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赵翼,字耘松,阳湖人。生三岁能识字,年十二,为文一日成七篇,人奇其才。乾隆十九年,由举人中明通榜,用内阁中书,入直军机,大学士傅恆尤重之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赵翼,字耘松,阳湖人。生三岁能识字,年十二,为文一日成七篇,人奇其才。乾隆十九年,由举人中明通榜,用内阁中书,入直军机,大学士傅恆尤重之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赵翼,字耘松,阳湖人。生三岁能识字,年十二,为文一日成七篇,人奇其才。乾隆十九年,由举人中明通榜,用内阁中书,入直军机,大学士傅恆尤重之。二十六年,复成进士,殿试拟一甲第一,王杰第三。高宗谓陕西自国朝以来未有以一甲一名及第者,遂拔杰而移翼第三,授编修。
后出知镇安府。粤民输穀常社仓,用竹筐,以权代概①。有司因购马济滇军,别置大筐敛穀,后遂不革,民苦之。翼听民用旧筐,自权,持羡去,民由是感激,每出行,争肩舆过其村。先是镇民付奉入云南土富州为奸,捕获百馀人,付奉顾逸去,前守以是罢官。已而付奉死,验其尸良是。总督李侍尧疑其为前守道地,翼申辨,总督怒,劾之。適朝廷用兵缅甸,命翼赴军赞画,乃追劾疏还。傅恆既至滇,经略兵事,议以大兵渡戛鸠江,别遣偏师从普洱进。翼谓普洱距戛鸠江四千馀里,不如由江东岸近地取猛密,如其策入告。其后戛鸠兵遭瘴多疾病,而阿桂所统江东岸一军独完,卒以蕆事②。寻调守广州,擢贵西兵备道。以广州谳狱旧案降级,遂乞归,不复出。五十二年,林爽文反台湾,侍尧赴闽治军,邀翼与俱。时总兵柴大纪城守半载,以易子析骸入告。帝意动,谕大纪以兵护民内渡。侍尧以询翼,翼曰:“总兵欲内渡久矣,惮国法故不敢。今一弃城,则鹿耳门为贼有,全台休矣!即大兵至,无路可入。宜封还此旨。”侍尧悟,从之,明日接追还前旨之谕,侍尧膺殊赏;而大将军福康安续至,遂得由鹿耳门进兵破贼,皆翼计也。事平,辞归,以著述自娱。尤邃史学,著廿二史劄记、皇朝武功纪盛、陔馀丛考、檐曝杂记、瓯北诗集。嘉庆十五年,重宴鹿鸣,赐三品衔。卒,年八十六。同时袁枚、蒋士铨与翼齐名,而翼有经世之略,未尽其用。所为诗无不如人意所欲为,亦其才优也。
(选自《清史稿•赵翼传》)
【注】①权:用称秤量;概:用概板刮平。②蒇(chǎn)事:事情已办完。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持羡去羡:盈余。
B.而阿桂所统江东岸一军独完完:完善。
C.以易子析骸人告易:交换。
D.而翼有经世之略经:治理。
小题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部说明赵翼文才武略的一组是(3分)          (   )
①翼听民用旧筐,自权             ②由江东岸近地取猛密
③惮国法故不敢   ④宜封还此旨
⑤重宴鹿鸣                       ⑥尤邃史学
A.①③④B.②④⑥C.②⑤⑥D.①③⑤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赵翼少年时就才华出众,受到大学士傅恒的器重,在殿试录取时本应该以头名中选,
但因皇帝照顾陕西而把他改为第三。
B.在针对粤地百姓交谷物的问题上,赵翼施惠于百姓,令百姓感激,在赵翼路过他们
的村子时争着用肩舆抬着他经过村落。
C.在对台用兵上,赵翼向李侍尧建议不能让柴大纪弃城,并封还皇帝让柴大纪以兵
护民内渡的圣旨,为后来破贼立下功劳。
D.赵翼请求退休后,以著述而自得其乐,在诗歌创作上虽然有不尽人意之处,但他优
异的才能还是被当时的人充分认可。
答案

小题1:B
小题2:B
小题3:D
解析

小题1:B(保全,保持完整)
小题2:B(①是说赵翼治世才能的;③是说总兵柴大纪的想法的;⑤是皇帝宴请)
小题3:D(“在诗歌创作上虽然有不尽人意之处,但他优异的才能还是被当时的人充分认可”理解不当。原句的意思是“赵翼作诗没有一首不是在人意中想写出来但别人却写不出来的,这也是他的才能优异的体现”。)
参考译文:
赵翼,字耘松,阳湖人。出世三年就能认字,十二岁时,一天能写成七篇文章,人们为他的才华感到惊异。乾隆十九年,由举人考中明通榜,被内阁中书任用,入宫当值军机处,大学士傅恒尤其器重他。二十六年,又成为进士,殿试打算取赵翼为一等第一名,王杰第三名。高宗说陕西从国朝以来没有一个以一等第一名中选的人,于是把王杰提到第一名而将赵翼移到第三名,授予编修。
后来出京城为镇安府知府。粤地百姓往常社仓交谷,用竹筐,以秤量的方式代替用概板刮平。主管部门因为要买马接济滇军,另外设大筐收谷,后来就不改了,百姓以此为苦。赵翼允许百姓沿用旧筐,亲自过秤,让百姓把盈余的拿走,于是百姓感激赵翼,他每次出行,百姓都争着用肩舆抬着他经过他们的村落。以前镇安府百姓付奉到云南土富州做不法的事,捕获一百多人,付奉反而逃逸,前任知府因为此事而罢官。后来付奉死。验证尸体确实是付奉。总督李侍尧怀疑赵翼为前任知府开脱,赵翼申辨,总督发怒,上奏弹劾赵翼。适逢朝廷要对缅甸用兵,命令赵翼前往军中帮助谋划,于是追回弹劾赵翼的上疏。傅恒已到达云南,筹划战事,议论以大规模军队渡戛鸠江,另外派遣偏师从普洱进军。赵翼说普洱距离戛鸠江有四千多里,不如由江东岸就近夺取猛密,按赵翼所提计策入告朝廷。这以后戛鸠江一带军队遭到瘴气的侵扰患病人很多,而只有阿桂所统帅的江东岸一支军队保持完整,终于完成预定计划。不久,调赵翼守广州,提升为贵西兵备道。因为广州评议罪责的旧案而降官级,于是请求辞官还乡,从此再没有出来为官。
乾隆五十二年,林爽文在台湾造反,李侍尧前往福建掌管军队,他邀请赵翼与他一同前往。当时总兵柴大纪已坚守城池半年之久,他把城内易子而食、析骨而炊的情况入告朝廷。高宗心意为此状所动,告谕柴大纪用军队保护着百姓渡海到大陆。李侍尧因此询问赵翼,赵翼说:“总兵想内渡到大陆很长时间了,只是惧怕国法所以不敢擅动。现在一旦弃城而去,那么鹿耳门就被贼占有,整个台湾就完了。当大路兵马到达的时候,也无路可进。应该封还这道圣旨。”李侍尧顿悟,采纳赵翼的意见。第二天立即追还前一道圣旨的告谕,李侍尧获特别奖赏;而大将军福康安率军继至,就能从鹿耳门进兵,打破贼众,这都是赵翼的计谋。台湾的兵事平定,赵翼辞别归去,凭借著述自得其乐。赵翼尤其精通史学,著有《廿二史札记》、《皇朝武功纪盛》、《瓯北诗集》。嘉庆十五年,重新举行鹿鸣宴,赐赵翼三品官衔。去世,终年八十六岁。同时代的袁枚、蒋士铨和赵翼齐名,而赵翼有治理世事的谋略,没有得到充分地利用。赵翼作诗没有一首不是在人意中想写出来但别人却写不出来的,这也是他的才能优异的体现。
举一反三
下列语录中不能提炼出成语的一项是( )
A 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B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C 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
D 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题型:单选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与课文没有出入的一项是( )
A 吾非斯人之徒与而与谁?
B 是知其不可为而为之者与?
C 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D言不及意,好行小惠,难矣哉!
题型:单选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刘超,字世瑜,琅邪临沂人,汉城阳景王章之后也。(1) 章七世孙封临沂县慈乡侯,子孙因家焉。父和,为琅琊国上军将军。超少有志尚,为县小吏,稍迁琅琊国记室掾。以忠谨清慎为元帝所拔,恒亲侍左右,遂从渡江,转安东府舍人,专掌文檄。相府建,又为舍人。于时天下扰乱。伐叛讨贰,超自以职在近密,而书迹与帝手笔相类,乃绝不与人交书。时出休沐,闭门不通宾客,由是渐得亲密。以左右勤劳,赐爵原乡亭侯,食邑七百户,转行参军。
中兴建,为中书舍人,拜骑都尉、奉朝请。时台阁初建,庶绩来康,超职典文翰,而畏慎静密,弥见亲待。加以处身清苦,衣不重帛,家无儋石之储。每帝所赐,皆固辞日:“凡陋小臣,横窃赏赐,无德而禄,殃咎足惧。”帝嘉之,不夺其志。寻出补句容令,推诚于物,为百姓所怀。常年赋税,主者常自四出诘评百姓家赀。至超,但作大函,村别付之,使各自书家产,投函中讫,送还县。百姓依实投上,课输所入,有逾常年。入为中书通事郎。咸和初,遭母忧去官,衰服不离身。(2) 朝夕号泣,朔望辄步至墓所,哀感路人。
及苏峻谋逆,超代赵胤为左卫将军。时京邑大乱.,朝士多遣家人入东避难。义兴故吏欲迎超家,而超不听,尽以妻孥入处宫内。及王师败绩,王导以超为右卫将军,亲侍成帝。帝时年八岁,虽豳厄之中,超犹启授《孝经》、《论语》。温峤等至,峻猜忌朝士,而超为帝所亲遇,疑之尤甚。后王导出奔’超与怀德令匡术、建康令管旆等密谋,将欲奉帝而出。未及期,事泄,峻使任让将兵入收超及钟雅。帝抱持悲泣曰:“还我侍中、右卫!”任让不奉诏,因害之。(3) 及峻平,任让与陶侃有旧,侃欲特不诛之,乃请于帝。帝曰:“让是***我侍中、右卫者,不可宥。”由是遂诛让。及超将改葬,帝痛念之不已,诏迁高显近地葬之,使出入得瞻望其墓。追赠卫尉,谥日忠。超天性谦慎,历事三帝,恒在机密,并蒙亲遇,而不敢因宠骄谄,故士人皆安而敬之。
(节选自《晋书》)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项是
A.于时天下扰乱,伐叛讨贰   贰:离心,背叛,这里用作名词。
B.时出休沐,闭门不通宾客,由是渐得亲密 渐:逐渐,慢慢地  
c.寻出补句容令,推诚于物,为百姓所怀   寻:不久  
D.而超为帝所亲遇,疑之尤甚   遇:遇到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  
A.①以左右勤劳,赐爵原乡亭侯②而超不听,尽以妻孥入处宫内
B.①峻猜忌朝士,而超为帝所亲遇,疑之尤甚②故士人皆安而敬之
C.①寻出补旬容令,推诚于物,为百姓所怀。 ②以忠谨清慎为元帝所拔
D.①家无儋石之储②虽幽厄之中,超犹启授《孝经》、《论语》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刘超在做舍人时,因为自己的笔迹与皇帝的相似,所以从来不与别人有书信往来,每逢休假时也闭门不出,不接待宾客。
B.刘超家里非常清苦,可每逢皇帝赐与他东西,他都坚决推辞。皇帝对他大加赞赏,但却不改变自己的做法,仍然赏赐给他。
C.刘超在句容任上时,改变以前主者亲自估评百姓家财的做法,让百姓自报家产,这样所征收的赋税反而比往年多。
D.苏峻叛乱时,刘超和匡术、管旆等秘密商议带着皇帝逃跑,没到日子,事情泄漏,被苏峻的部将任让捉去***害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杨文仲,字时发,眉州彭山人。七岁而孤。既冠,以《春秋》贡。淳祜七年,文仲以胄试第一入太学。九年,以公试第一升内舍。时路颇壅,因季冬雷震,首帅同舍叩阉①极言时事,有曰:“天本不怒,人激之使怒。人本无言,雷激之使言。”一时争传诵之。宝祜元年,登进士第。丁母忧,释服,属从叔父栋守婺州罢归,寓余杭,文仲往问伊、洛之学。
转运使印应飞辟入幕。明嫠妇冤狱,应飞悉从文仲议,且荐之。召为户部架阁,迁国子博士。丐外,添差通判台州。故事,守贰②尚华侈,正月望,取灯民间,吏以白,文仲曰:“为吾然一灯足矣。” 劭③农东郊,守因欲泛湖,文仲即先驰归。添差通判扬州。牙契④旧额岁为钱四万缗,累政增至十六万,开告讦以求羡。文仲曰:“希赏以扰民,吾不为也。”卒增十八界一而已。时有沙田,使者欲举行之,文仲力争,以为:“事不可妄兴,盖与民之惠有限,不扰之惠无穷。江北风寒之地,民力竭矣,为利几何,安忍重扰吾民乎!”事遂不行。
盛夏,建宗阳宫,坏徙民居,畿甸***然。文仲疏谏:“移闾阎之聚,为香火之庭,不得为善计矣。陛下绍祖宗之位,岂以黄、老之居为轻重哉。”翌日面奏,益恳至。又以救太学教谕彭成大迕贾似道,出知衡州。运饷有法而民不扰,以所当得米八千石立“思济仓”。
瀛国公即位,时大元兵度江,畿甸震动,朝士多弃去者,侍从班惟文仲一人,诏旌在列不去者二阶。时文仲疾益甚,三上章乞致仕,改知泉州。
(节选自《宋史》卷四百二十五)
注:①阉:宫门。②守贰:长佐官。③劭:劝勉。④牙契:买卖税。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既冠,以《春秋》贡   贡:被举荐。   
B.故事,守贰尚华侈   尚:崇尚。   
C.卒增十八界一而已   卒:结束,完毕。
D.陛下绍祖宗之位     绍:继承。  
小题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①因季冬雷震②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B.①吏以白②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C.①盖与民之惠有限②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D.①不得为善计矣②如姬为公子泣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杨文仲很小就失去了父亲,成年后,因为公试第一而升为内舍,当时皇帝闭目塞听,正好碰上冬季打雷,他就借机率领同舍生极力向朝廷论说时事,为时人所称道。
B.在台州通判任上的时候,当地官员有正月十五向百姓征收灯笼的旧例,杨文仲得知后,非常反感,就坚决主张废除了这一做法。
C.任扬州通判时,杨文仲从当地的实际出发,据理力争,阻止了使臣开发沙田的行为,维护了百姓的利益。
D.在元兵渡过长江后,朝野震动,侍从班中只剩下杨文仲一个人,他也因此受到朝廷表彰;因病情加重,多次上书请求退休,未被获准而改任泉州知州。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毕再遇,字德卿,兖州人也。父进,建炎间从岳飞护卫八陵,转战江、淮间,积阶至武义大夫。再遇以恩补官,隶侍卫马司,武艺绝人。孝宗召见,大悦,赐战袍、金钱。
开禧二年,下诏北伐,以殿帅郭倪招抚山东、京东,遣再遇与统制陈孝庆取泗州。再遇请选新刺敢死军为前锋,倪以八十七人付之。招抚司克日进兵,金人闻之,闭榷场、塞城门为备。再遇曰:“敌已知吾济师之日矣,兵以奇胜,当先一日出其不意。”孝庆从之。再遇飨士卒,激以忠义,进兵薄泗州。泅有东西两城,再遇令陈戈旗舟楫于石屯下,如欲攻西城者。乃自以麾下兵从陟山径趋东城南角,先登,***敌数百,金人大溃,守城者开北门遁。西城犹坚守。再遇立大将旗,呼曰:“大宋毕将军在此,尔等中原遗民也,可速降。”旋有淮平知县缒城而下乞降,于是两城皆定。郭倪来飨士,出御宝刺史牙牌授再遇,辞曰:“国家河南八十有一州,今下泗两城即得一刺史,继此何以赏之?且招抚得朝廷几牙牌来?”固辞不受。寻除环卫官。
倪调李汝翼、郭倬取宿州,复遣孝庆等继之。命再遇以四百八十骑为先锋取徐州,至虹,遇郭、李兵裹创旋,问之,则日:“宿州城下大水,我师不利,统制田俊迈已为敌擒矣。再遇督兵疾趋次灵壁遇孝庆驻兵于凤凰山将引还再遇日宿州虽不捷然兵家胜负不常岂宜遽自挫吾奉招抚命取徐州,假道于此,宁死灵营北门外,不死南门外也。”会倪以书抵孝庆,令班师。再遇曰:“郭、李军溃,贼必追蹑,吾当自御之。”金果以五千余骑分两道来,再遇令敢死二十人守于灵壁北门,自领兵冲敌阵。金人见其旗,呼曰“毕将军来也”。遂遁。诸军发灵壁,再遇独留未动,度军行二十余里,乃火灵壁。诸将问:“夜不火,火今日,何也?”再遇曰:“夜则照见虚实。昼则烟埃莫睹,彼已败不敢迫,诸军乃可安行无虞。汝冀安知兵易进而难退邪?”
金兵七万在楚州城下,三千守淮阴粮,又载粮三千艘泊大清河。再遇谋知之。曰:“敌众十倍。难以力胜,可计破也。”乃遣统领许俊间道趋淮阴。夜二鼓衔枚至敌营。各携火潜入,伏粮车间五十余所,闻哨声则火,敌惊扰奔窜,生擒鸟古伦师勒、蒲察元奴等二十三人。嘉定十年。以武信军节度使致仕。卒,年七十。赠太尉,累赠太师,谥忠毅。
《宋史•列传第一百六十一》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招抚司克日进兵克:严格限定(日期)
B.旋有淮平知县缒城而下乞降旋:不久,很快
C.会倪以书抵孝庆会:恰巧
D.乃遣统领许俊间道趋淮阴间:秘密地,暗中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
A.金果以五千余骑分两道来会倪以书抵孝庆,令班师
B.汝辈安知兵易进而难退邪旋有淮平知县缒城而下乞降
C.度军行二十余里,乃火灵壁诸军乃可安行无虞
D.再遇令陈戈旗舟楫于石屯下再遇令敢死二十人守于灵壁北门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一代名将毕再遇,不仅善于运筹帷幄,在战场上更是果敢骁勇,常常身先士卒,冲锋陷阵。
B.在攻打泗州时,毕再遇巧用计谋,“声西击东”,收到奇效,先拿下泗州东城,西城则不战而克。
C.毕再遇觉得自己的任务是攻打徐州,如果死在灵壁南门,会被郭倪认为是不按预定线路行军,违背军令。
D.在敌众我寡的情况下,毕再遇火烧敌人的粮车,断其给养,这一计策很像《三国演义》中曹操夜袭乌巢。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