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裴)子野字几原,生而母魏氏亡,为祖母殷氏所养。少好学,善属文,仕齐为江夏王行参军。梁天监初,尚书仆射范云嘉其至行,将表奏之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裴)子野字几原,生而母魏氏亡,为祖母殷氏所养。少好学,善属文,仕齐为江夏王行参军。梁天监初,尚书仆射范云嘉其至行,将表奏之,会云卒不果。久之兼廷尉正,时三官①通署狱,子野尝不在,同僚辄署其名。奏有不允,子野从坐免职。自此免黜久之,终无恨意。后为诸暨令,在县不行鞭罚,人有争者,示之以理,百姓称悦,合境无讼。初,子野曾祖松之,宋元嘉中受诏续修宋史,未成而卒,子野常欲继成先业。及齐永明末,沈约所撰《宋书》称“松之已后无闻焉”。子野更撰为《宋略》二十卷,其叙事评论多善,而云“戮淮南太守沈璞,以其不从义师故也”②。约惧,徒跣谢之,请两释焉。叹其述作曰:“吾弗逮也。”兰陵萧琛言其评论可与《过秦》、《王命》分路扬镳。于是吏部尚书徐勉言之于武帝③,以为著作郎。普通七年,大举北侵,敕子野为《移魏文》,受诏立成。武帝以其事体大,召尚书仆射徐勉、太子詹事周舍、鸿胪卿刘之遴、中书侍郎朱异集寿光殿以观之,时并叹服。武帝目子野曰:“其形虽弱,其文甚壮。”俄又敕为书喻魏相元叉。其夜受旨,子野谓可待旦方奏,未之为也,及五鼓,敕催令速上。子野徐起操笔,昧爽便就。乃奏,武帝深嘉焉。子野为文典而速,不尚靡丽,制多法古,与今文体异。或问其为文速者,子野答云:“人皆成于手,我独成于心。”子野在禁省④十余年,默静自守,未尝有所请谒。无宅,借官地二亩,起茅屋数间,妻子恒苦饥寒,唯以教诲为本。末年深信释教,终身饭麦食蔬。中大通二年卒。赐谥贞子。 (节选自《南史 裴子野传》) [注]①三官:南朝梁时廷尉设廷尉监、廷尉正、廷尉平三官,称廷尉三官。②沈璞,沈约父,因未及时响应宋孝武帝平叛,被处死罪,并罪及家人,沈约在《宋书》中对此事曲文掩饰。③武帝:梁武帝萧衍。④禁省:皇宫。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尚书仆射范云嘉其至行,将表奏之。嘉:赞许。 | B.武帝目子野曰:“其形虽弱,其文甚壮。” 目:眼睛。 | C.敕子野为《移魏文》,受诏立成。 敕:皇帝命令。 | D.子野徐起操笔,昧爽便就。 徐:慢。 |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人有争者,示之以理。 | B.松之已后无闻焉。 申之以孝悌之义。 于是余有叹焉。 | C.未之为也。 | D.子野为文典而速。 | 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蟹六跪而二螯。 小题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明裴子野出色文才的一组是( ) ①尚书仆射范云嘉其至行,将表奏之。②其叙事评论多善。③以为著作郎。④敕子野为《移魏文》,受诏立成。⑤徐起操笔,昧爽便就。⑥唯以教诲为本。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裴子野在兼任廷尉正时,因名字被同僚签署,受牵连获罪免官,但他能淡然处之, 终无怨恨之意;出任诸暨县令,不乱用刑罚,深受百姓称颂和喜爱。 | B.裴子野继承曾祖父裴松之遗业,修完《宋略》二十卷,其叙事评论颇为中肯,不掩 饰史实,但兰陵萧琛却不以为然,认为他的史论无法和《过秦》、《王命》相提并论。 | C.裴子野为文既典雅又快速,其文与当时风行的文体不同,他所作的《移魏文》徐勉 等人深为叹服,武帝也称许其文气势豪壮。 | D.裴子野为人静默自守、安贫乐道,对家人不从物质上满足他们,唯以教诲为本,妻 | 室儿女长期苦于饥寒;晚年时,他深信佛教,素食至终。 小题5:把第三题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约惧,徒跣谢之,请两释焉。叹其述作曰:“吾弗逮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或问其为文速者,子野答云:“人皆成于手,我独成于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答案
小题:B 小题:C 小题:①言其品行;③是裴子野“出色文才”的结果,没有直接表现其“出色文才”;⑥言其对后代的教育。 小题:兰陵萧琛对裴子野的论著持赞许态度,“分路扬镳”此处比喻双方才力相当,不分高下。 小题:(1)沈约害怕了,赤着双脚到子野处道歉(谢罪),请求双方都摈弃(解除)仇怨。沈约赞叹子野的著作说:“我不及(他)啊!”(2)有人问他写文章快速的原因,子野回答说:“别人的文章是用手写成的,唯独我的文章是用心写成的。” |
解析
小题:B“目”是动词,看。因为“目”前有“武帝”后有“子野”,不难看出,前是主语,后面的就应是“目”的对象,而“目”作为名词是不能带宾语的,所以它此处要活用为动词,译为“看”。 小题:C分别是代词,它,指文章;助词,处于主谓之间,起取消句子独立性的作用,可不译。A介词,用。B句末语气助词,可不译。D连词,表并列关系。 小题:据文意分析 小题:据文意分析 小题:见译文 译文 裴子野字几原,出生时母亲魏氏就亡故了,被祖母殷氏抚养。他年少时喜欢学习,善写文章,出仕齐任江夏王行参军。梁武帝天监初年,尚书仆射范云赞许他极好的品行,将要上表举荐他,恰因范云去世而没有结果。过了一段时间,他兼任廷尉正,此时,廷尉三官共同签署一项管理监狱的法令,子野曾不在场,同僚就自作主张地将他名字签上,上奏后皇帝不同意,子野也受牵连获罪免官。从这次免除后,长期没有官职,但他始终没有怨恨之意。后来,他出任诸暨县令,在任期间,不乱用刑罚,老百姓发生争执,就给他们讲明道理,因而深得百姓的称颂和喜爱,辖境之内没有官司诉讼。先前,子野曾祖父裴松之,宋元嘉年间受皇帝之命续修宋史,没有完成就去世了,子野常想继续完成祖先遗业。到了齐武帝永明末年,沈约在他修撰的《宋书》中声称“松之以下,裴氏家族就再也没出过什么人才了”。子野接着修完《宋略》二十卷,其叙事评论颇为中肯,《宋略》记载“宋孝武帝***淮南太守沈璞,是因他不响应讨逆义师。”沈约读后害怕了,赤着双脚到子野处谢罪,请求双方都摈弃仇怨。沈约赞叹子野的著作说:“我不及他啊。”兰陵萧琛评价子野书中的史论,认为与贾谊的《过秦论》、班彪的《王命论》不分高下。于是吏部尚书徐勉将他的情况上奏梁武帝,任命他为著作郎。梁武帝普通七年,大举北伐,武帝命子野作《移魏文》,受诏之后,一挥而就。武帝因为此事关系重大,召来尚书仆射徐勉、太子詹事周舍、鸿胪卿刘之遴、中书侍郎朱异在寿光殿汇集,共同观看文稿,当时都一并叹服。武帝看着子野说:“他的外表虽然单薄瘦弱,他的文章却气势豪壮。”接着又令子野作文晓喻魏相元叉。当夜受命,子野认为可以等到第二天早晨才上奏,就没有动笔。到了五更时分,皇上下诏催子野快速奏上。子野这才慢慢起身,提笔为文,拂晓时就已写成。上奏之后,武帝深为赞许。子野写文章既典雅又神速,不尚靡绮骈丽,文体效法古人,与当时风行的文体不同。有人问他写文章快速的原因,子野回答说:“别人的文章是用手写成的,唯独我的文章是用心写成的。”子野在皇宫十多年,沉静寡欲以自守,对皇上不曾有过什么要求。没有住房,就借了两亩官家之地,修了几间茅屋,妻室儿女长期苦于饥寒,子野唯以教诲为本,(而不从物质上满足他们)晚年深信佛教,终身吃麦饭素菜。于梁武帝中大通二年去世,皇帝赠谥号贞子。 |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下题。 刘行本起家梁武陵王国常侍。遇萧脩以梁州北附,遂与叔藩归周,寓居新丰。每以讽读为事,精力忘疲,虽衣食乏绝,晏如也。性刚烈,有不可夺之志。周大冢宰宇文护引为中外府记室。武帝亲总万机,转御正中士,兼领起居注。累迁掌朝下大夫。周代故事,天子临轩,掌朝典笔砚,持至御坐,则承御大夫取以进之。及行本为掌朝,将进笔于帝,承御复欲取之。行本抗声曰:“笔不可得。”帝惊视问之,行本曰:“臣闻设官分职,各有司存。臣既不得佩承御刀,承御亦焉得取臣笔。”帝曰:“然。”因令二司各行所职。及宣帝嗣位,多失德,行本切谏忤旨,出为河内太守。隋文帝践阼,拜谏议大夫、检校中书侍郎。上尝怒一郎,于殿前笞之。行本进曰:“此人素清,其过又小。”上不顾。行本正当上前日:“陛下不以臣不肖,令臣在左右。臣言若是,陛下安得不听?臣言若非,当致之于理,安得轻臣而不顾?臣所言非私!”因置笏于地而退。上敛容谢之,遂原所笞者。雍州别驾元肇言于上曰:“有一州吏,受人馈钱二百文,依律合杖一百。然臣下车之始,与其为约。此吏故违,请加徒一年。”行本驳之曰:“律令之行,并发明诏。今肇乃敢重其教命,轻忽宪章,亏法取威,非人臣之礼。”上嘉之,赐绢百匹。拜太子左庶子,领书侍御史如故。皇太子虚襟敬惮。时唐令则为左庶子,大子昵狎之,每令以弦歌教内人。行本责之曰:“庶子当匡太子以正道.何嬖昵房帷之间哉!”令则甚惭而不能改。时刘臻、明克让、陆爽等并以文学为太子所亲。行本怒其不能调护,每谓三人曰:“卿等正解读书耳。”复以本官领大兴令,权贵惮其方直,无敢至门者。由是请托路绝,吏民怀之。 (《隋书》)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虽衣食乏绝,晏如也 晏如:安然自若的样子 | B.周代故事,天子临轩 故事:旧日的行事制度 | C.遂原所笞者 原:追究 | D.请加徒一年 徒:徒刑 |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①遇萧脩以梁州北附 ②以万人若一郡降者 | B.①承御亦焉得取臣笔 ②或师焉,或否焉,小学而大遗 | C.①今肇乃敢重其教命 ②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 | D.①令则甚惭而不能改 ②若无罪而就死地 | 小题3: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能够说明刘行本端方正直的一组是( ) ①每以讽读为事,精力忘疲 ②臣闻设官分职,各有司存 ③因置笏于地而退 ④受人馈钱二百文,依律合杖一百 ⑤由是请托路绝,吏民怀之 A.①⑤ D.②③⑤ C.②④ D.①③④ 小题4:下列解说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刘行本曾刻苦读书,北周武帝时做掌朝下大夫,正直敢言,北周宣帝时因恳切进谏违 背皇帝心意,调出朝廷做河内太守。 | B.隋文帝曾发怒用竹板打一郎官,刘行本先是进言不该如此惩罚此人,隋文帝不听,刘 行本则直言谏争,终使皇帝知错而改。 | C.雍州别驾元肇向皇帝请求加重处罚违背他的约令的一犯罪州吏,刘行本反驳元肇不按 律令执法而树立个人威权的做法。 | D.刘行本被任命为太子左庶子之官,他直言谴责不用正道教导太子的左庶子唐令则,而 | 对擅长文学的受太子亲近的刘臻等人加以慰勉。 小题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臣言若非,当致之于理,安得轻臣而不顾?巨所言非私! 译文: (2)庶子当匡太子以正道,何嬖昵房帷之间哉! 译文: (3)由是请托路绝,吏民怀之。 译文: |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下题。 陶安,少敏悟,博涉经史,避乱家居。太祖取太平①,安与耆儒李习率父老出迎。太祖召与语。安进曰:“海内鼎沸,豪杰齐争,然其意在子女玉帛,非有拨乱救民安天下心。明公渡江,神武不***,人心悦服,应天顺人,以行吊伐,天下不足平也。”太祖问曰:“吾欲取金陵何如?”安曰:“金陵古帝王都,取而有之,抚形胜以临四方,何向不克?”太祖曰:“善!”留参幕府,授左司员外郎,进郎中。及聘刘基、宋濂、章溢、叶琛至,太祖问安:“四人者何如?”对曰:“臣谋略不如基,学问不如濂,治氏之才不如溢、琛。”太祖多其能让。黄州初下,思得重臣镇之,无逾安者,遂命知黄州。宽租省徭,民以乐业。 洪武②元年,命知制诰兼修国史。帝尝御东阁,与安及章溢等论前代兴亡本未。安言丧乱之源,由于骄侈。帝曰:“居高位者易骄,处逸乐者易侈。骄则善言不入,而过不闻。侈则善道不立,而行不顾。如此者,未有不亡。卿言甚当。”又论学术。安曰:“道不明,邪说害之也。”帝曰:“邪说害道,犹美味之悦口,美色之眩目。邪说不去,则正道不兴,天下何从治?”安顿首曰:“隆下所言,可谓深探其本矣。” 安事帝十余岁,视诸儒最旧,御制门帖子赐之曰:“国朝谋略无双士,翰苑文章第一家。”时人荣之。御史或言安隐过。帝诘曰:“安宁有此?且若何从知?”曰:“闻之道路。”帝大怒,立黜之。 (节选自《明史》列传第二十四) 【注释】①太祖:朱元璋。太平:今安徽当涂,宋置太平州,明清改称府。②洪武:朱元璋称帝后的年号。 小题1: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抚形胜以临四方 抚:据有 | B.太祖多其能让 多:赞许 | C.视诸儒最旧 视:看待 | D.时人荣之 荣:认为荣耀 | 小题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安与耆儒李习率父老出迎 耆儒:资深的儒家。 | B.非有拨乱救民安天下心 拨乱:治理乱世 | C.应天顺人,以行吊伐 吊伐:抚慰人民,讨伐罪人。 | D.论前代兴亡本末 本末:原委。 | 小题3:下列句子中的“之”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御制门帖子赐之 (代陶安) | B.时人荣之 (代皇帝赐门帖子) | C.闻之道路 (代陶安的“隐过”) | D.帝大怒,立黜之 (代陶安) | 小题4:朱元璋称陶安“谋略无双”。下列句子,都说明陶安有谋略的一组是 ①金陵古帝王都,取而有之,抚形胜以临四方,何向不克? ②臣谋略不如基,学问不如濂,治民之才不如溢、琛。 ③遂命知黄州。宽租省徭,民以乐业。 ④安言丧乱之源,由于骄侈。 ⑤道不明,邪说害之也。 ⑥陛下所言,可谓深探其本矣。小题5: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陶安虽避乱家居,却并非不谙世事。他看出朱元璋的与众不同,认为他拨乱救民,顺 应民意,必能平定天下。 | B.陶安不赞成朱元璋急于攻取金陵,因为金陵是古代帝王的都城,占据如此优美的地方 面对四方的进攻,很难不被攻克。 | C.陶安为人恭谨谦逊,既有知人之德,又有自知之明,他认为刘基、宋濂等都有比自己 强的地方,所以深得朱元璋的赞赏。 | D.陶安认为,骄纵与奢侈是导致国家丧乱的根源,异端邪说会妨害正道的树立。他的见 | 解得到了朱元璋充分的肯定。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 周忱字恂如,吉水人。永乐二年进士,选庶吉士。明年,成祖择其中二十八人,令进学文渊阁。忱自陈年少,乞预、帝嘉其有志,许之。寻擢刑部主事,进员外郎。宣德五年九月,帝以天下财赋多不理,而江南为甚,苏州一郡,积遗至八百万石,思得才力重臣往厘之。乃用大学士杨荣荐,迁忱工部右侍郎,巡抚江南诸府,总督税粮。 忱一切治以简易。既久任江南,与吏民相习若家人父予。每行村落,屏去驺从,与农夫饷妇妇相对,从容问所疾苦,为之商略处置。其驭下也,虽卑官冗吏,悉开心访纳。遇长吏有能,如况钟及松江知府赵豫辈,则推心与咨画,务尽其长,故事无不举。常诣松江相视水利,见嘉定、上海间沿江生茂草,多淤流,乃浚其上流,使昆山、顾浦诸所水,迅流驶下,壅遂尽涤。暇时以匹马往来江上,见者不知其为巡抚也。 当时言理财者,无出忱右。钱谷巨万,一屈指无遗算。尝阴为册记阴晴风雨,或言某日江中遇风失米,忱言是日江中无风,其人惊服。有奸民故乱其旧案尝之。忱曰:“汝以某时就我决事,我为汝断理,敢相绐耶?”顷之,诏趣造盔甲数百万。忱计明盔浴铁工多,令且沃锡,数日毕办。 (节选自《明史?周忱传》) 小题1: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分别属于正面表现周忱“简易”与精明能***一组是( ) A 每行村落,屏去驺从。 B 务尽其长,故事无不举。 谷巨万,一屈指无遗算。 忱言是日江中无风,其人惊服。 暇时以匹马往来江上。 D 当时言理财者,无出忱右。 C. 与吏民相习若家人父子。 令且沃锡,数日毕办。 小题2: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明宣宗宣德五年,由于大学士杨荣的举荐,周忱升任工部右侍郎被派遣到赋税拖欠严重的江南担任巡抚。 | B.周忱经常与部下进行交流,不论是低级闲杂的官吏还是像况钟这样有才***官员,都让他们扬其所长,所以做事情都能够成功。 | C.周忱经常到松江府视察水利情况,他用疏通上游的方法,让江水迅速流下来,冲掉松江的淤积,使河道畅通。 | D.有人称某日运粮船遇风损失了官家的米谷,周忱指出那一天并没有刮风,因为他用一个册子记下每天的天气状况。 |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4题。 (建武二十七年)秋,七月,武陵蛮寇临沅。遣李嵩、中山太守马成讨之,不克。马援请行,帝悯其老,未许,援曰:“臣尚能被甲上马。”帝令试之。援据鞍顾眄,以示可用,帝笑曰:“矍铄哉是翁!”遂遣援率中郎将马武、耿舒等将四万余人征五溪。援谓友人杜愔曰:“吾受厚恩,年迫日索,常恐不得死国事;今获所愿,甘心瞑目,但畏长者家儿或在左右,或与从事,殊难得调,介介独恶是耳!” 马援军至临乡,击破蛮兵,斩获二千余人。 初,援尝有疾,虎贲中郎将梁松来候之,独拜床下,援不答。松去后,诸子问曰:“梁伯孙,帝婿,贵重朝庭,公卿已下莫不惮之,大人奈何独不为礼?”援曰:“我乃松父友也,虽贵,何得失其序乎!”松由是恨援。 及援讨武陵蛮,军次下隽,有两道可入:从壶头则路近而水险,从充则涂夷而运远。耿舒欲从充道,援以为弃日费粮,不如进壶头,扼其喉咽,充贼自破。以事上之,帝从援策。进营壶头,贼乘高守隘,水疾,船不得上。会暑甚,士卒多疫死,援亦中病,乃穿岸为室以避炎气。贼每升险鼓噪,援辄曳足以观之,左右哀其壮意,莫不为之流涕。耿舒与兄好畤侯弇书曰:“前舒上书当先击充,粮虽难运而兵马得用,军人数万,争欲先奋。今壶头竟不得 进,大众怫郁行死,诚可痛惜!前到临乡,贼无故自致,若夜击之,即可殄灭。伏波[注]类西域贾胡,到一处辄止,以是失利。今果疾疫,皆如舒言。”弇得书奏之,帝乃使梁松乘驿责问援,因代监军。 会援卒,松因是构陷援。帝大怒,追收援新息侯印绶。 (选自《资治通鉴》,略有删改) [注]伏速:马援因功累官伏波将军,故称其为伏波。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遣李嵩、中山太守马成讨之,不克 克:战胜 | B.臣尚能被甲上马 被:通“披”,穿 | C.军次下隽 次:到达 | D.大众怫郁行死 行:将要 | 小题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部说明马援“武陵平叛.尽心尽责”的一组是( )(3分) ①马援请行 ②矍铄哉是翁! ③虽贵,何得失其序乎! ④击破蛮兵,斩获二千余人 ⑤军人数万,争欲先奋 ⑥贼每升险鼓噪,援辄曳足以观之小题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9分) (1)吾受厚恩,年迫日索,常恐不得死国事(3分) (2)以事上之,帝从援策(3分) (3)会援卒,松因是构陷援(3分) |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鲍宏传 鲍宏,字润身,东海郯人也。父机,以才学知名。事梁①,官至治书侍御史。宏七岁而孤,为兄泉之所爱育。年十二,能属文。尝和湘东王绎诗,绎嗟赏不已,引为中记室,迁镇南府谘议、尚书水部郎,转通直散骑侍郎。江陵既平,归于周②。明帝③甚礼之,引为麟趾殿学士。累迁遂伯下大夫,与杜子晖聘于陈④,谋伐齐⑤也。陈遂出兵江北以侵齐。帝尝问宏取齐之策,宏对云:“我强齐弱,势不相侔。齐主昵近小人,政刑日紊,至尊仁惠慈恕,法令严明。事等建瓴,何忧不克。但先皇往日出师洛阳,彼有其备,每不克捷。如臣计者,进兵汾、潞,直掩晋阳,出其不虞,以为上策。”帝从之。及定山东,除少御正,赐爵平遥县伯,邑六百户,加上仪同。高祖⑥作相,奉使山南。会王谦举兵于蜀,路次潼州,为谦将达奚期所执,逼送成都,竟不屈节。谦败之后,驰传入京,高祖嘉之,赐以金带。及受禅,加开府,除利州刺史,进爵为公。转邛州刺史,秩满还京。时有尉义臣者,其父崇不从尉迥,后复与突厥战死,上嘉之,将赐姓为金氏。访及群下,宏对曰:“昔项伯不同项羽,汉高赐姓刘氏,秦真父能死难,魏武赐姓曹氏。如臣愚见,请赐以皇族。”高祖曰:“善。”因赐义臣姓为杨氏。后授均州刺史,以目疾免,卒于家,时年九十六。初,周武帝敕宏修《皇室谱》一部,分为《帝绪》、《疏属》、《赐姓》三篇。有集十卷,行于世。 (选自《隋书·鲍宏列传》) 注解:①梁:南北朝时,南朝的梁朝(502—557)。②周:南北朝时,北朝的北周(557—581)。③明帝:北周的第二代皇帝宇文毓。④陈:南北朝时,南朝的陈朝(557—589)。⑤齐,北朝的北齐。⑥高祖:隋文帝杨坚,北周的外戚。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①宏七岁而孤②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 | B.①陈遂出兵江北以侵齐②属予作文以记之 | C.①逼送成都,竟不屈节②而齐竟怒不救楚,楚大困 | D.①后复与突厥战死②此迫也,臣请进,与之同命 | 小题2:下列句子分为四组,不能直接表现鲍宏“才”与“谋”的一项是( ) ①明帝甚礼之,引为麟趾殿学士。 ②如臣计者,进兵汾、潞,直掩晋阳。 ③我强齐弱,势不相侔。 ④逼送成都,竟不屈节。 ⑤加开府,除利州刺史,进爵为公。 ⑥如臣愚见,请赐以皇族。小题3:对文章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鲍宏文才不凡。十二岁时,就很会写文章。他曾经写了一首应和湘东王绎的诗,让绎赞赏不已。他先后撰写的十卷文集都在世上广为流传。 | B.鲍宏有外交能力。他和杜子晖出使陈朝后,陈朝就出兵长江以北进攻北齐。 | C.鲍宏很有智谋。他不仅把握了我强齐弱的形势,看到了两国皇帝的高下,还通过分析以前作战失利的原因,提出了“出其不虞”的进攻方案。 | D.鲍宏善于收揽人心。皇上准备赐尉义臣姓金,向群下询问时,鲍宏以项伯、秦真父为例建议皇上赐他姓杨,从而使尉义臣对他心怀感激。 | 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累迁遂伯下大夫,与杜子晖聘于陈,谋伐齐也。(4分) 译文: (2)齐主昵近小人,政刑日紊,至尊仁惠慈恕,法令严明。(3分) 译文: (3)谦败之后,驰传入京,高祖嘉之,赐以金带。(3分) 译文: |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