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惠王曰:“晋国①,天下莫强②焉,叟之所知也。及寡人之身,东败于齐,长子死焉③;西丧地于秦七百里④;南辱于楚⑤。寡人耻之,愿比死者壹洒之,如之何则可?”孟子对曰

梁惠王曰:“晋国①,天下莫强②焉,叟之所知也。及寡人之身,东败于齐,长子死焉③;西丧地于秦七百里④;南辱于楚⑤。寡人耻之,愿比死者壹洒之,如之何则可?”孟子对曰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梁惠王曰:“晋国①,天下莫强②焉,叟之所知也。及寡人之身,东败于齐,长子死焉③;西丧地于秦七百里④;南辱于楚⑤。寡人耻之,愿比死者壹洒之,如之何则可?”
孟子对曰;“地方百里⑥而可以王。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⑦;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可使制梃以达秦楚之坚甲利兵矣。彼夺其民时,使不得耕耨以养其父母。父母冻饿,兄弟妻子离散,彼陷溺其民,王往而征之,夫谁与王敌?故曰:‘仁者无敌。’王请勿疑!”
【注释】
①晋国:韩、赵、魏三家分晋,被周天子和各国承认为诸侯国,称三家为三晋,所以,梁(魏)惠王自称魏国也为晋国。 ②莫强:没有比它更强的。 ③东败于齐,长子死焉:公元前341年,魏与齐战于马陵,兵败,主将庞涓被***,太子申被俘。 ④西丧地于秦七百里:马陵之战后,魏国国势渐衰,秦屡败魏国,迫使魏国献出河西之地和上郡的十五个县,约七百里地。 ⑤南辱于楚:公元前324年,魏又被楚将昭阳击败于襄陵,魏国失去八邑。 ⑥地方百里:方圆百里的土地。⑦易耨:及时除草。易,疾,速,快;耨,除草。
(1)孟子认为实施“仁政”有哪些具体做法?试用现代语言分点概括。(2分)
答:                                                                             
(2)翻译“寡人耻之,愿比死者壹洒之,如之何则可?”(3分)
答:                                                                             
答案
(1)①省刑罚,即减省刑罚;②薄税敛,即少收赋税;③深耕易耨,即深耕细作,及时除草;④修其孝悌忠信,即注重教化,加强教育。
(2)我以这些事为羞耻,希望替所有的死难者报仇雪恨,我要怎样做才可以呢?
(“耻”,意动用法要出来;“如之何则可”,疑问句式要出来;译文语句通顺流畅)
解析
译文:惠王说:“魏国曾一度在天下称强,这是老先生您知道的。可是到了我这时候,东边被齐国打败,连我的大儿子都死掉了;西边丧失了七百里土地给秦国;南边又受楚国的侮辱。我为这些事感到非常羞耻,希望替所有的死难者报仇雪恨,我要怎样做才行呢?”
孟子回答说:“只要有方圆一百里的土地就可以使天下归服。大王如果对老百姓施行仁政,减省刑罚,少收赋税,深耕细作,及时除草;让身强力壮的人抽出时间修养孝顺、尊敬、忠诚、守信的品德,在家侍奉父母兄长,出门尊敬长辈上级.这样就是让他们制作木棒也可以打击那些拥有坚实盔甲锐利刀枪的秦楚军队了。“因为那些秦国、楚国的执政者剥夺了他们老百姓的生产时间,使他们不能够深耕细作来赡养父母。父母受冻挨饿,兄弟妻子东离西散。他们使老百姓陷入深渊之中,大王去征伐他们,有谁来和您抵抗呢?所以说:‘施行仁政的人是无敌于天下的。’大王请不要疑虑!”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下列题目。(18分)
喜雨亭记         苏轼
亭以雨名,志喜也。古者有喜,则以名物,示不忘也。周公得禾,以名其书;汉武得鼎,以名其年;叔孙胜敌,以名其子;其喜之大小不齐,其示不忘一也。
予至扶风①之明年,始治官舍。为亭于堂之北,而凿池其南,引流种树,以为休息所。是岁之春,雨麦于岐山之阳,其占为有年。既而弥月不雨,民方以为忧。越三月,乙卯乃雨,甲子又雨,民以为未足;丁卯大雨,三日乃止。官吏相与庆于庭,商贾相与歌与市,农夫相与忭②于野。忧者以喜,病者以愈,而吾亭适成。
于是举酒于亭上,以属客而告之,曰:“五日不雨可乎?”曰:“五日不雨则无麦。”“十日不雨可乎?”曰:“十日不雨则无禾。”无麦无禾,岁月荐饥,狱讼繁兴,而盗贼滋炽。则吾与二三子,虽欲优游以乐于此亭,其可得耶?今天不遗斯民,始旱而赐之以雨,使吾二三子得相与优游而乐于此亭者,皆雨之赐也。其又有可忘耶?
既以名亭,又从而歌之,曰:“使天而雨珠,寒者不得以为襦③;使天而雨玉,饥者不得以为粟。一日三雨,伊谁之力?民曰太守,太守不有,归之天子;天子曰不然,归之造物;造物不自以为功,归之太空;太空冥冥,不可得而名,吾以名吾亭!”
注:①扶风:凤翔府的古名,治所在今陕西省凤翔县。
②忭(biàn):快乐。③襦(rú):短衣、短袄。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亭以雨名,志喜也志:表示
B.予至扶风之明年,始治官舍治:整修
C.雨麦于岐山之阳,其占为有年占:占卜
D.使天而雨珠使:假如
小题2:加点词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①民方以为忧②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
B.①以属客而告之②举匏尊以相属
C.①引流种树②引觞满酌
D.①其喜之大小不齐,其示不忘一也。②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小题3:划横线词语和现代汉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予至扶风之明年B.今天不遗其民
C.寒者不得以为D.以为休息之所
小题4:对《喜雨亭记》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本文通过记叙亭子命名缘由、建亭经过以及亭子落成恰逢甘雨等,表达了作者关心农事,与民同乐的思想感情。
B.本文以“喜”字贯穿全篇。以“喜”字开头,又以“喜”字结尾,前呼后应,结构严谨。
C.文章虽篇幅短小,但笔法多姿。集记叙、抒情、对话、歌咏等多种写作方法于一体,在轻巧的行文中,蕴含着深厚的情感。
D.本文没有点明题旨的议论,写的含蓄委婉,耐人寻味。
小题5:翻译句子
将下列文言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2分)
译文:                                                                        
(2)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塿为类(2分)
译文:                                                                         
(3)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2分)
译文: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12分)
毛玠字孝先,陈留平丘人也。少为县吏,以清公称。将避乱荆州。未至,闻刘表政令不明,遂往鲁阳。太祖临兖州,辟为治中从事。玠语太祖曰:“今天下分崩,国主迁移,生民废业,饥馑流亡,公家无经岁之储,百姓无安固之志,难以持久。今袁绍、刘表,虽士民众强,皆无经远之虑,未有树基建本者也。夫兵义者胜,守位以财,宜奉天子以令不臣,修耕植,蓄军资,如此则霸王之业可成也。”太祖锦、敬纳其言,转幕府功曹。
太祖为司空丞相,玠尝为东曹掾,与崔琰并典选举。其所举用,皆清正之士。虽于时有盛名而行不由本者,终莫得进。务以俭率人,由是天下之士莫不以廉节自励,虽贵宠之臣,舆服不敢过度。太祖叹曰:“用人如此,使天下人自治,吾复何为哉!”文帝为五官将,亲自诣玠,属所亲眷。玠答曰:“老臣以能守职,幸得免戾。今所说人非迁次,是以不敢奉命。”大军还邺,议所并省。玠请谒不行,时人惮之,咸欲省东曹。乃共白曰:“旧西曹为上,东曹为次,宜省东曹。”太祖知其情,令曰:“日出于东,月盛于东,凡人言方,亦复先东,何以省东曹?”遂省西曹。初,太祖平柳城,班获器物,特以素屏风素冯几赐玠,曰:“君有古人之风,故赐君古人之服。”玠居显位,常布衣蔬食,抚育孤兄子甚笃,赏赐以振施贫族,家无所余。迁右军师。魏国初建,为尚书仆射,复典选举。时太子未定,而临淄侯植有宠,玠密谏曰:“近者袁绍以嫡不分,覆宗灭国。废立灭国。废立大事,非所宜闻。”后群僚会,玠起更衣。太祖目指曰:“此古所谓国之司直,我之周昌也。”
注①太祖:曹操。②文帝:即曹丕,后为魏文帝。③并省:合并减少(官署)。④司直:汉置司直,帮助丞相举察百官不法之事。周昌:西汉大臣,刘邦欲废太子,他直言谏止。
小题1:对下列字的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父兵义者胜        义:遵守礼仪             B:务以俭率人        率:带领、带动
C:幸得免戾          戾:暴力、暴虐           D:属所亲眷          亲眷:亲近宠爱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词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1)未有树基建本者也 (2)古之学者必有师
B.(1)宜奉天子以令不臣 (2)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C.(1)太祖敬纳其言 (2)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D.(1)此古所谓国之司直 (2)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小题3:一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毛玠“清公”的一组是(     )
①闻刘表政令不明,遂往鲁阳    ②其所举用,皆清正之士
③文帝为五官将,亲自诣玠,属所亲眷    ④今所说人非迁次,是以不敢奉命
⑤时人惮之,咸欲省东曹    ⑥玠居显位,常布衣蔬食
A.(1)(2)(5)B.(2)(4)(6)C.(1)(3)(4)D.(3)(5)(6)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A.毛玠被任命为治中从事,向太祖进言:出兵作战应合道义,不要贪恋官位,累积财物,才能成就霸王之业。
B.毛玠为东曹掾时,与崔琰负责选举,受到太祖信任。这时文帝任五官将,也亲自拜访毛玠,并且向他请教。
C.商议合并减少官府时,官员找借口要减东曹,实际是不想让毛玠作东曹掾,而太祖信任毛玠,下令减西曹。
D.魏国刚刚建立时,太子还没有确定,群僚拥护曹植为太子,毛玠劝告曹操不要废立长立幼,得到曹操的赞赏。
小题5:⑴常布衣蔬食,抚育孤兄子甚笃,赏赐以振施贫族,家无所余(4分)
                                                                               
⑵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2分)
                                                                           
⑶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2分)
                                                                              
(4).吾属今为之虏矣!(2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各题。(18分)
(裴)仁基少骁武,便弓马。平陈之役,以亲卫从征,先登陷阵,拜仪同,赐物千段。以本官领汉王谅府亲信。谅反,仁基苦谏见囚。谅败,超拜护军。
李密据洛口,帝令仁基为河南道讨捕大使,据武牢拒密。仁基见强寇在前,士卒劳弊,所得军资,即用分赏。监军御史萧怀静止之,众咸怒怀静。怀静又阴持仁基长短,欲有奏劾。仁基惧,***怀静,以其众归密,密以为河东郡公。其子行俨,骁勇善战,密复以为绛郡公,甚相委昵。
王世充以东都食尽,悉众诣偃师,求决战。密与诸将计。仁基曰:“世充尽锐而至,洛下必虚。可分兵守其要路,令不得东;简精兵三万,傍河西出,以逼东都。世充却还,我且按甲。世充重出,我又逼之。如此,则我有余力,彼劳奔命。兵法所谓彼出我归,彼归我出,数战以疲之,多方以误之者也。”密曰:“公知其一,不知其二。东都兵马有三不可当:器械精,一也;决计而来,二也;食尽求斗,三也。我按兵蓄力以观其弊,彼求斗不得,欲走无路。不过十日,世充之首可悬于麾下。” 单雄信等诸将轻世充,皆请战。仁基苦争不得。密难违诸将言,战,遂大败。仁基为世充所虏。
世充以仁基父子并骁勇深礼之以兄女妻行俨及僭尊号署仁基为礼部尚书行俨为左辅大将军。行俨每战,所当皆披靡,号万人敌。世充惮其威名,颇加猜防。仁基知之,甚不自安,遂与世充所署尚书左丞宇文儒童、尚食直长陈谦、秘书丞崔德本等谋,令陈谦于上食之际,持匕首劫世充,行俨以兵应之,事定,然后辅越王侗。事临发,将军张童儿告之,俱为世充所***。
(节选自《北史·裴仁基传》)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便弓马便:擅长。B.超拜护军超:越级提升。
C.简精兵三万简:挑选。
D.以逼东都逼:逼迫。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组是
A.以其众归密忧其智之所不能
B.王世充以东都食尽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
C.所得军资纵一苇之所如
D.我且按甲彼且恶乎待哉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裴仁基为激励士气,把军用物资分赏给部下,却遭萧怀静制止,这使两人的矛盾激化,并最终导致后者被***,裴仁基本人叛变。
B.面对王世充的进攻,裴仁基和李密在战术上各有己见,但单雄信等将领支持李密,坚决反对裴仁基的主张,结果因轻敌冒进带来大败。
C.裴仁基父子在战败被俘后,凭借自身的骁勇善战,依然享有很高的名望,但由于得不到王世充的真正信任,便企图劫持王世充而效力于越王。
D.根据文本,可以看出裴仁基性格的多面性:他遇事会“苦谏”“苦争”,不隐瞒自己的观点;另一方面,他也会因他人的猜忌而采取极端手段。
小题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
世 充 以 仁 基 父 子 并 骁 勇 深 礼 之 以 兄 女 妻 行 俨 及 僭 尊 号 署 仁 基 为 礼 部 尚 书 行 俨 为 左 辅 大 将 军
小题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6分)
(1)谅反,仁基苦谏见囚。(3分)
                                                                     
(2)怀静又阴持仁基长短,欲有奏劾。(3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论语》中的一则文字,然后回答问题。(4分)
哀公问于有若曰:“年饥,用不足,如之何?”有若对曰:“盍彻乎?”曰:“二,吾犹不足,如之何其彻也?”对曰:“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
(1)从上述文字中,找出与《战国策》中的“苟无民,何以有君”思想相通的一句。(1分)
                                                                      
(2)有若的观点体现了儒家的什么思想?为了践行这一思想,有若希望哀公采取的具体措施是什么?(3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孟子》选段,回答问题。
孟子曰:“有天爵者,有人爵者。仁义忠信,乐善不倦,此天爵也;公卿大夫,此人爵也。古之人脩其天爵,而人爵从之。今之人脩其天爵,以要①人爵;既得人爵,而弃其天爵,则惑之甚者也,终亦必亡而已矣。”
注:①要:通“邀”,求取,追求。
(1)下列对选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天爵”指仁义忠信等,孟子认为这些是天然值得尊崇的。
B.“人爵”则是偏重于物质的、外在的爵位,完全靠人委任、封赏或世袭取得。
C.“天爵”、 “人爵”思想,与其“仁政”、“性善”、“致仕”等思想贯通为一体,是孟子思想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
D.孟子所谓的“天爵”,是一个追求的过程、修炼提升的过程,也是一个通过自己的不断努力而逐渐形成完美人格的过程。
(2)这段话主要讲了“天爵”“人爵”,请根据选段谈谈你对“天爵”和“人爵”的看法。(3分)
答: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