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二十四诗品①小序清•杨廷芝诗不可以无品,无品不可以为诗,此诗品所以作也。予总观统论,默会深思,窃以为兼体用,该内外,故以雄浑先之。有不可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二十四诗品①小序清•杨廷芝诗不可以无品,无品不可以为诗,此诗品所以作也。予总观统论,默会深思,窃以为兼体用,该内外,故以雄浑先之。有不可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二十四诗品①小序
清•杨廷芝
诗不可以无品,无品不可以为诗,此诗品所以作也。
予总观统论,默会深思,窃以为兼体用,该内外,故以雄浑先之。有不可以迹象求者,则曰冲淡。亦有可以色相见者,则曰纤 ,不沉著,不高古,则虽冲淡纤 ,犹非妙品。出之典雅,加以洗炼,劲健不过乎质,绮丽不过乎文,无往不归于自然。含蓄不尽,则茹古而涵今;豪放无边,则空天而廓宇。品亦妙矣,品妙而斯为极品。
夫品固出于性情,而妙尤发于精神,缜密则宜重宜严,疏野则亦松亦活,清奇而不至于凝滞,委曲而不容以径直,要之无非实境也。境值天下之变,不妨极于悲慨,境处天下之赜 ,亦有以拟诸形容。超则轶乎其前,诣则绝乎其后。飘则高下何定,逸则闲散自如。旷观天地之宽,达识古今之变;无美不臻,而复以流动终焉。品斯妙极,品斯神化矣。
廿四品备,而后可与天地无终极。品之伦次定,品之节序全,有品   ,亦于言而可以知其志。诗之不可以无品也如是夫!
【注】①二十四诗品:是唐代诗论家、诗人司空图,字表圣(837—908)的论诗专著,简称《诗品》。其中把诗歌的艺术风格和意境分为雄浑、冲淡、纤 、沉着、高古、典雅、洗炼、劲健、绮丽、自然、含蓄、豪放、精神、缜密、疏野、清奇、委曲、实境、悲慨、形容、超诣、飘逸、旷达、流动等二十四品类,每品用十二句四言韵语来加以描述。②赜:深奥,奥妙。
小题1:对下面句子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亦有可以色相见者,则日纤——诗的品格若是以“纤 ”为特色,则诗中描写的景象和色彩就非常突出。
B.含蓄不尽,则茹古而涵今——如果“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那么诗歌之品就属“含蓄”,其妙处在于不著一字,尽得古今风流。
C.超则轶乎其前,诣则绝乎其后——只有超越前人,不受前人的束缚,才能使诗的品格到达超然肆意又让后人难以企及的佳境。
D.廿四品备,而后可与天地无终极——能够品味这二十四品,则仿佛可以获得与天地一样长久的精神了。
小题2:根据“小序”所言,下面对唐诗之品的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峨眉山月半轮秋,隐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李白《峨眉山月歌》)——自然
B.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柳宗元《江雪》》——清奇
C.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王维《竹里馆》)——冲淡
D.梁园日暮乱飞鸦,极目萧条三两家。庭树不知人去尽,春来还发旧时花。(岑参《山房春事》)——绮丽

答案

小题1:C
小题2:D
解析

小题1:C(无“不受前人束缚”之意,此处超诣是超然洒脱之意)     
小题2:D(A.合乎“自然”,舟行于月夜江中,与山水浑然一体,如自然造化之涌现,而无一丝人工斧凿之痕迹。B.合乎“清奇”之美,人烟灭绝,江寒雪白,反映了清奇高士的心灵世界。C.诗意冲和淡远,优游不迫。D.应对应“含蓄”,诗中未有感慨而今古兴亡、盛衰无常的感慨自在其中,所谓“不著一字,尽得风流”,既是“文已尽而意有余”之意,亦即“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
诗不可以没有品位(品格),没有品位不能成为诗,这是《诗品》写作的原因。
我通篇阅读其论,默默领会深深思考,私下认为,因包含万物又超乎一切言象之外,所以把“雄浑”列在首位。那些不可以依循其形而寻的冲和淡宕就是所谓的“冲淡”。也有可以从色彩和形貌可见韵味的,那就是“纤穠”,(但是如果)不深沉稳健,不高格脱俗,那么即使有冲淡纤穠之意味,还不是佳作。诗意典雅,又洁净精纯,充实强健不盖过诗之内容,光彩夺目不盖过诗之形式,这无不是要归于“自然”。含蓄不露语意不尽,(是因为)包含古今;豪迈放纵,意气无边,(是因为)胸怀天地。这样的品格真是美妙啊,品格美妙这就是诗中极品。
品位来自性情,精妙来源于精神气质,缜密则是又有真迹可寻又有理可微会,疏野则是既任性松弛又率无拘束,清高奇绝又不至于诗意凝结,百折千回幽深不容直遂,总之没有不是表达真情和揭示实理的。处于天下之变革之时,诗意则有悲痛感慨之品,正遇世间深奥之妙,则可以用具象声形来捕捉神妙。超然放纵不同寻常,是为超诣,飘逸则是情思飘扬,凌云神怡。旷达是心胸宽广,淡看欢歌忧愁;所有最美的意境韵味都能达到,因而又最终以“流动”结束。品位到这样真是妙极之至,神化之至。
能够品味这二十四品,则仿佛可以获得与天地一样长久的精神了。品位之高下得以确定,品位之先后可以全面,因此有品味则可以确定诗的品格,在诗中也可以明白其志趣。诗歌不能没有品格就像这样!
举一反三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梁孝王,景帝母弟,窦太后爱之,令得自请置相、二千石,出入游戏,僭于天子。天子闻之,心弗善也。太后知帝不善,乃怒梁使者,弗见,案责王所为。韩安国为梁使,见大长公主而泣曰:“何梁王为人子之孝,为人臣之忠,而太后曾弗省也?夫前日吴、楚、齐、赵七国反时,自关以东皆合从西乡,惟梁最亲为艰难。梁王念太后、帝在中,而诸侯扰乱,一言泣数行下,跪送臣等六人,将兵击却吴楚,吴楚以故兵不敢西,而卒破亡,梁王之力也。今太后以小节苛礼责望梁王。梁王父兄皆帝王,所见者大,故出称跸,入言警,车旗皆帝所赐也,即欲以侘(chà,夸耀)鄙县,驱驰国中,以夸诸侯,令天下尽知太后、帝爱之也。今梁使来,辄案责之。梁王恐,日夜涕泣思慕,不知所为。何梁王之为子孝,为臣忠,而太后弗恤也?”大长公主具以告太后,太后喜曰:“为言之帝。”言之,帝心乃解,而免冠谢太后曰:“兄弟不能相教,乃为太后遗忧。”悉见梁使,厚赐之。其后梁王益亲欢。太后、长公主更赐安国可直千余金。名由此显,结于汉。
其后安国坐法抵罪,狱吏田甲辱安国。安国曰:“死灰独不复然乎?”田甲曰:“然即溺之。”居无何,梁内史缺,汉使使者拜安国为梁内史,起徒中为二千石。田甲亡走。安国曰:“甲不就官,我灭而宗。”甲因肉袒谢。安国笑曰:“可溺矣!公等足与治乎?”卒善遇之。           
安国为人多大略,智足以当世取合。而出于忠厚焉,贪嗜于财。所推举皆廉士,贤于己者也。于梁举壶遂,臧固、郅他,皆天下名士,士亦以此称慕之,唯天子以为国器。
(选自《史记•韩长孺列传》)
小题1: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出入游戏,僭于天子僭:侮蔑
B.今太后以小节苟礼责望梁王望:埋怨
C.即欲以侘鄙县  鄙:边远的地区
D.其后安国坐法抵罪坐:触犯
小题2:下列各组加点虚词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出入游戏,僭于天子  B.今太后以小节苛礼责望梁王
  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予以愚触罪
C.太后喜曰:“为言之帝。”D.兄弟不能相教,乃为太后遗忧
自其不变者而观之            东野与吾书,乃问使者 
小题3: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梁孝王和景帝是同胞兄弟,由于倍受窦太后喜爱,就私自设置丞相和二千石级官员,并且不把天子放在眼里,几乎招惹祸患。
B.由韩安国话可知,梁孝王在七国叛乱时,派军队打退叛军,为阻止叛军西进,保卫太后和皇上立下功勋。
C.由于韩安国明于事理,善于剖断,终于通过大长公主和太后,化解了景帝和梁孝王之间的嫌隙。
D.选文中着重肯定了韩安国有谋略、有才智、为人宽厚、能为国举贤等优点,也提到了他的缺点。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下列各项中翻译不恰当的一项是:()
A.祖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祖孙二人,更加相依为命,因此我不愿意放弃侍养祖母,远离她去做官。
B.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
因此我为陛下尽忠的时间还很长,而报答侍奉祖母的时间却很短了。
C.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
我活着就应当为陛下献出生命,死后也要像结草老人那样暗中报答陛下之恩。
D.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有学识有修养的人本性并不是与常人不同,(只是)他们善于借助外物。
此处的“于”只是引出对象,不是介词结构后置。
题型:单选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1——14题。
萧相国何者,沛丰①人也。高祖起为沛公,何常为丞督事。沛公至咸阳,诸将皆争走金帛财物之府分之,何独先入收秦丞相御史律令图书②藏之。沛公为汉王,以何为丞相。汉王所以具知天下扼塞③,户口多少,强弱之处,民所疾苦者,以何具得秦图书也。何进言韩信,汉王以信为大将军。
汉王引兵东定三秦,何以丞相留守巴蜀,镇抚谕告,使给军食。汉二年,汉王与诸侯击楚,何守关中,汉王数失军遁去,何常兴关中卒,辄补缺。上以此专属任何关中事。汉五年,既***项羽,定天下,论功行封。群臣争功,岁余功不决。高祖以萧何功最盛,封为酂侯,所食邑多。功臣皆曰:“臣等身被坚执锐,多者百余战,少者数十合,攻城略地,大小各有差。今萧何未尝有汗马之劳,徒持文墨议论,不战,顾反居臣等上,何也?”高帝曰:“诸君知猎乎?夫猎,追***兽兔者狗也,而发棕指示兽处者人也。今诸君徒能得走兽耳,功狗也。至如萧何,发棕指示,功人也。且诸君独以身随我,多者两三人。今萧何举宗数十人皆随我,功不可忘也。”君臣皆莫敢言。於是乃令萧何第一,赐带剑履上殿,入朝不趋。
汉十一年,陈豨反,高祖自将,至邯郸。未罢,淮阴侯谋反关中,吕后用萧何计,诛淮阴侯。上已闻淮阴侯诛,使使拜丞相何为相国,益封五千户,令卒五百人一都尉为相国尉。召平谓相国曰:“上暴露於外而君守於中,非披矢石之事而益君封置卫者,疑君心矣。夫置卫卫君,非以宠君也。愿君让封勿受,悉以家私财佐军,则上心说。”相国从其计,高帝乃大喜。
何素不与曹参相能,及何病,孝惠自临视相国病,因问曰:“君即百岁后,谁可代君者?”对曰:“知臣莫如主。”孝惠曰:“曹参何如?”何顿首曰:“帝得之矣!臣死不恨矣!” 孝惠二年,相国何卒,谥为文终侯。
[注]①丰,古邑名,秦时属沛县。②律令,法令。图书,实为图籍文书的省称。③扼塞,险要难行的军事要地。
小题1: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益封五千户益:增加
B.愿君让封勿受让:辞让
C.悉以家私财佐军佐:佐助
D.臣死不恨矣恨:仇恨
小题2: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以何为丞相②以何具得秦图书也
B.①而发棕指示兽处者人也②非披矢石之事而益君封置卫者
C.①高帝乃大喜②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D.①功不可忘也②而发棕指示兽处者人也
小题3:
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表现萧何作为丞相尽忠本职的一组是
何独先入收秦丞相御史律令图书藏之
镇抚谕告,使给军食
何常兴关中卒,辄补缺
吕后用萧何计,诛淮阴侯
帝得之矣,臣死不恨矣
A.①②③B.①③⑤C.②③④D.③④⑤
小题4:
下列对原文的陈述与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A.萧何和刘邦同是沛人,功劳显赫,忠心耿耿,一直深受刘邦信任。
B.平定天下论功行封时,群臣都认为萧何功劳不是最大,刘邦力排众议,认定萧何功劳最大。
C.汉王平定陈豨叛乱后,认为萧何诛***韩信有功,授予萧何相国的官职。
D.萧何入咸阳后,在诸将争夺财产时收藏图书资料,又主动推荐大将韩信及有嫌隙的曹参,表现了他的远见和大度。
小题5: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上以此专属任何关中事
(2)夫置卫卫君,非以宠君也
(3)君即百岁后,谁可代君者?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郭翻字长翔,武昌人也。翻少有志操,辞州郡辟及贤良之举。 家于临川,不交世事,惟以渔钓射猎为娱。居贫无业,欲垦荒田,先立表题,经年无主,然后乃作。稻将熟,有认之者,悉推与之。县令闻而诘之,以稻还翻,翻遂不受。尝以车猎,去家百余里,道中逢病人,以车送之,徒步而归。而渔猎所得,或从买者,便与之而不取直,亦不告姓名。由是士庶咸敬贵焉。
尝坠刀于水,路人有为取者,因与之。路人不取,固辞,翻曰:“尔向不取,我岂能得!”路人曰:“我若取此,将为天地鬼神所责矣。”翻知其终不受,复沉刀于水。路人怅焉,乃复沉没取之。翻于是不逆其意,乃以十倍刀价与之,其廉不受惠,皆此类也。
《晋书•隐逸》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辞州郡辟及贤良之举辟:征召
B.经年无主,然后乃作经年:一年
C.路人不取,固辞固:坚决
D.翻于是不逆其意逆:接受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辞州郡辟及贤良之举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B.徒步而归
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
C.乃复沉没取之
良乃入,具告沛公
D.其廉不受惠,皆此类也
其皆出于此乎
小题3:上文中反映郭翻自甘淡泊的一组句子是( )(3分)
①辞州郡辟 ②不交世事,惟以渔钓射猎为娱 ③欲垦荒田,先立表题,经年无主,然后乃作 ④道中逢病人,以车送之 ⑤渔猎所得,或从买者,便与之而不取直,亦不告姓名 ⑥复沉刀于水
A.①③⑤B.②④⑥C.①②⑤D.③④⑥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李白传
李白,字太白,山东人。少有逸才,志气宏放,飘然有超世之心。父为任城尉,因家焉。少与鲁中诸生孔巢父、韩沔、裴政、张叔明、陶沔等隐于徂徠山,酣歌纵酒,时号“竹溪六逸”。
天宝初,客游会稽,与道士吴筠隐于剡中。既而玄宗诏筠赴京师,筠荐之于朝,遣使召之,与筠俱待诏翰林。白既嗜酒,日与饮徒醉于酒肆。玄宗度曲,欲造乐府新词,亟召白,白已卧于酒肆矣。召入,以水洒面,即令秉笔,顷之成十余章,帝颇嘉之。尝沉醉殿上,引足令高力士脱靴,由是斥去。乃浪迹江湖,终日沉饮。时侍御史崔宗之谪官金陵,与白诗酒唱和。尝月夜乘舟,自采石达金陵,白衣宫锦袍,于舟中顾瞻笑傲,傍若无人。
初,贺知章见白,赏之曰:“此天上谪仙人也。”禄山之乱,玄宗幸蜀,在途以永王璘为江淮兵马都督、扬州节度大使,白在宣州谒见,遂辟为从事。永王谋乱,兵败,白坐长流夜郎。后遇赦得还,竟以饮酒过度,醉死于宣城。有文集二十卷,行于时。
(选自《旧唐书•一百九十卷下》)
小题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因家焉家:安家
B.亟召白亟:屡次
C.白坐长流夜郎坐:由于
D.遂辟为从事辟:征召
小题2: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部直接表现李白嗜酒好饮的一组是(3分)
①已卧于酒肆矣         ②乃浪迹江湖,终日沉饮
③日与饮徒醉于酒肆     ④召入,以水洒面
⑤顷之成十余章         ⑥尝沉醉殿上
A.①②⑤B.②④⑤C.①③⑥D.③④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李白本人喜欢饮酒作诗,因此他结交的几位书生也都具有这个特点,“竹溪六逸”可谓情趣相投。
B.李白因道士吴筠推荐而奉诏入朝,却又因为经常喝醉酒而被逐出朝廷,从此只能是浪迹江湖,无缘仕途。
C.李白生性狂傲,放荡不羁,月明之夜与朋友驾船由采石到金陵去,他也身穿宫锦袍,表现出一副旁若无人的样子。
D.贺知章见到李白后赞赏他是天上贬下来的仙人,李白诗歌超凡脱俗的成就和奔放豪迈的风格由此可见一斑。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