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大题4小题,共15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2-5题。文木先生传[清]程晋芳先生姓吴氏,讳敬梓,字敏轩,一字文木,全椒人。世望族,科第仕宦多显者。先生生而颖

本大题4小题,共15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2-5题。文木先生传[清]程晋芳先生姓吴氏,讳敬梓,字敏轩,一字文木,全椒人。世望族,科第仕宦多显者。先生生而颖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来源:不详
本大题4小题,共1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2-5题。
文木先生传
[清]程晋芳
先生姓吴氏,讳敬梓,字敏轩,一字文木,全椒人。世望族,科第仕宦多显者。先生生而颖异,读书才过目,辄能背诵。稍长,补学官弟子员①。袭父祖业,有二万余金。素不习生,性复豪上,遇贫即施,偕文士辈往还,饮酒歌呼穷日夜,不数年而产尽矣。
安徽巡抚赵公国麟闻其名,招之试,才之,以博学鸿词②荐,不赴廷试,亦自此不应乡举,而家益以贫。乃移居江城东之大中桥,环堵萧然,拥故书数十册,日夕自娱。窘极,则以书易米。
其学尤精《文选》,诗赋援笔立成,夙构者莫之为胜。辛酉、壬戌间,延至余家,与研诗赋,相赠答,惬意无间。而性不耐久,不数月,别去。生平见才士,汲引如不及。独嫉时文③士如仇,其尤工者,则尤嫉之。余恒以为过,然莫之能禁。缘此,所遇益穷。
岁甲戌,与余遇于扬州,知余益贫,执余手以泣曰:"子亦到我地位,此境不易处也,奈何?"余返淮,将解缆,先生登船言别,指新月谓余曰:"与子别,后会不可期。即景悢悢④,欲构句相赠,而涩于思,当异日耳。"时十月七日也,又七日而先生殁矣。盖享年五十有四。所著有《文木山房集》、《诗说》若干卷。又仿唐人小说为《儒林外史》五十卷,穷极文士情态,人争传写之。
余生平交友,莫贫于敏轩。抵淮访余,检其橐⑤,笔砚都无。余曰:"此吾辈所倚以生,可暂离耶?"敏轩笑曰:"吾胸中自有笔墨,不烦是也。"其流风余韵,足以掩映一时。  (节选自《勉行堂文集》卷六)
【注】①弟子员:明清称县学生员为弟子员。②博学鸿词:科举考试的一种名目。③时文:明清时指八股文。④悢悢(liàng):悲伤。⑤橐(tuó):盛物的袋子。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素不习治生治:经营
B.竟不赴廷试竟:竟然
C.性不耐久客客:客人
D.当俟异日耳俟:等待
小题2:下列句子中,全部直接表现吴敬梓"狂放洒脱"的一组是(3分)
①饮酒歌呼穷日夜         ②窘极,则以书易米
③夙构者莫之为胜         ④生平见才士,汲引如不及
⑤此境不易处也,奈何     ⑥吾胸中自有笔墨,不烦是也
A.①③⑤B.①②⑥C.①②⑤D.③④⑥
小题3:下列对文章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吴敬梓生性聪明,读书能过目成诵,长大后得到安徽巡抚赵国麟的赏识,但他却无意进取功名。
B.吴敬梓家境不错,继承了不少家产,但由于种种原因,几年之内耗尽家产,生活开始穷困起来。
C.吴敬梓乐善好施,喜与文人学士交往,但对善写八股文的读书人深恶痛绝,这体现了他的矛盾性格。
D.吴敬梓模仿唐人小说创作而成的《儒林外史》,写尽了文士们的性情状貌,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余恒以为过,然莫之能禁。(3分)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此吾辈所倚以生,可暂离耶?(3分)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小题1:C
小题2:B
小题3:C
小题4:(1)我常常认为这是一种过失,然而又不能制止他。 
(2)这是我们这些人所依靠的用来谋生的工具,可以短时抛离吗?
解析

小题1:应为“做客、客居”
小题2:③不是直接表现,表现才华④表现惜才⑤对对方处境的同情
小题3:“矛盾性格”有误
小题4:略
【参考译文】
先生姓吴,名敬梓,字敏轩,又字文木,全椒人。世代望族,科举及第和做官的大多显赫。先生生性特别聪明,读书才过目,就能背诵。长大后,补任县学生员。继承父亲的祖业,有二万多金。一向不学如何经营家业,性情又十分豪爽,遇到贫困的就施舍,跟文士们交往,常饮酒高歌穷尽日夜,不到几年家产就耗尽了。
安徽巡抚赵国麟听说他的名声,招过去一试,认为他有才,举荐他参加博学鸿词考试,竟然不去参加廷试,也从此不回应乡里的举荐,因而家境也就越发贫困。于是移居江城东边的大中桥,家徒四壁,冷落凄凉,只拥有几十本旧书,日夜自娱自乐。穷困到了极点,就拿书去换米。
他治学尤其精通《文选》,诗赋提笔一挥而就,即使那些事先构思的人也没有一个能超过他的。辛酉、壬戌年间,我邀请他到我家,和他一起研讨诗赋,互相赠答,快意无比,亲密无间。然而他生性耐不住长久客居他家,不到几个月,就辞别离去。他平生见到有才能的读书人,就想举荐提携他,唯恐来不及。唯独像仇人一样痛恨那些写八股文的读书人,对那些特别擅长写八股文的人,就特别痛恨。我常常认为这是一种过失,然而又不能制止他。因为这个缘故,他的处境更加穷困。
甲戌年,他和我在扬州相遇,知道我更加贫困了,就握着我的手哭着说:“你也到了我这种地步,这种处境不容易立足,怎么办?”我返回淮地,将要解开缆绳,先生登上船跟我告别,指着初升的月亮对我说:“跟你一别,日后见面不可约定。面对这样悲伤的情景,想要写几句话送给你,可是文思阻涩,还是等待他日吧。”当时是十月七日,又过了七天先生就去世了。享年五十四岁。所写的书有《文木山房集》、《诗说》若干卷。又模仿唐人小说写了《儒林外史》五十卷,穷尽读书人的情态,人们争着传抄。
我平生结交的朋友,没有比敏轩贫困的。先生抵达淮地看望我,我察看他盛物的袋子,连笔砚都没有。我说:“这是我们这些人所依靠的用来谋生的工具,可以短时抛离吗?”敏轩笑着说:“我胸中自有笔墨,不担心这些。”他的流风余韵,足以盖过当时的人。
举一反三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庄周家贫,故往贷粟于监河侯。监河侯曰:“诺!我将得邑金,将贷子三百金,可乎?”
庄周忿然作色曰:“周昨来,有中道而呼者。周顾视车辙中,有鲋鱼焉。周问之曰:‘鲋鱼来!子何为者邪?’对曰:‘我,东海之波臣也。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周曰:‘诺!我且南游吴越之王,激西江之水而迎子,可乎?’鲋鱼忿然作色曰:‘吾失我常与,我无所处。吾得斗升之水然活耳。君乃言此,曾不如早索我于枯鱼之肆!’”
小题1:与例句中加点词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
A.若不阙秦,将焉取之B.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C.既来之,则安之D.眄庭柯以怡颜
小题2:与“我,东海之波臣也”句式不相同的一项是()
A.刘备,天下枭雄B.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C.南冥者,天池也D.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
小题3:下列句子加点的虚词的用法,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①庄周忿然作色曰       ②吾得斗升之水然活耳
③故往贷粟于监河侯     ④曾不如早索我于枯鱼之肆
A.①②用法相同,③④用法不同。B.①②用法相同,③④用法相同。
C.①②用法不同,③④用法相同。D.①②用法不同,③④用法不同。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晋文公将与楚人战,召舅犯问之,曰:“吾将与楚人战,彼众我寡,为之奈何?”舅犯曰:“臣闻之,繁礼君子,不厌忠信;战阵之间,不厌诈伪。君其诈之而已矣。”文公辞舅犯,因召雍季而问之,曰:“我将与楚人战,彼众我寡,为之奈何?”雍季对曰:“焚林而田,偷取多兽,后必无兽;以诈遇民,偷取一时,后必无复。”文公曰:“善。”辞雍季,以舅犯之谋与楚人战以败之。归而行爵,先雍季而后舅犯。群臣曰:“城濮之事,舅犯谋也。夫用其言而后其身,可乎?”文公曰:“此非君所知也。夫舅犯言,一时之权也;雍季言,万世之利也。”仲尼闻之,曰:“文公之霸也,宜哉!既知一时之权,又知万世之利。”
或曰:雍季之对,不当文公之问。凡对问者,有因问小大缓急而对也。所问高大,而对以卑狭,则明主弗受也。今文公问“以少遇众”,而对曰“后必无复”,此非所以应也。且文公不知一时之权,又不知万世之利。战而胜,则国安而身定,兵强而威立,虽有后复,莫大于此,万世之利奚患不至?战而不胜,则国亡兵弱,身死名息,拔拂今日之死不及,安暇待万世之利?待万世之利,在今日之胜;今日之胜,在诈于敌;诈敌,万世之利而已。故曰:雍季之对,不当文公之问。且文公不知舅犯之言。舅犯所谓“不厌诈伪”者,不谓诈其民,谓诈其敌也。敌者,所伐之国也,后虽无复,何伤哉?文公之所以先雍季者,以其功耶?则所以胜楚破军者,舅犯之谋也;以其善言耶?则雍季乃道其“后之无复”也,此未有善言也。舅犯则以兼之矣。舅犯曰“繁礼君子,不厌忠信”者:忠,所以爱其下也;信,所以不欺其民也。夫既以爱而不欺矣,言孰善于此?然必曰“出于诈伪”者,军旅之计也。舅犯前有善言,后有战胜,故舅犯有二功而后论,雍季无一焉而先赏。“文公之霸,不亦宜乎?”仲尼不知善赏也。
小题1: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焚林而田,偷取多兽        田:同“畋”,打猎。
B偷取一时,后必无复        偷取:窃取,盗得
C且文公不知一时之权        权:权宜的计策
D拔拂今日之死不及          拔拂:拔除,免除
小题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
A 君其诈之而已矣               予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B 以舅犯之谋与楚人战以败之      愿以五十城请易璧
C虽有后复,莫大于此           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
D战而不胜,则国亡兵弱          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
小题3:下列语句全都属于“对两军交战可以用诈伪手段进行议论”的一组是( )
①战阵之间,不厌诈伪                   ②君其诈之而已矣
③以诈遇民,偷取一时,后必无复        ④今日之胜,在诈于敌
⑤ 敌者,所伐之国也,后虽无复,何伤哉  ⑥战而胜,则国安而身定
A ①③⑤       B ①④⑤         C ②③⑥          D ②④⑥
小题4: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 晋文公向雍季问战,雍季用设例比较的方法,表达了战争不能用伪诈手段的观点,由此引出作者对晋文公的诘责。
B 晋文公向舅犯问战,舅犯提出战争可以对敌方用伪诈的手段,劝晋文公采用伪诈手段,后来事实证明这一做法是可行的。
C 作者先由雍季论起,再责备文公对舅犯的误解,然后充分肯定舅犯的观点,最后否定孔子的言论,思路非常清晰。
D 韩非子对儒家一些观点是持批判态度的,所以他对晋文公的责备实际上是在否定渗透着儒家观念的雍季的思想。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翻译(8分)
(1)   雍季之对,不当文公之问
(2)   夫既以爱而不欺矣,言孰善于此?
课内翻译——
(3)自暴者不可与有言也,自弃者不可与有为也。
(4)井鱼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刘秀至郾、定陵,悉发诸营兵;诸将贪惜财物,欲分兵守之。秀曰:“今若破敌,珍宝万倍,大功可成;如为所败,首领无余,何财物之有!”乃悉发之。六月,乙卯朔,秀与诸营俱进,自将步骑千余为前锋,去大军四五里而陈;寻、邑亦遣兵数千合战,秀奔之,斩首数十级。诸将喜曰:“刘将军平生见小敌怯,今见大敌勇,甚可怪也!且复居前,请助将军!”秀复进,寻、邑兵却,诸部共乘之,斩首数百、千级。连胜,遂前,诸将胆气益壮,无不一当百,秀乃与敢死者三千人从城西水上冲其中坚。寻、邑陈乱,汉兵乘锐崩之,遂杀王寻。城中亦鼓噪而出,中外合势,震呼动天地;莽兵大溃,走者相腾践,伏尸百余里。会大雷、风,屋瓦皆飞,雨下如注,川盛溢,虎豹皆股战,士卒赴水溺死者以万数,水为不流。士卒奔走,各还其郡。于是海内豪杰翕然响应,皆杀其牧守,自称将军;旬月之间,遍于天下。
刘秀复徇颍川,攻父城不下,屯兵巾车乡。颍川郡掾冯异监五县,为汉兵所获。异曰:“异有老母在父城,愿归,据五城以效功报德!”秀许之。异归,遂与萌率五县以降。
新市、平林诸将以刘縯兄弟威名益盛,阴劝更始除之。秀谓縯曰:“事欲不善。”縯笑曰:“常如是耳。”更始大会诸将,取縯宝剑视之;绣衣御史申徒建随献玉玦;更始不敢发。李轶初与縯兄弟善,后更谄事新贵;秀戒縯曰:“此人不可复信!”縯不从。縯部将刘稷,勇冠三军,闻更始立,怒曰:“本起兵图大事者,伯升兄弟也。今更始何为者邪!”更始以稷为抗威将军,稷不肯拜;更始乃与诸将陈兵数千人,先收稷,将诛之;縯固争。李轶、朱鲔因劝更始并执縯,即日杀之。秀闻之,自父城驰诣宛谢。司徒官属迎吊秀,秀不与交私语,惟深引过而已,未尝自伐昆阳之功;又不敢为縯服丧,饮食言笑如平常。更始以是惭,拜秀为破虏大将军。
节选自《资治通鉴•卷第三十九》
【注】①寻、邑:指王寻、王邑,王莽的部将。②更始:指汉更始帝刘玄。
小题1: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阴劝更始除之阴:阴险
B.李轶初与縯兄弟善善:与……交好
C.司徒官属迎吊秀吊:安慰
D.未尝自伐昆阳之功伐:自夸,炫耀
小题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①城中亦鼓噪而出②古者富贵而名摩灭
B.①遂与萌率五县以降②玉斗一双,欲与亚父
C.①李轶、朱鲔因劝更始并执縯②因宾客至相如门前谢罪
D.①诸将以刘縯兄弟威名益盛②以其无礼于晋
小题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刘秀善于带兵,他知道将领们想多得财物,为了鼓励他们英勇作战,每个人都分到一些财物。
B.文中描写战争运用了夸张、对比等手法,写人与写物结合,表现了汉军大胜莽军大败的情势,很有感染力。
C.刘秀曾经提醒刘縯注意刘玄心怀恶意,可是刘縯却毫不在意,最终因他的部将出事而被刘玄杀掉。
D.刘秀在兄长被害之后的反应和表现可见他隐忍精明的个性,与刘縯憨直的性格构成了对比。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阅读《论语》中的这段文字,回答问题。(4分)
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何谓也?”子曰:“绘事后素。”曰:“礼后乎?”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已矣。”(3·8)
23.(1)子夏向孔子请教的是由《诗经》诗句引起的“素”与“绘”的问题,却又问到了“礼”。
两个问题之间有什么相同之处?(2分)
(2)从这个文段中可以看出子夏具有怎样的学习意识?体现了孔子怎样的教学思想?请
分别用一个成语作答。(2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