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柳庆字更兴。解人也。五世祖恭,仕后赵,为河东郡守。父僧习,齐奉朝请。幼聪敏有气量,博涉群书,不为章句,好饮酒,闲于占对。年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山西省模拟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柳庆字更兴。解人也。五世祖恭,仕后赵,为河东郡守。父僧习,齐奉朝请。幼聪敏有气量,博涉群书,不为章句,好饮酒,闲于占对。年十三,因暴书,父僧习试令于杂赋集中取赋一篇千余言,诵之,庆立读三遍,便诵之,无所漏。大统十年,除尚书都兵郎中,并领记室。寻以本官领雍州别驾。广陵王元欣,魏之懿亲。其甥孟氏,屡为凶横。或有告其盗牛,庆捕得实,趣令就禁。孟氏殊无惧容,乃谓庆曰:“若加以桎梏,后独何以脱之?”欣亦遣使辩其无罪,孟氏由此益骄。庆乃大集僚吏,盛言孟氏倚权侵虐之状,言毕,令笞杀之。此后贵戚敛手。有胡家被劫,郡县按察,莫知贼所,邻近被囚者甚多。庆以贼是乌合,可以诈求之。乃做匿名书,多榜官门曰:“我等共劫胡家,徒侣混尽杂,终恐泄露。今欲首伏,惧不免诛。若听先首免罪,便欲来告。”庆乃复施免罪之牒。居三日,广陵王元欣家奴面缚自告牒下,因此尽获党与。庆之守正明察,皆此类也。每叹曰:“昔于公断狱无私,辟高门以待封。倘斯言有验,庆其庶几乎?”北周宇文泰尝怒安定国臣王茂,将杀之,而非其罪。朝臣咸知,而莫敢谏。庆乃进争之。宇文愈怒曰:“卿若明其无罪,亦须坐之。”乃执庆于前。庆辞气不挠,抗声曰:“窃闻君有不达者为不明,臣有不争者为不忠,庆谨竭愚诚,实不敢爱死,但惧公为不明之君耳。”周文乃悟而赦茂,已不及矣。周文黯然。明日,谓庆曰:“吾不用卿言,遂令王茂冤死。可赐茂家钱帛,以旌吾过。” (节选自《北史?列传第五十二》)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趣令就禁——趣:立刻 B.多榜官门曰——榜:张贴 C.实不敢爱死——爱:吝惜 D.以旌吾过——旌:表彰 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柳庆“守正明察”的一组是( ) ①言毕,令笞杀之 ②庆以贼是乌合,可以诈求之 ③庆乃复施免罪之牒 ④倘斯言有验,庆其庶几乎 ⑤卿若明其无罪,亦须坐 ⑥庆辞气不挠,抗声曰 A.①②⑥ B.②③⑤ C.③④⑥ D.①④⑤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柳庆幼时聪慧大度,背书过目不忘。他13岁时,趁着家里晒书,父亲让他从杂赋集中抽出一篇1000多字的文章,他读了3遍,就能一字不漏地背出来。 B.柳庆惩治王亲国戚,毫不畏惧权贵。广陵王的外甥孟氏依仗权势,凶横强暴,偷盗别人家的牛还口出狂言。柳庆当众宣布了他的罪状,随即下令将孟氏打死。 C.柳庆机智破获劫案,罪犯尽数落网。在破获胡家劫案的过程中,他亲自写了匿名信,张贴在官府门前,说如果先来自首的则可免罪,用这个方法捕获全部罪犯。 D.柳庆朝堂冒死进谏,终为王茂洗冤。王茂无罪却要被北周宇文泰处死,朝臣中只有柳庆上朝为王茂争辩,终使宇文泰醒悟赦免了王茂,但此时王茂已经被处死了。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孟氏殊无惧容,乃谓庆曰:“若加以桎梏,后独何以脱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昔于公断狱无私,辟高门以待封。倘斯言有验,庆其庶几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答案
1.D 2.A 3.C 4.⑴姓孟的竟然一点害怕的样子都没有,并对柳庆说:“你现在要是给我带上脚镣手铐,难道不想想以后用什么方法给我摘下来吗?” ⑵昔日的于公自称审理案件不徇私情,就开了一道高门等待子孙封高官、坐高车时用。倘若他这话有应验,我大概也差不多吧! |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
武昌九曲亭记 苏辙 |
子瞻迁于齐安①,庐于江上。 齐安无名山,而江之南武昌诸山,陂陁②蔓延,涧谷深密,中有浮图精舍,西曰西山,东曰寒溪。依山临壑,隐蔽松枥,萧然绝俗,车马之迹不至。每风止日出,江水伏息,子瞻杖策载酒,乘渔舟,乱流而南。山中有二三子,好客而喜游。闻子瞻至,幅巾迎笑,相携徜徉而上。穷山之深,力极而息,扫叶席草,酌酒相劳。意适忘反,往往留宿于山上。以此居齐安三年,不知其久也。 然将适西山,行于松柏之间,羊肠九曲,而获小平。游者至此必息,倚怪石,荫茂木,俯视大江,仰瞻陵阜,旁瞩溪谷,风云变化,林麓向背,皆效于左右。有废亭焉,其遗址甚狭,不足以席众客。其旁古木数十,其大皆百围千尺,不可加以斤斧。子瞻每至其下,辄睥睨终日。一旦大风雷雨,拔去其一,斥其所据,亭得以广。子瞻与客入山视之,笑曰:“兹欲以成吾亭邪?”遂相与营之。亭成,而西山之胜始具。子瞻于是最乐。 昔余少年,从子瞻游。有山可登,有水可浮,子瞻未始不褰③裳先之。有不得至,为之怅然移日。至其翩然独往,逍遥泉石之上,撷林卉,拾涧实,酌水而饮之,见者以为仙也。盖天下之乐无穷,而以适意为悦。方其得意,万物无以易之。及其既厌,未有不洒然自笑者也。譬之饮食,杂陈于前,要之一饱,而同委于臭腐。夫孰知得失之所在?惟其无愧于中,无责于外,而姑寓焉。此子瞻之所以有乐于是也。 【注释】①子瞻:苏轼。齐安,黄州。当时苏轼贬谪黄州,苏辙贬谪筠。②陁(tuó)山冈。③褰(qiān)裳:提起衣服。 1、下列句中加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然将适西山,行于松柏之间——适:到 B、其遗址甚狭,不足以席众客——席: 坐 C、扫叶席草,浊酒相劳——劳:劳动 D、亭成,而西山之胜始具——胜:美景 2、下面全都表现苏轼“适意而乐”的一项是( ) ①穷山之深,力极而息。 ②意适忘反,往往留宿于山上 ③子瞻每至其下,辄睥睨终日 ④有山可登,有水可浮,子瞻未始不褰裳先之 ⑤撷林卉,拾涧实,酌水而饮之 ⑥及其既厌,未有不洒然自笑者也 A、①②③④ B、③④⑤⑥ C、①②④⑤ D、②④⑤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开始叙述苏轼谪居齐安,好游武昌诸山,看似与九曲亭无关,实则介绍曲亭周边的独特环境,同时写苏轼黄州三年“不知其久”的原因,为后面的议论作铺垫。 B、第二段叙写扩建九曲亭的过程,突出苏轼之“最乐”;第三段宕开一层,以往事印证苏轼“适意忘反”的性情,以点缀之笔走出“盖天下之乐无穷,而以适意为悦”的主旨 C、本文语言明净,条理清晰,融写景、叙事、抒情、议论为一炉,情景相融,浑然一体。全文围绕着“乐”字展开,旷达超然,耐人寻味,字里行间流露出相知相慰的手足深情。 D、文章表面写自己与兄长游乐山水的洒脱快乐,实际是记录他们共同的坎坷人生,以乐景写哀情,抒发谪贬后愤怒感伤得情绪。 4、把文言文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一旦大风雷雨,拔去其一,斥其所据,亭得以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撷林卉,拾涧实,酌水而饮之,见者以为仙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惟其无愧于中,无责于外,而姑寓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 |
唐河店妪传 |
唐河店,南距常山郡七里,因河为名。平时虏至店饮食游息,不以为怪;兵兴以来,始防捍之,然亦未甚惧。 端拱中,有妪独止店上。会一虏至,系马于门,持弓矢,坐定,呼妪汲水。妪持绠缶趋井,悬而复止。因胡语呼虏为王;且告虏曰:“绠短不能及也,妪老力惫,王可自取之。”虏乃系绠弓杪,俯而汲焉。妪自后推虏堕井,跨马诣郡。马之介甲具焉,鞍之后复悬一彘首。常山吏民观而壮之。噫!国之备塞,多用边兵,盖有以也:以其习战斗而不畏懦矣。一妪尚尔,其人可知也。 近世边郡骑兵之勇者,在上谷曰“静塞”,在雄州曰“骁捷”,在常山曰“厅子”①。是皆习干戈战斗而不畏懦者也。闻虏之至,或父母辔马,妻子取弓矢,至有不俟甲胄而进者。顷年胡马南下,不过上谷者久之,以“静塞”骑兵之勇也。会边将取“静塞”马分隶帐下以自卫,故上谷不守。 今“骁捷”、“厅子”之号尚存,而兵不甚众,虽加召募,边人不应,何也?盖选归上都,离失乡土故也;又月给微薄,或不能充;所赐介胄鞍马,皆脆弱羸瘠,不足御胡;其坚利壮健者,悉为上军所取;及其赴敌,则此辈身先,宜其不乐为也。 诚能定其军,使有乡土之恋;厚其给,使得衣食之足;复赐以坚甲健马,则何敌不破!如是得边兵一万,可敌客军五万矣。谋人之国者,不于此而留心,吾未见其忠也。 故因一妪之勇,总录边事,贻于有位者云。 注:①静塞、骁捷、厅子:皆为当时地方武装的徽号。 1.下面句子中加粗实词意义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兵兴以来,始防捍之,然亦未甚惧。 兵:战争 B.妪自后推虏堕井,跨马诣郡 诣:到……去 C.至有不俟甲胄而进者 俟:等待 D.所赐介胄鞍马,皆脆弱羸瘠,不足御胡 瘠:缺少 2.下列句子中加粗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平时虏至店饮食游息,不以为怪——天不言,以行与事示之而已矣 B.虏乃系绠弓杪,俯而汲焉——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 C.顷年胡马南下,不过上谷者久之——吾将瞷良人之所之 D.及其赴敌,则此辈身先——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汉语。 ⑴及其赴敌,则此辈身先,宜其不乐为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谋人之国者,不于此而留心,吾未见其忠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侯安都,字成师,始兴曲江人也。工隶书,能鼓琴,涉猎书传,为五言诗,亦颇清靡,兼善骑射,为邑里雄豪。梁始兴内史萧子范辟为主簿。 侯景之乱,安都引兵从高祖①。攻蔡路养,破李迁仕,克平侯景,力战有功,除兰陵太守。高祖谋袭王僧辩,诸将莫有知者,唯与安都定计。安都至石头北,弃舟登岸,僧辩弗之觉也。遂擒僧辩。绍泰元年,高祖东讨杜龛,安都留台居守。徐嗣徽引齐寇入据石头,游骑至于阙下。安都闭门偃旗帜,示之以弱,令城中曰:“登陴看贼者斩。”及夕,贼收军还石头,安都夜令士卒密营御敌之具。将旦,贼骑又至,安都率甲士三百人,开东西掖门与战,大败之,贼乃退还石头,不敢复逼台城。以功封西江县公。 高祖崩,安都与群臣定议,冀奉世祖。太后又以衡阳王故,未肯下令,群臣犹豫不能决。安都曰:“今四方未定,何暇及远,临川王有功天下,须共立之。今日之事,后应者斩。”。 便按剑上殿,白太后出玺。世祖即位,迁司空。 自王琳平后,安都勋庸转大,又自以功安社稷,渐用骄矜。数招聚文武之士,或射驭驰骋,或命以诗赋,第其高下,以差次赏赐之。文士则褚玠、马枢等,武士则萧摩诃、裴子烈等,并为之宾客,斋内动至千人。部下将帅,多不遵法度。世祖性严察,深衔之。安都弗之改,日益骄横。尝陪乐游禊饮,乃白帝曰:“何如作临川王时?”帝不应。安都再三言之,帝曰:“此虽天命,抑亦明公之力。”宴讫,又启便借供帐水饰,将载妻妾于御堂欢会,世祖虽许其请,甚不怿。明日,安都坐于御坐,宾客居群臣位,称觞上寿。初重云殿灾安都率将士带甲入殿帝甚恶之自是阴为之备又周迪之反朝望当使安都讨之帝乃使吴明彻讨迪又频遣台使案问安都部下安都内不自安。世祖虑其不受制。明年春,引安都宴于嘉德殿,又集其部下将帅会于尚书朝堂,于坐收安都。明日,于西省赐死,时年四十四。寻有诏,宥其妻子家口,葬以士礼。 (《陈书·侯安都传》) 注:①高祖,即陈高祖陈霸先。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梁始兴内史萧子范辟为主簿——辟:征召 B.又自以功安社稷,渐用骄矜——矜:骄傲 C.世祖性严察,深衔之——衔:包容 D.世祖虽许其请,甚不怿——怿:喜悦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太后又以衡阳王故——又自以功安社稷 B.武士则萧摩诃、裴子烈等,并为之宾客——安都再三言之 C.明日,安都坐于御坐——明日,于西省赐死 D.今四方未定,何暇及远——何如作临川王时 3.下列选项全都直接表现侯安都“骄矜”的一组是( ) ①便按剑上殿,白太后出玺 ②数招聚文武之士 ③部下将帅,多不遵法度 ④又启便借供帐水饰,将载妻妾于御堂欢会 ⑤安都坐于御坐,宾客居群臣位,称觞上寿 ⑥引安都宴于嘉德殿 A.①④⑤ B.②③④ C.①③⑥ D.②④⑤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徐嗣徽勾结北齐占据石头城,游骑至台城城楼之下。侯安都因为实力弱小而下令关闭城门。 B.陈高祖死后,侯安都与大臣们商议,希望奉立陈世祖。但太后因为衡阳王的缘故,不肯下命令,大臣们也犹犹豫豫不能做决断。 C.由于侯安都部下不遵法度,日益骄横,陈世祖对侯安都十分忌恨,最终把他下狱并赐死。 D.一次陪文帝饮酒,侯安都问文帝做皇帝的感觉如何。文帝开始没回答。侯安都便再三追问,文帝感激地说多亏了侯安都。 5.给阅读文段中加粗的句子断句(用“/”划分开即可)。 初重云殿灾安都率将士带甲入殿帝甚恶之自是阴为之备又周迪之反朝望当使安都讨之帝乃使吴明彻讨迪又频遣台使案问安都部下安都内不自安。 6.把阅读文段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或命以诗赋,第其高下,以差次赏赐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寻有诏,宥其妻子家口,葬以士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 李士谦,字子约,赵郡平棘人也。髫龀丧父,事母以孝闻。年十二,魏广平王赞辟开府参军事。后丁母忧,居丧骨立。赵郡王睿举德行,称疾不就。和士开亦重,将讽朝延,擢为国子祭酒。士谦知而固辞,得免。 李氏宗党豪盛,每至春秋二社,必高会极饮,无不沉醉喧乱。尝集士谦所,盛馔盈前,而先为设黍,谓群从曰:“孔子称黍为五谷之长,荀卿亦云食先黍稷,古人所尚,容可违乎?”少长肃然,不敢驰惰,退而相谓曰:“既见君子,方觉吾徒之不德也。”士谦家富于财,躬身节俭,每以振施为务。州里有丧事不办者,士谦辄奔走赴之,随乏供济。有兄弟分财不均,圣相阋讼,士谦闻而出财,补其少者,令与多者相埒。兄弟愧惧,更相推让,卒为善士。有牛犯其田者,士谦牵置凉外汇饲之,过于本主。望见盗刈其禾黍者,默而避之。其家僮尝执盗粟者,士谦慰谕之曰:“穷困所致,义无相责。”遽令放之。 其后出粟数千石,以贷乡人,值年谷不登,债家无以偿,皆来致谢。士谦曰:“吾家余粟,本图振赡,岂求利哉!”于是悉召债家,为设酒食,对之燔契,曰:“债了矣,幸勿为念也。”各令罢去。明年大熟,债家争来偿谦,谦拒之,一无所受。至春,又出粮种,分给贫乏。赵郡农民德之,抚其子孙曰:“此乃李参军遗惠也。”或谓士谦曰:“子多阴德。”士谦曰:“所谓阴德者何?犹耳鸣,已独闻之,人无知者。今吾所作,吾子皆知,何阴德之有!开皇八年,终于家,时年六十六。越郡士女闻之莫不流涕曰我曹不死而令李参军死乎会葬者万余人乡人条其行状诣尚书省请先生之谥事寝不行遂相与树碑于墓。选自《隋书·隐逸传》) 1.下列句子加粗的词语,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士谦家富于财,躬处节俭 B.债家无以偿,皆来致谢 C.至春,又出粮种,分给贫乏 D.开皇八年,终于家,时年六十六 2.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语,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①既见君子,方觉吾徒之不德也 ②吾子皆知,何阴德之有 B.①每以振施为务 ②其后出粟数千石,以贷乡人 C.①士谦家富于财 ②士谦牵置凉处饲之,过于本主 D.①士谦知而固辞,得免 ②士谦闻而出财,补其少者 3.根据文意,下列各句中补出的内容正确的一项是( ) A.赵郡王睿举德行,(睿)称疾不就 B.(本主)望见盗刈其禾黍者,默而避之 C.为(债家)设酒食,对之燔契 D.(己)犹耳鸣,已独闻之,人无知者 4.下列对原文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士谦幼年丧父,对母亲格外孝顺。后来母亲去世,他为母亲服丧,消瘦得只剩下皮包骨头,憔悴不堪。 B.李士谦乐善好施,对州中因办丧事而兄弟分财不均的人家,他常常拿出自己的钱来平息矛盾,使人向善。 C.李士谦对于给他人的恩惠和人们对自己的赞誉常常看得很淡,认为自己的所作所为算不上真正有阴德。 D.李士谦在族人眼中是一位品德高尚的君子,在乡郡百姓的心中威望也很高,故去时甚至有百姓愿代其而亡。 5.用“/”给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 赵郡士女闻之莫不流涕曰我曹不死而令李参军死乎会葬者万余人乡人条其行状诣尚书省请先生之谥事寝不行遂相与树碑于墓。 6.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和士开(注:人名)亦重其名,将讽朝廷,擢为国子祭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赵郡农民德之,抚其子孙曰:“此乃李参军遗惠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 李士谦,字子约,赵郡平棘人也。髫龀丧父,事母以孝闻。年十二,魏广平王赞辟开府参军事。后丁母忧,居丧骨立。赵郡王睿举德行,称疾不就。和士开亦重,将讽朝延,擢为国子祭酒。士谦知而固辞,得免。 李氏宗党豪盛,每至春秋二社,必高会极饮,无不沉醉喧乱。尝集士谦所,盛馔盈前,而先为设黍,谓群从曰:“孔子称黍为五谷之长,荀卿亦云食先黍稷,古人所尚,容可违乎?”少长肃然,不敢驰惰,退而相谓曰:“既见君子,方觉吾徒之不德也。”士谦家富于财,躬身节俭,每以振施为务。州里有丧事不办者,士谦辄奔走赴之,随乏供济。有兄弟分财不均,圣相阋讼,士谦闻而出财,补其少者,令与多者相埒。兄弟愧惧,更相推让,卒为善士。有牛犯其田者,士谦牵置凉外汇饲之,过于本主。望见盗刈其禾黍者,默而避之。其家僮尝执盗粟者,士谦慰谕之曰:“穷困所致,义无相责。”遽令放之。 其后出粟数千石,以贷乡人,值年谷不登,债家无以偿,皆来致谢。士谦曰:“吾家余粟,本图振赡,岂求利哉!”于是悉召债家,为设酒食,对之燔契,曰:“债了矣,幸勿为念也。”各令罢去。明年大熟,债家争来偿谦,谦拒之,一无所受。至春,又出粮种,分给贫乏。赵郡农民德之,抚其子孙曰:“此乃李参军遗惠也。”或谓士谦曰:“子多阴德。”士谦曰:“所谓阴德者何?犹耳鸣,已独闻之,人无知者。今吾所作,吾子皆知,何阴德之有! 开皇八年,终于家,时年六十六。越郡士女闻之莫不流涕曰我曹不死而令李参军死乎会葬者万余人乡人条其行状诣尚书省请先生之谥事寝不行遂相与树碑于墓。选自《隋书·隐逸传》) 1.下列句子加粗的词语,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士谦家富于财,躬处节俭 B.债家无以偿,皆来致谢 C.至春,又出粮种,分给贫乏 D.开皇八年,终于家,时年六十六 2.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语,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①既见君子,方觉吾徒之不德也 ②吾子皆知,何阴德之有 B.①每以振施为务 ②其后出粟数千石,以贷乡人 C.①士谦家富于财 ②士谦牵置凉处饲之,过于本主 D.①士谦知而固辞,得免 ②士谦闻而出财,补其少者 3.根据文意,下列各句中补出的内容正确的一项是( ) A.赵郡王睿举德行,(睿)称疾不就 B.(本主)望见盗刈其禾黍者,默而避之 C.为(债家)设酒食,对之燔契 D.(己)犹耳鸣,已独闻之,人无知者 4.下列对原文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士谦幼年丧父,对母亲格外孝顺。后来母亲去世,他为母亲服丧,消瘦得只剩下皮包骨头,憔悴不堪。 B.李士谦乐善好施,对州中因办丧事而兄弟分财不均的人家,他常常拿出自己的钱来平息矛盾,使人向善。 C.李士谦对于给他人的恩惠和人们对自己的赞誉常常看得很淡,认为自己的所作所为算不上真正有阴德。 D.李士谦在族人眼中是一位品德高尚的君子,在乡郡百姓的心中威望也很高,故去时甚至有百姓愿代其而亡。 5.用“/”给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赵郡士女闻之莫不流涕曰我曹不死而令李参军死乎会葬者万余人乡人条其行状诣尚书省请先生之谥事寝不行遂相与树碑于墓。 6.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和士开(注:人名)亦重其名,将讽朝廷,擢为国子祭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赵郡农民德之,抚其子孙曰:“此乃李参军遗惠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