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王冕字元章,绍兴诸暨人也。父力农①,冕为田家子。少即好学,长七尺余②,仪观甚伟,须髯若神。通《春秋》诸传。尝一试进士举不第,即焚所为文,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王冕字元章,绍兴诸暨人也。父力农①,冕为田家子。少即好学,长七尺余②,仪观甚伟,须髯若神。通《春秋》诸传。尝一试进士举不第,即焚所为文,益读兵法,有当世大略。着高檐帽,被绿蓑衣,履长齿木屐,击木剑,行歌会稽市;或骑黄牛,持汉书以读。人或以为狂生。同里王公止善,甚爱重之,为拜其母。王后为江浙检校,君往谒,衣敝,履不完,足指践地。王公深念,遗草履一緉,讽使就吏禄。君笑不言,置其履而去。归会稽,依浮屠庑下③,教授弟子。倚壁庋土,釜爨以为养。人或遗之,不受也。时高邮申屠公駉,新任绍兴理官,过武林,问交于王公,公曰:“越多传先君子,非所敢知。吾里人有王元章者,其志行不求于俗,公欲与语,非就见不可。”駉至,即遣吏以自通。君曰:“我不识申屠公,所问者他王先生耳。”谢不与见。吏请不已,君斥曰:“我处士,宁与官府事,扰乃公为也。”駉既重王公,且奇其为人,进谒礼益恭。以白于其大尹宋公子章。具书币,制冠服,俱造其庐以请。君为之强起,入黉舍④,讲授岁余。会他官礼待不如意,乃为书谢申屠公,东游吴。 (选自《历代笔记小说选》) 【 注释 】 ①力农:致力农事。 ②长七尺余:历代尺寸标准不一,按旧尺换算,七尺余当是一米八上下。 ③浮屠庑下:佛寺廊屋下 ④黉舍:府学。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吏请不已已:停。 | B.衣敝,履不完完:完好。 | C.俱造其庐以请造:修建。 | D.具书币,制冠服具:准备。 | 小题2:比较下列各句中“以”字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组是 ①持汉书以读 ②人或以为狂生 ③釜爨以为养 ④以白于其大尹宋公子章A.①和④相同,②和③相同。 | B.①和④相同,②和③不同。 | C.①和④不同,②和③相同。 | D.①和④不同,②和③不同。 | 小题3:分别比较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思,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我处士,宁与官府事 谢不与见 ②置其履而去 履长齿木屐A.两个“与”字相同,两个“履”字不同。 | B.两个“与”字相同。两个“履”字相同。 | C.两个“与”字不同,两个“履”字相同。 | D.两个“与”字不同,两个“履”字不同。 | 小题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 ①讽使就吏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所问者他王先生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会他官礼待不如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乃为书谢申屠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5: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从分句间语意关系的角度看,分类正确的一组是 ①仪观甚伟,须髯若神。 ②君笑不言,置其履而去。 ③公欲与语,非就见不可。 ④駉既重王公,且奇其为人。A.①/②/③④ | B.①③/②/④ | C.①/②/③/④ | D.①④/②/③ | 小题6: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王冕是一个农家子弟,从小勤奋好学,精通儒家经典,考进士不中,就烧掉为考试写的所有文章,弃文习武。 | B.王冕衣饰奇持,行为拔俗,被人称作“狂生”。同里的王止善,看重他的才华。王止善作官后,劝他人仕,他却不言而去。 | C.王冕回故乡后,寄居寺庙,设帐授徒,自炊自食,生活艰难,但别人送他东西,他却不接受,表现了“贫贱不能移”的高尚情操。 | D.王冕不慕荣利,淡泊自守,后因申屠公和大尹宋子章登门恭请,勉强就任州学教职。不过一年多,就辞去职务,东游吴地。 |
|
答案
小题:C 小题:D 小题:D 小题: 见译文 小题:D 小题:A |
解析
小题:C(造:去,往) 小题:D(①承接连词;②以为,以之为,把他看成,认为他是;③介词“用”,即“以釜爨为养”;④介词,把) 小题: D(①前“与”为动词,参与;后“与”为介词,同。②前“履”为名词,鞋;后“履”为动词,穿) 小题: 见译文 小题:D(①和④都是并列关系;②是承接关系;③是假设关系) 小题:A(“益读兵法”“击木剑”并非弃文习武。“习武”或可,但并非一定要弃文) 参考译文: 王冕表字元章,是绍兴府诸暨县人。他的父亲致力农事,他是农家的孩子,年轻时就喜爱学习。他身高七尺多,仪表壮美,胡须飘逸,宛若天神一般。他精通《春秋》三传,曾经参加了一次进士考试,没有考上,就烧掉为应试所写的文章,更加勤读兵法,具有谋划当代大事的才能。他有时戴着高簷帽,披着绿蓑衣,穿着长齿木屐,挥击着木剑,在绍兴街市上边走边唱;有时又骑着黄牛,拿着《汉书》诵读:有人认为他是个狂人。同乡人王止善很喜爱和看重他,为此曾去拜见他的母亲。王止善后来作_了江浙检校,王冕前去拜望他,衣衫破旧,鞋尖开了口,脚趾都露在外面。王止善深深地怜惜他,送给他一双草鞋,婉言劝他担任吏员的职务。王冕笑而不言,放下那双草鞋就离开了。他回到绍兴,寄居在寺庙的廊屋下,教书为生。他靠墙垒灶,自己做饭过活。有人送他东西,他却不接受。当时,高邮人申屠駉,刚被任命为绍兴理官,经过杭州,向王止善询问当地值得交往的人物,王止善说:“越地有很多闻名的有道德、有学问的先辈,我都没有机缘结交。我的同乡王元章,他的志向和行为都不同于一般人,您如果想跟他交往,非前去拜访他不可。申屠駉到了绍兴王冕居所,就派属员通名求见。王冕说:“我不认识申屠駉,他所问的是别的王先生”推辞不跟申屠駉见面。吏员不断地请求,王冕呵斥他道:“我是一个处士,难道能参与官府的事情,搅扰你家先生的公务吗?”申屠駉既看重王止善,又认为王冕为人特异,进见的礼节更加恭敬。申屠駉把王冕的事向州尹宋子章作了报告。他们准备了聘书和礼物,制作了衣帽,一起到王冕家里,请他就任教职。王冕勉强答应了,进了府学,教了一年多的书。适逢其他的官员相待的礼节不合自己的心意,王冕就写信辞别申屠駉,向东到吴地游历去了。 |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秦兴师临周而求九鼎①,周君患之,以告颜率②。颜率曰:“大王勿忧,臣请东借救于齐。”颜率至齐,谓齐王曰:“夫秦之为无道也,欲兴兵临周而求九鼎,周之君臣,内自尽计,与秦,不若归之大国。夫存危国,美名也;得九鼎,厚宝也。愿大王图之。”齐王③大悦,发师五万人,使陈臣思④将以救周,而秦兵罢。 齐将求九鼎,周君又患之。颜率曰:“大王勿忧,臣请东解之。”颜率至齐,谓齐王曰:“周赖大国之义,得君臣父子相保也,愿献九鼎,不识大国何途之从而致之齐?”齐王曰:“寡人将寄径于梁。”颜率曰;“不可。夫梁之君臣欲得九鼎,谋之晖台④之下,少海⑥之上,其日久矣。鼎入梁,必不出。”齐王曰:“寡人将寄径于楚。”对曰:“不可。楚之君臣欲得九鼎,谋之于叶庭⑦之中,其日久矣。若入楚,鼎必不出。”王曰:“寡人终何途之从而致之齐?”颜率曰:“弊邑固窃为大王患之,夫鼎者,非效醢壶酱甄耳,可怀扶提挈以至齐者;非效鸟集乌飞,兔兴马逝,漓然止于齐者。昔周之伐殷,得九鼎,凡一鼎而九万人挽之,九九八十一万人,士卒师徒,器械被具,所以备者称此。今大王纵有其人,何途之从而出?臣窃为大王私忧之。”齐王曰:“子之数来者,犹无与耳。”颜率曰:“不敢欺大国,疾定所从出,弊邑迁鼎以待命。”齐王乃止。 (节录自《战国策·东周策》) 【注释】 ①九鼎:传说夏禹铸九鼎,后世把九鼎看作权利的象征、传国的宝器。 ②周君:周显王,名姬扁。颜率:周臣。率,音lǜ ③齐王:齐宣王,名田辟疆。 ④陈臣思:齐国大夫。 ⑤晖台:台名。 ⑥少海:一作沙海,今河南开封北有沙海。 ⑦叶庭:一作章华之庭。叶,今河南叶县。 小题1:选出对加粗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A.使陈臣思将以救国 (将:将要。) | B.非效鸟集乌飞 (效:像,如同。) | C.凡一鼎而几万人挽之 (挽:引、拉。) | D.寡人将寄径于梁 (径:道路。) | 小题2:选择对加粗词语的含义判断正确的一项 ①与秦,不若归之大国。 ②昔周之伐殷,得九鼎。 ③不识大国何途之从而致之齐。 ④子之数来者,犹无与耳。A.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 B.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 C.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 D.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 小题3:找出下列各句中加粗的字与“内自尽计”一句中的“内”字用法相同的一项A.大王勿忧,臣请东借救于齐。 | B.今大王纵有其人,何途之从而出? | C.臣窃为大王私忧之。 | D.子之数来者,犹无与耳。 | 小题4:“夫存危国,美名也;得九鼎,厚宝也,愿大王图之。A.挽救面临危亡的国家,将获得美名;保住九鼎,就是保住了极贵重的国宝,但愿大王能慎重考虑。 | B.挽救面临危亡的国家,将获得美名;得到九鼎,就是得到极贵重的国宝。但愿大王能努力争取。 | C.挽救面临危亡的国家,可获得美名;保住九鼎,就是保住了重要的国宝,但愿大王能努力争取。 | D.挽救面临危亡的国家,可获得美名;得到九鼎,就是得到极重要的国宝。但愿大王能慎重考虑。 | 小题5:“不敢欺大国,疾定所从出,弊邑迁鼎以待命。”A.臣怎敢欺骗贵国呢!只要大王能赶快决定从哪条路搬运,我东周君臣就可迁移九鼎听候命令。 | B.臣怎敢欺骗贵国呢!如果大王能及早决定从哪条路搬运,我东周君臣就可迁移九鼎听候命令。 | C.臣怎敢欺骗贵国呢!只要大王赶快决定何时搬运,我东周君臣就可迁移九鼎听候命令。 | D.臣怎敢欺骗贵国呢!如果大王能及早决定何时搬走,我东周君臣就可迁移九鼎听候命令。 | 小题6: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从分句间语意关系异同的角度看,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周君患之,以告颜率。 ②与秦,不若归之大国。 ③鼎入梁,必不出。 ④子之数来者,犹无与耳。A.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 B.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 C.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 D.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 小题7: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齐国发兵救助东周,才使东周幸免于丧失九鼎的灾难,然而东周丧失九鼎的潜在危险依然存在。 | B.齐国救助东周,目的是为了获取九鼎这一国宝。颜率为解除周君的忧虑,再度出使齐国说服齐王,终于化险为夷。 | C.颜率在与齐王列话中,设身处地为齐王着想,强调齐王提出的搬运九鼎路线的不可取及搬运之艰辛等客观因素,致使齐王心悦诚服,自动放弃了谋取九鼎的念头。 | D.周显王的谋臣颜率两度使齐,凭三寸不烂之舌与齐王周旋,保住了东周的国宝,表现了非凡的智慧与谋略 |
|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王遴,字继津,霸州人。嘉靖二十六年进士。除绍兴推官。入为兵部主事,历员外郎。峭直矜节概,不妄交。同官杨继盛劾严嵩及其孙效忠冒功事,下部覆。世蕃①自为稿,以属武选郎中周冕。冕发②之,反得罪。尚书聂豹惧,趣③所司以世蕃稿上。遴直前争,豹怒,竞覆如世蕃言。继盛论死,遴为资粥饘,且以女字④其子应箕。嵩父子大恚,摭他事下之诏狱⑤。事白复官。及继盛死,收葬之。 召拜户部尚书。时尚宝丞徐贞明、御史徐待开京东水田,遴力赞之,遂议决。故事,户部银专供军国,不给他用。帝大婚,暂取济边银九万两为织造费,至是复欲行之。遴执争。未几,诏取金四百两为慈宁宫用,遴又力持。改兵部尚书。辽东总兵李成梁赂遗遍辇毂⑥,不敢至遴门。遴在户部频执争,已为中官所嫉。会帝阅寿宫,中官持御批索马。遴以为题本当钤印⑦,司礼传奉由科发部,无径下部者,援故事执奏,帝不悦。 《明史•列传第一百八•王遴传》 【注释】 ①世蕃:严嵩之子。 ②发:揭发。 ③趣:通“趋”,疾走。 ④字:女子许嫁。 ⑤诏狱:奉皇帝诏令拘禁犯人的监狱。 ⑥辇毂:指京都。 ⑦钤印:盖章。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峭直矜节概矜:夸耀 | B.下部覆覆:审察 | C.继盛论死论:判罪 | D.遴力赞之赞:赞同 | 小题2:比较下列各句中“为”字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遴为资粥 ②世蕃自为稿 ③暂取济边银九万两为织造费 ④已为中官所嫉A.①与④不同,②与③相同 | B.①与④相同,②与③相同 | C.①与④不同,②与③不同 | D.①与④相同,②与③不同 | 小题3:对下列加粗词语的解说,错误的一项是A.冕发之,反得罪得罪:获罪 | B.趣所司以世蕃稿上所司:主管部门 | C.户部银专供军国军国:军营 | D.援故事执奏故事:先例 | 以下4一 5题的句子在文中的正确意思是 小题4:①竞覆如世蕃言 ②至是复欲行之A.①竟然像世蕃写的那样上报了②到这里又将要那样做 | B.①最终按世蕃写的那样上报了②到达时又想要那样做 | C.①最终按世蕃写的那样上报了②到这里又将要那样做 | D.①竟然像世蕃写的那样上报了②到这时又想要那样做 | 小题5:①摭他事下之诏狱 ②无径下部者A.①找了别的事将王遂逮捕投入诏狱②没有从宫中径直下达到部的 | B.①找了别的事将王遴逮捕投入诏狱②不能直截了当到部里下达 | C.①择取他的事故将他逮捕投入诏狱②不能直截了当到部里下达 | D.①择取他的事故将他逮捕投入诏狱②没有从宫中径直下达到部的 | 小题6:以下句子,从分句间语意关系的角度看,分类正确的一组是 ①世蕃自为稿,以属武选郎中周冕 ②豹怒,竟覆如世蕃言 ③李成粱赂遗遍辇毂,不敢至遴门 ④遴在户部频执争,已为中官所嫉小题7: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杨继盛揭发严嵩和他的孙子严效忠冒领军功,反被判罪;杨继盛被定死罪后,王遴不惧怕严嵩父子的权势,与杨继盛结为儿女亲家。 | B.王遴在任户部尚书时敢于坚持原则,皇上大婚,要暂时从户部支取支援边防的银子九万两作为织造各种衣料的费用,王遴据理争执,不予发放, | C.辽东总兵李成粱知道身为兵部尚书的王遴为人严肃刚直,敢于坚持原则,因而他虽然遍贿百官,四处送礼,却不敢为此走进王遴的家门。 | D.王遴在户部屡次坚持原则进行争执,已经遭到宦官嫉恨,但当中官拿着皇上的御批来要马时,他还是认为批文有违正当程序而上奏争执。 |
|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宗泽字汝霖,婺州义乌人。泽自幼豪爽有大志。登元祐六年进士第。廷对极陈时弊,考官恶直,置末甲。 调大名馆陶尉。吕惠卿师鄜延,檄泽与邑令视河埽①,檄至,泽适丧长子,奉檄遽行。惠卿闻之,曰:“可谓国尔忘家者。”适朝廷大开御河,时方隆冬,役夫僵仆于道,中使督之急。泽曰浚河细事,乃上书其帅曰:“时方凝寒,徒苦民而功未易集,少需之,至初春,可不扰而办。”卒用其言上闻,从之。惠卿辟为属,辞。 靖康元年,中丞陈过庭等列荐,假宗正少卿,充和议使,泽曰:“是行不生还矣。”或问之,泽曰:“敌能悔过退师固善,否则安能屈节北庭以辱君命乎。”议者谓泽刚方不屈,恐害和议。上不遣,命知磁州。 时太原失守,官两河者率讬故不行。泽曰:“食禄而避难,不可也。”即日单骑就道,从羸卒十余人。泽至,缮城壁,浚隍池,治器械,募义勇,始为固守不移之计。上嘉之。除河北义兵都总管。金人破真定,引兵南取庆源,自李固渡渡河,恐泽兵蹑其后,遣数千骑直扣磁州城。泽擐甲登城,令壮士以神臂弓射走之,开门纵击,斩首数百级。所获羊马金帛,悉以赏军士。 二年正月,泽至开德。以孤军进,都统陈淬言敌方炽,未可轻举。泽怒,欲斩之,诸将乞贷淬,使得效死。泽命淬进兵,遇金人,败之。 泽兵进至卫南,度将孤兵寡,不深入不能成功。先驱云前有敌营,泽挥众直前与战,败之。转战而东,敌益生兵②至,王孝忠战死,前后皆敌垒。泽下令曰:“今日进退等死,不可不从死中求生。”士卒知必死,无不一当百,斩首数千级。金人大败,退却数十余里。泽计敌众十余倍于我,今一战而却,势必复来,使悉其铁骑夜袭吾军,则危矣。乃暮徙其军。金人夜至,得空营,大惊,自是惮泽,不敢复出兵。泽出其不意,遣兵过大河③袭击,败之。 《宋史• 列传一百十九》 【注释】 ①河埽:埽,音sào,旧时治河,把树枝、秫秸、石头等捆扎成圆柱形用以堵口或护岸的东西。通常用许多埽做成水工建筑物。河埽,泛指黄河堤岸上的防护设施。 ②生兵:生力军,新投入战斗的精锐部队。 ③大河:黄河。 小题1:下面各句中加粗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恐泽兵蹑其后蹑:跟踪、追随 | B.诸将乞贷淬贷:宽恕、宽免 | C.假宗正少卿假:不真,非正式的 | D.惠卿辟为属辟:征召 | 小题2:对“而”字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徒苦民而功未易集 ②可不扰而办 ③食禄而避难 ④转战而东A.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 B.①③相同,②④相同 | C.①②③相同,④不同 | D.①②④相同,③不同 | 小题3:下列各句中加粗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未可轻举轻举:轻易攻取 | B.少需之,至初春少需:需要等待 | C.陈淬言敌方炽方炽:正嚣张 | D.先驱云前有敌营先驱:先头部队 | 小题4: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①官两河者率讬故不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今日进退等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使悉其铁骑夜袭吾军,则危矣,乃暮徙其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5:下列语句中全都表现宗泽热爱国家、英勇抗金的一组是 ①泽适丧长子,奉檄遽行 ②是行不生还矣 ③始为固守不移之计 ④遣数千骑直扣磁州城 ⑤议者谓泽刚方不屈,恐害和议 ⑥泽挥众直前与战小题6:下列各项中,对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隆冬时节,朝廷疏浚御河。宗泽不顾长子刚丧,奉檄即行。看到役夫因天寒而僵仆于道,上书其帅要求工程推至初春进行。 | B.靖康元年,宗泽被推荐任和议使。他抱定不生还的信念,决心不向金人屈节。参与讨论的大臣怕他妨害和议之事,不同意派他前往。 | C.太原失守,宗泽认为不能食国家俸禄而躲避国家灾难,毅然前往,积极备战。战时披甲登城,亲自指挥作战,大获全胜。 | D.宗泽审时度势,以寡兵孤将深入敌人军营,置之死地而后生。士卒以一当百,奋勇***敌,大败金兵。 |
|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又一年①。王召范蠡而问焉,曰:“吾与子谋吴,子曰‘未可也’。今申胥骤谏其王,王怒而***之,其可乎?”范蠡对曰:“逆节②萌生。天地未形而先为之征,其事是以不成,杂③受其刑。王姑待之。”王曰:“诺。” 又一年,王召范蠡而问焉,曰:“吾与子谋吴,子曰‘未可也’。今其稻蟹不遗种,其可乎?”对曰:“天应至矣,人事未尽也,王姑待之。”王怒曰:“道固然乎,妄其④欺不榖耶?吾与子言人事,子应我以天时;今天应至矣,子应我以人事,何也?”范蠡对曰:“王姑勿怪。夫人事必将与天地相参,然后乃可以成功。今其祸新民恐,其君臣上下,皆知其资财之不足以支长久也,彼将同其力,致其死,犹尚殆。王其且驰骋弋猎,无至禽荒:宫中之乐,无至酒荒;肆与大夫觞饮,无忘国常。彼其上将薄其德,民将尽其力,又使之望而不得食,乃可以致天地之殛⑤,王姑待之。” (节录自《国语·越语下》) 【注释】 ①又一年:指越王勾践回国的第六年,即公元前484年。 ②逆节:反常的迹象,失道的行为,指吴王***伍子胥这件事。 ③杂:通“匝”,周而复始,犹今言“反而”。 ④妄其:“妄”同“亡”,音wú,转折连词,意为“抑或”、“还是”。 ⑤殛(jí):***戮、惩罚。 小题1:选出对加粗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A.今申胥骤谏其王 (骤:屡次) | B.又使之望而不得食 (望:怨望、怨恨) | C.而先为之征(征:征兆) | D.妄其欺不榖耶? (不榖:不善。诸侯自称谦词) | 小题2:选出对下列各句中加粗词语的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 ①今其稻蟹不遗种,其可乎? ②道固然乎,妄其欺不榖耶? ③王其且驰骋弋猎,无至禽荒。 ④彼其上将薄其德,民将尽其力。A.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 B.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 C.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 D.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 小题3:对文中“人事”一词指代的具体内容,判断正确的一项是A.其祸新民恐,君臣上下皆知其资财之不足以支长久。 | B.彼其上将薄其德,民将尽其力,又使之望而不得食。 | C.稻蟹不遗种,天灾严重,民不聊生。 | D.吴国君王荒淫无道,以致“禽荒”、“酒荒”、“忘国常”。 | 小题4: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①彼将同其力,致其死,犹尚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肆与大夫觞饮,无忘国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5: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从分句间语意关系的角度看,相同的一组是 ①天应至矣,人事未尽也。 ②宫中之乐,无至酒荒。 ③今申胥骤谏其王,王怒而***之。 ④彼其上将薄其德,民将尽其力。小题6: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越国大夫范蠡起初认为吴王失道的行为还刚刚萌芽,因而劝谏越王姑且等一等,如贸然攻吴,不仅不能成功,反而会招来害处。 | B.范蠡后来认为人事一定要和天地相互配合起来,谋吴才可以成功,而现在人事方面条件尚未成熟,因而劝谏越王再等一等。 | C.越王勾践复仇心切,屡次想攻打吴国,故一再召见范蠡,商议报复吴国的事宜。 | D.越王认为范蠡对形势的判断未必有道理,是在欺骗自己,所以最终没有听从范蠡的谏议。 |
|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甄济字孟成,定州无极人。叔父为幽、凉二州都督。家卫州,宗属以伉侠相矜①。济少孤,独好学,以文雅称。居青岩山十余年,远近伏其仁,环山不敢畋渔。采访使苗晋卿表之,诸府五辟,诏十至,坚卧不起。天宝十载以左拾遗召,未至,而安禄山入朝,求济于玄宗,授范阳掌书记。禄山至卫,使太守郑遵意致谒山中,济不得已为起,禄山下拜钧礼②。居府中,论议正直,久之,察禄山有反谋,不可谏。济素善卫令齐玘,因谒归,具告以诚。密置羊血左右,至夜,若欧血状,阳不支,舁归旧庐。禄山反,使蔡希德封刀召之,曰:“即不起,断其头见我。”济色不动,左手书曰:“不可以行。”使者持刀趋前,济引颈待之,希德歔欷嗟叹,止刀,以实病告。后庆绪③复使强舆至东都安国观。会广平王平东都④,济诣军门上谒泣涕,王为感动。肃宗诏馆之三司署⑤,使污贼官罗拜,以愧其心。授秘书郎,或言太薄,更拜太子舍人。来瑱⑥辟为陕西襄阳参谋,拜礼部员外郎。宜城楚昭王庙堧地⑦广九十亩,济立墅其左。瑱死,屏居七年。大历初,江西节度使魏少游表为著作郎,兼侍御史,卒。 (选自《新唐书· 列传第一一九》) 【注释】 ①以伉侠相矜:崇尚刚正狭义。伉,刚正;矜,崇尚。 ②钧礼:谓以彼此平等之礼相待。 ③庆绪:即安庆绪,安禄山之子;舆:抬。 ④广平王:即唐肃宗长子李豫,与郭子仪收复两京,后为唐代宗。 ⑤三司署:三司官署。唐以御史大夫、中书、门下为三司,受理刑狱。⑥来瑱:唐肃宗时先后任陕州、襄州刺史,兼御史大夫,并充任周围十州的节度观察处置使。 ⑦堧地:空闲、多余之地。堧,音ruán 。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远年伏其仁伏:敬服。 | B.授范阳掌书记授:任命。 | C.若欧血状,阳不支阳:假装。 | D.或言太薄薄:薄弱。 | 小题2:比较下列各句中“以”字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组是 ①独好学,以文雅称 ②天宝十载以左拾遗召 ③具告以诚 ④止刀,以实病告A.①和④相同,②和③不同。 | B.①和④不同,②和③不同 | C.①和④不同,②和③相同。 | D.①和④相同,②和③相同 | 小题3: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不正确的一项是A.诏十至,坚卧不起不起:指不出来做官。 | B.使太守郑遵意致谒山中致谒:指传达意思而拜见。 | C.济引颈待之引颈:仲着脖子。 | D.瑱死,屏居七年屏居:指独自居住。 | 小题4: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①求济于玄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密置羊血左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使污贼官罗拜,以愧其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5: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从分句间语意关系的角度看,分类正确的一组是 ①济不得已为起,禄山下拜钧礼。 ②察禄山有反谋,不可谏。 ③即不起,断其头见我。 ④济诣军门上谒泣涕,王为感动。A.① / ② / ③④ | B.① / ②③ / ④ | C.① / ② / ③ / ④ | D.①④ / ② / ③ | 小题6: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甄济文雅很有名望,但隐居青岩山中。采访使苗晋卿向朝廷上奏章推荐他,后来几个官署五次征召他做官,诏令到了十次,他仍隐居不出。 | B.由于种种原因,甄济出任安禄山的属官,他能正直论事。在觉察安禄山有反谋已不可劝止的情况下,靠朋友帮助,装病回到卫州旧居。 | C.安禄山反叛,下令派蔡希德去找甄济出来做官,甄济坚定拒绝,面对屠刀,毫不畏惧,终于感动蔡希德放下了刀,并回报甄济确实有病。 | D.安庆绪后派人强迫抬甄济到东都安围观。广平王平定了东都,肃宗下令让甄济住在三司署客馆里,褒扬了甄济,羞辱了那些曾任伪职的官员。 |
|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