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的小题。  严绶,蜀人。大历中登进士第,累佐使府。贞元中,由侍御史充宣翕团练副使,深为其使刘赞委遇,政事多所咨访。十二年,赞卒,绶掌宣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的小题。  严绶,蜀人。大历中登进士第,累佐使府。贞元中,由侍御史充宣翕团练副使,深为其使刘赞委遇,政事多所咨访。十二年,赞卒,绶掌宣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广东省模拟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的小题。
  严绶,蜀人。大历中登进士第,累佐使府。贞元中,由侍御史充宣翕团练副使,深为其使刘赞委遇,政事多所咨访。十二年,赞卒,绶掌宣歙留务,倾府藏以进献,由是有恩,召为尚书刑部员外郎。
  未几,河东节度使李说婴疾,行军司马郑儋代综军政;既而说卒,因授儋河东节度使。儋既为帅,德宗选朝士可以代儋为行军司马者。因绶前日进献,上颇记之,故命检校司封郎中,充河东行军司马。元和元年,杨惠琳叛于夏州,刘辟叛于成都,绶表请出师讨伐。绶悉选精甲,付牙将李光颜兄弟,光颜累立战功,蜀、夏平。绶在镇九年,以宽惠为政,士马蕃息,境内称治。
  绶虽名家子,为吏有方略,然锐于势利,不存名节,人士以此薄之。尝预百僚廊下食上令中使马江朝赐樱桃绶居两班之首在方镇时识江朝叙语次不觉屈膝而拜是日为御史所劾绶待罪于朝命释之翌日责江朝降官一等。寻出镇荆南,进封郑国公。有溆州蛮首张伯靖者,***长吏,据辰、锦等州,连九洞以自固,诏绶出兵讨之。绶遣部将李忠烈赍书晓谕,尽招降之。
  九年,吴元济叛,朝议加兵,以绶有弘恕之称,可委以戎柄,乃授山南东道节度使,寻加淮西招抚使。绶自帅师压贼境,无威略以制寇;到军日,遽发公藏以赏士卒,累年蓄积,一旦而尽。又厚赂中贵人以招声援。师徒万余,闭壁而已,经年无尺寸功。裴度见上,屡言绶非将帅之才,不可责以戎事,乃拜太子少保代归。久之,进位太傅,食封至三千户。《旧唐书·列传第九十六》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河东节度使李说疾/婴:被……所缠
B.士马息,境内称治/蕃:增多
C.绶请出师讨伐/表:表示
D.绶自师压贼境/帅:率领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①连九洞自固/②不可责戎事
B.①授儋河东节度使/②绶前日进献
C.①以绶有弘恕称/②久,进位太傅
D.①授山南东道节度使/②拜太子少保代归
3.下列各句组中,全都能直接表现严绶“为吏有方略”的一组是(      )
①深为其使刘赞委遇
②倾府藏以进献
③绶悉选精甲,付牙将李光颜兄弟
④绶在镇九年,以宽惠为政
⑤绶遣部将李忠烈赍书晓谕,尽招降之
⑥厚赂中贵人以招声援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③④⑤
D.①②⑥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A.严绶在担任宣翕团练副使时很受团练使刘赞的重用,刘赞死后,他倾尽自己所有的财物向皇上进献,因此受到恩宠,入朝当官。
B.在挑选可以代替行军司马郑儋的职务的人选时,皇上想起了前日进献的严绶,于是让他充任了河东行军司马。
C.严绶虽然是名家子弟,做官有方略,但因为他对势利的人很严厉,不在意自己的名节,因此受到士人的鄙视。
D.严绶在率兵讨伐叛军吴元济时,因他本非将帅之才,既无威望又缺乏军事谋略,一整年没有立正一点功劳,最后被撤职而回。
5.断句和翻译。
⑴用“/”给下面的文段断句。尝预百僚廊下食上令中使马江朝赐樱桃绶居两班之首在方镇时识江朝叙语次不觉屈膝而拜是日为御史所劾绶待罪于朝命释之翌日责江朝降官一等
⑵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儋既为帅,德宗选朝士可以代儋为行军司马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到军日,遽发公藏以赏士卒,累年蓄积,一旦而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C
2.D
3.C
4.B
5.⑴尝预百僚廊下食/上令中使马江朝赐樱桃/绶居两班之首/在方镇时识江朝/叙语次/不觉屈膝而拜/是日/为御史所劾/绶待罪于朝/命释之/翌日/责江朝/降官一等
  ⑵①郑儋担任节度使(统帅)以后,德宗挑选可以接替郑儋做行军司马的朝官。
   ②(严绶)到达军中那天,立即散发官府储藏的财物来赏赐士兵,多年的积蓄,在一日里(或:一下子)被用尽。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4题。    辛弃疾字幼安,齐之历城人。时虞允文当国,帝锐意恢复,弃疾因论南北形势及晋汉人才,持论劲直。以讲和方定,议不行。留守叶衡雅重之。衡入相,力荐弃疾慷慨有大略,召见。寻知潭洲兼湖南安抚。乃度马殷营垒故基,起盖砦栅,招步军二千人,马军五百人。先以缗钱五万于广西买马五百匹,诏广西安抚司岁带买三十匹。时枢府有不乐之者,数沮挠之,弃疾行愈力,卒不能夺。经度费巨万计,弃疾善斡旋,事皆立办。议者以聚敛闻,降御前金字牌,俾日下住罢,弃疾受而藏之,出责监办者,期一月飞虎营栅成,违坐军制。如期落成,开陈本末,绘图缴进,上遂释然。时秋霖几月,所司言造瓦不易,问:“须瓦几何?”曰:“二十万”。弃疾曰:“勿忧。”令厢官自官舍神祠外,应居民家取沟檐瓦二十,不二日皆具,僚属叹伏。军成,雄镇一方,为江上诸军之冠。时江右大饥,诏任责荒政。始至,榜通衢曰:“闭籴者配,强籴者斩。”次令尽出公家官钱银器,召吏民各举有干实者,量借钱物,逮其责领运籴,不取子钱,期终月至城下发粜。于是连樯而至,其直自减,民赖以济。时信守谢源明乞米救助,幕属不从,弃疾曰:“均为赤子,皆王民也。”即以米舟十之三予信。帝嘉之,进一秩。以言者落职。 
  弃疾雅善长短句,悲壮激烈。有《稼轩集》行世。咸淳间,史馆校勘谢枋得过弃疾墓旁僧舍,有疾声大呼于堂上,若鸣其不平,自昏暮至三鼓不绝声,枋得秉烛作文,旦且祭之,文成而声始声。德佑初,枋得请于朝,加赠少师,谥忠敏。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时虞允文国       当:主持
B.一月飞虎营栅成     期:满,整
C.召吏民各举有干实者    干实:真实才干
D.逮其责领运籴,不取子钱  子钱:利息
2.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明辛弃疾“有大略”的一组是(     )
①经度费巨方计,弃疾善斡旋,事皆立办     ②应居民家取沟檐瓦二十,不二日皆具
③军成,雄镇一方,为江上诸军之冠       ④即以米舟十之三予信
⑤逮其责令运籴,不取子钱,期终月至城下发籴  ⑥弃疾雅善长短句,悲壮激烈
A.①③⑥
B.②④⑥
C.①②⑤
D.③④⑤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辛弃疾任职湖南时,顶住各方压力,甚至冒着违抗上命的危险,终于如期盖好了部队的营房。
B.辛弃疾通过抑制奸商稳定粮价、发放无息贷款扩大粮源等措施,较好地完成了江西的赈灾工作。
C.辛弃疾虽然有济世报国的宏伟报负,但因生不逢时,他的政治军事才干却一直没有施展的机会。
D.文章结尾,尽管有些迷信色彩,但却含蓄地表露了作者对辛弃疾壮志未酬,怀才不遇的同情。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粗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时枢府有不乐之者,数沮挠之,弃疾行愈力,卒不能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始至,榜通衢曰:“闭籴者配,强籴者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于是连樯而至,其直自减,民赖以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文言文,完成下面的题。
  夏原吉,字维哲,其先德兴人。父时敏,官湘阴教谕,遂家焉。原吉早孤,力学养母。以乡荐入太学,选入禁中书制诰。诸生或喧笑,原吉危坐俨然。太祖诇而异之,擢户部主事,成祖即位,转左侍郎。浙西大水,有司治不效。永乐元年命原吉治之。原吉布衣徒步,日夜经画,盛暑不张盖,曰:“民劳,吾何忍独适。”事竣,还京师。七年,帝北巡,命兼摄行在礼部、兵部、都察院事。有二指挥冒月廪,帝欲斩之。原吉曰:“非律也,假实为盗,将何以加?”乃止。……(宣宗)三年,从北巡。帝取原吉橐糗尝之,笑曰;“何恶也?”对曰:“军中犹有馁者。”帝命赐以大官之馔,且犒将士。原吉有雅量,人莫能测其际。同列有善,即采纳之。或有小过,必为之掩覆。吏污所服金织赐衣,原吉曰:“勿怖,污可浣也。”又有污精微文书者,吏叩头请死。原吉不问,自入朝引咎,帝命易之。吕震尝倾原吉。震为子请官,原吉以震在“靖难”时有守城功,为之请。平江伯陈瑄初亦恶原吉,原吉顾时时称瑄才。或问原吉:“量可学乎?”曰:“吾幼时,有犯未尝不怒。始忍于色,中忍于心,久则无可忍矣。”尝夜阅爰书,抚案而叹,笔欲下辄止。妻问之,曰:“此岁终大辟奏也。”与同列饮他所,夜归值雪,过禁门,有欲不下者。原吉曰:“君子不可以冥冥堕行。”其慎如此。
  [注]:①诇(xiòng):暗中观察 ②爰(yuán)书:记录囚犯口供的文书。③大辟:死刑。
1.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原吉危坐俨然(端正地坐着)
B.原吉时时称瑄才(照顾)
C.吕震尝原吉(排挤 )
D.原吉布衣徒步,日夜经画(治理谋划)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乡荐入太学,选入禁中书制诰/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予人
B.太祖诇异之/惜其用武不终也
C.同列有善,采纳之/项伯入见沛公
D.帝命赐以大官之馔,犒将士/君尝为晋君赐矣
3.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民劳,吾何忍独适【理解】:百姓劳苦,我怎么忍心独自安适
B.原吉有雅量,人莫能测其际【理解】夏原吉有高雅气量,人们不能估测他的气量有多大 
C.原吉不问,自入朝引咎【理解】:夏原吉不追究,自己入朝请求辞职
D.始忍于色,中忍于心,久则无可忍矣【理解】:起初在脸色上忍耐,后来在内心忍耐,时间长了就没有需要忍耐的了
4.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都能表现夏原吉“有雅量”的一组是(    )
①盛暑不张盖
②帝取原吉橐糗尝之,笑曰:“何恶也?”
③或有小过,必为之掩覆
④勿怖,污可浣也
⑤原吉以震在“靖难”时有守城功,为之请⑥尝夜阅爰书,抚案而叹,笔欲下辄止
A.①③⑥
B.②④⑥
C.③④⑤
D.①②⑤
5.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夏原吉在太学读书被选入宫中写皇帝诏令,表现严肃认真,明太祖认为他与众不同,提拔他为户部主事。
B.夏原吉到浙西治理洪水,与民同劳苦。后来皇帝要将两个冒领俸米的禁卫军官斩首,夏原吉则直言劝谏皇帝应按法律办事。
C.夏原吉待人宽厚,能纳人之善,容人之过。对于反对自己的人,也能为他办该办的事,实事求是地称赞他的才能。
D.夏原吉在审阅判定死刑类案子时慎之又慎。一次外出饮酒,夜归遇雪,过宫门没下马,为此他检查了自己的行为。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愚人食盐》,完成下面的题。
  昔有愚人至于他家,主人与食,嫌淡无味。主人闻已,更为益盐。既得盐美,便自念言:“所以美者,缘有盐故,少有尚尔,况复多也!”愚人无智,便空食盐。食已口爽,返为其患。
  譬彼外道,闻节饮食,可以得道,即便断食,或经七日,或十五日,徒自困饿,无益于道,如彼愚人,以盐美故,而空食之,致令口爽,此亦复尔。
1.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主人闻已,更为盐(增加)
B.所以美者,缘有盐故(……的原因)
C.少有尚,况复多也(这样 )
D.经七日,或十五日(或者)
2.结合《愚人食盐》这则寓言的寓意,联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要求不少于200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的题。
  孙盛,字安国,太原中都人。祖楚,冯翊太守。父恂,颍川太守。恂在郡遇贼,被害。盛年十岁,避难渡江。及长,博学,善言名理。于时殷浩擅名一时,与抗论者,惟盛而已。盛尝诣浩谈论,对食,奋掷麈尾,毛悉落饭中,食冷而复暖者数四,至暮忘餐,理竟不定。盛又著医卜及《易象妙于见形论》,浩等竟无以难之,由是遂知名。
  起家佐著作郎,以家贫亲老,求为小邑,出补浏阳令。太守陶侃请为参军。庾亮代侃,引为征西主簿,转参军。时丞相王导执政,亮以元舅居外,南蛮校尉陶称谗构其间,导、亮颇怀疑贰。盛密谏亮曰:“王公神情朗达,常有世外之怀,岂肯为凡人事邪!此必佞邪之徒欲间内外耳。”亮纳之。庾翼代亮,以盛为安西谘议参军,寻迁廷尉正。
  会桓温代翼,留盛为参军,与俱伐蜀,军次彭模,温自以轻兵入蜀,盛领赢老辎重在后,贼数千忽至,众皆遑遽。盛部分诸将,并力距之,应时败走。蜀平,赐爵安怀县侯,累迁温从事中郎。从入关平洛,以功进封吴昌县侯,出补长沙太守。以家贫,颇营资货,部从事至郡察知之,服其高名而不劾之。盛与温笺,而辞旨放荡,称州遣从事观采风声,进无威凤来仪之美,退无鹰鹯搏击之用,徘徊湘川,将为怪鸟。温得盛笺,复遣从事重案之,脏私锒籍,槛车收盛到州,舍而不罪。累迁秘书监,加给事中。年七十二卒。
  盛笃学不倦,自少至老,手不释卷。著《魏氏春秋》、《晋阳秋》,并造诗赋论难复数十篇。《晋阳秋》词直而理正,咸称良史焉。既而桓温见之,怒谓盛子曰:“枋头诚为失利,何至乃如尊君所说!若此史遂行,自是关君门户事。”其子遽拜谢,谓请删改之。时盛年老还家,性方严有轨宪,虽子孙斑白,而庭训愈峻。至此,诸子乃共号泣稽颡,请为百口切计。盛大怒。诸子遂尔改之。盛写两定本,寄于慕容俊。太元中,孝武帝博求异闻,始于辽东得之,以相考校,多有不同,书遂两存。(《晋书·卷八十二》,有删改)
  【注】①麈尾:古人闲谈时执以驱虫、掸尘的一种工具。清谈时挥麈尾是玄学名士追求风神的表现。②稽颡:古代一种跪拜礼,屈膝下拜,以额触地.表示极度的虔诚。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与论者,惟盛而已/抗:对等
B.浩等竟无以之/难:诘问
C.复遣从事重之/案:拟定
D.其子遽拜/谢:谢罪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食冷复暖者数四/君子博学日参省乎己
B.俱伐蜀,军次彭模/秦伯说,郑人盟
C.功进封吴昌县侯/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D.请百口切计/天下笑者,何也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孙盛善于言辞,明辨事理,不畏权威,和当时名人殷浩辩论时,挥洒自如,忘记了吃饭,最终也不能有定论。
B.孙盛能够明辨是非,当王导和庾亮之间产生猜忌时,劝告庾亮不要听信邪佞小人的挑拨,化解了双方的矛盾。
C.孙盛认为州里派遣的官员缺乏应有的风神气度,致信桓温,桓温重新委派了人员,将贪赃枉法者押回了州里。
D.桓温认为孙盛在《晋阳秋》中对枋头之战的记录过于夸耀,很是生气,要求孙盛的儿子立即删掉不实的说法。
4.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王公神情朗达,常有世外之怀,岂肯为凡人事邪!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时盛年老还家,性方严有轨宪,虽子孙班白,而庭训愈峻。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朝鲜王满者,故燕人也。自始全燕时尝略属真番、朝鲜,为置吏,筑鄣塞。秦灭燕,属辽东外徼。汉兴,为其远难守,复修辽东故塞,至浿水为界,属燕。燕王卢绾反,入匈奴,卫满亡命,聚党千馀人,魋结蛮夷服而东走出塞,渡浿水,居秦故空地上下鄣,稍役属真番、朝鲜蛮夷及故燕、齐亡命者王之,都王险。   
  会孝惠、高后时天下初定,辽东太守即约满为外臣,保塞外蛮夷,无使盗边;诸蛮夷君长欲入见天子,勿 得禁止。以闻,上许之,以故满得兵威财物侵降其旁小邑,真番、临屯皆来服属,方数千里。   
  天子募罪人击朝鲜。其秋,遣楼船将军杨仆从齐浮渤海;兵五万人,左将军荀彘出辽东:讨右渠。右渠发兵距 险。左将军卒正多率辽东兵先纵,败散,多还走,坐法斩。楼船将军将齐兵七千人先至王险。右渠城守,窥知楼船军少,即出城击楼船,楼船军败散走。将军杨仆失其众,遁山中十馀日,稍求收散卒,复聚。左将军击朝鲜浿水西军,未能破自前。   
  天子为两将未有利,乃使卫山因兵威往谕右渠。右渠见使者顿首谢:“原降,恐两将诈***臣;今见信节,请服降。”遣太子入谢,献马五千匹,及馈军粮。人众万馀,持兵,方渡浿水,使者及左将军疑其为变,谓太子已服降,宜命人毋持兵。太子亦疑使者左将军诈***之,遂不渡浿水,复引归。   
  左将军素侍中,幸,将燕代卒,悍,乘胜,军多骄。楼船将齐卒,入海,固已多败亡;其先与右渠战,因辱亡卒,卒皆恐,将心惭,其围右渠,常持和节。左将军急击之,朝鲜大臣乃阴间使人私约降楼船,往来言,尚未肯决。左将军数与楼船期战,楼船欲急就其约,不会;左将军亦使人求间郤降下朝鲜,朝鲜不肯,心附楼船:以故两将不相能。左将军心意楼船前有失军罪,今与朝鲜私善而又不降,疑其有反计,未敢发。天子曰将率不能,前使卫山谕降右渠,右渠遣太子,山使不能剸决,与左将军计相误,卒沮约。今两将围城,又乖异,以故久不决。使 济南太守公孙遂往之,有便宜得以从事。遂至,左将军曰:“朝鲜当下久矣,不下者有状。”言楼船数期不会,具以素所意告遂,曰:“今如此不取,恐为大害,非独楼船,又且与朝鲜共灭吾军。”遂亦以为然,而以节召楼船将军入左将军营计事,即命左将军麾下执捕楼船将军,并其军,以报天子。 
  左将军已并两军,即急击朝鲜。遂定朝鲜。(选自《史记·朝鲜列传》)
1.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稍役属真番 役属:役使
B.多还走,坐法斩 坐法:犯法被***
C.今见信节,请服降 信节:表示诚信的符节
D.有便宜得以从事 从事:跟从做事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汉兴,其远难守       卒相与欢,刎颈之交
B.朝鲜蛮夷及故燕、齐亡命者王 夫晋,何厌
C.今与朝鲜私善又不降     信也,吾兄之盛德夭其嗣乎
D.使者及左将军疑为变     围之不继,吾还也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汉朝建国后,因为朝鲜离得远,难以防守,所以重新修复辽东郡从前的那些关塞,一直到浿水为界,属燕国管辖。后来卫满称王,建都在王险城。 
B.汉朝天子下令分两路攻打朝鲜。楼船将军渡过渤海进攻,左将军荀彘率兵从辽东郡进攻。结果楼船将军的军队失败,杨仆将军攻击驻守浿水西边的朝鲜军队,也未能从前面攻破敌军。 
C.天子因为两将军没能取得军事胜利,就派卫山明谕右渠。右渠就派遣太子去汉朝谢罪,太子怀疑汉朝使者和左将军要欺骗和***害自己,就不再渡河,又回去了。
D.左将军多次约楼船将军进攻朝鲜,楼船将军想与朝鲜达成降约,所以不派兵与左将军会合。公孙遂就用符节召楼船将军来命令捉拿楼船将军,并把他的军队合并到左将军手下,终于平定了朝鲜。
4.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会孝惠、高后时天下初定,辽东太守即约满为外臣,保塞外蛮夷,无使盗边;
                                                                                                                                                 
(2)右渠城守,窥知楼船军少,即出城击楼船,楼船军败散走。
                                                                                                                                                 
(3)今如此不取,恐为大害,非独楼船,又且与朝鲜共灭吾军。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