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程昱字仲德,东郡东阿人也。长八尺三寸,美须髯。黄巾起,县丞王度反应之,烧仓库。县令逾城走,吏民负老幼东奔渠丘山。昱使人侦视度,度等得空城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程昱字仲德,东郡东阿人也。长八尺三寸,美须髯。黄巾起,县丞王度反应之,烧仓库。县令逾城走,吏民负老幼东奔渠丘山。昱使人侦视度,度等得空城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程昱字仲德,东郡东阿人也。长八尺三寸,美须髯。黄巾起,县丞王度反应之,烧仓库。县令逾城走,吏民负老幼东奔渠丘山。昱使人侦视度,度等得空城不能守,出城西五六里止屯。昱谓县中大姓薛房等曰:“今度等得城郭不能居,其势可知。此不过欲虏掠财物,非有坚甲利兵攻守之志也。今何不相率还城而守之?且城高厚,多谷米,今若还求令,共坚守,度必不能久,攻可破也。”房等以为然。吏民不肯从,曰:“贼在西,但有东耳。”昱谓房等:“愚民不可计事。”乃密遣数骑举幡于东山上,令房等望见,大呼言“贼已至”,便下山趣城,吏民奔走随之,求得县令,遂共城守。度等来攻城,不能下,欲去。昱率吏民开城门急击之,度等破走。东阿由此得全。
初平中,兖州刺史刘岱辟昱,昱不应。是时岱与袁绍、公孙瓒和亲,绍令妻子居岱所,瓒亦遣从事范方将骑助岱。后绍与瓒有隙。瓒击破绍军,乃遣使语岱,令遣绍妻子,使与绍绝。别敕范方:“若岱不遣绍家,将骑还。吾定绍,将加兵于岱。”岱议连日不决,别驾王彧白岱:“程昱有谋,能断大事。”岱乃召见昱,问计,昱曰:“若弃绍近援而求瓒远助,此假人于越以救溺子之说也。夫公孙瓒,非袁绍之敌也。今虽坏绍军,然终为绍所禽。夫趣一朝之权而不虑远计,将军终败。”岱从之。范方将其骑归,未至,瓒大为绍所破。岱表昱为骑都尉,昱辞以疾。
太祖临兖州,辟昱。昱将行,其乡人谓曰:“何前后之相背也!”昱笑而不应。太祖与语,说之,以昱守寿张令。刘备失徐州,来归太祖。昱说太祖***备,太祖不听。后又遣备至徐州要击袁术,昱与郭嘉说太祖曰:“公前日不图备,昱等诚不及也。今借之以兵,必有异心。”太祖悔,追之不及。会术病死,备至徐州,遂***车胄,举兵背太祖。顷之,昱迁振威将军。袁绍在黎阳,将南渡。时昱有七百兵守鄄城。太祖闻之,使人告昱,欲益二千兵,昱不肯,曰:“袁绍拥十万众,自以所向无前。今见昱兵少,必轻易,不来攻。若益昱兵,过则不可不攻,攻之必克,徒两损其势。愿公无疑!”太祖从之。绍闻昱兵少,果不往。太祖谓贾诩曰:“程昱之胆,过于贲、育”。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此假人于越以救溺子之说也假:借用
B.范方将其骑归将:率领
C.夫趣一朝之权而不虑远计趣:拥有,占有
D.后又遣备至徐州要击袁术要:半路截***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且城高厚,多谷米不出,火且尽
B.今何不相率还城而守之庄宗受而藏之于庙
C.今借之以兵,必有异心予虽不合于俗,亦颇以文墨自慰
D.未至,瓒大为绍所破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准确的一项是( )
A.东阿县丞王度叛乱,县令奔逃。程昱派人侦察情况,与薛房用计诱导民众,找回县令,防守县城,最终打败了王度。
B.兖州刺史刘岱遭受公孙瓒的威胁时,程昱劝说刘岱不要与袁绍决裂而亲附公孙瓒,认为这是舍近求远的危险举措。
C.因为刘备失去了徐州,所以程昱在刘备投奔曹操之际多次劝说曹操***掉刘备。
D.程昱有谋略、有胆识,为曹操出谋划策,防守城池,深得曹操信任。

答案

小题1:C
小题2:B
小题3:C
解析

小题1:C(趋:趋附、追求)          
小题2:.B(都是表顺承关系的连词,A而且/将要,C介词,可译为“把”/介词,可译为“凭借”,D被/给)
小题3:C(失去徐州是刘备投奔曹操的原因,而不是程昱劝说曹操***掉刘备的原因)
译文参考:
程昱字仲德,东郡东阿县人。身高约八尺三寸,两颊胡须十分好看。黄巾起义时,县臣王度响应反叛,焚毁仓库。县长翻越城墙逃跑了,官吏与百姓纷纷扶老携幼向东逃到渠丘山。程昱派人去观察王度那里的形势,发现王度得到一处空城却无法防御,出城在城西五六里处驻扎。程昱对县中大户人家薛房等人说“现在王度虽然拿到了城池,却不能据守,他们的情况可想而知,只不过是一群抢劫钱财的强盗土匪罢了,并没有扩大装备训练军队攻城坚守的志向。为什么我们现在不率领大家返回城中坚守呢?而且城墙高大厚实,城中粮草充足,现在如果找到县令,一起坚守,王度肯定不能支撑多久,便可一攻即破了。”薛房等人认为他说得对,但其他官吏和百姓不肯听从,说“贼兵在西面,我们只有向东去才安全啊!”程昱对薛房说“愚蠢的百姓不可与他们谋划什么大事。”随后秘密派遣数十骑兵在东山上举着旗帜,让薛房等人看到,大叫喊叫“土匪来啦”,随即下山奔向县城,官吏百姓争相跟随,找到县令,就一起守城。王度等来攻城,攻不下,想要离开。程昱率领官吏百姓打开城门快速出击,王度等人大败而逃。东阿县城因此得到保全。
初平年间,兖州刺史刘岱征召程昱,程昱没有答应。当时刘岱和袁绍、公孙瓒和亲,袁绍让他的妻儿住在刘岱那里,公孙瓒也派从事范方带骑兵援助刘岱。后来袁绍和公孙瓒出现不合。公孙瓒打败了袁绍的军队,接着派人告诉刘岱,让他遣返袁绍妻儿,与袁绍绝交。另外敕令范方:“如果刘岱不遣返袁绍妻儿,你就带领骑兵返回,待我平定袁绍后,就要发兵与刘岱开战了。”刘岱连续数日(与谋士)商议没有拿定主意,这时候,别驾王彧对刘岱说“程昱很有计谋,能决断大事。”刘岱于是召见程昱,向他询问对策,程昱说:“”如果放弃袁绍的救援而寻求公孙瓒的远助,就就是常说的向越地借人来救溺水的孩子啊。公孙瓒不是袁绍的敌手,虽然现在打败了袁绍,但是最终要被袁绍擒住的。如果你只顾一时的权变而不考虑长远谋略,那你终究要失败的。”刘岱听从了他。范方带领他的骑兵返回,还没到达,公孙瓒就被袁绍打得大败。刘岱希望请上表举荐程昱为程昱骑都尉,程昱以有病为由辞谢。
太祖曹操到了山东,征召程昱。程昱准备前往,他的同乡问他:“为什么前后你的做法相反啊?”程昱笑而不答。曹操与他交谈后,对他很满意,任命他为寿张县令。刘备丢了徐州,前来投奔太祖,程昱劝说太祖***了刘备,太祖没有听从。后来,太祖又命令刘备到徐州半路截***袁术,程昱和郭嘉劝说太祖:“您前次没有除掉刘备,我们的确没有(你)那样的度量。现在你把军队借给他,他一定会生叛逆之心。”太祖后悔了,追赶刘备但没有追上。恰逢袁术生病死了,刘备到了徐州,立即***了车胃,举兵背叛了太祖。不久,程昱升任振威将军。袁绍镇守黎阳,准备南渡。这时,程昱只有七百名士兵镇守鄄城。太祖听说这个消息,派人通知程昱,想给他增兵两千。程昱不肯接受,说:“袁绍拥有士兵十万,自认为所向无敌。现在见我兵少,一定轻视而不来进攻。如果增加我的兵力,他经过时就不能不攻打我,进攻必然攻克,白白使我们两处损失力量。希望您不要担心。”太祖听从了他的建议。袁绍听说程昱兵力少,果然不去攻城。太祖对贾诩说:“程昱的胆识,超过了孟贲和夏育”。
举一反三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世民,高祖次子也。太宗为人聪明英武,有大志,而能屈节下士。时天下已乱,盗贼起,知隋必亡,乃推财养士,结纳豪杰。长孙顺德、刘弘基等,皆因事亡命,匿之。又与晋阳令刘文静尤善,文静坐李密事系狱,太宗夜就狱中见之,与图大事。时百姓避贼多入城,城中几万人,文静为令久,知其豪杰,因共部署。计已定,乃因裴寂告高祖。高祖初不许,已而许之。
高祖已起兵,拜右领军大都督,封敦煌郡公。唐兵西,将至霍邑,会天久雨,粮且尽,高祖谋欲还兵太原。太宗谏曰义师为天下起也宜直入咸阳号令天下今还守一城是为贼尔高祖不纳。太宗哭于军门,高祖惊,召问之,对曰:“还则众散于前,而敌乘于后,死亡须臾,所以悲尔。”高祖寤,曰:“起事者汝也,成败惟汝。”时左军已先返,即与陇西公建成分追之。夜半,太宗失道入山谷,弃其马,步而及其兵,与俱还。高祖乃将而前,迟明至霍邑。宋老生不出,太宗从数骑傅其城,举鞭指麾,若将围之者。老生怒,出,背城阵。高祖率建成居其东,太宗及柴绍居其南。老生兵薄东阵,建成坠马,老生乘之,高祖军却。太宗自南原驰下坂,分兵断其军为二,而出其阵后,老生兵败走,遂斩之。进次泾阳,击胡贼刘鹞子,破之。
刘武周据并州,高祖惧,诏诸将弃河东以守关中。太宗以为不可弃,得兵三万而破贼。军士皆饥,太宗不食者二日,行至浩州乃得食,而金刚将尉迟敬德、寻相等皆来降。刘武周惧,奔于突厥,其将杨伏念举并州降。
赞曰:唐有天下,传世二十,其可称者三君,玄宗、宪宗皆不克其终,盛哉,太宗之烈也!其除隋之乱,比迹汤、武;致治之美,庶几成、康。自古功德兼隆,由汉以来未之有也。《春秋》之法,常责备于贤者,是以后世君子之欲成人之美者,莫不叹息于斯焉。
(选自《新唐书•本纪第二•太宗》,有删节)
小题1: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静坐李密事系狱坐:因……犯罪
B.太宗从数骑傅其城,举鞭指麾从:跟从
C.进次泾阳,击胡贼刘鹞子次:驻扎
D.致治之美,庶几成、康致:达到
小题2: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①太宗夜就狱中见之,与图大事
②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
B.①会天久雨,粮且尽
②人且饥死,而必得谷
C.①乃因裴寂告高祖
②因击沛公于坐
D.①是以后世君子之欲成人之美者
②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太宗善于审时度势,结交豪杰。在长孙顺德、刘弘基等人都因事逃命的时候,太宗把他们藏起来;同晋阳县令刘文静特别友好,曾经晚上到狱中探望。
B.唐兵向西征战,要到霍邑时,天气不好,下了很久的雨,高祖准备回太原。经太宗多次劝谏,使高祖省悟,采取补救措施,终于攻下霍邑。
C.在攻击宋老生的时候,太宗和柴绍在南面。宋老生的部队靠近东边高祖的部队,迫使高祖的部队后退。太宗从南边冲下山坡,分兵将对方的军队冲成两段,同时袭击敌人的阵后,使宋老生兵败逃走。
D.高祖害怕刘武周等,下诏由河东退守关中。太宗认为不能丢弃河东,他与部队两天没有吃东西,忍受饥饿,仍坚持行军作战,最终使刘武周逃到突厥。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费祎字文伟,江夏鄳(méng)人也。少孤,依族父伯仁。伯仁姑,益州牧刘璋之母也。璋遣使迎仁,仁将祎游学入蜀。会先主定蜀,祎遂留益土,与汝南许叔龙、南郡董允齐名。时许靖丧子,允与祎欲共会其葬所。允白父和请车,和遣开后鹿车给之。允有难载之色,祎便从前先上。及于丧所,诸葛亮及诸贵人悉集,车乘甚鲜,允犹神色未泰,而祎晏然自若。持车人还,和问之,知其如此,乃谓允曰:“吾常疑汝于文伟优劣未别也,而今而后,吾意了矣。”
先主立太子,祎与允俱为舍人,迁庶子。后主践位,为黄门侍郎。丞相亮南征还,群僚于数十里逢迎,年位多在祎右,而亮特命祎同载,由是众人莫不易观。亮初从南归,以祎为昭信校尉使吴。孙权性既滑稽,嘲啁无方,诸葛恪、羊炯等才博果辩,论难锋至,祎辞顺义笃,据理以答,终不能屈。权甚器之,谓祎曰:“君天下淑德,必当股肱蜀朝,恐不能数来也。”还,迁为侍中。亮北住汉中,请祎为参军。值军师魏延与长史杨仪相憎恶。每至并坐争论,延或举刀拟仪,仪泣涕横集。祎常入其坐间,谏喻分别。终亮之世,各尽延、仪之用者,祎匡救之力也。亮卒,祎为后军师。顷之,代蒋琬为尚书令。琬自汉中还涪,祎迁大将军,录尚书事。
延熙七年,魏军次于兴势。假祎节,率众往御之。光禄大夫来敏至祎许别,求共围棋。于时羽檄交驰,人马擐甲,严驾已讫。祎与敏留意对戏,色无厌倦。敏曰:“向聊观试君耳!君信可人,必能办贼者也。”祎至,敌遂退,封成乡侯。十一年,出住汉中,自琬及祎,虽自身在外,庆赏刑威,皆遥先咨断,然后乃行。其推任如此。延熙十六年岁首大会,魏降人郭修在坐。祎欢饮沉醉,为修手刃所害,谥曰敬侯。
评曰:费祎宽济而博爱,咸承诸葛之成规,因循而不革,是以边境无虞,邦家和一,然犹未尽治小之宜,居静之理也。
(选自《三国志•蜀书》,有删节)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车乘甚鲜,允犹神色未泰     泰:安定
B.由是众人莫不易观        易:改变
C.祎欢饮沉醉,为修手刃所害    手:持,拿
D.假祎节,率众往御之       假:借助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虚词,意思和用法最为接近的一组是
A.和遣开后鹿车给之顷之,代蒋琬为尚书令
B.而祎晏然自若皆遥先咨断,然后乃行
C.和问之,知其如此允与祎欲共会其葬所
D.而亮特命祎同载费祎宽济而博爱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董允与费祎一起到许靖之子的葬地去,董允向他父亲要车,他父亲给了他一辆很小的车,董允不高兴,费祎却毫不计较地先上了车。
B.费祎出使东吴,东吴的诸葛恪、羊炯等人才博果辩,论锋难至,虽然费祎也辞顺义笃,据理以答,但终究还是不能说服他们。
C.对于经常闹矛盾的魏延、杨仪,费祎总是分别予以劝解。所以在诸葛亮活着的时候,蜀国能充分发挥他们两人的才能,主要靠费祎的帮助扶正。
D.费祎等都承袭诸葛亮的成规,没有加以改动,虽然因此边境安宁,邦家和一,然而他们并没有完全掌握以清静无为为本的治理小国的方法。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书》曰:“满招损,谦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小题1: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方其系燕父子以组组:丝带、丝绳,这里指绳索
B.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壮:雄壮
C.抑本成败之迹抑:或者
D.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身:身体
小题2:下列句子,不同类的一项是()
A.请矢,盛以锦囊,负面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B.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
C.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
D.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小题3:下列句子的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当他用绳子把燕王父子捆绑起来
B.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一个人夜里呼喊作乱,乱了的人便从四面八方群起响应
C.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以至于彼此对天发誓,痛哭流涕,沾湿了衣襟
D.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忧虑辛劳可以使国家兴盛,安逸舒适可以使自己毁灭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己酉,上面定勋臣长孙无忌等爵邑,命陈叔达于殿下唱名示之,且曰:“朕叙卿等勋赏或未当,宣各自言。”于是诸将争功,纷纭不已。淮安王神通曰:“臣举兵关西,首应义旗,今房玄龄、杜如晦等专弄刀笔,功居臣上,臣窃不服。”上曰:“义旗初起,叔父虽首唱举兵,盖亦自营脱祸。及窦建德吞噬山东,叔父全军覆没;刘黑闼再合余烬,叔父望风奔北。玄龄等运筹帷幄,坐安社稷,论功行赏,固宜居叔父之先。叔父,国之至亲,朕诚无所爱,但不可以私恩滥与勋臣同赏耳!”诸将乃相谓曰:“陛王至公,虽淮安王尚无所私,吾侪何敢不安其分。”遂皆悦服。
房玄龄尝言:“秦府旧人未迁官者,皆嗟怨曰:‘吾属奉事左右,几何年矣,今除官,反出前宫、齐府人之后。”’上曰:“王者至公无私,故能服天下之心。朕与卿辈日所衣食,皆取诸民者也。故设官分职,’以为民也,当择贤才而用之,岂以新旧为先后哉!必也新而贤,旧而不肖,安可舍新而取旧乎!今不论其贤不肖而直言嗟怨,岂为政之体乎!”
有上书请去佞臣者,上问:“佞臣为谁?”对曰:、“臣居草泽,不能的知其人。愿陛下与群臣言,或阳怒以试之,彼执理不屈者,直臣也,畏威顺旨者,佞臣也。”上曰:“君,源也;臣,流也。浊其源而求其流之清,不可得矣。君自为诈,何以责臣下之直乎!朕方以至诚治天下,见前世帝王好以权谲小数接其臣下者,常窃耻鞋之。卿策虽善,朕不取也。”
丙午,上与群臣论止盗。或请重法以禁之,上哂之日:“民之所以为盗者,由赋繁役重,官吏贪求,饥寒切身,故不暇顾廉耻耳。朕当去奢省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余,则自不为盗,安用重法邪!”自是数年之后,海内升平,骼不拾遗,外户不闭,商旅野宿焉。
(选自《资治通鉴•唐纪八》)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今房玄龄、杜如晦等专弄刀笔刀笔:文书。
B.必也新而贤,旧而不肖必:假使,果真。
C.朕诚无所爱爱:爱护。
D.今除官,反出前宫。齐府人之后除:任命,授职。
小题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唐太宗论功行赏,在殿上把长孙无忌等人酌爵位、封邑进行宣逮!让众臣谈谈自己的看法,并且解释不能凭着私情让他的叔父李神通和功臣同赏。
B.房玄龄等人善于谋断,因此李世民认为他们的功劳并不小于他的叔父,论功行赏应当在李神通的前面。
C.唐太宗认为设立官员分掌职务,为的是人民,因此应该选择有才能的来用,当然,个别旧部下可在掌管国家大政的原则下让他们任职。
D.唐太宗以身作则,常常暗自鄙视以前的帝王弄虚作假,坚决严格要求自身,做到源清而流长。
小题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   )
(1)陛下至公,虽淮安王尚无所私,吾侪何敢不安其分。(4分)   
译:
(2)朕方以至诚治天下,见前世帝王好以权谲小数接其臣下者,常窃耻之。(5分)
译: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曾景宗,字子震,新野人也。父欣之,为宋将,位至征虏将军、徐州刺史。景宗幼善骑射,好畋猎。常与少年数十人泽中逐獐鹿,每众骑赴鹿,鹿马相乱,景宗于众中射之,人皆惧中马足,鹿应弦辄毙,以此为乐。未弱冠,欣之于新野遣出州,以匹马将数人,于中路卒逢蛮贼数百围之。景宗带百余箭,乃驰骑四射,每箭***一蛮,蛮遂散走,因是以胆勇知名。颇爱史书,每读《穰苴)、《乐毅传》,辄放卷叹息曰:“丈夫当如是!”
建武四年,太尉陈显达督众军北围马圈,景宗从之,以甲士二千设伏,破魏援拓跋英四万人。及克马圈,显达论功,以景宗为后,景宗退无怨言。魏主率众大至,显达宵奔,景宗导入山道,故显达父子获全。
五年,魏拓跋英寇钟离,围徐州刺史昌义之。高祖诏景宗督众军援义之,豫州刺史韦睿亦预焉,而受景宗节度。先是,高祖诏景宗等逆装高舰,使与魏桥等,为火攻计。令景宗与睿各攻一桥,睿攻其南,景宗攻其北。六年三月,春水生,淮水暴长六七尺。睿遣所督将冯道根、李文钊、裴邃、韦寂等乘舰登岸,击魏洲上军尽殪。景宗因使众军皆鼓噪乱登诸城,呼声震天地。杨大眼于西岸烧营,英自东岸弃城走。诸垒相次土崩,悉弃其器甲,争投水死,淮水为之不流。景宗令军主马广蹑大眼至水上,四十余里,伏尸相枕。义之出逐英至洛口,英以匹马入梁城,缘淮百余里,尸骸枕藉。生擒五万余人,收其军粮器械,积如山岳,牛马驴骡,不可胜计。景宗乃搜军所得生口万余人,马千匹,遣献捷。
景宗为人自恃尚胜,每作书,宇有不解,不以问人,皆以意造焉。虽公卿无所推揖,惟韦睿年长,且州里胜流,特相敬重,同宴御筵,亦曲躬谦逊,高祖以此嘉之。高祖数宴见功臣,共道故旧,景宗醉后谬忘,或误称下官,高祖故纵之,以为笑乐。
小题1:下面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于中路卒逢蛮贼数百围之卒:最终
B.及克马圈,显达论功,以景宗为后克:攻占
C.击魏洲上军尽殪殪:***死
D.景宗令军主马广蹑大眼至水上蹑:追击
小题2:下面六句话中全部表现曹景宗技能裉多、才于卓异超拔的一组是    (    )
①鹿马糨乱,景宗于众中射之   ②每箭***一蛮,蛮遂散走
③每读《穰苴》、《乐毅传》,辄放卷叹息曰:“丈夫当如是!”④击魏洲上军尽殪
⑤不以问人,皆以意造焉   ⑥景宗导入山道,故显达父子获全
A.①②⑤B.③④⑤C.③④⑥D.①②⑥
小题3:下列对文意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景宗年少时不仅擅长骑马射箭,而且酷爱读书,有远大的志向,认为男子汉大丈夫就应该像穰苴、乐毅那样为国家建功立业。
B.在马圈之战中,景宗用两千奇兵击破北魏援军拓跋英的四万人马,战后论功却设陈显达排到了后面,景宗毫无怨言,仍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使显达父子得以保全性命。
C.在增援徐州刺史昌义之的战役中,景宗采甩火攻烧毁魏军营垒,俘虏五万多人,收缴的军粮、武器装备堆积如山,牛马驴骡不可胜数。
D.高祖经常设宴接见功臣,共叙故旧。景宗洒后胡言乱语,有时讲错下属官吏的名字。高祖故意任他讲下去,以此取笑、娱乐。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