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的题。 张中彦,字才甫,中孚弟。少以父任仕宋,为泾原副将,知德顺军事。睿宗经略陕西,中彦降,除招抚使。授彰武军承宣使,为本路兵马钤辖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河北省模拟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的题。 张中彦,字才甫,中孚弟。少以父任仕宋,为泾原副将,知德顺军事。睿宗经略陕西,中彦降,除招抚使。授彰武军承宣使,为本路兵马钤辖,迁都总管。 宋将关师古围巩州,与秦凤李彦琦会兵攻之。王师下饶风关,得金、洋诸州,以中彦领兴元尹,抚辑新附。师还,代彦琦为秦凤经略使。秦州当要冲而城不可守,中彦徙治北山,因险为垒,今秦州是也。筑腊家诸城,以扼蜀道。帅秦凡十年,改泾原路经略使,知平凉府。 朝廷以河南、陕西赐宋,中孚以官守随例当留关中。熙河经略使慕洧谋入夏,将窥关、陕,中彦与怀庆赵彬会两路兵讨之,洧败入于夏。中彦与兄中孚俱至临安,被留,以为龙神卫四厢都指挥使,清远军承宣使,提举佑神观,靖海军节度使。 皇统初,恢复河南,诏征中彦兄弟北归,为静难军节度使,历彰化军、凤翔尹,改尹庆阳,兼庆原路兵马都总管、宁州刺史。宗室宗渊殴死僚佐梁郁。郁远人,家贫无能赴告者。中彦力为正其罪,竟置于法。改彰德军节度使,均赋调法,奸豪无所蔽匿,人服其明。 逾年,除南京留守。时淮楚用兵,土民与戍兵杂居,讼牒纷纭,所司皆依违不决。中彦得戍兵为盗者,悉论如法,帅府怒其专决,劾奏之,朝廷置而不问。秩满,转真定尹兼河北西路兵马都总管。未几,致仕,西归京兆。明年,起为临洮尹兼熙秦路兵马都总管。巩州刘海构乱,既败,籍民之从乱者数千人,中彦惟论为首者戮之。 西羌吹折、密臧、陇逋、庞拜四族恃险不服,使侍御史沙醇之就中彦论方略,中彦曰:“此羌服叛不常,若非中彦自行,势必不可。”即至积石达南寺,酋长四人来,与之约降,事遂定,赏而遣之。还奏,上大悦,遣张汝玉驰驿劳之,赐以球文金带,用郊恩加仪同三司。以疾卒官,年七十五。百姓哀号辍市,立像祀之。(节选自《金史·张中彦传》)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以中彦领兴元尹 领:兼任 B.秦州当要冲而城不可守 当:阻挡 C.中彦力为正其罪,竟置于法 竟:最终 D.所司皆依违不决 决:判决 2.下列各组句子中均能表现张中彦公正严明的一组是( ) ①筑腊家诸城,以扼蜀道 ②中彦力为正其罪,竟置于法 ③均赋调法,奸豪无所蔽匿 ④讼牒纷纭,所司皆依违不决 ⑤中彦得戍兵为盗者,悉论如法 ⑥与之约降,事遂定,赏而遣之 A.①③④ B.②③⑤ C.②④⑥ D. ①⑤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张中彦最初在宋朝为官,但是后来投降了金朝并被委以重任,同驻守在秦凤的李彦琦联合进攻宋军,并攻陷了金、洋等多个州郡。 B.张中彦在任秦凤经略使的时候展示出了其杰出的军事才能,他能够准确根据地势的有利形势修筑城堡,使自己在防守中有险可据。 C.在金朝将河南、陕西归还给宋朝之后,张中彦和兄长一起归附宋朝并在宋朝任职,直到后来金兵恢复河南,张中彦兄弟被迫又回到金朝。 D.张中彦在处理同羌族的关系方面很有威信,他亲自约见羌族四位酋长,顺利同其约定招降办法,很快解决了四族不服管辖的事情。 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籍民之从乱者数千人,中彦惟论为首者戮之。 (2)此羌服叛不常,若非中彦自行,势必不可。 |
答案
1.B 2.B 3.C 4.(1)统计跟从作乱的百姓有数千人,张中彦只是给为首的论罪并处死了他。 (2)这些羌人服从反叛没有常性,如果不是我中彦亲自前去,这种形势一定不能解决。 |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问题。 孔子之后三十八世,有孙曰戣,字君严,事唐为尚书左丞。年七十三,三上书去官。天子以为礼部尚书,禄之终身,而不敢烦以政。吏部侍郎韩愈常贤其能,谓曰:“公尚壮,上三留,奚去之果?”曰:“吾敢要君?吾年至,一宜去;吾为左丞,不能进退郎官,唯相之为,二宜去。”愈又曰:“古之老于乡者,将自佚,非自苦。闾井田宅具在,亲戚之不仕与倦而归者,不在东阡在北陌,可杖屦来往也。今异于是,公谁与居?且公虽贵而无留资,何恃而归?”曰:“吾负二宜去,尚奚顾子言?”愈叹曰:“公于是乎贤远于人!”明日,奏疏曰:“臣与孔戣同在南省,数与相见。戣为人守节清苦,论议正平。年七十,筋力耳目,未觉衰老,忧国忘家,用意至到。如戣辈在朝不过三数人,陛下不宜苟顺其求,不留自助也。”不报。明年,长庆四年正己未,公年七十四,告薨于家,赠兵部尚书。 公始以进士,佐三府官,至殿中侍御史,迁江州刺史、谏议大夫。事有害于正者,无所不言。加皇太子侍读,改给事中,言京兆尹阿纵罪人,诏夺京兆尹三月之俸。明年,拜右丞,改华州刺史。明州岁贡海虫、淡菜、蛤蚶可食之属,自海抵京师,道路水陆,递夫积功,岁为四十三万六千人。奏疏罢之。 十二年,自国子祭酒拜御史大夫、岭南节度等使。约以取足,境内诸州负钱至二百万,悉放不收。蕃舶之至泊步,有下碇之税,始至有阅货之燕,犀珠磊落,贿及仆隶,公皆罢之。绝海之商,有死于吾地者,官籍其货。满三月,无妻子之请者,尽没有之。公曰:“海道以年计往复,何月之拘?苟有验者,悉推与之,无算远近。”厚守宰俸而严其法。十五年,迁尚书吏部侍郎。公之北归,不载南物,奴婢之籍,不增一人。长庆元年,改右散骑常侍。二年,而为尚书左丞。(韩愈《唐正议大夫尚书左丞孔公墓志铭》,有删节)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唯相为之——唯:希望 B.尚奚顾子言——顾:考虑 C.绝海之商——绝:横渡 D.何月之拘——拘:限定 2.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孔戣为人方正无私的一组是( ) ①忧国忘家,用意至到 ②事有害于正者,无所不言 ③言京兆尹阿纵罪人 ④境内诸州负钱至二百万,悉放不收 ⑤苟有验者,悉推与之,无算远近 ⑥公之北归,不载南物,奴婢之籍,不增一人 A.①②④ B.①③⑤ C.②③⑥ D.④⑤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面对孔戣的据理求退,韩愈认为朝廷不应该让孔戣这样的贤人辞官,他上疏请求留用孔戣,但奏疏未能呈上。第二年,孔戣去世。 B.当时明州岁贡淡菜、蛤蚶等物,从海滨直抵京师。由于扰民甚众,孔戣不惜冒犯朝廷,为民请命,奏请皇上免除明州的进贡。 C.孔戣是通过科举考试而进入仕途的,为官期间,能为百姓利益着想,而且任劳任怨,即使远派岭南,也努力于政务,克己为人。 D.孔戣在担任岭南节度使时,处理海外商贸事宜,既严格地执行法度,以身作则拒绝贿赂,又有人性化的变通,切实为外商利益考虑。 4.把文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公尚壮,上三留,奚去之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亲戚之不仕与倦而归者,不在东阡在北陌,可杖屦来往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满三月,无妻子之请者,尽没有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 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的题。 顾宪成,字叔时,无锡人。万历四年,举乡试第一。八年成进士,授户部主事。大学士张居正病,朝士群为之祷,宪成不可。同官代之署名,宪成手削去之。 宪成举故大学士王家屏,忤帝意,削籍归。宪成既废,名益高,中外推荐无虑百十疏,帝悉不报。至三十六年,始起南京光禄少卿,力辞不就。 宪成姿性绝人,幼即有志圣学。暨削籍里居,益覃精研究,力辟王守仁“无善无恶心之体”之说。邑故有东林书院,宋杨时讲道处也,宪成与弟允成倡修之,常州知府欧阳东凤与无锡知县林宰为之营构。落成,偕同志高攀龙、钱一本、薛敷教、史孟麟、于孔兼辈讲学其中,学者称泾阳先生。当是时,士大夫抱道忤时者,率退处林野,闻风响附,学舍至不能容。宪成尝曰:“官辇毂,志不在君父,官封疆,志不在民生,居水边林下,志不在世道,君子无取焉。”故其讲习之余,往往讽议朝政,裁量人物。朝士慕其风者,多遥相应和。由是东林名大著,而忌者亦多。 既而淮抚李三才被论,宪成贻书叶向高、孙丕扬为延誉。御史吴亮刻之邸抄中,攻三才者大哗。而其时于玉立、黄正宾辈附丽其间,颇有轻浮好事名。徐兆魁之徒遂以东林为口实。兆魁腾疏攻宪成,恣意诬诋。谓浒墅有小河,东林专其税为书院费;关使至,东林辄以书招之,即不赴,亦必致厚馈;讲学所至,仆从如云,县令馆谷供亿,非二百金不办;会时必谈时政,郡邑行事偶相左,必令改图;及受黄正宾贿。其言绝无左验。光禄丞吴炯上言为一致辨,因言:“宪成贻书救三才,诚为出位,臣尝咎之,宪成亦自悔。今宪成被诬,天下将以讲学为戒,绝口不谈孔、孟之道,国家正气从此而损,非细事也。”疏入,不报。嗣后攻击者不绝,比宪成殁,攻者犹未止。凡救三才者,忤魏忠贤者,率指目为东林,抨击无虚日。借魏忠贤毒焰,一网尽去之。***戮禁锢,善类为一空。崇祯立,始渐收用。而朋党势已成,小人卒大炽,祸中于国,迄明亡而后已。(节选自《明史》)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外推荐无虑百十疏 朝廷内外 B.裁量人物 品评 C.宪成姿性绝人 超越 D.比宪成殁 比较 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顾宪成“品行端正,敢于忤上”的一组是( ) ①宪成举故大学士王家屏 ②起南京光禄少卿,力辞不就 ③力辟王守仁“无善无恶心之体”之说 ④故其讲习之余,往往讽议朝政 ⑤郡邑行事偶相左,必令改图 ⑥借魏忠贤毒焰,一网尽去之 A.①②⑤ B.①②④ C.③④⑤ D.②④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顾宪成聪明过人,幼年就有志于圣学。无锡旧有东林学院修复落成后,顾宪成带领志同道合的高攀龙、钱一本、薛敷教等人在其中讲学,学者称他为泾阳先生。 B.顾宪成曾经说:“在朝廷做官,志向并不在皇上,在边地做官,志向不在民生,居于水边林下,志向不在世道,君子是不这样做的。”朝廷之士仰慕他的风范,多和他遥相呼应。 C.顾宪成为淮南巡抚李三才说话,徐兆魁之徒于是以此为攻击东林党的口实。顾宪成后来也觉得这一做法有些出格,为此后悔。 D.崇祯登基后,贤明之士才渐渐有所任用。但朋党势力已经形成,无耻小人势力大张,使 国家受害,明代灭亡后才停止。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大学士张居正病,朝士群为之祷,宪成不可。同官代之署名,宪成手削去之。 译文: (2)当是时,士大夫抱道忤时者,率退处林野,闻风响附,学舍至不能容。 译文: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晋灵公不君。厚敛以雕墙。从台上弹人,而观其辟丸也。宰夫胹①熊蹯不熟,***之,置诸畚,使妇人载以过朝。赵盾、士会见其手,问其故,而患之。将谏,士会曰:“谏而不入,则莫之继也。会请先,不入则子继之。”三进,及溜②,而后视之。曰:“吾知所过矣,将改之。”稽首而对曰:“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诗》曰:‘靡不有初,鲜克有终。’夫如是,则能补过者鲜矣。君能有终,则社稷之固也,岂唯群臣赖之。”犹不改。宣子(赵盾)骤谏,公患之,使锄麑贼之。晨往,寝门辟矣,盛服将朝,尚早,坐而假寐。麑退,叹而言曰:“不忘恭敬民之主也贼民之主不忠弃君之命不信有一于此不如死也。”触槐而死。 秋九月,晋侯饮赵盾酒,伏甲将攻之。其右提弥明知之,趋登曰:“臣侍君宴,过三爵,非礼也。”遂扶以下。公嗾夫獒焉。明搏而***之。盾曰:“弃人用犬,虽猛何为。”斗且出,提弥明死之。 初,宣子田于首山,舍于翳桑,见灵辄饿,问其病。曰:“不食三日矣。”食之,舍其半。问之,曰:“宦三年矣,未知母之存否,今近焉,请以遗之。”使尽之,而为之箪食与肉,置诸橐以与之。既而与为公介,倒戟以御公徒,而免之。问何故。对曰:“翳桑之饿人也。”问其名居,不告而退,遂自亡也。 乙丑,赵穿攻灵公于桃园。宣子未出山而复。大史书曰:“赵盾弑其君。”以示于朝。宣子曰:“不然。”对曰:“子为正卿,亡不越竟,反不讨贼,非子而谁?”宣子曰:“乌呼,‘我之怀矣,自诒伊戚’,其我之谓矣!”孔子曰:“董孤,古之良史也,书法不隐。赵宣子,古之良大夫也,为法受恶。惜也,越竟乃免。”(选自《左传·宣公二年》,略有删改) 【注】①胹:煮。②溜:通“霤”,屋檐下接水的沟槽。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靡不有初,鲜克有终——克:能够。 B.公患之,使锄麑贼之——贼:偷窃。 C.宣子田于首山——田:通“畋”,打猎。 D.古之良史也,书法不隐——书法:记载的原则。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谏而不入,则莫之继也/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 B.夫如是,则能补过者鲜矣/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C.宦三年矣,未知母之存否/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 D.其我之谓矣/奔车朽索,其可忽乎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记述晋灵公实行暴政的史实,他非但不接受赵盾、士会的讽谏,竟然多次实施计划欲除掉向他进谏的人。如此多行不义,最终招致被臣下弑***的下场。 B.赵盾忠君爱国,恪尽职守,深受人们敬重,在生死关头,锄麑、提弥明和灵辄都挺身而出保护他,为此锄麑、提弥明自***,灵辄出逃。 C.本文对历史事件的叙述紧张曲折,悬念迭出,环环相接,此起彼伏,跌宕多姿,引人入胜,动人心魄,具有强烈的故事性和戏剧性。 D.本文通过晋灵公、赵盾和灵辄等鲜活的典型人物,从正反两方面,形象地表现了儒家“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思想观念。 4.用“/”给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 不忘恭敬民之主也贼民之主不忠弃君之命不信有一于此不如死也。 5.把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君能有终,则社稷之固也,岂唯群臣赖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子为正卿,亡不越竟,反不讨贼,非子而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问题。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语》) 父母之于子也,产男则相贺,产女则***之。此俱出父母之怀衽①,然男子受贺,女子***之者,虑其后便,计之长利也。故父母之于子也,犹用计算之心以相待,而况无父子之泽②乎?(《韩非子》) 【注】①怀衽:怀抱。②泽:恩惠。 1.从上述两段文字中,分别概括孔子和韩非子的“义利观”。 孔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韩非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对这两种“义利观”作简要评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的题。 赵概,字叔平,南京虞城人。少笃学自力,器识宏远。中进士第,为集贤校理、开封府推官。奏事殿中,仁宗面赐银绯。 出知洪州,州城西南薄章江,有泛溢之虞,概作石堤二百丈,高五丈,以障其冲,水不为患。僚吏郑陶、饶奭挟持郡事,为不法,前守莫能制。州之归化卒,皆故时群盗。奭造飞语曰:“卒得廪米陈恶,有怨言,不更给善米,且生变。”概不答。卒有自容州戍逃归而犯夜者,斩之以徇,因收陶、奭抵罪,阖府股栗。加直集贤院。坐失举渑池令张诰免,久乃起。 召修起居注。欧阳修后至,朝廷欲骤用之,难于越次。概闻,请郡①,除天章阁待制,修遂知制诰。逾岁,概始代之。苏舜钦等以群饮逐,概言:“预会者皆馆阁名士,举而弃之,觖②士大夫望,非国之福也。”不报。谏官郭申锡论事忤旨,帝欲加罪,概曰:“陛下始面谕申锡毋面从,今黜之,何以示天下?”乃止。知郓州、应天府,代韩绛为御史中丞。绛以论张茂实不宜典宿卫罢,概至,首言之,茂实竟去。擢枢密使、参知政事。数以老求去。 熙宁初,拜观文殿学士、知徐州。自左丞转吏部尚书,前此,执政迁官,未有也。以太子少师致仕,退居十五年,尝集古今谏争事,为《谏林》百二十卷上之。神宗赐诏曰:“请老而去者,类以声问不至朝廷为高。唯卿有志爱君,虽退处山林,未尝一日忘也。当置于坐右,时用省阅。”元丰六年薨,年八十八。赠太子太师,谥曰康靖。 概秉心和平,与人无怨怒。虽在事如不言,然阴以利物者为不少,议者以比刘宽、娄师德。坐张诰贬六年,念之终不衰,诰死,恤其家备至。欧阳修遇概素薄,及修有狱,概独抗章③明其罪,言为仇者所中伤,不可以天下法为人报怨。修得解,始服其长者。(《宋史·赵概传》,有删节) 注:①请郡:指古代京官请求外放任州郡长官。②觖:因不满意而怨恨。③抗章:向皇上上奏章。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州城西南薄章江,有泛溢之虞 虞:忧虑,忧患 B.斩之以徇 徇:谋求 C.绛以论张茂实不宜典宿卫罢 典:主持,主管 D.当置于坐右,时用省阅 省阅:审视阅览 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能够表明赵概为官才***一组是( ) ①奏事殿中,仁宗面赐银绯 ②概闻,请郡,除天章阁待制 ③概至,首言之,茂实竟去 ④自左丞转吏部尚书 ⑤自左丞转吏部尚书,前此,执政迁官,未有也 ⑥坐张诰贬六年,念之终不衰 A.①③⑤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③⑤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洪州属官郑陶、饶奭把持郡里事务,并编造流言说士兵得到饷米都是陈旧腐烂之米。后来陶、奭二人斩***容州驻地逃归的士卒,赵概借此趁机查办了陶、奭二人。 B.苏舜钦等人因聚众饮酒被放逐贬谪,赵概认为如把这些参与群饮的名士贬谪不用,会让士大夫们因不满而心生怨恨,于国不利,最终苏舜钦等人没被上报朝廷。 C.官员因年老辞官回家后,一般都是唯恐自己的一些说辞、议论等传到朝廷,但赵概即使退居在家,却依然能够忠耿尽职,用编书的方式提醒皇上注意纳谏。 D.赵概秉性平和,与人无怨怒。虽然在一些事情上表面上像是没有说什么,但暗地里对别人有利的事情做了不少,连一向对赵概冷淡的欧阳修最终也为之折服。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陛下始面谕申锡毋面从,今黜之,何以示天下? (2)及修有狱,概独抗章明其罪,言为仇者所中伤,不可以天下法为人报怨。 |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