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唐俭字茂约,并州晋阳人。父鉴,隋戎州刺史,与高祖善,尝偕典军卫,故俭雅与秦王游。俭爽迈少绳检,然事亲以孝闻。见隋政浸乱,阴说秦王建大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唐俭字茂约,并州晋阳人。父鉴,隋戎州刺史,与高祖善,尝偕典军卫,故俭雅与秦王游。俭爽迈少绳检,然事亲以孝闻。见隋政浸乱,阴说秦王建大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
唐俭字茂约,并州晋阳人。父鉴,隋戎州刺史,与高祖善,尝偕典军卫,故俭雅与秦王游。俭爽迈少绳检,然事亲以孝闻。见隋政浸乱,阴说秦王建大计。高祖尝召访之,俭日:“公若外啸豪杰,北招戎狄,右收燕、赵,济河而南,以据秦、雍,汤、武之业也。”及大将军府开,授记室参军。从定京师,晋昌郡公。
武德初,迁中书侍郎。吕崇茂以夏县反,与刘武周连和。诏永安王孝基、独孤怀恩率兵致讨。俭以使适至军,会孝基等为武周所虏,俭亦见禽。始,怀恩屯蒲州,阴与部将元君实谋反,会俱在贼中。君实私语俭日:“独孤尚书将举兵图大事,犹豫不发,故及此。所谓当断不断而受乱者。”俄而怀恩脱归,诏复守蒲。俭恐必乱,密遣刘世让归白发其谋。会高祖幸蒲津,舟及中流而世让至,高祖惊,日:“岂非天也!”命趋还舟,捕反者,怀恩自杀,余党皆诛。俄而武周败,亡入突厥。俭封府库、籍兵甲以待秦王。高祖嘉俭身幽辱而不忘朝廷,诏复旧官,许以便宜。尽簿怀恩赀产赐俭。还为天策府长史。
贞观初,使突厥还,太宗谓俭日:“卿观颉利可取乎?”对日:“衔国威灵,庶有成功。”四年,驰传往诱使归款,颉利许之,兵懈弛,李靖因袭破之,俭脱身还。
岁余,为民部尚书。从猎洛阳苑,群豕突出于林,帝射四发,辄殪四豕。一豕跃及镫,俭投马搏之。帝拔剑断豕,顾笑日:“天策长史不见上将击贼邪,何惧之甚?”对日:“汉祖以马上得之,不以马上治之。陛下神武定四方,岂复快心于一兽?”帝为罢猎。
俭居官不事事,与宾客纵酒为乐。坐小法,贬光禄大夫。显庆初卒,年七十八,谥日襄。  
(节选自《新唐书·列传第十四》)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与高祖善,尝偕典军卫典:主管。
B.故俭雅与秦王游雅:平素。
C.衔国威灵,庶有成功庶:或许。
D.坐小法,贬光禄大夫坐:因为。
小题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唐俭忠于唐室的一组是(3分)              (   )
①事亲以孝闻                      ②见隋政浸乱,阴说秦王建大计
③密遣刘世让归白发其谋            ④命趋还舟,捕反者
⑤身幽辱而不忘朝廷                ⑥一豕跃及镫,俭投马搏之
A.①④⑤B.②③⑥C.①②⑤D.③④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唐俭富有政治远见。看到隋室昏乱,他暗中游说秦王建树大业;在受到高祖召见时,唐俭分析天下大势,为高祖出谋划策。
B.唐俭为人不拘小节。年轻时爽快豪迈,不受约束;后来身居高位,在官任上却不好处理政事,喜欢与宾客纵酒玩乐。
C.唐俭屡建奇功。他曾参与平定京师;在奉命守卫蒲州时,及时发现独孤怀恩的反叛阴谋,解救了高祖的危难;后来又在击败突厥过程中立下大功。
D.唐俭善于因势利导。他跟随太宗打猎时,看到太宗拔剑砍死野猪,趁机劝谏太宗不要沉溺于打猎而忘了治国之策,太宗为此停止了打猎。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俭以使适至军,会孝基等为武周所虏,俭亦见禽。
                                                                                          
(2)俄而武周败,亡入突厥。俭封府库、籍兵甲以待秦王。
                                                                                          
答案

小题1:D
小题1:B
小题1:C
小题1:
(1)唐俭凭借使节身份到军中去,/ 正赶上孝基等人被刘武周俘虏,唐俭也被擒获。
(2)不久刘武周战败,逃入突厥。/ 唐俭封存府库、登记兵器甲仗等待秦王。
解析

小题1:坐:因犯……罪
小题1:①是说唐俭以孝事亲;④是高祖所为
小题1: “奉命守卫蒲州”的是独孤怀恩而非唐俭
小题1:
(1)译出大意给2分(“/”前后各1分);“以”(凭借……身份)、“会”(正赶上)、“见”(被)一处1分。
(2)译出大意给2分(“/”前后各1分);“俄而”(不久)、“亡”(逃)、“籍”(登记)一处1分。注意:1.关键词与“大意”不重复扣分;2.关键词译成近义词也可。
文言文参考译文
唐俭字茂约,并州晋阳人。父亲名鉴,在隋朝任戎州刺史,唐鉴与唐高祖李渊私交很好,曾一同统领军卫,因此唐俭平时与秦王有交往。唐俭爽快豪迈不受约束,但侍奉亲人以孝顺闻名。唐俭看到隋朝政治渐乱,暗中游说秦王建树大业。高祖曾召他询问,唐俭说:“您如果向外聚集豪杰,向北招抚戎狄,向西收服燕、赵之地,渡河向南,从而据有秦、雍之地,这是商汤王、周武王的大业。”等到(高祖)开设大将军府,让他担任记室参军。跟随平定京城,被封为晋昌郡公。
武德初年,升任中书侍郎。吕崇茂在夏县造反,与刘武周联合。(高祖)下诏永安王李孝基、独孤怀恩率兵前去讨伐。唐俭凭借使节身份到军中去,正赶上孝基等人被刘武周俘虏,唐俭也被擒获。开始,独孤怀恩屯驻蒲州的时候,暗中与部将元君实图谋反叛,恰巧都(被囚)在贼军中。元君实私下对唐俭说:“独孤尚书准备起兵图谋建立大业,因犹豫而没有发动,因此到了这一步。正是人们常说的当断不断反受其乱。”不久独孤怀恩逃回,(高祖)下诏仍命他镇守蒲州。唐俭担心他迟早必要做乱,悄悄派刘世让回去揭发他的阴谋。正赶上高祖前往蒲津,船行到河中央的时候刘世让赶到了,高祖大惊,说:“这难道不是天命啊!”立即下令返回,捕捉反叛的人,独孤怀恩自杀,余党全部被诛杀。不久刘武周战败,逃入突厥。唐俭封存府库、登记兵器甲仗等待秦王。高祖表彰唐俭被囚禁受屈辱却不忘朝廷,下诏恢复了他的原职,并允许他见机行事。没收独孤怀恩的全部财产赐予唐俭。回朝后任天策府长史。
贞观初年,(唐俭)出使突厥返回后,太宗对唐俭说:“卿观察颉利可以谋取吗?”唐俭回答说:“仰赖国家的声威,可望会成功。”贞观四年,唐俭奉命出使突厥,劝说颉利归顺朝廷,颉利答应了,军队松懈不加防备,李靖趁机偷袭打败突厥,唐俭脱身返回。
一年多以后,唐俭做了民部尚书。跟从太宗出猎洛阳苑,一群野猪从林中突然窜出,太宗连发四箭,就射死了四头野猪。一头野猪跳到皇帝鞍鞯下,唐俭跳下马与野猪搏斗。太宗拔剑砍死了野猪,回头笑着说:“天策长史没见过上将杀贼吧!为什么如此害怕?”唐俭回答说:“汉高祖用武力得到天下,不用武力治理天下。陛下用神武平定四方,怎么可以为了一时高兴而与野猪搏斗呢?”太宗为此停止了打猎。
唐俭在官任上不处理政事,与宾客纵酒玩乐。因犯小过失获罪,被贬为光禄大夫。显庆初年去世,终年七十八岁,谥号叫襄。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
薛存诚,字资明,河东人。父胜,能文,尝作《拔河赋》,词致浏亮,为时所称。存诚进士擢第,累辟使府,入朝为监察御史,知馆驿。元和初,王师讨刘辟,邮传多事,上特令中官为馆驿使。存诚密表论奏,以为有伤公体。会谏官亦论奏,上乃罢之。转殿中侍御史,迁度支员外郎。裴垍作相,用为起居郎,转司勋员外、刑部郎中、兼侍御史、知杂事,改兵部郎中、给事中。琼林库使奏占工徒太广,存诚以为此皆奸人窜名,以避征役,不可许。咸阳县尉袁儋与军镇相竞,军人无理,遂肆侵诬,儋反受罚。二敕继至,存诚皆执之。上闻甚悦,命中使嘉慰之,由是擢拜御史中丞。
僧鉴虚者,自贞元中交结权倖,招怀赂遗,倚中人为城社,吏不敢绳。会于頔、杜黄裳家私事发,连逮鉴虚下狱。存诚案鞫得奸赃数十万,狱成,当大辟。中外权要,更於上前保救,上宣令释放,存诚不奉诏。明日,又令中使诣台宣旨曰:“朕要此僧面诘之,非赦之也。”存诚附中使奏曰:“鉴虚罪款已具,陛下若召而赦之,请先杀臣,然后可取。不然,臣期不奉诏。”上嘉其有守,从之,鉴虚竟笞死。洪州监军高重昌诬奏信州刺史李位谋大逆,追赴京师。上令付仗内鞫问。存诚一日三表,请付位于御史台。及推案无状,位竟得雪
未几,再授给事中。数月,中丞阙,上思存诚前效,谓宰相持宪无以易存诚,遂复为御史中丞。未视事,暴卒。宪宗深惜之,赠刑部侍郎。存诚性和易,于人无所不容,及当官御事,即确乎不拔,士友以是称重之。                 (选自《旧唐书》卷一百五十三)
小题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元和初,王师讨刘辟讨:征讨
B.倚中人为城社,吏不敢绳绳:约束,制裁
C.鉴虚罪款已具具:具体
D.不然,臣期不奉诏期:要求
小题2: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明薛存诚宁违抗皇命也要依法行事的一组是(   )(3分)
①存诚密表论奏,以为有伤公体          
②存诚以为此皆奸人窜名         
③二敕继至,存诚皆执之                
④上宣令释放,存诚不奉诏    
⑤存诚一日三表,请付位于御史台        
⑥上嘉其有守,从之,鉴虚竟笞死
A.①②④B.②③⑤C.③④⑥D.③⑤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薛存诚出生于书香门第,考中进士,步入仕途后,初任幕僚,后入朝为监察御史。他在任给事中时,由于对袁儋一案处理得当而升迁。
B.鉴虚受贿一案,鉴虚贪赃金额巨大,薛存诚将其按律判罪。然而,鉴虚与宦官及朝廷内外官员联系广泛,案发后,权贵显宦纷纷为鉴虚说情。
C.薛存诚办案总是严肃认真,秉公执法,实事求是,既不放过一个恶人,也不冤枉一个好人。其行事风格令皇上也非常畏惧,屡次顺从他的意愿。
D.薛存诚被朝廷调任给事中,但后来朝廷却找不到比他更合适担任御史中丞的人选,所以仍把他请回,可惜未及到任,他却突然死亡。
小题4:把原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咸阳县尉袁儋与军镇相竞,军人无理,遂肆侵诬,儋反受罚。(4分)
(2)及推案无状,位竟得雪。(2分)
(3)于人无所不容,及当官御事,即确乎不拔,士友以是称重之。(4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课外阅读(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关云长温酒斩华雄
忽探子来报:“华雄引铁骑下关,用长竿挑着孙太守赤帻,来寨前大骂搦战。”
绍曰:“谁敢去战?”袁术背后转出骁将俞涉曰:“小将愿往。”绍喜,便着俞涉出马。
即时报 来:“俞涉与华雄战不三合,被华雄斩了。”众大惊。太守韩馥曰:“吾有上将潘凤,可斩华雄。”绍急令出战。潘凤手提大斧上马。
去不多时,飞马来报:“潘凤又被华雄斩了。众皆失色。
绍曰:“可惜吾上将颜良、文丑未至!得一人在此,何惧华雄!”言未毕,阶下一人大呼出曰:“小将愿往斩华雄头,献于帐下!”
众视之,见其人身长九尺,髯长二尺,丹凤眼、卧蚕眉,面如重枣,声如宏锺,立于帐前.
绍问何人。
公孙瓒曰:“此刘玄德之弟关羽也。”
绍问现居何职。瓒曰:“跟随刘玄德充马弓手。”
帐上袁术大喝曰:“汝欺吾众诸侯无大将耶?量一弓手,安敢乱言!与我打出!”
曹操急止之曰:“公路息怒。此人既出大言,必有勇略;试教出马,如其不胜,责之未迟。”
袁绍曰:“使一弓手出战,必被华雄所笑。”
操曰:“此人仪表不俗,华雄安知他是弓手?”
关公曰:“如不胜,请斩某头。”操教酾热酒一杯,与关公饮了上马。
关公曰:“酒且斟下,某去便来。”出帐提刀,飞身上马。
众诸侯听得关外鼓声大振,喊声大举,如天摧地塌,岳撼山崩,众皆失惊。正欲探听,鸾铃响处,马到中军,云长提华雄之头,掷于地上。其酒尚温。
曹操大喜。只见玄德背后转出张飞,高声大叫:“俺哥哥斩了华雄,不就这里杀入关去活拿董卓,更待何时!”
袁术大怒,喝曰:“俺大臣尚自谦让,量一县令手下小卒,安敢在此耀武扬威!都与赶出帐去!”
曹操曰:“得功者赏,何计贵贱乎?”
袁术曰:“既然公等只重一县令,我当告退。”
操曰:“岂可因一言而误大事耶?”命公孙瓒且带玄德、关、张回寨。众官皆散。
曹操暗使人赍牛酒,抚慰三人。(节选自《三国演义》)
小题1:这段文字主要表现什么?为了突出这个中心,文中主要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联系文章内容说明。(5分)
小题2:文中袁术与曹操性格有什么不同?请联系文章内容加以说明,若在此基础上,能够引述《三国演义》中其他章节的内容来论证自己的观点,可酌情加分。(5分)
小题3:在几位将领都被华雄斩首的危急情势下,关羽毛遂自荐却不被接受,为什么?请联系社会现实,谈谈你对这种现象的看法。(5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卫鞅欲变法,秦人不悦。卫鞅言于秦孝公曰:“夫民不可与虑始,而可与乐成。论至德者不和于俗,成大功者不谋于众。是以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甘龙曰:“不然。缘法而治者,吏习而民安之。”卫鞅曰:“常人安于故俗,学者溺于所闻,以此两者,居官守法可也,非所与论于法之外也。智者作法,愚者制焉;贤者更礼,不肖者拘焉。”公曰:“善。”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
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徙。复曰:“能徙者予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乃下令。令行期年,秦民之国都言新令之不便者以千数。于是太子犯法。卫鞅曰:“法之不行,自上犯之。太子,君嗣也,不可施刑。刑其傅公子虔,黥其师公孙贾。”明日,秦人皆趋令。行之十年,秦国道不拾遗,山无盗贼,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秦民初言令不便者,有来言令便。卫鞅曰:“此皆乱法之民也!”尽迁之于边。其后民莫敢议令。
臣光曰:夫信者,人君之大宝也。国保于民,民保于信。非信无以使民,非民无以守国。是故古之王者不欺四海,霸者不欺四邻,善为国者不欺其民,善为家者不欺其亲。不善者反之:欺其邻国,欺其百姓,甚者欺其兄弟,欺其父子。上不信下,下不信上,上下离心,以至于败。所利不能药其所伤,所获不能补其所亡,岂不哀哉!而商君又处战攻之世,天下趋于诈力,犹且不敢忘信以畜其民,况为四海治平之政者哉! (选自《资治通鉴》有删节)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是以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法:效法
B.民怪之,莫敢徙。怪:以--为怪
C.黥其师公孙贾。黥:刺杀
D.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具:制定完备
小题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部说明公孙鞅为变法所做的努力的一组是(    )(3分)
①卫鞅欲变法,秦人不悦。     ②论至德者不和于俗,成大功者不谋于众。
③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  ④刑其傅公子虔。
⑤非信无以使民,非民无以守国。 ⑥行之十年,秦国道不拾遗,山无盗贼。
A①②④    B②⑤⑥   C②③④   D①④⑥
小题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9分)
(1) 智者作法,愚者制焉;贤者更礼,不肖者拘焉。(3分)
(2) 秦民初言令不便者,有来言令便。(3分)
(3) 犹且不敢忘信以畜其民,况为四海治平之政者哉!(3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文学名著简答题。(任选一题,每题100字左右)(5分)
(1)、“不!我们两个都变了!”觉慧愤愤地说,“你有了你的爱情,我什么都失掉了。我们两个还可以分担什么呢?”他并不是故意说这样的话来伤害觉民的心,他不过随便发泄他的怒气。他觉得在他跟哥哥的中间隔着一个湿淋淋的尸体。
“中间隔着一个湿淋淋的尸体”指的是什么事?请简述这件事的始末。
(2)、“当同样的一只小鞋重新找到/母亲就会伸出双臂将你拥抱”,这是写在一张羊皮纸上的谶语。请简述与这则谶语内容相关的故事。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太祖孝慈高皇后马氏,宿州人。父马公,母郑媪,早卒。马公素善郭子兴,遂以后托子兴。马公卒,子兴育之如已女,子兴奇太祖,以后归焉。后仁慈有智鉴,好书史。尝语太祖,定天下以不杀人为本,太祖善之。太祖有札记,辄命后掌之,仓卒未尝忘。后平居大练浣濯之衣,虽敝不忍易。余帛锦丝,缉成衣裳,赐诸王妃公主,使知蚕桑艰难。遇岁旱,辄率宫人蔬食,助祈祷;岁凶,则设麦饭野羹。帝或告以振恤。后曰:“振恤不如蓄积之先备也。”奏事官朝散,会食廷中,后命中官取饮食亲尝之。味弗甘,遂启帝曰:“人主自奉欲薄,养贤宜厚。”帝为饬光禄官。帝幸太学还,后问生徒几何,帝曰:“数千。”后曰:“人才众矣。诸生有廪食,妻子将何所仰给?”于是立红板仓,积粮赐其家。太学生家粮自后始。
诸将克元都,俘宝玉至。后曰:“元有是而不能守,意者帝王自有宝与?”帝曰:“朕知后谓得贤为宝耶。”后拜谢曰:“诚如陛下言。妾与陛下起贫贱,至今日,恒恐骄纵生于奢侈,危亡起于细微,故愿得贤人共理天下。”又曰:“法屡更必弊,法弊则奸生;民数扰必困,民困则乱生。”帝叹曰:“至言也。”命女史书于册。其规正,类如此。
帝前殿决事,或震怒,后伺帝还宫,辄随事微谏。虽帝性严,然为缓刑戮者数矣。参军郭景祥守和州,人言其子持槊欲杀父,帝将诛之。后曰:“景祥止一子,人言或不实,杀之恐绝其后。”帝廉之,果枉。李文忠守严州,杨宪诬其不法,帝欲召还。后曰:“严,敌境也,轻易将不宜。且文忠素贤,宪言讵可信?”帝遂已。文忠后卒有功。
洪武十五年八月寝疾。群臣请祷祀,求良医。后谓帝曰:“死生,命也,祷祀何益!且医何能活人!使服药不效,得毋以妾故而罪诸医乎?”疾亟,帝问所欲言。曰:“愿陛下求贤纳谏,慎终如始,子孙皆贤,臣民得所而已。”是月丙戌崩,年五十一。帝恸哭,遂不复立后。是年九月庚午葬孝陵,谥曰孝慈皇后。                 节选自《明史·后妃传》
小题1: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子兴奇太祖,以后归焉  归:投靠
B.仓卒未尝忘 卒:突然
C.辄随事微谏    微:伺机
D.轻易将不宜  轻易:轻率更换
小题2:下列各组中依次表现马皇后“仁慈”和“智鉴”的一项是   (   )
A.①余帛锦丝,缉成衣裳,赐诸王妃公主②且文忠素贤,宪言讵可信
B.①法屡更必弊,法弊则奸生     ②愿陛下求贤纳谏,慎终如始
C.①尝语太祖,定天下以不杀人为本  ②人主自奉欲薄,养贤宜厚
D.①后平居大练浣濯之衣       ②杀之恐绝其后
小题3:下列各项对文段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
A.马氏虽贵为皇后,但生活俭朴,平时穿的衣服朴素,即便破旧了也不忍心更换,还亲自做衣被来赏赐给功劳高的将士和各位王妃公主。
B.马皇后懂得人才对于治国的重要性,所以设立红板仓,积蓄粮食,解决太学生的粮食供给问题,让他们安心读书,无后顾之忧。
C.郭景祥之子曾被谣言中伤,险些被太祖杀了。幸亏马皇后从旁劝谏,才得以保命,后来调查证明,是被冤枉的。
D.马皇后病重期间,还能为诸医着想,并希望太祖能够招贤纳言,让大臣和百姓好好生活,要求把自己葬在孝陵,并赐号为孝慈。
小题4:请把上面文言文选段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马公素善郭子兴,遂以后托子兴。
(2)使服药不效,得毋以妾故而罪诸医乎?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