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化经典选段,回答问题。(6分)孟子曰:“今之事君者皆曰:‘我能为君辟土地,充府库。’——今之所谓良臣,古之所谓民贼也。君不乡道,不志于仁,而求富之,

阅读下面的文化经典选段,回答问题。(6分)孟子曰:“今之事君者皆曰:‘我能为君辟土地,充府库。’——今之所谓良臣,古之所谓民贼也。君不乡道,不志于仁,而求富之,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阅读下面的文化经典选段,回答问题。(6分)
孟子曰:“今之事君者皆曰:‘我能为君辟土地,充府库。’——今之所谓良臣,古之所谓民贼也。君不乡道,不志于仁,而求富之, 是富桀也。‘我能为君约与国,战必克。’——今之所谓良臣,古之所谓民贼也。君不乡道,不志于仁,而求为之强战,是辅桀也。由今之道,无变今之俗,虽与之天下,不能一朝居也。” (《孟子·告子下》)
【注】①与国:盟国。
 
 
 
 
 
 
(1)当时的“良臣”常以具备相当于我们现在所说的
三方面的才能自诩。
(2)选段反映了孟子的什么思想?请结合原文简要分析。(3分)
答:                                                                     
答案

⑴军事、外交、财政(财经、经济)(3分)
⑵主要反映了孟子的仁政和王道思想。孟子认为,如果君王不以正道和仁德为追求,臣子只一心帮助君王搜刮民脂、开疆辟土,这无异于残害百姓。这样的君臣,即使把天下都给他们也是坐不长的。(3分)
解析

参考译文:
孟子说:“如今服事国君的人都说:‘我能为国君开拓土地,充实府库。’如今所说的好臣子,正是古代所说的残害百姓的人。国君不向往道德,不立志行仁,却去想法让他富有,这等于是去让夏桀富有。又说:‘我能够替国君邀约盟国,每战一定胜利。’如今所说的好巨子,正是古代所说的残害百姓的人。国君不向往道德,不立志行仁,却去想法让他武力强大,这等于是去帮助夏桀。从如今这样的道路走下去,不改变如今的风俗习气,即便把整个天下给他,也是一天都坐不稳的。”
举一反三
阅读下文,回答15-19题。(15分)
戆子记
梅庄主人在翰林。佣仆三:一黠、一朴、一戆。
一日,同馆诸官小集,酒酣,主人曰:“吾辈兴阑矣,安得歌者侑一觞乎?”黠者应声曰:“有。”既又虑戆者有言,乃白主人,以他故遣之出,令朴者司阍,而自往召之。召未至,戆者已归,见二人抱琵琶到门,诧曰:“胡为来哉?”黠者曰:“奉主命。”戆者厉声曰:“吾自在门下十余年,未尝见此辈出入,必醉命也!”挥拳逐去。客哄而散,主人愧之。
一夕,然烛酌酒校书。天寒,瓶已罄,颜未酡,黠者眴朴者再沽。遭戆者于道,夺瓶还谏曰:“今日二瓶,明日三瓶,有益无损也。多酤伤费,多饮伤生,有损无益也!”主人强颔之。
既而改御史。早朝,书童掌灯,倾油污朝衣,黠者顿足曰:“不吉!”主人怒,命仆者行杖,戆者止之,谏曰:“仆尝闻主言:古人有羹污衣、烛然须不动声色者,主能言不能行乎?”主人迁怒曰:“尔欲沽直邪?市恩邪?”应曰:“恩自主出,仆何有焉!仆效愚忠,而主曰沽直!主今居言路,异日跪御蹋,与天子争是非,坐朝班,与大臣争献替。弃印绶其若屣,甘迁谪以如归。主亦沽直而为之乎?人亦谓主沽直而为之乎?”主人语塞,谢之,而心颇衔之。
由是黠者日夜伺其短,诱朴者共媒蘖,劝主人逐之。会主人有罪下狱,不果。
未几,奉命戍边,出狱治装。黠者逃矣,朴者亦力求他去,戆者攘臂而前曰:“此吾主报国之时,即吾侪报主之时也。仆愿往!”市马、造车、制穹庐、备粱糗以从。于是主人喟然叹曰:“吾向以为黠者有用,朴者可用也。乃今而知黠者有用而不可用,而戆者可用也;朴者可用而实无用,而戆者有用也。”
养以为子,名曰“戆子”云。
小题1:解释下列加点词(4分)
(1)既又虑戆者有言,乃白主人                  
(2)天寒,瓶已罄                 
(3)主人强颔之                  
(4)仆效愚忠                 
小题2:下列加点词,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2分)
A.今日二瓶,明日三瓶,有益无损也。//多酤伤费,多饮伤生,有损无益也!
B.仆效愚忠,而主曰沽直!//令朴者司阍,而自往召之
C.甘迁谪以如归//予本非文人画士,甘受诟厉,辟病梅之馆以贮之
D.由是黠者日夜伺其短//令尹子兰闻之,大怒,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
小题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主人语塞,谢之,而心颇衔之。
                                                                                
(2)未几,奉命戍边,出狱治装。
                                                                                   
小题4:本文重在表现“戆子”                                     的形象特点。(2分)
小题5:本文为了传神地表现戆子和黠者的人物性格,用了对比的手法,请结合文章对此加以简要分析。(3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回答20-24题。(13分)
养竹记
白居易
竹似贤,何哉?竹本固,固以树德,君子见其本,则思善建不拔者。竹性直,直以立身;君子见其性,则思中立不倚者。竹心空,空以体道;君子见其心,则思应用虚者。竹节贞,贞以立志;君子见其节,则思砥砺名行,夷险一致者。夫如是,故君子人多树为庭实①焉。
贞元十九年春,居易以拔萃选及第,授校书郎,始于长安求假居处,得常乐里故关相国私第之东亭而处之。明日,履及于亭之东南隅,见丛竹于斯,枝叶殄瘁②,无声无色。询于关氏之老,则曰:此相国之手植者。自相国捐馆,他人假居,由是筐篚③者斩焉,彗④帚者刈焉,刑余之材,长无寻焉,数无百焉。又有凡草木杂生其中,菶茸荟郁,有无竹之心焉。居易惜其尝经长者之手,而见贱俗人之目,剪弃若是,本性犹存。乃芟蘙荟,除粪壤,疏其间,封⑤其下,不终日而毕。于是日出有清阴,风来有清声。依依然,欣欣然,若有情于感遇也。
嗟乎!竹,植物也,于人何有哉?以其有似于贤而人爱惜之,封植之,况其真贤者乎?然则竹之于草木,犹贤之于众庶。鸣呼!竹不能自异,唯人异之。贤不能自异,唯用贤者异之。故作《养竹记》,书于亭之壁,以贻其后之居斯者,亦欲以闻于今之用贤者云。
注释:①庭实:原指将贡品或礼物陈列于庭,让人观赏。这里是指将竹子种植在庭院中,随时观赏。②殄瘁:枯萎凋谢的样子。③篚:竹制的盛器。④彗:扫帚。这里作动词。⑤封:培土。
小题1:作者以竹的□□、□□、□□、□□的特点比喻君子之德。(2分)
小题2:庭院中的竹子“枝叶殄瘁,无声无色”的原因是                                      
                (用文中的语句回答)。(2分)
小题3:“日出有清阴,风来有清声”,这句话表达了作者                                       
                                                                。(2分)
小题4:下列说法正确的两项是(   )(   )(4分)
A.在庭院中种竹子的人,大多是有道德有修养的人。
B.相国死了以后,他的故居捐赠出来,给人居住。
C.本文以“竹似贤”一句,统领全文,娓娓道来。
D.本文从多方面写“养竹”的方法,内容详实丰富。
E.作者在长安的居所,原是关相国私人住宅的东亭。
F.“见贱俗人之目”意思是,被低贱的俗人所见。
小题5:文中说对人才要“异之”,“异之”的意思是                              。这篇文章的写作目的是                                                                    
                                                                   。(3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9分,每小题3分)
桓荣字春卿,沛郡龙亢人也。少学长安,事博士九江来普。常客佣以自给,精力不倦,十五年不窥家园。至王莽篡位乃归。会来普卒,荣奔丧九江,负土成坟,因留教授,徒众数百人。莽败,天下乱。荣抱其经书与弟子逸匿山谷,虽常饥困而讲论不辍,后复客授江淮间。
建武十九年,年六十余,始辟大司徒府。时,显宗始立为皇太子,选求明经,乃擢荣弟子豫章何汤为虎贲中郎将,以《尚书》授太子。世祖从容问汤本师为谁,汤对曰:“事沛国桓荣。”帝即召荣,令说《尚书》,甚善之。拜为议郎,赐钱十万,入使授太子。每朝会,辄令荣于公卿前敷奏经书。帝称善,曰:“得公几晚!”会欧阳博士缺,帝欲用荣。荣叩头让曰:“臣经术浅薄,不如同门生郎中彭闳、扬州从事皋弘。”帝曰:“俞,往,女谐。”因拜荣为博士,引闳、弘为议郎。
车驾幸大学,会诸博士论难于前,荣被服儒衣,温恭有蕴籍,辩明经义,每以礼让相厌,不以辞长胜人,儒者莫之及,特加赏赐。后荣入会庭中,诏赐奇果,受者皆怀之,荣独举手捧之以拜。帝笑指之曰:“此真儒生也。”以是愈见敬厚,常令止宿太子宫。
二十八年,大会百官,诏问谁可傅太子者,群臣承望上意,皆言太子舅执金吾原鹿侯阴识可。博士张佚正色曰:“今陛下立太子,为阴氏乎?为天下乎?即为阴氏,则阴侯可;为天下,则固宜用天下之贤才。”帝称善,曰:“欲置傅者,以辅太子也。今博士不难正朕,况太子乎?”即拜佚为太子太傅,特加赏赐,而以荣为少傅,赐以辎车、乘马。又诏诸生雅吹击磬,尽日乃罢。荣大会诸生,陈其车马、印绶,曰:“今日所蒙,稽古之力也,可不勉哉!”
三十年,拜为太常。荣初遭仓卒,与族人桓元卿同饥厄,而荣讲诵不息。元卿嗤荣曰:“但自苦气力,何时复施用乎?”荣笑不应。及为太常,元卿叹曰:“我农家子,岂意学之为利乃若是哉!”
小题1: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虽常饥困而讲论不辍 辍:停止,中止。B.十五年不窥家园 窥:注意,留心。
C.荣叩头让曰 让:责备,问责D.始辟大司徒府 辟:被征召,被任命。
小题2: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能体现桓荣“刻苦自励,教学不怠”的一组是①
常客佣以自给,精力不倦  ②虽常饥困而讲论不辍  ③臣经术浅薄,不如同门生郎中彭闳  
④荣被服儒衣,温恭有蕴籍 ⑤荣独举手捧之以拜   ⑥与族人桓元卿同饥厄,而荣讲诵不息
A.③⑤⑥B.①②⑥C.②⑤⑥D.①③④
小题3: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桓荣六十多岁时才做官,后来被命令教授太子,皇帝每次朝会都会让他在公卿面前讲述经书,同他有相见恨晚的感觉。
B.桓荣年轻时求学长安,拜博士九江人来普为师。老师死后,他奔丧九江,背土筑坟,并留在九江,教授学生数百人。
C.桓荣深得皇帝信任,敢于进谏。在谁能做太子的问题上,他不惧权贵,据理力争,最后,皇帝同意了他的意见,并赏赐他很多财物。
D.桓荣后来被任命为太子少博,皇帝赐予他马车等财物,他认为这些都是研习古事的功劳。
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帝称善,曰:“欲置傅者,以辅太子也。今博士不难正朕,况太子乎?”(5分)
答:                                                                                
                                                                                   
(2)及为太常,元卿叹曰:“我农家子,岂意学之为利乃若是哉!”(5分)
答: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答吴充秀才书
欧阳修
前辱示书及文三篇,发而读之,浩乎若千万言之多,及少定而视焉,才数百言尔。非夫辞丰意雄,沛然有不可御之势,何以至此!然犹自患伥伥①莫有开之使前者,此好学之谦言也。
修材不足用于时,仕不足荣于世,其毁誉不足轻重,气力不足动人。世之欲假誉以为重,借力而后进者,奚取于修焉?先辈学精文雄,其施于时,又非待修誉而为重、力而后进者也。然而惠然见临,若有所责,得非急于谋道,不择其人而问焉者欤?
夫学者未始不为道,而至者鲜焉。非道之于人远也,学者有所溺焉尔。盖文之为言,难工而可喜,易悦而自足。世之学者往往溺之,一有工焉,则曰:“吾学足矣。”甚者至弃百事不关于心,曰:“吾文士也,职于文而已。”此其所以至之鲜也。
昔孔子老而归鲁,六经之作,数年之顷尔,何其用功少而至于此也!圣人之文虽不可及,然大抵道胜者文不难而自至也。故孟子皇皇,不暇著书,荀卿盖亦晚而有作。若杨雄、王通,方勉焉以模言语,此道未足而强言者也。后之惑者徒见前世之文传以为学者文而已故愈力愈勤而愈不至。此足下所谓终日不出于轩序,不能纵横高下皆如意者,道未足也。若道之充焉,虽行乎天地,入于渊泉,无不之也。
先辈之文浩乎沛然,可谓善矣。而又志于为道,犹自以为未广,若不止焉,孟、荀可至而不难也。修学道而不至者,然幸不甘于所悦而溺于所止。因吾子之能不自止,又以励修之少进焉,幸甚幸甚。修白。(有删节)
注①:伥伥,惆怅的样子。
小题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发而读之发:打开
B.夫学者未始不为道为:探求
C.盖文之为言,难工而可喜工:精细工巧
D.何其用功少而至于此也何其:多么
小题2:下列各项中不属于欧阳修表达谦虚之意的一项是      (   )
A.修材不足用于时,仕不足荣于世
B.得非急于谋道,不择其人而问焉者欤?
C.非道之于人远也,学者有所溺焉尔
D.因吾子之能不自止,又以励修之少进焉,幸甚幸甚
小题3:对这篇文章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欧阳修虽受人尊敬,但仍担心没有人开导自己以求更进一步,这是他好学自谦的话。
B.很多求学的人想探求道而不能到达道的境界,原因多是沉湎于文章之中。
C.欧阳修说吴充若追求不止,达到孟子、荀子的境地也是不难的,有说客套话的味道。
D.欧阳修主张要在实践中“充道”,反对作家脱离实际,在书斋里空谈作文。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12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任  事
(明)江盈科
天下有百世之计,有一世之计,有终岁之计。计有久近,而治乱之分数因之。国家自洪武至于今,二百四十年,承平日久,然所以保持承平之计,则日益促。自宗藩、官制、兵戎、财务以及屯田、盐法,率皆敝坏之极,收拾无策,整顿无绪。当其事者,如坐敝船中,时时虞溺,莫可如何。计日数月,寄幸迁转,以遗后来。后来者又后来,人复一人,岁复一岁,而愈敝愈极。虽有豪杰,安所措手?
盖闻里中有病脚疮者,痛不可忍,谓家人曰:“尔为我凿壁为穴。”穴成,伸脚穴中,入邻家尺许。家人曰:“此何意?”答曰:“凭他去邻家痛,无与我事。”又有医者,自称善外科,一裨将阵回,中流矢,深入膜内,延使治。乃持并州剪剪去矢管,跪而请谢。裨将曰:“簇在膜内者须亟治。”医曰:“此内科事,不应并责我。”
噫,脚入邻,然犹我之脚;镞在膜内,然亦医者之事也。乃隔一壁,辄思委脚;隔一膜,辄欲分科,然则痛安能已、责安能诿乎?今日当事诸公,见事之不可为,而但因循苟安,以遗来者,亦若委痛于邻家,推责于内科之意。
呜呼,忠臣事君,岂忍如此?古人盖有身死而尸谏、临终而荐贤者,岂其及吾之身,一策莫展,而但欲遗诸后人也哉!虽然,为之之道,盖亦甚难。我明任事如忠肃、忠宣①二公,皆不免以身为殉。信乎,任事之难哉!
(节选《江盈科集》)
【注释】①忠肃、忠宣:指于谦、刘大夏。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则日益促促: 急促,赶快
B.时时虞溺虞: 担心
C.跪而请谢谢: 辞别,告辞
D.不应并责我责: 要求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
A.①然所以保持承平之计②吾所以待侯生者备矣
B.①而但因循苟安②蒙故业,因遗策
C.①无与我事②今王与百姓同乐,则王矣
D.①乃隔一壁②今君乃亡赵走燕
小题3:以下句子中,全都直接表现任事者无所作为,互相推诿的一组是  (    )
①收拾无策,整顿无绪      ②时时虞溺,莫可如何  
③计日数月,寄幸迁转      ④凭他去邻家痛,无与我事
⑤此内科事,不应并责我    ⑥而但因循苟安,以遗来者
A.①②⑤B.①④⑥C.②③⑥D.②⑤⑥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明代末年,社会败坏到了极点,绝大部分任事者只为个人安危考虑,对社会现状的改变却无能为力。
B.文中引用“病脚疮者”“治箭伤医者”两则寓言,揭示社会痼疾不能转嫁和表面文章不能根治之理,讽喻因循守旧、互相推委的任事者。
C.作者在文末列举于谦、刘大夏等忠臣良将以身殉职的事例,说明任事之艰难的道理,认为不必责怪那些“委痛于邻家,分科于膜外者”。
D.用寓言故事进行形象生动地说理,构成了本文的一大艺术特色;用浅显的比喻来描摹人物的心态,呈现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小题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⑴计有久近,而治乱之分数因之(4分)
                                                                             
⑵一裨将阵回,中流矢,深入膜内,延使治(3分)
                                                                             
⑶然则痛安能已、责安能诿乎(3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