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题目。李白传  白,字太白,山东人。母梦长庚星而诞,因以命之。十岁通五经。自梦笔头生花,后天才赡逸。喜纵横,击剑为任侠,轻财好施。更客任城,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题目。李白传  白,字太白,山东人。母梦长庚星而诞,因以命之。十岁通五经。自梦笔头生花,后天才赡逸。喜纵横,击剑为任侠,轻财好施。更客任城,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同步题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题目。李白传
  白,字太白,山东人。母梦长庚星而诞,因以命之。十岁通五经。自梦笔头生花,后天才赡逸。喜纵横,击剑为任侠,轻财好施。更客任城,与孔巢父、韩准、裴政、张叔明、陶沔居徂徕山中,日沉饮,号“竹溪六逸”。
  天宝初,自蜀至长安,道未振,以所业投贺知章,读至《蜀道难》,叹曰:“子,谪仙人也。”乃解金龟换酒,终日相乐。遂荐于玄宗。召见金銮殿,论时事。因奏颂一篇。帝喜,赐食,亲为调羹,诏供奉翰林。尝大醉上前,草诏,使高力士脱靴。力士耻之,摘其《清平调》中飞燕事,以激怒贵妃。帝每欲与官,妃辄阻之。白益傲放,与贺之章、李适之、汝阳王琎、崔宗之、苏晋、张旭、焦遂为“饮酒八仙人”。恳求还山。赐黄金,诏放归。
  白浮游四方,欲登华山,乘醉跨驴经县治,宰不知,怒,引至庭下曰:“汝何人,敢无礼?”白供状不书姓名,曰:“曾令龙巾拭吐,御手调羹,贵妃捧砚,力士脱靴。天子门前,尚容走马;华阴县里,不得骑驴?”宰惊愧,拜谢曰:“不知翰林至此。”白长笑而去。尝乘舟,与崔宗之自采石至金陵,著宫锦袍坐,旁若无人。禄山反,明皇在蜀,永王璘节度东南。白时卧庐山,辟为僚佐。璘起兵反,白逃还彭泽。璘败,累系浔阳狱。初,白游并洲,见郭子仪,奇之,曾救其死罪。至是,郭子仪请官以赎,诏长流夜郎。
  白晚节好黄、老,度牛渚矶,乘酒捉月,沉水中。初,悦谢家青山,今墓在焉。
(节选自人教版普通高中新课程语文读本④,个别字词从其他版本)
1.解释下列句中加粗词的意思。
(1)十岁五经  通:_______      
(2)白傲放  益:_______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以命之       衡上疏陈事
B.所业投贺知章    何面目归汉
C.遂荐玄宗      而君幸赵王
D.白长笑去      天苍苍高也
3.从文中找出体现李白“傲放”个性的一个事例。(用原文回答)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母梦见太白金星而生下李白,所以李白的名字中有“白”字。李白天赋过人,才华横溢。
B.贺知章很欣赏李白的诗才,感叹他是遭贬的仙人。李白后经贺知章的推荐,担任翰林供奉。
C.在朝廷上下,李白都表现出放荡不羁的个性,这说明李白是个决不“摧眉折腰事权贵”的人。
D.郭子仪曾有恩于李白。后来,李白受牵连下狱,郭子仪又请求用自己的官爵来赎免李白的死罪。
5.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帝每欲与官,妃辄阻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宰不知,怒,引至庭下曰。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1)通晓
  (2)更加
2.A
3.示例:(1)尝大醉上前,草诏,使高力士脱靴。
     (2)曾令龙巾拭吐,御手调羹,贵妃捧砚,力士脱靴。
     (3)著宫锦袍坐,旁若无人。(答案不唯一)
4.D
5.译文:(1)皇帝每次想要给李白官做,贵妃总是阻止。
     (2)县令不认识李白,十分生气,派人把李白带到公堂上问道。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穷鬼传
戴名世
  穷鬼者,不知所自起。唐元和中,始依昌黎韩愈。愈久与之居,不堪也。为文逐之,不去,反骂愈。愈死,无所归。流落人间,求人如韩愈者从之,不得。
  阅九百余年,闻江淮之间有被褐先生,其人,韩愈流也,乃不介而谒先生于家。曰:“我故韩愈氏客也,窃闻先生之高义,愿托于门下,敢有以报先生。”先生避席却行大惊女来将奈何麾之去曰子往矣昔韩退之以子故不容于天下,召笑取侮,穷而无归,其《送穷文》可覆视也。子往矣,无累我!无已,请从他人。”
  穷鬼曰:“先生何弃我甚耶?假而他人可从,从之久矣。凡吾所以从先生者,以不肯从他人故也。先生何弃我甚耶!敢请其罪。”
  先生曰:“子以穷为名,其势固足以穷余也。议论文章,开口触忌,则穷于言;上下坑坎,前颠后踬,俯仰跼蹐,左支右吾,则穷于行;蒙尘垢,被刺讥,忧众口,则穷于辩;所为而拂乱,所往而剌谬,则穷于才;声势货利,不足以动众,磊落孤愤,不足以谐俗,则穷于交游。抱其无用之书,负其不羁之气,挟其空匮之身,入所厌薄之世,则在家而穷,在邦而穷。凡女之足以穷吾者,吾不能悉数也,而举其大略焉。”
  穷鬼曰:“先生以是为余罪乎?是则然矣。然余之罪,顾有可矜者,而其功亦有不可没也。吾之所在,而万态皆避之,此先生之所以弃余也。然是区区者,何足以轻重先生?而吾能使先生歌,使先生泣;使先生激,使先生愤;使先生独往独来而游于无穷。凡先生之所云云,固吾之所以效于先生者也,其何伤乎?且韩愈氏迄今不朽者,则余为之也。以故愈亦始疑而终安之。自吾游行天下久矣,无可属者,数千年而得韩愈,又千余年而得先生。以先生之道而向往者,曾无一人,独余慕而从焉。则余之与先生,岂不厚哉!”
  于是,先生与之处,凡数十年,穷甚不能堪,然颇得其功。一日,谓先生曰:“自余之先生也,而先生不容于天下,召笑取侮,穷而无归,徒以余故也,余亦悯焉。顾吾之所以效于先生者,皆以为功于先生也,今已毕致之矣。先生无所用余,余亦无敢久溷先生也。”则起,趋而去,不知所终。
【注】①戴名世:清初桐城人,字田有,一字褐夫,文中被褐先生即指自己。
②为文:指韩愈《送穷文》寓庄于谐,文中韩愈认为被智穷、学穷、文穷、命穷、交穷五鬼缠身。
③剌谬:违背常情、事理。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九百余年 阅:经历
B.然余之罪,顾有可者 矜:自夸
C.无可者 属:嘱托
D.余亦无敢久先生也。 溷:打扰
(2)下列各组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凡吾所以从先生          师,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B.数千年得韩愈              信也,吾兄之盛德夭其嗣乎
C.以先生之道而向往,无一人 寻常巷陌,人道寄奴
D.顾吾之所以效先生者    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赵者……
(3)下列对原文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是一篇寓言式散文,文章借助穷鬼与被褐先生的对话,抒写了作者的不平之意和愤世之情。
B.穷鬼虽穷,却不肯苟且附人,附于被褐先生,是因为九百余年才找到一个像韩愈这样的人。
C.被褐先生之所以要赶走穷鬼,是因为人一旦沾上穷鬼,就会穷于言、穷于行、穷于辩、穷于才、穷于交,时时困窘,事事困窘,于世不容。
D.穷鬼与被褐先生相处几十年,使得先生“召笑取侮,穷而无归”,不能容于天下,终无所用,因而穷鬼不敢久留,匆匆离去。
(4)给文中加波浪线句断句
先 生 避 席 却 行 大 惊 女 来 将 奈 何 麾 之 去 曰 子 往 矣 昔 韩 退 之 以 子 故 不 容于 天 下
(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凡女之足以穷吾者,吾不能悉数也,而举其大略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于是,先生与之处,凡数十年,穷甚不能堪,然颇得其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问题。
  孟子见梁惠王。王曰:“叟!不员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
  孟子对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王曰,‘何以利吾国?’ 大夫曰,‘何以利吾家?’土庶人曰,‘何以利吾身?’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万乘之国,弑其君者,必千乘之家;千乘之国,弑其君者,必百乘之家。万取千焉,千取百焉,不为不多矣。苟为后义而先利,不夺不餍。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王亦曰仁义而已矣,何必曰利?”
  梁惠王曰:“寡人愿安承教。”
  孟子对曰:“***人以梃与刃,有以异乎:?”
  曰:“无以异也。”
  “以刃与政,有以异乎?”
  曰:“无以异也。”
  曰:“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此率兽而食人也!兽相食,且人恶之;为民父母,行政,不免于率兽而食人,恶在其为民父母也?仲尼曰:‘始作俑者,其无后乎!’为其象人而用之也。如之何其使斯民饥而死也?”
  梁惠王曰:“晋国,天下莫强焉,叟之所知也。及寡人之身,东败于齐,长子死焉;西丧地于秦七百里;南辱于楚。寡人耻之,愿比死者一洒之,如之何则可?”
  孟子对曰;“地方百里而可以王。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可使制梃以达秦楚之坚甲利兵矣。
  “彼夺其民时,使不得耕耨以养其父母。父母冻饿,兄弟妻子离散,彼陷溺其民,王往而征之,夫谁与王敌?故曰:‘仁者无敌。’王请勿疑!” (节选自《孟子·梁惠王上》)
【注释】①亦:这里是“只”的意思。 ②土庶人:土和庶人。庶人即老百姓。 ③交征:互相争夺。征,取。  ④万乘、千乘、百乘:古代用四匹马拉的一辆兵车叫一乘,诸侯国的大小以兵车的多少来衡量。⑤安:乐意。⑥比:替,为;一:全,都;洒:洗刷。全句说,希望为全体死难者报仇雪恨。 ⑦地方百里:方圆百里的土地。 ⑧易耨:及时除草。易,疾,速,快;耨,除草。
1.下列各项中加粗词语的解释,有错的一项是(    )
A.不夺不  餍:满足
B.且人之  恶:凶恶
C.天下莫焉  强:强大
D.彼其民时  夺:剥夺
2.下列各项中,加粗虚词的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人梃与刃/申之孝悌之义
B.为象人而用之也/非我爱财而易之以羊也
C.南辱楚/王无异百姓之以王为爱也
D.王往征之/尽心力为之
3.下列各项是对所选文段的分析,有错的是(    )
A.梁惠王问利,而孟子认为,应重义轻利,否则天人人争利,必以下犯上,国家就危险了。
B.孟子认为,人君应该行政,应该重视仁义,不能够率兽而食人,使自己的臣民饥饿而死。
C.梁惠王问怎样才能为死去的儿子报仇,孟子认为应施仁政,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
D.孟子认为,一国之君只有施行仁政,百姓才能坚守孝悌忠信,这样的国家才能天下无敌。
4.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王亦曰仁义而已矣,何必曰利?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可使制梃以达秦楚之坚甲利兵矣。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建陵侯卫绾者,代大陵人也。绾以戏车为郎,事文帝,功次迁为中郎将,醇谨无他。孝景为太子时,召上左右饮,而绾称病不行。文帝且崩时,属孝景曰: “绾长者,善遇之。”及文帝崩,景帝立,岁余不诮呵绾,绾日以谨力。
  景帝幸上林,诏中郎将参乘,还而问曰:“君知所以得参乘乎?”绾曰:“臣从车士幸得以功次迁为中郎将,不自知也。”上问曰:“吾为太子时召君,君不肯来,何也?”对曰:“死罪,实病。”上赐之剑。绾曰:“先帝赐臣剑凡六,剑,不敢奉诏。”上曰:“剑,人之所施易,独至今乎?”绾曰:“具在。”上使取六剑,剑尚盛,未尝服也。郎官有谴,常蒙其罪,不与他将争;有功,常让他将。上以为廉,忠实无他肠,乃拜绾为河间王太傅。吴楚反,诏绾为将,将河间兵击吴楚,有功,拜为中尉。三岁,以军功,孝景前六年中封绾为建陵侯。
  其明年上废太子诛栗卿之属上以为绾长者不忍乃赐绾告归而使郅都治捕栗氏既已上立胶东王为太子召绾拜为太子太傅久之迁为御史大夫。五岁,代桃侯舍为丞相,朝奏事如职所奏。然自初官以至丞相,终无可言。天子以为敦厚,可相少主,尊宠之,赏赐甚多。
  为丞相三岁,景帝崩,武帝立。建元年中,丞相以景帝疾时诸官囚多坐不辜者,而君不任职,免之。其后绾卒,子信代.坐酎金失侯。
  ①酎金 :诸侯于宗庙祭祀时献金助祭 (选自《史记·卫绾列传》)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功迁为中郎将/次:依次
B.河间兵击吴楚/将:统率
C.常他将/让:责备
D.酎金失侯/坐:因……犯罪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绾称病不行/青,取之于蓝,青于蓝
B.拜绾为河间王太傅/度我至军中,公
C.上赐剑/爱其子,择师而教
D.军功,孝景前六年中封绾为建陵侯/赵王岂一璧之故欺秦耶
3.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卫绾“醇谨敦厚”的一组是(     )
①召上左右饮,而绾称病不行   
②有功,常让他将  
③岁余不诮呵绾,绾日以谨力
④代桃侯舍为丞相,朝奏事如职所奏    
⑤绾以戏车为郎,事文帝,功次迁为中郎将
⑥丞相以景帝疾时诸官囚多坐不辜者,而君不任职,免之
A.①③⑤      
B.①②④       
C.①⑤⑥         
D.③④⑥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卫绾历任文、景、武三朝,为人敦厚谨慎。文帝时,有一次太子召请文帝左右近臣宴饮,绾借口生病推辞。
B.景帝曾想赐给卫绾一把宝剑,被卫绾回绝。卫绾不与人争功,景帝认为他忠诚正直。后因平叛有功而得以提升,又因军功而被封为建陵侯。
C.卫绾曾做太子太傅,后来代替桃侯刘舍做了丞相,他在朝廷上奏事,只举职分内例行的事上奏。从他开始做官直至位居丞相,终究无所建树,亦无过错。
D.武帝即位后,卫绾因在景帝卧病时曾滥***无辜而被免去了官职。
5.断句
其明年上废太子诛栗卿之属上以为绾长者不忍乃赐绾告归而使郅都治捕栗氏既已上立胶东王为太子召绾拜为太子太傅久之迁为御史大夫。
6.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上使取六剑,剑尚盛,未尝服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丞相以景帝疾时诸官囚多坐不辜者,而君不任职,免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5题。武昌九曲亭记
 [宋] 苏  辙

         子瞻迁于齐安,庐于江上。齐安无名山,而江之南武昌诸山,陂陁蔓延,涧谷深密。中有浮图精舍,西曰西山,东曰寒溪。依山临壑,隐蔽松枥,萧然绝俗,车马之迹不至。每风止日出,江水伏息,子瞻杖策载酒,乘渔舟,乱流而南。山中有二三子,好客而喜游。闻子瞻至,幅巾迎笑,相携徜徉而上。穷山之深,力极而息,扫叶席草,酌酒相劳。意适忘反,往往留宿于山上。以此居齐安三年,不知其久也。
        然将适西山,行于松柏之间,羊肠九曲,而获小平。游者至此必息,倚怪石,荫茂木,俯视大江,仰瞻陵阜,旁瞩溪谷,风云变化,林麓向背,皆效于左右。有废亭焉,其遗址甚狭,不足以席众客。其旁古木数十,其大皆百围千尺,不可加以斤斧。子瞻每至其下,辄睥睨终日。一旦大风雷雨,拔去其一,斥其所据,亭得以广。子瞻与客入山视之,笑曰:“兹欲以成吾亭邪?”遂相与营之。亭成,而西山之胜始具。子瞻于是最乐。
        昔余少年,从子瞻游。有山可登,有水可浮,子瞻未始不褰裳先之。有不得至,为之怅然移日。至其翩然独往,逍遥泉石之上,撷林卉,拾涧实,酌水而饮之,见者以为仙也。盖天下之乐无穷,而以适意为悦。方其得意,万物无以易之。及其既厌,未有不洒然自笑者也。譬之饮食,杂陈于前,要之一饱,而同委于臭腐。夫孰知得失之所在?惟其无愧于中,无责于外,而姑寓焉。此子瞻之所以有乐于是也。
         注:①齐安:即黄州,今湖北黄冈。宋神宗元丰三年,苏轼遭陷害被贬黄州。②陂陁()蔓延:山势高低起伏,连绵不断。③褰裳:提起衣服。
1.写出下列加线的词在句子中的意思。
(1)子瞻杖策载酒____________
(2)酌酒相____________  
(3)然将西山____________  
(4)西山之始具____________
2.下列各句中加线的词用法其它三项的是(      )
A.子瞻迁于齐安,于江上。
B.闻子瞻至,幅迎笑。
C.北虽敬,实则愤怒。
D.妾不帛,马不食粟。
3.用现代汉语解释下面的句子。
(1)穷山之深,力极而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有废亭焉,其遗址甚狭,不足以席众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各项中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武昌诸山中的西山和寒溪,风景秀美,吸引苏轼屡次前往。
B.苏轼到齐安后,徜徉山水,结交朋友,保持着他一贯的豁达洒脱。
C.苏轼营建九曲亭的初衷是为了让上山的老百姓能够有一个小憩的场所。
D.苏轼在原来废亭遗址上伐树辟地,九曲亭因此得以完工。
5.请比较本文与《前赤壁赋》主旨的异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5 题。六国论(节选)
  [清] 李祯
        宋二苏氏论六国徒事割地赂秦,自弱、取夷灭,不知坚守纵约;齐、楚、燕、赵不知佐韩、魏以摈秦:以为必如是,而后秦患可纾。
        夫后世之所以恶秦者,岂非以其暴邪?以余观之,彼六国者皆欲为秦所为,未可专以罪秦也。当是时,东诸侯之六国也,未有能愈于秦者也;其溺于攻伐,习于虞诈,强食而弱肉者,视秦无异也。兵连祸结,曾无虚岁。向使有擅形便之利如秦者,而又得天助焉,未必不复增一秦也。惟其终不克为秦之所为,是以卒自弱,而取夷灭。彼六国相图以攻取,相尚以诈力。而衡人方日挟强秦之威柄,张喙而恐喝之,即贤智如燕昭者,犹且俯首听命,谢过不遑,乃欲责以长保纵亲,以相佐助,岂可得哉!
        所以然者,何也?则以误于欲为秦之所为也。六国皆欲为秦之所为,而秦独为之,而遂焉者,所谓得天助云尔。嗟夫!自春秋以来,兵祸日炽;迄乎战国,而生民之荼毒,有不忍言者。天之爱民甚矣,岂其使六七君者,肆于人上,日驱无辜之民,胼手胝足、暴骸中野,以终刘①于虐乎?其必不尔矣!是故秦不极强,不能灭六国而帝,不帝,则其恶未极,其恶未盈,亦不能以速亡。凡此者,皆天也,亦秦与六国之自为之也。后之论者,何厚于六国而必为之图存也哉!
        曰:“若是,则六国无术以自存乎?”曰:奚为其无术也。焉独存,虽王可也。孟子尝以仁义说梁、齐之君矣,而彼不用也,可慨也夫!
        注:刘:***戮。
1 .文章第二段中说六国“皆欲为秦所为”,具体指的是              
2 .对“夫后世之所以恶秦者,岂非以其暴邪”一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那些后世讨厌秦国的人,难道不是因为秦国的残暴吗?
B .后世的人憎恶秦国的原因,难道不是秦国的残暴和邪恶吗?
C .那些后世的人讨厌秦国的原因,难道不是因为秦国的暴力吗?
D .后世的人憎恨秦国的原因,难道不是因为秦国的暴政吗?
3 .从文中看,苏洵、苏辙以及作者认为六国灭亡的原因分别是(用自己的话概括)
苏洵的观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苏辙的观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者的观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对本文写作特点的分析,下列错误的一项是:(      )
A .本文开头用苏洵、苏辙的观点作为铺垫,借此引出自己的议论。
B .本文的主题是在六国为秦所灭和秦朝速亡的历史事实上揭示出来的。
C .本文在观点上与“宋二苏氏”的观点针锋相对,是一篇典型的驳论文。
D .本文在论证过程中以说理为主,用例则以概括性的事例为主,较为简洁。
5.作者在阐述秦灭六国一统天下时,用了一个“帝”字;在结尾阐述六国自存之道时,用了一个“王”字。结合本文的内容,简述这两个字内涵上的区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