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昭续《汉书》扶风①曹世叔妻者,同郡班彪②之女也,名昭,字惠班。博学高才。世叔早卒,有节行法度。兄固著《汉书》,其八表及天文志未及竞而卒。和帝诏昭就东观藏书阁③

班昭续《汉书》扶风①曹世叔妻者,同郡班彪②之女也,名昭,字惠班。博学高才。世叔早卒,有节行法度。兄固著《汉书》,其八表及天文志未及竞而卒。和帝诏昭就东观藏书阁③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来源:不详

班昭续《汉书》
扶风①曹世叔妻者,同郡班彪②之女也,名昭,字惠班。博学高才。世叔早卒,有节行法度。兄固著《汉书》,其八表及天文志未及竞而卒。和帝诏昭就东观藏书阁③踵而成之。帝数召入宫,令皇后诸贵人师事焉,号曰“大家”。每有贡献异物,辄诏大家作赋颂。时《汉书》始出,多未能通者,同郡马融伏于阁下,从昭受读。
(选自《后汉书•曹世叔妻传》)
[注释]①扶风:古地名,今陕西境内。②班彪:当时著名学者。③东观藏书阁:皇家藏书楼。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竞_________②辄_________
2.翻译:①和帝诏昭就东观藏书阁踵而成之
②师事焉
3、写马融的目的是什么?
答案

1.①终②总是
2.①汉和帝下令班昭到东观藏书阁继续完成《汉书》(就,到;;踵,继续);
②像跟老师一样向她学习。
3、衬托《汉书》精深。
解析

1、关键词:竟:终于,终
2、疑难句子:①就东观藏书阁踵而成之:就,就任;踵,脚后跟,继续
3、据文章结尾“马融伏于阁下,从昭受读”可以看出,《汉书》并不浅易。
【文化常识】
女文史家。班昭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女文史家。她帮助哥哥班固完成了未竟的事业,而且对阐述《汉书》起到了重要作用,她的诗赋在当时也很著名。女性精通文史的在中国历史上不多,另一个是汉末的蔡文姬(蔡琰,见后文),还有一个是宋朝的李清照,她是杰出的女词人,她早年还同丈夫一起研究金石书画。
【译文】
扶风郡曹世叔,他的妻子是同郡(扶风郡)班彪的女儿,叫做班昭,字惠班。学识渊博文采很高。曹世叔去世的早,班昭守节讲究礼节法度。她的哥哥班固写作《汉书》,其中有八卷表记和《天文志》没有写完就去世了。汉和帝下诏命令班昭在东观藏书阁继承班固遗志完成《汉书》。和帝多次下诏让班昭进宫,并命令皇后和贵人们以老师之礼对待她,班昭因此号称“大家(gu)”。每当各地或外国有贡献来的奇异的东西,就下令让班昭写诗赋颂扬。当时《汉书》刚一发行,大多数人都不能理解,同郡(扶风郡)的马融趴跪在楼阁下边,拜班昭为老师诵读传授《汉书》。
举一反三

蔡文姬求情
董祀为屯田都尉①,犯法当②死。文姬③诣曹操请之。时公卿、名士及远方使驿④坐者满堂。操谓宾客曰:“蔡伯喈女在外,今为诸君见之。”及文姬进,蓬首徒行,叩头请罪,音辞清辩,旨甚酸哀,众皆为改容。操曰:“诚实相矜,然文状⑤已去,奈何?”文姬曰:“明公⑥厩马万匹,虎士成林,何惜疾足一骑,而济垂死之命乎!”操感其言,乃追原⑦祀罪。
(选自《后汉书•董祀妻传》)
[注释】①屯田都尉:职官名称。②当:判决。③文姬:蔡文姬。④使驿:使者。⑤文状:文书。⑥明公:对曹操的敬称。⑦原:原谅,此指赦罪。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诣_________②徒_________③厩_________④虎士_________
2.翻译:①旨甚酸哀,众皆为改容;
②诚实相矜;
③济垂死之命。
3.理解:“操感其言”属什么句式?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9~12题。
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以鞭笞天下,威振四海。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隳名城,***豪杰;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天下已定,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始皇既没,余威震于殊俗。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才能不及中人,非有仲尼、墨翟之贤,陶朱、猗顿之富;蹑足行伍之间,而倔起阡陌之中,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殽函之固,自若也。陈涉之位,非尊于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之君也;鉏棘矜,非铦于钩戟长铩也;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深谋远虑,行军用兵之道,非及向时之士也。然而成败异变,功业相反也。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比权量力,则不可同年而语矣。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然后以六合为家,崤函为宫;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过秦论》
小题1: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隳名城,***豪俊隳:毁坏。
B.委命下吏命:命令。
C.才能不及中人中人:平常的人。
D.一夫作难而七庙隳作难:起事、首倡。
小题2:下列加点的虚词意义用法不同的一组是( )
且夫天下非小弱也          一夫作难而七庙隳
B. 致万乘之势                 以致天下之士
C.然而成败易变               然秦以区区之地
D.序八州而朝同列             强国请服,弱国入朝
小题3:对下列各句加点字用法归类正确的是( )
①天下云集响应     ②外连衡而斗诸侯 
③却匈奴七百余里   ④履至尊而制六合 
⑤且夫天下非小弱也 ⑥序八州而朝同列 
⑦囊括四海⑧陈胜瓮牖绳枢之子
A.①②③/④⑧/⑤⑥⑦B.①⑦/②⑥⑧/③④/⑤
C.①⑦/②③④⑤/⑥⑧D.①⑦/②③⑥/④⑧/⑤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 )
A.“且夫”一句,写秦朝江山依旧,险关如故。照应课文第一段,说明秦非亡于地理形势的变化。
B.对比论证是本段的鲜明特色,陈胜与山东六国进行对比,说明比陈胜强大的山东六国未能战胜秦国的原因以及秦亡于陈胜首倡的起义均在于他们不施行仁政。
C.本段是在前文铺叙基础上的集中议论,大量的史实使作者的论点水到渠成。
D.“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是全文的中心,作者用以劝说当世及后代统治者施行仁义以安民。
小题5:把文言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比权量力,则不可同年而语矣。
2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
3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10—12题。
单箭易折,众箭难断
夫人爪之利,不及虎豹;膂力之强,不及熊罴;奔走之疾,不及麋鹿;飞飏之高,不及燕雀。苟非群聚以御外患,则反为异类食矣。是故圣人教之以礼,使之知父子兄弟之亲。人知爱其父,则知爱其兄弟矣;爱其祖,则知爱其宗族矣。如枝叶之附于根干,手足之系于身首,不可离也。岂徒使其粲然条理以为荣观哉!乃实欲更相依庇,以捍外患也。  
吐谷浑阿豺有子二十人,病且死,谓曰:“汝等各奉吾一支箭,将玩之。”俄而命母弟慕利延曰:“汝取一支箭折之。”慕利延折之。又曰:“汝取十九支箭折之。”慕利延不能折。阿豺曰:“汝曹知否?单者易折,众者难摧。戮力一心,然后社稷可固。”言终而死。彼戎狄也,犹知宗族相保以为强,况华夏乎?
圣人知一族不足以独立也,故又为之甥舅、婚媾、姻娅以辅之。犹惧其未也,故又爱养百姓以卫之。故爱亲者,所以爱其身也;爱民者,所以爱其亲也。如是则其身安若泰山,寿如箕翼,他人安得而侮之哉!故自古圣贤,未有不先亲其九族,然后能施及他人者也。彼愚者则不然,弃其九族,远其兄弟,欲以专利其身。殊不知身既孤,人斯戕之矣,于利何有哉?昔周厉王弃其九族,诗人刺之曰:“怀德惟宁,宗子惟城;毋俾城坏,毋独斯畏;苟为独居,斯可畏矣。”  
宋昭公将去群公子,乐豫曰:“不可。公族,公室之枝叶也。若去之则本根无所庇荫矣。葛藟犹能庇其根本,故君子以为比,况国君乎?此谚所谓‘庇焉而纵寻斧焉’者也,必不可,君其图之。亲之以德,皆股肱也。谁敢携贰!若之何去之?”昭公不听,果及于乱。  
华亥欲代其兄合比为右师,谮于平公而逐之。左师曰:“汝亥也,必亡。汝丧而宗室,于人何有?人亦于汝何有?”既而,华亥果亡。
(选自司马光《家范》)

2,4,6


 
小题1:下面加点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
A.苟非群聚以御外患,则反为异类食矣苟:如果
B.是故圣人教之以礼,使之知父子兄弟之亲之:代词,这里指代“人们”
C.乃实欲更相依庇,以捍外患也捍:捍卫
D.犹惧其未也,故又爱养百姓以卫之未:不够
小题2:
下面不属于正面论述中心论点的一项是                 (   )
A.苟非群聚以御外患,则反为异类食矣。
B.彼戎狄也,犹知宗族相保以为强,况华夏乎?
C.圣人知一族不足以独立也,故又为之甥舅、婚媾、姻娅以辅之。
D.不可。公族,公室之枝叶也。
小题3:
下面对文章内容及方法的分析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文章开门见山说人若不抱成一团就会被异类吃掉,接着又用树木枝叶与根***关系作比喻。
B.举吐谷浑阿豺的例子是要说明,连戎狄都知道保住自己祖业的重要性,何况我们是中原内地的人呢?
C.作者提到甥舅、婚媾、姻娅等关系,是说仅仅自己本宗族的人力量太单薄,所以又用这些关系来作为辅助。
D.本文说理清楚,论据充分,言辞恳切,正反阐述,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下题。
博陵李文博,性贞介鲠直,好学不倦。每读书至治乱得失,忠臣烈士,未尝不反复吟玩。开皇(随文帝年号)中,为羽骑尉,特为吏部侍郎薛道衡所知,恒令在听事帷中披检书史,并察己行事。若遇治政善事,即抄撰记录,如选用疏谬,即委之臧否。道衡每得其语,莫不欣然从之。后直秘书内省,典校坟籍,守道居贫,晏如也,虽衣食乏绝,而清操逾厉,不妄通宾客,恒以礼法自处,侪辈莫不敬惮焉。道衡知其贫,每延于家,给以资费。文博商略古今治政得失,如指诸掌,然无吏干。稍迁校书郎,后出为县丞,遂得下考,数岁不调。道衡为司隶大夫,遇之于东都尚书省,甚嗟悯之,遂奏为从事。在洛下,曾诣房玄龄,相送于衢路。玄龄谓之曰:“公生平志尚,唯在正直,今既得为从事,故应有会素心。比来激浊扬清,所为多少?”文博遂奋臂厉声曰:“夫清其流者必洁其源,正其末者须端其本。今治源混乱,虽十日免十贪郡守,亦何所益!”其瞽直疾恶,不知忌讳,皆此类也。于时朝政浸坏,人多赃贿,唯文博不改其操,论者以此贵之。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每读书至治乱得失,忠臣烈士治:统治
B.典校坟籍,守道居贫,晏如也晏如:平静安定的样子
C.论者以此贵之贵:显贵
D.虽衣食乏绝,而清操逾厉逾:越过
小题2:下面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①若遇治政善事,即抄撰记录②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B.①不妄通宾客,恒以礼法自处②具以沛公言报项王
C.①虽日免十贪郡守,亦何所益②儿渺然不知所往
D.①而清操逾厉,不妄通宾客②根不固而求木之长
小题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表现李文博“性贞介鲠直”的一组是(   )
①守道居贫,晏如也   ②每读书至治乱得失,忠臣烈士,未尝不反复吟玩
③遇之于东都尚书省,甚嗟悯之    ④商略古今治政得失,如指诸掌
⑤瞽直疾恶,不知忌讳           ⑥唯文博不改其操
A.①③④          B.②④⑤         C ①③⑥             D ①⑤⑥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文博虽明了古今治政得失,然而朝廷中没有适合他的官职可干,就调出做县丞,几年不升迁,后薛道衡遇到他,才让他做了从事。
B.房玄龄的话引起了李文博的强烈感慨,并尖锐地指出朝廷混乱的现实,认为应当从根本上治理朝政。
C.吏部侍郎薛道衡让李文博在听事帷中披检史书,以此观察薛道衡自己如何做事,由于李文博评论政事中肯得体,薛道衡对他的话欣然从之。
D.李文博能保守清高的操守,不胡乱地交往宾客,又能严格要求自己,所以人们都很敬畏他。
小题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  典校坟籍,守道居分(2分)
(2)  恒以礼法自处,侪辈莫不敬惮焉(3分)
(3)  夫清其流者必洁其源,正其末者须端其本(3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下题。(共15分,每题3分)
王安石择食
王荆公性简率,不事修饰奉养,衣服垢污,饮食粗恶,一无有择,自少时则然。苏明允著《辩奸》,其言“衣臣虏之衣,食犬彘之食,囚首丧面而谈诗书”,以为“不近人情”者,盖谓是也。
然少喜与吕惠穆、韩献肃兄弟游。为馆职时,玉汝尝率与同浴于僧寺,潜备新衣一袭,易其弊衣,俟其浴出,俾其从者举以衣之,而不以告。荆公服之如固有,初不以为异也。
及为执政,或言其喜食獐脯者,其夫人闻而疑之,曰:“公平日未尝有择于饮食,何忽独嗜此?” 因令问左右执事者曰:“何以知公之嗜獐脯耶?”曰:“每食不顾他物,而獐脯独尽,是以知之。”复问:“食时置獐脯何所?”曰:“在近匕箸处。”夫人曰:“明日姑易他物近匕箸。”既而果食他物尽,而獐脯固在。而后,人知其特以其近故食之,而初非有所嗜也。人见其太甚,或者多疑其伪云。
(宋..朱弁《曲洧旧闻》)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潜备新衣一袭  潜:偷偷地
B.易其弊衣   弊:低劣的
C.俾其从者举以衣之   衣:衣服
D.食时置獐脯何所  所:地方
小题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不事修饰奉养
B.因令问左右执事者
C.人见其太甚,或者多疑其伪云
D.及为执政
小题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何以知公之嗜獐脯耶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B.然少喜与吕惠穆、韩献肃兄弟游
秦时与臣游
C.初不以为异也
而初非有所嗜也
D.而不以告
然是而腊之以为饵
小题4: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部正面表现王安石生活“简率”的一组是( )
1囚首丧面而谈诗书
2每食不顾他物,而獐脯独尽
3荆公服之如固有,初不以为异也
4既而果食他物尽,而獐脯固在
5人见其太甚,或者多疑其伪云
6衣臣虏之衣
A.123B.234C.345D.456
小题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手下人只凭现象错误地断定王安石喜食獐脯,王安石夫人根据他平时的性情断定这是误解了。
B.手下人在王夫人安排的巧妙验证后,才知道王安石并没有喜食獐脯的嗜好。
C.本文表明王安石的太不讲究吃穿,不排除有矫情作伪的成分,苏明允就持此论。
D.作为一名读书人出身的大官,王安石在生活俭朴方面应远胜于那些追求锦衣玉食的官僚。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