:“子亦有异闻乎?” 对曰:“未也。尝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诗》乎?’对曰:‘未也。’‘不学《诗》,无以言!’鲤退而学《诗》。他日,又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礼乎?’对曰:‘未也。’‘不学礼,无以立!’鲤退而学礼。闻斯二者。” 陈亢退而喜曰:“问一得三:闻《诗》,闻礼,又闻君子之远其子也。” 这段文字生动反映了孔子作为老师和作为父亲两重身份的教育特点。 小题1:从这则材料中看,作为一个老师,孔子有怎样的教育教学思想?请简要回答。(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作为父亲,孔子这样教育儿子,是不是少了一份温情?请你就此谈谈看法。(2分) 答: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各题。(20分) (甲) 呜呼!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悲夫!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节选自苏洵的《六国论》) (乙) 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嗟夫!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节选自杜牧的《阿房宫赋》) (丙) 从衡①之说虽反覆百端,然大要合从者,六国之利也。昔先王建万国,亲诸侯,使之朝聘以相交,飨宴以相乐,会盟以相结者,无他,欲其同心戮力以保国家也。向使六国能以信义相亲,则秦虽强暴,安得而亡之哉!夫三晋②者,齐、楚之籓蔽;齐、楚者,三晋之根柢;形势相资,表里相依。故以三晋而攻齐、楚,自绝其根柢也;以齐、楚而攻三晋,自撤其籓蔽也。安有撤其籓蔽以媚盗,曰“盗将爱我而不攻”,岂不悖哉! (节选自司马光《 资治通鉴》) [注] ①从衡:即“合从”、“连衡”。 “合从”是连合六国对付秦国的策略;“连衡”是分散六国,使它们各自同秦国联合,从而各个击破的策略。②三晋:旧时称瓜分晋国的韩、赵、魏为三晋。 小题1: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治理 | B.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灭族 | C.欲其同心戮力以保国家也。狠*** | D.形势相资,表里相依。帮助 | 小题2: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学不可以已 | B.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 C.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 D.会盟以相结者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 小题3:下列句子中没有活用现象的是( )A.日削月割,以趋于亡 | B.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 | C.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 D.安得而亡之哉 |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A.甲乙两文都是借古讽今的典型,前文着眼于一个“赂”,后文着眼于一个“奢”。 | B.甲文第一段在全文论证中是一个承上启下的过渡段,由评论六国灭亡,总结历史教训,过渡到劝谏当朝统治者。 | C.乙文中最后一句中的四个后人,第一个、第三个、第四个意思相同,第二个和这三个不同。 | D.丙文中司马光强调六国若能以信义相亲,团结一致,就不会有灭亡的结局。 | 小题5: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8分) (1)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3分) (2)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2分) (3)向使六国能以信义相亲,则秦虽强暴,安得而亡之哉!(3分) |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一)于是项王乃上马骑,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直夜溃围南出,驰走。平明,汉军乃觉之,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项王渡淮,骑能属者百余人耳。项王至阴陵,迷失道,问一田父。田父绐曰:“左。”左,乃陷大泽中。以故汉追及之。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汉骑追者数千人。项王自度不得脱,谓其骑曰:“吴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今日固决死,愿三胜之,为诸君溃围、斩将、刈旗,令诸君知天亡我,非战之罪也。” (二)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与嬴而不助五国也。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小题1:下列各句加点词语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可谓智力孤危。 | B.期山东为三处。 | C.几何不从汝而也。 | D.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 小题2:下列加点字中词性活用不同类的一项是A.忧劳可以兴国。 | B.鼎铛玉石,金块珠砾。 | C.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 | D.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 | 小题3:下列各组句中加点字意义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①吾见其难为②视为止,行为迟 | B.①汉军乃觉之②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 | C.①盘盘焉,囷囷焉②得养生焉 | D.①提刀而立,为之四顾②盛以锦囊,负而前驱 | 小题4:下列句子中与“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句式相同的一项是A.然今卒困于此。 | B.明星荧荧,开妆镜也。 | C.赵尝五战于秦。 | D.不忍***之,以赐公。 | 小题5:下列句子翻译有误的一项是A.骑能属者百余人耳——能够跟上的骑兵只有一百多人了。 | B.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所遇到的对手都被我击破了,所打击的敌人都臣服了。 | C.与嬴而不助五国也——是因为亲附秦国却不帮助五国。 | D.燕赵之君,始有远略——燕赵两国的君王,才开始有谋略。 | 小题6:下列对文段内容的分析和概况不正确的一项是( )A.项羽带领八百壮士夜间突围成功,一路逃亡,又被农夫所骗误入沼泽,逃到东城县,只剩下二十八人,而追兵数千。 | B.东城快战中,项羽明知必死,没有退缩,愿意拼死决战,这主要表现他知耻重义。 | C.文段(二)从“不赂者以赂者丧”这一方面来论证中心论点。 | D.文段(二)依次从齐燕赵三国分析各自灭亡的原因之后,进一步从反面作假设推论,以证明确实是“不赂者以赂者丧”。 | 小题7:下列各句中对作品的表现手法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伶官传序》在议论的文字中,多用反问句、疑问句,是说理委婉而令人深思;全文以“呜呼”起笔,一叹再叹,以叹始终,于反复咏叹中显示委婉的韵致。 | B.司马迁写人物,有时是一场写多人,有时是连续集中地写一人。《项羽之死》中对项羽的写法是通过三个连续事件集中表现了他的性格特点。 | C.《六国论》首段从论古入,收尾以慨今出,表面上是历史论文,实际上论古讽今,现实针对性很强。 | D.《阿房宫赋》一文文采焕然,使用了许多形象生动的修辞手法,如写阿房宫的占地之广、建筑之高就用了夸张的手法,描写宫中歌舞的感受使用白描手法。 |
|
阅读下列孟子选段,回答文后问题。 孟子曰:“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 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小题1:句子翻译(3分)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小题2:用自己的话完整地表述本段的观点(3分)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陆机,字士衡,吴郡人也。祖逊,吴丞相。父抗,吴大司马。机身长七尺,其声如钟。少有异才,文章冠世,伏膺儒术,非礼不动。年二十而吴灭,退居 旧里,闭门勤学,积有十年。以孙氏在吴,而祖父世为将相,有大勋于江表,深慨孙皓举而弃之,乃论权所以得,皓所以亡,又欲述其祖父功业,遂作《辩亡论》二篇。 至太康末,与弟云俱入洛,造太常张华。华素重其名,如旧相识,曰:“伐吴之役,利获二俊 。”张华荐之诸公。后太傅杨骏辟为祭酒。会骏诛,累迁太子洗马、著作郎。范阳卢志于众中问机曰:“陆逊、陆抗于君近远?”机曰:“如君于卢毓、卢廷。”志默然。既起,云谓机曰:“殊邦遐远,容不相悉,何至于此!”机曰:“我父祖名播四海,宁不知邪!”议者以此定二陆之优劣。 吴王晏出镇淮南,以机为郎中令,迁尚书中郎,转殿中郎。赵王伦辅政,引为相国参军。豫诛贾谧功,赐爵关中侯。伦将篡位,以为中书郎。伦之诛也,齐王冏以机职在中书,九锡文及禅诏疑机与焉,遂收机等九人付廷尉。吴王晏救之,得减死徙边,遇赦而止。 时中国多难,顾荣、戴若思等咸劝机还吴,机负其才望,而志匡世难,故不从。冏既矜功自伐,受爵不让,机恶之,作《豪士赋》以刺焉。冏不之悟,而竟以败。 时成都王颖推功不居,劳谦下士。机见朝廷屡有变难,谓颖必能康隆晋室,遂委身焉。颖以机参大将军军事,表为平原内史。 太安初,颖与河间王颙起兵讨长沙王乂,假机后将军、河北大都督,督北中郎将王粹、冠军牵秀等诸军二十余万人。机以三世为将,道家所忌,又羁旅入宦,顿居群士之右,而王粹、牵秀等皆有怨心,固辞都督。颖不许。机乡人孙惠亦劝机让都督于粹,机曰:“将谓吾为首鼠避贼,适所以速祸也。”遂行。颖谓机曰:“若功成事定,当爵为郡公,位以台司,将军勉之矣!”机曰:“昔齐桓任夷吾以建九合之功,燕惠疑乐毅以失垂成之业,今日之事,在公不在机也。”颖左长史卢志心害机宠,言于颖曰:“陆机自比管、乐,拟君暗主,自古命将遣师,未有臣陵其君而可以济事者也。”颖默然。 初,宦人孟玖弟超并为颖所嬖宠。超领万人为小都督,未战,纵兵大掠。机录其主者。超将铁骑百余人,直入机麾下夺之,顾谓机曰:“貉奴能作督不!”机司马孙拯劝机***之,机不能用。超宣言于众曰:“陆机将反。”又还书与玖言机持两端,军不速决。及战,超不受机节度,轻兵独进而没。玖疑机***之,遂谮机于颖,言其有异志。颖大怒,使秀密收机。遂遇害于军中,时年四十三。二子蔚、夏亦同被害。机既死非其罪,士卒痛之,莫不流涕。是日昏雾昼合,大风折木,平地尺雪,议者以为陆氏之冤。 机天才秀逸,辞藻宏丽,张华尝谓之曰:“人之为文,常恨才少,而子更患其多。”弟云尝与书曰:“君苗见兄文,辄欲烧其笔砚。”后葛洪著书,称“机文犹玄圃之积玉,无非夜光焉,五河之吐流,泉源如一焉。其弘丽妍赡,英锐漂逸,亦一代之绝乎!”其为人所推服如此。然好游权门,与贾谧亲善,以进趣获讥。所著文章凡三百余篇,并行于世。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我父祖名播四海,宁不知邪宁:难道 | B.冏既矜功自伐,受爵不让伐:夸耀 | C.适所以速祸也速:加快 | D.机录其主者录:逮捕 |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议者以此定二陆之优劣赵亦盛设兵以待秦 | B.轻兵独进而没学而不思则罔 | C.未有臣陵其君而可以济事者也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 | D.并行于世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 小题3: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陆机有文学才能的一组是 ( ) ①少有异才,文章冠世,伏膺儒术,非礼不动。 ②退居旧里,闭门勤学,积有十年。 ③议者以此定二陆之优劣。 ④机天才秀逸,辞藻宏丽。 ⑤君苗见兄文,辄欲烧其笔砚。 ⑥所著文章凡三百余篇,并行于世。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陆机少有异才,倾心儒学,恪守礼法,勤奋好学,他写的两篇《辩亡论》既有对孙权得国原因的论述,又有对孙皓亡国原因的分析,还有对自己祖辈父辈功业的追述。 | B.陆机到了洛阳,受到张华的赏识;机智应对卢志,受到人们的好评。对居功自傲的齐王囧,他很是厌恶,写文章予以讽刺。 | C.成都王赏识陆机的文才,主动把他招到自己身边,并让他代理后将军、河北大都督之职,陆机起先坚决推辞,后来还是接受了。但仍担心受猜忌,后来的事实证明,这种担心不是没有道理。 | D.宦官孟玖的弟弟孟超战前放任士兵抢掠,骄纵不法,战时不听陆机指挥调度,轻兵独进,导致覆没。孟玖衔恨诬陷陆机,陆机含冤被***。陆机之死,有多种因素造成,卢志进谗于前,孟玖诬陷于后,成都王没有做到用人不疑。 | 小题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机负其才望,而志匡世难,故不从。(3分) (2)又羁旅入宦,顿居群士之右,而王粹、牵秀等皆有怨心,固辞都督。颖不许。(4分) (3)玖疑机***之,遂谮机于颖,言其有异志。颖大怒,使秀密收机。(3分) |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