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杜伏威,齐州章丘人也。少落拓,不治产业,家贫无以自给,每穿窬为盗。与辅公祏(shí)为刎颈之交。公祏姑家以牧羊为业,公祏数攘羊以馈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杜伏威,齐州章丘人也。少落拓,不治产业,家贫无以自给,每穿窬为盗。与辅公祏(shí)为刎颈之交。公祏姑家以牧羊为业,公祏数攘羊以馈之,姑有憾焉,因发其盗事。郡县捕之急,伏威与公祏遂俱亡命,聚众为群盗,时年十六。 时下邳有苗海潮,亦聚众为盗,伏威使公祏谓曰:“今同苦隋政,各兴大义,力分势弱,常恐见擒,何不合以为强,则不患隋军相制。若公能为主,吾当敬从,自揆不堪,可来听命,不则一战以决雄雌。”海潮惧,即以其众归于伏威。江都留守遣校尉宋颢率兵讨之,伏威与战,阳为奔北,引入葭芦中,而从上风纵火,迫其步骑陷于大泽,火至皆烧死。有海陵贼帅赵破阵,闻伏威兵少而轻之,遣使召伏威,请与并力。伏威令公祏严兵居外以待变,亲将十人持牛酒入谒。破阵大悦,引伏威入幕,尽集其酋帅纵酒高会。伏威于坐斩破阵而并其众。由此兵威稍盛,复屠安宜。 宇文化及之反也,署为历阳太守,伏威不受。又移居丹阳,进用人士,大修器械,薄赋敛,除殉葬法,其犯奸盗及官人贪浊者,无轻重皆***之。太宗之围王世充,遣使招之,伏威请降。封吴王,赐姓李氏。 武德四年,遣其将军王雄诞讨李子通于杭州,擒之以献。又破汪华于歙州,尽有江东、淮南之地,南接于岭,东至于海。寻闻太宗平刘黑闼,进攻徐圆朗,伏威惧而来朝,拜为太子太保,仍兼行台尚书令。留于京师,礼之甚厚,位在齐王元吉之上,以宠异之。辅公祏之反也,诈称伏威之令,以绐其众,高祖遣赵郡王孝恭讨之。时伏威在长安暴卒。及公祏平,孝恭收得公祏反辞,不晓其诈,遽以奏闻,乃除伏威名,籍没其妻子。贞观元年,太宗知其冤,赦之,复其官爵,葬以公礼。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自揆不堪,可来听命揆:估计、揣度 | B.阳为奔北,引入葭芦中奔北:逃向北方 | C.进用人士,大修器械进用:提拔、任用 | D.诈称伏威之令,以绐其众绐:蒙骗 |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A.即以其众归于伏威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 B.其犯奸盗及官人贪浊者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 C.辅公祏之反也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 | D.复其官爵,葬以公礼仆以口语遇遭此祸 | 小题3:以下句子分编为四组,全都体现了杜伏威有勇有谋的一组是(3分) ①伏威与公祏遂俱亡命,聚众为群盗 ②何不合以为强,则不患隋军相制 ③阳为奔北,引入葭芦中,而从上风纵火 ④伏威令公祏严兵居外以待变,亲将十人持牛酒入谒 ⑤由此兵威稍盛,复屠安宜 ⑥其犯奸盗及官人贪浊者,无轻重皆***之小题4: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辅公祏在杜伏威落拓时接济他,后来又成为杜军事上的得力助手,但他最终的谋反却给杜伏威一家带来灾祸。 | B.杜伏威利用海陵贼帅赵破阵的狂妄自大,在酒席上斩***了他,由此使得自己的军队逐渐强盛起来。 | C.杜伏威率部转移到丹阳后,提拔任用有名望的人,大力修整器械,减轻赋税,废除殉葬法,显示了自己的治理才能。 | D.杜伏威归降太宗后,凭借自己的才能受到优厚礼遇,但后来受到朝廷猜忌,最终被高祖赐死。 | 小题5:翻译下列句子。(9分) ①公祏数攘羊以馈之,姑有憾焉,因发其盗事。(3分) ②今同苦隋政,各兴大义,力分势弱,常恐见擒。(3分) ③闻伏威兵少而轻之,遣使召伏威,请与并力。(3分) |
答案
小题:B 小题:B 小题:B 小题:D 小题:①辅公祏多次偷羊来送给他,辅公祏的姑母心生怨恨,于是告发了他们偷盗的事。(3分。“攘、憾、”二处各1分) ②现在我们共同遭受隋朝暴政之苦,各自为正义起兵,力量分散,势力薄弱,经常担心被抓。(3分。“苦、、见”各1分,语句通顺1分) ③听说杜伏威的兵士少就轻视他,就派使者召唤杜伏威,要求与(他)合并兵力。(3分。“轻、使”各1分,补出省略的“他”1分) |
解析
小题:(败逃) 小题:(A项均为介词,前者表引出动作、行为对象,后者表被动。B项均为代词,“那些”。C项前者为主谓间结构助词,后者为助词“的”。D项均为介词,前者为“拿、用”,后者为“因为”) 小题:(①交待杜伏威和辅公祏逃亡做强盗的经过⑤主要反映杜伏威的残暴⑥反映杜伏威从严治军的做法) 小题:(“受猜忌”“被赐死”原文无此意) 小题:无 文言文翻译 杜伏威,齐州章丘人。年轻时放荡不羁,也不经营谋生之业,家庭贫困不能养活自己,经常穿壁翻墙偷东西。与辅公祏是生死之交。辅公祏的姑姑家以牧羊为业,公祏多次偷羊来送给杜伏威,公祏的姑姑心有怨恨,于是告发了他们偷盗的事情。郡县紧急追捕他们,杜伏威与辅公祏于是一起逃命,聚集了一帮人组成强盗集团,他当时年仅十六岁。 当时下邳有个叫苗海潮的,也聚集了不少人做强盗,杜伏威派辅公祏对他们说:“现在我们共同遭受隋朝暴政之苦,各自为正义而起兵,力量分散势力薄弱,经常担心被抓获,为什么不联合起来使力量变得强大些呢,就不会担心隋军来制约我们了。如果你能够做首领,我定当恭敬地跟随您,如果你估量自己不能胜任,可以前来听从我的指挥,不然的话,我们就打一仗来一决高低。”苗海潮害怕了,立即率领他的同伙归附了杜伏威。江都留守派遣校尉宋颢率军讨伐杜伏威,杜伏威和他作战,假装败逃,将宋颢的军队引入芦苇丛中,然后从风向的上方纵火,迫使宋颢的步兵骑兵都陷在沼泽里,火势蔓延开把他们都烧死了。海陵贼帅赵破阵,听说杜伏威的士兵少就轻视他,派遣使者召唤他,要求和他合并兵力。杜伏威命令辅公祏整肃军队屯驻赵营外以防事态变化,亲自带领十个将士带着牛肉和酒进去拜见。赵破阵非常高兴,拉着杜伏威进入营帐内,把所有的头目召集到一块,举行盛大宴会并尽情痛饮。杜伏威在席上斩***了赵破阵,然后兼并了他的同伙。从此,杜伏威军队的势力逐渐强盛起来,不久又屠安宜城。 宇文化及谋反时,委任杜伏威为历阳太守,杜伏威没有接受。后来又率部转移到丹阳,提拔任用有名望有能力的人,大力修整器械,减轻赋税,废除殉葬法,那些犯了盗窃的人以及贪污的官员,无论轻重都***掉。唐太宗围攻王世充时,派使者招抚他,杜伏威请求投降,封吴王,赐姓李氏。 武德四年,杜伏威派遣他的将军王雄诞在杭州讨伐李子通,捉拿后将李子通献给了太宗。后来又在歙州击败汪华,完全占有江东、淮南的地区,在南与五岭相连,向东直到东海。不久听说太宗平定了刘黑闼,进攻了徐圆朗,杜伏威害怕于是前来朝拜,被授予太子太保,仍然兼任行台尚书令。留在京师,朝廷对他以礼相待十分优厚,地位在齐王元吉之上,以表示对他的宠爱不同于众人。辅公祏谋反,假称是杜伏威的命令,来哄骗杜的士兵,高祖派遣赵郡王孝恭讨伐他。这时杜伏威在长安生急病死了。等到辅公祏被平定,孝恭得到辅公祏造反的言词,不知道这是假的,立刻把事情奏禀皇帝,于是废除杜伏威的名号,罚没他的家产和家小。贞观元年,太宗知道了他是冤枉的,于是赦免了他,恢复他的官爵,按国公的礼仪予以安葬。 |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自古明王圣帝,犹须勤学,况凡庶乎!此事遍于经史,吾亦不能郑重,聊举近世切要,以启寤①汝耳。士大夫子弟,数岁已上,莫不被教,多者或至《礼》、《传》,少者不失《诗》、《论》。及至冠婚,体性稍定;因此天机,倍须训诱。有志尚者,遂能磨砺,以就素业;无履立者,自兹堕慢,便为凡人。人生在世,会当有业:农民则计量耕稼,商贾则讨论货贿,工巧则致精器用,伎艺则沈思法术,武夫则惯习弓马,文士则讲义经书。多见士大夫耻涉农商,差务工伎②,射则不能穿札,笔则才记姓名,饱食醉酒,忽忽无事,以此销日,以此终年。或因家世余绪,得一阶半级,便自以为足,全忘修学;及有吉凶大事,议论得失,蒙然张口,如坐云雾;公私宴集,谈古赋诗,塞默低头,欠伸而已。有识旁观,代其入地。何惜数年勤学,长受一生愧辱哉! 夫明《六经》之指,涉百家之书,纵不能增益德行,敦厉风俗,犹为一艺得以自资。父兄不可常依,乡国不可常保,一旦流离,无人庇荫,当自求诸身耳。谚曰:“积财千万,不如薄伎在身。”伎之易习而可贵者,无过读书也。世人不问愚智,皆欲识人之多,见事之广,而不肯读书,是犹求饱而懒营馔,欲暖而惰裁衣也。夫读书之人,自羲、农③已来,宇宙之下,凡识几人,凡见几事,生民之成败好恶,固不足论,天地所不能藏,鬼神所不能隐也。 人见邻里亲戚有佳快者,使子弟慕而学之,不知使学古人,何其蔽也哉?世人但知跨马被甲,长槊强弓,便云我能为将;不知明乎天道,辨乎地利,比量逆顺,鉴达兴亡之妙也。但知承上接下,积财聚谷,便云我能为相;不知敬鬼事神,移风易俗,调节阴阳④,荐举贤圣之至也。但知私财不入,公事夙办,便云我能治民;不知诚己刑物,执辔如组,反风灭火,化鸱⑤为凤之术也。但知抱令守律,早刑晚舍⑥,便云我能平狱;不知同辕观罪,分剑追财,假言而奸露,不问而情得之察也。爰及农商工贾,厮役奴隶,钓鱼屠肉,饭牛牧羊,皆有先达,可为师表,博学求之,无不利于事也。 (节选自颜之推《颜氏家训》) 【注】①寤:通“悟”。②伎:通“技”。③羲、农:伏羲、神农,均为传说中的古代帝王,与女娲并称三皇。④阴阳:中国哲学的一对范畴,古代思想家以此解释自然界两种对立和相互消长的物质势力。⑤鸱:鸱鸮(chīxiāo)即猫头鹰,古人视为恶鸟。⑥早刑晚舍:用刑宁早,纵舍宁迟。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此事遍于经史,吾亦不能郑重 郑重:频繁的意思。 | B.射则不能穿札,笔则才记姓名笔:动笔。 | C.人见邻里亲戚有佳快者佳快:优秀的意思。 | D.不知诚己刑物刑物:惩罚他人。 | 小题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能直接论述“勤学”必要性的一组是( ) ①自古明王圣帝,犹须勤学,况凡庶乎!②有志尚者,遂能磨砺,以就素业;无履立者,自兹堕慢,便为凡人。③多见士大夫耻涉农商,差务工伎,射则不能穿札,笔则才记姓名。④或因家世余绪,得一阶半级,便自为足,全忘修学;及有吉凶大事,议论得失,蒙然张口,如坐云雾。⑤何惜数年勤学,长受一生愧辱哉!⑥伎之易习,而可贵者,无过读书也。⑦不知使学古人,何其蔽也哉?⑧皆有先达,可为师表,博学求之,无不利于事也。小题3:下列各句对文章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认为“人生在世,会当有业”。无论哪个行业,学好了都可以安身立命。即使无衣食之忧,也不该饱食终日,无所用心。 | B.“蒙然张口,如坐云雾”、“塞默低头,欠伸而已”等词句形象地描述出了腹无诗书者自受其辱的情状。 | C.在作者看来,多读书、读好书不在于加强道德修养,而在于获得技艺,、才能,提高自己的谋生本领。 | D.“博学求之,无不利于事也。”作者提倡既要博览群书,又要注意向身边有实践经验的人学习,所谓处处留心皆学问。 | 小题4:把第Ⅰ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何惜数年勤学,长受一生愧辱哉!(3分) (2)伎之易习而可贵者,无过读书也。 (3)世人但知跨马被甲,长槊强弓,便云我能为将。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韩)信知汉王畏恶其能,常称病不朝从。信由此日夜怨望,居常鞅鞅,羞与绛、灌等列。信尝过樊将军哙,哙跪拜送迎,言称臣,曰:“大王乃肯临臣!”信出门,笑曰:“生乃与哙等为伍!”上常从容与信言诸将能不,各有差。上问曰:“如我能将几何?”信曰:“陛下不过能将十万。”上曰:“于君何如?”曰:“臣多多而益善耳。”上笑曰:“多多益善,何为为我禽?”信曰:“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将,此乃言之所以为陛下禽也。且陛下所谓天授,非人力也。” 陈豨拜为钜鹿守,辞于淮阴侯。淮阴侯挈其手,辟左右与之步于庭,仰天叹曰:“子可与言乎?欲与子有言也。”豨曰:“唯将军令之。”淮阴侯曰:“公之所居,天下精兵处也;而公,陛下之信幸臣也。人言公之畔,陛下必不信;再至,陛下乃疑矣;三至,必怒而自将。吾为公从中起,天下可图也。”陈豨素知其能也,信之,曰:“谨奉教!”汉十年,陈豨果反。上自将而往,信病不从。阴使人至豨所,曰:“弟举兵,吾从此助公。”信乃谋与家臣夜诈诏赦诸官徒奴,欲发以袭吕后、太子。部署已定,待豨报。其舍人得罪於信,信囚,欲***之。舍人弟上变,告信欲反状於吕后。吕后欲召,恐其党不就,乃与萧相国谋,诈令人从上所来,言豨已得死,列侯群臣皆贺。相国绐信曰:“虽疾,强入贺。”信入,吕后使武士缚信,斩之长乐钟室。信方斩,曰:“吾悔不用蒯通之计,乃为儿女子所诈,岂非天哉!”遂夷信三族。 太史公曰:吾如淮阴,淮阴人为余言,韩信虽为布衣时,其志与众异。其母死,贫无以葬,然乃行营高敞地,令其旁可置万家。余视其母冢,良然。假令韩信学道谦让,不伐己功,不矜其能,则庶几哉,于汉家勋可以比周、召、太公之徒,后世血食①矣。不务出此,而天下已集,乃谋畔逆,夷灭宗族,不亦宜乎! (节选自《史记·淮阴侯列传》) ①血食,享受后代的牺牲祭祀。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信由此日夜怨望望,埋怨,责怪 | B.人言公之畔畔,通“叛”,背叛,叛乱 | C.阴使人至豨所阴,暗中,暗地里 | D.弟举兵,吾从此助公弟,弟弟,代陈豨 |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辟左右与之步于庭 学申商刑名于轵张恢先所 | B.而天下已集,乃谋畔逆乃持项王头视鲁 | C.三至,必怒而自将荆轲逐秦王,秦王环柱而走 | D.于汉家勋可以比周、召、太公之徒景公因韩厥之众以胁诸将而见赵孤 | 小题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能说明韩信“伐己功,矜其能”的一组是 ( ) ①笑曰:“生乃与哙等为伍!” ②大王乃肯临臣 ③臣多多而益善耳。 ④陛下所谓天授,非人力也 ⑤吾为公从中起,天下可图也 ⑥吾悔不用蒯通之计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上常从容与信言诸将能不,各有差。(2分) (2)信乃谋与家臣夜诈诏赦诸官徒奴,欲发以袭吕后、太子。(3分) (3)吾如淮阴,淮阴人为余言,韩信虽为布衣时,其志与众异。其母死,贫无以葬,然乃行营高敞地,令其旁可置万家。余视其母冢,良然。(5分)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丞相公孙弘者,齐菑川国薛县人也,字季。少时为薛狱吏,有罪,免。家贫,牧豕海上。年四十余,乃学《春秋》杂说。养后母孝谨。 建元元年,天子初即位,招贤良文学之士,是时弘年六十,征以贤良为博士。使匈奴,还报,不合上意,上怒,以为不能,弘乃病免归。 元光五年!有诏征文学,菑川国复推上公孙弘。弘让,谢国人曰:“臣已尝西应命,以不能罢归。愿更推选。”国人固推弘,弘至太常。太常令所征儒士各对策,百余人,弘第居下。策奏,天子擢弘对为第一。召入见,状貌甚丽,拜为博士。是时通西南夷道,置郡,巴蜀民苦之,诏使弘视之。还奏事,盛毁西南夷无所用!上不听。 弘为人恢奇多闻,常称以为人主病不广大。人臣病不俭节。弘为布被,食不重肉。后母死,服丧三年。每朝会议,开陈其端,令人主自择,不肯面折廷争。习文法吏事,而又缘饰以儒术,上大说之。二岁中,至左内史。弘奏事,有不可,不庭辩之。尝与主爵都尉汲黯请间,汲黯先发之,弘推其后,天子常说,所言皆听,以此日益亲贵。尝与公卿约议,至上前,皆倍其约以顺上旨。汲黯庭诘弘曰:“齐人多诈而无情实,始与臣等建此议,今皆倍之,不忠。”上问弘。弘谢曰:“夫知臣者以臣为忠,不知臣者以臣为不忠。”上然弘言。左右幸臣每毁弘,上益厚遇之。 元朔三年,张欧免,以弘为御史大夫。是时通西南夷,东置沧海,北筑朔方之郡。弘数谏,以为罢敝中国以奉无用之地,愿罢之。于是天子乃使朱买臣等难弘置朔方之便。发十策,弘不得一。弘乃谢曰:“山东鄙人,不知其便若是,愿罢西南夷、沧海而专奉朔方。”上乃许之。 汲黯曰:“弘位在三公,奉禄甚多,然为布被,此诈也。”上问弘。弘谢曰:“有之。夫九卿与臣善者无过黯,然今日庭诘弘,诚中弘之病。夫以三公为布被,诚饰诈欲以钓名。且臣闻管仲相齐,有三归,侈拟于君,桓公以霸,亦上僭于君。晏婴相景公,食不重肉,妾不衣丝,齐国亦治,此下比于民。今臣弘位为御史大夫,而为布被,自九卿以下至于小吏,无差,诚如汲黯言。且无汲黯忠陛下安得闻此言!”天子愈益厚之。卒以弘为丞相,封平津侯。 (选自《史记·列传第五十二》)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还奏事,盛毁西南夷无所用毁:毁坏 | B.始与臣等建此议,今皆倍之倍:通“背”,违背 | C.弘谢曰:“夫知臣者以臣为忠……”谢:道歉
1,3,5
| D.且臣闻管仲相齐,有三归,侈拟于君拟:比 |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小题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公孙弘“城府颇深,善用心机”的一组是( ) ①每朝会议,开陈其端,令人主自择,不肯面折廷争 ②还奏事,盛毁西南夷无所用,上不听 ③山东鄙人,不知其便若是 ④后母死,服丧三年 ⑤尝与公卿约议,至上前,皆倍其约以顺上旨 ⑥臣已尝西应命,以不能罢归。愿更推选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汉朝开通西南夷的道路,皇帝派公孙弘前往视察,他了解了巴蜀人民对此感到困苦, 要求皇帝废置边郡,没有得到皇帝批准。 | B.公孙弘生活节俭,盖布被,少食肉;每次在朝廷上商议事情,他总是开陈其端,让 皇帝自己选择决定,自己从不当廷争论。 | C.公孙弘曾与大臣们有约,但到了皇帝面,却背弃先前的约定而顺从皇帝,汲黯因此 责备公孙多诈而无情实。 | D.元朔年间,朝廷开通西南夷,东边设置沧海郡,北边修建朔方郡,公孙弘屡次进谏, | 希望停止做这些事情,武帝答应了他。 小题5:把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策奏,天子擢弘对为第一。(2分) (2)习文法吏事,而又缘饰以儒术,上大说之。(4分) (3)自九卿以下至于小吏,无差,诚如汲黯言。(4分)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燕照王求士 《战国策》 燕昭王收破燕后,即位,卑身厚币,以招贤者,欲将以报仇。故往见郭隗先生曰:“齐因孤国之乱而袭破燕,孤极知燕小力少,不足以报,然得贤士与共国,以雪先王之耻,孤之愿也。敢问以国报仇者奈何?” 郭隗先生对曰:“帝者与师处,王者与友处,霸者与臣处,亡国与役处。诎指而事之,北面而受学,则百己者至;先趋而后息,先问而后嘿,则什己者至;人趋己趋,则若己者至;冯几据杖,眄视指使,则厮役之人至。若恣睢奋击,呴藉叱咄,则徒隶之人至矣:此古服道致士之法也。王诚博选国中之贤者,而朝其门下,天下闻王朝其贤臣,天下之士,必趋于燕矣。” 昭王曰:“寡人将谁朝而可?” 郭隗先生曰:“臣闻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涓人言于君曰:‘请求之。’君遣之,三月得千里马;马已死,卖其首五百金,反以报君。君大怒曰:‘所求者生马,安事死马?而捐五百金!’涓人对曰:‘死马且买之五百金,况生马乎?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马今至矣!’于是不能期年,千里之马至者三。今王诚欲致士,先从隗始。隗且见事,况贤于隗者乎?岂远千里哉!” 于是昭王为隗筑宫而师之。乐毅自魏往,邹衍自齐往,剧辛自赵往;士争凑燕。燕王吊死问生,与百姓同其甘若二十八年,燕国殷富,士卒乐佚轻战。于是遂以乐毅为上将军,与秦、楚、三晋合谋以伐齐。齐兵败,闵王出走于外。燕兵独追北,入至临淄,尽取齐宝,烧其宫室宗庙。齐城之不下者,唯独莒,即墨。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卑身厚币币:钱币 | B.诎指而事之指:“指”通“旨”,意旨,想法。 | C.而朝其门下朝:拜访,拜见。 | D.安事死马事:用。“安事”,犹言“何用”。 |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齐因孤国之乱而袭破燕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 | B.北面而受学我非爱其财而易之以羊 | C.反以报君各各竦立以听 | D.闵王出走于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 | 小题3:下列各项对文章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郭隗认为,君主应该像对待老师和朋友那样来对待人才,诚心侍奉,虚心求教,这 样才能网罗天下的人才,达到富国强兵的目的。 | B.郭隗讲述了百金买骨的故事,意在阐明求士要从身边做起,不惜重金的道理,又非 常明确地表达了自己欲捕佐昭王的想法。 | C.本文基本上按时间顺序来安排,先写燕昭王继位,接着写燕昭王求贤,继而写贤者 群集以后采取的一系列政策,最后写大败齐军。 | D.本文塑造了燕昭王这一贤明君王的形象,他不仅礼贤下士,善于听取意见,而且能 | 知人善任,以乐毅为上将军,终于报仇雪耻。 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敢问以国报仇何者奈何? (2)此古服道致士之法也? (3)士卒乐佚轻战。 小题5:文中哪个句子表明燕昭王听取了郭隗的意见?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西湖七月半,一无可看,只可看看七月半之人。看七月半之人,以五类看之。其一,楼船箫鼓,峨冠盛筵,灯火优傒,声光相乱,名为看月而实不见月者,看之;其一,亦船亦楼,名娃闺秀,携及童娈,笑啼杂之,环坐露台,左右盼望,身在月下而实不看月者,看之;其一,亦船亦声歌,名伎闲僧,浅斟低唱,弱管轻丝,竹肉相发,亦在月下,亦看月,而欲人看其看月者,看之;其一,不舟不车,不衫不帧,酒醉饭饱,呼群三五,跻入人丛,昭庆、断桥,呼嘈杂,装假醉,唱无腔曲,月亦看,看月者亦看,不看月者亦看,而实无一看者,看之;其一,小船轻幌,净几暖炉,茶铛旋煮,素瓷静递,好友佳人,邀月同坐,或匿影树下,或逃嚣里湖,看月而人不见其看月之态,亦不作意看月者,看之。 杭人游湖,巳出酉归,避月如仇。是夕好名,逐队争出,多犒门军酒钱。轿夫擎燎,列俟岸上。一人舟,速舟子急放断桥,赶入胜会。以故二鼓以前,人声鼓吹,如沸如撼,如魇如呓,如聋如哑,大船小船一齐凑岸,一无所见,止见篙击篙,舟触舟,肩摩肩,面看面而已。少刻兴尽,官府席散,皂隶喝道去,轿夫叫船上人,怖以关门,灯笼火把如列星,一一簇拥而去。岸上人亦逐队赶门,渐稀渐薄,顷刻散尽矣。 吾辈始舣舟近岸。断桥石磴始凉,席其上,呼客纵饮。此时,月如镜新磨,山复整妆,湖复頮面。向之浅斟低唱者出,匿影树下者亦出,吾辈往通声气,拉与同坐。韵友来名伎至杯箸安竹肉发月色苍凉东方将白客方散去吾辈纵舟酣睡于十里荷花之中香气拘人清梦甚惬。 (选自明·张岱《西湖七月半》) 注:①优傒:歌舞演员及仆役。②頮hui,洗脸。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竹肉相发指竹子的内部组织 | B.名伎闲僧,浅斟低唱倒酒 | C.弱管轻丝,竹肉相发弦乐器 | D.速舟子急放断桥催促 |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A.名为看月而实不见月者 一一族拥而去 | B.以故二鼓以前怖以关门 | C.向之浅斟低唱者出以五类看之 | D.亦不作意看月者匿影树下者亦出 | 小题3:下列选项中属于作者最为贬斥的一类人的一组是(3分) A.楼船箫鼓,峨冠盛筵,灯火优傒,声光相乱,名为看月而实不见月者 B.亦船亦声歌,名伎闲僧,浅斟低唱,弱管轻丝,竹肉相发,亦在月下,亦看月,而欲人看其看月者 C.不舟不车,不衫不帧,酒醉饭饱,呼群三五,跻人人丛,昭庆、断桥,呼嘈杂,装假醉,唱无腔曲,月亦看,看月者亦看,不看月者亦看,而实无一看者 D.小船轻幌,净几暖炉,茶铛旋煮,素瓷静递,好友佳人,邀月同坐,或匿影树下,或逃嚣 D.小船轻幌,净几暖炉,茶铛旋煮,素瓷静递,好友佳人,邀月同坐,或匿影树下,或逃嚣里湖,看月而人不见其看月之态,亦不作意看月者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第一段作者以旁观者的姿态,描绘了七月半赏月的三教九流,将看月之人分成五类。 | B.第二段承接第一段,描写俗人们赏月后匆匆回家的场面,讥笑他们看月只是为了凑热闹、图虚名、附庸风雅而已。 | C.末段写作者独自赏月,陶醉于明月之下的自然风光里,与第二段描写的俗人们的情态形成鲜明的对比。 | D.这篇记叙文性散文的主旨不在于描绘西湖的山水,而在于描摹世态风情,寄托了作者的生活情趣和审美理想。 | 小题5:断句和翻译。(9分) (1)用“/”给文言文阅读材料断句。(3分) 韵 友 来 名 伎 至 杯 箸 安 竹 肉 发 月 色 苍 凉 东 方 将 白 客 方 散 去 吾辈 纵 舟 酣 睡 于 十 里 荷 花 之 中 香 气 拘 人 清 梦 甚 惬 (2)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 h ①是夕好名,逐队争出,多犒门军酒钱。(3分) ②此时,月如镜新磨,山复整妆,湖复额面。(3分) |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