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项脊轩志》(节选),完成问题。 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同步题
阅读《项脊轩志》(节选),完成问题。 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家有老妪,尝居于此。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室西连于中闺,先妣尝一至。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妪又曰:“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语未毕,余泣,妪亦泣。余自束发读书轩中,一日,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竞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比去,以手阂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顷之,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 1.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迨诸父异爨 迨:等到 B.客逾庖而宴 宴:宴席 C.而母立于兹 而:你的 D.比去,以手阖门 阖:关闭 2.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①先妣抚之甚厚 儿之成,则可待乎 ②娘以指叩门扉日 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 A.两个“之”字相同,两个“以”字不同 B.两个“之”字不同,两个“以”字相同 C.两个“之”字不同,两个“以”字也不同 D.两个“之”字相同,两个“以”字也相同 3.下列对选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父辈们分家以后,庭院变迁,家境日趋没落,这些营造出了“悲”的情境。 B.作者对往事的追忆中,隐含着辜负亲人抚育和期望的沉痛心情,深化了“悲”的内容。 C.祖母看望和勉励孙儿的场面描写,生动贴切地表现了祖母对孙儿的疼爱与关怀。 D.作者善于即景抒情,把真切强烈的感情融人生动的景物和场面之中。 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答案
1.B 2.C 3.B 4.(1)东家的狗听到动静对着西家叫,客人得越过厨房去吃饭,鸡在厅堂内栖宿。 (2)你姐姐小时候,我抱在怀中,她呱呱地哭着;你母亲听见了就用手指轻敲着房门说:“孩子冷吗?想吃东西了吗?” (3)回忆旧日的事,好像昨天刚发生,真叫人忍不住大声号哭啊! |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冬月,山之叟担一牡丹,高可隐人,枝柯鄂榉[注],蕊丛丛以百数。主人异目视之,为损重赀。虑他处无足当是花者,庭之正中,旧有数本,移其位让焉。幂锦张烛,客来指以自负。亡何花开,薄如蝉翼,较前大不如。怒而移之山,再移之墙,立枯死。主人惭其故花,且嫌庭之空也,归其原,数日亦死。 客过而尤之曰:“子不见夫善相花者乎?宜山者山,宜庭者庭。迁而移之,在冬非春。故人与花常两全也。子既貌取以为良,一不当,暴摧折之,移其非时,花之怨以死也诚宜。夫天下之荆棘藜刺,下牡丹百倍者,子不能尽怒而迁之也。牡丹之来也,未尝自言曰:"宜重吾价,宜置吾庭,宜黜汝旧,以让吾新。"一月之间,忽予忽夺,皆子一人之为。不自怒而怒花,过矣!庭之故花未必果奇,子之仍复其处,以其犹奇于新也。当其时,新者虽来,旧者不让,较其开孰胜而后移焉,则俱不死;就移焉,而不急复故花之位,则其一死,其一不死。子亟亟焉,物性之不知,土宜之不辨,喜而左之,怒而右之,主人之喜怒无常,花之性命尽矣!然则子之病,病乎其己尊而物贱也,性果而识暗也,自恃而不谋诸人也。他日子之庭,其无花哉!” 主人不能答,请具砚削牍,记之以自警焉。 [注]韡:繁盛,读wěi。 1.下列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为损重赀 损:花费 B.幂锦张烛 幂:遮盖 C.客过而尤之 尤:认为……奇怪 D.病乎其己尊而物贱也 贱:以……为贱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怒而移之山 秦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 B.然则子之病 吴广以为然 C.不自怒而怒花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D.以其犹奇于新也 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 3.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属于客人批评主人做法的一项是( ) ①迁而移之,在冬非春 ②主人异目视之,为损重赀 ③庭之正中,旧有数本,移其位让焉 ④不自怒而怒花,过矣 ⑤子亟亟焉,物性之不知,土宜之不辨 ⑥病乎其己尊而物贱也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①③④ D.④⑤⑥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移植花木宜在春季,可主人却在冬季买了牡丹种在庭院里,导致其花期紊乱,不足一个月就死去了。 B.主人认为新牡丹株高蕾多,就移走了原来的牡丹,把新牡丹栽在庭园正中;新牡丹死了,又认为还是原有的牡丹好,所以又把它移回了原处。 C.客人认为主人一会儿厌恶旧牡丹,一会儿又喜欢旧牡丹,喜怒无常,最终导致旧牡丹死去。 D.作者借客人之口,指出了人们看重自己而轻视生物的毛病,说明事物发展有自身的规律,人们应按客观规律办事。 5.把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虑他处无足当是花者,庭之正中,旧有数本,移其位让焉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主人惭其故花,且嫌庭之空也,归其原,数日亦死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子不见夫善相花者乎?宜山者山,宜庭者庭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
相州①昼锦堂记 欧阳修 |
仕宦而至将相,富贵而归故乡,此人情之所荣,而今昔之所同也。盖士方穷时,困厄闾里,庸人孺子,皆得易而侮之。若季子不礼于其嫂,买臣见弃于其妻。一旦高车驷马,旗旄导前,而骑卒拥后,夹道之人,相与骈肩累迹,瞻望咨嗟;而所谓庸夫愚妇者,奔走骇汗,羞愧俯伏,以自悔罪于车尘马足之间。此一介之士,得志于当时,而意气之盛,昔人比之衣锦之荣者也。 惟大丞相魏国公②则不然。公,相人也,世有令德,为时名卿。自公少时,已擢高科,登显仕;海内之士,闻下风而望余光者,盖亦有年矣。所谓将相而富贵,皆公所宜素有。非如穷厄之人,侥幸得志于一时,出于庸夫愚妇之不意,以惊骇而夸耀之也。然则高牙大纛③,不足为公荣;桓圭衮冕④,不足为公贵。惟德被生民而功施社稷,勒之金石,播之声诗,以耀后世而垂无穷:此公之志,而士亦以此望于公也。岂止夸一时而荣一乡哉? 公在至和中,尝以武康之节,来治于相,乃作“昼锦”之堂于后圃。既又刻诗于石,以遗相人。其言以快恩仇、矜名誉为可薄,盖不以昔人所夸者为荣,而以为戒。于此见公之视富贵为何如,而其志岂易量哉?故能出入将相,勤劳王家,而夷险一节。至于临大事,决大议,垂绅正笏,不动声色,而措天下于泰山之安,可谓社稷之臣矣!其丰功盛烈,所以铭彝鼎而被弦歌者,乃邦家之光,非闾里之荣也。 余虽不获登公之堂,幸尝窃诵公之诗;乐公之志有成,而喜为天下道也,于是乎书。 [注]①相州:今河南安阳。②魏国公:指韩琦,北宋大臣,执政多年,并曾与范仲淹率兵同抗西夏,世称“韩范”。③牙:牙旗。纛:读dào,仪仗队的大旗。④桓圭:古代三公所执玉制礼器。衮冕:帝王和三公的礼服和礼帽。 1.对下列加粗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皆得易而侮之 易:轻视 B.相与骈肩累迹,瞻望咨嗟 咨嗟:赞叹 C.惟德被生民而功施社稷 被:通“披”,披散 D.其言以快恩仇、矜名誉为可薄 薄:鄙视 2.下列各句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富贵而归故乡 犹缘木而求鱼也 B.勒之金石,播之声诗,以耀后世而垂无穷 盖不以昔人所夸者为荣 C.既又刻诗于石 得复见将军于此 D.幸尝窃诵公之诗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一段引用季子和买臣两则典故,说明衣锦还乡是“人情之所荣”。 B.第二段通过把“穷厄之人”和魏国公作对比,突出魏国公志在“德被生民而功施社稷”的伟大与不凡。 C.作者在充分肯定魏国公的治国才能和表达自己崇敬之情的同时,也客观地指出了魏国公居功自傲,刻记功名,以传后世的不足。 D.文章最后一段说明了作记的主要缘由,即“乐公之志有成,而喜为天下道也”。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公,相人也,世有令德,为时名卿。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此公之志,而士亦以此望于公也。岂止夸一时而荣一乡哉?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故能出入将相,勤劳王家,而夷险一节。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海瑞,字汝贤,琼山人。举乡试,署南平教谕,迁淳安知县。布袍脱粟①,令老仆艺蔬自给。总督胡宗宪尝语人曰:“昨闻海令为母寿,市肉二斤矣。”都御史鄢懋卿行部过,供县甚薄,抗言邑小不足容车马。懋卿恚甚,然素闻瑞名,为敛戚去。 时世宗享国日久,不亲朝,深居西苑,专意斋醮。督抚大吏争上符瑞,礼官辄表贺。廷臣无敢言时政者,瑞独上疏。帝得疏,大怒,抵之地,顾左右曰:“趣执之,无使得遁!”宦官黄锦在侧曰:“此人素有痴名。闻其上疏时,自知触忤当死,市一棺诀妻子,待罪于朝,僮仆亦奔散无留者,是不遁也。”帝默然。少顷复取读之,日再三,为感动太息。 (明穆宗隆庆)三年夏,以右佥都御史巡视抚应天十府。属吏惮其威,墨者多自免去。有势家朱丹其门,闻瑞至,黝之。中人监织造者,为减舆从。素疾大户兼并,力摧豪强,抚穷弱。贫民田入于富室者,率夺还之。下令飚发凌厉②,所司惴惴奉行,豪有力者至窜他郡以避。而奸民多乘机告讦,故家大姓时有被诬负屈者。又裁节邮传冗费,士大夫出其境率不得供顿,由是怨颇兴。都给事中舒化论瑞,滞不达政体,宜以南京清秩处之,帝犹优诏奖瑞。已而,给事中戴凤翔劾瑞庇奸民,鱼肉缙绅,沽名乱政,遂改督南京粮储。将履新任,会高拱掌吏部,素衔瑞,并其职于南京户部,瑞遂谢病归。 帝屡欲召用瑞,执政阴沮之,乃以为南京右都御史。诸司素偷惰,瑞以身矫之。提学御史房寰恐见纠擿③,欲先发,给事中钟宇淳复怂恿,寰上再疏丑诋。瑞亦屡疏乞休,慰留不允。十五年,卒官。赠太子大保,谥忠介。(取材自《明史·海瑞传》) 注:①脱粟:糙米饭。②飚发凌厉:气势猛然。③纠擿(zhí):举发纠正。 1.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素疾大户兼并 疾:憎恶、痛恨 B.署南平教谕 署:委任 C.墨者多自免去 墨:古代刑法之一,在脸上刺字后涂上墨 D.执政阴沮之 阴:暗中,秘密 2.下列句子全部直接表现海瑞正直刚毅、敢作敢为的一组是( ) ①布袍脱粟,令老仆艺蔬自给 ②廷臣无敢言时政者,瑞独上疏 ③日再三,为感动太息 ④中人监织造者,为减舆从 ⑤力摧豪强,抚穷弱 ⑥诸司素偷惰,瑞以身矫之 A.②⑤⑥ B.③⑤⑥ C.①③④ D.①②④ 3.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海瑞再次上任后,仍然刚正果敢,提学御史房寰害怕被检举揭发,恶人先告状,上疏诽谤海瑞。海瑞也多次上疏请求退休,但皇帝没有同意。 B.海瑞迁淳安知县时,为政清廉,洁身自爱,平时穿布袍,吃粗粮糙米,让老仆人种菜自给自足。听说他为老母亲祝寿,才买了二斤肉。 C.明世宗在位久了,不理政务而修斋醮,无人敢言,海瑞独自上疏。皇帝读了奏章,十分愤怒,把奏章扔在地上,下令左右把他逮起来。 D.海瑞推行政令气势过于猛烈,有些奸民乘机告状,世家大姓有被诬受冤的。朝中多名官员上书陈述他的罪状,皇上迫于压力让他解职而去。 4.把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闻其上疏时,自知触忤当死,市一棺诀妻子,待罪于朝,僮仆亦奔散无留者,是不遁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已而,给事中戴凤翔劾瑞庇奸民,鱼肉缙绅,沽名乱政,遂改督南京粮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李元绒,字大纲。早修谨,仕为雍州司户参军。时太平公主势震天下,百司顺望风指,尝与民竞碾皑①,元绒还之民长史窦怀贞大惊,趣改之,元绒大署判后曰:“南山可移,判不可摇也。”改好峙令,迁润州司马,以办治得名。开元初,为万年令,赋役称平,摧京兆少尹诏决三辅果,时权家皆旁渠立皑,筑堰争利,元绒救吏尽毁之,分溉渠下田,民赖其恩〕三迁吏部侍郎会户部杨场、白知慎坐支调失宜,贬刺史,帝求可代者,公卿多荐元练帝欲摧为尚书,宰相以资薄,乃为户部侍郎。条陈利害及政得失,帝才之,谓可丞辅。赐衣一称、绢二百匹〕明年,遂拜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封清水县男。 元绒当国,务峻涯检②,抑奔竞,夸进者惮之。五月五日,宴武成殿,赐群臣袭衣,特以紫服、金鱼锡元绒及萧高,群臣无与比是时,废京司职田知,议者欲置屯田元绒曰:“军国不同,中外异制,若人闲无役,地弃不垦,以闲手拚弃地,省馈运,实军粮,于是有屯田,其为益尚矣。今百官所废职田不一县,弗可聚也;百姓私田皆力自耕,不可取也、若置屯,即当公私相易,调发丁夫调役则业废于家,免庸则赋阙于国,内地为屯,古未有也一恐得不补失,徒为烦费”遂止。 后与杜退不协,数辩争帝前,帝不泽,皆罢之,以元绒为曹州刺史,徒蒲州,引疾去。后以户部尚书致仕,复起为太子詹事。卒,赠太子少傅,谧曰文忠。 元绒再世宰相,有清节。其当国累年,未尝改治第宅,僮马敝弱,得封物赒给亲族。宋憬尝叹曰:“李公引宋遥之美,默刘晃之贪,为国相,家无留储,虽季文子之德,何以加之!”(选自《新唐书·李元结传》,有删改) 【注】①皑(wei):不磨。②涯检:极力约束③职田:中国古代按官职品级授与官吏作为体禄的土地。 4.对下列句子中加粗的同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长史窦怀贞大惊,趣改之:意向 B.会户部杨场、白知慎坐支调失宜:正好,恰巧 C.元绒救吏尽毁之:告诫,嘱咐 D.免庸则赋阙于国阅:通“缺”,缺失,有损失 2.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体现李元练关心百姓的一组是( ) ①百司顺望风指,尝与民竞碾皑,元练还之民 ②改好峙令,迁润州司马,以办治得名 ③元练救吏尽毁之,分溉渠下田,民赖其恩 ④帝求可代者,公卿多荐元练 ⑤特以紫服、金鱼锡元绒及萧篙,群臣无与比 ⑥百姓私田皆力自耕,不可取也 A.①②④ B.①③⑥ C.②⑤⑥ D.③④⑤ 3.下列各项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元绒年轻时端庄谨慎,在京兆少尹任上,他不屈服权贵,面对太平公主的权势,他无所畏惧,“南山可移,判不可摇也”足见其坚决的态度。 B.有人在废置京官的职田后想设置屯田,李元统却认为军务与国政情况不同,内地与边境制度相异,如果在内地设置屯田,对国、对民没有益处。 C.李元绒为政能关心百姓生活,政绩卓著,得到了皇帝的赏识。他后来因与杜逞不和,两人多次在皇帝面前争辩,皇帝不高兴,两人都被罢官。 D.宋憬曾称赞李元绒,说他引荐宋遥这样的人才,罢免刘晃这样的贪官,做了国相,家里没有积蓄,即使季文子的德行,也不能超过他。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条陈利害及政得失,帝才之,谓可垂辅。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其当国累年,未尝改治第宅,憧马敝弱,得封物碉给亲族。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太祖,讳元璋,字国瑞,先世家沛。父世珍,始徙濠州之钟离。生四子,太祖其季也。 至正四年,旱蝗,大饥疫。太祖时年十七,父母兄相继殁,贫不克葬。里人刘继祖与之地,乃克葬。太祖孤无所依,乃入皇觉寺为僧。 十二年春二月,定远人郭子兴与其党孙德崖等起兵濠州。元将彻里不花惮不敢攻,而日俘良民以邀赏。太祖时年二十四,谋避兵,卜于神,去留皆不吉。乃曰:“得毋当举大事乎?”卜之吉,大喜,遂以闰三月朔入濠见子兴。子兴奇其状貌,留为亲兵。战辄胜,遂妻以所抚马公女,即高皇后也。秋九月,元兵复徐州,彭大、赵均用奔濠,德崖等纳之。子兴礼大而易均用,均用怨之。德崖遂与谋,伺子兴出,执而械诸孙氏,将杀之。太祖方在淮北,闻难驰至,诉于彭大。大怒,呼兵以行,太祖亦甲而拥盾,发屋出子兴,破械,使人负以归,遂免。 十三年春,贾鲁死,围解。太祖收里中兵,得七百人。子兴喜,署为镇抚。时彭、赵所部暴横,子兴弱,太祖度无足与共事,乃以兵属他将,独与徐达、汤和、费聚等南略定远。计降驴牌寨民兵三千,与俱东。夜袭元将张知院于横涧山,收其卒二万。道遇定远人李善长,与语,大悦,遂与俱攻滁州,下之。是年,张士诚据高邮,自称诚王。 十四年冬十月,元丞相脱脱大败士诚于高邮,分兵围六合。太祖曰:“六合破,滁且不免。”与耿再成军瓦梁垒,救之。力战,卫老弱还滁。元兵寻大至,攻滁,太祖设伏诱败之。然度元兵势盛且再至,乃还所获马,遣父老具牛酒谢元将曰:“守城备他盗耳,奈何舍巨寇戮良民?”元兵引去,城赖以完。脱脱既破士诚,军声大振,会中谗,遽解兵柄,江淮乱益炽。 十五年春正月,子兴用太祖计,遣张天祐等拔和州,檄太祖总其军。太祖虑诸将不相下,秘其檄,期旦日会厅事。时席尚右,诸将先入,皆踞右。太祖故后至,就左。比视事,剖决如流,众瞠目不能发一语,始稍稍屈。议分工甓城,期三日。太祖工竣,诸将皆后。于是始出檄,南面坐曰:“奉命总诸公兵,今甓城皆后期,如军法何?”诸将皆惶恐谢。元兵十万攻和,太祖率众破之,元兵皆走渡江。 1.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太祖其季也 季:弟兄间排行最小的。 B.父母兄相继殁,贫不克葬 克:完成。 C.子兴喜,署为镇抚 署:委任。 D.比视事,剖决如流视 事:治事,任职。 2.以下句子中全都表明太祖能审时度势的一组是( ) ①太祖孤无所依,乃入皇觉寺为僧 ②得毋当举大事乎? ③闻难驰至,诉于彭大 ④乃以兵属他将,独与徐达、汤和、费聚等南略定远 ⑤秘其檄,期旦日会厅事 ⑥太祖故后至,就左 A.①③④ B.①⑤⑥ C.②③⑥ D.②④⑤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太祖在少年时期经历了人世间的种种不幸。自然灾害的考验,亲人的相继辞世的打击,使得他无依无靠,生活无着,只得出家为僧。 B.至正十二年秋天,彭大、赵均用投奔濠州,郭子兴认为赵均用容易对付而惹恼了赵均用,差点招致杀身之祸,幸亏太祖带兵前去救了他。 C.在张士城高邮称王之时,太祖计降驴牌寨、夜袭张知院、俱攻滁州城,这些都是他在准确分析彭、赵以及郭的形势以后做出的一系列大事, D.太祖高瞻远瞩,深知六合对于滁州的重要性,在一战而败元军的情况下,能头脑清醒地认识到将来形势的发展,另用他策巧妙的保全了滁州。 4.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1)战辄胜,遂妻以所抚马公女,即高皇后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遣父老具牛酒谢元将曰:“守城备他盗耳,奈何舍巨寇戮良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