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题。胶州柳西川,法内史之主计仆也。年四十余,生一子,溺爱甚至。纵任之,惟恐拂。既长,荡侈逾检,翁囊积为空。无何,子病,翁故蓄善骡,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题。胶州柳西川,法内史之主计仆也。年四十余,生一子,溺爱甚至。纵任之,惟恐拂。既长,荡侈逾检,翁囊积为空。无何,子病,翁故蓄善骡,子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题。
胶州柳西川,法内史之主计仆也。年四十余,生一子,溺爱甚至。纵任之,惟恐拂。既长,荡侈逾检,翁囊积为空。无何,子病,翁故蓄善骡,子曰:“骡肥可啖。***啖我,我病可愈。”柳谋***蹇劣者。子闻之,大怒骂,疾益甚。柳惧,***骡以进,子乃喜。然尝一脔,便弃去。病卒不减,寻死,柳悼叹欲绝。
  后三四年,村人以香社登岱。至山半,见一人乘骡驶行而来,怪似柳子。比至,果是。下骡遍揖,各道寒暄。村人共骇,亦不敢诘其死。但问:“在此何作?”柳子拱手曰:“适有小故,不暇叙间阔,明日当相谒。”上骡遂去。厌旦俟之,子果至,系骡厩柱,趋进笑言。众曰:“尊大人日切思慕,何不一归省侍?”子讶问:“言者何人?”众以柳对。子神色俱变,久之曰:“彼既见思,请归传语:我于四月七日,在此相候。”言讫,别去。
  众归,以情致翁。翁大哭,如期而往,自以其故告主人。主人止之,曰:“曩见公子,情神冷落,似未必有嘉意。以我卜之,殆不可见。”柳啼泣不信。主人曰:“我非阻君,神鬼无常,恐遭不善。如必欲见,请伏椟中,察其词色,可见则出。”柳如其言。既而子来,问曰:“柳某来否?”主人曰:“无。”子盛气骂曰:“老畜产那便不来!”主人惊曰:“何骂父?”答曰:“彼是我何父!初与义为客侣,不意包藏祸心,隐我血资,悍不还。今愿得而甘心,何父之有!”言已出门,曰:“便宜他!”柳在椟中,历历闻之,汗流接踵,不敢出气。主人呼之出,狼狈而归。
  异史氏曰暴得多金何如其乐所难堪者偿耳荡费殆尽尚不忘于夜台怨毒之于人甚矣!
(《聊斋志异·柳氏子》)
【注】厌旦:黎明。 夜台:坟墓,也指阴间。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比至,果是                等到
B.适有小故,不暇叙间阔      广大
C.隐我血资,悍不还          凶狠
D.汗流接踵,不敢出气        脚跟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法内史之主计仆也         ②何父之有
B.①村人共骇,亦不敢诘其死   ②自以其故告主人
C.①翁大哭,如期而往         ②主人呼之出,狼狈而归
D.①众归,以情致翁           ②以我卜之,殆不可见
7.下列句子属于疑问句代词宾语前置的一项是
A.在此何作
B.言者何人
C.何不一归省侍
D.彼是我何父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柳西川四十余岁才生儿子,溺爱异常,言无不从。儿子生病,要把家中那头肥壮骡子
***来吃,柳西川想换一头瘸腿的,儿子便寻死觅活。
B.柳氏子死去几年后,村里人却在泰山见到了他。他骑着一头骡子,对村里人颇为客气,
谦恭有礼,谈笑寒暄,但一谈起他父亲就变了脸色。
C.柳西川跑到泰山想见儿子,客店主人认为神鬼无常,劝他先藏起来。柳氏子满怀仇恨
陈说的一番话语,令藏在柜子里的柳西川冷汗淋漓。
D.作者认为,一下子得到很多钱财当然快乐无比,可偿还起来就不那么好受了;而将家
产几乎破费净尽,到了阴间还念念不忘,这怨恨也太厉害了。
9.断句和翻译。(10分)
(1)用“/”给文言文阅读材料的最后一个自然段断句。(3分)
异史氏曰暴得多金何如其乐所难堪者偿耳荡费殆尽尚不忘于夜台怨毒之于人甚矣!
(2)翻译下面的句子。(7分)
①既长,荡侈逾检,翁囊积为空。
②彼既见思,请归传语:我于四月七日,在此相候。
答案
5.B
6. C
7. A
8. A
9.(1)异史氏曰/暴得多金/何如其乐/所难堪者偿耳/荡费殆尽/尚不忘于夜台/怨毒之于人甚矣!
(2)①等到儿子长大,生活放荡奢侈,不受约束,柳翁的积蓄被他花得精光。(关键词“为”)
②他既然思念我,请你们回去传个话,说我四月七日,在这里等候他。(“见”“相”)
解析
5.阔:久远。
6. 而:表示修饰关系A之:的/用在宾语和谓语之间,表示提宾,不译B其:他的/其中的D以:介词,把/依照,根据。
7. “何作”为“作何”,作什么,“何”为前置宾语。
8.柳氏子是“大怒骂”;“寻死”意为“不久死去”。
9.无
【参考译文】
山东胶州有个叫柳西川的,是法内史负责算账的仆人,年龄四十多岁,才生下一个儿子,他对儿子十分溺爱,放纵他,只怕违背了他的心意。等到儿子长大,生活放荡奢侈,不受约束,柳翁的积蓄被他花得精光。没多久,儿子生病。柳翁原本喂养了几头骡子,儿子说:“骡子肉好吃,***了它给我吃,我的病就可以好了。”柳翁想***那只跛腿的骡子,儿子听说后,就发火大骂,病更加沉重。柳翁害怕,把肥骡子***了给他吃,儿了这才高兴起来。但他只尝了一块骡子肉就扔掉了,病终于没有减轻,不久就病死了。柳翁悲伤得要死。
过了三四年,村里人到泰山进香,走到山腰时,看见一人骑着骡子很快走来,很像柳翁的儿子。等他到了跟前,果真是这样。柳翁的儿子下骡向大家一一作揖,说了客套话。村里人都很害怕,也不敢问他死后的情况,只问:“你在这里干什么?”柳翁的儿子拱着手说:“刚巧有点小事,没有时间叙说离情别绪,明天再来拜见。”说完骑上骡子走了。第二天清晨,大家在旅馆等着他,柳翁的儿子真的来了。他把骡子系在马棚的柱子上,快步走进来与大家谈笑。大家对他说:“你的父亲日夜思念你,你怎么不回家看看呢?”柳翁的儿子惊讶地问:“你们说的是谁?”大家说是柳西川。柳翁的儿子一听,神色都变了,过了很久才说:“他既然思念我,请你们回去传个话,说我四月七日,在这里等候他。”说完,便告别了。
大家回村后,把这些情况告诉了柳翁。柳翁大哭了一场,按约定的日子前往那家旅馆,把儿子的往事告诉旅馆主人。主人阻止他说:“前些日子看你的儿子,神情冷淡,好像不一定有善意,以我推测,恐怕不宜相见。”柳翁流着泪不相信。主人说:“不是我阻止你见儿子,要知道神鬼无常,恐怕遭遇不测。如果你一定想见他,请藏在柜子里,等他来,观察他的语言和神色,觉得可以见你就出来。”柳翁按他的话做了。不久,柳翁的儿子来了,开口问道:“柳某人来了吗?”主人回答说:“没有。”柳翁的儿子非常气愤,骂道:“老畜牲,他怎么就没有来!”主人吃惊地问:“为什么骂你父亲?”他回答说:“他是我什么父亲!当初他和我是商客伴侣,没想到他包藏祸心,藏了我的血汗钱,非常凶狠不肯还我。现在我要***了他才甘心,他哪里是什么父亲!”说完就出了门,还说道:“这回便宜了他。”柳翁在柜子里听得清清楚楚,冷汗一直流到脚后跟,不敢出一口气。主人叫他出来,他狼狈不堪地回家去了。
异史氏说:“突然得到许多钱财,有什么比这样更快乐?不过,最难承受的就是偿还罢了。将家产破费几乎净尽,到了阴间还不忘记,对人的怨恨也太厉害了!”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孟轲受业于子思,既通,游于诸侯,所言皆以为迂远而阔于事情,然终不屈道趣舍,枉尺以直寻。尝仕于齐,位至卿,后不能用。孟子去齐,尹士曰:“不识王之不可以为汤、武,则是不明也;识其不可,然且至,则是干禄也。千里而见王,不遇故去,三宿而后出昼①,是何濡滞也?”轲曰:“夫尹士乌知予哉!千里而见王,是予所欲也;不遇故去,岂予所欲哉!予不得已也。予三宿而出昼,于予心犹以为速,王庶几改诸。王如改之,则必反予。夫出昼,而王不予追也,予然后浩然有归志。”
鲁平公驾,将见孟子,嬖人臧仓谓曰:“何哉,君所谓轻身以先于匹夫者?以为贤乎?”乐正子②曰:“克告于君,君将为来见也。嬖人有臧仓者沮君,君是以不果。”曰:“行,或使之;止,或尼之。行止,非人之所能也。吾不遇于鲁侯,天也。臧氏之子焉能使予不遇哉!”
又绝粮于邹、薛,困殆甚,退与万章之徒序《诗》、《书》、仲尼之意,作书中外十一篇,以为“圣王不作,诸侯恣行,处士横议,杨朱、墨翟之言盈于天下。天下之言不归杨则归墨杨氏为我是无君也墨氏兼爱是无父也无父无君是禽兽也。杨、墨之道不息,孔子之道不著,是邪说诬民,充塞仁义也。仁义充塞,则率兽食人,人将相食也。吾为此惧,闲先王之道,距杨、墨,放淫辞,正人心,熄邪说,以承三圣者。予岂好辩哉?予不得已也。”梁惠王复聘之,以为上卿。
(东汉·庆劭《风俗通义·穷通》)
【注】①昼:齐国邑名。②乐正子:即乐正克,孟子弟子,当时在鲁国做官。
5.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嬖人有臧仓者沮君                             宠幸
B.是邪说诬民,充塞仁义也               陷害
C.闲先王之道                  捍卫
D.距杨、墨,放淫辞                             抵制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尹士认为,孟子不远千里来见齐王,如果不是不明智,就是为谋求个人利禄,离开齐国时在昼“三宿而后出”,这也太迟缓了。
B.孟子在昼“三宿而后出”,是因为他相信如果多停留几天,齐王就可能回心转意请他回去,可等到齐王改变态度,他已经不便在昼再停留下去了。
C.孟子游说诸侯的途中,在遭“绝粮”的困厄时依然发愤著述,为《诗》、《书》等作序,最后终于被梁惠王聘为上卿。
D.孟子认为,杨朱、墨翟的学说不破除,就会阻止仁义施行,杨墨将会率领野兽吃人,并导致人们相互残***的局面。
8.断句和翻译。(8分)
(1)用“/”给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波浪线的句子断句。(3分)
天下之言不归杨则归墨杨氏为我是无君也墨氏兼爱是无父也无父无君是禽兽也
(2)翻译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5分)
①夫出昼,而王不予追也,予然后浩然有归志。
②吾不遇于鲁侯,天也。臧氏之子焉能使予不遇哉!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
淮南厉王长者,高祖少子也,其母故赵王张敖美人。高祖八年,从东垣过赵,赵王献之美人,厉王母得幸焉,有身。赵王敖弗敢内宫,为筑外宫而舍之。及贯高等谋反柏人事发觉,并逮治王,尽收捕王母兄弟美人,系之河内。厉王母亦系,告吏曰:“得幸上,有身。”吏以闻上,上方怒赵王,未理厉王母。厉王母弟赵兼因辟阳侯言吕后,吕后妒,弗肯白,辟阳侯不强争。及厉王母已生厉王,恚,即自***。吏奉厉王诣上,上悔,令吕后母之,而葬厉王母真定。
高祖十一年月,淮南王黥布反,立子长为淮南王,王黥布故地,凡四郡。上自将兵击灭布,厉王遂即位。厉王早失母,常附吕后,孝惠、吕后时以故得幸无患害,而常心怨辟阳侯,弗敢发。及孝文帝初即位,淮南王自以为最亲,骄蹇,数不奉法。上以亲故,常宽赦之。三年,入朝,甚横。从上入苑囿猎,与上同车,常谓上“大兄”。厉王有材力,力能扛鼎,乃往请辟阳侯。辟阳侯出见之,即自袖铁椎椎辟阳侯,令从者魏敬刭之。厉王乃驰走阙下,肉袒谢曰:“臣母不当坐赵事,其时辟阳侯力能得之吕后,弗争,罪一也。赵王如意子母无罪,吕后***之,辟阳侯弗争,罪二也。吕后王诸吕,欲以危刘氏,辟阳侯弗争,罪三也。臣谨为天下诛贼臣辟阳侯,报母之仇,谨伏阙下请罪。”孝文伤其志,为亲故,弗治,赦厉王。当是时,薄太后及太子诸大臣皆惮厉王,厉王以此归国益骄恣,不用汉法,出入称警跸,称制,自为法令,拟于天子。
六年,令男子但等七十人与棘蒲侯柴武太子奇谋,以辇车四十乘反谷口,令人使闽越、匈奴。事觉,治之,使使召淮南王。淮南王至长安。
尽诛所与谋者。于是乃遣淮南王,载以辎车,令县以次传。是时袁盎谏上曰:“上素骄淮南王,弗为置严傅相,以故至此。且淮南王为人刚,今暴摧折之,臣恐卒逢雾露病死,陛下为有***弟之名,奈何!”上曰:“吾特苦之耳,今复之。”县传淮南王者皆不敢发车封。淮南王乃谓侍者曰:“谁谓乃公勇者?吾安能勇!吾以骄故不闻吾过至此。人生一世间,安能邑邑如此!”乃不食死。至雍,雍令发封,以死闻。上哭甚悲,谓袁盎曰:“吾不听公言,卒亡淮南王。”盎曰:“不可奈何,愿陛下自宽。”上曰:“为之奈何?”盎曰:“独斩丞相、御史以谢天下乃可。”上即令丞相、御史逮考诸县传送淮南王不发封馈侍者,皆弃市。乃以列侯葬淮南王于雍,守冢三十户。                  
(节选自《史记·淮南衡山列传》)
8.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为筑外宫而舍之                 舍弃,放弃
B.臣母不当坐赵事                 因……而判罪
C.拟于天子                    比照
D.独斩丞相、御史以谢天下乃可     谢罪
9.下列句子中都能表现淮南王“骄恣”的一项是(  )
①孝惠、吕后时以故得幸无患害       
②自袖铁椎椎辟阳侯
③与上同车,常谓上“大兄”    
④不用汉法,出入称警跸
⑤谁谓乃公勇者?             
⑥乃不食死
A.①②⑤    B.②③④     C.④⑤⑥    D.②④⑥
10.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淮南王刘长的母亲原为赵王的美人,后因心中充满怨恨而自***,高祖很后悔,便让吕后抚养他,他才得以长大成人。
B.淮南王依仗与孝文帝关系亲密,日益骄横,不仅擅自***害了辟阳侯,连薄太后和太子及诸大臣都害怕他。
C.骄横之极的淮南王后来竟参与谋反,孝文帝再也无法袒护他,而他一直到死都不思悔改。
D.袁盎曾提醒孝文帝,一旦淮南王死了,孝文帝将对此负有一定的责任,但孝文帝没有接受,淮南王死后,孝文帝追悔莫及。
11.翻译文中加线的句子。(10分)
(1)辟阳侯出见之,即自袖铁椎椎辟阳侯,令从者魏敬刭之。(4分)
(2)吕后王诸吕,欲以危刘氏,辟阳侯弗争,罪三也。(3分)
(3)至雍,雍令发封,以死闻。(3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12题。
员半千本名余庆,晋州临汾人。少与齐州人何彦先同师事学士王义方,义方嘉重之,尝谓之曰:“五百年一贤,足下当之矣。”因改名半千。及义方卒,半千与彦先皆制服,丧毕而去。上元初,应八科举,授武陟尉。属频岁旱饥,劝县令殷子良开仓以赈贫馁,子良不从。会子良赴州,半千便发仓粟以给饥人。怀州刺史郭齐宗大惊,因而按之,时黄门侍郎薛元超为河北道存抚使,谓齐宗曰:“公百姓不能救之,而使惠归一尉,岂不愧也!”遂令释之。寻又应岳牧举,高宗御武成殿,召诸州举人,亲问曰:“兵书所云天阵、地阵、人阵,各何谓也?”半千越次而进曰:“臣观载籍,此事多矣。或谓:天阵,星宿孤虚;地阵,山川向背;人阵,偏伍弥缝。以臣愚见,谓不然矣。夫师出以义有若时雨,得天之时,此天阵也;兵在足食,且耕且战,得地之利,此地阵也;善用兵者,使三军之士如父子兄弟,得人之和,此人阵也。三者去矣,其何以战?”高宗甚嗟赏之。及对策,擢为上第。垂拱中,累补左卫胄曹,仍充宣慰吐蕃使。及引辞,则天曰:“久闻卿名,谓是古人,不意乃在朝列。境外小事,不足烦卿,宜留待制也。”即日使入阁供奉。前后赐绢千余匹。五迁正诛大夫,封平原郡公。开元初,卒。
(《大唐新语》)
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少与齐州人何彦先同师事学士王义方  师事:用师礼对待。
B.劝县令殷子良开仓以赈贫馁
贫馁:贫苦饥饿的人。
C.仍充宣慰吐蕃使    充:担任。
D.不意乃在朝列      意:意愿。
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及义方卒,半千与彦先皆制服  及对策,擢为上第
B.劝县令殷子良开仓以赈贫馁   半千便发仓粟以给饥人
C.三者去矣,其何以战     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
D.不意乃在朝列       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
9.下列句子中加线部分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半千与彦先皆制服,丧毕而去   丧毕而去:办完丧事才离开。
B.怀州刺史郭齐宗大惊,因而按之 因而按之:于是审查他。
C.兵书所云天阵、地阵、人阵,各何谓也  各何谓:各位有什么见解。
D.及引辞,则天日    及引辞:等到引见告别。
10.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能说明员半千胆识出众的一组是
①五百年一贤,足下当之矣。
②会子良赴州,半千便发仓粟以给饥人。
③三者去矣,其何以战?
④及对策,擢为上第。
⑤久闻卿名,谓是古人,不意乃在朝列。
A.①②④  B.②③   C.③⑤     D.①④⑤
1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解说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员半千青年时与何彦先拜著名学者王义方为师学习,王义方认为员半千是很难得的人才。
B.员半千任武陟县尉,他劝县令开仓救灾民而不听,后趁县令不在开仓发放灾民粮食,此举受到上级官员薛元超的赞赏。
C.在唐高宗询问应举的人军事问题时,员半千认为天时、地利、人和是军战最重要的,他的见解受到皇帝赞叹。
D.员半千任宣慰吐蕃使,他被引见告别时的言行引起武则天的重视,武则天决定留下他,后来他受到重用。
12.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公百姓不能救之,而使惠归一尉,岂不愧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境外小事,不足烦卿,宜留待制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8题。
乐广字彦铺,南阳清阳人也。父早卒,广孤贫,侨居山阳,寒素为业,人无知者。性冲约,有远识,寡嗜欲,与物无竞。尤善谈论,每以约言析理,以厌人之心,其所不知,默如也。王戎为荆州刺史,乃荐为秀才。后辟太尉掾,转太子舍人。尚书令卫瓘,见广而奇之,曰:“自昔诸贤既没,常恐微言将绝,而今乃复闻斯言于君矣。”命诸子造焉,曰:“此人之水镜,见之莹然,若披云雾而睹青天也。”王衍自言;“与人语甚简至,及见广,便觉己之烦。”出补元城令,迁中书侍郎,转太子中庶子,累迁侍中、河南尹。尝有亲客,久阔不复来,广问其故,答曰:“前在坐,蒙赐酒,方欲饮,见杯中有蛇,意甚恶之,既饮而疾。”于时河南厅事壁上有角,漆画作蛇,广意杯中蛇即角影也。复置酒于前处,谓客曰:“酒中复有所见不?”答曰:“所见如初。”广乃告其所以,客豁然意解,沉疴顿愈。卫玠总角时,尝问广梦,广云是想。玠回:“神形所不接而梦,岂是想邪!”广曰;“因也。”玠思之经月不得,遂以成疾。广闻故,命驾为剖析之,玠病即愈。广叹曰:“此贤胸中当必无膏肓之疾!”广所在为政,无当时功誉,然每去职,遗爱为人所思。凡所论人,必先称其所长,则所短不言而自见矣。人有过,先尽弘恕,然后善恶自彰矣。先是河南官舍多妖怪,前尹多不敢处正寝,广居之不疑。尝外户自闭,左右皆惊,广独自若。顾见墙有孔,使人掘墙,得狸而***之,其怪亦绝。
(《后汉书·乐广传》)
13.下列句子中加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性冲约,有远识    冲约:谦和节俭。
B.尝有亲客,久阔不复来  亲客:亲属客人。
C.沉疴顿愈      沉疴:长久而重的病。
D.前尹多不敢处正寝    正寝:住屋的正室。
1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每以约言析理,以厌人之心 玠思之经月不得,遂以成疾
B.王戎为荆州刺史,乃荐为秀才 而今乃复闻斯言于君矣
C.久阔不复来,广问其故   复置酒于前处
D.广问其故,答曰    广乃告其所以
15.下列句子括号中是补出的省略成分,正确的一项是
A.(王衍)与人语甚简至,及见广,便觉己之烦。
B.广闻故,命驾为(玠)剖析之。
C.人有过,(人)先尽弘恕。
D.使人掘墙,(广)得狸而***之。
16.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能够表现乐广明理不受迷惑的一组是
①有远识,寡嗜欲,与物无竞。
②见之莹然,若披云雾而睹青天也。
③广乃告其所以,客豁然意解。
④尝问广梦,广云是想。
⑤凡所论人,必先称其所长。
③左右皆惊,广独自若。
A.①③④  B②④⑤  C.③④⑥   D.①②⑤
17 .下列解说,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乐广青年时孤贫。后寄居山阳,家境贫寒致力学业。他很有见识,能用简明的话透彻分析事理。被荐举做官,受到几位名人的称赞。
B.乐广做河南尹时,一位客人饮酒见杯中有蛇,后因心中厌恶而生病。乐广分析验证是当时厅事壁上画有蛇的兽角的影子映在杯中所致。
C.卫玠儿童时曾问乐广梦的成因,乐广认为是心有所想,或凭借一定事物而联想所致。卫玠苦思成病,乐广亲自去为他治病。
D.乐广为官治政能功在长远,论人能先称人之长,恕人之过。河南官舍闹妖怪的事,他不听信,经观察后发现是一野狸猫作怪。
18.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尤善谈论,每以约言析理,以厌人之心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凡所论人,必先称其所长,则所短不言而自见矣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5-30题。
陈思王植,字子建。年十岁余,诵读诗论及辞赋数十万言,善属文。太祖尝视其文,谓植曰:“汝倩人邪?”植跪曰:“言出为论,下笔成章,成顾当面试,奈何倩人?” 时邺铜雀台新成,太祖悉将诸子登台,使各为赋。植援笔立成,可观,太祖甚异之。性简易,不治威仪。舆马服饰,不尚华丽。每进见难问,应声而对,特见宠爱。太祖征孙权,使植留守邺,戒之曰:“吾昔为顿邱令,年二十三。思此时所行,无悔于今。今汝年亦二十三矣,可不勉与!”植既以才见异,而丁仪|、丁廙、杨修等为之羽翼。太祖狐疑,几为太子者数矣。而植任性而行,不自雕励,饮酒不节。文帝御之以术,矫情自饰,宫人左右,并为之说,故遂定为嗣。植尝乘车行驰道①中,开司马门②出。太祖大怒,公车令坐死。由是重诸侯科禁,而植宠日衰。太祖既虑终始之变,以杨修颇有才策,而又袁氏之甥也,于是以罪诛修。植益内不自安。(建安)二十四年,曹仁为关羽所围。太祖以植为南中郎将,行征虏将军,欲遣救仁,呼有所敕戒。植醉不能受命,于是悔而罢之。
(《三国志·魏书十九·陈思王植传》)
【注】①驰道:也称御道,专供天子行车之道。②司马门:即宫门,每门有司马主管。
25.对下面语句中加点词的词义作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诵读诗论及辞赋数十万言  论:评论。
B.每进见难问              难;诘难。
C.饮酒不节                节:节制。
D.公车令坐死              坐:判罪。
26.下面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使各为赋          ②故遂定为嗣
B.①应声而对          ②而植任性而行
C.①思此时所行,无悔于今   ②欲遣救仁,呼有所敕戒
D.①以杨修颇有才策   ②于是以罪诛修
27.比较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太祖甚异之         ②植既以才见异
③文帝御之以术       ④宫人左右.并为之说
A.两个“异”字意思相同,两个“之”字指代对象相同。
B.两个“异”字意思不同,两个“之”字指代对象不同。
C.两个“异”字意思不同,两个“之”字指代对象相同。
D.两个“异”字意思相同,两个“之”字指代对象不同。
28.对曹植未能被立为太子的原因,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性简易,不治威严。
B.文帝暗用权术对付曹植,矫情自饰。
C.宫女和曹操身边的人都说曹植的坏话。
D.曹植饮酒不节,终因醉不能受救援曹仁之命。
29.太祖诛***杨修的原因,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杨修是曹植的羽翼之一,引起太祖的狐疑。
B.太祖担心自己死后会出现祸变。
C.杨修很有才华,而且足智多谋。
D.杨修是政敌袁绍、袁术的外甥。
30.把下面的文字翻译成现代汉语。
(1)言出为论,下笔成章,顾当面试,奈何倩人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植醉不能受命,于是悔而罢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