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充高中2009级4月月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夏侯惇字元让,沛国谯人,夏侯婴之后也。年十四,就师学,人有辱其师者,惇***之,由是以烈气闻。太祖初

南充高中2009级4月月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夏侯惇字元让,沛国谯人,夏侯婴之后也。年十四,就师学,人有辱其师者,惇***之,由是以烈气闻。太祖初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南充高中2009级4月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
夏侯惇字元让,沛国谯人,夏侯婴之后也。年十四,就师学,人有辱其师者,惇***之,由是以烈气闻。太祖初起,惇常为裨将,从征伐。太祖行奋武将军,以惇为司马,别屯白马,迁折冲校尉,领东郡太守。太祖征陶谦,留惇守濮阳。张邈叛迎吕布,太祖家在鄄城,惇轻军往赴,适与布会,交战。布退还,遂入濮阳,袭得惇军辎重。遣将伪降,共执持惇,责以宝货,惇军中震恐。惇将韩浩乃勒兵屯惇营门,召军吏诸将,皆案甲当部不得动,诸营乃定。遂诣惇所,叱持质者曰:“汝等凶逆,乃敢执劫大将军,复***生邪!且吾受命讨贼,宁能以一将军之故,而纵汝乎?”因涕泣谓惇曰:“当奈国法何!”促召兵击持质者。持质者惶遽叩头,言“我但欲乞资用去耳”!浩数责,皆斩之。惇既免,太祖闻之,谓浩曰:“卿此可为万世法。”乃著令,自今已后有持质者,皆当并击,勿顾质。由是劫质者遂绝。
太祖自徐州还,惇从征吕布,为流矢所中,伤左目。复领陈留、济阴太守,加建武将军,封高安乡侯。时大旱,蝗虫起,惇乃断太寿水作陂,身自负土,率将士劝种稻,民赖其利。转领河南尹。太祖平河北,为大将军后拒。邺破,迁伏波将军,领尹如故,使得以便宜从事,不拘科制。建安十二年,录惇前后功,增封邑千八百户,并前二千五百户。二十一年,从征孙权还,使惇都督二十六军,留居巢。赐伎乐名倡,令曰:“魏绛以和戎之功,犹受金石之乐,况将军乎!”二十四年,太祖军(击破吕布军)于摩陂,召惇常与同载,特见亲重,出入卧内,诸将莫得比也。拜前将军,督诸军还寿春,徒屯召陵。
文帝即王位,拜惇大将军,数月薨。
(选自《三国志》,有删改)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惇常为裨将裨将:副将B.责以宝货责:索取
C.我但欲乞资用去耳 用:享用D.转领河南尹 转:调动
9.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明夏侯惇“深受重用”的一组是
①别屯白马,迁折冲校尉,领东郡太守②邺破,迁伏波将军,领尹如故
③增封邑千八百户,并前二千五百户④惇乃断太寿水作陂,身自负土
⑤使惇都督二十六军,留居巢⑥出人卧内,诸将莫得比也
A.①②⑤B.②③④C.②③⑥D.①④⑥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夏侯惇十四岁时就***了侮辱他老师的人,表现出非同一般的勇武与刚烈,因此受到魏太祖的赏识与重用。
B.夏侯惇的部将韩浩冒着生命危险去解救夏侯惇,并果断击***那些劫持人质的人,他的做法后来得到了曹操的充分肯定。
C.在跟随魏太祖征讨吕布的战争中,夏侯惇被箭射伤了左眼,他在战场上冲锋陷阵的出色表现通过这样一个细节表现出来了。
D.夏侯惇一生多次身兼数职,竭诚为魏太祖效力,表现出他的赤胆忠心,同时也从另外一个角度表现了魏太祖的识人之智。
11.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太祖行奋武将军,以惇为司马,别屯白马,迁折冲校尉,领东郡太守。
翻译
 
(2)邺破,迁伏波将军,领尹如故,使得以便宜从事,不拘科制。
翻译
答案

8、C
9、A
10、A
11、(1)魏太祖任奋武将军,任命夏侯惇为司马,让他另外领兵驻扎在白马,后来升他为折冲校尉,兼任东郡太守
(2)邺城被攻破后,调夏侯惇做伏波将军,还像原来一样兼任河南尹,让他能够根据情况灵活处理事务,不受律令制度的限制
解析

8、C(用:资财)
9、A(③表明的是夏侯惇受封上的氢况;④表明的是夏侯惇做事果断,身先士卒;⑥标明的是魏太祖对夏侯惇的信任)
10、A(魏太祖赏识重用夏侯惇 ,并不是因为他***人表现出的勇武与刚烈,二是因为他的勇敢与忠诚)
11、(1)行、别、屯、领,各1分,句意1分
(2)便宜 拘 各1分,句意流畅1分
【译文】
夏侯惇字元让,沛国谯地人,是夏侯婴的后代。十四岁从师学习,有人羞辱他的老师,夏侯惇就***了他,从此因刚烈勇武而闻名。魏太祖曹操开始起兵的时候,夏侯惇常担任副将,跟随魏太祖征战。魏太祖任奋武将军,任命夏侯惇为司马,让他另外领兵驻扎在白马,后来升他为折冲校尉,兼任东郡太守。魏太祖曹操征讨陶谦,留夏侯惇驻守濮阳。张邈叛变投降吕布,魏太祖的家眷都在鄄城,夏侯惇率军队轻装前往救援,正好与吕布的军队相遇,双方交战。吕布军退回,于是吕布趁机进入濮阳,突袭获得夏侯*军队的军用物资。吕布又派将
领假装投降,趁机和夏侯惇的部下一起劫持夏侯惇,向他索要珍贵的物品,夏侯惇的士兵非常震惊惶恐。夏侯惇的部将韩浩于是指挥军队驻扎在夏侯惇军营门外,命令士兵诸将按兵不动,各个军营才安定下来。韩浩于是前往夏侯惇的住所,斥责劫持人质的人说:“你们这些凶恶叛逆的家伙,竟敢劫持大将军,还想活吗!况且我奉命讨伐逆贼,难道会因为一个将军的缘故而放纵你们吗?”于是他又流着泪对夏侯惇说:“国法怎么能容忍这种事!”于是他督促命令士兵攻打劫持人质的人。劫持人质的人惶恐不已,赶紧叩头,说“我只不过是想要得到一些资财,然后就会离开”!韩浩多次斥责他们,并都***了他们。夏侯惇幸免于难后,魏太祖听说了这件事,对韩浩说:“你的这种做法可以成为万代的法则。”于是写成律令,从今以后有敢劫持人质的人,都要一律击***,不必顾忌人质。从此以后,劫持人质的人就没有了。
魏太祖从徐州回来以后,夏侯惇跟随着他去征讨吕布,被流箭射中,伤了左眼。(夏侯惇)又兼任陈留太守、济阴太守,被加封建武将军,封为高安乡侯。当时正值大旱,蝗虫四起,夏侯惇于是命令截断太寿河的水筑成池塘,他亲自背负土块,率领并鼓励将士种植水稻,百姓依赖此得到好处。又调任河南尹。魏太祖平定黄河以北,任命他为大将军后拒。邺城被攻破后,调夏侯惇做伏波将军,还像原来一样兼任河南尹,让他能够根据情况灵活处理事务,不受律令制度的限制。建安十二年,太祖记录夏侯惇前后的功劳,增封城邑一千八百户,连同以前一共为二千五百户。建安二十一年,他跟随魏太祖征讨孙权回来,被派督率二十六军,留守居巢。魏太祖赐给他能歌善舞的乐伎艺伎,命令上说:“魏绛凭着与戎修好的功劳尚且能够享受钟磬之乐,何况将军呢!”建安二十四年,魏太祖的军队在摩陂打败吕布,太祖经常让夏侯惇与他同乘一辆车,特别表现亲近重视,(允许夏侯惇)平时出入太祖的内室,各位将官没有人能比得上。后任命夏侯惇为前将军,督率诸军回到寿春,迁徒驻扎召陵。魏文帝继承王位后,任命夏侯惇为大将军,几个月后(夏侯惇)就去世了。
举一反三

2009年天津市十二区县重点中学高三毕业班联考(一)
语文试卷
(12分,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8—11题。
世主有先生者,有后生者,有不生者。昔者楚庄王谋事而当,居有忧色。申公巫臣问曰:“王何为有忧也?”庄王曰:“吾闻诸侯之德,能自取师者王,能自取友者霸,而与居不若其身者亡。以寡人之不肖也,诸大夫之论莫有及于寡人,是以忧也。”庄王之德宜君人,威服诸侯,日犹恐惧,思索贤佐,此其先生者也。
昔者宋昭公出亡,谓其御曰:“吾知所以亡矣。”御者曰:“何哉?”昭公曰:“吾被服而立,侍御者数十人,无不曰:吾君,丽者也;吾发言动事,朝臣数百人,无不曰:吾君,圣者也。吾外内不见吾过失,是以亡也。”于是改操易行,安义行道,不出二年,而美闻于宋。宋人迎而复之,谥为昭。此其后生者也。
昔者郭君出郭,谓其御曰:“吾渴,欲饮。”御者进清酒。曰:“吾饥,欲食。”御者进干脯梁糗。曰:“何备也?”御者曰:“臣储之。”曰:“奚储之?”御者曰:“为君之出亡而道饥渴也。”曰:“子知吾且亡乎?”御者曰:“然。”曰:“何以不谏也?”御者曰:“君喜道谀而恶至言,臣欲进谏,恐先郭亡,是以不谏也。”郭君作色而怒曰:“吾所以亡者诚何哉?”御者转其辞曰:“君之所以亡者太贤。”曰:“夫贤者所以不为存而亡者,何也?”御曰:“天下无贤而君独贤,是以亡也。”伏轼而叹曰:“嗟乎!夫贤人如此苦乎?”于是身倦力解,枕御膝而卧。御自易以块,疏行而去。身死中野,为虎狼所食。此其不生者也。
(节选自《韩诗外传·卷六》)
【注释】本节选的上文中有这样一句话:问者曰:“古之知道者曰先生,何也?”曰:“犹言‘先醒"也。”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 以寡人之不肖也,诸大夫之论,莫有及于寡人
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B. 昔者宋昭公出亡
侍御者数十人
C. 不出二年,而美闻于宋
君喜谀而恶至言
D. 子知吾且亡乎
若属皆且为所虏
10.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都表明世主属于“生者”的一组是
①昔者楚庄王谋事而当,居有忧色。
②庄王之德宜君人,威服诸侯。
③吾外内不见吾过失,是以亡也。
④宋人迎而复之,谥为昭。
⑤御者转其辞曰:“君之所以亡者太贤。”
⑥伏轼而叹曰:“磋乎!夫贤人如此苦乎?”
A.①③⑤   B.①③④C.②⑤⑥D.②④⑥
11.翻译与断句:
(1)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①庄王之德宜君人,威服诸侯,日犹恐惧,思索贤佐。(3分)
②谓其御曰:“吾知所以亡矣。”(2分)
③君喜道谀而恶至言,臣欲进谏,恐先郭亡,是以不谏也。(3分)
(2)用“/”线给下面短文画横线的句子断句。(3分)
陈丞相平者,阳武户牖乡人也。少时家贫,好读书里中社平为宰分肉食甚均父老曰善陈孺子之为宰平曰嗟乎使平得宰天下亦如是肉矣。”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河北区2009届高三年级总复习质量检测(一)
语 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1题。
武昌九曲亭记
苏辙
子瞻迁于齐安①,庐于江上。齐安无名山,而江之南武昌诸山,陂陁②蔓延.涧谷深密,中有浮图精舍,西曰西山,东曰寒溪,依山临壑,隐蔽松枥,萧然绝俗,车马之迹不至.每风风止日出,江水伏息,子瞻杖策载酒.乘渔舟乱流③而南.山中有二三子好客而喜游闻子瞻至幅巾迎笑相携徜徉而上穷山之深力极而息扫叶席草酌酒相劳意适忘反往往留宿于山上.以此居齐安三年,不知其久也.
然将适西山,行于松柏之间,羊肠九曲而获少平,游者至此必息.倚怪石,荫茂木,俯视大江,仰瞻陵阜,旁瞩溪谷,风云变化,林麓向背,皆效于左右.有废亭焉,其遗址甚狭,不足以席众客.其旁古未数十,其大皆百围千尺,不可加以斤斧.子瞻每至其下,辄睥睨终日.一旦风雷雨,拔去其一,斥其所据:亭得以广;子瞻与客入山视之,笑曰:“兹欲以成吾亭耶!”遂相与营之.亭成,而西山之胜始具.子瞻于是最乐.
昔余少年.从子瞻游,有山可登,有水可浮,子瞻未始不褰裳④先之.有不得至,为之怅然移日.至其翩然独往,逍遥泉石之上,撷林卉,拾涧实,酌水而饮之,见者以为仙也.盖天下之乐无穷,而以适意为悦.方其得意,万物无以易之,及其既厌,未有不洒然自笑者也.譬之饮食,杂陈于前,要之一饱,而同委于臭腐.夫孰知得失之所在?惟其无愧于中!无责于外,而姑寓⑤焉。此子瞻之所以有乐于是也。
【注释】①齐安,即黄州。当时苏轼贬谪黄州,苏辙贬谪筠州。②陂陁(tuó):
高低起伏。不平坦。③乱流:横渡江水。④褰(qiān)裳:提起衣服。⑤寓:寓世,
住在人世。
9.下列各纽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以此居齐安三年,不知其久也/兹欲以成吾亭耶
B.行于松柏之间/譬之饮食,杂陈于前
C.好客而喜游/亭成,而西山之胜始具
D.车马之迹不至/子瞻与客入山视之
10、(1)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5分)
 
(2)山中有二三子好客而喜游,闻子瞻至幅巾迎笑,相携徜徉而上,穷山之深,力极而息扫叶席草,酌酒相劳适忘反,往往留宿于山上。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2009年曲靖一中高考冲刺卷语文(一)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
武昌九曲亭记
苏辙
子瞻迁于齐安①,庐于江上。 齐安无名山,而江之南武昌诸山,陂陁②蔓延,涧谷深密,中有浮图精舍,西曰西山,东曰寒溪。依山临壑,隐蔽松枥,萧然绝俗,车马之迹不至。每风止日出,江水伏息,子瞻杖策载酒,乘渔舟,乱流而南。山中有二三子,好客而喜游。闻子瞻至,幅巾迎笑,相携徜徉而上。穷山之深,力极而息,扫叶席草,酌酒相劳。意适忘反,往往留宿于山上。以此居齐安三年,不知其久也。
  然将适西山,行于松柏之间,羊肠九曲,而获小平。游者至此必息,倚怪石,荫茂木,俯视大江,仰瞻陵阜,旁瞩溪谷,风云变化,林麓向背,皆效于左右。有废亭焉,其遗址甚狭,不足以席众客。其旁古木数十,其大皆百围千尺,不可加以斤斧。子瞻每至其下,辄睥睨终日。一旦大风雷雨,拔去其一,斥其所据,亭得以广。子瞻与客入山视之,笑曰:“兹欲以成吾亭邪?”遂相与营之。亭成,而西山之胜始具。子瞻于是最乐。
昔余少年,从子瞻游。有山可登,有水可浮,子瞻未始不褰裳先之。有不得至,为之怅然移日。至其翩然独往,逍遥泉石之上,撷林卉,拾涧实,酌水而饮之,见者以为仙也。盖天下之乐无穷,而以适意为悦。方其得意,万物无以易之。及其既厌,未有不洒然自笑者也。譬之饮食,杂陈于前,要之一饱,而同委于臭腐。夫孰知得失之所在?惟其无愧于中,无责于外,而姑寓焉。此子瞻之所以有乐于是也。
【注释】①子瞻:苏轼。齐安,黄州。当时苏轼贬谪黄州,苏辙贬谪筠。②陁(tuó)山
冈。③褰(qiān)裳:提起衣服。
8 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然将适西山,行于松柏之间  适:到
B其遗址甚狭,不足以席众客。 席: 坐
C扫叶席草,浊酒相劳 劳:劳动
D亭成,而西山之胜始具   胜:美景
9 下面全都表现苏轼“适意而乐”的一项是( )
①穷山之深,力极而息。
②意适忘反,往往留宿于山上
③子瞻每至其下,辄睥睨终日
④有山可登,有水可浮,子瞻未始不褰裳先之
⑤撷林卉,拾涧实,酌水而饮之
⑥及其既厌,未有不洒然自笑者也
A ①②③④   B③④⑤⑥ C①②④⑤  D②④⑤⑥
10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开始叙述苏轼谪居齐安,好游武昌诸山,看似与九曲亭无关,实则介绍曲亭周边的独特环境,同时写苏轼黄州三年“不知其久”的原因,为后面的议论作铺垫。
B第二段叙写扩建九曲亭的过程,突出苏轼之“最乐”;第三段宕开一层,以往事印证苏轼“适意忘反”的性情,以点缀之笔走出“盖天下之乐无穷,而以适意为悦”的主旨
C本文语言明净,条理清晰,融写景、叙事、抒情、议论为一炉,情景相融,浑然一体。全文围绕着“乐”字展开,旷达超然,耐人寻味,字里行间流露出相知相慰的手足深情。
D 文章表面写自己与兄长游乐山水的洒脱快乐,实际是记录他们共同的坎坷人生,以乐景写哀情,抒发谪贬后愤怒感伤得情绪。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120分)
四、(23分)
11 把第I卷文言文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一旦大风雷雨,拔去其一,斥其所据,亭得以广 (4分)
(2)撷林卉,拾涧实,酌水而饮之,见者以为仙也。(3分)
(3)惟其无愧于中,无责于外,而姑寓焉。(3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云南省2009届高三第一次复习统一检测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
山涛,字巨源,河内怀人也。涛早孤,居贫,少有器量,介然不群。与嵇康.吕安善,后遇阮籍,便为竹林之交,著忘言之契。康后坐事,临诛,谓子绍曰:“巨源在,汝不孤矣。”
涛年四十,始为郡主簿。久之,拜赵国相,迁尚书吏部郎。与钟会.裴秀并申款呢。以二人居势争权,涛平心处中,各得其所,而俱无恨焉。时帝以涛乡闾宿望,命太子拜之
及羊祜执政,时人欲危裴秀,涛正色保持之。由是失权臣意,出为冀州刺史,加宁远将军。冀州俗薄,无相推毂。涛甄拔隐屈,搜访贤才,旌命三十余人,皆显名当时。人怀慕尚,风俗颇革。入为侍中,迁尚书。以母老辞职,帝未之许。涛心求退,表疏数十上。除议郎,帝以涛清俭无以供养,特给日契,加赐床帐茵褥。礼秩崇重,时莫为比。
后除太常卿,以疾不变,会遭母丧,归乡里。涛年逾耳顺,居丧过礼,负土成坟,手植松柏。以涛为吏部尚书。前后选举,周遍内外,而并得其才。
咸宁初,涛再居选职十有余年,每一官缺,辄启拟数人,诏旨有所向,然后显奏,随帝意所欲为先。故帝之所用,或非举首,众情不察,以涛轻重任意。涛所奏甄拔人物,各为题目,时称《山公启事》。
太康初,迁右仆射,加光禄大夫,侍中.掌选如故。涛以老疾固辞,手诏曰:“君以道德为世模表,况自先帝识君远意。吾将倚君以穆风俗,何乃欲舍远朝政,独高其志耶!吾之至怀故不足以喻乎,何来言至恳切也。且当以时自力,深副至望。君不降志,朕不安席。”涛又上表固让。
以太康四年薨,时年七十九,诏赐甚厚,谥曰康。左长史范晷等上言:“涛旧第屋十间,子孙不相容。”帝为之立室。
初,涛布衣家贫,谓妻韩氏曰:“忍饥寒,我后当作三公,但不知卿堪公夫人不耳!”及居荣贵,贞慎俭约,虽爵同千乘,而无嫔媵。禄赐俸秩,散之亲故。
初,陈郡袁毅尝为鬲令,贪浊而赂遗公卿,以求虚誉,亦遗涛丝百斤,涛不欲异于时,受而藏于阁上。后毅事露,槛车送廷尉,凡所以赂,皆见推检。涛乃取丝付吏,积年尘埃,印封如初。
(节选自《晋书·卷四十三,列传第十三》)
  【注释】推毂:推荐,推举。
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而俱无恨焉恨:怨恨
B.居丧过礼过:超过
C.独高其志耶高:使……高
D.子孙不相容容:包容
9.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表明山涛“贞慎”和“俭约”的一组是()
A.涛平心处中,各得其所
  虽爵同千乘,而无嫔媵
B.积年尘埃,印封如初
  涛旧第屋十间,子孙不相容
C.受而藏于阁上
  负土成坟,手植松柏
D.诏旨有所向,然后显奏,随帝意所欲为先
  禄赐俸秩,散之亲故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山涛深得朋友信任,嵇康因为有山涛这样的朋友而不担心自己死后儿子无人照顾。
B.山涛长期执掌吏部要职,搜访贤才,遍及朝野,选拔任用了一大批优秀的人才。
C.山涛多次要求辞官,均未获晋武帝司马炎的批准,可见武帝对他的信任与倚重。
D.面对袁毅的贿赂,山涛觉得拒绝不合时宜,才勉强接受,又担心事发而藏之于阁上。
11.把第I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故帝之所用,或非举首,众情不察,以涛轻重任意。
  (2)忍饥寒,我后当作三公,但不知卿堪公夫人不耳!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河南省示范性高中罗山高中09届毕业班二轮复习4月综合测试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
宋世景,广平人,河南尹翻之第三弟也。少自修立,事亲以孝闻。与弟道玙下帷诵读,博览群言,尤精经义。族兄弁甚重之。举秀才,对策上第,拜国子助教,迁彭城王勰开府法曹行参军。勰爱其才学,雅相器敬。高祖亦嘉之。迁司徒法曹行参军。
世景明刑理,著律令,裁决疑狱,剖判如流。转尚书祠部郎。彭城王勰每称之曰:“宋世景精识,尚书仆射才也。”台中疑事,右仆射高肇常以委之。世景既才长从政,加之夙勤不怠,兼领数曹,深著称绩。频为左仆射源怀引为行台郎。巡察州镇十有余所,黜陟赏罚莫不咸允。迁徒七镇,别置诸戍,明设亭候,以备北虏。怀大相委重。还而荐之于世宗曰:’宋世景文武才略,当今寡俦,清平忠直,亦少其比。陛下若任之以机要,终不减李冲也。”世宗曰:“朕亦闻之。”尚书令、广阳王嘉,右仆射高肇,吏部尚书、中山王英共荐世景为国子博士,寻荐为尚书右丞。王显与宋弁有隙,毁之于世宗,故事寝不报。
寻加伏波将军。行荥阳太守。郑氏豪横,号为难治。济州刺史郑尚弟远庆先为苑陵令,多所受纳,百姓患之。世景下车,召而谓之曰:“与卿亲,宜假借。吾未至之前,一不相问,今日之后,终不相舍。”而远庆行意自若。世景绳之以法,远庆惧,弃官亡走。于是僚属畏威,莫不改肃。终日坐于厅事,未尝寝息。县史、三正及诸细民,至即见之,无早晚之节。来者无不尽其情抱,皆假之恩颜,屏人密语。民间之事,巨细必知,发奸摘伏,有若神明。尝有一吏,休满还郡,食人鸡豚;又有一干,受人一帽,又食二鸡。世景叱之曰:汝何敢食甲乙鸡豚,取丙丁之帽!吏干叩头伏罪。于是上下震悚,莫敢犯禁。坐弟道玙事除名。
世景友于之性,过绝于人,及道玙死。哭之哀切,酸感行路,形容毁悴,见者莫不叹愍。岁余,母丧,遂不胜哀而卒。世景尝撰《晋书》,竟未得就。
(选自《魏书》 有删改)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雅相器敬  雅:文雅
B.裁决疑狱  狱:案件
C.与卿亲,宜假借 假借:宽容
D.坐弟道与事除名 坐:因为
9.下面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直接表现宋世景“清平忠直”的一项是
①裁决疑狱,剖判如流②黜陟赏罚莫不咸允③世景绳之以法④僚属畏威,莫不改肃⑤终日坐于厅事,未尝寝息⑥民间之事,巨细必知,发奸摘伏,有若神明
A. ①④⑥ B. ①②④ C. ②③⑤D. ③⑤⑥
10.下列对原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宋世景自幼就注重品德修养,以孝闻名,又广泛涉猎,精通儒家经书,所以很被族兄宋弁推重。
B.宋世景才华出众,勤勉有加,得到左仆射高肇、中山王英的赏识推荐,先后担任行台朗、国子博士和尚书右丞。
C.宋世景任荥阳太守时,打击豪强,惩治奸邪,重视吏治,威震一方。
D.宋世景关爱百姓,平易近人,接待来访,热情坦诚。
11.把第Ⅰ卷文言文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王显与宋弁有隙,毁之于世宗,故事寝不报。
译文:
 
(2)来者无不尽其情抱,皆假之恩颜,屏人密语。
译文: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