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送李愿归盘谷序韩愈 太行之阳有盘谷,盘谷之间,泉甘而土肥,草木丛茂,居民鲜少。或曰:“谓英环两山之间,故曰‘盘’。”或曰:“是谷也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期末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
送李愿归盘谷序 韩愈 |
太行之阳有盘谷,盘谷之间,泉甘而土肥,草木丛茂,居民鲜少。或曰:“谓英环两山之间,故曰‘盘’。”或曰:“是谷也,宅幽而势阻,隐者之所盘旋。”友人李愿居之。 愿之言曰:“人之称大丈夫者,我知之矣:利泽施于人,名声昭于时,坐于庙朝,进退百官,而佐天子出令;其在外,则树旗旄,罗弓矢,武夫前呵,从者塞途,供给之人,各执其物,夹道而疾驰。喜有赏,怒有刑。才唆满前,道古今而誉盛德,入耳而不烦。曲眉丰颊,清声而便体,秀外而惠中,飘轻裾,翳长袖,粉白黛绿者,列屋而闲居,妒宠而负恃,争妍而取怜。大丈夫之遇知于天子、用力于当世者之所为也。吾非恶此而逃之,是有命焉,不可幸而致也。” “穷居而野处,升高而望远,坐茂树以终日,濯清泉以自洁。采于山,美可茹;钓于水,鲜可食。起居无时,惟适之安。与其有誉于前,孰若无毁于其后;与其有乐于身,孰若无忧于其心。车服不维,刀锯不加,理乱不知,黜陟不闻。大丈夫不遇于时者之所为也,我则行之。” “伺候于公卿之门,奔走于形势之途,足将进而趑趄,口将言而嗫嚅,处污秽而不羞,触刑辟而诛戮,侥幸于万一,老死而后止者,其于为人,贤不肖何如也?” 昌黎韩愈闻其言而壮之,与之酒而为之歌曰:“盘之中,维子之宫。盘之土,维子之稼。盘之泉,可濯可沿。盘之阻,谁争子所?窈而深,廓其有容;缭而曲,如往而复。嗟盘之乐兮,乐且无央;虎豹远迹兮,蛟龙遁藏;鬼神守护兮,呵禁不祥。饮且食兮寿而康,无不足兮奚所望!膏吾车兮秣吾马,从子于盘兮,终吾生以徜徉!” 1.对下列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曲眉丰颊,清声而便体——便:方便 B.采于山,美可茹——茹:食 C.伺候于公卿之门,奔走于形势之途——形势:权势,地位 D.处污秽而不羞,触刑辟而诛戮——刑辟:刑法 2.下面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是抨击所谓的“大丈夫”的一项是( ) ①利泽施于人,名声昭于时 ②清声而便体,秀外而惠中 ③伺候于公卿之门,奔走于形势之途 ④道古今而誉盛德,入耳而不烦 ⑤武夫前呵,从者塞途 ⑥车服不维,刀锯不加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③④⑥ D.①②⑤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首段叙述盘谷环境之美及得名由来,写盘谷是隐居的好地方,目的是以幽雅清静的盘谷来对照污浊肮脏的社会现实,表现隐者自视清高、不甘同流合污的情怀。 B.文章接着以李愿之口描绘了三种人:声威赫赫的显贵、高洁不污的隐士和趋炎附势的官迷,于映衬、对比中表达他对官场腐化的憎恶和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C.文章末段的赠歌极写隐居生活的舒适、无忧。立意深刻而善藏不露,句式偶俪而富于变化,流畅生动,和谐可诵,有一唱三叹之效。 D.全文借赠序对象之口,表作者本人之意,通过鲜明的对照、强烈的褒贬、形象的描写、丰富的想象,来表达自己的爱憎,骈散结合,抒情达意,堪称一篇美文。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穷居而野处,升高而望远,坐茂树以终日,濯清泉以自洁。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与其有誉于前,孰若无毁于其后;与其有乐于身,孰若无忧于其心。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饮且食兮寿而康,无不足兮奚所望!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答案
1.A 2.D 3.D 4.(1)在草野之间过穷困的隐居生活,登高可以望远,一天到晚坐在繁茂的树林里悠然自得,用清澈的泉水把自己洗得很洁净。 (2)与其当面受到称赞,哪里比得上背后不受毁谤;与其身体受到享乐,哪里比得上心中没有忧虑。 (3)有吃有喝啊,长寿安康;没有不满足的事啊,还有什么奢望? |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1-4题。 |
是 仪 传 |
是仪字子羽,北海营陵人也。本姓氏,初为县吏,后仕郡,郡相孔融嘲仪,言“氏”字“民”无上,可改为“是”,乃遂改焉。 孙权承摄大业,优文征仪。到见亲任,专典机密,拜骑都尉。吕蒙图袭关羽,权以问仪,仪善其计,劝权听之。从讨羽,拜忠义校尉。仪陈谢,权令曰:“孤虽非赵简子,卿安得不自屈为周舍邪?” 既定荆州,都武昌,拜裨将军,后封都亭侯,守侍中。欲复授兵,仪自以为非材,固辞不受。黄武中,遣仪之皖就将军刘邵,欲诱致曹休,休到,大破之,迁偏将军,入阙省尚书事。外总平诸官,兼领辞讼,又令教诸公子书学。 大驾东迁,太子登留镇武昌,使仪辅太子。太子敬之,事先咨询,然后施行。进封都乡侯。后从太子还建业,复拜侍中、中执法。平诸官事、领辞讼如旧。典校郎吕壹诬白故江夏太守刁嘉谤讪国政,权怒,收嘉系狱,悉验问。时同坐人皆怖畏壹,并言闻之,仪独云无闻。于是见穷诘累日,诏旨转厉,群臣为之屏息。仪对曰:“今刀锯已在臣颈,臣何敢为嘉隐讳,自取夷灭,为不忠之鬼!顾以闻知当有本末。”仪据实答问,辞不倾移。权遂舍之,嘉亦得免。 南、鲁二宫初立,仪以本职领鲁王傅。为傅尽忠,动辄规谏,事上勤,与人恭。不治产业,不受施惠,为屋舍才足自容。邻家有起大宅者,权出望见,问起大宅者谁,左右对曰:“似是仪家也。”权曰:“仪俭,必非也。”问果他家。其见知信如此。服不精细,食不重膳,拯赡贫困,家无储蓄。权闻之,幸仪舍,求视蔬饭,亲尝之,对之叹息,即增俸赐,益田宅。仪累辞让,以恩为戚。 时时有所进达,未尝言人之短。权尝责仪以不言事,无所是非,仪对曰:“圣主在上,臣下守职,惧于不称,实不敢以愚管之言,上干天听。”事国数十年,未尝有过。吕壹历白将相大臣,或一人以罪闻者数四,独无以白仪。权叹曰:“使人尽如是仪,当安用科法为!”及寝疾遗令素棺敛,以时服,务从省。约年八十一卒。(《三国志·吴书》) 1.下列语句中加粗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权遂舍之,嘉亦得免——舍:安置住宿 B.权怒,收嘉系狱——系:关押,拘捕 C.仪累辞让,以恩为戚——戚:亲戚 D.迁偏将军,入阙省尚书事——省:省略、减少 2.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是仪为人谨慎的一组是( ) ①吕蒙图袭关羽,权以问仪,仪善其计 ②权尝责仪以不言事,无所是非 ③即增奉赐,益田宅。仪累辞让,以恩为戚 ④服不精细,食不重膳,拯赡贫困,家无储蓄 ⑤在刁嘉案件中,“仪据实答问,辞不倾移”⑥吕壹历白将相大臣,或一人以罪闻者数四,独无以白仪 A.①②⑥ B.②③⑤ C.②③⑥ D.②③④ 3.下列对文意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是仪本姓氏,因为郡相孔融嘲笑他心中无百姓,便改变了自己的姓氏。 B.是仪因其清廉、谨慎、正直,而受到孙权的赏识和高度信任。 C.在叙述江夏太守刁嘉事件时,作者主要采用对比的手法以突出是仪的忠勇公正。 D.是仪经常推荐贤才,又从不说人家的短处,于是引起孙权对他的责备,说他“不言事,无所是非”。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典校郎吕壹诬白故江夏太守刁嘉谤讪国政,权怒,收嘉系狱,悉验问。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服不精细,食不重膳,拯赡贫困,家无储蓄。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文言文阅读。 洪皓,字光弼,番易人。少有奇节,慷慨有经略四方志。宣和中,为秀州司录。大水,民多失业,皓白郡守以拯荒自任,发廪损直以粜。民坌集,皓恐其纷竞,乃别以青白帜,涅其手以识之,令严而惠遍。浙东纲米过城下,皓白守邀留之,守不可,皓曰:“愿以一身易十万人命。”人感之切骨,号“洪佛子”。 时谇遣使金国,张浚荐洪皓,皓至太原,留几一年,金遇使人礼日薄。及至云中,粘罕迫其仕刘豫,皓曰:“万里衔命,不得奉两宫南归,恨力不能碟逆豫,忍事之邪!留亦死,不即豫亦死,不愿偷生鼠狗问,愿就鼎镬无悔。”粘罕怒,将***之。帝一酋目止剑士,为之中跪请,得流冷山。 冷山,地苦寒,陈王悟室聚浇地。悟堂敬皓,使教其八子。或二年不给食。盛夏衣粗布,尝大雪薪尽,以马失然火煨面食之。或献取蜀策,悟室持问皓,皓力折之。悟宣或答或默,忽发怒曰:“汝作和事官,而口硬如许,谓我不能***汝耶?”皓曰:“自分当死,顾大国无受***行为之名,愿投之水,以坠渊为名可也。”悟室义之而止。后兀术***悟室,党类株连者数千人,独皓以异论几死,故得免。 绍兴十年,因谍者赵德,书机事数万言,藏故絮中,归达于帝。言:“顺昌之役,金人震惧夺愧,燕山珍宝尽徙以北,意欲捐燕以南弃之。王师丞还,自失机会,今再举尚可。”未几,金主以生子大赦,许使人还乡,皓与张邵,失弁三人在遣中。 十三年七月,见于内殿,力求郡养母。帝曰:“卿忠贯日月,志不忘君。虽苏武不能过,岂可舍朕去邪!” 出知饶州。年六十八,卒。帝闻皓卒,嗟异之。皓虽久在北廷,不堪其苦,然为金人所敬,所著诗文,争钞诵求付梓。性急义,当艰危中不少变。范镇之孙祖一半为佣奴,皓言于金人而释之。(节选自《宋史·洪皓传》)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皓白守邀留之——邀:邀请。 B.万里衔命——衔:接受。 C.自分当死——分:料想 D.意欲捐燕以南弃之——捐:舍弃 2.下面四组句子中,分别表现洪皓“有节操”、“急于义”的一组是( ) A.①皓恐其纷兢,乃别以青白帜②浙东纲米过城下,皓白守邀留之 B.①书机事数万言,藏故絮中,归达于帝②或献取蜀策,悟室持问皓,皓力折之 C.①独皓以异论几死,故得免②王师丞还,自失机会,今再举尚可 D.①不愿偷生鼠狗间,愿就鼎镬无悔②范镇之孙祖平为佣奴,皓言于金人而释之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秀州发生水灾,灾民闻听赈济聚集而来,洪皓但心他们乱中争抢,就用青白旗加以区分,在手上涂墨来标记,使赈灾有序有果。 B.洪皓出使金国,粘罕强迫他作刘豫的属官,洪皓慷慨陈词,表达了自己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情怀,惹怒粘罕,差点被害。 C.洪皓流放冷山,悟室拿取蜀的计策来询问,遭到洪皓的驳斥。悟室突然发怒,以死相胁迫,洪皓被迫无奈,决定投水自尽。 D.绍兴十年,在间谍越德的帮助下,洪皓给宋朝皇帝捎去长信,洪皓在信中对顺昌之战深表惋惜,希望朝廷再次出兵,收复失地。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大水,民多失业,皓白郡守以拯荒自任,发廪损直以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皓虽久在北廷,不堪其苦,然为金人所敬,所著诗文,争钞诵求付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问题。 |
丰乐亭记 欧阳修 |
修既治滁之明年,夏,始饮滁水而甘。问诸滁人,得于州南百步之近。其上则丰山,耸然而特立;下则幽谷,窈然而深藏;中有清泉,滃然而仰出。俯仰左右,顾而乐之。于是疏泉凿石,辟地以为亭,而与滁人往游其间。 滁于五代干戈之际,用武之地也。昔太祖皇帝,尝以周师破李景兵十五万于清流山下,生擒其将皇甫晖、姚凤于滁东门之外,遂以平滁。修尝考其山川,按其图记,升高以望清流之关,欲求晖、凤就擒之所。而故老皆无在也,盖天下之平久矣。 自唐失其政,海内分裂,豪杰并起而争,所在为敌国者,何可胜数!及宋受天命,圣人出而四海一。向之凭恃险阻,铲削消磨,百年之间,漠然徒见山高而水清。欲问其事,而遗老尽矣。今滁介于江淮之间,舟车商贾、四方宾客之所不至。民生不见外事,而安于畎亩衣食,以乐生送死。而孰知上之功德,休养生息,涵煦①百年之深也! 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间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掇幽芳而荫乔木风霜冰雪刻露清秀四时之景无不可爱。又幸其民乐其岁物之丰成,而喜与予游也,因为本②其山川,道其风俗之美,使民知所以安此丰年之乐者,幸生无事之时也。 夫宣上恩德,以与民共乐,刺史之事也。遂书以名其亭焉。 庆历丙戌六月日,右正言知制诰、滁州军州事欧阳修记。 注释:①涵煦:滋润化育。②本:描绘。 1.下列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 A.修尝考其山川,按其图记——按:按照 B.所在为敌国者,何可胜数——数:计算,列举 C.道其风俗之美——道:陈述,称道 D.遂书以名其亭焉——名:命名 2.下列加粗的词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 ) A.耸然而特立/幽于粪土之中而不辞 B.辟地以为亭/不然,籍何以至此 C.盖天下之平久矣/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 D.欲问其事,而遗老尽矣/然则郭氏功名其与存者几何 3.下列选项中的加粗词与例句中的加粗词活用现象一致的一项( ) 例句:又幸其民乐其岁物之丰成 A.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 B.且勇者不必死节,怯夫慕义 C.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D.颍考叔,纯孝也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滁州介于江淮之间,此处环境优美,可以仰而望山,俯而听泉;也可以春采花草,夏纳清凉。虽有商贾往来,但四方宾客并不来此偏僻的丰乐亭。 B.文章描写山泉景色之美,叙述建亭游赏之乐,文笔简洁生动。如用“耸然”“窈然”“滃然”,就点出了景物的特点。 C.滁州在五代时兵祸不断,至宋统一后才得以安定。作者感慨今昔,赞颂朝廷使人们休养生息的功德,歌颂太平气象,从而寄托了安定来之不易,应予以珍惜的命意。 D.作者反复指出“故老皆无在也”“遗老尽矣”,透露出对人们居安不思危的隐忧,要人们记住“幸生无事之时”,指出自己有“宣上恩德,以与民共乐”的职责。 5.用“∕”给下面的文段断句。 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间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掇幽芳而荫乔木风霜冰雪刻露清秀四时之景无不可爱。 6.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问诸滁人,得于州南百步之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夫宣上恩德,以与民共乐,刺史之事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庞统字士元,襄阳人也。少时朴钝,未有识者。颍川司马徽清雅有知人鉴,统弱冠往见徽,徽采桑于树上,坐统在树下,共语自昼至夜。徽甚异之,称统当为南州士之冠冕,由是渐显。后郡命为功曹。性好人伦,勤于长养。每所称述,多过其才,时人怪而问之,统答曰:“当今天下大乱,雅道陵迟,善人少而恶人多。方欲兴风俗,长道业,不美其谭即声名不足慕企,不足慕企而为善者少矣。今拔十失五,犹得其半,而可以崇迈世教,使有志者自励,不亦可乎?” 益州牧刘璋与先主会涪,统进策曰:“今因此会,便可执之,则将军无用兵之劳而坐定一州也。”先主曰:“初入他国,恩信未著,此不可也。”璋既还成都,先主当为璋北征汉中,统复说曰:“阴选精兵,昼夜兼道,径袭成都,璋既不武,又素无预备,大军卒至,一举便定,此上计也。杨怀、高沛,璋之名将,各仗强兵,据守关头,闻数有笺谏璋,使发遣将军还荆州。将军未至,遣与相闻,说荆州有急,欲还救之,并使装束,外作归形;此二子既服将军英名,又喜将军之去,计必乘轻骑来见,将军因此执之,进取其兵,乃向成都,此中计也。退还白帝,连引荆州,徐还图之,此下计也。若沉吟不去,将致大困,不可久矣。”先主然其中计,即斩怀、沛,还向成都,所过辄克。于涪大会,置酒作乐,谓统曰:“今日之会,可谓乐矣。”统曰:“伐人之国而以为欢,非仁者之兵也。”先主醉,怒曰:“武王伐纣,前歌后舞,非仁者邪?卿言不当,宜速起出!”于是统逡巡引退。先主寻悔,请还。统复故位,初不顾谢,饮食自若。先主谓曰:“向者之论,阿谁为失?”统对曰:“君臣俱失。”先主大笑,宴乐如初。 进围雒县,统率众攻城,为流矢所中,卒,时年三十六。先主痛惜,言则流涕(取材于《三国志·蜀志》) 1.下列语句中,加粗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颍川司马徽清雅有知人鉴——鉴:识别力 B.当今天下大乱,雅道陵迟——陵迟:衰落 C.大军卒至,一举便定,此上计也——卒:终于 D.先主寻悔,请还——寻:不久 2.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庞统年轻时为人朴实忠厚。没有人了解他的才能,后来在司马徽的帮助下,他的名声才逐渐显扬开来。 B.庞统建议刘备在与刘璋会见时趁机捉拿刘璋,这样就可以不必劳师而坐拥一州,但刘备唯恐失信于刘璋而没有这样做。 C.庞统后来又给刘备献了上中下三条计策来对付刘璋,刘备最终采用了庞统的中策,***掉了刘璋的两员名将,转向成都。 D.刘备胜利后在涪城设宴作乐。宴会上露出得意之态,遭到了庞统的批评。刘备当时大怒,但后来君臣和好如初。 3.翻译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的句子。 (1)今因此会,便可执之,则将军无用兵之劳而坐定一州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武王伐纣,前歌后舞,非仁者邪?卿言不当,宜速起出!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面一篇短文,完成问题。 齐人伐燕,取之。诸侯将谋救燕。宣王曰:“诸候将谋伐寡人者,何以待之?” 孟子对曰:“臣闻七十里为政于天下事,汤是也。未闻以千里畏人者也。《书》曰:‘汤一征,自葛始。’天下信之,东面而征,西夷怨;南面而征,北狄怨,曰:‘奚为后我?’展望之,若大旱之望云霓也。归市者不止,耕者不变,诛其君而吊其民,若时雨降。民大悦。《书》曰:‘傒我后,后来其苏。’今燕虐其民,王往而征之,民以为将拯已于水火之中也,箪食壶浆以迎王师。若***其父兄,系累其子弟,毁其宗庙,迁其重器,如之何其可也?天下固畏齐之强也,今又倍地而不行仁政,是动天下之兵也。王速出令,反其旄倪,止其重器,谋于燕众,置君而后去之,则犹可及止也。” 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诸侯将谋救燕 谋:谋划 B.傒我后,后来其苏 苏:新生 C.诛其君而吊其民 吊:哀悼 D.系累其子弟 系:囚禁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谋于燕众/寡人之于国也 B.如之何其可也?/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C.置群而后去之/吞二周而亡诸侯 D.奚为后我/身死人乎,为天下笑者,何也? 3.下面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齐国攻打燕国,占领了它之后,却要面对一些诸侯联合抗齐的局面,齐宣王与孟子的对话就是在这种背景下进行的。 B.孟子肯定了齐宣王发动战争是以救民于水火为目的的,因此老百姓才会“箪食壶浆以迎王师”。 C.孟子认为诸侯本来就害怕齐国,如今齐国战胜了燕国,扩大了疆土,增强了国力,因此不用担心诸侯的反应。 D.文章中把齐国占领燕国比做一场及时雨,肯定了它是“谋于燕众”的正义之举。 4.翻译下列句子。 (1)诸侯将谋伐寡人者,何以待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民以为将拯已于水火之中也,箪食壶浆以迎王师。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将下列《师说》中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3)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