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刑颙,字子昂,河间鄚人也。举孝廉,司徒辟,皆不就。易姓字,适右北平,从田畴游。积五年,而太祖定冀州。颙谓畴曰:“黄巾起来二十余年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刑颙,字子昂,河间鄚人也。举孝廉,司徒辟,皆不就。易姓字,适右北平,从田畴游。积五年,而太祖定冀州。颙谓畴曰:“黄巾起来二十余年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刑颙,字子昂,河间鄚人也。举孝廉,司徒辟,皆不就。易姓字,适右北平,从田畴游。积五年,而太祖定冀州。颙谓畴曰:“黄巾起来二十余年,海内鼎沸,百姓流离。今闻曹公法令严。民厌乱矣,乱极则平。请以身先。”遂装还乡里。田畴曰:“刑颙,民之先觉也。”乃见太祖,求为乡导以克柳城。太祖辟颙为冀州从事,时人称之曰:“德行堂堂刑子昂。”除广宗长,以故将丧弃官。有司举正,太祖曰:“颙笃于旧君,有一致之节,勿问也。”更辟司空掾,除行唐令,劝民农桑,风化大行。
入为丞相门下督,迁左冯翊,病,去官。是时,太祖诸子高选官属,令曰:“侯家吏,宜得渊深法度如刑颙辈。”遂以为平原侯植家丞。颙防闲以礼,无所屈挠,由是不合。庶子刘桢书谏植曰:“家丞刑颙,北土之彦,少秉高节,玄静淡泊,言少理多,真雅士也。桢诚不足同贯斯人,并列左右。而桢礼遇殊特,颙反疏简,私惧观者将谓君侯习近不肖,礼贤不足。采庶子之春华,忘家丞之秋实,为上招谤,其罪不小,以此反侧。”后参丞相军事,转东曹掾。
初,太子未定,而临淄侯植有宠,丁仪等并赞翼其美。太祖问颙,颙对曰:“以庶代宗,先世之戒也。愿殿下深重察之!”太祖识其意,后遂以为太子少傅,迁太傅。文帝践阼,为侍中尚书仆射,赐爵关内侯,出为司隶校尉,徙太常。黄初四年薨。
(节选自《三国志·魏书》有删改)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A.颙笃于旧君,有一致之节,勿问也问:追究
B.文帝践阼,为侍中尚书仆射践阼:帝王即位
C.家丞刑颙,北土之彦,少秉高节秉:坚守
D.海内鼎沸,百姓流离鼎沸:议论纷纷
小题2:下列句子分别表现刑颙受重视和有远见卓识的一项是 (3分)(   )
A.①举孝廉,司徒辟,皆不就②求为乡导以克柳城
B.①侯家吏,宜得渊深法度如刑颙辈②民厌乱矣,乱极则平。请以身先
C.①以故将丧弃官②以庶代宗,先世之戒也
D.①颙防闲以礼,无所屈挠②除行唐令,劝民农桑,风化大行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A.刑颙被举孝廉,司徒征召,都不去就任,后来改换姓名,与田畴交往。
B.刑颙感到现在只有太祖能够平定天下,所以投靠太祖后,亲自请求做向导来攻打柳城。
C.刘桢害怕受到曹植的礼遇,招来别人对自己的诽谤,所以辗转反侧,不能自安。
D.刑颙在追随太祖之后,一直受到曹操的赏识和重用。
小题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而桢礼遇殊特,颙反疏简,私惧观者将谓君侯习近不肖,礼贤不足。(6分)
(2)初,太子未定,而临淄侯植有宠,丁仪等并赞翼其美。(4分)
答案

小题1:D
小题1:B
小题1:C
小题1:(1)但是刘桢受到的礼遇很是特殊,刑颙反而被疏忽简慢,私下里恐怕旁观的人将会说您接近不贤之人,而对贤者礼遇不够。
(2)当初,太子尚未确定,而临淄侯曹植受到宠幸,丁仪等人一同赞颂他并帮助成就美誉。
解析

小题1:鼎沸:形势动荡。
小题1:A ①表现刑颙有节操②表现象依附曹操B分别表现受重视和有远见卓识C ⑤表现刑颙有情义⑥有远见卓识D⑦表现刑颙秉持正义⑧表现他有政绩。
小题1:“招来别人的诽谤”错。文中说的是“为曹植招来诽谤”。
小题1:(1)采分点 “疏简”“观者”“习近”“不肖”。
(2)采分点“宠” “赞翼”。
参考译文:刑颙,字子昂,河间国鄚县人。曾被举荐为孝廉又被司徒征召,都没有接受。后来更改姓名,到了右北平郡,与田畴交往。过了五年以后,太祖平定了冀州。刑颙对田畴说:“黄巾军起来二十多年,国内形势动荡,百姓流离失所。现在听说曹公法令严明。民众已经厌恶了动乱,动乱到了极点就要平定了。请让我先行一步。”随即整装返回故乡。田畴说:“刑颙,是民众中最先觉悟的人。”于是拜见太祖,请求作为向导去攻克柳城。太祖征召刑颙为冀州从事,当时人称赞他说:“德行堂堂邢子昂。”任命他做广宗县长,因为原先的郡太守死去,他弃官不做,官署举报纠正这件事,太祖说:“刑颙对旧友情谊深厚,有前后一致的节操。”没有在追究。刑颙后来又被征召为司空掾,任命他做行唐县令,他勉励百姓从事农桑,风化大行于世。
入京,任丞相门下督,后升迁为左冯翊,因患病,辞官。这时,太祖的各个儿子大选官署,诏令说:“侯爵家的官吏,深深了解法令制度像刑颙那样的人。”于是刑颙就成了平原侯曹植的家丞。刑颙严守礼仪来防范,一点也不屈服,因此二人关系未能融洽。曹植的家臣、庶子刘桢写信劝告曹植说:“家丞刑颙,是北方俊彦,少年时就秉持高尚的节操,性情高远虚静淡泊,言少理多,是一位真正的雅士。刘桢实在不足以和他为伍,并列您的左右。但是刘桢受到的礼遇很是特殊,刑颙反而被疏忽简慢,私下里恐怕旁观的人将会说您接近不贤之人,而对贤者礼遇不够,采摘了春天的花朵,忘却了秋天的果实,顾了庶子,忘了家丞。为您招来诽谤,罪过不小,因此辗转反侧不能自安。”刑颙后来参丞相军事,转任东曹掾。
当初,太子尚未确定,而临淄侯曹植受到宠幸,丁仪等人一同赞颂他并帮助他成就美誉。太祖就这事询问刑颙,刑颙回答说:“以庶子代替嫡子,是前代的禁戒。希望殿下深入地思虑这件事!”太祖知其心意,后来终于让刑颙做了太子太傅,又升任为太傅。文帝即位后,刑颙任侍中尚书仆射,赐爵为关内侯,又出任司隶校尉,调任太常。黄初四年去世。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各题。
李信圭,字君信,泰和人。洪熙时,举贤良。授清河知县。县瘠而冲,官艘日相衔,役夫动以千计。前令请得沭阳五百人为助,然去家远,艰于衣食。信圭请免其助役,代输清河浮征三之二,两邑便之。俗好发冢纵火,信圭设教戒十三条,令里民书于牌,月朔望做戒之。且令书其民勤惰善恶以闻,俗为之变。
宣德三年,上疏言:“本邑地广人稀,地当冲要,使节络绎,日发民挽舟。丁壮既尽,役及老稚,妨废农桑。前年兵部有令,公事亟者舟予五人,缓者则否。今此令不行,役夫无限,有一舟至四五十人者。凶威所加,谁敢诘问。或遇快风,步追不及,则官舫人役没其所赍衣粮,俾受寒馁。乞申明前令,哀此惮人。”从之。八年春,又言:“自江、淮达京师,沿河郡县悉令军民挽舟,若无卫军则民夫尽出有司,州县岁发二三千人,昼夜以俟。而上官又不分别杂泛差役,一体派及。致土田荒芜,民无蓄积。稍遇歉岁,辄老稚相携,缘道乞食,实可悯伤。请自仪真抵通州,尽免其杂徭,俾得尽力农田,兼供夫役。”帝亦从之。自是,他郡亦蒙其泽。
正统元年,用侍郎章敞荐,擢知蕲州。清河民诣阙乞留,命以知州理县事。民有湖田数百顷,为淮安卫卒所夺,民代输租者六十年。信圭奏之,诏还民。饥民攘食人一牛,御史论死八人。信圭奏之,免六人。天久雨,淮水大溢,没庐舍畜产甚众。信圭奏请振贷,并停岁办物件及军匠厨役、浚河人夫,报可。南北往来道死不葬者,信圭为三大冢瘗之。十一年冬,尚书金濂荐擢处州知府,其在清河已二十二年矣。处州方苦旱,信圭至辄雨。未几,卒于官。清河民为立祠祀之。
(选自《明史·列传第一百六十九·循吏》)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然去家远,艰于衣食去:距离。
B.代输清河浮征三之二输:运送。
C.州县岁发二三千人,昼夜以俟俟:等待。
D.饥民攘食人一牛攘:偷窃。
小题2:以下句子中,全都表明李信圭体恤百姓疾苦的一组是(    )(3分)
①请得沐阳五百人为助              ②信圭请免其助役,代输清河浮征三之二
③信圭设教戒十三条,令里民书于牌  ④乞申明前令,哀此惮人
⑤请自仪真抵通州,尽免其杂徭      ⑥南北往来道死不葬者,信圭为三大冢瘗之
A.①③⑥B.②④⑤C.①④⑤D.②③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洪熙年间,李信圭因贤良被举拔担任清河知县。当地百姓好盗墓、纵火,李信圭设立教戒十三条,命令村民书写在牌上,每月的初一、十五加以告诫;并且将百姓的勤劳、善良或怠惰、恶行公之于众,清河风俗因此得以改变。
B.李信圭关注民生,宜德三年曾上书朝廷,言及清河县由于每天征调百姓拖挽船只,以致丁壮尽死,连老人和小孩都被征调为役夫,妨碍了农业发展。请求朝廷重申先前兵部的命令,限制役夫的征用。
C.李信圭勤政为民,在担任蕲州知州时,上奏朝廷把被淮安卫卒侵夺的数百顷湖田归还百姓。在淮河水泛滥、百姓财物受损严重的情况下,李信圭请求朝廷赈灾,并停止岁办物件以及征用军匠厨役、疏浚河道的役夫。
D.李信圭在清河县为官二十二年,深受当地百姓爱戴。当他被提拔担任蕲州知州时,清河县百姓进京请求让他留任,朝廷于是命令他以知州身份管理清河县事;后来李信圭死在清河县任上,清河县百姓为他立祠庙祭祀。
小题4:把上面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县瘠而冲,官艘日相衔,役夫动以千计。
译文:
(2)或遇快风,步追不及,则官舫人役没其所赍衣粮,俾受寒馁。
译文: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22分)
种树郭橐驼传
  郭橐驼,不知始何名。病瘘,隆然伏行,有类橐驼者,故乡人号之“驼”。驼闻之,曰:“甚善。名我固当。”因舍其名,亦自谓橐驼云。
  其乡曰丰乐乡,在长安西。驼业种树,凡长安豪富人为观游及卖果者,皆争迎取养。视驼所种树,或移徙,无不活,且硕茂,早实以蕃。他植者虽窥伺效慕,莫能如也。
  有问之,对曰:“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凡植木之性,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既然已,勿动勿虑,去不复顾。其莳也若子,其置也若弃,则其天者全而其性得矣。故吾不害其长而已,非有能硕茂之也;不抑耗其实而已,非有能早而蕃之也。他植者则不然,根拳而土易,其培之也,若不过焉则不及。苟有能反是者,则又爱之太恩,忧之太勤,旦视而暮抚,已去而复顾,甚者爪其肤以验其生枯,摇其本以观其疏密,而木之性日以离矣。虽曰爱之,其实害之;虽曰忧之,其实仇之,故不我若也。吾又何能为哉!”
  问者曰:“以子之道,移之官理,可乎?”驼曰:“我知种树而已,官理,非吾业也。然吾居乡,见长人者好烦其令,若甚怜焉,而卒以祸。旦暮吏来而呼曰:‘官命促尔耕,勖尔植,督尔获,早缫而绪,早织而缕,字而幼孩,遂而鸡豚。’鸣鼓而聚之,击木而召之。吾小人辍飧饔以劳吏者,且不得暇,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故病且怠。若是,则与吾业者其亦有类乎?”
问者曰:“嘻,不亦善夫!吾问养树得养人术。”传其事以为官戒。
 
小题1:解释下列加点字词:(每题1分,共4分)
①驼业种树 (    )               ②其实害之  (    )
③故病且怠 (    )              ④其亦有类乎 (    )
小题2:下列“而”字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3分)
A .旦视而暮抚        B .字而幼孩
C .鸣鼓而聚之         D .而木之性日以离矣
小题3:下列句子的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3分)
A .官理,非吾业也       B .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
C .故不我若也         D .微斯人,吾谁与归
小题4:下列加点的词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  (3分)
①名我固当   ②旦视而暮抚  ③早实以蕃
④其筑欲密                ⑤非有能硕茂之也
⑥非有能早而蕃之也        ⑦爪其肤以验其生枯
⑧故木之性日以离矣        ⑨见长人者好烦其令
A.①③④⑦/②⑧/⑤⑥⑨B.①②③⑦/④/⑤⑥⑨/⑧
C.①③④⑦/②/⑤⑨/⑥/⑧D.①②③⑦/④/⑤⑨/⑥⑧
小题5:下列各句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3分)
A.柳宗元,河东人,世称“柳河东”。又因官至柳州刺史,也称“柳柳州”。
B.柳宗元和韩愈共同倡导了“古文运动”,在古文理论上有着相同的见解,但韩愈在排斥佛老、复兴儒学、提倡师道方面贡献较大,而柳宗元则注重反应社会现实问题,如我们初中学过他的《捕蛇者说》。
C.柳宗元的文学性传记散文,大都取材于劳动人民。如《捕蛇者说》、《种树郭橐驼传》、等,都写得精湛感人,表现了作者本人的正直品格,寄托了他的政治主张,反映了社会现实,可以说是继司马迁《史记》之后的一个新发展。 
D.本文是一篇兼具寓言和政论色彩的传记文。文章通过对郭橐驼种树之道的记叙,说明“顺木之天以致其性”是“养树”的法则,并由此推论出“养人”的道理,指出为官治民不能“好烦其令”,指摘中唐吏治对农民的残酷无情的剝削,婉约而多讽,体现出柳宗元注重反映社会现实问题的一贯风格。
小题6:翻译下列语句:
①甚者爪其肤以验其生枯,摇其本以观其疏密,而木之性日以离矣。 (3分)
                                                                          
②问者嘻曰:“不亦善夫!吾问养树得养人术。”传其事以为官戒也。 (3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14分)
楚有养狙以为生者,楚人谓之狙公。旦日,必部分众狙于庭,使老狙率以之山中,求草木之实,赋什一以自奉。或不给,则加鞭棰焉。群狙皆畏苦之,弗敢违也。
一日,有小狙谓众狙曰:“山之果,公所树与?”曰:“否也,天生也。”曰:“非公不得而取与?”曰:“否也,皆得而取也。”曰:“然则吾何假于彼而为之役乎?”言未既,众狙皆寤。
其夕,相与伺狙公之寝,破栅毁柙,取其积,相携而入于林中,不复归。
狙公卒馁而死。
郁离子曰:世有以术使民而无道揆者。其如狙公乎?惟其昏而未觉也;一旦有开之,其术穷矣。
(注释:狙:猕猴)
小题1:与“山之果,公所树与”中的“树”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3分)
A .大喜,笼归,举家庆贺        B .其术穷矣
C .群狙皆畏苦之                D .昂其值,居为奇货
小题2:下面句中“之”的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1)楚人谓之狙公   (2)使老狙率以之山中
(3)群狙皆畏苦之   (4)山之果,公所树与
(5)相与伺狙公之寝 (6)一旦有开之
A .(1)(3)/(2)(4)(5)(6)      B . (1)(3)(6)/(4)(5)/(2)
C .(1)(4)(5)/(3)(6)/(2)    D .(1)(2)(3)/(4)(5)(6)
小题3:翻译:
(1)然则吾何假于彼而为之役乎? (3分)
译文:                                                           
(2)文中众狙对狙公的态度由            ,说明                 
                                               。与此文类似,借寓言故事来说理的文章,我们还读过柳宗元的 《             》 。(请写出作品名称)  (5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
刘健字希贤,洛阳人。健少端重,与同邑阎禹锡、白良辅游,得河东薛氏之传。举天顺四年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谢交游,键户读书,人以木强视之。然练习典故,有经济志。成化初,修《英宗实录》。健学问深粹,正色敢言,以身任天下之重。清宁宫灾,太监李广有罪自***。健与李东阳、谢迁疏言:“古帝王未有不遇灾而惧者,向来奸佞荧惑圣听,贿赂公行,赏罚失当,灾异之积正此之由。今幸元恶殄丧①,圣心开悟,而余慝未除,宿弊未革。伏愿奋发励精,进贤黜奸,明示赏罚,凡所当行,断在不疑,毋更因循,以贻后悔。”帝方嘉其言,而广党蔡昭等旋取旨予广祭葬、祠额。健等力谏,仅寝祠额。南北言官司指陈时政,频有所论劾,一切皆不问。国子生江瑢劾健,东阳杜抑言路。帝慰留健、东阳,而下瑢于狱。二人力救,得释。十三年四月,大同告警,京师戒严。兵部请甄别京营诸将,帝召镇远侯顾溥督团营。时帝视朝颇晏,健等以为言,颔之而已。十四年秋,帝以军兴缺饷,屡下廷议。健等言:“天下之财,其生有限。今光禄岁增供数十倍,诸方织作务为新巧,斋醮日费钜万,太仓所储,不足饷战士。而内府取入,动四五十万,宗藩贵戚之求土田、夺盐利者,亦数千万计。土木日兴,科敛不已,传奉冗官之俸薪,内府工匠之饩廪,岁增月积,无有穷期,财安得不匮?今陕西、辽东边患方殷,湖广、贵州军旅继动,不知何以应之?望陛下绝无益之费。躬行节俭,为中外倡、而今群臣得毕献其诚,讲求革弊之策,天下幸甚。”明年四月,以灾异陈勤朝讲、节财用、罢斋醮、公赏罚数事。及冬,南京、凤阳大水,廷臣多上言时务,久之不下。健等因极陈怠政之失,请勤听断,以振纪纲。帝皆嘉纳。
--(《明史•刘健传》)
注:①殄丧:灭亡。殄,灭绝。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而广党蔡昭等旋取旨予广祭葬、祠额旋:等待
B.时帝视朝颇晏晏:晚、
C.迟诸方织作务为新巧务:一定
D.而今群臣得毕献其诚毕:全、都
小题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能够表现刘健为人“端重”的一项是(   )(3分)
①谢交游,键户读书,人以木强视之
②帝慰留健、东阳,而下瑢于狱。二人力救,得释。
③练习典故,有经济志。
④健学问深粹,正色敢言,以身任天下之重
⑤健等因极陈怠政之失,请勤听断,以振纪纲。
⑥帝方嘉其言,而广党蔡昭等旋取旨予广祭葬、祠额。健等力谏,仅寝祠额
A.②③⑤B.①③④C.③④⑥D.①⑤⑥
小题3: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刘健自幼正直稳重,择友而交,拜薛氏为师。平时不喜交游,常常闭门读书,研究历史,有经国济世之志。
B.太监李广畏罪自***后,刘健和李东阳、谢迁向皇帝进言革除宿弊,并力谏皇上不要赐予祭葬的旨文和匾额的文字,只为李广坟墓题字
C.刘健居官清正敢言,得到皇帝信任,为皇上所敬畏。当有人弹劾刘健时,皇帝反而安慰挽留刘健,将进言者关进监狱。刘健等再三为进言者求情,该人才得以释放。
D.刘健注意国家财政现状与百姓的疾苦,力主内廷节俭,控制贵戚巧取豪夺,革除宿弊,造福天下。
小题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谢交游,键户读书,人以木强视之。
(2)科敛不已,传奉冗官之俸薪,内府工匠之饩廪,岁增月积,无有穷期,财安得不匮?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17分)
李密,字令伯,犍为武阳人也,一名虔。父早亡,母何氏醮。密时年数岁,感恋弥至,烝烝之性,遂以成疾。祖母刘氏,躬自抚养。密奉事以孝谨闻,刘氏有疾,则涕泣侧息,未尝解衣,饮膳汤药必先尝后进。有暇则讲学忘疲,而师事谯周,周门人方之游夏
  少仕蜀,为郎。数使吴,有才辩,吴人称之。蜀平,泰始初,诏征为太子洗马。密以祖母年高,无人奉养,遂不应命。乃上疏曰:“臣以险衅……臣生当陨身,死当结草。”帝览之曰:“士之有名,不虚然哉!”乃停召。后刘终,服阕,复以洗马征至洛。司空张华问之曰:“安乐公何如?”密曰:“可次齐桓。”华问其故,对曰:“齐桓得管仲而霸,用竖刁而虫流。安乐公得诸葛亮而抗魏,任黄皓而丧国,是知成败一也。”次问:“孔明言教何碎?”密曰:“昔舜、禹、皋陶相与语,故得简雅;《大诰》与凡人言,宜碎。孔明与言者无己敌,言教是以碎耳。”华善之。
  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尝与人书曰:“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密有才能,常望内转,而朝廷无援,乃迁汉中太守,自以失分怀怨。及赐饯东堂,诏密令赋诗,末章曰:“人亦有言,有因有缘。官无中人,不如归田。明明在上,斯语岂然!”武帝忿之,于是都官从事奏免密官。后卒于家。
[注]①醮:改嫁。 ②烝烝:热切的样子,形容李密对母亲思念之深。 ③游夏:指孔子的学生子游和子夏,他们在文学上皆很造诣。 ④虫流:比喻战死的将士或因战乱而死的人民。此指死亡。⑤安公乐:刘备之子刘禅。
小题1:画线句出自课文《_______》,本文出现的成语有___________(任填两个)。李密在祖母过世后应征太子洗马,实现了课文中所说_________的诺言(请用自己的话概括)。(4分)
小题2:写出下列加点字在句中的意思。(4分)
(1)周门人方之游夏 ________      (2)后刘终,服阕   ________
(3)孔明言教何碎   ________      (4)华善之          ________
小题3: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密以祖母年高问征夫以前路
B.有暇则讲学忘疲他植者则不然
C.齐桓得管仲而霸秦师轻而无礼
D.士之有名感吾生之行休
小题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5分)
刘氏有疾,则涕泣侧息,未尝解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5:文中李密与张华的对话,表现出李密对____________________的道理的深刻认识。(2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