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文,回答 1~ 3题。 未几,夫鞠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
题型:同步题难度:来源:
阅读下文,回答 1~ 3题。 未几,夫鞠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办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去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擞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1. 解释文中加粗的词语。 (1)中间:___________________ (2)名: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结尾交代道具的_______________是为了侧面烘托口技表演者技艺的 |
答案
1.(1)其中夹杂着 (2)说出 2.(1)客人们(听到这里),心情稍微放松了些,身子渐渐坐正了。 (2)忽然醒木一拍,各种声响全都消失了。 3.简单 高超 |
举一反三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选自《桃花源记》 【乙】明日,宿旦子冈①。甫②行数里,见四七野禾苗油油然, 老幼男女俱耘于田间。盖江北之俗,妇女亦耕田力作,以视西北男子游惰不事生产者,其俗洵③美矣。偶舍骑步行,过一农家,其丈夫方担粪灌园,而妇人汲并且浣④衣,门有豆棚瓜架,又有树数株郁郁然,儿女啼笑,鸡犬鸣吠。余顾而慕之,以为此一家之中,有万物得所之意,自恨不如远甚也。 ——选自戴名世《乙亥北行日记》 【注】①旦子冈:在江苏省江宁县附近。②甫:刚。③洵 (xún):确实。④浣:洗衣。 1.给下列加粗的字注音。 ①黄发垂鬈( )②甫行数里( ) 2. 解释下列加粗的词。 ①阡陌交通_______________ ②悉如外人_______________ ③其丈夫方担粪灌园_______________ ④自恨不如远甚也 _______________ 3.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只标一处) 有 良 田 美 池 桑 竹 之 属。 4.翻译下列句子。 ①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老幼男女俱耘于田间。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甲】【乙】两段文字所展现的生活图景有什么共同之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3题。 |
农夫耕田 |
农夫耕于田,数息①而后一锄。行者见而日:“甚矣,农之惰也! 数息而后一锄,此田竟月②不成!”农夫日:“予莫知所以耕,子可示我以耕之术③乎?”行者解衣下田,一息而数锄, 一锄尽一身之力。未及移时,气竭汗雨,喘喘焉不能作声,且仆于田,谓农夫日:“今而后知耕之难也。”农夫日:“非耕难,乃子之术误矣! 人之处事亦然,欲速则不达也。”行者服而退。 【注】①息:呼吸。②竞月:满一月,整整一个月。③术:方法。 1.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语。 (1)行者解衣下田_______________ (2)气竭汗雨 _______________ (3)谓农夫日 _______________ (4)行者服而退 _______________ 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甚矣,农之惰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非耕难,乃子之术误矣!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这个故事给你什么启发?请用自己的语言表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1~5题。 解元,字善长,吉安吉水人。竦眉俊目,曙光玉立,神彩铄人,垂手过膝,能百步穿杨叶,号“小由基①”。能以索持犀牛却行②。尝乘骏马驰突贼陴,往返如飞。 初,起兵保安军德清砦③,积功授清涧都虞候④。建炎三年,诏隶韩世忠,擢⑤偏将军。世忠出下邳,闻金人大至,众心摇愕。世忠忧之。元使领二十骑游击,俘其生口,备悉敌情。俄而复出,敌骑数千四面集,元掷身陷阵!左右鹘击⑥,大呼,声振刀甲。一大酋惊,坠马走,众惧辟易遁去。以功授阂门宣赞舍入。(节选自解缙《太原王传》) 【注】①由基:即养由基,春秋时楚人, 喜射。②却行:倒退而行。③保安军德清砦:与下文的“下邳”均为地名。清涧都虞候:与下文的“偏将军”“图门宣赞舍人”,均为官名。⑤擢:提拔。⑥鹘击:像鹘一样猛击。鹘,鸷乌。 1. 用“/”给下面的句子划分朗读节奏。(只划一处) 敌 骑 数 千 四 面 集 2. 解释文中加粗的词语。 (1)忧( ) (2)备 ( ) (3)遁( ) 3. 说说“闻金人大至,众心摇愕”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口技》中写宾客“两股战战,几欲先走”,是通过侧面描写表现口技入技艺高超。请找出选文中与它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为了凸显人物形象,选文主要写了解元的哪两个特点?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送东阳马生序》选段,完成 l~5题。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夯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载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媪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1.请用“/”标示下列语句的句中语意停顿。(每句标一处) (1)媵人持汤沃灌 (2)腰白玉之环 2.解释下列加粗词语。 (1)同舍生皆被绮绣 ( ) (2)主人日再食( ) (3)右备容臭( ) (4)温袍敝衣( )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选段依次从_______、住、食;________四方面写出了求学的________情形,但这些之所以未动摇作者的求学意志,那是“____________________。”(最后一处用原文语句回答) 5.【材料链接】 以下是《送东阳马生序》删节内容的部分译文: (马生)等太学生们在太学里学习,朝廷每天供给膳食,父母每年有皮袍葛衣送来,没有受冻挨饿的忧患;坐在高大的屋子里诵读《诗》《书》,没有奔波劳碌之苦;有司业、博士做他们的老师,没有询问而得不到解答,探求学问而得不到收获的情况;凡是应该有的书都集中在这里…… 由链接的材料可以看出,马生的学习条件十分优越,那么,作者把自己“勤且艰”的求学经历告诉他有何用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比较阅读甲、乙两则文言文,完成 1~4 题。 【甲】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 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 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岳阳楼记》节选) 【乙】范文正公守邠(Bīn)州,暇日率僚属(部属)登楼置酒,未举觞(shāng),见缞绖(cuīdié丧服)数人营理葬具者。公亟(jí 急迫地)令询之,乃寓居士人(寄居在外的读书人)卒于邠,将出殡近郊,賵(fèng)敛棺椁(下葬的物品)皆所未具。公怃然(失意的样子),即彻(通“撤”)宴席,厚赒(zhōu 救济)给之,使毕其事。坐客感叹有泣下者。(《范仲淹罢宴》) 1. 解释加粗词的意思。 (1)去国怀乡,忧谗畏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而或长烟一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暇日率僚属登楼置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乃寓居士人卒于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翻译句子。 (1)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坐客感叹有泣下者。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甲】文中的“古仁人”有怎样的胸襟和抱负?用原文中语句回答。请再举出一个具有这样胸襟或抱负的“古仁人”的事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从【乙】文中摘录出最能体现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思想的有关词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