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送石昌言使北引苏洵 昌言举进士时,吾始数岁,未学也。忆与群儿戏先府君侧,昌言从旁取枣栗啖我。家居相近,又以亲戚故甚狎。昌言举进士,日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同步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
送石昌言使北引 苏洵 |
昌言举进士时,吾始数岁,未学也。忆与群儿戏先府君侧,昌言从旁取枣栗啖我。家居相近,又以亲戚故甚狎。昌言举进士,日有名。吾后渐长,亦稍知读书,学句读属对声律,未成而废。昌言闻吾废学,虽不言,察其意甚恨。后十余年,昌言及第第四人,守官四方,不相闻。吾日以壮大,乃能感悔,摧折复学。又数年,游京师,见昌言长安,相与劳苦,如平生欢;出文十数首,昌言甚喜称善。吾晚学无师,虽日为文,中甚自惭;及闻昌言说,乃颇自喜。 今十余年,又来京师,而昌言官两制,乃为天子出使万里之外强悍不屈之虏庭,建大旆,从骑数百,送车千乘,出都门,意气慨然。自思为儿时,见昌言先府君旁,安知其至此?富贵不足怪,吾于昌言独自有感也。大丈夫生不为将,得为使,折冲口舌之间足矣。 往年彭任从富公使还,为我言曰:“既出境,宿驿亭,闻介马数万骑驰过,剑槊相摩,终夜有声,从者怛然失色,及明,视道上马迹,尚心掉不自禁。”凡虏所以夸耀中者,多此类也;中国之人不测也,故或至于震惧而失辞,以为夷狄笑。呜呼!何其不思之甚也!昔者奉春君使冒顿,壮士大马,皆匿不见,是以有平城之役。今之匈奴,吾知其无日能为也。孟子曰:“说大人,则藐之。”况于夷狄!请以为赠。 1.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昌言闻吾废学 废:停止 B.闻介马数万骑驰过 介:铠甲 C.尚心掉不自禁 掉:振奋 D.中国之人不测也 测:观察 2.以下五句话,分别编为四组,能够体现昌言对“我”学业关心鼓励的一项是( ) ①昌言从旁取枣栗啖我 ②家居相近,又以亲戚故甚狎 ③昌言闻吾废学,虽不言,察其意甚恨 ④出文十数首,昌言甚喜称善 ⑤及闻昌言说,乃颇自喜 A.①③④ B.①②⑤ C.②③④ D.③④⑤ 3.下列各项中对文章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开篇追忆自己与石昌言既是近邻又是亲戚,且得到昌言的关心和鼓励,两人关系融洽,情感深厚。 B.石昌言作为外交使节出使异域,苏洵为他身负外交重任而高兴,并流露出了对他在外交场合建立功勋的敬仰和赞颂。 C.文章用奉春君出使冒顿的故事,劝喻石昌言不要被表面现象所迷惑,要识破敌国的阴谋,在非常时期采取果断措施,英勇善战,不辱使命。 D.这是一篇临别赠序,叙述事件形象具体,采用借古喻今和引用名言的写法,表达主旨深刻,文章洋溢着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 4.把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昌言闻吾废学,虽不言,察其意甚恨。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吾晚学无师,虽日为文,中甚自惭;及闻昌言说,乃颇自喜。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大丈夫生不为将,得为使,折冲口舌之间足矣。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答案
1.C 2.D 3.C 4.(1)昌言听说我停止了学业,虽然不说,但细究他的心思应是感到遗憾的。 (2)我读书很晚,没有老师,虽然每天写文章,但心中十分自卑;等听到昌言的话,才感到非常高兴。 (3)男子汉一生不当大将,能担当使臣,在唇枪舌剑之中击败敌人,也就足够了。(意对即可) |
举一反三
阅读文本选段,完成1~4题。 呜呼!盛衰之理,虽日天命,岂非人事哉!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此三者,吾遗恨也。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庄宗受而藏之于庙。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书》曰:“满招损,谦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 1.下列各组句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①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②独其为文犹可识日,“花山” B.①盛以锦囊 ②而此独以钟名,何哉 C.①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②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 D.①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②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2.下面加粗的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 原:原来 B.忧劳可以兴国 兴:兴盛 C.函梁君臣之首 函:用木匣子装着 D.而皆背晋以归梁 背:背着 3.下列对原文分析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篇小序主要论述后唐得天下和失天下的历史教训,侧重阐明国家的盛衰在于“人事”和“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的道理。 B.本文为了总结历史教训,具有明显的针对性,采用了借古讽今的手法。并非无病呻吟,而是寓有无穷的感慨,既是史论,又是针对现实而发的政论。 C.本文紧紧抓住一兴一亡的对比,十分鲜明地推导出成败由人的道理。虽是议论文,所举的人物极富形象性,神态如生,如写李克用寥寥数语表现了他愤恨填膺的神态。 D.本文意在告诫当朝者吸取“逸豫可以亡身”的历史教训,不要重蹈后唐灭亡的覆辙。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问题。 |
纵囚论 欧阳修 |
信义行于君子,而刑戮施于小人。刑入于死者,乃罪大恶极,此又小人之尤甚者也。宁以义死,不苟幸生,而视死如归,此又君子之尤难者也。 方唐太宗之六年,录大辟囚三百余人,纵使还家,约其自归以就死。是以君子之难能,期小人之尤者以必能也。其囚及期,而卒自归无后者。是君子之所难,而小人之所易也。此岂近于人情哉?或曰:罪大恶极,诚小人矣。及施恩德以临之,可使变而为君子。盖恩德入人之深,而移人之速,有如是者矣。 曰:太宗之为此,所以求此名也。然安知夫纵之去也,不意其必来以冀免,所以纵之乎?又安知夫被纵而去也,不意其自归而必获免,所以复来乎?夫意其必来而纵之,是上贼下之情也;意其必免而复来,是下贱上之心也。吾见上下交相贼以成此名也,乌有所谓施恩德与夫知信义者哉?不然,太宗施德于天下,于兹六年矣,不能使小人不为极恶大罪,而一日之恩,能使视死如归,而存信义,此又不通之论也。 然则何为而可?曰:纵而来归,杀之无赦;而又纵之,而又来,则可知为恩德之致尔。然此必无之事也。若夫纵而来归而赦之,可偶一为之尔。若屡为之,则杀人者皆不死,是可为天下之常法乎?不可为常者,其圣人之法乎?是以尧、舜、三王之治,必本于人情,不立异以为高,不逆情以干誉。 1.下列句中加粗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信义行于君子(推行) B.罪大恶极,诚小人矣(的确,确实) C.乌有所谓施恩德与夫知信义者哉(怎么,哪里) D.不逆情以干誉(求取,谋求)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①期小人之尤者以必能也 ②其囚及期 B.①是以尧,舜、三王之治,必本于人情 ②是以君子之难能 C.①是上贼下之情也 ②吾见上下交相贼以成此名也 D.①纵而来归 ②而又纵之 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方唐太宗之六年,录大辟囚三百余人,纵使还家,约其自归以就死。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又安知夫被纵而去也,不意其自归而必获免,所以复来乎?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简要阐述欧阳修对唐太宗“纵囚”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
朋党论 欧阳修 |
臣闻朋党之说,自古有之,惟幸人君辨其君子、小人而已。 大凡君子与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与小人以同利为朋,此自然之理也。然臣谓小人无朋,惟君子则有之,其故何哉?小人所好者禄利也;所贪者财货也。当其同利之时,暂相党引以为朋者,伪也;及其见利而争先,或利尽而交疏,则反相贼害,虽其兄弟亲戚不能相保。故臣谓小人无朋,其暂为朋者,伪也。君子则不然,所守者道义,所行者忠信,所惜者名节。以之修身,则同道而相益,以之事国,则同心而共济,终始如一。此君子之朋也。故为人君者,但当退小人之伪朋,用君子之真朋,则天下治矣。 尧之时,小人共工、灌兜等四人为一朋,君子八元、八凯十六人为一朋。舜佐尧退四凶小人之朋,而进元凯君子之朋,尧之天下大治。及舜自为天子,而皋、夔、稷、契等二十二人并列于朝,更相称美,更相推让,凡二十二人为一朋,而舜皆用之,天下亦大治。《书》曰:“纣有臣亿万,惟亿万心;周有臣三千,惟一心。”纣之时,亿万人各异心,可谓不为朋矣,然纣以亡国。周武王之臣三千人为一大朋,而周用以兴。后汉献帝时,尽取天下名士囚禁之,目为党人;及黄巾贼起,汉室大乱,后方悔悟,尽解党人而释之,然已无救矣。唐之晚年,渐起朋党之论。及昭宗时,尽杀朝之名士,或投之黄河,曰:“此辈清流,可投浊流。”而唐遂亡矣。 夫前世之主,能使人人异心不为朋,莫如纣;能禁绝善人为朋,莫如汉献帝;能诛戮清流之朋,莫如唐昭宗之世。然皆乱亡其国。更相称美推让而不自疑,莫如舜之二十二人,舜亦不疑而皆用之;然而后世不诮舜为二十二人朋党所欺,而称舜为聪明之圣者,以辨君子与小人也。周武之世,举其国之臣三千人共为一朋,自古为朋之多且大莫如周。然周用此以兴者,善人虽多而不厌也。夫兴亡治乱之迹,为人君者可以鉴矣。(选自欧阳修《朋党论》)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惟幸人君辨其君子、小人而已 幸:希望 B.暂相党引以为朋者 暂:暂时 C.然而后世不诮舜为二十二人朋党所欺 诮:责备 D.夫兴亡治乱之迹 迹:事情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1)臣闻朋党之说 (2)舜亦不疑而皆用之 (3)以同道为朋 (4)以辨君子与小人也 A.(1)和(2)相同,(3)和(4)不同 B.(1)和(2)相同,(3)和(4)相同 C.(1)和(2)不同,(3)和(4)相同 D.(1)和(2)不同,(3)和(4)不同 3.以下各组句子中,分别说明“小人无朋”和“君子有朋”观点的一项是( ) A.①小人所好者禄利也 ②所守者道义,所行者忠信 B.①当其同利之时,暂相党引以为朋者 ②善人虽多而不厌也 C.①舜佐尧退四凶小人之朋 ②以之修身,则同道而相益 D.①昭宗时,尽杀朝之名士 ②周有臣三千,惟一心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认为“朋党”的说法,自古就有。君子和君子因道义结成朋党,小人和小人因私利而结成朋党,这是自然的道理。 B.在第二段中,作者对“小人没有朋党,只有君子才有”的观点从正、反两方面进行了分析论述。 C.在三、四两段,作者运用对比、举例、引用、比喻等论证手法,论述了“做皇帝的,只须排斥小人的假朋党,重用君子的真朋党,天下就能治理好了”的观点。 D.作者写作此文的目的只是希望君主能分辨君子和小人,借签前代治乱兴亡的经验。 |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后面的题目。 去年,孟东野往,吾书与汝曰:“吾年未四十,而视茫茫,而发苍苍,而齿牙动摇。念诸父与诸兄,皆康强而早世,如吾之衰者,其能久存乎?吾不可去,汝不肯来,恐旦暮死,而汝抱无涯之戚也。”孰谓少者殁而长者存,强者夭而病者全乎? 呜呼!其信然邪?其梦邪?其传之非其真邪?信也,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乎?汝之纯明而不克蒙其泽乎?少者强者而夭殁,长者衰者而存全乎?未可以为信也!梦也,传之非其真也,东野之书,耿兰之报,何为而在吾侧也?呜呼!其信然矣!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矣,汝之纯明宜业其家者,不克蒙其泽矣。所谓天者诚难测,而神者诚难明矣。所谓理者不可推,而寿者不可知矣。 虽然,吾自今年来,苍苍者或化而为白矣;动摇者或脱而落矣,毛血日益衰,志气日益微,几何不从汝而死也?死而有知,其几何离?其无知,悲不几时,而不悲者无穷期矣。 汝之子始十岁,吾之子始五岁,少而强者不可保,如此孩提者,又可冀其成立邪?呜呼哀哉!呜呼哀哉! 1.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吾书与汝曰 书:动词,写信 B.恐旦暮死 恐:恐怖 C.毛血日益衰 日:名词作状语,一天天地 D.志气日益微 志气:精神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孟东野往,吾书与汝日 念诸父与诸兄,皆康强而早世 B.其传之非其真邪 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乎 C.未始以为忧也 其竟以此而殒其生乎 D.汝之书,六月十七日也 盖东野之使者不知问家人以日月 3.下列对这段文字的语言特点所作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文中写作者得到十二郎猝死的消息后内心的无穷惶惑时,连用三个“邪”字,三个“乎”字,三个“也”字,五个“矣”字,文辞抑扬顿挫,感情跌宕起伏。 B.前人评韩愈和苏轼的文章有“韩潮苏海”之说,意为韩文在语言上气势很盛,如同大潮汹涌,这一特点在本文也表现得非常充分,如文中写自己病弱之状,就以排比句出之,很有气势。 C.文中写闻十二郎死讯时的将信将疑,以“信邪……真邪……梦邪”反复申说,用一连串的疑问语气状其迷离惝恍之态,使表达效果倍增。 D.文章同样是写自己衰病之状,先是“而视茫茫,而发苍苍,而齿牙动摇”,随后又“苍苍者或化而为白矣,动摇者或脱而落矣”,语意基本相同,但表达上略加变化,就显得错落有致,生动活泼。 4.翻译下面的句子。 (1)吾不可去,汝不肯来,恐旦暮死,而汝抱无涯之戚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所谓天者诚难测,而神者诚难明矣。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文本选段,完成1-4题。 与可画竹,初不自贵重。四方之人,持缣素而请者,足相蹑于其门。与可厌之,投诸地而骂曰:“吾将以为袜!”士大夫传之,以为口实。及与可自洋州还,而余为徐州。与可以书遗余曰:“近语士大夫,吾墨竹一派,近在彭城,可往求之。袜材当萃于子矣。”书尾复写一诗,其略曰:“拟将一段鹅溪绢,扫取寒梢万尺长。”予谓与可:“竹长万尺,当用绢二百五十匹,知公倦于笔砚,愿得此绢而已!”与可无以答,则曰:“吾言妄矣,世岂有万尺竹哉?”余因而实之,答其诗曰:“世间亦有千寻竹,月落庭空影许长。”与可笑日:“苏子辩矣,然二百五十匹绢,吾将买田而归老焉。”因以所画《筼筜谷偃竹》遗予曰:“此竹数尺耳,而有万尺之势。”筼筜谷在洋州,与可尝令予作《洋州三十咏》,《筼筜谷》其一也。予诗云:“汉川修竹贱如蓬,斤斧何曾赦箨龙。料得清贫馋太守,渭滨千亩在胸中。”与可是日与其妻游谷中,烧笋晚食,发函得诗,失笑喷饭满案。 元丰二年正月二十日,与可没于陈州。是岁七月七日,予在湖州曝书画,见此竹,废卷而哭失声。昔曹孟德祭桥公文,有车过腹痛之语,而余亦载与可畴昔戏笑之言者,以见与可于予亲厚无间如此也。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袜材当萃于子矣 萃:聚集 B.书尾复写一诗,其略曰 略:简略 C.吾言妄矣,世岂有万尺竹哉 妄:荒谬 D.苏子辩矣 辩:能说会道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与可以书遗余日 举以予人,如弃草芥 B.而有万尺之势 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C.吾将买田而归老焉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D.有车过腹痛之语 江南之人,常常有之 3.下列对选文写作手法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选文以充满感情的笔触回忆两人的交往,以及文与可死后自己的悲慨,熔叙事、抒情、议论于一炉。 B.本文语言朴实自然,极富生活色彩,字里行间流露着真情实感。 C.选文第一段记述文与可“发函得诗,失笑喷饭满案”,是为了与下文苏轼“废卷而哭失声”形成对比,这是以喜写悲、以乐衬哀的写法。 D.选文第二段借用曹操和桥玄的典故,侧面衬托了自己和文与可情谊的深厚。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近语士大夫,吾墨竹一派,近在彭城,可往求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与可是日与其妻游谷中,烧笋晚食,发函得诗,失笑喷饭满案。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是岁七月七日,予在湖州曝书画,见此竹,废卷而哭失声。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