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文言,翻译加横线的句子。 楚绝齐,齐举兵代楚。陈轸谓楚王曰:“王不如以地东解于齐,西讲于秦。”楚王使陈轸之秦。秦王谓陈轸曰:“子,秦人也,寡人与子故也。

阅读下列文言,翻译加横线的句子。 楚绝齐,齐举兵代楚。陈轸谓楚王曰:“王不如以地东解于齐,西讲于秦。”楚王使陈轸之秦。秦王谓陈轸曰:“子,秦人也,寡人与子故也。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来源:不详
阅读下列文言,翻译加横线的句子。
楚绝齐,齐举兵代楚。陈轸谓楚王曰:“王不如以地东解于齐,西讲于秦。”楚王使陈轸之秦。秦王谓陈轸曰:“子,秦人也,寡人与子故也。寡人不佞,不能亲国事也,故子弃寡人事楚王。今齐楚相伐,或谓救之不便,子独不可以忠于子主计,以甚余为寡人乎?”陈轸曰:“王独不闻吴人之游楚者乎?楚王甚爱之。病,故使人问之曰:“诚病乎?意亦思乎?”左右曰:“臣不知其思与不思,诚思则将吴吟,今轸将为王吴吟。”
译文①______________
译文②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先生难道不能以您的忠心,在为楚王谋划之余,也为我谋划吗?②我不知道他是否思念吴国,果真思念吴国就将发出吴地乡土音。
解析
此题第一句考查一词多义,以,前一个是“凭”,后一个是“在”,作介词,整句话是反问句,语气要译出来。第二句的难点是“吴吟”,要结合全文意思推断。
【译文】
楚国与齐国绝交,齐国出兵讨伐楚国。陈轸对楚怀王说:“大王不如拿出土地来在东面与齐国和解,在西面与秦国媾和。”楚怀王派陈轸前往秦国,秦惠王对陈轸说:“你是秦国人,我和你是老交情,我没有才智,不能主持国事,所以你离开我去事奉楚王了。现在齐国和楚国互相讨伐,有人说去制止它好,有人说制止它不好,你难道不可以在忠于你的君主出谋划策之后,用你的余力为我出出主意吗?”
陈轸说:“大王难道没有听到过一位吴国人到楚国做官的事情吗?楚先王非常爱护他,那位吴国人病了,楚先王特意派人去慰问他,楚先王问慰问的人说:‘是真的病了?还是思念他的吴国呢?’那使臣说:‘我不知道他思念不思念吴国,真的思念的话他将操吴国人的口音呻吟。’现在我陈轸将替大王您操吴国人口音呻吟。大王您不曾听到过管与的言论吗?有两只老虎因抢着吃一人而搏斗,卞庄子要去刺杀它们,管与制止他说:“老虎是一种贪婪残暴的动物,人是它最美好的食物。现在两只虎因争一人而搏斗,小老虎一定会死掉,大老虎必定要负伤。你只需等待时机去刺杀负伤的老虎,那可是一举而能获得两只老虎的了。没有付出刺杀一只老虎的劳力,却有刺死两只老虎的美名。’现在齐、楚两国交战,交战双方必定有一方失败。一方失败,大王就可以出兵去救助,这样,能占有救助齐国的好处,而不会有讨伐楚国的坏处。能谋善断又能预知事情发展的顺利与不顺利,只有大王您能做到。谋略,是办事的根本;决断,是存亡的关键。谋略错了而决断又出现过失,能取得国家的是太少了。所以说:‘反复计谋的很难出现错误,决断不失本末的也难以出现混乱。’”
举一反三
文言文阅读(共10分)
自余为僇人,居是州,恒惴栗。其隙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意有所极,梦亦同趣。觉而起,起而归。以为凡是州之山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⒏下面加点的词古今义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古之学者必有师                B.以为凡是州之山有异态
C.蚓无爪牙之利                  D.肴核既尽,杯盘狼藉
⒐下列各组加点的词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2分)
A . 穷回溪                  B.   日与其徒上高山
复前行,欲穷其林            环堵萧然,不蔽风日
C.  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D.     施施而行
作《师说》以贻之            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⒑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每题2分,共6分)
①幽泉怪石,无远不到。②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③意有所极,梦亦同趣。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3题
燕昭王求士   
《战国策》
燕昭王收破燕后,即位,卑身厚币,以招贤者,欲将以报仇。故往见郭隗先生曰:“齐因孤国之乱而袭破燕,孤极知燕小力少,不足以报,然得贤士与共国,以雪先王之耻,孤之愿也。敢问以国报仇者奈何?”
郭隗先生对曰:“帝者与师处(成就帝业的国君把贤士看成是自己的老师,并以对待老师的恭敬态度与贤士相处),王者与友处,霸者与臣处,亡国与役处。诎指(委屈自己的意旨)而事之,北面而受学,则百己者至;先趋而后息,先问而后嘿(住口),则什己者至;人趋己趋,则若己者至;冯几据杖,眄视指使,则厮役之人至;若恣睢奋击,呴籍(蹦跳、跺脚)叱咄,则徒隶之人至矣:此古服道致士之法也。王诚博选国中之贤者,而朝其门下,天下闻王朝其贤臣,天下之士,必趋于燕矣。”
昭王曰:“寡人将谁朝而可?”
郭隗先生曰:“臣闻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涓人(王宫里管理清洁卫生的侍从)言于君曰:‘请求之。’君遣之,三月得千里马;马已死,买其骨五百金,反以报君。君大怒曰:‘所求者生马,安事死马?而捐五百金!’涓人对曰:‘死马且买之五百金,况生马乎?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马今至矣!’于是不能期年,千里之马至者三。今王诚欲致士,先从隗始隗且见事,况贤于隗者乎?岂远千里哉!
于是昭王为隗筑宫而师之。乐毅自魏往,邹衍自齐往,剧辛自赵往;士争凑燕。燕王吊死问生,与百姓同其甘苦二十八年,燕国殷富,士卒乐佚轻战。于是遂以乐毅为上将军,与秦、楚、三晋合谋以伐齐。齐兵败,闵王出走于外。燕兵独追北,入至临淄,尽取齐宝,烧其宫室宗庙;齐城之不下者,唯独莒、即墨。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卑身厚币卑:地位低下。
B.冯几据杖冯:“冯”通“凭”,靠。
C.而朝其门下朝:拜访,拜见。
D.安事死马事:用。“安事”,犹言“何用”。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齐因孤国之乱而袭破燕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
B.北面而受学我非爱其财而易之以羊
C.反以报君各各竦立以听
D.闵王出走于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
小题3:下列各项对文章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郭隗认为,君主应该像对待老师和朋友那样来对待人才,诚心侍奉,虚心求教,这样才能网罗天下的人才,达到富国强兵的目的。
B.郭隗讲述了百金买骨的故事,意在阐明求士要从身边做起,不惜重金的道理,又非常明确地表达了自己欲辅佐昭王的想法。
C.本文基本上按时间顺序来安排,先写燕昭王继位,接着写燕昭王求贤,继而写贤者群集以后采取的一系列政策,最后写大败齐军。
D.本文塑造了燕昭王这一贤明君王的形象,他不仅礼贤下士,善于听取意见,而且能知人善任,以乐毅为上将军,终于报仇雪耻。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3题
书剑 侠 事
新城令崔懋,以康熙戊辰往济南。至章邱西之新店,遇一妇人,可三十余,高髻如宫妆,髻上加毡笠,锦衣弓鞋,结束为急装。腰剑,骑黑卫,极神骏,妇人神采四射,其行甚驶。试问:“何人?”停骑漫应曰:“不知何许人。”“将往何处?”又漫应曰:“去处去。”顷刻东逝,疾若飞隼。崔云:“惜赴郡匆匆,未暇蹑其踪迹,疑剑侠也。”
祯从侄鹓因述莱阳王生言:顺治初,其县役某,解官银数千两赴济南,以木夹函之。晚将宿逆旅,主人辞焉。且言镇西北里许有尼庵,凡有行橐者,皆往投宿。因导之往。方入旅店时,门外有男子著红帩头,状貌甚狞。至尼庵,入门,有廨三间,东向;北为观音大士殿;殿侧有小门,扃焉。叩门久之,有老妪出应。告以故,妪云:“但宿西廨,无妨。”持朱封鐍山门而入。是夜,役相戒勿寝,明灯烛、手弓刀以待曙。至三更,大风骤作,山门砉然而辟。方愕然相顾,倏闻呼门声甚厉,众急持械谋拒之。廨门已启,视之,即红帩头人也。徒手握束香掷地,众皆扑。比天晓,始苏,银已亡矣。急往市询逆旅主人。主人曰:“此人时游市上,无敢谁何者,唯投尼庵客,辄无恙,今当往诉耳。然尼异人,吾须自往求之。”
至则妪出问故。曰:“非为夜失官银事耶?”曰:“然。”入白。顷之,尼出,命妪挟蒲团跌坐。逆旅主人跪白前事。尼笑曰:“此奴敢来作此狡狯,罪合死。吾当为一决!”顾妪入,牵一黑卫出,取剑背之,跨卫向南山径去。其行如飞,倏忽不见。
移时,尼徒步手人头驱卫返,驴背负木夹函数千金,殊无所苦。入门呼役曰:“来,视汝木夹函官封如故乎?”验之,良是。掷人头地上,曰:“视此贼不错杀却否?”众聚观,果红帩头人也。罗拜谢云。比东归,再往访之,庵已空无人矣。
尼高髻盛妆衣锦绮行缠罗袜年十八九好女子也市人云尼三四年前挟妪俱来不知何许人尝有恶少夜入其室腰斩掷垣外自是无敢犯者。王士祯《池北偶谈》,有删改)
小题1:对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妇人神采四射,其行甚驶驶:驾车
B.殿侧有小门,扃焉扃:关,锁着
C.大风骤作,山门砉然而辟辟:开
D.罗拜谢云罗:围绕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告以故,妪云:“但宿西廨,无妨。”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
B.持朱封鐍山门而入山门砉然而辟
C.叩门久之,有老妪出应填然鼓之,兵刃既接
D.非为夜失官银事耶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小题3:下列有关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从允许别人投宿尼庵和帮差役斩杀红帩头男子夺回官银这两件事看来,尼庵剑侠是一个性格豪爽、行侠仗义的女子。
B.戴红帩头的男子是个武功高强的劫匪,他早就盯上了押送官银的这些差役,并且凭一己之力打倒了众差役,劫走了官银。
C.尼庵剑侠行动迅速,在答应了差役后没多久,就杀了红帩头,她让护卫先行回来,而自己另雇驴驮着官银回来。
D.从上下文看来,新城令崔懋在章丘西新店遇到的年三十余的妇人,就是他的侄子鹓所听故事中那个年十八九的尼姑。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王勃字子安,绛州龙门人。六岁善文辞,九岁得颜师古注《汉书》读之,作《指瑕》以擿其失。麟德初,刘祥道巡行关内,勃上书自陈,祥道表于朝,对策高第。年未及冠,授朝散郎,数献颂阙下。沛王闻其名,召署府修撰,论次《平台秘略》。书成,王爱重之。是时,诸王斗鸡,勃戏为文《檄英王鸡》,高宗怒曰:“是且交构。”斥出府。勃既废,客剑南。尝登葛愦山旷望,慨然思诸葛亮之功,赋诗见情。闻虢州多药草,求补参军。倚才陵藉,为僚吏共嫉。官奴曹达抵罪,匿勃所,惧事泄,辄杀之。事觉当诛,会赦除名。父福畤,繇①雍州司功参军坐勃故左迁交阯令。勃往省,度海溺水,痵而卒,年二十九。
初,道出钟陵,九月九日都督大宴滕王阁,宿命其婿作序以夸客,因出纸笔遍请客,莫敢当,至勃,泛然不辞。都督怒,起更衣,遣吏伺其文辄报。一再报,语益奇,乃矍然曰:“天才也!”请遂成文,极欢罢。勃属文,初不精思,先磨墨数升,则酣饮,引被覆面卧,及寤,援笔成篇,不易一字,时人谓勃为腹稿。
(勃)尤喜著书。初,祖通,隋末居白牛溪,教授门人甚众。尝起汉、魏尽晋作书百二十篇,以续古《尚书》,后亡其序,有录无书者十篇,勃补完缺逸,定著二十五篇。
勃兄剧,弟助,皆第进士。剧,长寿中为凤阁舍人,寿春等五王出阁,有司具仪,忘载册文,群臣已在,乃悟其阙,宰相失色。剧召五吏执笔,分占其辞,粲然皆毕,人人嗟服。
助字子功,七岁丧母哀号,邻里为泣。居父忧,毁骨立。服除,为监察御史裏行。初,勉②、剧、勃皆著才名,故杜易简称“三珠树”,其后助、劼又以文显。劼蚤卒。福畤少子劝亦有文。福畤尝诧韩思彦,思彦戏曰:“武子有马癖,君有誉儿癖,王家癖何多邪?”使助出其文,思彦曰:“生子若是,可夸也。”
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皆以文章齐名,天下称“王、杨、卢、骆”,号“四杰”。炯尝曰:“吾愧在卢前,耻居王后。”议者谓然。        (节选自《新唐书》)
注:①繇:同“由”。②勉:堂兄王勉)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指瑕》以擿其失擿:指出
B.倚才陵藉,为僚吏共嫉陵:欺侮
C.请遂成文,极欢罢极:非常
D.剧召五吏执笔,分占其辞占:口授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祥道表于朝是且交构
B.苟全性命于乱世不出,火且尽
C.长寿中为凤阁舍人其后助、劼又以文显
D.如今人方为刀俎竭忠尽智,以事其君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勃天资聪颖,通过自荐、引荐、对策,不到二十岁就被授予官职。
B.王氏兄弟学识超群,王福畤以此为荣,但也因儿子在官场受到牵连。
C.王勃把其祖父撰写的只传下目录而遗失了文章的《尚书》补充完整。
D.王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因文章世称“四杰”,杨炯却不以为然。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王曾,字孝先,青州益都人。少孤,从学于里人张震,善为文辞。咸平中,由乡贡试礼部、廷对皆第一。杨亿见其赋,叹曰:“王佐器也。”宰相寇准奇之,特试政事堂,授秘书省著作郎、直史馆、三司户部判官。帝尝晚坐承明殿,召对久之;既退,使内侍谕曰:“向思卿甚,故不及朝服见卿,卿勿以我为慢也。”其见尊礼如此。
出知应天府。天禧中,民间讹言有妖起若飞帽。夜搏人,自京师以南,人皆恐。曾令夜开里门,敢倡言者即捕之,卒无妖。天圣四年夏,大雨。传言汴口决,水且大至,都人恐,欲东奔。帝问曾,曾曰:“河决奏未至,第民间妖言尔,不足虑也。”已而果然。
陕西转运使置醋务,以榷其利,且请推其法天下,曾请罢之。
曹利用恶曾班已上,尝怏快不悦。及利用坐事,太后大怒,曾为之解。太后曰:“卿尝言利用强横,今何解也?”曾曰:“利用素恃恩,臣故尝以理折之。今加以大恶,则非臣所知也。”太后意少释,卒从轻议。
以彰信军节度使复知天雄军,契丹使者往还,敛车徒而后过,无敢哗者。人乐其政,为画像而生祠之。曾进退士人,莫有知者。范仲淹尝问曾曰:“明扬士类,宰相之任也。公之盛德,独少此耳。”曾曰:“夫执政者,恩欲归己,怨使谁归?”仲淹服其言。
曾资质端厚,眉目如画。在朝廷,进止皆有常处,平居寡言笑,人莫敢干以私。少与杨亿同在侍从,亿喜谈谑,凡僚友无不狎侮。至与曾言,则白:“余不敢以戏也。”平生自奉甚俭,有故人子孙京来告别,曾留之具馔,食后,合中送数轴简纸,启视之,皆它人书简后裁取者也。
(《宋史•王曾传》)
小题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宰相寇准奇之奇:认为……奇异
B.出知应天府知:主持、掌管
C.曹利用恶曾班已上,尝怏怏不悦班:排列、位次
D.太后大怒,曾为之解解:解释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少孤,从学于里人张震而君幸于赵王
B.今加以大恶,则非臣所知也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C.帝尝晚坐承明殿,召对久之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D.余不敢以戏也皆以美于徐公
小题3: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宋代咸平年间,王曾参加会试和殿试,都考了第一。宰相寇准看了他的文赋,慨叹道,“这真是王佐之材啊!”,认为他是奇才。
B.陕西转运使以地方特产醋来谋利并且请求朝廷在全国推行这一办法的行为,被王曾上奏废止,表现了王曾的爱民思想。
C.大臣曹利用与王曾在个人感情上嫌隙,王曾对他的专横跋扈也常常加以抵制,但是关键时刻却没有落井下石,表明了他的不畏权势和胸怀坦荡。
D.王曾之所以赢得朝廷内外、黎民百姓甚至外族使者的尊敬,除了他的文章才华、为政能力之外,还因为他稳重的性格和公正无私、爱民、勤俭的品质。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