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 罗艺,字子延,本寰阳人也,寓居京兆之云阳。父荣,隋监门将军。艺性桀黠,刚愎不仁,勇于攻战,善射。大业时,屡以军功,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山西省月考题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 罗艺,字子延,本寰阳人也,寓居京兆之云阳。父荣,隋监门将军。艺性桀黠,刚愎不仁,勇于攻战,善射。大业时,屡以军功,官至虎贲郎将。炀帝令受右武卫大将军李景节度督军于北平。艺少习戎旅,分部严肃,然任气纵暴。每凌侮于景,频为景所辱,艺深衔之。后遇天下大乱,涿郡人物殷阜,加有伐辽器仗,仓粟盈积,又临朔宫中多珍产,屯兵数万,而诸贼竞来侵掠。留守官虎贲郎将赵十住、贺兰宜、晋文衍等皆不能拒,唯有艺独出战,破贼不可胜计,威势日重。十住等颇忌艺。艺阴知之将为乱,乃宣言于众日:“吾辈讨贼甚有功效,城中仓库山积,制在留守之官而无心济贫。此岂存恤之意也?”以此言激怒其众,众人皆怨。既而旋师,郡丞出城候艺。艺因执之陈兵,而十住等惧皆来听命。于是发库物以赐战士,开仓以赈穷乏,境内咸悦。 武德三年,奉表归国,召封燕王,赐姓李氏,预宗正属籍。太宗之击刘黑闼也,艺领本兵数万破黑闼弟什善于徐河,俘斩八千人。明年,黑闼引突厥俱入寇,艺复将兵与隐太子建成会于冶州,因请入朝高祖,遏之甚厚。俄,拜左翊卫大将军。太宗左右尝至其营,艺无故殴击之。高祖怒以属吏,久而乃释,待之如初。时突厥屡为寇患,以艺素有威名,为北夷所惮,令以本官领天节军将镇泾州。 太宗即位,拜开府仪同三司,而艺惧不自安,遂于泾州诈言阅武,矫称奉密诏勒兵入朝,率众军至于豳州。治中赵慈皓不知艺反,驰出谒之。艺遂入据豳州。太宗命吏部尚书长孙无忌、右武候大将军尉迟敬德率众讨艺。王师未至,慈皓与统军杨岌潜谋击之,事泄。艺执慈皓系狱,岌时在城外觉变,遽勒兵攻之。艺大溃,弃妻子与数百骑,奔于突厥,至宁州界,过乌氏驿,从者渐散,其左右斩艺,传首京师。枭之于市,复其本姓罗氏。(节选自《旧唐书·罗艺传》) 1.对下列句中加粗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加有伐辽器仗 伐:征讨。 B.乃宣言于众日 宣言:宣布。 C.开仓以赈穷乏 穷乏:贫困的百姓。 D.预宗正属籍 预:通“与”,参加。 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罗艺“桀黠”的一组是( ) ①然任气纵暴 ②每凌侮于景,频为景所辱 ③破贼不可胜计,威势日重 ④因执之陈兵 ⑤艺无故殴击之 ⑥矫称奉密诏勒兵入朝 A.①②④ B.①⑤⑥ C.③④⑥ D.②③⑤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罗艺勇于攻战,军功卓著。大业年间,官至虎贲郎将;后赶上天下大乱,保卫涿郡有功,深得民心;再后征伐刘黑闼有功,得到唐高祖礼遇,拜左翊卫大将军。 B.罗艺自恃功高位重,目中无人。他无缘无故责罚了太宗的亲信,虽惹怒了高祖,但多次为大唐解决了突厥侵扰边境的问题,最终还是得到了高祖的原谅。 C.罗艺熟悉兵法,治军严明。涿郡被侵扰时,他破贼不可胜计;讨伐刘黑闼时,先于徐河打败其弟刘什善,斩***俘获共八千人,第二年与太子李建成会师沼州。 D.罗艺遇事机警,且疑心重。在得知赵十住等人的阴谋后,他利用民心占得先机;后太宗即位,他因前事恐其责罚,最终选择拥兵反叛,以致惨死于乌氏驿站。 4.将下列文言文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欲给秦,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不如因而厚遇之,使归赵。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答案
1、A 2、B 3、B 4、(1)想把这块璧给秦国,秦国的城池恐怕不可以得到,白白受欺骗;想不给,就担心秦兵打过来。 (2)比较这两个计策,宁可答应给秦国和氏璧,使秦国承担理亏的责任。 (3)不如趁此好好款待他,让他回赵国去。赵王难道会为了一块璧的缘故而欺骗秦国吗? (4)我们离开亲人来侍奉您,不过是因为仰慕您的高尚品德节义啊。(意对即可) |
举一反三
阅读下列《孟子》选段,回答后面问题。 孟子曰:“爱人不亲,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礼人不答,反其敬。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其身正而天下归之。《诗》云:‘永言配命,自求多福。’” 下面各项对选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 |
A.孟子主张爱别人别人对自己却不亲近,要反省自己是否不够仁爱。 B.“治人不治,反其智”的意思是指管理别人而没有管好,反其智,要反省自己是否智慧不够。 C.“礼人不答,反其敬”的意思是指向别人行礼对方没有回应,反其敬,自己更要对对方恭敬。 D.孟子认为自己做得正,天下就会归向他。 |
阅读下列《孟子》选段,回答后面问题。 “设为庠序学校以教之;庠者养也,校者教也,序者射也;夏曰校,殷曰序,周曰庠,学则三代共之:皆所以明人伦也。人伦明于上,小民亲于下。有王者起,必来取法,是为王者师也。”(《孟子·滕文公上》) 孟子曰:“仁言不如仁声之入人深也,善政不如善教之得民也。善政,民畏之;善教,民爱之。善政得民财,善教得民心。”(《孟子·尽心上》) 1.下列对选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两段文字均强调了政治管理的重要性,这也正是孟子仁政思想的一部分。 B.孟子认为可以通过“庠、序、学、校”来使百姓了解伦理关系。 C.孟子认为良好的教育比良好的政治更加重要,因此主张先推行教育。 D.上位者明白了伦理关系,处于下位的百姓自然就会相亲相爱。 2.请简要分析以上选段中孟子阐述的主要观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列《论语》《孟子》选段,回答后面问题。 陈亢问于伯鱼曰:“子亦有异闻乎?”对曰:“未也。尝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诗乎?’对曰:‘未也’。‘不学诗,无以言。’鲤退而学诗。他日又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礼乎?’对曰:‘未也’。‘不学礼,无以立。’鲤退而学礼。闻斯二者。”陈亢退而喜曰:“问一得三。闻诗,闻礼,又闻君子之远其子也。”(《论语·季氏》第13章) 咸丘蒙曰:“舜之不臣尧,则吾既得闻命矣。诗云:‘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而舜既为天子矣,敢问瞽瞍之非臣,如何?” 曰:“是诗也,非是之谓也;劳于王事而不得养父母也。曰:‘此莫非王事,我独贤劳也。’故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以意逆志,是为得之。(《孟子·万章上》第4章) 1.下列对选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陈抗认为孔子有私心,伯鱼应该从他那学到了很高深奇异的学问。 B.陈抗通过与伯鱼交谈,知道孔子没有私心,不偏爱自己的儿子。 C.咸丘蒙觉得“诗”中所说并不能完全解释现实中的实际情况。 D.孟子认为咸丘蒙拘泥于文字而曲解了“诗”的意思。 2.对于“诗”,孔子和孟子的观点有什么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回答1~4题。 晋文公攻原,裹十日粮,遂与大夫期十日。至原十日而原不下,击金而退,罢兵。士有从原中出者,曰:“原三日即下矣。”群臣左右谏曰:“夫原之食竭力尽矣,君姑侍之。”公曰:“吾与士期十日,不去,是亡吾信也。得原失信,吾不为也。”遂罢兵而去。原人闻曰:“有君如彼其信也,可无归乎?”乃降公。卫人闻曰:“有君如彼其信也,可无从乎?”乃降公。孔子闻而记之,曰:“攻原得卫者,信也。” 文公问箕郑曰:“救饿奈何?”对曰:“信。”公曰:“安信?”曰:“信名、信事、信义。信名,则群臣守职,善恶不逾,百事不怠;信事,则不失天时,百姓不逾;信义,则近亲劝勉而远者归之矣。” 吴起出,遇故人而止之食。故人曰:“诺。”令返而御。吴子曰:“侍公而食。”故人至墓不来,起不食待之。明日早,令人求故人。故人来,方与之食。 魏文候与①虞人期猎。明日,会天疾风,左右止文候,不听,曰:“不可。以风疾之 故而失信,吾不为也。“遂自驱车住,犯风而罢虞人。 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女还,顾反为女***彘。”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之。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以成教也。”遂烹彘也。 楚厉王有警,为鼓以与百姓为戍。饮酒醉,过而击之也,民大警。使人止之,曰:“吾醉而与左右戏,过击之也。”民皆罢。居数月,有警,击鼓而民不赴。乃更令明号而民信之.。 李悝警其②两和曰:“谨警!敌人旦暮且至击汝。”如是者再三而敌不至。两和懈怠,不信李悝。居数月,秦人来袭之,至,几夺其军。此不信之患也。 卫嗣公使人伪客过关市,关市呵难之,因事关市以金,关市乃舍之。嗣公谓关市曰:“某时有客过而予汝金,因遣之。”关市大恐,以嗣公为明察。(选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上》,略有改动) 【注】①虞人:古代掌管山泽苑囿的官。②两和:指古代军队左右营垒中的将士。 1.对下列句中加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遂与大夫期十日 期:约定 B.会天疾风 会:适逢 C.犯风而罢虞人 犯:冒着 D.过而击之也 过:经过 2.以下六句话分别编成四组,全部直接体现诚信的一组是( ) ① 遂罢兵而去 ② 群臣守职,善恶不逾,百事不怠。 ③ 人来,方与之食 ④ 遂自驱车往,犯风而罢虞人 ⑤ 子欲捕彘***之 ⑥ 乃更令明号而民信之 A. ①②⑤ B. ③④⑤ C. ①③⑥ D. ②④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晋文公用十天时间没有攻下原邑而主动撤兵,由于坚守诚信,文公感动了原邑和卫国的人,反而得到了两地。孔子对此表示赞赏。 B .吴起在“故人至暮不来”时仍坚持不食而等待,魏文侯在“会天疾风”时仍不失信于虞人,体现出了高尚的诚信品格,令人钦佩。 C .楚厉王因醉酒击鼓为戏而失信与民,致使有警而百姓不来;李悝因欺骗将士而失信于军,险致全军覆没。这两个故事从反面强调了诚信的重要。 D .卫嗣公派人假扮客商通过关口的集市,集市的官吏刁难客商并接受了贿赂。卫嗣公知道后要罢免这个官吏,他非常害怕,认为卫嗣公能明察秋毫。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有君如彼其信也,可无归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以成教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5题。 薛居正,字子平,开封浚仪人。父仁谦,周太子宾客。居正少好学,有大志。清泰初,举进士不第,为《遣愁文》以自解,寓意倜傥,识者以为有公辅之量。逾年,登第。 汉乾祐初,史弘肇领侍卫亲军,威权震主,残忍自恣,无敢忤其意者。其部下吏告民犯盐禁,法当死。狱将决,居正疑其不实,召诘之,乃吏与民有私憾,因诬之,逮吏鞫之,具伏抵法。弘肇虽怒甚,亦无以屈。周广顺初,迁比部员外郎,领三司推官,旋知制诰。周祖征兖州,诏居正从行,以劳加都官郎中。显德三年,迁左谏议大夫,擢弘文馆学士,判馆事。六年,使沧州定民租。未几,以材干闻于朝,擢刑部侍郎,判吏部铨。 宋初,迁户部侍郎。太祖亲征李筠及李重进,并留司三司,俄出知许州。建隆三年,入为枢密直学士,权知贡举。初平湖湘,以居正知朗州。会亡卒数千人聚山泽为盗,监军使疑城中僧千余人皆其党,议欲尽捕诛之。居正以计缓其事,因率众翦灭群寇,擒贼帅汪端,诘之,僧皆不预,赖以全活。 乾德初,加兵部侍郎。车驾将亲征太原,大发民馈运。时河南府饥,逃亡者四万家,上忧之,命居正驰传招集,浃旬间民尽复业。以本官参知政事。六年,拜门下侍郎、平章事。八年二月,上谓居正等曰:“年谷方登,庶物丰盛,若非上天垂佑,何以及斯。所宜共思济物,或有阙政,当与振举,以成朕志。”居正等益修政事,以副上意焉。 太平兴国六年,卒,年七十。赠太尉、中书令,谥文惠。 居正气貌瑰伟,饮酒至数斗不乱。性孝行纯,居家俭约。为相任宽简,不好苛察,士君子以此多之。自参政至为相,凡十八年,恩遇始终不替。 (取材于《宋史》,有删改) 1.下列语句中加粗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寓意倜傥 倜傥:不同寻常 B.狱将决,居正疑其不实 狱 :案件 C.会亡卒数千人聚山泽为盗 会 :会合 D.若非上天垂佑 佑:保佑 2.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 A.识者以为有公辅之量 理解:了解的人认为他有公辅大臣的器量 B.逮吏鞫之,具伏抵法 理解:逮捕这个官吏来讯问,他供认不讳,被处罚 C.车驾将亲征太原,大发民馈运 理解:皇帝将要亲自征伐太原,大量的发给民众缺少的物资 D.自参政至为相,凡十八年,恩遇始终不替 理解:从参政到任宰相,一共十八年,皇帝对他的恩宠始终不减 3.下列语句编为四组,全部反映薛居正勤政为民的一组是( ) ①居正疑其不实,召诘之 ②六年,使沧州定民租 ③以材干闻于朝,擢刑部侍郎 ④僧皆不预,赖以全活 ⑤居正弛传招集,浃旬间民尽复业 ⑥或有阙政,当与振举 A.①②⑤ B.①④⑤ C.②③④ D.③⑤⑥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薛居正年轻时好学,有远大志向。清泰初年,他参加进士考试未被录取,写了一篇文章来自我解嘲。 B.乾祐初年,史弘肇威权震动皇上,为人残忍自傲,没人敢忤逆他的命令,居正法办他了的属下,他也没有办法。 C.监军怀疑城中僧侣一千多人都是同伙,准备捕***,居正用计迟缓捕***,率军灭群寇,讯问盗贼主帅,得知僧侣们都没有参预,僧侣们得以存活下来。 D.居正秉性孝顺,行为善良,居家生活节俭。他出任宰相时处理事情太简单,士大夫对此多有不同的议论。 5.翻译下面两个句子。 (1)居正疑其不实,召诘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居正等益修政事,以副上意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