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课外文言语段,完成1——3题。 王安石在相位,子妇之亲萧氏子至京师,因谒公,公约之饭。翌日,萧氏子盛服而往,意为公必盛馔。日过午,觉饥甚而不敢去。又久之,
题型:山东省中考真题难度:来源:
阅读课外文言语段,完成1——3题。 王安石在相位,子妇之亲萧氏子至京师,因谒公,公约之饭。翌日,萧氏子盛服而往,意为公必盛馔。日过午,觉饥甚而不敢去。又久之,方命坐,果蔬皆不具,其人已心怪之。酒三行,初供胡饼两枚,次供猪脔数四,顷即供饭,傍置菜羹而已。萧氏子颇骄纵,不复下箸,惟啖胡饼中间少许,留其四傍。公取自食之,其人愧甚而退。 【注释】①子妇之亲:儿媳妇家的亲戚。②京师:京城。③果蔬:泛指菜肴。④酒三行:指喝了几杯酒。⑤脔:切成块的肉。⑥箸:筷子。 1.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的字。 公约之饭 之_________ 惟啖胡饼中间少许 惟_________ 2.用“/”划出下句的朗读节奏(只划一层)。 子妇之亲萧氏子至京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了本文,你有什么感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答案
1.代词,代萧氏子 只 2.子妇之亲萧氏子/至京师。 3.示例:王安石贵为宰相,仍艰苦朴素、勤俭持家。这在今天有极大的现实意义,我们要学习这种精神,从自身生活做起,杜绝奢侈浪费,为建设节约型社会做出自己的努力。 |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一4题。 |
(甲) |
暖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那?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选自范仲淹的《岳阳楼记》) (乙) 黄冈之地多竹,大者如椽。竹工破之,用代陶瓦。比屋皆然,以其价廉而工省也。因作小楼二间,与月波楼通。远吞山光,不可具状。夏宜急雨,有瀑布声;冬宜密雪,有碎玉声。宜鼓琴,琴调和畅;宜咏诗,诗韵清绝;宜围棋,子声丁丁然。皆竹楼之所助也。公退之暇,被鹤(chǎng),戴华阳巾,手执《周易》一卷,焚香默坐,消遣世虑。江山之外,第见风帆沙鸟、烟云竹树而已。待其酒力醒,茶烟歇,送夕阳,迎素月,亦滴居之胜概也。(选自(王禹偁的《黄冈新建小竹楼记》,有删节) 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粗词的意思。 ①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求: 求________ ②居庙堂之高则优其民庙堂: 庙堂______ ③不可具状具: 具________ ④公退之暇,被鹤氅被: 被________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①后天下之乐而乐 ②烟云竹树而已 B.①以其价廉而工省也 ②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C.①处江湖之远 ②竹工破之 D.①然则何时而乐耶 ②子声丁丁然 3.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微斯人,吾谁与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焚香默坐,消遣世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两文都是作者被贬官之后所作,分别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态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面语段,完成1~4题。 |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①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1.《邹忌讽齐王纳谏》选自《_______》,①处冒号的作用是__________。 2.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的字词。 ①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诚___________ ②闻寡人之耳者 闻___________ ③时时而间进 间___________ ④期年之后 期年_________ 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从文中得到了什么启示?(至少写出两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面语段,完成1-2题。 |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往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拿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天与云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1.写景是游记的重点,试用自己的话将湖中雪景描绘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结尾舟子说作者痴,你如何理解作者的“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
①若夫淫雨露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圆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悲者矣。 ②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僧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③嗟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1.下列句中加粗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A.去国怀乡,忧谗畏讥 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B.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 或以为死,或以为亡 C.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D.然则何时而乐耶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2.翻译下面的句子。 浮光跃金,静影沉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段①②运用_________手法,描写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景象,依次抒发了迁客***人__________两种情感。 4.文段③中作者假借古仁人立言,表达了“________,___________”的远大政治抱 5.选文末句“微斯人,吾谁与归”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文言文阅读 |
甲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乙 时河南程颢与弟颐讲孔、孟绝学于熙、元之际,河、洛之士翕然师之。时调官不赴,以师礼见颢于颍昌,相得甚欢。其归也,颢目送之,曰:“吾道南矣。”四年而颢死,时闻之,设位哭寝门,而以书赴告同学者。至是,又见程颐于洛,时盖年四十矣。一日见颐,颐偶瞑坐,时与游酢侍立不去,颐既觉,则门外雪一尺矣 1.解释下面语句中加粗字的意义 ①无从致书以观 致___________ ②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叩___________ ③而以书赴告同学者。 书___________ ④颐既觉 觉___________ 2.翻译下面的文言语句 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以师礼见颢于颖昌,相得甚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甲乙两文有写作内容和表达感情上有什么相同之处? 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感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甲乙两都写了天气的寒冷,其写作目的是否相同?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