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这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野夕答孙郎擢①         何逊②山中气色满,墟上生烟露。杳杳星出云,啾啾雀隐树。虚信无宾客,幽居乏欢趣。思君意不穷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野夕答孙郎擢①         何逊②山中气色满,墟上生烟露。杳杳星出云,啾啾雀隐树。虚信无宾客,幽居乏欢趣。思君意不穷

题型:单选题难度:简单来源:不详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野夕答孙郎擢         何逊
山中气色满,墟上生烟露。杳杳星出云,啾啾雀隐树。
虚信无宾客,幽居乏欢趣。思君意不穷,长如流水注。
[注]①孙郎擢:孙擢,何逊的友人,生平不详。②何逊(?一约518):南朝梁诗人。字仲言,东海郯(今山东郯城)人。曾任尚书水部郎、庐陵王记室等职。
(1)诗题为“野夕答孙郎擢”,诗的前四句是怎样写“野”、“夕”的?请简要分析。
答:                                                                   
答案

(1)(5分)①“山中”、“墟上”把“野”具体化了;②“气色满”、“生烟露”则是环绕着“夕”字,将傍晚的景色展现了出来;③写星星从云中钻出,又以昏暗的“杳杳”作背景,更让我们感到了“夕”色;④我们听到鸟雀在“啾啾”地鸣叫,但却不见踪影,因为它们归巢深藏在树林之中,这既为我们描绘出“野”景,又替“野”景抹上了一层“夕”色!
解析
据题干要求,要从前四句中分别分析如何写“野外”、“夕气”,回答包括画面的营造(内容),表达技巧的运用两方面。
(2)这首诗表现出诗人什么样的心情?末句中的“流水”比喻什么?
答:                                                                   
举一反三
下面关于文学常识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中国元杂剧四大名家是《窦娥冤》作者关汉卿,《汉宫秋》作者马致远,《墙头马上》作者白朴,《倩女离魂》作者郑光祖。
B.学术界普遍认为“二十四史”中的“前四史”的史学价值和文学价值都较高,这“前四史”是:《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它们的作者依次是司马迁、班固、陈寿和范晔。
C法国作家巴尔扎克的小说总集《人间喜剧》向人们展示了19世纪法国社会的各个侧面,法国作家雨果的小说《悲惨世界》也极为深刻地揭露了法国社会黑暗的一面。
D.报告文学《包身工》、《娘子关前》分别是夏衍和周立波的作品,《包身工》揭露了20世纪30年代日本资本家剥削中国工人的血腥罪行,《娘子关前》表现了抗日战争期间人民军队的抗战决心和行动。
题型:单选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关汉卿的《窦娥冤》、马致远的《汉宫秋》、王实甫的《西厢记》,分别刻画了封建社会被压迫妇女的不同形象。
B.《阿Q正传》、《祝福》、《包身工》、《骆驼祥子》和《多收了三五斗》等作品,反映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旧中国的劳动人民遭受重重压迫和剥削的痛苦生活。
C.唐代的古文运动,是一次重要的文章内容改革运动。这个运动的倡导者韩愈、柳宗元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D.《嘉丽妹妹》的作者德莱塞、《百万英镑》的作者马克·吐温、《旷野的呼声》的作者杰克·伦敦,都是美国作家。

题型:单选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乐府”原为汉武帝刘彻设立的专管音乐的官署,因兼及创作和收集民间诗歌、乐曲,后遂称这类诗歌为“乐府”诗,或简称“乐府”。
B.苏轼在散文、诗词、书画方面都有极高成就,与父苏辙、弟苏洵并称“三苏”,并同属“唐宋八大家”之列。
C.《女神》突破了旧格套的束缚,创造了雄奇奔放的自由诗体,为“五四”以后自由诗的发展开拓了新天地,成为我国新诗的奠基之作。
D.泼留希金是俄国作家果戈理的作品中的人物,《狂人日记》《钦差大臣》《死魂灵》都是果戈理的作品。

题型:单选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传奇”,传述奇事的意思,又指唐代的一种文学形式,如《柳毅传书》便属传奇。鲁迅曾编篡《唐宋传奇集》
B.《文选》是南朝梁文艺理论家刘勰编著的,辑录了自先秦到梁的诗文辞赋,为现存最早的诗文选集。
C.叶圣陶,原名叶绍钧,我国著名作家、教育家。小说《倪焕之》《多收了三五斗》《夜》等都是他的力作。
D.马克思的挚友海涅是德国十八至十九世纪期间的著名诗人,长诗《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是他的代表作品。

题型:单选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赋”是富有文采,句子大致整齐押韵,善于铺陈,兼具诗歌和散文特点的一种文体。
B.《三言》是明代冯梦龙编订的三部小说集《警世明言》《喻世通言》和《醒世恒言》的通称。
C.法国作家雨果在《巴黎圣母院》中塑造了女主人公爱斯梅拉尔达的形象。
D.杜鹏程的长篇小说《保卫延安》从正面描写了解放战争的生活,塑造了彭德怀元帅的形象。

题型:单选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