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各段文言文,完成文后相应的题目项王亡将钟离眜家在伊庐,素与信善。项王死后,亡归信。汉王怨眜,闻其在楚,诏楚捕眜。信初之国,行县邑,陈兵出入。汉六年,人有

阅读下列各段文言文,完成文后相应的题目项王亡将钟离眜家在伊庐,素与信善。项王死后,亡归信。汉王怨眜,闻其在楚,诏楚捕眜。信初之国,行县邑,陈兵出入。汉六年,人有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阅读下列各段文言文,完成文后相应的题目
项王亡将钟离眜家在伊庐,素与信善。项王死后,亡归信。汉王怨眜,闻其在楚,诏楚捕眜。信初之国,行县邑,陈兵出入。汉六年,人有上书告楚王信反。高帝以陈平计:“天子巡狩会诸侯,南方有云梦,发使告诸侯会陈,吾将游云梦。”实欲袭信,信弗知。高祖且至楚,信欲发兵,自度无罪,欲谒上,恐见禽。人或说信曰:“斩眜谒上,上必喜,无患。”信见眜计事。眜曰:“汉所以不击取楚,以眜在公所。若欲捕我以自媚于汉,吾今日死,公亦随手亡矣。”乃骂信曰:“公非长者!”卒自刭。信持其首,谒高祖于陈。上令武士缚信,载后车。信曰:“果若人言,‘狡兔死,良狗亨;高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天下已定,我固当亨!”上曰:“人告公反。”遂械系信。至雒阳,赦信罪,以为淮阴侯。
信知汉王畏恶其能,常称病不朝从。信由此日夜怨望,居常怏怏,羞与绛、灌等列。信尝过樊将军哙,哙跪拜送迎,言称臣,曰:“大王乃肯临臣!”信出门,笑曰:“生乃与哙等为伍!
[后车:随皇帝出行的副车。]
1.下列词语解释不当的一项是
素与信善            善:友善、交好           
高帝以陈平计         以:用
C.信由此日夜怨望     怨望:抱怨、希望 
D.信知汉王畏恶其能    畏恶:害怕、嫉妒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乃骂曰:“公非长者!”      B.汉王怨眜
C.赦信罪,以为淮阴侯          D.若欲捕我以自媚于汉
3.下列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沛公今有事,亡去不义        B.信初之国
项王死后,亡归信             如姬之欲为公子死,无所辞
C.欲谒上,恐见禽              D.高祖且至楚
体有不快,起作一禽之戏       且北方之人,不习水战
4.下列句子在文中的意思,错误的一项是
A.行县邑,陈兵出入:到各县邑巡视时,进出都带着武装卫队
B.所以不击取楚,以眜在公所:(沛公)之所以不攻取楚地,就因为我在您这里
C.天下已定,我固当亨:天下已经安定太平,我当然就应该享受
D.生乃与哙等为伍:我这一辈子竟然与樊哙这般人为伍
5.下列各句不能反映韩信心理特点的一项是
A.信初之国,行县邑,陈兵出入
B.信持其首,谒高祖于陈
C.居常怏怏,羞与绛、灌等列
D.生乃与哙等为伍
6.下列对本文意思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韩信位尊权重,招致疑忌,险酿杀身之祸。
B.韩信卖友保身,解除了刘邦的疑忌,并被封为淮阴侯。
C.樊哙因韩信去拜会,深感荣幸,礼敬有加。
D.韩信才高气傲,不屑与绛侯周勃、颍阴侯灌婴等同列。
答案
CDACAB
解析
1.C(怨望:怨恨不平)2.D(媚:讨好、逢迎。A长者:(今)年纪大的人,(古)忠厚人。B怨:(今)不满意、责怪,(古)恨。C以为:(今)认为,(古)以之为,这里意为“任命他当”)3.A.(亡:逃。B.之:到,动词;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C.通“擒”;鸟兽总称。D.且:将;况且)4.C(“亨”通“烹”,意为“我这样的功臣当然就应该被烹杀”)5.A(表其身份、地位。BCD分别从其行动、心理、语言刻画其心理特点)6.B(并没有解除刘邦的疑虑)
参考译文
项羽的亡命将领钟离眜家在伊庐,一向跟韩信友善。项王死后他就逃命来归附韩信。汉王怨恨钟离眜,听说他在楚国,就下令楚国逮捕钟离眜。韩信刚到封国,到各县邑巡视时,进出都带着武装部队。汉6年,有人上书告楚王韩信造反。高祖用陈平的计策,“天子要出巡,会合各封国诸侯。南方有云梦泽,派使者告诉诸侯到陈会合,我要到云梦泽去巡游。”实际上要袭击韩信,韩信不知道。高祖将要到楚国,韩信要起兵造反,又想自己没有罪,要晋见皇上,又担心被捉拿。有人劝说他:“斩了钟离眜晋见皇上,皇上一定高兴,就没有忧虑了。”韩信就去跟钟离眜商量这事。钟离眜说:“汉王之所以不攻打楚国,就是因为我在你这里。如果要抓了我去向汉王讨好,我今天死了,你跟着也就要灭亡了。”就大骂韩信说:“你不是忠厚的人!”最终就自杀了。韩信拿了他的头,到陈晋见高祖。皇上命令武士捆绑了韩信,载在随行的副车上。韩信说:“真的象人们所说的,‘狡兔死了,用来猎兔的走狗就被烹杀;高空的鸟捕完了,良弓就收藏起来;敌国消灭了,出谋划策的臣子就要灭亡。’天下已经统一安定,我当然就应该被烹杀!”皇上说:“有人控告你要造反。”于是用刑具锁绑了韩信。到了雒阳,赦免了韩信的罪,封他为淮阴侯。
韩信知道汉王害怕和嫉妒他的才能,经常借口有病不参加朝会和侍行。韩信因此日日夜夜怨恨不平,平常总是怏怏不乐,对跟周勃、灌婴地位相同感到羞耻。韩信曾经拜会过樊哙将军,樊哙跪拜着迎送,称自己“臣”,说:“您大王怎么竟然肯光临臣!”韩信出了门,笑着说:“我这一辈子竟然跟樊哙这般人为伍!”
举一反三
阅读下列各段文言文,完成文后相应的题目
刘义隆将王玄谟寇滑台,诏假慧龙楚兵将军,与安颉等同讨之。相持五十余日,诸将以贼盛莫敢先,慧龙设奇兵大破之。世祖赐以剑马钱帛,受龙骧将军,赐爵长社侯,拜荥阳太守,仍领长史。在任十年,农战并修,大著声绩。招携边远,归附者万余家,号为善政。
其后,刘义隆将到彦之、檀道济等频顿淮颍,大相侵掠,慧龙力战,屡摧其锋。彦之与友人萧斌书曰:“鲁轨顽钝,马楚粗狂,亡人之中唯王慧龙及韩延之可为深惮。不意儒生懦夫,乃令老子讶之。”刘义隆纵反间,云慧龙自以功高而位不至,欲引寇入边,因执安南大将军司马楚之以叛。世祖闻曰:“此必不然,是齐人忌乐毅耳。”乃赐慧龙玺书曰:“义隆畏将军如虎,欲相中害,朕自知之。风尘之言,想不足介意也。”刘义隆计既不行,复遣刺客吕玄伯购慧龙首,二百户男、绢一千匹。玄伯伪为反间来,求屏人有所论。慧龙疑之,使人探其怀,有尺刀。玄伯叩头请死。慧龙曰:“各为其主也。吾不忍害此人。”左右皆言义隆贼心未已,不杀玄伯,无以制将来。慧龙曰:“死生有命,彼亦安能害我。且吾方以仁义为干卤,又何忧乎刺客。”遂舍之。时人服其宽恕。
[注]楚兵将军:官名,掌军事。
齐人忌乐毅:乐毅是战国时燕国大将,带兵攻齐不下,被齐人用反间计,终败奔赵国。
干卤:又作干橹。小盾为干,大盾为卤,泛指武器。
1.对下列句子词语的解释,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诏假慧龙楚兵将军                  假:古代官吏代理职务   
B.刘义隆将到彦之、檀道济等频顿淮颍  顿:驻扎
C.慧龙力战,屡摧其锋                摧:挫败
D.刘义隆纵反间                      纵:放纵
2.对下列“因”和“相”意义和用法的分析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因执安南大将军司马楚之以叛   ②义隆畏将军如虎,欲相中害
因拔刀斫前奏案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齿相师
A.两个“因”字相同,两个“相”字也相同
B.两个“因”字不同,两个“相”字也不同
C.两个“因”字相同,两个“相”字不同
D.两个“因”字不同,两个“相”字相同
3.下列加点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不同的一项是
A.慧龙设奇兵大破之
B.招携边远,归附者万余家
C.刘义隆计既不行,复遣刺客吕玄伯购慧龙首
D.不杀玄伯,无以制将来
4.下列句子在文中的意思,正确的一项是
①亡人之中唯王慧龙及韩延之可为深惮    ②风尘之言,想不足介意也
A.①战死的人里面,只有王慧龙和韩延之值得特别敬畏
②流言蜚语,想不到你还是介意了
B.①战死的人里面,只有王慧龙和韩延之值得特别敬畏
②流言蜚语,我想你不值得介意吧
C.①亡命之徒里面,只有王慧龙和韩延之应该特别畏惧
②流言蜚语,想不到你还是介意了
②流言蜚语,我想你不值得介意吧
5.能表现“乃令老夫讶之”的原因的一项是
A.诸将以贼盛莫敢先,慧龙设奇兵大破之
B.在任十年,农战并修,大著声绩
C.慧龙力战,屡摧其锋
D. “且吾方以仁义为干卤,又何忧乎刺客”
6.下列对文段的理解和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王慧龙领兵与刘义隆对抗,屡立战功,名声大震。
B.王慧龙作为一介儒生,他的勇气却足以让敌人丧胆。
C.世祖与王慧龙君臣相得,互相信赖,因此敌人用反间计,派刺客,想除掉他,都没有成功。
D.王慧龙以德报怨,放了刺客一条生路,他的宽容,得到当时人们的佩服。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题。
吴顺恪六奇别传
清·王士祯
海宁孝廉查伊璜继佐,崇祯中名士也。尝冬雪,偶步门外,见一丐避庑下,貌殊异,呼问曰:“闻市井有铁丐者,汝是否?”曰:“是也。”曰:“能饮乎?”曰:“能。”引入发醅,坐而对饮。查已酩酊,而丐殊无酒容。衣以絮衣,不谢,径去。
明年,复遇之西湖放鹤亭下,露肘跣行。询其衣,曰: “入夏不须此,已付酒家矣。”曰:“曾读书识文字乎?”曰:“不读书识字,何至为丐!”查奇其言,为具汤沐而衣履之。询其氏里,曰:“吴姓,六奇名,东粤人。”问:“何以丐?”曰:“少好博,尽败其产,故流转江湖。自念叩门乞食,昔贤不免,仆何人,敢以为污!”查遽起,捉其臂日:“吴生海内奇士,我以酒徒目之,失吴生矣!”留与痛饮一月,厚资遣之。
六奇者,家世潮阳,祖为观察,以樗蒲故,遂为窭人。既归粤,寄食充驿卒,稔知关河厄塞形势。会王师入粤,逻者执六奇,六奇请得见大帅言事。既见,备陈诸郡形势,因请给游札数十通,散其土豪,所至郡县,壁垒皆下。帅上其功,十年中,累官至广东水陆师提督。
孝廉家居,久不复记忆前事。一旦,有粤中牙将叩门请谒,致吴书问,以三千金为寿,邀致入粤。水行三千里,供帐极盛,度梅岭,已遣其子迎候道左。至戟门,则蒲伏泥首,登堂,北面长跪,历叙往事,无所忌讳。入夜,置酒高会,身行酒炙。歌舞妙丽,丝竹迭陈,诸将递起为寿,质明始罢。自是留止一载,装累巨万。将归,复以三千金为寿,锦绮、珠贝、珊瑚、犀象之属,不可訾计。
初,查在惠州幕府,一日游后圃。圃有英石一峰深赏异之再往已失此石问之则以巨舰载致吴中矣今石尚存查氏之家
(本文有删节)
注释:①樗蒲:古代赌博。
5.小题1:对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查遽起,捉其臂曰于是,就
B.会王师入粤,逻者执六奇捉拿,拘捕
C.一旦,有粤中牙将叩门请谒拜见
D.丝竹迭陈,诸将递起为寿敬酒或用礼物赠人
6.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 ( )
A.不读书识字,何至为丐问:何以丐
B.询其氏里少好博,尽败其产
C.闻市中有铁丐者,汝是否六奇者,家世潮阳
D.衣以絮衣,不谢,径去将归,复以三千金为寿
7.小题3:下列选项中分别属于表现查继佐“施之恩惠”和吴六奇“知恩图报”的一组是(3分)
A.吴生海内奇士以三千金为寿,邀至人粤
B.引入发醅,坐而对饮度梅岭,已遣其子迎候道左
C.留引痛饮一月,厚资遣之备陈诸郡形势
D.帅上其功自是留止一载,装累巨万
8.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吴六奇不同于一般人,外貌奇特,身为乞丐,别人请他喝了酒,赠给了他衣服,他却连声道谢都没有,就径直走了。
B.吴六奇认为自己成为乞丐的原因有:一是自己读过书,识得字;二是年轻时嗜好赌博,输光了家产。
C.吴六奇做乞丐时,他觉得行乞玷污自己的名声。后来,他步人仕途,多次升官,一直做到广东水陆师提督。
D.文章叙述了吴六奇的一些传奇经历,生动地塑造了一个性豪荡、熟地理、有韬略、知恩图报的奇士形象。
9.小题5:断句和翻译。 (9分)
(1)用“/”给文言文阅读材料的最后一个自然段的划波浪线部分断句。(3分)
圃有英石一峰深赏异之再往已失此石问之则以巨舰载致吴中矣今石尚存查氏之家
(2)翻译下边的句子。(6分)
①明年,复遇之西湖放鹤亭下,露肘跣行。(3分)
②查奇其言,为具汤i本雨衣履之。(3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王韶,字子相,自云太原晋阳人也,世居京兆。韶幼而方雅,颇好奇节,有识者异之。在周累以军功官至车骑大将军、议同三司,复转军正。武帝既拔晋州,意欲班师,韶谏曰:“齐失纪纲,于兹累世,天奖王室,一战而扼其喉。加以主昏于上,民惧于下,取乱侮亡,正在今日。方欲释之而去,以臣愚固,深所未解,愿陛下图之。”帝大悦,赐缣一百匹。及平齐氏,以功进位开府,封晋阳县公,邑五百户,赐口马杂畜以万计。迁内史中大夫。宣帝即位,拜丰州刺史,改封昌乐县公。高祖受禅,进爵项城郡公,邑二千户。转灵州刺史,加位大将军。
晋王广之镇并州也,除行台右仆射,赐彩五百匹。韶性刚直,王甚惮之,每事谘询,不致违于法度。韶尝奉使检行长城,其后王穿池起三山,韶既还,自锁而谏,王谢而罢之。高祖闻而嘉叹,赐金百两,并后宫四人。平陈之役,以本官为元帅府司马,帅师趣河阳,与大军会。既至寿阳,与高颎支度军机,无所壅滞。及克金陵,韶即镇焉。晋王广班师,留韶于石头防遏,委以后事,几岁余。征还,高祖谓公卿曰:“晋王以幼稚出籓,遂能克平吴、越,绥静江湖,子相之力也。”于是进位柱国,赐奴婢三百口,绵绢五千段。
开皇十一年,上幸并州,以其称职,特加劳勉。其后,上谓韶曰:“自朕至此,公须鬓渐白,无乃忧劳所致?柱石之望,唯在于公,努力勉之!”韶辞谢曰:“臣比衰暮,殊不解作官人。”高祖曰:“是何意也?不解者,是未用心耳。”韶对曰:“臣昔在昏季,犹且用心,况逢明圣,敢不罄竭!但神化精微,非驽蹇所逮。加以今年六十有六,桑榆云晚,比于畴昔,昏忘又多。岂敢自宽,以速身累,恐以衰暮,亏紊朝纲耳。”上劳而遣之。秦王俊为并州总管,仍为长史。岁馀,驰驿入京,劳敝而卒,时年六十八。高祖甚伤惜之。(《隋书·列传第二十七》)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王谢而罢之。    罢:罢免              B.帅师趣河阳        趣:赶赴
C.韶辞谢曰        谢:告别              D.非驽蹇所逮        逮:捉住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在周累以军功官至车骑大将军              B. 高祖闻而嘉叹
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                     蟹六跪而二螯
C. 晋王广之镇并州也                        D. 武帝既拔晋州,意欲班师
送孟浩然之广陵                             始皇既没,余威振于殊俗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韶年幼时气度高雅,人们认为他与众不同。随武帝征伐齐国时,王韶直言劝谏,武帝非常高兴,大大地赏赐他。
B.王韶在攻克金陵后,被留在城中负责防卫,处理晋王的后事。几年后回到京城,高祖高度赞扬王韶,封他为柱国。
C.征伐陈国时,王韶任元帅府司马,与高颎一起指挥军队。高祖认为他辅助幼主有功,封柱国之位,赏给他财物一批。
D.皇上幸临并州时,王韶请求辞官。皇上同意他的请求,并给予慰劳。一年多后王韶入京时劳顿而死,皇上深感痛惜。
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 及平齐氏,以功进位开府。(3分)
译文                                                                              
(2) 晋王以幼稚出籓,遂能克平吴、越,绥静江湖,子相之力也。(3分)
译文                                                                                     
                                                                                          
(3) 岂敢自宽,以速身累,恐以衰暮,亏紊朝纲耳。(3分)
译文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题。
孔子迁于蔡三岁,楚使人聘孔子。陈、蔡大夫谋曰:“孔子贤者,今者久留陈、蔡之间,诸大夫所设行皆非仲尼之意。今楚,大国也,来聘孔子。孔子用于楚,则陈、蔡用事大夫危矣。”于是乃相与发徒役围孔子于野。不得行,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孔子讲诵弦歌不衰。
孔子乃召子路而问曰:“吾道非邪?吾何为于此?”子路曰:“意者吾未仁邪?人之不我信也。意者吾未知邪?人之不我行也。”孔子曰:“有是乎,由?譬使仁者而必信,安有伯夷、叔齐?使知者而必行,安有王子比干?”
颜回入见。孔子曰:“回,吾道非邪?吾何为于此?”颜回曰:“夫子之道至大,故天下莫能容。夫道之不修也,是吾丑也。夫道既已大修而不用,是有国者之丑也。不容何病?不容然后见君子!”孔子欣然而笑曰:“有是哉,颜氏之子!使尔多财,吾为尔宰。”
楚昭王兴师迎孔子,将以书社地七百里封孔子。楚令尹子西曰:“楚之祖封于周号为子男五十里今孔丘述三五之法明周召之业王若用之则楚安得世世堂堂方数千里乎夫文王在丰武王在镐百里之君卒王天下。今孔丘得据土壤,贤弟子为佐,非楚之福也。”昭王乃止。
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曰:“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兮,来者犹可追也!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孔子下,欲与之言。趋而去,弗得与之言。
太史公曰: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乡往之。余读孔氏书,想见其为人。适鲁,观仲尼庙堂车服礼器,诸生以时习礼其家,余低回留之不能去云。天下君王至于贤人众矣,当时则荣,没则已焉。孔子布衣,传十余世,学者宗之。自天子王侯,中国言六艺者折中于夫子,可谓至圣矣!
(节选自《史记·孔子世家》)
5.小题1:对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今孔丘得据土壤 土壤:土地
B.今之从政者殆而 殆:懈怠
C.景行行止 景行:大路
D.大路学者宗之宗:尊奉
6.小题2: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夫子之道至大②夫道之不修也
B.①吾何为于此②凤兮凤兮,何德之衰
C.①使知者而必行②中国言六艺者折中于夫子
D.①则陈、蔡用事大夫危矣②当时则荣,没则已焉
7.小题3:下列各组句子中,属于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A.孔子贤者 / 人之不我信也
B.今楚,大国也 / 来者犹可追也
C.昭王乃止/ 是吾丑也
D.孔子布衣 / 非楚之福也
8.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楚昭王要聘用孔子,陈、蔡两国当权的大夫们害怕孔子被楚国重用,会对自己不利,就一同派遣一些服劳役的人把孔子和他的弟子包围起来。
B.陷入困境,孔子颇有感慨,弟子颜回认为,老师的学说极为博大,天下没有人采纳,是很遗憾的事,但没有关系,更能显出君子的本色。
C.楚国令尹子西反对聘任孔子,认为孔子有本事,又有弟子辅佐, 如果让他拥有封地,就有可能发展起来,对楚国造成危害。
D.司马迁对孔子心存敬仰,读孔子有关著作,并到了山东,拜访孔子旧居,流连不已。指出孔子的学说世代流传,孔子是至高无上的圣人。
9.小题5:断句和翻译。
⑴ 用“/”给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曲线的句子断句。(4分)
楚 之 祖 封 于 周 号 为 子 男 五 十 里 今 孔 丘 述 三 五 之法 明 周 召 之 业 王 若 用 之 则 楚 安 得 世 世 堂堂 方 数 千 里 乎 夫 文 王 在 丰 武 王 在 镐 百 里之 君 卒 王 天 下。
⑵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①不得行,绝粮。从者病,莫能兴。
②有是哉,颜氏之子!使尔多财,吾为尔宰。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19分)
韩亿,字宗魏,其先真定灵寿人,徙开封之雍丘。举进士,为大理评事、知永城县,有治声。他邑讼不决者,郡守皇甫选辄属亿治之。通判陈州,会河决,治堤费万计,亿不赋民而营筑之。知洋州。州豪李甲,兄死迫嫂使嫁,因诬其子为他姓,以专其赀。嫂诉于官,甲辄赂吏掠服之,积十余年,诉不已。亿召甲出乳医示之,冤遂辨。迁尚书屯田员外郎。河北旱,转运使不以实闻,亿独言岁饥,愿贷民租。有诬其子纲请求受金者,亿请自置狱按之,事虽辨,犹降通判大名府。
吴植知临江军,使人纳金于宰相王钦若,因衙吏至京师,审之,语颇泄,钦若知不可掩,执吏以闻。诏付台①治,而植自言未尝纳金,反诬吏误以问所亲语达钦若。亿穷治之,盖植以病惧废,金未达而事已露也。植乃除名。并按钦若,诏释不问。自薛奎后,亿独掌台务者逾年。
知益州。故事,益州岁出官粟六万石,赈粜贫民。是岁大旱,亿倍数出粟,先期予民,民坐是不饥。又疏九升江口,下溉民田数千顷。雏、茂州地接羌夷,蕃部岁至永康官场鬻马,亿虑其觇两川,奏徙场黎州境上。
唃厮啰与赵元昊相攻,来献捷。朝廷议加唃厮啰节制。亿曰:“彼皆蕃臣也,今不能谕令解仇,乃因而加赏,非所以绥御四方也。”议遂寝。元昊岁遣人至京师,出入民间无他禁,亿请下诏为除馆舍礼之,官主贸易,外虽若烦扰,实羁防之。
知开封府范仲淹献《百官图》,指宰相吕夷简差除不平,而阴荐亿可用。仲淹既贬,帝以谕亿。亿曰:“仲淹举臣以公,臣之愚陛下所知;举臣以私,则臣委质以来,未尝交托于人。”遂除户部、参知政事。会忻州大震,谏官韩琦言宰相王随非辅弼才,又言亿子综为群牧判官,不当自请以兄纲代之。遂与宰相皆罢。卒,赠太子太保,谥忠宪。
亿性方重,治家严饬,虽燕居,未尝有惰容。见亲旧之孤贫者,常给其昏葬。
注:①台:御史台。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亿不赋民而营筑之赋:征税
B.亿独言岁饥,愿贷民租贷:借款
C.遂除户部、参知政事除:授官
D.亿性方重,治家严饬饬:谨慎
小题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能够表明韩亿“有才干”的一组是(3分)     (   )
①他邑讼不决者,郡守皇甫选辄属亿治之   ②自薛奎后,亿独掌台务者逾年
③出官粟六万石,赈粜贫民               ④虑其觇两川,奏徙场黎州境上
⑤请下诏为除馆舍礼之,官主贸易         ⑥见亲旧之孤贫者,常给其昏葬
A.①③⑤B.②③④C.①④⑤D.②④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洋州恶霸李甲,为霸占家产而逼嫂改嫁,诬称她的孩子是别人的,还贿赂官吏拷打其嫂,欲使其屈从。韩亿明察秋毫,使十多年的冤案得以明断。
B.通过审查吴植的衙吏,朝廷发现了吴植贿赂一事,王钦若见事不可掩盖,就主动请罪,而吴植为推脱罪责,反诬陷衙吏错把他问候亲近人的话说给了王钦若。
C.有一年益州大旱,韩亿打破惯例,拿出多于往年几倍的官粮先救济老百姓,益州的百姓因此没有遭受饥荒。他又疏通江道,使几千顷的民田得到了灌溉。
D.范仲淹向皇上献《百官图》,指责宰相吕夷简官员选拔不公,并暗地里推荐韩亿。皇上告诉了韩亿,韩亿说自己从做官以来,从来没有为官职结交托请别人。
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有诬其子纲请求受金者,亿请自置狱按之。(3分)
                                                                    
(2)亿穷治之,盖植以病惧废,金未达而事已露也。(3分)
                                                                      
(3)今不能谕令解仇,乃因而加赏,非所以绥御四方也。(4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