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田不满怒斥骷髅田不满夜行失道,误经墟墓间,足踏一髑髅①。髑髅作声曰:“毋败我面,且祸尔!”不满戆且悍②,叱曰:“谁遣尔当路?”髑髅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田不满怒斥骷髅田不满夜行失道,误经墟墓间,足踏一髑髅①。髑髅作声曰:“毋败我面,且祸尔!”不满戆且悍②,叱曰:“谁遣尔当路?”髑髅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田不满怒斥骷髅
田不满夜行失道,误经墟墓间,足踏一髑髅①。髑髅作声曰:“毋败我面,且祸尔!”不满戆且悍②,叱曰:“谁遣尔当路?”髑髅曰:“人移我于此,非我当路也。”不满又叱曰:“尔何不祸移尔者?”髑髅曰:“彼运方盛,无如何也。”不满笑且怒曰:“岂我衰耶?畏盛而凌衰,是何理耶?”髑髅作泣声曰:“君气亦盛,故我不敢祟,徒以虚词恫喝③也。畏盛凌衰,人情皆尔,君乃责鬼乎?哀而拨入土窟中,君之惠也。”不满冲之竟过。惟闻背后呜呜声,卒无他异。
(选自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④卷十四)
【注释】
①髑髅(dú  lóu):死人骸骨。②戆(zhuàng):刚直。悍:勇猛。③恫(dòng)喝:恐吓,吓唬。④《阅微草堂笔记》:笔记小说集,清纪昀作。内容多写鬼怪神异故事。还有考证等。纪昀:清学者、文学家,字晓岚、春帆。
小题1:解释加点词语的意义。
(1)尔何不祸移尔者
(2)彼运方盛,无如何也
(3)畏盛而凌衰,是何理耶
(4)君气亦盛,故我不敢祟
(5)徒以虚词恫喝也
(6)人情皆尔
(7)卒无他异
小题2:把下面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彼运方盛,无如何也。
(2)哀而拨入土窟中,君之惠也。
小题3:有人说本文的文眼是“畏盛凌衰,人情皆尔”。你有什么看法?
小题4:据上题而深入思考,请简述本文的主旨。
答案

小题1:(1)降祸(2)对……怎么样(3)欺侮 (4)作祟(5)只是 (6)这样(7)终究
小题2:(1)他的气运正盛,我不能对他怎么样啊
(2)怕厉害而欺侮衰弱,人类的情况都是这样,你竟然要责怪鬼吗?
(3)请你可怜我,把我拨进土坑中,这是你的恩惠啊。
小题3:很有见地。本文写的是鬼,其实着意于人,鬼欺软怕硬,人间也是这样。
小题4:不要怕那些恃强凌弱、惯于欺骗恫吓他人的人。只要理直气壮,敢于斗争,终究能获得成功,正气终究能战胜邪恶。
解析

小题1:无
小题2:无
小题3:无
小题4:无
【译文】
田不满夜晚出行迷了路,错误地经过一篇废墟的墓地,脚踩到一个骷髅。骷髅发出声音说:“别毁坏我的脸,否则将降祸于你!”田不满性格刚直且勇猛,他叱责道:“谁派你挡道啊?”骷髅说:“别人移我到这里,不是我要挡路啊。”田不满又叱责道:“你为什么不降祸于他啊?”骷髅说:“他的气运正盛,我不能对他怎么样啊。”田不满又好笑又好气地说道:“难道我的气运就衰弱吗?怕厉害而欺侮衰弱,这是什么道理啊?”骷髅发出哭声说:“您气运也盛,所以我不敢对你作祟,只是用假话来吓唬你啊。怕厉害而欺侮衰弱,人类的情况都是这样,你竟然要责怪鬼吗?请你可怜我,把我拨进土坑中,这是你的恩惠啊。”田不满怒冲冲地冲着过去。只听见背后呜呜的声音,终究没有其他不正常的。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大度
韩魏公①在大名②日,有人送玉盏③二只,云:“耕者入坏冢④而得。表里无纤瑕,世宝⑤也。”公以百金答之,尤为宝玩。每开宴召客,特设一桌,以锦衣置玉盏其上。一日召漕使⑥,且将用之酌劝。俄为一吏⑥误触倒,盏俱碎,坐客皆愕然,吏且伏地待罪。公神色不动,谓坐客曰:“凡物之成毁,有时数⑦存焉。”顾吏曰:“汝误也,非故也,何罪之有?”客皆叹服公之宽厚。
公帅定武⑧时,尝夜作书,令一兵持烛于旁。兵他顾,烛燃公须。公遽以袖摩之,而作书如故。少顷,间⑨视,则已易其人矣。公恐主吏笞之,亟⑩呼视之,曰:“勿较。渠已解⑾持烛矣。”军中咸服其度量。
(选自宋·刘斧《青锁高议》)
【注释】
①韩魏公:指北宋大臣韩琦,封魏国公。与范仲淹齐名,历任边疆大臣,功勋卓著。②大名:古地名,大名府,在今河北大名县。③玉盏:玉制酒杯。④坏冢(zhǒng):破败的坟墓。⑤世宝:传世之宝。⑥漕使:转运使,主管由水路输送粮食、给养。⑥吏:此处指仆人的头领。⑦时数:一定的时间和气数。⑧帅定武:担任定武(今河北省定县)统帅。⑨间视:偶尔抬头看。间,间或,偶尔。⑩亟:急。渠:他。⑾解:懂得。
小题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1)顾吏曰(2)烛燃公须(3)公遽以袖摩之  (4)渠已解持烛矣
小题2:翻译
(1)凡物之成毁,有时数存焉。
(2)汝误也,非故也,何罪之有?
小题3:韩魏公的大度是通过哪两件事体现出来的?请用简明语言概括之。
小题4:第一段除了神态和语言描写之外,还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表现“公之宽厚”?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棘刺⑴雕猴
卫人请以棘刺之端为母猴,燕王说之,养之以五乘之奉⑵。王曰:“吾试观客为棘刺之母猴”客曰:“人主欲观之,必半岁不入宫,不饮酒食肉,雨霁⑶日出,视之晏⑷阴之间,而棘刺之母猴乃可见也。”燕王因养卫人,不能观其母猴。郑有台下⑸之冶者⑹,谓燕王曰:“臣为削者⑺也,诸微物必以削削之,而所削必大于削。今棘刺之端,不容削锋,难以治⑼棘刺之端。王试观客之削,能与不能可知也。”王曰:”“善。”谓卫人曰:“客为棘刺之?”曰:“以削。”王曰:“吾欲观见之。”客曰:“臣请之舍⑽取之。”因逃。
(选自《韩非子⑾·外储说左上》)
【注释】
⑴棘刺:一种丛生的小枣树,枝有刺。母猴:即沐猴,又称猕猴,猴的一种。⑵五乘之奉:乘:方圆六里为一乘。韩非这里所说的“乘”,表示六里见方的土地上所上缴的赋税,它是用来作为官员的俸禄的。“五乘之奉”即用五乘之地的税收作为俸禄。“奉”通“俸”,俸禄。⑶霁(jì):雨停天晴。⑷晏:天晴无云。⑸台下:与版本二中的“右御”相应,当时朝廷直属的官署名。另:“大赛”版本理解为:郑国的地名。⑹冶者:冶工,铁匠。⑺为削者:做刻刀的人。⑻以削削之:用刻刀来刻削它。⑼治:指雕刻。⑽之舍:到住处去。
⑾韩非(前280—前233):战国末期法家法家的集大成者,出身韩国贵族,与李斯同是荀况的学生,主张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依据法令进行治理。其思想和主张为秦始皇所采纳,对秦统一六国,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国家起了重大作用,著有《韩非子》。《韩非子》:是战国时期法家集大成者韩非的著作,又名《韩子》,韩非子第一个有意识有系统地收集、整理、创作寓言,并将它们分门别类的编辑起来,《储说》、《说林》是我们今天所能见到的最早的寓言故事集。
《韩非子》不仅是先秦诸子百家思想的一朵奇葩,而且也是一部立论鲜明、论谈犀利、文势充沛、气势磅礴的散文杰作。尤其是其中的寓言故事不仅数量多,而且在思想上和艺术上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平,许多寓言故事一直流传至今,成为我国文学创作史上取之不尽的宝贵财富。寓言“棘刺母猴”中的卫国的骗子抓住燕王爱好细小巧妙的玩物的特点,哄骗燕王说他可以在酸枣树上的刺的尖上刻上沐猴,得到燕王信任并享受高官厚禄,弥天大谎被铁匠识破。寓言告诉人们,不管骗子如何花言巧语,施展骗术,只要我们保持清醒的头脑,就会发现骗术终有破绽,只要细加分析和追究,一切黑嘴谎言都将原形毕露。
小题1:下面句子中“之”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养之以五乘之奉
B.诸微物必以削削之
C.王试观客之削
D.人主欲观之
小题2: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
(1)燕王说之
(2)雨霁日出
(3)难以治棘刺之端
小题3:把下面句子中的“削”字,按照用法分类。
臣为削①者也。诸微物必以削②削③之,而所削④必大于削⑤。
A.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
小题4:把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诸微物必以削削之,而所削必大于削。
(2)臣请之舍取之。
小题5:文中的燕王是个怎样的人?试做简要分析。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邓通蒙幸
邓通,以濯船①为黄头郎。孝文帝梦欲上天,不能,有一黄头郎从后推之上天,顾见其衣裻带后穿②。觉而之渐台③,以梦中阴自求推者郎,即见邓通,其衣后穿,梦中所见也。召问其名姓,姓邓氏,名通,文帝说焉,尊幸之日异。通亦愿谨④,不好外交⑤,虽赐洗沐⑥,不欲出。于是文帝赏赐通巨万以十数,官至上大夫。文帝时时如邓通家游戏。然邓通无他能,不能有所荐士,独自谨其身以媚上而已。上使善相者相通,曰“当贫饿死”。文帝曰:“能富通⑦者在我也,何谓贫乎?”于是赐邓通蜀严道铜山,得自铸钱,“邓氏钱”布天下。其富如此。
(选自《史记·佞幸列传第六十五》)
【注释】
①濯(zhào)船:用桨划船。濯:通“棹”。②裻(dū):衣衫和横腰部分。带:衣带。穿:打结。③觉:指梦醒。之:往。渐台:建在未央宫西边苍池中的台子。④愿谨:性格老实谨慎。⑤外交:同别人交往。⑥洗沐:休假。按汉制,官吏五日一洗沐。⑦富通:使邓通富有。
小题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觉而之渐台
(2)以梦中阴自求推者郎
(3)尊幸之日异
(4)通亦愿谨
小题2:从文中看,邓通被宠幸的理由是_____和_____。造成“‘邓氏钱’布天下”最根本的原因是______。
小题3:与“顾见其衣裻带后穿”中“衣”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赵主之子孙侯者,其继有在者乎
B.左右欲刃相如,相如张目叱之
C.即见邓通,其衣后穿
D.许子必织布然后衣乎
小题4:把下面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能富通者在我也,何谓贫乎?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商於子驾豕
商於子①家贫,无犊以耕,乃牵一大豕②驾之而东。大豕不肯就轭③,既就复解,终日不能破一畦。宁毋④先生过而尤之曰:“子过矣!耕当以牛,以其力之巨能起块也,蹄之坚能陷淖⑤也。豕纵大,安能耕耶?”商於子怒而弗应。宁毋先生曰:“今子以之代耕,不几颠之倒之乎?吾悯而诏子,子乃反怒而弗答,何也?”商於子曰:“子以予颠之倒之,予亦以子倒之颠之。吾岂不知服田⑥必以牛,亦犹牧⑦吾民者必以贤。不以牛,虽不得田,其害小;不以贤则天下受祸,其害大。子何不以尤我者尤牧民者耶?”宁毋先生顾谓弟子曰:“是盖有激者⑧也。”
   (选自明·宋濂《宋学士文集》)
  【注释】
  ①商於(wù)子:作者虚构的人物。
  ②豕(shǐ):猪。
  ③轭(è):牛拉东西时驾在颈上的曲木。
  ④宁毋:作者虚构的人物。
  ⑤淖(nào):烂泥。
  ⑥服田:驾牲口耕田。
  ⑦牧:统治、管理。
  ⑧有激者:(心中)有不平之气的人。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驾之而东
(2)过而尤之
(3)子过矣
(4)安能耕耶
(5)不几颠之倒之乎
(6)子乃反怒而弗答
(7)顾谓弟子曰
小题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以其力之巨能起块也,蹄之坚能陷淖也。
(2)子何不以尤我者尤牧民者耶?
小题3:本文是一篇讽喻性小品文,作者借古喻今,把朝廷任用无德无才的庸人充当地方官吏比作是_____,形象生动地揭示了_________这一社会问题。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梓人①传
裴封叔之第在光德里。有梓人款其门,愿佣隙宇而处②焉。所职,寻、引③、规、矩、绳、墨,家不居砻斫④之器。问其能,曰:“吾善度⑤材,视栋宇之制,高深圆方短长之宜,吾指使而群工役焉。舍我,众莫能就一宇。故食于官府,吾受禄三倍;作于私家,吾收其直⑥太半焉。
  他日入其室,其床阙足而不能理,曰:“将求他工。”余甚笑之,谓其无能而贪禄嗜货者。
  其后,京兆尹将饰官署,余往过焉。委群材,会群工。或执斧斤,或执刀锯,皆环立向之。梓人左持引,右执杖,而中处焉。量栋宇之任,视木之能举,挥其杖,曰“斧!”彼执斧者奔而右。顾而指曰:“锯!”彼执锯者趋而左。俄而,斤者斫,刀者削,皆视其色,俟其言,莫敢自断者。其不胜任者,怒而退之,亦莫敢愠焉。画宫⑦于堵,盈尺而曲尽其制,计其毫厘而构大厦,无进退焉。既成,书于上栋,曰:“某年、某月、某日、某建”,则其姓字也。凡执用之工不在列。余圜视⑧大骇,然后知其术之工大矣。
【注释】
①梓人:从事建筑的人;木匠师傅。相当于现在的建筑师。②处:居住。③寻、引:测量长度的工具。古时八尺为一寻,十丈为一引。④砻斫:磨和砍削。⑤度:测量。⑥直:通“值”,价值,工价。⑦画宫:房屋施工图案。⑧圜视:向四周看
小题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有梓人款其门
(2)众莫能就一宇
(3)其床阙足而不能理
(4)画宫于堵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裴封叔之第然后知其术之工大矣
B.有梓人款其门皆视其色
C.其床阙足而不能理彼执斧者奔而右
D.愿佣隙宇而处焉吾收其直太半焉
小题3: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其不胜任者,怒而退之,亦莫敢愠焉。
小题4:联系上下文,可知第二段划线句“他日入其室,其床阙足而不能理,曰:‘将求他工。’”在文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
小题5:作为一篇“传”,作者借此想表达的主要思想是: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