鹦鹉灭火    有鹦鹉飞集他山,山中禽兽皆相爱。鹦鹉自念,此山虽乐,然非吾久居之地,遂去。禽兽依依不舍。  后数月,山中大火。鹦鹉遥见,心急如焚,遂入水沾(沾湿

鹦鹉灭火    有鹦鹉飞集他山,山中禽兽皆相爱。鹦鹉自念,此山虽乐,然非吾久居之地,遂去。禽兽依依不舍。  后数月,山中大火。鹦鹉遥见,心急如焚,遂入水沾(沾湿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来源:不详

鹦鹉灭火
  
  有鹦鹉飞集他山,山中禽兽皆相爱。鹦鹉自念,此山虽乐,然非吾久居之地,遂去。禽兽依依不舍。
  后数月,山中大火。鹦鹉遥见,心急如焚,遂入水沾(沾湿)羽,飞而洒之。
  天神言:“汝虽好意,然何足道也?”
  对曰:“虽知区区水滴不能救,然吾尝侨居是山,禽兽善待,皆为兄弟,吾不忍见其毁于火也!”
  天神嘉其义,即为之灭火。
  1.解释下列画线的词。
  ①.有鹦鹉飞集他山(  )
  ②.山中禽兽皆相爱(   )
  ③.然何足道也(  )
  ④.然吾尝侨居是山( )
  2.翻译:天神嘉其义,即为之灭火。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结合自身实际谈谈你对“义”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①.栖止②.喜欢它③.值得④.移住、寄住
  2.天上的神仙赞许鹦鹉的好心肠,就替它扑灭了火。
  3.帮助他人,不在于力量的大小,而在于显示一片诚心。有人捐一元钱帮助病重的同学,有人出50万元支援受灾的百姓,各尽其力,这“义”的分量是相当的。
解析

1.①.栖止(课文有“沙鸥翔集”,栖止)
②.喜欢它(根据上句“有鹦鹉飞集他山”可知“此处的相爱”是“爱相”的意思)
③.值得
④.移住、寄住
  2.注意“嘉”、“义”
3.帮助他人,不在于力量的大小,而在于显示一片诚心。有人捐一元钱帮助病重的同学,有人出50万元支援受灾的百姓,各尽其力,这“义”的分量是相当的。
(根据寓言故事鹦鹉为何得到嘉赞入手)
【译文】
有一只鹦鹉飞到一座山上,栖息在那里,山中的飞禽走兽都很喜欢它。鹦鹉想:这里虽然快乐,却不是我长久停留的地方,便离开了。过了几个月以后,山中失火了。鹦鹉远远看到,便入水沾湿自己的羽毛,飞到山上洒水救火。天神说道:“你即使是一片好心,但是这水哪里值得一提呢?” 鹦鹉答道:“我虽然知道这么点水不能救火,但是我曾经在这座山住过,山上的飞禽走兽对我很好,我们亲如兄弟,我不忍心看着他们被火毁灭啊!”天神赞扬它的义举,马上帮它把火扑灭了。
举一反三

鳝救婢
  高怀中,业鳝面于扬州小东门,日***鳝以千数,一婢(女仆)悯之,每夜窃部分缸中鳝,从后窗投诸河,如是累年。一日面店被焚,婢仓皇出逃,为火所伤,困于河滨。夜深入睡,比醒而痛减,伤尽愈。视之,有河中污泥,敷于伤处,而周(周围)有鳝之行迹,始知向所放生之鳝来救也。
  高怀中感其异,遂为之罢业。及拆锅,下有洞,生鳝无数盘其中,悉纵之子河。
  1.解释下列画线的词。
  ①.业鳝面于扬州小东门()
  ②.从后窗投诸河()
  ③.比醒而痛减()
  ④.悉纵之子河()
  2.翻译:始知向所放生之鳝来救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鳝救婢”的行为中,你得到什么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陆绩怀橘
  陆绩,三国时吴人也。官至太守,精于天文、历法。绩年六,于九江见袁术(当时的大豪强)。术令人出橘食之。绩怀(装到怀里)三枚临行拜辞术而橘坠地。术笑曰:“陆郎作客而怀橘,何为耶?”绩跪对曰:“是橘甘,欲怀而遗(送)母。”术曰:“陆郎幼而知孝,大必成才。”术奇之,后常称说。
  1.用“/”划分下边句子节奏。
  绩怀三枚临行拜辞术而橘坠地。
  2.翻译:是橘甘,欲怀而遗母。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评价“陆绩怀橘”的行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犬救幼女
  
  呈贡县村民畜一犬,甚驯。母未时上山采薪,幼女随之不及,后于母里许。俄大雪,母薄暮(傍晚)负薪归,女与犬俱不见。母惊恐万状,奔走号呼,竟(终)不见女。邻里相助,亦无济于事。是夜其幼女之父母悲痛欲绝(死),以为女或溺水,或堕井,或为狼所食。凌晨,复邀邻人寻之,见女卧大树下,犬倚偎在旁,乃不死。此雍正(清爱新觉罗胤祯的年号)十一年十一月事,邑人无不称奇。
  1.解释下列画线的词。
  ①.母未时上山采薪()
  ②.幼女随之不及()
  ③.母薄暮负薪归()
  ④.或堕井()
  2.翻译:邻里相助,亦无济于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谈谈你对文中那只犬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孙泰
  孙泰,山阳人,少师(拜……为师)皇甫颖,操守(品德)颇有古贤(古代贤人)之风。泰妻即姨妹(表妹)也。先是,姨老矣,以二子为托,曰:“其长(大的)损一目,汝可取女弟。”姨卒,泰取其姊。或诘之,泰曰:“其人有废疾,非泰不可适(嫁)。”众皆服泰之义。尝于都市(国都的市场)遇铁灯台,市之,而命洗刷,却银也,泰亟往还之。
  1.解释下列画线的词。
  ①.汝可取女弟()
  ②.姨卒()
  ③.非泰不可适()
  ④.泰亟往还之()
  2.翻译:其人有废疾,非泰不可适。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概括文中关于孙泰的两件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孙泰身上具有什么优秀品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明日歌
  
  后生家每临事,辄曰:吾不会做,此大谬也。凡事做则会,不做则安能会耶?又做一事,辄曰“且待明日”,此亦大谬也。凡事要做则做,若一味因循,大误终身。
  古有《明日歌》最妙,附记于此:“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世人若被明日累,春去秋来老将至。朝看水东流,暮看日西坠。百年明日能几何?请君听我《明日歌》。”
  1.下面各句中不表判断的一句是()
  A.环滁皆山也 B.此大谬也
  C.夫战,勇气也D.不做则安能会耶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①渐近临之,则一螳螂据顶上
  ②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③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
  ④后生家每临事
  A.①③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3.下面句中的“若”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若一味因循,大误终身。
  B.世人若被明日累,春去秋来老将至。
  C.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D.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
  4.《明日歌》给人的启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