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每小题3分,共9分) 春,齐侯以诸侯之师侵蔡,蔡溃,遂伐楚。楚子使与师言曰:“君处北海,寡人处南海,唯是风马牛不相及也,不虞君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每小题3分,共9分) 春,齐侯以诸侯之师侵蔡,蔡溃,遂伐楚。楚子使与师言曰:“君处北海,寡人处南海,唯是风马牛不相及也,不虞君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来源:不详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每小题3分,共9分)
春,齐侯以诸侯之师侵蔡,蔡溃,遂伐楚。楚子使与师言曰:“君处北海,寡人处南海,唯是风马牛不相及也,不虞君之涉吾地也,何故?”管仲对曰:“昔召康公(姜太公,齐国始封国君)命我先君大公曰:‘五侯九伯,女实征之,以夹辅周室。’赐我先君履,东至於海,西至於河,南至於穆陵,北至於无棣。尔贡包茅不入,王祭不共,无以缩酒(缩酒之礼),寡人是徵(责问)。昭王南征而不复(周昭王晚年不理国事,巡行南方过汉水时,当地人用胶粘的船给他坐,船到江心,解体沉船,周昭王及其随行人等淹死),寡人是问。”对曰:“贡之不入,寡君之罪也,敢不共给?昭王之不复,君其问诸水滨!”
师进,次于陉。
夏,楚子使屈完(楚国大夫)如师。师退,次於召陵。
齐侯陈诸侯之师,与屈完乘而观之。齐侯曰:“岂不谷(不善,古代王侯自称的谦词)是为,先君之好是继,与不谷同,何如?”对曰:“君惠徼(求)福於敝邑之社稷,辱收寡君,寡君之愿也。”齐侯曰:“以此众战,谁能御之?以此攻城,何城不克?”对曰:“君若以德绥诸侯,谁敢不服?君若以力,楚国方城以为城,汉水以为池,虽众,无所用之!
屈完及诸侯盟。
《左传-齐桓公伐楚》
小题1:下列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不虞君之涉吾地也,何故?虞:料想。
B.师退,次於召陵。次:这一次。
C.齐侯陈诸侯之师,与屈完乘而观之。乘:乘车。
D.君若以德绥诸侯,谁敢不服?绥:安抚
小题2:对下面加点虚词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
1齐侯以诸侯之师侵蔡     2昭王之不复,君其问诸水滨
3先君之好是继        4昭王南征而不复,寡人是问。
A.12相同,34也相同.B.12相同,34不相同.
C.12不相同,34相同.D.12不相同,34也不相同.
小题3:下面对这段文字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楚国遭到齐国的侵略后,派出使者与之交涉,认为齐国没有理由攻打自己。
B.面对楚国的质疑,管仲以楚国不向周王室进贡、周昭王死于南征途中为由,给予楚使以答复,楚使对这一答复也给了坚决的反击。
C.尽管楚国使者回复管仲的所谓的理由时非常有力,但齐国所率领的诸侯军队仍然向前行进,屈完到前方时,又让楚国的军队有所撤退。
D.屈完和齐侯检阅齐国军队时,表现得不卑不亢,委婉中带着强硬,表现出了优秀的外交能力。
小题4:把第Ⅰ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尔贡包茅不入,王祭不共,无以缩酒,寡人是徵。(5分)
译文:                                             
(2)君若以力,楚国方城以为城,汉水以为池,虽众,无所用之!(5分)
译文:                                            
答案

小题1:B
小题2:D
小题3:C
小题4:.⑴你们不献进包茅,应贡给周王的东西不供奉,以致周王祭祀的时候没有滤酒的东西,我要责问这件事。
⑵您如果要动用武力,那么,楚国有方城可以作为城墙,有汉水可作护城河,您的军队再多,也没有什么用处。
解析

小题1:次,驻扎。
小题2:前一个“之”是助词,的;后一个“之”是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前一个“是”是助词,宾语前置标志;后一个“是”是代词,这样。
小题3:屈完到前方时,是诸侯的军队有所撤退。
小题4:
【附参考译文】
春天,齐桓公统率诸侯的军队侵入蔡国,蔡军溃败,于是又去攻楚。楚王派使臣来,对齐桓公说:君王住在北海,寡人处南海,真是风马牛不相及啊!想不到您会来到我的土地上,这是什么缘故呢?”管仲代表桓公回答:“从前召康公曾代表周王命令我先君太公:‘五等诸侯,九州伯长,如有过错,你都可讨伐,以辅佐周王。’他还向我先君指定了管辖的地域:东到大海,西到黄河,南到穆陵,北到无棣。你们不按时贡献包茅,不供应周王祭祀的用品,使王室无法在神前行缩酒之礼。寡人不能不来责问。昭王南巡而未能回京,寡人要问个明白。”楚使回答说:“贡品未能按时进献,真是敝国君王的过错。怎敢不供应呢!至于昭王南巡未返,请您去问汉水之滨吧。”
齐军又向前进,驻扎在陉。
夏天,楚王派屈完来到齐营。齐军后撤,扎在召陵。齐桓公命令诸侯的军队摆成阵势,与屈完同乘一辆车,检阅队伍。齐桓公对他说:“这次来难道为了我个人?不,是为了继承我们两国先君的友好关系罢了。与寡人和好吧,何如?”屈完回答说:“蒙您的恩惠,我们的国家能得到神降之福,您又不惜屈尊与敝国君主和好,这正是敝国君主的愿望啊。”齐桓公又说:“像我这样的大军,谁能抵挡?以此大军攻城,何城不克?”屈完回答说:“君王您若用恩德安抚诸侯,谁敢不服?若想凭借武力,那么,楚国将以方城山为城,以汉水作护城河,君王的军队再多,也无济于事啊!”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太祖武皇帝,沛国谯人也。姓曹,讳操,字孟德,汉相国参之后。桓帝世,曹腾为中常侍大长秋,封费亭侯。养子嵩嗣官至太尉,莫能审其生出本末。嵩生太祖。
太祖少机警,有权数而任侠放荡,不治行业,故世人未之奇也。惟梁国桥玄、南阳何颐异焉。玄谓太祖曰:“天下将乱非命世之才不能济也能安之者其在君乎”年二十,举孝廉为郎,除洛阳北部尉,迁顿丘令,征拜议郎。
光和末,黄巾起。拜骑都尉,讨颍川贼。迁为济南相,国有十余县。长吏多阿附贵戚,赃污狼藉,于是奏免其八;禁断淫祀奸宄逃窜,郡界肃然。久之,征还为东郡太守。不就,称疾归乡里
金城边章、韩遂***刺史郡守以叛,众十余万,天下***动。征太祖为典军校尉。会灵帝崩,太子即位,太后临朝。大将军何进与袁绍谋诛宦官,太后不听。进乃召董卓,欲以胁太后。卓未至而进见***。卓到,废帝为弘农王而立献帝,京都大乱。卓表太祖为骁骑校尉,欲与计事。太祖乃变易其姓名,间行东归出关,过中牟,为亭长所疑,执诣县邑中或窃识之,为请得解。卓遂***太后及弘农王。太祖至陈留,散家财合义兵,将以诛卓。冬十二月,始起兵于己吾,是岁,中平六年也。
——(节选自陈寿《三国志》)
注释:邑中,指县里或地方上。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莫能审其生出本末知道
B.故世人未之奇也奇特
C.除洛阳北部尉,迁顿丘令授官
D.光和末,黄巾起起事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3分)
A.汉相国曹参之后 // 帝高阳之苗裔兮
B.征太祖为典军校尉 //庐江府小吏焦仲卿妻刘氏为仲卿母所遣
C.太祖乃变易其姓名 // 静女其姝
D.欲与计事 //恐年岁之不吾与
小题3:下列各句,都能表现曹操做事“有权数(有谋略)”的一组是 ( )(3分)
①不治行业 ②奏免其八,禁断淫祀  ③奸宄逃窜,郡界肃然
④太祖乃变易其姓名,间行东归   ⑤始起兵于己吾
⑥出关,过中牟,为亭长所疑,执诣县
A.①③⑥ B.②③⑤ C.②④⑤ D.③④⑤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曹操的身世不为人所知,但他是汉朝相国曹参的后代。
B.东汉乱世,梁国的桥玄和南阳的何颐很看重曹操。
C.二十岁开始,曹操相继担任了郎官和济南相等职务。
D.曹操回到故乡陈留,就立即筹资招兵买马,准备讨伐董卓。
小题5:断句和翻译。
(1)用“/”给下面的文段断句。(2分)
天下将乱非命世之才不能济也能安之者其在君乎
(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不就,称疾归乡里。(2分)
译文:                                                          
②邑中或窃识之,为请得解。(2分)
译文: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选段,回答问题(共10分,每小题2分)
夫人情莫不贪生恶死,念父母,顾妻子;至激于义理者不然,乃有所不得已也。今仆不幸,早失父母,无兄弟之亲,独身孤立,少卿视仆于妻子何如哉?且勇者不必死节,怯夫慕义,何处不勉焉!仆虽怯懦,欲苟活,亦颇识去就之分矣,何至自沉溺缧绁之辱哉!且夫臧获婢妾,犹能引决,况仆之不得已乎?所以隐忍苟活,幽于粪土之中而不辞者,恨私心有所不尽,鄙陋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世也。
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乃如左丘无目,孙子断足,终不可用,退而论书策,以舒其愤,思垂空文以自见。
仆窃不逊,近自托于无能之辞,网罗天下放失旧闻,略考其行事,综其终始,稽其成败兴坏之纪,上计轩辕,下至于兹,为十表,本纪十二,书八章,世家三十,列传七十,凡百三十篇。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草创未就,会遭此祸,惜其不成,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仆诚以著此书,藏之名山,传之其人,通邑大都,则仆偿前辱之责,虽万被戮.岂有悔哉!然此可为智者道,难为俗言也。
小题1:对下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且勇者不必死节(死:为……而死)
B.恨私心有所不尽(恨:仇恨)
C.不韦迁蜀,世传《吕览》(迁:贬谪)
D.上计轩辕,下至于兹(兹:现在,即汉武帝时期)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至激于义理者不然B.不能通其道
上计轩辕,下至于兹会遭此祸,惜其不成
C.仆虽怯懦,欲苟活……D.今仆不幸
虽万被戮,岂有悔哉                        况仆之不得已乎
小题3:下列句中加线词语与现代汉语的意义完全相同的一项  (     )
A.念父母,顾妻子B.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
C.网罗天下放失旧闻D.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小题4:下列最能直接表明司马迁“受辱而不死”是为了完成《史记》的一项(     )
A.夫人情莫不贪生恶死,念父母,顾妻子。
B.所以隐忍苟活,幽于粪土的中而不辞者,恨私心有所不尽,鄙陋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世也。
C.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
D.然此可为智者道,难为俗人言也
小题5:对以上文段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
A.选段一,作者摆脱了庸常的“死节”观念的来缚,将人个价值置于历史长河中来衡量,从而选择了一条“隐忍苟活,幽于粪土而不辞的更为考验人的精神与意志的荆棘之路。
B.选段二,作者列举古圣贤“历尽磨难而不屈,退而发愤著书”的先例,表明他正是从这些历史和文化发展的艰难历程中找到自己的榜样和前驱者,找到了人生的方向和矢志进取的道路。
C.选段三,先介绍《史记》的内容,体例和宗旨,再表明自己为完成巨著《史记》而“就极刑而无愠色”的决心。
D.《史记》开创了史书之先河,且具有不朽的文学价值。“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正是郭沫若对它的崇高评价。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9分)
良乃入,具告沛公。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张良曰:“谁为大王为此计者?”曰:“鲰生说我曰:‘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故听之。”良曰:“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且为之奈何?”张良曰:“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故?”张良曰:“秦时与臣游,项伯***人,臣活之。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 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张良出,要项伯。
项伯即入见沛公。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曰:“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项伯许诺,谓沛公曰:“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沛公曰:“诺。”
于是项伯复夜去,至军中,具以沛公言报项王,因言曰:“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不如因善遇之。”项王许诺。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项王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
(选自《鸿门宴》)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兄:像对待兄长一样
B.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蚤:通“早”
C.于是项伯复夜去,至军中军:军营
D.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从:跟从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君安与项伯有故B.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
C.具以沛公言报项王D.得复见将军于此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少卿视仆于妻子何如哉
小题3: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刘邦矫言善辩的一组是(  )
①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           ②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
③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         ④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⑤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       ⑥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
A.①②⑥B.①③⑤C.②④⑤D.③④⑥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9分)
臣密言: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祖母刘悯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既无叔伯,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独立,形影相吊。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汤药,未曾废离。
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诏书将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小题1:下列加点词古今意义完全相同的一项(  )
A.至于成立B.实为狼狈C.臣之辛苦D.举臣秀才
小题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夙兴以求,夜寐以思夙遭闵凶
B.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C.君既若见录,不久望君来慈父见背
D.薄田五十顷但以刘日薄西山
小题3:下列句子中句式特点与其他三句不同类的一项是(  )
A.今臣亡国贱俘B.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
C.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D.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10分)
《涸辙之鲋》
庄周家贫,故往贷粟于监河侯。
监河侯曰:“诺。我将得邑金,将贷子三百金,可乎?
庄周忿然作色曰:“周昨来,有中道而呼者。周顾视车辙中,有鲋鱼焉,周问之:鲋鱼,来!子何为者邪?对曰:“我,东海之波臣也。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周曰:“诺。我且南游吴越之王激西江水而迎子可乎鲋鱼忿然作色曰吾失吾常与我无所处吾得斗升之水然活耳君乃言此曾不如早索于枯鱼之肆
小题1:用“/”给文段中的划波浪线部分断句。(4分)
我且南游吴越之王激西江水而迎子可乎鲋鱼忿然作色曰吾失吾常与我无所处吾得斗升之水然活耳君乃言此曾不如早索于枯鱼之肆
小题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⑴我将得邑金,将贷子三百金,可乎?(3分)
⑵我,东海之波臣也。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3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