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4题。景公出游于寒涂,睹死胔,默然不问。晏子谏曰:“昔吾先君桓公出游睹饥者与之食睹疾者与之财,使令不劳力,藉敛不费民。先君将游,百姓皆说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4题。 景公出游于寒涂,睹死胔,默然不问。晏子谏曰:“昔吾先君桓公出游睹饥者与之食睹疾者与之财,使令不劳力,藉敛不费民。先君将游,百姓皆说曰:‘君当幸游吾乡乎!’今君游于寒涂,据四十里之氓,殚财不足以奉敛,尽力不能以周役。民氓饥寒冻馁,死胔相望。而君不问,失君道矣。财屈力竭,下无以亲上;骄泰奢侈,上无以亲下。上下交离,君臣无亲,此三代之所以衰也。今君行之,婴惧公族之危,以为异姓之福也。”公曰:“然。为上而忘下,厚藉敛而忘民,吾罪大矣。”于是敛死胔,发粟于民,据四十里之氓,不服政其年,公三月不出游。 景公使圉人养所爱马,暴死。公怒,令人操刀解养马者。是时晏子侍前,左右执刀而进。晏子止而问于公曰:“尧、舜支解人,从何躯始?公矍然曰:“从寡人始。”遂不支解。公曰:“以属狱!”晏子曰:“此不知其罪而死。臣为君数之,使知其罪,然后致之狱。”公曰:“可。”晏子数之曰:“尔罪有三:公使汝养马而***之,当死罪一也。又***公之所最善马,当死罪二也。使公以一马之故而***人,百姓闻之,必怨吾君;诸候闻之,必轻吾围。汝***公马,使怨积于百姓,兵弱于邻国。汝当死罪三也。今以属狱。”公喟然叹曰:“夫子释之!夫子释之!勿伤吾仁也。” 景公走狗死,公令外共之棺,内给之祭。晏子闻之,谏。公曰:“亦细物也,特以与左右为笑耳。”晏子曰:“君过矣!夫厚籍敛不以反民,弃货财而笑左右,傲细民之忧,而崇左右之笑,则国亦无望已。且夫孤老冻馁,而死狗有祭;鳏寡不恤,而死狗有棺。行辟若此,百姓闻之,必怨吾君;诸候闻之,必轻吾国。怨聚于百姓,而权轻于诸候,而乃以为细物,君其图之。”公曰:“善。”趣庖治狗,以会朝属。 [注]胔(zì)腐尸。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先君将游,百姓皆说曰:“君当奉游吾乡乎?”说:高兴 | B.据四十里之氓,不服政期年服:服从 | C.公曰:“以属狱。”属:交付 | D.亦细物也,特以与左右为笑耳特:只是 |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表现齐景公“荒唐行径”和“苛虐百姓”的一组是 A.景公出游于寒涂,睹死胔,默然不问。使怨积于百姓,兵弱于邻国。 | B.公怒,令人操刀解养马者。公族之危,以为异姓之福也。 | C.景公走狗死,公令外共之棺,内给之祭。夫厚籍敛不以反民 | D.趣庖治狗,以会朝属。财屈力竭,下无以亲上 | 小题3: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齐景公漠视百姓疾苦,只顾自己欢乐之时,晏子指出“上下交离,君臣无亲”是国家衰败的原因。 | B.齐景公所爱之马暴死,欲***养马之人。晏子假意斥责养马人,阻止了这种行为。 | C.齐景公听从晏子的劝谏,也还算是一个知错能改的君主。 | D.文章通过三个典型事例,表现了晏子的贤能有德、刚正不屈、机智幽默。 | 小题4:用斜线(/)给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波浪线的句子断句,并把划横线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昔吾先君桓公出游睹饥者与之食睹疾者与之财(2分) (2)翻译: 殚财不足以奉敛,尽力不能以周役。民氓饥寒冻馁,死胔相望。(4分) 傲细民之忧,而崇左右之笑,则国亦无望已。(4分) |
答案
小题:B 小题:D 小题:D 小题:(1)……出游/睹……食/睹…… (2)用尽财物不能够完成赋税,费尽体力不能够完成劳役,老百姓饥寒交迫,冻饿而死的尸体到处都是。 无视小民百姓的忧伤,却博取身边近臣的高兴,那么国家也就没有什么希望了。 |
解析
小题:服政:指服役纳税 小题:趣庖治狗,以会朝属是景公听取晏子的劝谏后的正确做法 小题:表现晏子还是景公有争议,另三个故事未能看出晏子的“刚正不屈” 小题:(1)断句首先要理解句子的大意,然后注意句中某些标志性的词语,如句末常见的语气助词“矣”“也”“焉”“哉”等,也可注意对偶句上下句之间的断句,如本句后半部分“睹饥者与之食,睹疾者与之财”就是对偶句,这样以来就不难得出答案了。 (2)翻译文言语句,要把句子放在整篇文中进行理解,把握整体语意,然后特别注意重点词语和特殊的文言现象,如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词、特殊句式等,通过“增”“删”“调”“留”等方法,使句子顺畅,符合“信”“达”“雅”的要求。 ①句在翻译时应注意“殚”“奉敛”“周役”“馁”“相望”等词的意思。②句应注意“傲”“崇”两个实词,“左右”是古今异义词,这里指身边近臣,“己”用在句末,是能假字,通“矣”。 景公出游,到了寒途,看到路边的腐烂的死尸,只是默然不语,没有过问,随行的晏子说:“过去,先君桓公出游,看到饥饿的人就给他食物,看到有病的人就给他钱治病,出使不让百姓耗费人力和财力。桓公将要出游时,老百姓都高兴地说:‘国君将会出游我们这里吗?’现在您出游寒途,方圆四二里的百姓,倾尽家财不够用来交纳赋税,费尽体力不够完成劳役,老百姓饥寒交迫,冻死饿死的到处都是,但是您却不过问,这失去了做为君王的职责啊。百姓财尽力竭,就无法亲近君王;君王生活骄纵奢侈,就无法亲近百姓。君王与百姓疏远,与臣民无法亲近,这就是过去三代以来衰败的原因啊。现在您这么做,我害怕这会给您带来危险,而成为别人的福气。”景公说:“是啊!做为君王而忘了百姓,过多地征收赋税而不顾百姓疾苦,我的过错太大了!”景公于是下令安葬死去的百姓,开仓放粮,百姓一年不用服役纳税。景公三月不再出游。 景公让养马人饲养他喜爱的马,结果马突然死了,景公大怒,让人拿刀支解养马人。这时晏子正好在景公前侍坐,景公手下人拿着刀进来了,晏子阻止后问景公说:“君王支解人,是从谁开始的?”景公惊异地说:“从我开始。”于是就没有支解。景公说:“把他关进监牢。”晏子说:“这个人不知道他犯了什么罪就死了,我为你列数他的罪过,让他知罪,然后把他关进监牢。”景公说:“好吧。”晏子于是列数他的罪过:“你有三项罪过:大王让你养马你却***了它,这应当是第一条死罪;加上***的是大王最好的马,这应是第二条死罪;你又让大王因为一匹马的原因去***人,老百姓知道了必定怨恨我们大王,诸候知道了必定轻视我们国家,你***了大王的马,使老百姓积怨于大王,使邻国看不起我们,这应是第三条死罪。现在可以关进监牢了。”景公长叹一口气说:“你让我明白了!你让我明白了!不要伤害了我的仁爱之心啊。” 景公的宠物狗死了,景公下令给狗做棺材,还给狗进行祭祀。晏子进谏说不能这样,景公说:“这小把戏,只是给大家开个玩笑罢了”。晏子说:“大王这样就不对了!收了很高的赋税不用之于民,挥霍钱财只为左右一笑,忽略百姓的忧愁,而在意左右的玩笑,那么国家也没有希望了。现在孤儿老人挨冻挨饿,而死狗有祭祀,不体恤鳏夫寡妇,死狗却有棺材,做法都像这样,百姓知道了,必怨恨您啊,诸侯知道了,必轻视我国。百姓积聚怨恨,而在诸侯心中分量变轻,而你把这当成小把戏,你还是好好想想吧。”景公说:“对啊。”立即让厨师把狗做成菜,宴会百官。 |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明(欧阳)公讳颍,字孝叔。成平三年,举进士中第,初任峡州军事判官,有能名,即州拜秘书省著作佐郎、知建宁县。未半岁,峡路转运使薛颜巡部至万州,逐其守之不治者,以谓继不治非尤善治者不能,因奏自建宁县往代之。以治闻。由万州相次九领州而治之。一再至曰鄂州。二辞不行:初彭州,以母夫人老,不果行;最后嘉州,以老告,不行。实治七州,州大者繁广,小者俗恶而奸,皆世指为难治者。其尤甚曰歙州,民习律令,性喜讼,家家自为簿书,凡闻人之阴私毫发、坐起语言,日时皆记之,有讼则取以证。其视入狴①牢就桎梏,犹冠带偃箦②,恬如也。盗有***其民董氏于市,三年捕不获,府君至,则得之以抵法。又富家有盗夜入启其藏者,有司百计捕之甚急,且又大购之,皆不获,有司苦之。公曰勿捕与购,独召富家二子,械付狱,鞫③之。州之吏民皆日“是素良子也”,大怪之,更疑互谏。公坚不回,鞫愈急,二子服。然吏民犹疑其不胜而自诬,及取其所盗某物于某所,皆是,然后欢曰:“公,神明也。”其治尤难者若是,其易可知也。 公刚果有气,外严内明,不可犯,以是施于政,亦以是持其身。初,皇考侍郎为许田令,时丁晋公尚少,客其县。皇考识之,曰贵人也,使与之游,待之极厚。及公佐峡州,晋公荐之,遂拜著作。其后,晋公居大位,用事,天下之士往往因而登荣显,而公屏不与之接。故其仕也,自著作佐郎、秘书丞、太常博士、尚书屯田、都官、职方三员外郎、郎中,皆以岁月考课,次第升,知万、峡、鄂、歙、彭、岳、阆、饶、嘉州,皆所当得。及晋公败,士多不免,惟公不及。 明道二年,以老乞分司,有田荆南,遂归焉。以景祜元年正月二十六日终于家,年七十有三。 (选自《欧阳修全集》,中华书局2001年版。有删节) 【注】①狴(bì):监狱。②簧(zé):竹席。③鞫(jū):审讯。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皆世指为难治者 指:指称,称 | B.州之吏民皆日“是素良子也” 素:一向,平素 | C.公坚不回 回:返回 | D.亦以是持其身 持:约束 |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①因奏自建宁县往代之②不如因而厚遇之,使归赵 | B.①初彭州,以母夫人老,不果行②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 C.①又富家有盗夜入启其藏者②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 | D.①使与之游,待之极厚②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 |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薛颜之所以推荐欧阳颍自建宁县往万州代职,是因为他认为万州难治理,需任用非常善于治理的人的缘故。 | B.歙州民风不正,人们好打官司,不畏牢狱。入狱之时,尚穿戴整齐,且自带凉席,以便在牢中过得安然舒适。 | C.欧阳颍认为富家失盗是富家二子所为,将其抓获,严加审问,二子供认不讳,后又起获了赃物,百姓叹服。 | D.欧阳颍初任峡州军事判官,有才干,经丁晋公推荐拜著作佐郎,其后多次任知州之职,景祜元年在家去世。 | 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每小题3分) (1)且又大购之,皆不获,有司苦之。 译文: (2)然吏民犹疑其不胜而自诬。 译文: (3)其治尤难者若是,其易可知也。 译文: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2题。 原 才 曾国藩 风俗之厚薄奚自乎?自乎一二人之心所向而已。 民之生,庸弱者戢戢(1)皆是也。有一、二贤且智者,则众人君之而受命焉;尤智者,所君尤众焉。此一、二人者之心向义,则众人与之赴义;一、二人者之心向利,则众人与之赴利。众人所趋,势之所归,虽有大力,莫之敢逆。故曰:“挠万物者莫疾乎风。”风俗之于人之心,始乎微,而终乎不可御者也。 先王之治天下,使贤者皆当路在势,其风民也皆以义,故道一而俗同。世教既衰,所谓一、二人者不尽在位,彼其心之所向,势不能不腾(2)为口说而播为声气。而众人者,势不能不听命,而蒸(3)为习尚。于是乎徒党蔚起,而一时之人才出焉。有以仁义倡者,其徒党亦死仁义而不顾;有以功利倡者,其徒党亦死功利而不返。水流湿,火就燥,无感不雠(4),所从来久矣。 今之君子之在势者,辄曰:“天下无才。”彼自尸于高明之地(5),不克以己之所向,转移习俗,而陶铸一世之人;而翻(同“反”)谢曰:“无才。”谓之不诬可乎?否也!十室之邑,有好义之士,其智足以移十人者,必能拔十人中之尤者而材之;其智足以移百人者,必能拔百人中之尤者而材之。然则转移习俗而陶铸一世之人,非特处高明之地者然也,凡一命(6)以上,皆与有责焉者也。 有国家者得吾说而存之,则将慎择与共天位之人;士大夫得吾说而存之,则将惴惴乎谨其心之所向,恐一不当,而坏风俗而贼人才。循是为之,数十年之后,万有一收其效者乎!非所逆睹已。 注释:(1) 戢戢:聚集众多的样子。 (2) 腾:传播。 (3) 蒸:兴起、渐成。 (4) 雠:应答、响应、应验。 (5) 自尸于高明之地:尸,主事、居位。高明,地位显贵。地,地位。 (6) 一命:官阶之最低者。周制:任官自一命至九命,九命为最高。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则众人君之而受命焉君:拥戴 | B.其风民也皆以义风:教化 | C.谓之不诬,可乎?诬:欺骗 | D.而坏风俗,而贼人才贼:***害 | 小题2: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都能表现作者“陶铸人才以移风易俗”观点的一组是( ) ①有一二贤且智者,则众人君之而受命焉 ②风俗之于人之心,始乎微,而终乎不可御者也 ③而众人者,势不能不听命,而蒸为习尚 ④有以仁义倡者,其徒党亦死仁义而不顾 ⑤士大夫得吾说而存之,则将惴惴乎谨其心之所向 ⑥循是为之,数十年之后,万有一收其效者乎!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认为社会风尚的淳厚和浮薄,不过是产生于一两个人的思想倾向。 | B.作者认为选拔人才,强调君王应担负主要责任,为臣者应当谨慎地“循是为之”。 | C.众人的追求,会形成大势所趋的局面,即使有巨大的力量,也没有谁敢违背它。 | D.作者反驳了在势君子“天下无才”的谬说,认为所有官吏都有选拔人才的职责。 |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风俗之厚薄奚自乎?自乎一二人之心所向而已。(3分) 译文: (2)风俗之于人之心,始乎微,而终乎不可御者也。(3分) 译文: (3)其智足以移百人者,必能拔百人中之尤者而材之。(4分) 译文: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檀道济,高平金乡人也,世居京口。少孤,居丧备礼,奉兄姊以和谨称。宋武帝建义,道济与兄韶祗等从平京城,俱参武帝建武将军事。累迁太尉参军,封作唐县男。义熙十二年,武帝北伐,道济为前锋,所至望风降服。径进洛阳,议者谓所获俘囚,应悉戮以为京观。道济曰:“伐罪吊人,正在今日。”皆释而遣之。于是中原感悦,归者甚众。长安平,以为琅邪内史。 元嘉八年,到彦之侵魏。已平河南,复失之。道济都督征讨诸军事北略地,转战至济上。魏军盛,遂克滑台。道济时与魏军三十余战多捷,军至历城,以资运竭乃还。时人降魏者具说粮食已罄,于是士卒忧惧,莫有固志。道济夜唱筹量沙,以所余少米散其上。及旦,魏军谓资粮有余,故不复追。以降者妄,斩以徇。时道济兵寡弱,军中大惧。道济乃命军士悉甲,身自服乘舆,徐出外围。魏军惧有伏,不敢逼,乃归。道济虽不克定河南,全军而反,雄名大振。魏甚惮之,图之以禳鬼。还进位司空,镇寿阳。 道济立功前朝,威名甚重。左右腹心并经百战,诸子又有才气,朝廷疑畏之。文帝寝疾累年,屡经危殆。领军刘湛贪执朝政,虑道济为异说;又彭城王义康亦虑宫车晏驾,道济不复可制。十二年,上疾笃,会魏军南伐,召道济入朝。其妻向氏曰:“夫高世之勋,道家所忌,今无事相召,祸其至矣。”及至,上已间。十三年春,将遣还镇,下渚未发,有似鹪鸟集船悲鸣。会上疾动,义康矫诏召入祖道,收付廷尉,及其子八人并诛。道济见收,愤怒气盛,目光如炬,俄尔间引饮一斛,乃脱帻投地,曰:“乃坏汝万里长城。”魏人闻之,皆曰“道济已死,吴子辈不足复惮”。自是频岁南伐,有饮马长江之志。二十七年,魏军至瓜步,文帝登石头城望,甚有忧色。叹曰:“若道济在,岂至此!” (《南史》卷十五列传五)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奉兄姊以和谨称 称:赞扬 | B.以降者妄,斩以徇徇:示众 | C.全军而反,雄名大振反:通“返”,撤回 | D.义康矫诏召入祖道矫:假托,诈称 | 小题2:下边各句中,全都表现檀济道是朝廷“万里长城”的一项是(3分) ①武帝北伐,道济为前锋,所至望风降服 ②于是中原感悦,归者甚众 ③魏甚惮之,图之以禳鬼 ④左右腹心并经百战,诸子又有才气 ⑤彭城王义康亦虑宫车晏驾,道济不复可制 ⑥若道济在,岂至此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檀道济为武帝刘裕北伐作前锋,占领洛阳后拒绝了“***降”建议,将俘虏全部释放,体现了他仁义的一面。 | B.檀道济在收复河南的战事中,军资粮草用尽又遇上有人以此向魏军告密,危急中用计谋迷惑了敌人除掉了叛徒,体现了他机智的一面。 | C.檀济道有很强的人格魅力,军中的左右心腹都是一同身经百战的生死至交,儿子们又多有才气,这些都导致了他的悲剧命运。 | D.魏国人听说檀济道已经死去,都说吴国的那些小子们不再值得害怕了——从敌人心态的角度,侧面表现檀道济的军事才干。 | 小题4: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道济曰:“伐罪吊人,正在今日。”(3分) (2)时人降魏者具说粮食已罄,于是士卒忧惧,莫有固志。(4分) (3)“夫高世之勋,道家所忌,今无事相召,祸其至矣。”(3分)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秦穆公闲,问由余曰:“古者明王圣帝,得国失国当何以也?”由余曰:“臣闻之,当以俭得之,以奢失之。”穆公曰:“愿闻奢俭之节。”由余曰:“臣闻尧有天下,饭于土簋,啜于土铏,其地南至交阯,北至幽都,东西至日所出入,莫不宾服。尧释天下,舜受之,作为食器,斩木而裁之,销铜铁,修其刃,犹漆黑之以为器。诸侯侈,国之不服者十有三。舜释天下而禹受之,作为祭器,漆其外而朱画其内,缯帛为茵褥,觞勺有彩,为饰弥侈,而国之不服者三十有二。夏后氏以没,殷周受之,作为大器,而建九傲,食器雕琢,觞勺刻镂,四壁四帷,茵席雕文,此弥侈矣,而国之不服者五十有二。君好文章,而服者弥侈,故曰俭其道也。”由余出,穆公召内史廖而告之曰:“寡人闻邻国有圣人,敌国之忧也。今由余圣人也,寡人患之。吾将奈何?”内史廖曰:“夫戎僻而辽远,未闻中国之声也,君其遗之女乐以乱其政,而厚为由余请期,以疏其间。彼君臣有间,然后可图。”君曰:“诺。”乃以女乐三九遗戎王,因为由余请期;戎王果见女乐而好之,设酒听乐,终年不迁,马牛羊半死。由余归谏,谏不听,遂去。入秦,穆公迎而拜为上卿。问其兵势与其地利,既已得矣,举兵而伐之,兼国十二,开地千里。穆公奢主,能听贤纳谏,故霸西戎。西戎淫于乐,诱于利,以亡其国,由离质朴也。 (取材于《说苑·卷二十·反质》) 【注释】①铏:古代盛羹的器皿。②傲:通“旒(liú)”,龙旗九旒,周天子仪仗。 小题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愿闻奢俭之节节:关键 | B.莫不宾服宾服:归顺 | C.君好文章,而服者弥侈文章:文字作品 | D.设酒听乐,终年不迁迁:迁移(放牧的地方) | 小题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故曰俭其道也广故数言欲亡 | B.东西至日所出入成反复自念,得无教我猎虫所耶 | C.夫戎僻而辽远,未闻中国之声也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 D.因为由余请期谁为大王为此计者 | 小题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古者明王圣帝,得国失国当何以也?(3分) (2)今由余圣人也,寡人患之。吾将奈何?(3分) (3)君其遗之女乐以乱其政,而厚为由余请期,以疏其间。(4分)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墨妙亭记 苏轼 熙宁四年十一月,高邮孙莘老自广德移守吴兴。其明年二月,作墨妙亭于府第之北,逍遥堂之东,取凡境内自汉以来古文遗刻以实之。 吴兴自东晋为善地,号为山水清远。其民足于鱼稻蒲莲之利,寡求而不争。宾客非特有事于其地者不至焉。故凡守郡者,率以风流啸咏、投壶饮酒为事。 自莘老之至,而岁适大水,上田皆不登,湖人大饥,将相率亡去。莘老大振廪劝分,躬自抚循劳来,出于至诚。富有余者,皆争出谷以佐官,所活至不可胜计。当是时,朝廷方更化立法,使者旁午,以为莘老当日夜治文书,赴期会,不能复雍容自得如故事。而莘老益喜宾客,赋诗饮酒为乐,又以其余暇,网罗遗逸,得前人赋咏数百篇,以为《吴兴新集》,其刻画尚存而僵仆断缺于荒陂野草之间者,又皆集于此亭。是岁十二月,余以事至湖,周览叹息,而莘老求文为记。 或以谓余,凡有物必归于尽,而恃形以为固者,尤不可长,虽金石之坚,俄而变坏,至于功名文章,其传世垂后,乃为差久,今乃于此托于彼,是久存者反求助于速坏。此既昔人之惑,而莘老又将深檐大屋以锢留之,推是意也,其无乃几于不知命也夫。余以为知命者,必尽人事,然后理足而无憾。物之有成必有坏,譬如人之有生必有死,而国之有兴必有亡也。虽知其然,而君子之养身也,凡可以久生而缓死者无不用,其治国也,凡可以存存而救亡者无不为,至于无可奈何而后已。此之谓知命。是亭之作否,无足争者,而其理则不可以不辨。故具载其说,而列其名物于左云。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田皆不登登:(谷物)成熟,引申为“收成” | B.躬自抚循劳来来:回来的灾民 | C.朝廷方更化立法法:王安石的变法 | D.今乃于此托于彼今:现在 |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虽金石之坚②不若长安君之甚 | B.①皆争出谷以佐官②越国以鄙远 | C.①而其理则不可以不辨②手裁举,则又超忽而跃 | D.①是亭之作否,无足争者②予购三百盆,皆病者 | 小题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能够表现“知命”的一组是( ) ①作墨妙亭于府第之北……取凡境内自汉以来古文遗刻以实之。 ②必尽人事,然后理足而无憾 ③自莘老之至,……出于至诚 ④而莘老益喜宾客,赋诗饮酒为乐, ⑤又以其余暇,……又皆集于此亭 ⑥物之有成必有坏,……凡可以久生而缓死者无不用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由文中可知,墨妙亭系莘老知湖州时所建,收藏湖州境内古代石刻,以求长存。 | B.苏轼在熙宁四年十二月因事来到湖州,莘老请苏轼为他写一篇记述文章。 | C.“记”中借作者之言立为反论,然后引出己论,阐明了自己关于知命的观点。 | D.作者认为,尽管万物有成必有坏,但不能在天命面前无所作为,而应当极尽人事至于无可奈何而后已,这才叫知命。 | 小题5:把文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莘老大振廪劝分,躬自抚循劳来,出于至诚(3分) 译文: (2)又以其余暇,网罗遗逸,得前人赋咏数百篇,以为《吴兴新集》(4分) 译文: (3)推是意也,其无乃几于不知命也夫(3分) 译文: |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