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课内文言文段,完成下面问题。 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福建省月考题
阅读下面课内文言文段,完成下面问题。 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李密《陈情表》节选) 1、对下列句中加粗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逮奉圣朝,沐浴清化——沐浴:蒙受 B、本图宦达,不矜名节——矜:注重 C、但以刘日薄西山——薄:迫近 D、岂敢盘桓,有所希冀——希冀:企图 2、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在用法上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臣以供养无主 B、但以刘日薄西山 C、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D、登东皋以舒啸 3、下面对选段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选文的第一段叙述朝廷多次征召的经过以及自己进退两难的窘境,语气恳切,感情真挚。 B、选文第二段一开始援引晋武帝“以孝治天下”的施政纲领,作为上表陈情的依据,既巧妙又得体。 C、“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一组形象性的描述,语言精当,引起了晋武帝对李密的同情之心。 D、“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李密这样说是怕晋武帝怀疑自己拒不出仕是以节自夸。 4、把文中划线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答案
1、B 2、D 3、C 4、(1)朝廷又特地下了诏书,任命我为郎中,不久,又蒙受国家恩典,任命我为洗马。 (2)我很想遵从皇上的旨意立刻为国奔走效劳,但祖母刘氏的病却一天比一天重;想要姑且顺从自己的私情,但报告申诉又不被准许。 |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下列问题。 (一)子曰: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论语·述而》) (二)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论语·里仁》) (三)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身以成仁。(《论语·卫灵公》) (四)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语·述而》) 1.孔子说自己“乐在其中”,谈谈你对此处孔子提及的“乐”的内涵的理解。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后世的儒者遵从孔子的信念,如孟子提出“舍生取义”,董仲舒提出“正其义不谋其利”,都力图追求道德精神的完善,从上述几章看, 儒家价值观的核心是什么?说说这些观点对你现实生活的启示。(不超过50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 |
游褒禅山记 王安石 |
褒禅山,亦谓之华山。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距其院东五里,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其文漫灭,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 者甚众--所谓前洞也。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谓之后洞。余与四人拥火以入,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遂与之俱出。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方是时,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随以止 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 ;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 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至和元年七月某日,临川王某记。 1、下列句中加粗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于是余有叹焉——叹:叹惜 B、夫夷以近——夷:平安 C、其孰能讥之乎——孰:怎么 D、而人之所罕至焉——罕:少 2、对“以”“其”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① 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② 无物以相之 ③ 其孰能讥之乎 ④ 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A、①和②相同,③和④相同 B、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不同 C、①和②不同,③和④相同 D、①和②不同,③和④不同 3、下列不属于“此余之所得也”的一项是( ) A、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B、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 C、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 D、其孰能讥之乎? 4、下列对这段文字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认为要到达奇伟、瑰怪和有“非常之观”的地方,需要“志、力、物”,三者之中,“志”最重要。 B、作者认为只要尽了“吾志”,即使不能到达奇伟、瑰怪和有“非常之观”的地方,也没有什么值得后悔的。 C、作者赞扬古人求思之深,也惋惜他们没有得出自己这样深刻的结论。 D、平坦和近的地方,浏览的人多,但这些人看不到奇伟、瑰怪、非常之观。 5、把文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梁材,字大用,弘治十二年进士,勤敏有异政。为嘉兴知府,调杭州。田租例参差,材为酌轻重,立画一之法。迁浙江右参政,进按察使。寻以忧去。嘉靖初,起补云南。土官相仇***累年,材召其酋曰:“汝罪当死。今贳汝,以牛羊赎。”御史讶其轻,材曰:“如是足矣,急之变生。”诸酋衷甲①待变,闻无他乃止。历贵州、广东布政使。吏民输课,令自操权衡,吏不得预。时天下布政使廉名最著者二人,材与姚镆也。 后改户部,遂代邹文盛为尚书。自外僚登六卿,不满二载。自以受恩深,益尽职。时修建两宫、七陵,役京军七万,郭勋请给月粮冬衣。材言非故事,不予。勋怒,劾材误公。帝诘责材竟如勋奏勋复建言三事请开矿助工余盐尽输边漕卒得携货物材议不尽行勋益怒。 材初为户部,值帝勤政,力祛宿弊,多见从。及是屡忤权幸,不得志,乃乞改南。为给事中周琬所劾,下吏部,尚书许赞等请留之。帝不悦,令与材俱对状。材引罪得宥,而赞等坐夺俸。材由此失帝意。考尚书六年满,遂令致仕。明年,户部尚书李廷相罢。帝念材廉勤,大臣亦多荐者,乃召复故官。三掌国计,砥节守公如一日。其秋,考察京官,特命监之。有大狱不能决,又命兼掌刑部事。帝叹曰:“尚书得如材者十二人,吾无忧天下矣。” 时大工频兴,役外卫班军②四万六千人。郭勋籍其不至者,责输银雇役,廪食之供视班军。材坚持不予。勋劾材,帝命补给。勋又以军不足,籍逃亡军布棉折饷银募工。材言:“今京班军四万余,已足用,不宜借口耗国储。”帝从其奏。勋益怒,劾材变乱旧章。醮坛③须龙涎香,材不以时进,帝衔之。遂责材沽名误事,落职闲住。归,旋卒,年七十一。 当嘉靖中岁,大臣或阿上取宠,材独不挠,以是终不容。自材去,边储、国用大窘。世宗乃叹曰:“材在,当不至此矣。”(节选自《明史·梁材传》) [注]①衷甲:在衣服里面穿上铠甲。②外卫班军:在京城外卫班值勤的军队。③醮坛:斋戒而行祭礼的祭坛。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寻以忧去——寻:借机,寻机 B.材引罪得宥,而赞等坐夺俸——坐:犯罪,获罪 C.材不以时进,帝衔之——衔:怀恨,怨恨 D.自材去,边储、国用大窘——窘:窘迫,缺乏 2.下面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材为酌轻重,立画一之法/为给事中周琉所劾 B.诸酋衷甲待变,闻无他乃止/不得志,乃乞改南 C.进按察使。寻以忧去/勋又以军不足,籍逃亡军布棉折饷银募工 D.其秋,考察京官/帝从其奏。勋益怒 3.下列句子中全都能表现梁材“不阿上取宠”的一组是( ) ①吏民输课,令自操权衡,吏不得预。 ②材初为户部,值帝勤政,力祛宿弊。 ③时修建两宫、七陵,役京军七万,郭勋请给月粮冬衣。材言非故事,不予。 ④材引罪得宥,而赞等坐夺俸。 ⑤材言:“今京班军四万余,已足用,不宜借口耗国储。” ⑥醮坛须龙涎香,材不以时进 A.①③④ B.②④⑤ C.②③⑥ D.③⑤⑥ 4.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梁材在杭州任职时,当时官田租税定的或高或低很不统一,他就斟酌实际情况订立了统一标准。 B.梁材由于政绩显著,不到两年时间就由一个地方官员调升为户部尚书,他心怀感激,以尽忠职守来报答皇恩。 C.梁材处事刚正,力除弊端,因此也触犯了一些朝中权贵的利益,引起他们的不满,受到弹劾和中伤,被罢免了尚书的官职。 D.梁材被重新起用为户部尚书后,他并没有改变自己处事刚正、为国理财护财的作风,也因此再次得罪了郭勋,并因为没有按时进龙涎香一事引起皇上不满,被免了官。 5.用“/”给文段中加粗的句子断句。 帝 诘 责 材 竟 如 勋 奏 勋 复 建 言 三 事 请 开 矿 助 工 余 盐 尽 输 边 漕 卒 得 携 货 物 材 议 不 尽 行 勋 益 怒 6.翻译下面的句子。 (1)郭勋籍其不至者,责输银雇役,廪食之供视班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大臣或阿上取宠,材独不挠,以是终不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 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也。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因入京师,观太学,遂通五经,贯六艺。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常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时天下承平日久,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衡乃拟班《两都》,作《二京赋》,因以讽谏。精思傅会,十年乃成。大将军邓骘奇其才,累召不应。 衡善机巧,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遂乃研核阴阳,妙尽璇机之正,作浑天仪,著《灵宪》《算罔论》,言甚详明。 顺帝初,再转复为太史令。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自去史职,五载复还。 阳嘉元年,复造候风地动仪。以精铜铸成,员径八尺,合盖隆起,形似酒尊,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中有都柱,傍行八道,施关发机。外有八龙,首衔铜丸,下有蟾蜍,张口承之。其牙机巧制,皆隐在尊中,覆盖周密无际。如有地动,尊则振龙,机发吐丸,而蟾蜍衔之。振声激扬,伺者因此觉知。虽一龙发机,而七首不动,寻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验之以事,合契若神。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尝一龙机发而地不觉动,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后数日驿至,果地震陇西,于是皆服其妙。自此以后,乃令史官记地动所从方起。 永和初,出为河间相。时国王骄奢,不遵典宪;又多豪右,共为不轨。衡下车,治威严,整法度,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上下肃然,称为政理。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年六十二,永和四年卒。 1.下列句中加粗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连辟公府不就——辟:征召 B.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征:证明 C.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阴:暗中,暗地里 D.衡下车,治威严,整法度——下车:官吏初到任 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粗的词语,意义、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振声激扬,伺者因此觉知——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 B.顺帝初,再转复为太史令——谁为大王为此计 C.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D.寻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3.下列句子与“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的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A.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 B.若属皆且为所虏 C.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D.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4.下列对原文的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张衡年轻时就很有才能,但他并不恃才傲物,而是稳重淡泊,不去结交庸俗之人,也无意入世为官。 B.张衡擅长机械方面制造的技巧,尤其专心研究天文、气象、岁时节候的推算。汉安帝常听说张衡精通天文、历法等术数方面的学问,就派官府专车,特地召请(张衡)任命他为郎中,后又升为太史令。 C.张衡研制成浑天仪后,又研制了候风地动仪,通过里面设置的机关,可以测定地震的发生和方位。 D.永和初年,张衡被调出京城,去当河间王刘政的相国。他预先打听到河间的奸邪豪右,上任前将他们一举收擒,河间从此安宁了。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
韦机传 |
韦机,雍州万年人。祖元礼,隋浙州刺史。父恪,洛州别驾。机,贞观中为左千牛胄曹,充使往西突厥,册立同俄设为可汗。会石国反叛,路绝,三年不得归。机裂裳录所经诸国风俗物产,名为《西征记》。及还,太宗问蕃中事,机因奏所撰书。太宗大悦,擢拜朝散大夫,累迁至殿中监。 显庆中为檀州刺史。边州素无学校,机敦劝生徒。创立孔子庙,图七十二子及自古贤达,皆为之赞述。会契苾何力东讨高丽,军众至檀州,而滦河泛涨,师不能进,供其资粮,数日不乏。何力全师还,以其事闻。高宗以为能,超拜司农少卿,兼知东都营田,甚见委遇。有宦者于苑中犯法,机杖而后奏,高宗嗟赏,赐绢数十疋,谓曰:“更有犯者,卿即鞭之,不烦奏也。” 上元中,迁司农卿,检校园苑,造上阳宫,并移中桥从立德坊曲徙于长夏街,时人称其省功便事。有道士朱钦遂为天后所使,驰传至都,所为横恣。机囚之,因密奏曰:“道士假称中宫驱使,依倚形势,臣恐亏损皇明,为祸患之渐。”高宗特发中使慰谕机,而钦遂配流边州,天后由是不悦。仪凤中,机坐家人犯盗,为完司所劾,免官。永淳中,高宗幸东都,至芳桂宫驿,召机,令白衣检校园苑。将复本官,为天后所挤而止,俄令检校司农少卿事,会卒。子馀庆。 馀庆官至右骁卫兵曹,早卒。馀庆子岳。 岳亦以吏干著名,则天时,累转汝州司马。会则天幸长安,召拜尚舍奉御,从驾还京,因召见。则天谓曰:“卿是韦机之孙,勤干固有家风也,卿之家事,朕悉知之。”因问家人名,赏慰良久。寻拜太原尹,岳素不习武,固辞边任。由是忤旨,左迁宋州长史,历海、虢二州刺史,所在皆著威名。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机敦劝生徒——敦:督促 B.高宗幸东都——幸:有幸 C.为祸患之渐——渐:征兆,苗头 D.超拜司农少卿——超:越级,破格 2.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能够直接表明韦机勤勉能***一组是( ) ①机裂裳录所经诸国风俗物产 ②图七十二子及自古贤达,皆为之赞述 ③高宗以为能,超拜司农少卿 ④有宦者于苑中犯法,机杖而后奏 ⑤仪风中,机坐家人犯盗 ⑥岳亦以吏干著名 A.①⑤④ B.②③⑤ C.①②④ D.②③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滞留蕃地期间,韦机扯裂衣裳记录所经各国的风俗物产,名为《西征记》,返回后献给了太宗皇帝。 B.边州没有学校,韦机劝勉学生创立孔子庙,画孔子的七十二弟子以及古时贤达人物的肖像,并给每幅画像写赞记。 C.有宦官在苑中犯法,韦机杖罚之后将情况上奏,得到高宗的赞赏,但却得罪了天后,最终被罢免了官职。 D.韦机的孙子叫韦岳,也因有治理才干而著名,武则天召见他,说韦岳勤勉能干确有家风,赞赏慰问了好长时间。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寻拜太原尹,岳素不习武,固辞边任。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造上阳宫,并移中桥从立德坊曲徙于长夏门街,时人称其省功便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