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文,完成18—23题。(17分)宫之奇谏假道晋侯复假道于虞以伐虢。宫之奇谏曰:“虢,虞之表也。虢亡,虞必从之。晋不可启,寇不可玩。一之谓甚,其可再乎?谚所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阅读下文,完成18—23题。(17分) 宫之奇谏假道 晋侯复假道于虞以伐虢。宫之奇谏曰:“虢,虞之表也。虢亡,虞必从之。晋不可启,寇不可玩。一之谓甚,其可再乎?谚所谓‘辅车相依,唇亡齿寒’者,其虞、虢之谓也。”公曰:“吾享祀丰洁,神必据我①。”对曰:“臣闻之,鬼神非人实亲,惟德是依。故《周书》曰:‘皇天无亲,惟德是辅。’又曰:‘黍稷非馨,明德惟馨。’又曰:‘民不易物,惟德繄②物。’如是,则非德民不和,神不享矣。神所冯依,将在德矣。若晋取虞,而明德以荐③馨香,神其吐之乎?”弗听,许晋使。宫之奇以其族行。曰:“虞不腊矣。在此行,晋不更举矣。” 冬,十二月丙子朔,晋灭虢,虢公丑奔京师。师还,馆于虞。遂袭虞,灭之。(《左传》) 【注释】①据我:依从我,即保佑我。②繄(yì):句中语气词。③荐:献,这里指向神献。 小题1:下列加方框词用法与“师还,馆于虞”中“馆”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而此独以钟名,何哉大石侧立千尺 | B.假舟楫者,非能水也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 C.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吾从而师之 | D.则群聚而笑之桴止响腾 | 小题2:选出“以”字不同用法的一项(2分)( )A.晋侯复假道于虞以伐虢 | B.宫之奇以其族行 | C.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 D.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 | 小题3:选出与“惟德是依”、“惟德是辅”不相同的句式结构(2分)( )A.其虞、虢之谓也 | B.古之人不余欺也 | C.石之铿然有声者 | D.何陋之有 | 小题4: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6分) (1)一之谓甚,其可再乎 (2)在此行,晋不更举矣 小题5:宫之奇的回答反映了他什么思想?虞公给我们留下了什么启示?(2分) |
答案
小题1:B 小题2:B 小题3:C 小题4:(1)一次借路已经过分了,怎么可以有第二次呢? (2)在这次行动之后,晋国不需要再次打仗了。 小题5:仁政思想,推崇德行。(1分)启示:小国必须互相支援,才能免于被大国侵略和吞并;要听取别人的正确意见;不能疏忽大意等等。(1分) |
解析
小题1:A名作动,命名;名作状 在旁边。B名作动,游泳,筑舍定居。C名作状,每天;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师。D名作状,成群地;动作名,响声。 小题2:动词。 小题3:定语后置句,余为宾语前置句。 参考译文: 晋侯又向虞国借路来攻打虢国。宫之奇劝谏说:“虢国,是我们虞国的屏障。虢国灭亡了,虞国一定会跟着灭亡。晋国是不可以开贪婪的先河的,敌人是不能轻视的。一次借路已经太过分了,怎么可以有第二次呢?谚语所说的‘辅车相依,唇亡齿寒’这句话,大概说的就是虞、虢两国之间的状况吧。”虞公说:“我祭祀时既丰盛又洁净,神灵一定保佑我。”宫之奇回答说:“我听说,鬼神不是人讲感情,只依从有道德的人。所以《周书》上说:‘上天没有特别的亲近,只辅助有道德的人。’又说:‘黍稷并不温馨,只有圣明和美德是温馨的。’又说:‘老百姓不能轻视的东西就是道德。’如此看来,那么没有道德老百姓就不会和顺,神灵也不会保佑。神灵所依靠的,就是有道德的人。如果晋国夺取了虞国,而且向神灵献上圣明和美德,神灵大概会帮助它们吧?”虞公不听从,答应了晋国的使者。宫之奇带着全族的人离开了虞国。说:“虞国不会有举行腊祭的机会了。在这次行动之后,晋国不需要再次打仗了。” |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 周处,字子隐,义兴阳羡人也。处少孤,未弱冠,膂力绝人,好驰骋田猎,不修细行,纵情肆欲,州曲患之。处自知为人所恶,乃慨然有改励之志,谓父老曰:“今时和岁丰,何苦而不乐耶?”父老叹曰:“三害未除,何乐之有!”处曰:“何谓也?”答曰:“南山白额猛兽,长桥下蛟,并子为三矣。”处曰:“若此为患,吾能除之。”父老曰:“子若除之,则一郡之大庆,非徒去害而已。”处乃入山射***猛兽,因投水搏蛟,蛟或沈或浮,行数十里,而处与之俱,经三日三夜,人谓死,皆相庆贺。处果***蛟而反,闻乡里相庆,始知人患己之甚,乃入吴寻二陆。时机不在,见云,具以情告,曰:“欲自修而年已蹉跎,恐将无及。”云曰:“古人贵朝闻夕改,君前途尚可,且患志之不立,何忧名之不彰!”处遂励志好学,有文思,志存义烈,言必忠信克己。 入洛,稍迁新平太守。抚和戎狄,叛羌归附,雍土美之。转广汉太守。郡多滞讼,有经三十年而不决者,处详其枉直,一朝决遣。以母老罢归。寻除楚内史,未之官,征拜散骑常侍。处曰:“古人辞大不辞小。”乃先之楚。而郡既经丧乱,新旧杂居,风俗未一,处敦以教义,又检尸骸无主及白骨在野收葬之,然始就征,远近称叹。 迁御史中丞,凡所纠劾,不避宠戚。梁王肜违法,处深文案之。及氐人齐万年反,朝臣恶处强直,皆曰:“处,吴之名将子也,忠烈果毅。”乃使隶夏侯骏西征。伏波将军孙秀知其将死,谓之曰:“卿有老母,可以此辞也。”处曰:“忠孝之道,安得两全!既辞亲事君,父母复安得而子乎?今日是我死所也。”既而梁王肜为征西大将军、都督关中诸军事。处知肜不平,必当陷己,自以人臣尽节,不宜辞惮,乃悲慨即路,志不生还。时贼屯梁山,有众七万,而骏逼处以五千兵击之。将战,处军人未食,肜促令速进,而绝其后继。处知必败,左右劝退,处按剑曰:“此是吾效节授命之日,何退之为!且古者良将受命,凿凶门以出,盖有进无退也。今诸军负信,势必不振。我为大臣,以身徇国,不亦可乎!”遂力战而没。 (节选自《晋书·周处传》)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处少孤,未弱冠,膂力绝人绝:超过 | B.梁王肜违法,处深文案之。案:查究 | C.言必忠信克己克:克制 | D.风俗未一,处敦以教义敦:敦厚 |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处乃入山射***猛兽,因投水搏蛟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 | B.欲自修而年已蹉跎则天下之民皆引领而望之矣 | C.始知人患己之甚,乃入吴寻二陆 良乃入,具告沛公 | D.以母老罢归以若所为,求若所欲 |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周处少时为乡里所患,与猛兽、蛟龙一并被列为三害,他自己也早有改励之志,但最终促使他改变的事情是他听见乡里人在庆贺自己的死亡。 | B.周处被授予楚内史一职,还未到任,又升任散骑常侍,但他以“古人辞大不辞小”为由,先到楚地任内史官,再赴任散骑常侍。 | C.周处执法严明,不避宠戚,朝臣们虽然觉得他处理事情太强硬,但都非常敬重他,认为他是“吴之名将子也,忠烈果毅”,举荐他随夏侯骏西征。 | D.周处志存义烈,忠信克己,明知遭人陷害,却义无反顾地选择尽节而死。 | 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古人贵朝闻夕改,君前途尚可,且患志之不立,何忧名之不彰!(5分) 译文: (2)忠孝之道,安得两全!既辞亲事君,父母复安得而子乎?今日是我死所也。(5分) 译文: |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8题 梅圣俞诗集序 欧阳修 予闻世谓诗人少达而多穷,夫岂然哉?盖世所传诗者,多出于古穷人之辞也。凡士之蕴其所有而不得施于世者,多喜自放于山巅水涯之外,见虫鱼草木、风云鸟兽之状类,往往探其奇怪。内有忧思感奋之郁积,其兴于怨刺,以道羁臣寡妇之所叹,而写人情之难言,盖愈穷则愈工。然则非诗之能穷人,殆穷者而后工也。 予友梅圣俞①,少以荫补②为吏,累举进士,辄抑于有司。困于州县凡十余年。年今五十,犹从辟书,为人之佐。郁其所蓄,不得奋见于事业。其家宛陵,幼习于诗,自为童子,出语已惊其长老。既长,学乎六经仁义之说,其为文章,简古纯粹,不求苟说于世,世之人徒知其诗而已。然时无贤愚,语诗者必求之圣俞。圣俞亦自以其不得志者,乐于诗而发之。故其平生所作,于诗尤多。世既知之矣,而未有荐于上者。昔王文康公③尝见而叹曰:“二百年无此作矣!”虽知之深,亦不果荐也。若使其幸得用于朝廷,作为雅、颂,以歌咏大宋之功德,荐之清庙,而追商、周、鲁颂之作者,岂不伟欤!奈何使其老不得志而为穷者之诗乃徒发于虫鱼物类羁愁感叹之言世徒喜其工不知其穷之久而将老也可不惜哉! 圣俞诗既多,不自收拾。其妻之兄子谢景初,惧其多而易失也,取其自洛阳至于吴兴以来所作,次为十卷。予尝嗜圣俞诗,而患不能尽得之,遽喜谢氏之能类次也,辄序而藏之。其后十五年,圣俞以疾卒于京师,余既哭而铭之,因索于其家,得其遗稿千余篇,并旧所藏,掇其尤者六百七十七篇,为一十五卷。呜呼!吾于圣俞诗,论之详矣,故不复云。 (选自《四部丛刊》) 【注】①梅尧臣:字圣俞,北宋诗人。少年举进士不第,仁宗时赐进士出身,多任小吏,仕途上不得志。②荫yìn补:子孙因前辈功勋而得官为“荫”,官吏或缺被选充职为“补”。梅尧臣26岁时因叔父梅询荫补为太庙斋郎。③王文康公:王曙,宋仁宗时宰相。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盖愈穷则愈工。穷:生活贫穷。 B.以道羁臣寡妇之所叹。 羁:寄居或停留在外地。 D.犹从辟书,为人之佐。 辟书:聘书,指接受某部门长官的聘请。 C.虽知之深,亦不果荐也。荐:推荐。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①世既知之矣,而未有荐于上者。②因索于其家,得其遗稿千余篇。 B.①予尝嗜圣俞诗,而患不能尽得之。 ②不知其穷之久而将老也! C.①非诗之能穷人。 ②而写人情之难言。 D.①若使其幸得用于朝廷。②其为文章,简古纯粹。 3.下列句子中补充出的内容不符合原文的一项是 A.(梅圣俞)辄抑于有司B.(语诗者)乐于诗而发之 C.(谢景初)次为十卷。D.(予)辄序而藏之。 4.下列各组句子中,均说明诗文“愈穷则愈工”的一组是 ①内有忧思感愤之郁积。 ②予闻世谓诗人少达而多穷 ③予友梅圣俞,少以荫补为吏 ④其为文章,简古纯粹 ⑤殆穷者而后工也。 ⑥追商、周、鲁颂之作者,岂不伟欤! A.①②③B.②③④C.④⑤⑥ D.①②⑤ 5.下列对本文写作意图的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对亡友困厄生活的同情和不平。 B.对亡友其人其诗文的赞美倾慕。 C.对造成诗人“少达而多穷”的社会的批判。 D.提出了诗歌创作“穷而后工”的文学主张。 6.下列有关“诗穷而后工”的说法不正确的一组是 A.欧阳修的“诗穷而后工”,是说诗人在受到困厄环境磨砺,幽愤郁积时,方能写出内容精美的诗歌作品。 B.序中“达”“穷”皆限指政治仕途。为此,作者对梅尧臣仕途困顿表示了痛惜,同时他还高度评价了梅尧臣的诗作。 C.在欧阳修之前,孔子有“诗可以怨”、司马迁有“发愤著书”、韩愈有“不平则鸣”的说法,“穷而后工”的观点,是对前人思想的发展。 D.作者提出“非诗之能穷人,殆穷者而后工”的观点,深刻地概括了古代作家生活境遇和诗歌创作的关系。 7.下列各句对文章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欧阳修为已故挚友梅尧臣的诗集写此序言,重点不在评梅诗,而在对梅一生怀才不遇表示同情和不平。 B.《梅圣俞诗集序》从议入手,提出“穷而后工”的论点,然后择要介绍梅尧臣的生平,进而引发作者感慨。行文先议后叙,转换自然。 C.第二段写“长老”“世人”都惊异于梅尧臣的诗才,这些并非闲笔,从正面肯定了梅尧臣诗文所取得的很高成就。 D.作者怜友惜才,将梅尧臣设计为“御用诗人”,固然有情感深厚地为友人鸣不平的意思,但多少显露了他的思想局限。 8.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或用“/”句读。(10分) (1)然时无贤愚,语诗者必求之圣俞(3分) (2)虽知之深,亦不果荐也(2分) (3)余既哭而铭之,因索于其家(3分) (4)奈何使其老不得志而为穷者之诗乃徒发于虫鱼物类羁愁感叹之言世徒喜其工不知其穷之久而将老也可不惜哉!(2分)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上梅直讲书 苏轼 轼每读《诗》至《鸱鸮》,读《书》至《君奭》,常窃悲周公之不遇。及观史,见孔子厄于陈蔡之间,而弦歌之声不绝;颜渊、仲由之徒,相与问答。夫子曰:“‘匪兕匪虎,率彼旷野。’吾道非耶?吾何为于此?”颜渊曰:“夫子之道至大,故天下莫能容;虽然,不容何病?不容然后见君子。”夫子油然而笑曰:“回,使尔多财,吾为尔宰。”夫天下虽不能容,而其徒自足以相乐如此。乃今知周公之富贵,有不如夫子之贫贱。夫以召公之贤,以管、蔡之亲,而不知其心,则周公谁与乐其富贵?而夫子之所与共贫贱者,皆天下之贤才,则亦足以乐乎此矣! 轼七八岁时,始知读书。闻今天下有欧阳公者,其为人如古孟轲、韩愈之徒;而又有梅公者,从之游,而与之上下其议论。其后益壮,始能读其文词,想见其为人,意其飘然脱去世俗之乐,而自乐其乐也。方学为对偶声律之文,求升斗之禄,自度无以进见于诸公之间。来京师逾年,未尝窥其门。 今年春,天下之士,群至于礼部,执事与欧阳公实亲试之。轼不自意,获在第二。既而闻之,执事爱其文,以为有孟轲之风;而欧阳公亦以其能不为世俗之文也而取,是以在此。非左右为之先容,非亲旧为之请属,而向之十余年间,闻其名而不得见者,一朝为知己。退而思之,人不可以苟富贵,亦不可以徒贫贱。有大贤焉而为其徒,则亦足恃矣。苟其侥一时之幸,从车骑数十人,使闾巷小民,聚观而赞叹之,亦何以易此乐也! 《传》曰:“不怨天,不尤人。”盖“优哉游哉,可以卒岁”。执事名满天下而位不过五品其容色温然而不怒其文章宽厚敦朴而无怨言此必有所乐乎斯道也轼愿与闻焉! (选自《苏轼文集》卷四十八) 【注】梅直讲,即梅尧臣,字圣俞,北宋诗人。他曾任国子监直讲。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回,使尔多财,吾为尔宰宰:掌管 B.而又有梅公者,从之游 游:出游 C.非左右为之先容容:介绍,推荐 D.从车骑数十人 从:带领 5.比较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选出判断正确的一项 (3分) (1)夫天下虽不能容,而其徒自足以相乐如此 (2)使闾巷小民,聚观而赞叹之 (3)夫以召公之贤,以管、蔡之亲 (4)而欧阳公亦以其能不为世俗之文也而取 A.(1)和(2)相同,(3)和(4)不同 B.(1)和(2)相同,(3)和(4)也相同 C.(1)和(2)不同,(3)和(4)相同 D.(1)和(2)不同,(3)和(4)也不同 6.下列不能表明苏轼快乐观的一项是 (3分) A.而夫子之所与共贫贱者,皆天下之贤才,则亦足以乐乎此矣! B.而向之十余年间,闻其名而不得见者,一朝为知己。 C.苟其侥一时之幸,从车骑数十人,使闾巷小民,聚观而赞叹之。 D.有大贤焉而为其徒,则亦足恃矣。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本文是苏轼应礼部试考取第二名之后写给梅尧臣的一封信,作者在信中畅谈了士遇知己的快乐,也含蓄地表达了希望得到进一步培养的愿望。 B.苏轼在这封信中用孔子和他学生的故事来比照自己与欧阳修、梅尧臣的关系,这样写,表明对欧阳修与梅尧臣二人学识与人品的高度推崇。 C.苏轼在这封信中认为周公的富贵实在比不上孔子的贫贱,因为周公的心思连召公这样的贤人,管叔、蔡叔这样的亲属都不能够了解。 D.苏轼在这封信中认为人不能苟且追求富贵,也不能空守着贫贱,而如果自己能和大贤人一样也成为贤人,那就十分快乐了。 8.翻译和断句。(8分) (1)用“/”给本文最后一段划线的文字断句。(3分) 执事名满天下而位不过五品其容色温然而不怒其文章宽厚敦朴而无怨言此必有所乐乎斯道也轼愿与闻焉! (2)翻译下面的句子。(5分) ①夫子之道至大,故天下莫能容。 ②则周公谁与乐其富贵。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相州昼锦①堂记 欧阳修 仕宦而至将相,富贵而归故乡,此人情之所荣,而今昔之所同也。盖士方穷时,困厄闾里,庸人孺子,皆得易而侮之。若季予不礼于其嫂,买臣见弃于其妻。一旦高车驷马,旗旄导前,而骑卒拥后,夹道之人,相与骈肩累迹,瞻望咨嗟;而所谓庸夫愚妇者,奔走骇汗,羞愧俯伏,以自悔罪于车尘马足之间。此一介之士,得志于当时,而意气之盛,昔人比之衣锦之荣者也。 惟大丞相魏国公则不然。公,相人也。世有令德,为时名卿。自公少时,已擢高科,登显仕。海内之士,闻下风而望馀光者,盖亦有年矣。所谓将相而富贵,皆公所宜素有。非如穷厄之人,侥幸得志于一时,出于庸夫愚妇之不意,以惊骇而夸耀之也。然则高牙大纛②,不足为公荣;桓圭衮裳③,不足为公贵。惟德被生民.而功施社稷.勒之金石.播之声诗,以耀后世,而垂无穷:此公之志,而士亦以此望于公也。岂止夸一时而荣一乡哉? 公在至和中,尝以武康之节夕来治于相,乃作昼锦之堂于后圃。既又刻诗于石,以遗相人。其言以快恩仇、矜名誉为可薄.盖不以昔人所夸者为荣.而以为戒。于此见公之视富贵为何如,而其志岂易量哉!故能出入将相,勤劳王家,而夷险一节。至于临大事,决大议,垂绅正笏,不动声色,而措天下于泰山之安,可谓社稷之臣矣。其丰功盛烈,所以铭彝鼎而被弦歌者,乃邦家之光,闾里之荣也。余虽不获登公之堂,幸尝窃诵公之诗,乐公之志有成,而喜为天下道也。于是乎书。 [注]①昼锦:据《汉书》载,项羽曾经说过一句话:“富贵不归故乡,如衣锦夜行。”后以衣锦还乡为荣耀的事情。韩琦以武康军节度使身份兼相州知州,因相州是他的故乡,所以取项羽的话改“夜”为“昼”命名厅堂,以示荣耀。 ②大纛:古代军队或仪仗队的大旗。③桓圭:古代公爵所执的礼器,用于朝聘、祭祀、丧葬等场合。衮裳:古代皇帝和三公所穿的礼服。 9.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相与骈肩累迹 累:重叠 B.岂止夸一时而荣一乡荣:荣耀 C.以遗相人 遗:留给 D.所以铭彝鼎而被弦歌者 铭:铭记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富贵而归故乡图穷而匕首见 B.买臣见弃于其妻 侥幸得志于一时 C.昔人比之衣锦之荣者也人非生而知之者 D.乃作昼锦之堂于后圃 嬴乃夷门抱关者也 11.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反映韩琦有美德的一组是 ①世有令德,为时名卿 ②乃作昼锦之堂于后圃 ③既又刻诗于石,以遗相人 ④其言以快恩仇、矜名誉为可薄 ⑤临大事,决大议,垂绅正笏,不动声色 ⑥措天下于泰山之安 A.①④⑥ B.②③④C.①③⑤ D.②⑤⑥ 12.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借魏国公韩琦回家乡相州为官时兴建“昼锦堂”一事,旌扬韩琦有高风亮节。 B.主要叙述韩琦年轻时即高中科举,当时很有声望,虽身居高位却不以此自我夸耀。 C.文章开头写季子和朱买臣,是为了拿他们的骄矜自夸反衬韩琦的谦逊和不事张扬。 D.作者虽未登“昼锦堂”,却为能诵读魏国公之诗而高兴,因钦敬其为人而写此文。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盖士方穷时,困厄闾里,庸人孺子,皆得易而侮之。 译文: (2)惟德被生民.而功施社稷.勒之金石.播之声诗,以耀后世,而垂无穷。 译文: (3)其言以快恩仇、矜名誉为可薄.盖不以昔人所夸者为荣.而以为戒。 译文: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纵囚论 欧阳修 信义行于君子,而刑戮施于小人。刑入于死者,乃罪大恶极,此又小人之尤甚者也,宁以义死,不苟幸生,而视死如归,此又君子之尤难者也。宁以义死,不苟幸生,而视死如归,此又君子之尤难者也。 方唐太宗之六年,录大辟囚三百余人,纵使还家,约其自归以就死,是以君子之难能,期小人之尤者以必能也。其囚及期,而卒自归无后者,是君子之所难,而小人之所易也,此岂近于人情哉? 或曰:“罪大恶极,诚小人矣。及施恩德以临之,可使变而为君子;盖恩德入人之深,而移人之速,有如是者矣。”曰:“太宗之为此,所以求此名也。然安知夫纵之去也,不意其必来以冀免,所以纵之乎?又安知夫被纵而去也,不意其自归而必获免,所以复来乎?夫意其必来而纵之,是上贼下之情也;意其必免而复来,是下贼上之心也。吾见上下交相贼以成此名也,乌有所谓施恩德与夫知信义者哉?不然,太宗施德于天下,于兹六年矣。不能使小人不为极恶大罪,而一日之恩,能使视死如归而存信义,此又不通之论也。” “然则何为而可?”曰:“纵而来归,***之无赦;而又纵之,而又来,则可知为转德之致尔。然此必无之事也。若夫纵而来归而赦之,可偶一为之尔。若屡为之,则***人者皆不死,是可为天下之常法乎?不可为常者,其圣人之法乎?是以尧舜三王之治,必本于人情;不立异以为高,不逆情以干誉。” 【注】三王:指夏禹、商汤、周文周武。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录大辟囚三百余人 大辟:指死刑 B.此岂近于人情哉人情:人之常情 C.不意其必来以冀免 冀:希望 D.吾见上下交相贼以成此名也 贼:残害 2.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于兹六年矣覆杯水于坳堂之上 B.若屡为之 若事不济,此乃天也 C.约其自归以就死木欣欣以向荣 D.乃罪大恶极臣乃敢上璧 3.下列各句中作者认可的君王“施恩德”行为的一项是( ) A.录大辟囚三百余人,纵使还家 B.而又纵之,而又来,则可知为恩德之致尔 C.大意其必来而纵之 D.纵而来归,***之无赦 4.下列分析不符合原文意见的一项是( ) A.《纵囚论》历来被认为是我国古代说理文中名篇,文章以观点鲜明、逻辑严密、中心突出取胜。 B.欧阳修认为,唐太宗“纵囚”是“逆情以干誉”,是统治者博取好名声的假仁假义的行为,不可为天下之常法。 C.在欧阳修看来,那些罪大恶极的犯人能按期归来,是因为他们估计到这样做了,定能得到皇帝的赦免,并不是皇帝恩德深入人心的结果。 D.作者认为“宁以义死,不苟幸生,而视死如归”的举动,只有君子才做得到,小人是不可能做到的。这反映出作者思想的局限性。 5.把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宁以义死,不苟幸生(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不立异以为高,不逆情以干誉。(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 |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