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文,回答问题。雷于粤为最远郡。崇祯初,金陵人某,以部曹②出守。舟入江遇盗。知其守也,杀之,并歼其从者,独留其妻女。以众中一最黠者为伪守,持牒往③,而群诡为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雷于粤为最远郡。崇祯初,金陵人某,以部曹②出守。舟入江遇盗。知其守也,杀之,并歼其从者,独留其妻女。以众中一最黠者为伪守,持牒往③,而群诡为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雷于粤为最远郡。崇祯初,金陵人某,以部曹②出守。舟入江遇盗。知其守也,杀之,并歼其从者,独留其妻女。以众中一最黠者为伪守,持牒往③,而群诡为仆人④,莫能察也。抵郡逾月,甚廉干,有治状,雷人相庆得贤太守,其寮属及监司使⑤,咸诵重之。
未几,太守出示:禁游客,所隶毋得纳金陵人只履;否者虽至戚必坐。于是雷人益信服新太守乃能严介若此也。
亡何,守之子至,入境,无敢舍者。问之,知其禁也,心惑之。诘朝,守出,子道视,非父也;讯其籍里名姓,则皆父。子悟曰:“噫!是盗矣。”然不敢暴语,密以白监司使。监司曰:“止,吾旦日饭守而出子。”于是戒吏:以卒环太守舍,而伏甲酒所。旦日,太守入谒。监司饮之酒,出其子质,不辨也。守窘,拟起为变,而伏甲发,就坐捽⑥之。其卒之环守者,亦破署入。贼数十人卒起格斗,胥⑦逸去,仅获其七。狱具如律⑧,械送金陵杀之。于是雷之人乃知向之守非守也,盗也。
东陵生⑨闻而叹曰:“异哉!盗乃能守若此乎?今之守非盗也,而其行鲜非盗也,则无宁以盗守矣。其贼守,盗也;其守而贤,即犹愈他守也。”(徐芳《雷州盗记》)
[注释] ①节选自《虞初新志》。作者徐芳,清初小说家。著有志怪小说《诺皋广志》。 ②部曹:指京师各部司官。 ③持牒(dié)往:拿着公文前往雷州。牒,公文。 ④诡为仆人:诈称是仆人。诡,假装。⑤其寮属及监司使:他的部下和上级。寮属,部下。监司使,监察州郡官吏的官,在所派监察区内巡回监察,行使检举官吏的罪状的权力,必要时在监察区内设署。  ⑥ 捽(zuó):揪。  ⑦胥(xū):都,全。⑧狱具如律:按法律定案。狱具,定案。 ⑨东陵生:作者自称。
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含义(4分)
①以众中一最黠者为伪守        黠:
②亡何,守之子至              亡何:
③然不敢暴语,密以白监司使    白:
④于是雷之人乃知向之守非守也  向:
2.比较下列两组句子中的加点词,选出判断正确的一项(2分)
① 雷于粤为最远郡/新竹高于旧竹枝
②乃能严介若此也/于是雷之人乃知向之守非守也
A.①意思相同,②不同    B.①②意思均相同
C.①意思不同,②相同    D.①②意思均不同
3.比较下列两组句子中的加点词,选出判断正确的一项(2分)
① 以部曹出守/则无宁以盗守矣
②否者虽至戚必坐/就坐捽之
A.①用法意思相同,②不同    B.①②用法意思均相同
C.①用法意思不同,②相同    D.①②用法意思均不同
4.比较下列两组句子中的加点词,选出判断正确的一项(2分)
① 入境,无敢舍者/以卒环太守舍
②其卒之环守者/贼数十人卒起格斗
A.①用法意思相同,②不同        B.用法①②意思均相同
C.①用法意思不同,②相同        D.用法①②意思均不同
5.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3分)
止,吾旦日饭守而出子。
6.作者借这个故事要抨击和讽刺的是(请用文中的句子回答)(2分)
答案

1.①“聪明”而狡猾,此指狡猾; ②没有多久,不久。(亡,通“无”); ③告诉,禀告;  ④以前的,先前的。
2.D
3.A
4.D
5.“别声张,我明天请太守吃饭,并且让你出来见他。”
6.今之守非盗也,而其行鲜非盗也,则无宁以盗守矣。
解析

1. 略
2. D(①在/比 ②表示两事情理相悖或事出意外,却、反而,竟然/才)
3. A(①均为名词用作动词,做太守;②犯法,这里是治罪或加罪、判有罪、判刑、让…坐牢的意思/同“座”,座位。)
4. D(①留住,留宿,提供住宿,让…住宿/住宅,住处,住所 ; ②士兵/同“猝”,仓促 。)
5. 见译文
6. 略
参考译文:
雷州在广东是最远的一个郡。祟祯初年,有一个金陵人,以部曹的身份(去雷州)出任太守。船进入长江时遇到强盗。强盗知道他是太守,就把他杀了,同时把他的随从也消灭了,只留下他的妻子和女儿。群盗让同伙中一个最聪明而狡猾的人做假太守,拿着公文前往(雷州上任),而其余的强盗装做仆人,人们都不能察觉。到达雷州过了一个月,伪守非常廉洁能干,地方出现了大治的景象。雷州人都互相庆幸得到了好太守,他的部下以及监司使都称道并很器重他。
  不久,“太守”贴出告示:禁止游客,所管辖的地方不能接待一个金陵人,不然的话,即使是太守最亲密的人,也定要治罪。于是雷州人更加信服新太守竟能如此的严格耿直。
  没有多久,太守的儿子来到雷州,入境以后,没有人敢留宿(他)。他问起这件事,才知道是太守有禁令,心中很感疑惑。次日早晨,“太守”出来了,太守的儿子在路边一看,不是他的父亲;讯问“太守”的籍贯、姓名,可都跟父亲-样。太守的儿子明白了,说:“唉,这是强盗啊。”可是不敢公开说,只好秘密地把这件事报告了监司使。监司使说:“别声张,我明天请太守吃饭,并且让你出来见他。”于是使官吏戒备,派兵包围“太守”的住宅,并在吃饭的地方埋伏下武装士兵。第二天,“太守”进来拜谒监司使。监司使请他喝酒,让太守的儿子出来对证,“太守”不能辨认。“太守”很难堪,想要起来作乱,于是埋伏的士兵立刻出动,在座位上揪住了他。那些包围“太守”住宅的士兵,也攻破官署冲了进去,几十个强盗仓促起来搏斗一番,都逃跑了,只抓住了其中七个人。按法律定了案,带上枷锁,押送金陵杀了他们。于是雷州的人们才知道以前的太守不是真太守,是强盗。
东陵生听到这件事叹息着说:“奇怪呀!强盗竟能做这样的太守?现在的太守不是强盗,可是他们的行为很少不像强盗,就不如用强盗做太守了。那个贼太守,是强盗;他做太守做得很好,还胜过了其他的真太守。”
举一反三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张敞)①为京兆九岁,坐与光禄勋杨恽厚善,后恽坐大逆诛,公卿奏恽党友不宜处位,等比皆免,而敞奏独寝不下②。敞使贼捕掾③絮舜有所案验,舜以敞劾奏④当免,不肯为敞竟事,私归其家。人或谏舜,舜曰:“吾为是公尽力多矣,今五日京兆耳,安能复案事?”敞闻舜语,即部吏收舜系狱。是时冬月未尽数日,案事吏昼夜验治舜,竟致其死事。舜当出死,敞使主簿持教告舜曰:“五日京兆,竟何如?冬月已尽,延命乎?”乃弃舜市⑤。
会立春,行冤狱使者出,舜家载尸,并编敞教,自言使者,使者奏敞贼杀不辜。天子薄其罪,欲令敞得自便利,即先下敞前坐杨恽不宜处位奏,免为庶人。敞免奏既下,诣阙⑥上印绶,便从阙下亡命。数月,京师吏民解弛,枹鼓数起⑦,而冀州部中有大贼,天子思敞功效,使使者即家在所召敞。敞身被重劾及使者至妻子家室皆泣惶惧。而敞独笑曰:“吾身亡命为民,郡吏当就捕;今使者来,此天子欲用我也。”即装随使者诣公车,上书曰:“臣前幸得备位列卿,待罪京兆,坐杀贼捕掾絮舜,舜本臣敞素所厚吏,数蒙恩贷,以臣有章劾当免,受记考事,便归卧家,谓臣五日京兆,背恩忘义,伤化薄俗。臣窃以舜无状⑧,枉法以诛之。臣敞贼杀无辜,鞫狱⑨故不直,虽伏明法,死无所恨。”天子引见敞,拜为冀州刺史。
(选自《汉书·张敞传》)
[注释]①张敞:西汉河东郡平阳县(今山西临汾市)人。宣帝时为京兆尹。②寝不下:留住不交给下面去办。③贼捕掾(yuàn):掌管捕贼的官。④劾奏:被上书揭发。⑤弃舜市:弃舜于市,即处絮舜以死刑。⑥阙:宫阙,天子的处所。⑦枹(fú)鼓数(shuò)起:击鼓报警的事屡次发生。⑧无状:无善状,不成样子,不像话。引伸为目无法纪。⑨鞫(jū)狱:审问犯人。
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含义(4分)
① 坐与光禄勋杨恽厚善      坐:
② 会立春,行冤狱使者出    会:
③ 敞免奏既下,诣阙上印绶  诣:
④ 京师吏民解弛,枹鼓数起  解:
2.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3分)
敞闻舜语,即部吏收舜系狱。
3.下列句子中加点字与“天子薄其罪”一句中“薄”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函梁君臣之首
B.诸人持议,甚失孤望
C.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D.欲居以为利,高其直
4.下列文中划线部分共有四个分句,请依次写出前三个分句。(3分)
敞身被重劾及使者至妻子家室皆泣惶惧



5.本则故事中的四字短语“               ”后被用来比喻任职时间短或即将去职。
6.根据上文,你怎样评价①张敞和②絮舜这两位历史人物?(不超出20个字)(4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陈恕字仲言,洪州南昌人,以吏干闻。知大名府,时契丹内寇,受诏增浚城隍(护城壕),其器用取于民者不时集,恕立擒府中大豪一人,会将吏将斩之。宗族号诉,宾佐竞前请救,大豪叩头流血,请翌日集事,违期甘死。恕令械之以徇,民皆恐慄,无敢后期者,数日功就。会契丹引去,知澶州,驿召为河北路营田制置使。太宗谕以农战之旨,恕对曰:“古者兵出于民,无寇则耕,寇至则战。今之戎士皆以募致,衣食仰给县官,若使之冬持兵御寇,春执耒服田,万一生变,悔无及矣。”太宗曰:“卿第行,朕思之。”恕行数日,果有诏,止令修完城堡、通导沟渎而已,营田之议遂寝。陕路诸州,承孟氏旧政,赋税轻重不均,民前后击登闻鼓陈诉,历二十年,诏下本道官吏,因循不理。转运副使张晔年少气锐,会受诏按覆,即便宜行之。恕奏晔擅改法,计果州一岁亏上供绢万余。晔坐削一任免。恕每便殿奏事,太宗或未深察,必形诮让。恕敛板蹙缩,退至殿壁负立,若无所容。俟意稍解复进,悫执前奏,终不改易,如是者或至三四。太宗以其忠,多从之。迁礼部郎中,真宗即位,加户部,命条具中外钱谷以闻。恕久不进,屡趣之,恕曰:“陛下富于春秋,若知府库充实,恐生侈心,臣是以不敢进。”真宗嘉之。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时契丹内寇           寇:侵犯
B.营田之议遂寝         寝:止,息
C.命条具中外钱谷以闻   具:准备
D.屡趣之               趣:通“促”,催促
2.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不同的一项是
A.无敢后期者
B.诏下本道官吏,因循不理
C.会受诏按覆,即便宜行之
D.恕敛板蹙缩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若使之冬持兵御寇
天涯若比邻
今之戎士皆以募致
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
太宗或未深察
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无寇则耕,寇至则战
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4.下列事件编为四组,都能够表现陈恕有才干的一组是
①受诏增浚城隍,数日功就
②直言以对,营田之议遂寝
③奏晔擅改法,晔坐削一任免
④悫执奏事,终不改易
⑤恐真宗生侈心,久不进中外钱谷以闻
A.①②③
B.③④
C.③④⑤
D.①②
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陈恕疏浚护城壕,执行命令从本府豪强开始,对百姓起到了震慑作用,保证了工程在短时间内完工。
B.陈恕从古今兵源的对比上指出了营田之议的后果,最终说服了宋太宗。
C.陈恕为人忠诚,奏事时,即使在被皇帝责备时,仍能坚持阐述自己的意见。
D.陈恕担心年青的真宗皇帝贪图享乐,故不愿将国库的钱粮数目上报给皇帝,受到了皇帝的赞扬。
6.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5分)
(1)其器用取于民者不时集。(3分)
(2)俟意稍解复进。(2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袁涣,陈郡扶乐人也。郡命 为功曹,后辟分府,举高第。刘备之为豫州,举涣茂才。后避地江淮间,为袁术所命。术每有所咨访,涣常正议,术不能抗,然敬之不敢不礼也。顷之,吕布击术于阜陵,涣往从之,遂复为布所拘留。布初与刘备和亲,后离隙。布欲使涣作书詈辱备,涣不可,再三强之,不许。布大怒,以兵胁涣曰:“为之则生,不为则死。”涣颜色不变,笑而应之曰:“涣闻唯德可以辱人,不闻以骂。使彼固君子邪,且不耻将军之言,彼诚小人邪,将复将军之意,则辱在此不在于彼。且涣他日之事刘将军,犹今日之事将军也,如一旦去此,复骂将军,可乎?”布惭而止。布诛,涣得归太祖(指曹操)。涣言曰:“夫兵者,凶器也,不得已而用之。鼓之以道德,征之以仁义,兼抚其民而除其害。夫然,故可与之死而可与之生。公明哲超世,古之所以得其民者,公既勤之矣,今之把以失其民者,公既戒之矣,海内赖公,得免于危亡之祸,然而民未知义,其唯公所以训之,则天下幸甚!”太祖深纳焉。是时新募民开屯田,民不乐,多逃亡。涣白太祖曰:“夫民安土重迁,不可卒变,易以顺行,难以逆动,宜顺其意,乐之者乃取,不欲者勿强。”太祖从之,百姓大悦。迁为梁相,为政崇教训,恕思而后行,外温柔而内能断。以病去官,百姓思之。前后得赐甚多,皆散尽之,家无所储,终不问产业,乏则取之于人,不为白敫 察之行,然时人服其清。时有传刘备死者,群臣皆贺;涣 以尝为备举吏,独不贺。
节选自《三国志·魏书·卷十一》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后辟公府,举高第 高第:官吏考核中的高等。
B.布初与刘备和亲,后离隙 和亲:和睦亲近。
C.迁为梁相,为政崇教训 教训:从失败中获得认识
D.恕思而后行 恕思:本着宽恕的原则思考。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不相同的一项是 (   )
A.涣往从之,为布所拘留 B.涣颜色不变
C.鼓之以道德,征之以仁义 D.恕思而后行,外温柔而内能断
3.以下六句话,分别是编为四组,全都表现袁涣崇尚道义、坚持操守的一组是 (   )
①涣常正议,术不能抗
②布欲使涣作书詈辱备,涣不可,再三强之,不许
③夫兵者,凶器也,不得已而用之
④为政崇教训,恕思而后行
⑤不为白敫 察之行,然时人服其清
⑥时有传刘备死者,群臣皆贺,涣以尝为备举吏,独不贺
A.①③⑤ B.②④⑤ C.①②⑥ D.③④⑥
4.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
A.袁涣感念刘备的知遇之恩,分手后遇事亦处处维护刘备的形象,身在曹营而心系故主。
B.袁涣不畏权势,据理力争,审时度势,体察民情,虽然不拘细行,仍然受到人民的敬重。
C.袁涣虽然通晓军事,但是反对不义的战争,力劝曹操不可发动师出无名的战争。
D.袁涣温和坦诚,重义轻利,不炫耀自己邀取功名,对曹操屡有劝谏,受到了曹操的器重。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5分)
(1)然敬之不敢不礼也。
(2)古之所以得其民者,公既勤之矣。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秦穆公谓伯乐曰:“子之年长矣,子姓①有可使求马者乎?”
伯乐对曰:“良马可形容②筋骨相也。天下之马者,若灭若没,若亡若失。若此者绝尘弭轍③。臣之子皆下才也,可告以良马,不可告以天下之马也。臣有所与共担纆④薪菜者,有九方皋,此其于马非臣之下也。请见之。”
穆公见之,使行求马。三月而反报曰:“已得之矣,在沙丘。”
穆公曰:“何马也?”
对曰:“牝而黄⑤。”
使人往取之,牡而骊⑥。穆公不说,召伯乐而谓之曰:“败矣,子所使求马者!色物⑦牝牡尚弗能知,又何马之能知也?”
伯乐喟然太息曰:“一至于此乎!是乃其所以千万臣而无数者也。若皋之所观,天机⑧也。得其精而忘其粗,在其内而忘其外;见其所见,不见其所不见;视其所视,而遗其所不视。若皋之相者,乃有贵乎马者也。”
马至,果天下之马也。
(选自《列子·汤问》)
[注释]
① 子姓:子孙,这里指儿子。
② 形容:形状,形貌。
③ 绝尘:蹄不沾尘。弭(mǐ)轍(zhé):没有足迹。弭,止、息。
④ 纆(mò):以挑东西的绳索代“挑”。
⑤ 牝(pìn)而黄:黄色的母马。牝,雌性的鸟、兽。
⑥ 牡(mú)而骊(lí):黑色的公马。牡,雄性的鸟、兽。骊,纯黑色的马。
⑦ 色:纯色。物:杂色。
⑧ 天机:天赋的悟性。
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含义(4分)
①良马可形容筋骨相也        相:
②臣有所与共担纆薪菜者      与共:
③穆公不说                  说:
④一至于此乎                一:
2.比较下列两组句子中的加点词,选出判断正确的一项(3分)
①若灭若没,若亡若失/若皋之相者
②子姓有可使求马者乎/乃有贵乎马者也
A.①意思相同,②不同B.①②意思均相同
C.①意思不同,②相同D.①②意思均不同
答:
3.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5分)
   ①色物牝牡尚弗能知,又何马之能知也?
     ②是乃其所以千万臣而无数者也!
4.为了使故事情节跌宕起伏,作者运用了               的写法,既赞扬了九方皋的相马本领,又增强了文章的生动性和感染力。(2分)
5.本文写九方皋高超的相马技术,他能够识别千里马是因为:(请用自己的话回答)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5分)
子谓子贡曰:“汝与回也孰愈?”对曰:“赐也何敢望回?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子曰:“弗如也,吾与汝弗如也。”
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于予与何诛?” 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于予与改是。”
《 论语• 公冶长第五 》
1.对上面选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子贡认为自己不敢和颜回相比,因为颜回听到一件事就可以推知十件事,而自己却只能推知两件事。
B.孔子同意了子贡的看法,认为颜回的确有些方面甚至连自己都比不上,可见孔子对颜回的赞扬和喜爱。
C.孔子说“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于予与何诛”,可见孔子对“宰予昼寝”这件事并无责备之意。
D.孔子认为“宰予昼寝”这件事对他影响很大,他从此改变了判断一个人的方法。
2.孔子为何对颜回大加赞赏?孔子认为判断一个人的正确方法是什么?( 3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