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的题。  曾巩,字子固,建昌南丰人。生而警敏,年十二,试作《六论》,援笔而成,辞甚伟。甫冠,名闻四方。欧阳修见其文,奇之。  嘉祐二年进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的题。  曾巩,字子固,建昌南丰人。生而警敏,年十二,试作《六论》,援笔而成,辞甚伟。甫冠,名闻四方。欧阳修见其文,奇之。  嘉祐二年进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广东省专项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的题。
  曾巩,字子固,建昌南丰人。生而警敏,年十二,试作《六论》,援笔而成,辞甚伟。甫冠,名闻四方。欧阳修见其文,奇之。
  嘉祐二年进士第,出通判越州。岁饥,度常平①不足赡,而田野之民,不能皆至城邑。谕告属县,讽富人自实粟,总十五万石,视常平价稍增以予民。民得从便受粟,不出田里,而食有余。又贷之种粮,使随秋赋以偿,农事不乏。
  知齐州,其治以疾奸急盗为本。曲堤周氏子高横纵,贼良民,力能动权豪,州县吏莫敢诘,巩取置于法。章邱民聚党村落间,号“霸王社”,椎剽夺囚,无不如志。巩属民为保伍,使几察其出入,有盗则鸣鼓相援,每发辄得盗。有葛友者,名在捕中,一日,自出首。巩饮食冠裳之,假以骑从,夸徇四境。盗闻,多出自首。巩外视章显,实欲携贰其徒,使之不能复合也。自是外户不闭。
  徙洪州。会江西岁大疫,巩命县镇悉储药待求,军民不能自养者,来食息官舍,资其食饮衣衾之具,分医视诊。师征安南,所过州为万人备。他吏暴诛亟敛,民不堪。巩先期区处猝集,师去,市里不知。
  徙明、亳、沧三州。巩负才名,久外徙,世颇谓偃蹇不偶。一时后生辈锋出,巩视之泊如也。过阙,神宗召见,劳问甚宠,拜中书舍人。
  巩性孝友,父亡,奉继母益至,抚四弟、九妹于委废单弱之中,宦学婚嫁,一出其力。为文章,上下驰骋,一时工作文词者,鲜能过也。少与王安石游,安石声誉未振,巩导之于欧阳修,及安石得志,遂与之异。神宗尝问:“安石何如人?”对曰:“安石文学行义,不减扬雄,以吝故不及。”帝曰:“安石轻富贵,何吝也?”曰:“臣所谓吝者,谓其勇于有为,吝于改过耳。”帝然之。(节选自《宋史》卷三一九)
[注]①常平:官仓名。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冠,名闻四方/甫:刚刚
B.良民,力能动权豪/贼:残害  
C.实欲携其徒/贰:离间
D.安石富贵,何吝也?/轻:轻易
2.下列句子中,全部属于曾巩仁政措施的一组是(         )
①民得从便受粟,不出田里,而食有余   
②又贷之种粮,使随秋赋以偿
③自是外户不闭        
④巩命县镇悉储药待求
⑤资其食饮衣衾之具               
⑥巩先期区处猝集
A.①②③    
B.①④⑥   
C.②④⑤    
D.③⑤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曾巩通判越州时,除了打开常平仓赈济灾民,还告示属县,劝说富人将十五万石粮食以比常平仓储粮稍高的价格卖给百姓,从而解决了饥荒问题。
B.曾巩为了保护百姓,打击盗贼,嘱咐百姓编制成保伍,让他们侦察盗贼行踪,有情况就击鼓传递消息,相互救援,所以每次都能将盗贼捕获。
C.曾巩享有才名,却长期做地方官,世人便认为他时运不好。而与此同时,一些晚生后辈却春风得意仕途显达,但曾巩对此非常淡泊。
D.曾巩在年轻的时候曾同王安石交往,当时王安石的声誉不高,曾巩把他引荐给欧阳修。但王安石得志后,竟然疏远了曾巩,将他视为陌路。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巩饮食冠裳之,假以骑从,夸徇四境。 
                                                                                                
(2)一时工作文词者,鲜能过也。  
                                                                                                
(3)臣所谓吝者,谓其勇于有为,吝于改过耳。
                                                                                                
答案
1.D
2.C
3.D
4.(1) 曾巩就招待他吃饭,送给他帽子和衣服,借给他车马和骑从,在齐州四境夸示炫耀。
  (2)当时擅长写文章的人,很少能有超过他的。
  (3)我所说的吝啬,是指他勇于作为,而吝啬于改正过错啊!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的题。报刘一丈书
宗 臣
  数千里外,得长者时赐一书,以慰长想,即亦甚幸矣。何至更辱馈遗,则不才益将何以报焉?书中情意甚殷,即长者之不忘老父,知老父之念长者深也。至以“上下相孚,才德称位”语不才,则不才有深感焉。夫才德不称,固自知之矣。至于不孚之病,则尤不才为甚。
  且今之所谓孚者何哉?日夕策马,候权者之门。门者故不入,则甘言媚词,作妇人状,袖金以私之。即门者持剌入,而主者又不即出见。立厩中仆马之间,恶气袭衣袖,即饥寒毒热不可忍,不去也。抵暮则前所受赠金者出,报客曰:“相公倦,谢客矣!客请明日来!”即明日,又不敢不来。夜披衣坐,闻鸡鸣,即起盥栉,走马抵门。门者怒曰:“为谁?”则曰:“昨日之客来。”则又怒曰:“何客之勤也?岂有相公此时出见客乎?”客心耻之,强忍而与言曰:“亡奈何矣,姑容我入!”门者又得所赠金,则起而入之,又立向所立厩中。幸主者出,南面召见,则惊走匍匐阶下。主者曰:“进!”则再拜,故迟不起,起则上所上寿金。主者故不受,则固请。主者故固不受,则又固请。然后命吏纳之,则又再拜,又故迟不起,起则五六揖,始出。出,揖门者曰:“官人幸顾我!他日来,幸亡阻我也!”门者答揖,大喜奔出。马上遇所交识,即扬鞭语曰:“适自相公家来,相公厚我,厚我!”且虚言状。即所交识,亦心畏相公厚之矣。相公又稍稍语人曰:“某也贤!某也贤!”闻者亦心计交赞之。此世所谓上下相孚也,长者谓仆能之乎?
  前所谓权门者,自岁时伏腊一剌之外,即经年不往也。间道经其门,则亦掩耳闭目,跃马疾走过之,若有所追逐者。斯则仆之褊衷,以此长不见悦于长吏,仆则愈益不顾也。每大言曰:“人生有命,吾惟守分而已。”长者闻之,得无厌其为迂乎?选自《古文观止·明文》
【注】①剌:谒见时用的名片
1.对下列句中加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上下相       孚:信任
B.闻鸡鸣,即起盥    栉:梳头
C.何客勤也      之:这样
D.自相公家来     适:恰好
2.下列加粗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间道经门/而余亦悔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
B.自相公家来/始还家门
C.慰长想/敛赀财送其行
D.有所追逐者/毒之乎
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了谒者媚态的一组是(  )
①日夕策马,候权者之门  
②则惊走匍匐阶下
③心畏相公厚之矣  
④起则五六揖,始出
⑤且虚言状   
⑥自岁时伏腊一剌之外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⑥  
D.④⑤⑥
4.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长者来信勉励作者做一个称职的好官,并处理好上下级关系。对此作者表面上自责,实际上是为讽刺时弊做铺垫。
B.第二段通过对谒者的动作、神态、语言的描写,生动地展现了他卑躬屈膝地干谒当权者,并用金钱进行贿赂,从而获得“上下相孚”的全过程。
C.文章刻画了一个狐假虎威、惯会仗势诈钱的看门人。他对谒者百般刁难,直至两次获得其“赠金”后,才将谒者带到主人面前。
D.在当时政治黑暗、士大夫寡廉鲜耻的情况下,作者洁身自好、不肯向权门低头,表现了作者的气节。
5.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何至更辱馈遗,则不才益将何以报焉?
译文:                                                                              
(2)门者故不入,则甘言媚词,作妇人状,袖金以私之。
译文:                                                                              
(3)官人幸顾我!他日来,幸亡阻我也!
译文:                                                                              
(4)长者闻之,得无厌其为迂乎?
译文: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下面的题。
  朱云字游,鲁人也,徙平陵。少时通轻侠,借客报仇。长八尺馀,容貌甚壮,以勇力闻。年四十,乃变节,从博士白子友受《易》,又事前将军萧望之受《论语》,皆能传其业。好倜傥大节,当世以是高之。
  是时,少府五鹿充宗贵幸,为《梁丘易》。自宣帝时善梁丘氏说,元帝好之,欲考其异同,令充宗与诸《易》家论。充宗乘贵辩口,诸儒莫能与抗,皆称疾不敢会。有荐云者,召入。摄衣登堂,抗首而请,音动右左。既论难,连拄五鹿君,故诸儒为之语曰:“五鹿岳岳,朱云折其角。”由是为博士,迁杜陵令。
  至成帝时,丞相故安昌侯张禹以帝师位特进,甚尊重。云上书求见,公卿在前。云曰:“今朝廷大臣,上不能匡主,下亡以益民,皆尸位素餐。臣愿赐尚方斩马剑,断佞臣一人,以厉其馀。”上问:“谁也?”对曰:“安昌侯张禹。”上大怒,曰:“小臣居下讪上,廷辱师傅,罪死不赦。”御史将云下。云攀殿槛,槛折。云呼曰:“臣得下从龙逢、比干游于地下,足矣!未知圣朝何如耳?”御史遂将云去。于是左将军辛庆忌免冠解印绶,叩头殿下,曰:“此臣素著狂直于世,使其言是,不可诛;其言非,固当容之。臣敢以死争。”庆忌叩头流血。上意解,然后得已。及后当治槛,上曰:“勿易!因而辑之,以旌直臣。”
  云自是之后不复仕,常居户田。时出乘牛车从诸生,所过皆敬事焉。薛宣为丞相,云往见之。宣备宾主礼,因留云宿,从容谓云曰:“在田野亡事,且留我东阁,可以观四方奇士。”云曰:“小生乃欲相吏邪?”宣不敢复言。
  云年七十余,终于家。病不呼医饮药。遗言以身服敛,棺周于身,土周于椁,为丈五坟,葬平陵东郭外。(节选自《汉书·朱云传》)
【注】①少府五鹿充宗:少府,官名;五鹿,复姓。
1.下列句中加粗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当世以是之/高:崇敬        
B.梁丘氏说/善:赞许
C.因而之/辑:整修        
D.时出乘牛车诸生/从:跟从
2.下列各组加粗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当世以高之/使其言                  
B.使来者读之,悲予志/所过皆敬事                                     
C.以旌直/断佞一人,以厉其馀。
D.云年七十余,终家/激义而死焉者也        
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明朱云不惧权势的一组是(    )
①容貌甚壮,以勇力闻            
②摄衣登堂,抗首而请  
③今朝廷大臣,上不能匡主,下亡以益民,皆尸位素餐    
④臣愿赐尚方斩马,断佞臣一人,以厉其馀  
⑤小生乃欲相吏邪  
⑥遗言以身服敛,棺周于身,土周于椁
A.①③⑥       
B.②③④        
C.①⑤⑥        
D.②④⑤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朱云年轻时与侠士交往,凭勇力而闻名。四十岁时,才改变行节,从师学习《易经》和《论语》,他都能传承老师的学问。   
B.朱云被人推荐与五鹿充宗辩论时,他毫不胆怯,昂首提问,声音洪亮;辩论展开后,连连讥刺驳倒五鹿充宗,故儒生都佩服他。 
C.朱云因在公卿面前斥骂张禹而触怒汉成帝,成帝要***他,幸亏辛庆忌冒死求情,“叩头流血”,皇上的怒气才消,终于赦免了朱云。
D.斥骂张禹的事情过去后朱云不再做官,他常闲居户田,为了结交四方奇士,他去拜访丞相薛宣并留宿府上。
5.把下列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朝廷大臣,上不能匡主,下亡以益民,皆尸位素餐。
                                                                                           
(2)国事至此,予不得爱身,意北亦可以口舌动也。
                                                                                            
(3)故余与同社诸君子,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的题。先妣事略
[清]张惠言
  先妣姓姜氏,考讳本维,武进县学增维广生。其先世居镇江丹阳之滕村,迁武进者四世矣。先妣年十九,归我府君。十年,凡生两男两女,殇其二,惟姊观书及惠言在;而府君卒,卒后四月,遗腹生诩。是时先妣年二十九,姊八岁,惠言四岁矣。
  府君少孤.兄弟三人,资教授以养先祖母。先祖母卒,各异财,世父别赁屋居城中。府君既卒,家无一夕储。世父曰:“悟弟不幸以殁,两儿未成立,是我责也。”然世父亦贫,省啬口食,常以岁时减分钱米,而先妣与姊作女工以给焉。惠言年九岁,世父命就城中与兄学,逾月时乃一省归。一日暮归,无以为夕飨,各不食而寝。迟明,惠言饿不能起,先妣曰:“儿不惯饿惫耶?吾与而姊而弟时时如此也。”惠言泣,先妣亦泣。时有从姊乞一钱,买糕啖惠言。比日昳,乃贳贷得米,为粥而食。惠言依世父居,读书四年,反,先妣命授翊书。先妣与姊课针黹,常数线为节,每晨起,尽三十线,然后作炊。夜则燃一灯,先妣与姊相对坐,惠言兄弟持书倚其侧,针声与读声相和也。漏四下,惠言姊弟各寝,先妣乃就寝。
  先妣逮事白太孺人五年,尝得白太孺人欢,于先后委宛备至,于人无所忤。又善教诲人,与之居者,皆悦而化。姊适同邑董氏,其姑钱太君,与先妣尤相得,虚其室假先妣居,先妣由是徙居城中。每岁时过故居,里中诸母争要请,致殷勤,惟恐速去。及先妣卒,内外长幼无不失声,及姻亲之臧获皆为流涕。
  呜呼!先妣自府君卒,三十年更困苦惨酷,其可言者止此,什伯于此者,不可得而言也。尝忆惠言五岁时,先批日夜哭泣,数十日,忽蒙被昼卧,惠言戏床下,以为母倦哭而寝也。须臾族母至,乃知引带自经,幸而得苏。而先妣疾,惠言在京师,闻状驰归,已不及五十一日。呜呼!天降罚于惠言,独使之无父无母耶?而于先妣何其酷也!(选自《清代散文名篇集粹五百六十篇》)   
注:①映:午后日偏斜。②课:规定时间和数额工作。黹:做针线,刺绣。③先后:兄弟之妻互相的称谓,犹“妯娌”。④臧获:奴仆。⑤伯:十倍百倍。   
1.下列语句中,加粗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生两男两女 凡:大概    
B.教授以养先祖母 资:凭借     
C.堕中诸母争要请,殷勤 致:表达    
D.每岁时故居 过:拜访   
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粗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府君卒    拔剑撞破之     
B.常岁时减分钱米    勇气闻于诸侯     
C.逾月时一省归    设九宾于廷,臣敢上璧     
D.而于先妣何其酷    其闻道亦先乎告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张惠言很早就失去了父亲,母亲抚养他们姐弟三人,艰难度日,生活极端困苦,但是母亲还坚持让惠言读书。     
B.母亲在张惠言读书时给以很大的帮助,她是一个从不向困难低头的人,总是以勤劳的姿态坚韧地生活着。  
C.张惠言眼中的母亲是极其勤劳的,母亲和姐姐在规定的时间和数额做针线活,常常做到很晚才会休息,从不间断。
D.文中的母亲在贫困线上挣扎,含辛茹苦地抚育儿子,教子有道,处家有方,与人为善,是一位勤劳贤惠的普通女性。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世父曰:“吾弟不幸以殁,两儿未成立,是我责也。”
译文:                                                                                 
(2)与先妣尤相得,虚其室假先妣居,先妣由是徙居城中。
译文: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的题。
  伍子胥者,楚人也,名员。员父曰伍奢。员兄曰伍尚。其先曰伍举,以直谏事楚庄王,有显,故其后世有名于楚。楚平王有太子名曰建,使伍奢为太傅,费无忌为少傅。无忌不忠于太子建。平王使无忌为太子取妇于秦,秦女好,无忌驰归报平王曰:“秦女绝美,王可自取,而更为太子取妇。”平王遂自取秦女而绝爱幸之,生子轸。更为太子取妇。无忌既以秦女自媚于平王,乃因谗太子建。平王稍益疏建,使建守城父,备边兵。无忌又日夜言太子短于王曰:“太子以秦女之故,不能无怨望,且欲入为乱矣。”平王乃召其太傅伍奢考问之,伍奢曰:“王独奈何以谗贼小臣疏骨肉之亲乎?”平王怒,囚伍奢,而使城父司马奋扬往***太子,太子建亡奔宋。无忌言于平王曰:“伍奢有二子,皆贤,不诛且为楚忧。”王使人召二子曰:“来,吾生汝父;不来,今***奢也。”伍尚欲往,员曰:“楚之召我兄弟,非欲以生我父也,恐有脱者后生患,二子到,则父子俱死,何益父之死?不如奔他国,借力以雪父之耻。俱灭,无为也。”伍尚谓员:“可去矣!汝能报***父之仇,我将归死。”尚既就执,子胥遂亡。至昭关,昭关欲执之,追者在后,至江,江上有一渔父乘船,知伍胥之急,乃渡伍胥。伍胥既渡,解其剑曰:“此剑直百金,以与父。”父曰:“楚国之法,得伍胥者赐粟五万石,爵执,岂徒百金剑邪!”不受。至于吴,吴王僚方用事,公子光为将。伍胥知公子光有内志,欲***王而自立,乃进专诸于公子光。五年而楚平王卒,轸立为后,是为昭王。公子光乃令专诸袭刺吴王僚而自立,是为吴王阖闾。阖闾既立,乃召伍员以为行人,而与谋国事。四年,吴伐楚,伍员大破楚军于豫章。九年,阖闾悉兴师与唐、蔡伐楚,五战,遂至郢。昭王出亡。伍子胥求昭王,既不得,乃掘楚平王墓,出其尸,鞭之三百,然后已。
  太史公曰:“怨毒之于人甚矣哉!王者尚不能行之于臣下,况同列乎!向令伍子胥从奢俱死,何异蝼蚁!弃小义,雪大耻,名垂于后世。故隐忍就功名,非烈丈夫孰能致此哉?”(节选自《史记·伍子胥列传》)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秦女,无忌驰归报平王  好:美丽
B.无忌既以秦女自于平王  媚:讨好
C.不能无怨  望:盼望
D.粟五百石,爵执  赐:赏赐
2.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伍子胥“胆识才干”的一组是(  )
①楚之召我兄弟,非欲以生我父也 
②不如奔他国,借力以雪父之耻 
③此剑直百金,以与父 
④乃进专诸于公子光 
⑤伍员大破楚军于豫章 
⑥乃掘楚平王墓,出其尸,鞭之三百
A.①③④  
B.①④⑤
C.②⑤⑥  
D.②③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楚平王是个荒淫昏聩的国君,他不顾廉耻,只顾自己享乐,把本来是儿媳的秦女据为己有,还听信谗言,***害忠臣和骨肉,终于给楚国带来灾难。
B.伍奢是个忠于职守的忠臣,他做太子建的太傅,就坚决维护太子建的利益,敢于当面揭露楚平王的罪恶,即使激怒平王,惹来***身之祸也在所不惜。
C.伍子胥是一个有胆识有才干、爱憎分明、敢作敢为的英雄。在关键时刻,他一眼就看出楚王的阴谋,作出正确的抉择;在吴国,他帮助阖闾登上王位,取得他的信任,终于实现了借力报仇的愿望。
D.江上渔父偶然中救了伍子胥,当伍子胥以百金宝剑相赠时,他看不上眼,说:“如果抓住了伍子胥,可得粟五万石,爵执珪,哪里只是百金剑呢?”因此不肯接受。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来,吾生汝父;不来,今***奢也。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王独奈何以谗贼小臣疏骨肉之亲乎?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王者尚不能行之于臣下,况同列乎!
译文: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各题。
  辛弃疾字幼安,齐之历城人。时虞允文当国,帝锐意恢复,弃疾因论南北形势及晋汉人才,持论劲直。以讲和方定,议不行。
留守叶衡雅重之。衡入相,力荐弃疾慷慨有大略,召见。寻知潭州兼湖南安抚。乃度马殷营垒故基,起盖砦栅,招步军二千人,马军五百人。先以缗钱五万于广西买马五百匹,诏广西安抚司岁带买三十匹。时枢府有不乐之者,数沮挠之,弃疾行愈力,卒不能夺。经度费巨万计,弃疾善斡旋,事皆立办。议者以聚敛闻,降御前金字牌,俾日下住罢,弃疾受而藏之,出责监办者,期一月飞虎营栅成,违坐军制。如期落成,开陈本末,绘图缴进,上遂释然。时秋霖几月,所司言造瓦不易,问:“须瓦几何?”曰:“二十万。”弃疾曰:“勿忧。”令厢官自官舍神祠外,应居民家取沟檐瓦二十,不二日皆具,僚属叹伏。军成,雄镇一方,为江上诸军之冠。
  时江右大饥,诏任责荒政。始至,榜通衢曰:“闭籴者配,强籴者斩。”次令尽出公家官钱银器,召吏民各举有干实者,量借钱物,逮其责领运籴,不取子钱,期终月至城下发粜。于是连墙而至,其直身减,民赖以济。时信守谢源明乞米救助,幕属不从,弃疾曰:“均为赤子,皆王民也。”即以米舟十之三予信。帝嘉之,进一秩。以言者落职。
  弃疾雅善长短句,悲壮激烈。有《稼轩集》行世。咸淳间,史馆校勘谢枋得过弃疾墓旁僧舍,有疾声大呼于堂上,若鸣其不平,自昏暮至三鼓不绝声,枋得秉烛作文,旦且祭之,文成而声始息。德佑初,枋得请于朝,加赠少师,谥忠敏。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时虞允文国 当:主持
B.一月飞虎营栅成   期:满,整
C.召吏民各举有干实者   干实:真实才干
D.逮其责领运籴,不取子钱   子钱:利息
2.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明辛弃疾“有大略”的一组是(     ) 
①经度费巨方计,弃疾善斡旋,事皆立办 
②应居民家取沟檐瓦二十,不二日皆具 
③军成,雄镇一方,为江上诸军之冠 
④即以米舟十之三予信 
⑤逮其责令运籴,不取子钱,期终月至城下发籴 
⑥弃疾雅善长短句,悲壮激烈
A.①③⑥  
B.②④⑥
C.①②⑤  
D.③④⑤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辛弃疾任职湖南时,顶住各方压力,甚至冒着违抗上命的危险,终于如期盖好了部队的营房。
B.辛弃疾通过抑制奸商稳定粮价、发放无息贷款扩大粮源等措施,较好地完成了江西的赈灾工作。
C.辛弃疾虽然有济世报国的宏伟报负,但因生不逢时,他的政治军事才干却一直没有施展的机会。
D.文章结尾,尽管有些迷信色彩,但却含蓄地表露了作者对辛弃疾壮志未酬、怀才不遇的同情。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时枢府有不乐之者,数沮挠之,弃疾行愈力,卒不能夺。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始至,榜通衢曰:“闭籴者配,强籴者斩。”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于是连墙而至,其直自减,民赖以济。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