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张既字德容,冯翊高陵人也。太祖为司空,辟,末至。魏国既建,出为雍州刺史。从征张鲁,别从散关入讨叛氐,收其麦以给军食。鲁降,既说太祖拔汉中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张既字德容,冯翊高陵人也。太祖为司空,辟,末至。魏国既建,出为雍州刺史。从征张鲁,别从散关入讨叛氐,收其麦以给军食。鲁降,既说太祖拔汉中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张既字德容,冯翊高陵人也。太祖为司空,辟,末至。魏国既建,出为雍州刺
史。从征张鲁,别从散关入讨叛氐,收其麦以给军食。鲁降,既说太祖拔汉中民数
万户以实长安及三辅。是时,太祖徙民以充河北,陇西、天水、南安民相恐动,拢扰
不安,既假三郡人为将吏者体课,使治屋宅,作水碓①,民。遂安。
文帝即王位,初置凉州,以安定太守邹岐为刺史。张掖张进执郡守举兵拒岐,黄华、麴演各逯故太守,举兵以应之。既进兵为护羌校尉苏则声势,故则得以有功。凉州卢水胡伊健妓妾、治元多等反,河西大扰。帝忧之,乃召邹岐,以既代之。遣护军夏侯儒、将军费曜等继其后。既至金城,欲渡河,诸将守以为“兵少道险,未可深入声等锋还士奔   戴余同乃送入”。既曰:“今武威危急,赴之宜速。”遂渡河。贼七千余骑逆拒军于鹯阴口,既扬声军由鹯阴,乃潜由且次出至武威。胡以为神,引还显美。既已据武威,曜乃至,儒等犹未达。既劳赐将士,欲进军击胡。诸将皆曰:“士卒疲倦,虏众气锐,难与争锋。”既日:“今军无见粮,当因敌为资。若虏见兵合,退依深山,追之则道险穷饿,兵还则出侯寇抄。如此,兵不得解。”遂前军显美。胡骑数千,因大风欲放火烧营,将士皆恐。既夜藏精卒三千人为伏,使参军成公英督千余骑挑战,敕使阳退。胡果争奔之,因发伏截其后,首尾进击,大破之。
酒泉苏衡反,与羌豪邻戴及丁令胡万余骑攻边县。既与夏侯儒击破之,衡及邻戴等皆降。遂上豌请与儒治左城,筑鄣塞,置烽候、邸阁以备胡。西羌恐,率众二万余落降。其后西平麴光等***其郡守,诸将欲击之,既日:“唯光等造反,郡人未必悉同。若便以军临之,吏民羌胡必谓国家不别是非,更使皆相持著,此为虎傅翼也。”乃檄告渝诸羌:为光等所诖②误者原之;能斩贼帅送首者当加封赏。于是光部党斩送光首,其余成安堵如故。
既临:州十余年,政惠著闻。黄初四年薨。
(选自《三国志》卷十五)
【注】①水碓(dud:古代用水力舂米的设备。②诖(guà):欺。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张掖张进执郡守举兵拒岐拒:抵御。
B.乃潜由且次出至武威潜:潜伏。
C.敕使阳退阳:假装。
D.郡人未必悉同悉:全,都。
小题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属于张既采取的巩固边防的措施的一项是    (       )
①既说太祖拔汉中民数万户以实长安及三辅
②既假三郡人为将吏者休课,使治屋宅,作水碓
③黄华、鞠演各逐放大守,举兵以应之
④因大风欲放火烧营,将士皆恐
⑤遂上疏请与儒治左城,筑鄣塞,置烽候、邸阁以备胡
⑥乃檄告渝诸羌:为光等所诖误者原之
A.①③⑤B.②④⑥C.②⑤⑥D.③④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张既在太祖做司空的时候,曾征召他做官,但他没有去。魏国建立后,去征讨张鲁,太祖移民充实河北地区,人民恐惧***动,扰攘不安,张既采取措施,给予安抚,民心安定。
B.当时,由于凉州、卢水一带的羌族部落纷纷反叛,致使河西一带遭到严重***扰,文帝十分担忧。于是便召来邹岐替代张既的现有职务,而让张既专门统军平定叛乱。
C.酒泉郡的苏衡谋反,同时串通羌族的豪强邻戴等少数民族一万多人马攻打边境各县,张既同夏侯儒带领军队前往迎击,大败敌人,致使苏衡、邻戴等头目投降。
D.张既在少数民族聚居且没有完全归化、动乱频仍的地方任职二十多年,其间他因地制宜实施了许多好的政策,效果显著,影响广泛。黄初四年去世。

答案
 
小题1:B
小题2:C
小题3:B
解析

小题1:应释为“偷偷地,悄悄地”。
小题2:第①句是说劝说曹操将汉中的几万户人家移民充实长安及三辅,长安及三辅不属于边境;第③句是说别人造反,属于破坏边防安定;第④句是胡人的军事行为。
小题3:错在“召来邹岐替代张既的现有职务,而让张既专门统军平定叛乱”的表述,根据原文,文帝是让张既取代邹岐,担任凉州刺史职务。
参考译文:
张既字德容,冯翊郡高陵县人。曹操做司空的时候,征召他进京,他也没有去。魏国建立后,张既离京去作雍州刺史。后来张既又跟随曹操去征讨张鲁,他单独领一支兵进入散关讨伐叛变的氐族人,收割氐族人的麦子来供给军需。张鲁投降以后,张既劝说曹操将汉中的几万尸人家移民到长安及三辅,来充实那个地区。这时侯,曹操正移民充实河北地区,陇西、天水、南安各郡的人民恐惧***动,扰攘不安,张既给予这三郡人中作将官、吏员的免去赋税的待遇,让他们盖房修屋,制作水碓,民心于是安定。
曹丕即王位,才开始设凉州治,任命安定太守邹岐为凉州刺史。张掖郡的张进捉住郡守率兵抗拒邹岐,黄华、麴演等人也赶走了原来的太守,领兵响应张进。张既统兵进发,为护羌校尉苏则的部队壮大声势,所以苏则能够借此立功。凉州、卢水一带的羌族人伊健妓妾、治元多等反叛,河西地区遭受严重***扰。文帝曹丕十分担忧,于是便召来邹岐,让张既代替他凉州刺史的职务,又派护军夏侯儒、将军费曜等人领兵在他后面接应。张既率军到达金城,要渡过黄河,邵下将领、守备都认为兵少路险,不可深入敌方腹地。张既说:“现在武威郡很危急,应该迅速赶到那儿。”就断然下令渡河。有七千多敌人骑着马在鸇阴口狙击张既的部队,张既扬言要由鹯阴口渡河,却悄悄地经过且次县到达武威。胡人都以为遇到了神仙,退却到显美县。张既已经占据了武威,费曜的接应部队才赶到,而夏侯儒的部队还没到达。张既犒劳赏赐部下,打算进军攻击胡人。将领们都说:“我方士卒疲倦,敌人却保存着锐气,很难同他们打仗。”张既说:“现在军中没有现成的粮草供应,应当依靠敌人的粮草来供自己使用。如果敌人发现我方兵力聚集,就要退进深山,那时候再追击他们,道路既险峻难走,士兵又饥饿疲累;如果退兵不追,又会遭受敌人的抄袭。这样的话,部队就总也得不到休息。”于是便领兵挺进到显美县。遭遇敌人的几千骑兵,要借助大风放火烧毁魏军的营盘,张既部下的将士都很恐惧。张既夜间埋伏下三千精锐士卒,让参军成公英督率一千;骑兵挑战,命令他们佯装败退。敌人果然争先恐后地来追赶,于是伏兵四出,截断了敌人的队伍,分别攻击他们的首尾,结果大获全胜。
酒泉郡的苏衡谋反,同羌族的大户邻戴以及丁令一带的匈奴一万多人马攻打边境各县,张既同夏侯儒前往迎击,大败敌人。苏衡、邻戴等都投降了。于是,张既上书请求与夏侯儒共同治理左南城要塞,筑起防御工事,修建烽火台,在邸阁储备军粮防御匈奴人。西部的羌族人害怕了,带着两万多户人家来投降。后来西平郡的麴光等人***死郡守,张既部下将领要去攻打他们。张既说:“造反的只有麴光等人,郡中的百姓不一定全都愿意跟随他们。如果因为这样就兴兵讨伐,当地的官吏百姓、羌人、匈奴人就会说国家不辨是非,从而会让他们进一步联合起来与国家坚决对抗,这就像是为老虎插上了翅膀。”于是便发布檄文通告各部落的羌人:凡是被麴光等人诱惑欺骗而加入叛军的一律原谅,能够***死敌人将帅送来首级的加倍封赏。檄文发布以后,麴光的部下***死了他并送上了他的首级,其余的人都像过去一样安定无事。
张既治理雍、凉两州二十多年,实施了许多好的政策,非常著名。黄初四年张既去世。
举一反三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全琮字子璜,吴郡钱塘人也。父柔,汉灵帝时举孝廉,补尚书郎右丞,董卓之乱,弃官归,州辟别驾从事,诏书就拜会稽东部都尉。孙策到吴,柔举兵先附,策表柔为丹杨都尉。孙权为车骑将军,以柔为长史,徙桂阳太守。柔尝使琮赍米数千斛到吴,有所市易。琮至,皆散用,空船而还。柔大怒,琮顿首曰:“愚以所市非急,而士大夫方有倒县之患,故便振赡,不及启报。”柔更以奇之。是时中州士人避乱而南,依琮居者以百数,琮倾家给济,与共有无,遂显名远近。后权以为奋威校尉,授兵数千人,使讨山越。
建安二十四年,刘备将关羽围樊、襄阳,琮上疏陈羽可讨之计,权时已与吕蒙阴议袭之,恐事泄,故寝琮表不答。及禽羽,权置酒公安,顾谓琮曰:“君前陈此,孤虽不相答,今日之捷,抑亦君之功也。”于是封阳华亭侯。黄武元年,魏以舟军大出洞口,权使吕范督诸将拒之,军营相望。敌数以轻船钞击,琮常带甲仗兵,伺候不休。顷之,敌数千人出江中,琮击破之,枭其将军尹卢。嘉禾二年,督步骑五万征六安,六安民皆散走,诸将欲分兵捕之。琮曰:“夫乘危徼幸,举不百全者,非国家大体也。今分兵捕民,得失相半,岂可谓全哉?纵有所获,犹不足以弱敌而副国望也。如或邂逅,亏损非小,与其获罪,琮宁以身受之,不敢徼功以负国也。”
初,权将围珠崖及夷州,皆先问琮,琮曰:“以圣朝之威,何向而不克?然殊方异域,水土气毒,自古有之,兵入民出,必生疾病,往者惧不能反,所获何可多致?愚臣犹所不安。”权不听。军行经岁,士众疾疫死者十有八九,权深悔之。后言次及之,琮对曰:“当是时,群臣有不谏者,臣以为不忠。”
琮既亲重,赐累千金,犹谦虚接士,貌无骄色。十二年卒。
(《三国志•吴书》)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弃官归,州辟别驾从事        征召
B.柔尝使琮赍米数千斛到吴,有所市易  通“资”,钱财
C.恐事泄,故寝琮表不答        息,止
D.琮宁以身受之,不敢徼功以负国也同“邀”,求,求取
小题2: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全琮军事才能的一组是(3分)
①依琮居者以百数,琮倾家给济,与共有无   ②刘备将关羽围樊、襄阳,琮上疏陈羽可讨之计
③敌数千人出江中,琮击破之               ④今分兵捕民,得失相半,岂可谓全哉
⑤往者惧不能反,所获何可多致             ⑥群臣有不谏者,臣以为不忠
A.①③⑤B.②④⑥C.①③⑥D.②④⑤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全琮从桂阳运几千斛大米到吴地做买卖,当看到吴地粮荒危急时,就把大米救济当地士人;回桂阳后他又倾其所有,救济几百个逃难的中州士人。
B.全琮在魏军多次用小船包抄袭击作干扰时,按兵不动,伺候吕范,一刻没有休息,等几千魏军出现在长江中心时,才出击攻打,大获全胜。
C.全琮统率军队征讨六安时,老百姓全都逃散了,许多将领要分兵抓捕百姓(回头),全琮认为这一举动有得有失,不是维护国家大局的行为。
D.全琮认为珠崖夷州等地水土潮湿有瘴气,人们到那里会得疾病,军队不可前往。孙权不听他的话,结果出兵一年后,十分之八九的士兵得病而死。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行不可不孰。不孰,如赴深溪,虽悔无及。君子计行虑义,小人计行其利,乃不利。有知不利之利者,则可与言理矣。荆平王有臣曰费无忌,害太子建,欲去之。王为建取妻於秦而美,无忌劝王夺。王已夺之,而疏太子。无忌说王曰:“晋之霸也,近於诸夏;而荆僻也,故不能与争。不若大城城父而置太子焉,以求北方,王收南方,是得天下也。”王说,使太子居于城父。居一年,乃恶之曰:“建与连尹将以方城外反。”王曰:“已为我子矣,又尚奚求?”对曰:“以妻事怨,且自以为犹宋也。齐晋又辅之。将以害荆,其事已集矣。”王信之,使执连尹,太子建出奔。
左尹郄宛,国人说之。无忌又欲***之,谓令尹子常曰:“郄宛欲饮令尹酒。”又谓郄宛曰:“令尹欲饮酒於子之家。”郄宛曰:“我贱人也,不足以辱令尹。令尹必来辱,我且何以给待之?”无忌曰:“令尹好甲兵,子出而寘之门,令尹至,必观之己,因以为酬。”及飨日,惟门左右而置甲兵焉。无忌因谓令尹曰:“吾几祸令尹。郄宛将***令尹,甲在门矣。”令尹使人视之,信。遂攻郄宛,***之。国人大怨.动作者莫不非令尹。沈尹戍谓令尹曰:“夫无忌,荆之谗人也。亡夫太子建,***连尹奢,屏王之耳目。今令尹又用之***众不辜,以兴大谤,患几及令尹。”令尹子常曰:“是吾罪也,敢不良图?”乃***费无忌,尽灭其族,以说其国。动而不论其义,知害人而不知人害己也,以灭其族,费无忌之谓乎!
凡乱人之动也,其始相助,后必相恶。为义者则不然,始而相与,久而相信,卒而相亲,后世以为法程。
[注释]①宋:当时楚国北方的一个小国。②动胙者:周天子派来送祭肉的使者。胙,祭祀用的肉。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C  )。(3分)
A.行不町不孰孰:深思熟虑B.害太子建,欲去之去:除去、去掉
C.屏王之耳目屏:摒弃、撇开D.以说其国说:取悦、讨好
小题2:全都体现费无忌行事阴险诡诈的一项是(  C  )(3分)
①王为建取妻于秦而美   ②不若大城城父而置太子焉
③工说,使太子居于城父   ④建与连尹将以方城外反
⑤令尹好甲兵,子出而置之门,今尹至,必观之已,因以为酬
⑥吾几祸令尹,,郄宛将***令尹,甲在门矣  
A.①④⑤    B②③⑥    C.②④⑥    D.①③⑤
小题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泽成现代汉语。(9分)
(1)王为建取妻于秦而美。(3》)
(2)我且何以给待之?(3分)
(3)以灭其族,费无忌之谓乎!(3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留 侯 论
苏轼
古之所谓豪杰之士者,必有过人之节。人情有所不能忍者,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挟持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
夫子房受书于圯上之老人也,其事甚怪;然亦安知其非秦之世,有隐君子者,出而试之?观其所以微见其意者,皆圣贤相与警戒之义,而世不察,以为鬼物,亦已过矣。且其意不在书。当韩之亡、秦之方盛也,以刀锯鼎镬待天下之士,其平居无罪夷灭者,不可胜数。虽有贲、育,无所复施。夫持法太急者,其锋不可犯,而其势未可乘,子房不忍忿忿之心,以匹夫之力,而逞于一击之间。当此之时,子房之不死者,其间不能容发,盖亦已危矣。
千金之子,不死于盗贼,何者?其身之可爱,而盗贼之不足以死也。子房以盖世之才,不为伊尹、太公之谋,而特出于荆轲、聂政之计,以侥幸于不死,此固圯上之老人所为深惜者也。是故倔傲鲜腆而深折之,彼其能有所忍也,然后可以就大事。故曰:“孺子可教也。”
楚庄王伐郑,郑伯肉袒牵羊以逆。庄王曰:“其君能下人,必能信用其民矣。”遂舍之。勾践之困于会稽,而归臣妾于吴者,三年而不倦。且夫有报人之志,而不能下人者,是匹夫之刚也。夫老人者,以为子房才有余而忧其度量之不足,故深折其少年刚锐之气,使之忍小忿而就大谋。何则?非有平生之素,卒然相遇于草野之间,而命以仆妾之役,油然而不怪者,此固秦皇帝之所不能惊,而项籍之所不能怒也。
观夫高祖之所以胜,项籍之所以败者,在能忍与不能忍之间而已矣。项籍唯不能忍,是以百战百胜,而轻用其锋;高祖忍之,养其全锋而待其弊,此子房教之也。当淮阴破齐,而欲自王,高祖发怒,见于词色。由此观之,犹有刚强不忍之气,非子房其谁全之?
太史公疑子房以为魁梧奇伟,而其状貌乃是妇人女子,不称其志气。而愚以为,此其所以为子房欤!
小题1:下列各组加点字的意思完全一样的一项是:     (    )
A.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慈父见背
B.无故加之而不怒顷襄王怒而迁之
C.郑伯肉袒牵羊以逆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D.此子房教之也风之积也不厚
小题2:下列能直接表现例子中人物有“过人之节”的一项是(    )
(1)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
(2)子房不忍忿忿之心,以匹夫之力,而逞于一击之间;
(3)养其全锋而待其弊;
(4)郑伯肉袒牵羊以逆;
(5)勾践之困于会稽,而归臣妾于吴者,三年而不倦。
A.(1)(4)(5)B.(3)(4)(5)C.(2)(3)(4)D.(1)(3)(4)
小题3:下列解释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主要就张良得书于圯上老人一事进行评论,文章开篇总括全文大意,指出大勇之人,在于有过人之节。
B.文章以张良教高祖能忍,佐其成就大事来回应论点。文章结构严谨,文笔奔放,收束稳妥自然。
C.苏轼怀疑张良身材魁梧奇伟,后来发现他的容貌竟然像妇人女子一样,所以又认为张良就应该是这样。
D.作者认为圯上老人使张良成就大事的不是书,而是通过这件事情磨砺了他能忍的性格。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太尉①始为泾州刺史时,汾阳王(郭子仪)以副元帅居蒲。王子晞(郭子仪之子)为尚书,领行营节度使,寓军邠州,纵士卒无赖。邠人偷嗜暴恶者,率以货窜名军伍中,则肆志,吏不得问。日群行丐取于市,不嗛②,辄奋击折人手足,至撞***孕妇人。邠宁节度使白孝德以王故,戚不敢言。
太尉自州以状(文书)白府,愿计事。至则曰:“天子以生人付公理,公见人被暴害,因恬然。且大乱,若何?”孝德曰:“愿奉教。”太尉曰:“某为泾州,甚适,少事;今不忍人无寇暴死,以乱天子边事。公诚以都虞候命某者,能为公已乱,使公之人不得害。”孝德曰:“幸甚!”出如尉请。
既署一月,晞军士十七人入市取酒,又以刃刺酒翁,坏酿器。太尉列卒取十七人,皆断头注槊上,植市门外。晞一营大噪,尽甲。孝德震恐,召太尉曰:“将奈何?”太尉曰:“无伤也!请辞于军。”孝德使数十人从太尉,太尉尽辞去。解佩刀,选老躄者一人持马,至晞门下。甲者出,太尉笑且入曰:“***一老卒,何甲也?吾戴吾头来矣!”甲者愕。因谕曰:“尚书固负若属耶?副元帅固负若属耶?奈何欲以乱败郭氏?为白尚书,出听我言。”
晞出见太尉。太尉曰:“副元帅勋塞天地,当务始终。今尚书恣卒为暴,暴且乱,乱天子边,欲谁归罪?罪且及副元帅。今邠人恶子弟以货窜名军籍中,***害人,如是不止,几日不大乱?大乱由尚书出,人皆曰尚书倚副元帅,不戢④士。然则郭氏功名,其与存者几何?”言未毕,晞再拜曰:“公幸教晞以道,恩甚大,愿奉军以从。”顾叱左右曰:“皆解甲散还火伍中,敢哗者死!”太尉曰:“吾未晡食⑤,请假设草具。”既食,曰:“吾疾作,愿留宿门下。”命持马者去,旦日来。遂卧军中。晞不解衣,戒候卒击柝卫太尉。旦,俱至孝德所,谢不能,请改过。邠州由是无祸。  
先是,太尉在泾州为营田官。泾大将焦令谌取人田,自占数十顷,给与农,日:“且熟,
归我半。”是岁大旱,野无草,农以告谌。谌日:“我知入数而已,不知旱也。”督责益急,农且饥死,无以偿,即告太尉。
太尉判状辞甚巽(卑顺,温和),使人求谕谌。谌盛怒,召农者日:“我畏段某耶?何敢言我!”取判铺背上,以大杖击二十,垂死,舆来庭中。太尉大泣日:“乃我困汝!”即自取水洗去血,裂裳衣疮,手注善药,旦夕自哺农者,然后食。取骑马卖,市谷代偿,使勿知。
淮西寓军帅尹少荣,刚直士也。入见谌,大骂日:“汝诚人耶?泾州野如赭,人早饥死;而必得谷,又用大杖击无罪者。段公,仁信大人也,而汝不知敬。今段公唯一马,贱卖市谷入汝,汝又取不耻。凡为人傲天灾、犯大人、击无罪者,又取仁者谷,使主人出无马,汝将何以视天地,尚不愧奴隶耶?”谌虽暴抗,然闻言则大愧流汗,不能食,日:“吾终不可以见段公!”一夕,自恨死。
(节选自《柳河东集•段太尉逸事状》,有删节)【注】①段太尉(719—783),名秀实,字成公,唐汧阳(今陕西省千阳县)人。②赚
(qie妾):满足。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寓军邠州寓:驻扎
B.今尚书恣卒为暴恣:放纵
C.俱至孝德所,谢不能谢:感谢
D.使人求谕谌谕:告知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①邠宁节度使白孝德以王故②又以刃刺酒翁
B.①太尉始为泾州刺史时②能为公已乱
C.①***一老卒,何甲也②淮西寓军帅尹少荣,刚直士也
D.①且大乱,若何②泾州野如赭,人且饥死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汾阳王儿子郭唏担任尚书之职,兼任行营节度使,对手下管束不严,放纵士兵横行不法。
B.段太尉主动到节度使白孝德府中请缨,得到允许后到军中劝说郭唏,使他改正了错误。
C.段太尉在劝说郭唏时,以维护郭唏父亲和郭家的声誉作为切人点,让郭唏心服口服。
D.泾州大将焦令谌强占他人土地,并欺压剥削百姓,段太尉写信骂他使他羞愧而死。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杨廷璋字温玉,真定人。家世素微贱,有姊寡居京师,周祖微时,欲聘之,姊以告廷璋。廷璋往见周祖,归谓姊曰:“此人姿貌异常。不可拒。”姊乃从之。
周祖从汉祖镇太原,廷璋屡省其姊,周祖爱其纯谨。姊卒,留廷璋给事左右。及出讨三叛,入平国难,廷璋数献奇计。即位,追册廷璋姊为淑妃,擢廷璋为右飞龙使,廷璋固辞不拜。
世宗自澶渊还京,言廷璋有于材,迁客省使。泾帅史懿称疾不朝,周祖命廷璋往代之。将行,谓之曰:“懿不就命。即图之。”廷璋至,屏左右,以诏书示懿,谕以祸福,懿即日栽路。俄闻周主崩。廷璋呕血不食者数日。
会隰州刺史孙议卒,廷璋遣监军李谦溥领州事。谦溥至,并①人来攻其城,议者以为宜速救之。廷璋曰:“隰州城壁坚完,并人卒至,未能为攻城具,当出奇以破之。”乃募敢死士百余人,许以重赏,由间道遣人约谦溥为内应。既至,即衔枚②夜击,城中鼓噪以出,并人大渍。奏至,世宗诏褒之。
宋初,加检校太尉。吏民诣阙,请立碑颂功德。太祖命卢多逊撰文赐之。李筠叛,潜遣亲信使赍蜡书求援邻境,廷璋获之,械送京师,因上攻取之策,即下诏委以经略。及车驾亲征,诏延璋率所部入阴地,分贼势。贼平,归镇。
廷璋美髯,长上短下,好修容仪,虽见小吏,未尝懈惰。善待士,幕府多知名人。在晋州日,太祖命荆罕儒为钤辖。罕儒以廷璋周朝近亲,疑有异志,每入府中,从者皆持刀剑,欲图廷璋。
延璋推诫待之,殊不设备,罕儒亦不敢发,终亦无患。
注释:①并:并州,古地名,在今陕西太原一带。 ②枚;古代行军时为防止喧哗,让士兵衔在口中的竹或木片。
(节选自《宋史•列传第十四》)小题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周祖微时,欲聘之聘:以礼物订婚。
B.廷璋至,屏左右屏:使……退避。
C.廷璋获之,械送京师械:镣铐。
D.潜遣亲信使赍蜡书求援邻境赍:携带。
小题2:下列加点虚词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①廷璋呕血不食者数日②求人可使报秦者
B.①乃募敢死士百余人②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C.①诏廷璋率所部入阴地②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
D.①城中鼓噪以出②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
小题3: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杨廷璋在周祖地位低的时候劝姐姐嫁给了他。这令周祖对其有了好感,后来周祖镇守太原时杨廷璋常去探望他的姐姐,深得周祖的喜爱而被周祖留在身边供职。
B.在救援隰州的战役中,杨廷璋采取了里应外合的战术,派敢死队趁夜悄悄进攻,让城中士兵呐喊冲出,最后打败了并人,受到了世宗的褒奖。
C.宋初,杨廷璋加官检校太尉。他的功绩得到了朝野双方的好评,官吏百姓到朝廷去,请求立碑赞颂其功德,太祖也令人撰写了碑文赏赐他。
D.杨廷璋很注重仪表的修饰,即使是接见小官吏也不怠慢。同时他善待士人,幕府中有很多知名人士。对待怀疑他的人,他也能坦诚相待。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