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朱买臣,吴人也,家贫,好读书;不治产业,常艾①薪樵,卖以给食。担束薪,行且诵书;其妻亦负戴相随,数止买臣毋歌讴道中,买臣愈益疾歌。妻羞之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朱买臣,吴人也,家贫,好读书;不治产业,常艾①薪樵,卖以给食。担束薪,行且诵书;其妻亦负戴相随,数止买臣毋歌讴道中,买臣愈益疾歌。妻羞之,求去。买臣笑曰:“我年五十当富贵,今已四十余矣。汝苦日久,待我富贵报女功。”。妻恚怒曰:“如公等,终饿死沟中耳,何能富贵?”买臣不能留,即听去。 后数岁,买臣随上计②吏为卒,将重车至长安,诣阙上书,书久不报。待诏公车,粮用乏,上计吏卒更乞丐之。会邑子③严助贵幸,荐买臣。召见,说《春秋》,言《楚辞》,帝甚悦之,拜买臣为中大夫,与严助俱侍中。……后,买臣坐事免。久之,召待诏。……上拜买臣会稽太守。 初,买臣免,待诏,常从会稽守邸者寄居饭食。拜为太守,买臣衣故衣,怀其印绶,步归郡邸。值上计时,会稽吏方相与群饮,不视买臣。买臣入室中,守邸与共食。食且饱,少见其绶。守邸怪之,前引其绶,视其印,会稽太守章也。守邸惊,出语上计掾吏。皆醉,大呼曰:“妄诞耳!”守邸曰:“试来视之。”其故人素轻买臣者入内视之,还走,疾呼曰:“实然!”坐中惊骇,白守丞,相推排陈列中庭拜谒。 会稽闻太守且至,发民除道④,县吏并送迎,车百余乘。入吴界,见其故妻、妻夫治道。买臣驻车,呼令后车载其夫妻,到太守舍,置园中,给食之。居一月,妻自经死,买臣乞其夫钱,令葬。悉召见故人,与饮食;诸尝有恩者,皆报复焉。 居岁余,买臣受诏将兵,与横海将军韩说等俱击破东越,有功,征入为主爵都尉,列于九卿。数年,坐法免官,复为丞相长史。张汤为御史大夫。始买臣与严助俱侍中,贵用事,汤尚为小吏,趋走买臣等前。后,汤以廷尉治淮南狱,排陷严助,买臣怨汤。及买臣为长史,汤数行丞相事,知买臣素贵,故陵折之。买臣深怨,常欲死之。后遂告汤阴事,汤自***,上亦诛买臣。 (节选自《汉书•卷六十四》) 【注释】 ①艾:通“刈(yì)”,割取,收获。 ②上计: 汉代规定,年底时地方官须派人到京都呈报有关辖地人口、钱粮等事项的簿籍,此称为“上计”。 ③邑子: 同乡。 ④除道: 清理道路。 小题1:对下列句中加粗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买臣愈益疾歌疾:形容歌声悲凉 | B.将重车至长安将:勉强、将就 | C.坐中惊骇,白守丞白:抢白、嗔怨 | D.后买臣坐事免坐:触犯法律 | 小题2:对下列句中加粗词语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诣阙上书,书久不报诣阙:到皇宫门前 | B.上计吏卒更乞丐之乞丐:乞求讨要 | C.会邑子严助贵幸贵幸:因得皇帝赏识而富贵 | D.居一月妻自经死自经:上吊自***。 | 小题3:理解下列各句的意思,其中不存在因果关系的一项是A.我年五十当贵,今已四十余矣。汝苦日久,待我富贵,报汝功。 | B.后,汤以廷尉治淮南狱,排陷严助,买臣怨汤。 | C.(朱买臣)有功,征入为主爵都尉,列于九卿。 | D.数年,坐法免官,复为丞相长史。 | 小题4:括号中的文字表明下列各句所省略的成分,不正确的—项是A.买臣不能留(她),即听(她)去。 | B.入吴界,(买臣)见其故妻、妻夫治道。 | C.买臣入室中,守邸与(官员们)共食。 | D.(买臣幸得)召见,(为皇帝)说《春秋》,言《楚辞》。 | 小题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 ①常从会稽守邸者寄居饭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知买臣素贵,故陵折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待我富贵,报汝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后遂告汤阴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6:下列评议,不恰当的一项是A.朱买臣“担束薪,行且诵书”,精神可嘉;但以求仕途为本,不足为训。 | B.《红数梦》有诗云:“子系中山狼,得志便猖狂。”朱买臣亦属此类得志者。 | C.朱买臣知恩图报,人当颂之;过分汁较个人恩怨,则有失名士落拓之风。 | D.朱买臣的命运具有戏剧性与不可逆性,这在中国封建社会是司空见惯的。 |
|
答案
小题:D 小题:B 小题:A 小题:(见译文) 小题:B |
解析
小题:D(A疾:强、大;B将:持、扶,引为“驱赶”;C白:禀报、报告、报知) 小题:B(乞丐,名词活用为意动词,即“以之为乞丐”,接济他饭食) 小题: A(“四十余矣”后为第一层次,是并列关系;“当贵”后是前一分句的第二层,并列关系;“日久”后是后一分句的第二层,转折关系;“富贵”后是第三层,假设关系) 小题:C(应为“之”,即朱买臣) 小题:(见译文) 小题:B( 朱买臣是知恩图报的,他并非“中山狼”,得志也不“猖狂”,只是过分计较个人恩怨而已) 参考译文: 朱买臣是吴地人,家里贫穷,喜欢读书;不设法置办经营产业,经常去砍柴割草,卖掉柴草来维持生活。他挑着捆好的柴草,一边走一边朗诵书中的文句。他的妻子也肩背头顶着柴草相随,并且多次劝阻朱买臣不要在路上吟诵歌唱,朱买臣反而更加起劲地歌吟。妻子认为买臣的行为太丢人,请求离去。朱买臣笑着说:“我五十岁时就该富贵,现在已经四十多了。你受苦的日子很久了,等我富贵以后再报答你的功劳。”妻子气怒地说:“像你这种人,最终只会在田沟里饿死,怎么会富贵!”朱买臣无法留住,就听任她离去。 几年后,朱买臣自愿充当随从小卒,跟随郡府衙吏去京都进呈簿籍,赶着负荷沉重的马车到达长安,到皇宫门口呈上文书,迟迟不见回音,只好在公车衙门等候宫中的诏令。吃的用的没有了,进呈簿籍的吏卒就轮流接济他。适逢同县人严助因得皇帝赏识而富贵,就向朝廷推荐了朱买臣。皇上召见,朱买臣就为皇上讲解《春秋》和《楚辞》。皇帝很喜欢他,就任命他为中大夫,与严助一起在宫中侍奉。……后来,朱买臣因事获罪被免去官职。过了很久,才被召回宫中等待诏命。……皇帝任命朱买臣为会稽太守。 起初,朱买臣在免官待诏的时候,经常在会稽郡府的守门人那里借吃借住。等到被任命为太守以后,朱买臣穿上从前落魄时的衣服,怀揣着系有丝带的太守官印,步行回到郡府。恰逢向京都进呈簿籍的时节,会稽郡的官吏们正在一起饮酒,不理睬朱买臣。朱买臣走进室内,守门人就和朱买臣一块儿吃饭。快吃饱的时候,朱买臣稍稍露出官印的丝带。守门人感到很奇怪,就上前拉出丝带,一看丝带上系着的官印,原来是会稽太守的印章。守门人大惊,跑出去告诉进京呈簿籍的官吏。这些人都喝醉了,大喊:“胡说八道!”守门人说:“你们试着来看看。”一个向来瞧不起朱买臣的老相识进入屋内看到官印,转身跑出去,大声喊:“真是这样!”在座的人都很震惊,赶紧禀告守丞,互相扯拽着在庭院中排好队拜见朱买臣。 会稽郡听说太守将要到任,忙派百姓清理道路。各县官吏都出来迎送,迎送的马车就有一百多辆。朱买臣进入吴县地界,遇见他的前妻正与丈夫清理道路。朱买臣让停下车子,指令后面的车子载上这对夫妻。到了太守官邸,将他们安置在郡府的大院里,供给他们吃喝。过了一个月,朱买臣的前妻自缢而死。朱买臣给她丈夫钱,让他安葬妻子。朱买臣把老相识全都召来相见,招待他们吃喝。所有那些曾经对他有恩的人,他都予以报答。 过了一年多,朱买臣接到诏令指挥军队,与横海将军韩说等一起打败了东越。因为有功,被征召入朝担任主爵都尉,官位列于九卿。几年后,朱买臣因犯法被免官,还是作丞相长史。张汤任御史大夫。起初,朱买臣与严助都在皇帝身边侍奉,位贵权重,张汤只是一个小官吏,在朱买臣等人身边奔走效力。后来,张汤以廷尉的身份负责处理淮南王谋反一案,借机排挤陷害严助,朱买臣因此憎恨张汤。等到朱买臣作丞相长史时,张汤多次行使丞相职权。张汤知道朱买臣一向自恃高贵,便故意欺压凌辱他。朱买臣深深怨恨张汤,常常想置张汤于死地。后来,朱买臣就向皇帝告发了张汤的阴谋,张汤自***,皇帝也诛***了朱买臣。 |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广既从大将军青击匈奴,既出塞青捕虏知单于所居乃自以精兵走之而令广并于右将军军出东道。——东道少回远,而大军行水草少,其势不屯行。——广自请曰:“臣部为前将军,今大将军乃徙令臣出东道,且臣结发而与匈奴战,今乃一得当单于,臣愿居前,先死单于。”——大将军青亦阴受上诫以为李广老数奇毋令当单于恐不得所欲。而是时公孙敖新失侯,为中将军从大将军。大将军亦欲使敖与俱当单于,故徙前将军广。——广时知之,固自辞于大将军。大将军不听,令长史封书与广之幕府,曰:“急诣部,如书!”广不谢大将军而起行意甚愠怒而就部引兵与右将军食其合军出东道。军亡导,或失道,后大将军。大将军与单于接战,单于遁走,弗能得而还。南绝幕①,遇前将军、右将军。广已见大将军,还入军。大将军使长史持糒醪②遗广因问广食其失道状——青欲上书报天子军曲折,——广未对,大将军长史急责广之幕府对簿。广曰:“诸校尉无罪,乃我自失道,吾今自上簿至幕府。”谓其麾下曰:“广结发与匈奴七十余战,今幸从大将军出接单于兵,而大将军又徙广部行回远,而又迷失道,岂非天哉!且广年六十余矣,终不能复对刀笔之吏!”遂引刀自刭。广军士大夫一军皆哭,百姓闻之,知与不知,无老壮皆为垂涕。 (节选自《史记·李将军列传》) 【注释】 ①南绝幕: 绝,横渡;幕,通“漠”,沙漠。 ②糒醪: 糒(bèi),干饭;醪(láo),酒浆。 小题1:文中加粗字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东道少回远少:“多”的反义词 | B.乃自以精兵走之走:追逐 | C.乃我自失道乃:是 | D.无老壮皆为垂涕无:无论、不论 | 小题2:加横线句标断无误的一句是A.既出塞,青捕虏知单于居,乃以精兵走之,而令广并于右将军,军出东道。 | B.大将军青亦阴受上诫,以为李广老,数奇,毋令当单于,恐不得所欲。 | C.广不谢大将军而起行,意甚愠怒,而就部引兵,与右将军食其合军,出东道。 | D.大将军使长史持糒醪遗广,因问广食,其失道状,青欲上书,报天子军曲折。 | 小题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 ①急诣部,如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南绝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今乃一得当单于,臣愿居前,先死单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军亡导,或失道,后大将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4:根据文段所提供的材料,对照中学生应具备的文史知识,试判断出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A.汉武帝认为李广是孤星照命,打仗不宜做正路先锋,否则很难擒获单于;而大将军私下又想报恩于公孙敖,欲使敖与自己俱当单于,可以侥幸得功复侯,当然就要徙前将军广并于右将军的军中。 | B.李广为汉王朝和匈奴拼战一生,六十余岁尚不封侯,加之领兵主帅对自己又不信任,派长史催促自己对簿公堂,既郁郁不得志,又不堪受污辱,结果就在大将军的幕府中愤然自***了——可见,李广是大将军卫青设下圈套逼死的。 | C.大将军卫青是汉武帝卫后的同母弟,既是皇亲国戚,又是攻打匈奴的主帅。卫青、霍去病、李广同是西汉抗击匈奴的名将。 | D.李广就是唐诗中所赞颂的“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的“龙城飞将军”,此人虽是抗击匈奴的名将,但出生入死一辈子不得以军功封侯,所以备受后人的同情和敬仰。 |
|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赵襄子使张孟谈潜出见二子①,曰:“臣闻唇亡则齿寒,今智伯帅韩、魏以攻赵,赵亡则韩、魏为之次矣。”二子曰:“我心知其然也;恐事未遂而谋泄,则祸立至矣。”张孟谈曰:“谋出二主之口,入臣之耳,何伤也!”二子乃潜与张孟谈约,为之期日而遣之。襄子夜使人***守堤之吏,而决水灌智伯军。智伯军救水而乱,韩、魏翼而击之,襄子将卒犯于前,大败智伯之众,尽灭智氏之族。 臣光曰:智伯之亡也,才胜德也。夫才与德异,而世俗莫之能辨,通谓之贤,此其所以失人也。夫聪察强毅之谓才,正直中和之谓德。才者,德之资②也;德者,才之帅也。云梦之竹,天下之劲也;然而不矫揉,不羽括,则不能以入坚。棠溪之金,天下之利也;然而不熔范,不砥砺,则不能以击强。是故才德全尽谓之“圣人”,才智兼亡谓之“愚人”,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凡取人之术,苟不得圣人、君子而与之,与其得小人,不若得愚人,何则?君子挟才以为善,小人挟才以为恶。挟才以为善者,善无不至矣;挟才以为恶者,恶也无不至矣,愚者虽欲为不善,智不能周,力不能胜,譬如乳狗搏人,人得而制之。小人智足以遂其奸,勇足以决其暴,是虎而翼者也,其为害岂不多哉!夫德者人之所严,而才者人之所爱;爱者易亲,严者易疏,是以察者多蔽于才而遗于德。自古昔以来,国 之乱臣,家之败子,才有余而德不足,以至于颠覆者多矣,岂特智伯哉!故为国为家者苟能审于才德之分而知所先后,又何失人之足患哉! (节选自《资治通鉴• 周纪一》) 【注释】 ①二子:即韩康子、魏桓子。此二人与赵襄子、智伯都是春秋末年掌握晋国命运的“六卿”之一,此时已剩他们四卿,他们争斗兼并的结果,就是“三家分晋”后的韩、赵、魏三国。 ②资:凭借,辅助。 小题1:对下列四句中加粗字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赵襄子使张孟谈潜出见二子。潜:秘密。 | B.小人智足而遂其奸。遂:实现。 | C.世俗莫之能辨,通谓之贤。通:全部, | D.夫德者人之所严。严:严格要求。 | 小题2:下列各组加粗字意思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①韩、魏翼而攻之 是虎而翼者也 ②唇亡而齿寒 才智兼亡 ③才胜德也 力不能胜 ④岂特智伯哉 特与婴儿戏耳 ⑤苟不得圣人、君子而与之 与嬴而不助五国也 ⑥愚者虽欲为不善,智不能周 周人之急。 ⑦此其所以失人也 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⑧是故才德全尽谓之圣人 尽善尽美小题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 ①谋出二主之口,入臣之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为之期日而遣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是以察者多蔽于才而遗于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为国为家者苟能审于才德之分而知所先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4:以下八点内容,分别编为四组,全都与评析“小人”有关的一组是 ①才胜德 ②失人 ③聪察强毅 ④挟才以为恶 ⑤智不能周 ⑥决其暴 ⑦国之乱臣 ⑧家之败子小题5:对全文内容理解不合原意的一项是A.臣光曰:智伯之亡也,才胜德也。”可见,司马光指的“小人”是智伯。 | B.司马光对人才做了界定:才德全尽谓之圣人,德胜才谓之君子,才智兼亡谓之愚人,才胜德谓之小人。 | C.司马光精辟地揭示了德才的辩证关系:才能,是德行的辅助;德行,是才能的统帅。 | D.司马光的用人观可以归结为:任人唯贤。即:先用圣人;次用君子;再次用愚人;最后用小人。 |
|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王冕字元章,绍兴诸暨人也。父力农①,冕为田家子。少即好学,长七尺余②,仪观甚伟,须髯若神。通《春秋》诸传。尝一试进士举不第,即焚所为文,益读兵法,有当世大略。着高檐帽,被绿蓑衣,履长齿木屐,击木剑,行歌会稽市;或骑黄牛,持汉书以读。人或以为狂生。同里王公止善,甚爱重之,为拜其母。王后为江浙检校,君往谒,衣敝,履不完,足指践地。王公深念,遗草履一緉,讽使就吏禄。君笑不言,置其履而去。归会稽,依浮屠庑下③,教授弟子。倚壁庋土,釜爨以为养。人或遗之,不受也。时高邮申屠公駉,新任绍兴理官,过武林,问交于王公,公曰:“越多传先君子,非所敢知。吾里人有王元章者,其志行不求于俗,公欲与语,非就见不可。”駉至,即遣吏以自通。君曰:“我不识申屠公,所问者他王先生耳。”谢不与见。吏请不已,君斥曰:“我处士,宁与官府事,扰乃公为也。”駉既重王公,且奇其为人,进谒礼益恭。以白于其大尹宋公子章。具书币,制冠服,俱造其庐以请。君为之强起,入黉舍④,讲授岁余。会他官礼待不如意,乃为书谢申屠公,东游吴。 (选自《历代笔记小说选》) 【 注释 】 ①力农:致力农事。 ②长七尺余:历代尺寸标准不一,按旧尺换算,七尺余当是一米八上下。 ③浮屠庑下:佛寺廊屋下 ④黉舍:府学。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吏请不已已:停。 | B.衣敝,履不完完:完好。 | C.俱造其庐以请造:修建。 | D.具书币,制冠服具:准备。 | 小题2:比较下列各句中“以”字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组是 ①持汉书以读 ②人或以为狂生 ③釜爨以为养 ④以白于其大尹宋公子章A.①和④相同,②和③相同。 | B.①和④相同,②和③不同。 | C.①和④不同,②和③相同。 | D.①和④不同,②和③不同。 | 小题3:分别比较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思,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我处士,宁与官府事 谢不与见 ②置其履而去 履长齿木屐A.两个“与”字相同,两个“履”字不同。 | B.两个“与”字相同。两个“履”字相同。 | C.两个“与”字不同,两个“履”字相同。 | D.两个“与”字不同,两个“履”字不同。 | 小题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 ①讽使就吏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所问者他王先生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会他官礼待不如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乃为书谢申屠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5: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从分句间语意关系的角度看,分类正确的一组是 ①仪观甚伟,须髯若神。 ②君笑不言,置其履而去。 ③公欲与语,非就见不可。 ④駉既重王公,且奇其为人。A.①/②/③④ | B.①③/②/④ | C.①/②/③/④ | D.①④/②/③ | 小题6: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王冕是一个农家子弟,从小勤奋好学,精通儒家经典,考进士不中,就烧掉为考试写的所有文章,弃文习武。 | B.王冕衣饰奇持,行为拔俗,被人称作“狂生”。同里的王止善,看重他的才华。王止善作官后,劝他人仕,他却不言而去。 | C.王冕回故乡后,寄居寺庙,设帐授徒,自炊自食,生活艰难,但别人送他东西,他却不接受,表现了“贫贱不能移”的高尚情操。 | D.王冕不慕荣利,淡泊自守,后因申屠公和大尹宋子章登门恭请,勉强就任州学教职。不过一年多,就辞去职务,东游吴地。 |
|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秦兴师临周而求九鼎①,周君患之,以告颜率②。颜率曰:“大王勿忧,臣请东借救于齐。”颜率至齐,谓齐王曰:“夫秦之为无道也,欲兴兵临周而求九鼎,周之君臣,内自尽计,与秦,不若归之大国。夫存危国,美名也;得九鼎,厚宝也。愿大王图之。”齐王③大悦,发师五万人,使陈臣思④将以救周,而秦兵罢。 齐将求九鼎,周君又患之。颜率曰:“大王勿忧,臣请东解之。”颜率至齐,谓齐王曰:“周赖大国之义,得君臣父子相保也,愿献九鼎,不识大国何途之从而致之齐?”齐王曰:“寡人将寄径于梁。”颜率曰;“不可。夫梁之君臣欲得九鼎,谋之晖台④之下,少海⑥之上,其日久矣。鼎入梁,必不出。”齐王曰:“寡人将寄径于楚。”对曰:“不可。楚之君臣欲得九鼎,谋之于叶庭⑦之中,其日久矣。若入楚,鼎必不出。”王曰:“寡人终何途之从而致之齐?”颜率曰:“弊邑固窃为大王患之,夫鼎者,非效醢壶酱甄耳,可怀扶提挈以至齐者;非效鸟集乌飞,兔兴马逝,漓然止于齐者。昔周之伐殷,得九鼎,凡一鼎而九万人挽之,九九八十一万人,士卒师徒,器械被具,所以备者称此。今大王纵有其人,何途之从而出?臣窃为大王私忧之。”齐王曰:“子之数来者,犹无与耳。”颜率曰:“不敢欺大国,疾定所从出,弊邑迁鼎以待命。”齐王乃止。 (节录自《战国策·东周策》) 【注释】 ①九鼎:传说夏禹铸九鼎,后世把九鼎看作权利的象征、传国的宝器。 ②周君:周显王,名姬扁。颜率:周臣。率,音lǜ ③齐王:齐宣王,名田辟疆。 ④陈臣思:齐国大夫。 ⑤晖台:台名。 ⑥少海:一作沙海,今河南开封北有沙海。 ⑦叶庭:一作章华之庭。叶,今河南叶县。 小题1:选出对加粗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A.使陈臣思将以救国 (将:将要。) | B.非效鸟集乌飞 (效:像,如同。) | C.凡一鼎而几万人挽之 (挽:引、拉。) | D.寡人将寄径于梁 (径:道路。) | 小题2:选择对加粗词语的含义判断正确的一项 ①与秦,不若归之大国。 ②昔周之伐殷,得九鼎。 ③不识大国何途之从而致之齐。 ④子之数来者,犹无与耳。A.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 B.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 C.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 D.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 小题3:找出下列各句中加粗的字与“内自尽计”一句中的“内”字用法相同的一项A.大王勿忧,臣请东借救于齐。 | B.今大王纵有其人,何途之从而出? | C.臣窃为大王私忧之。 | D.子之数来者,犹无与耳。 | 小题4:“夫存危国,美名也;得九鼎,厚宝也,愿大王图之。A.挽救面临危亡的国家,将获得美名;保住九鼎,就是保住了极贵重的国宝,但愿大王能慎重考虑。 | B.挽救面临危亡的国家,将获得美名;得到九鼎,就是得到极贵重的国宝。但愿大王能努力争取。 | C.挽救面临危亡的国家,可获得美名;保住九鼎,就是保住了重要的国宝,但愿大王能努力争取。 | D.挽救面临危亡的国家,可获得美名;得到九鼎,就是得到极重要的国宝。但愿大王能慎重考虑。 | 小题5:“不敢欺大国,疾定所从出,弊邑迁鼎以待命。”A.臣怎敢欺骗贵国呢!只要大王能赶快决定从哪条路搬运,我东周君臣就可迁移九鼎听候命令。 | B.臣怎敢欺骗贵国呢!如果大王能及早决定从哪条路搬运,我东周君臣就可迁移九鼎听候命令。 | C.臣怎敢欺骗贵国呢!只要大王赶快决定何时搬运,我东周君臣就可迁移九鼎听候命令。 | D.臣怎敢欺骗贵国呢!如果大王能及早决定何时搬走,我东周君臣就可迁移九鼎听候命令。 | 小题6: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从分句间语意关系异同的角度看,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周君患之,以告颜率。 ②与秦,不若归之大国。 ③鼎入梁,必不出。 ④子之数来者,犹无与耳。A.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 B.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 C.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 D.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 小题7: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齐国发兵救助东周,才使东周幸免于丧失九鼎的灾难,然而东周丧失九鼎的潜在危险依然存在。 | B.齐国救助东周,目的是为了获取九鼎这一国宝。颜率为解除周君的忧虑,再度出使齐国说服齐王,终于化险为夷。 | C.颜率在与齐王列话中,设身处地为齐王着想,强调齐王提出的搬运九鼎路线的不可取及搬运之艰辛等客观因素,致使齐王心悦诚服,自动放弃了谋取九鼎的念头。 | D.周显王的谋臣颜率两度使齐,凭三寸不烂之舌与齐王周旋,保住了东周的国宝,表现了非凡的智慧与谋略 |
|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王遴,字继津,霸州人。嘉靖二十六年进士。除绍兴推官。入为兵部主事,历员外郎。峭直矜节概,不妄交。同官杨继盛劾严嵩及其孙效忠冒功事,下部覆。世蕃①自为稿,以属武选郎中周冕。冕发②之,反得罪。尚书聂豹惧,趣③所司以世蕃稿上。遴直前争,豹怒,竞覆如世蕃言。继盛论死,遴为资粥饘,且以女字④其子应箕。嵩父子大恚,摭他事下之诏狱⑤。事白复官。及继盛死,收葬之。 召拜户部尚书。时尚宝丞徐贞明、御史徐待开京东水田,遴力赞之,遂议决。故事,户部银专供军国,不给他用。帝大婚,暂取济边银九万两为织造费,至是复欲行之。遴执争。未几,诏取金四百两为慈宁宫用,遴又力持。改兵部尚书。辽东总兵李成梁赂遗遍辇毂⑥,不敢至遴门。遴在户部频执争,已为中官所嫉。会帝阅寿宫,中官持御批索马。遴以为题本当钤印⑦,司礼传奉由科发部,无径下部者,援故事执奏,帝不悦。 《明史•列传第一百八•王遴传》 【注释】 ①世蕃:严嵩之子。 ②发:揭发。 ③趣:通“趋”,疾走。 ④字:女子许嫁。 ⑤诏狱:奉皇帝诏令拘禁犯人的监狱。 ⑥辇毂:指京都。 ⑦钤印:盖章。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峭直矜节概矜:夸耀 | B.下部覆覆:审察 | C.继盛论死论:判罪 | D.遴力赞之赞:赞同 | 小题2:比较下列各句中“为”字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遴为资粥 ②世蕃自为稿 ③暂取济边银九万两为织造费 ④已为中官所嫉A.①与④不同,②与③相同 | B.①与④相同,②与③相同 | C.①与④不同,②与③不同 | D.①与④相同,②与③不同 | 小题3:对下列加粗词语的解说,错误的一项是A.冕发之,反得罪得罪:获罪 | B.趣所司以世蕃稿上所司:主管部门 | C.户部银专供军国军国:军营 | D.援故事执奏故事:先例 | 以下4一 5题的句子在文中的正确意思是 小题4:①竞覆如世蕃言 ②至是复欲行之A.①竟然像世蕃写的那样上报了②到这里又将要那样做 | B.①最终按世蕃写的那样上报了②到达时又想要那样做 | C.①最终按世蕃写的那样上报了②到这里又将要那样做 | D.①竟然像世蕃写的那样上报了②到这时又想要那样做 | 小题5:①摭他事下之诏狱 ②无径下部者A.①找了别的事将王遂逮捕投入诏狱②没有从宫中径直下达到部的 | B.①找了别的事将王遴逮捕投入诏狱②不能直截了当到部里下达 | C.①择取他的事故将他逮捕投入诏狱②不能直截了当到部里下达 | D.①择取他的事故将他逮捕投入诏狱②没有从宫中径直下达到部的 | 小题6:以下句子,从分句间语意关系的角度看,分类正确的一组是 ①世蕃自为稿,以属武选郎中周冕 ②豹怒,竟覆如世蕃言 ③李成粱赂遗遍辇毂,不敢至遴门 ④遴在户部频执争,已为中官所嫉小题7: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杨继盛揭发严嵩和他的孙子严效忠冒领军功,反被判罪;杨继盛被定死罪后,王遴不惧怕严嵩父子的权势,与杨继盛结为儿女亲家。 | B.王遴在任户部尚书时敢于坚持原则,皇上大婚,要暂时从户部支取支援边防的银子九万两作为织造各种衣料的费用,王遴据理争执,不予发放, | C.辽东总兵李成粱知道身为兵部尚书的王遴为人严肃刚直,敢于坚持原则,因而他虽然遍贿百官,四处送礼,却不敢为此走进王遴的家门。 | D.王遴在户部屡次坚持原则进行争执,已经遭到宦官嫉恨,但当中官拿着皇上的御批来要马时,他还是认为批文有违正当程序而上奏争执。 |
|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